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自强创辉煌—瑞安市汽配市场发展概述

自强创辉煌—瑞安市汽配市场发展概述

年 总 产 值 约 达 4 ,, , 全 韦 工 业 总 产 值 5f 元 占 Z
甑 1 % 以 _ 企 业 规 模 不 断 扩大 , 后 建 2 =。 先
立 了 中国 立 莹集 团 、 国 南 洋 集 团 江 瑞 中 渐 立 集 团 、 州 鑫 l集团 、 州 中 德 集 匠等 全 温 土 温 业 联合体 = 瑞 安 市 甑 汽 摩 配 产 品 销 往 工 业是 其支 柱 产 业之

展 经 历 了三 一 阶 段 . 0 代 杠 为 萌 芽 起 步 7年
阶段 ; 八 五 “ 间 , 摩 配 工 主 要 以 扩 靳 汽 张为 主 , 墨和 品种 发展 很快 , 于 起 步早 , 总 由 产量大 , 先占领了方场;九五” 抢 “ 期 , 瑞 安 馥 府和 有 部 采 取 一 系 列法 律 的 、 经 济 的 、 豉 的 手 段 , 行 积 极 的 弓l 和 协 调 , 行 进 导 使 汽 摩 配 工业 进 ^ 健 康发 震 的 轨 道 , 上 走 了磕 靠 科撞 进 步 、 量 业的 发展 之蹈 , 质 使
扶持 7 度 , 住 国家 扩 大 内需 持 汽车 工 ] 抓 扶 业 发展 的 有 利 8 机 , 据 新 的 汽 车 工 业 产 口 根
业 政策 , 中 精力 集 自进 一 步 发展 。 要 措 施是 主

四 、 极引 进 科技 和 人才 . 强与大 专 积 加
院 校 研 院 所 的协 作 . 科 加快 和扩 大 与 国内 外 汽车 、 托 车制 造 企 业 产品 配 套 的合 _ 摩 乍。
依托 , 民营经济为主导力量的区域、 生行
业 生 产 基 地 。 业 实 行 殴增 合 作 制 , 械 、 企 机
2 0 U O A E Y 置 0 7 ,^ t &S F T 5

瑞安市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科技发展方向研究

瑞安市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科技发展方向研究

瑞安市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科技发展方向研究
瑞安市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科技发展方向研究
文中在充分研究瑞安市汽摩配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市场发展趋势,提出了在今后5~10年内,瑞安市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升级的方向,即建设1个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形成3条高技术产品链、提升4大零部件生产工艺、完善5项技术装备要素,并提出了发展的重点和建议.
作者:五宇宁姚磊兰晓婕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刊名:北京汽车英文刊名:BEIJING AUTOMOTIVE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5 ""(4) 分类号:F426.471 关键词:瑞安汽车零配件科技发展方向。

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金华汽摩配产业发展为例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汽摩配产业是金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金华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的行业,市委市政府已经把汽摩配行业作为市区第一大产业集群进行培育和扶持。

近几年来该行业发展迅速,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现已形成了豪华大客车、重型卡车、低地板城市公交车、旅游车、小mpv车、轻型卡车、微型皮卡、农用运输车、摩托车、变速箱及齿轮、汽车和摩托车轮毂、汽车电机、汽车消声器等系列的100多个产品,主要分布在金华市区和永康、武义。

汽摩配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金华市冶金、机械、电器、电子、塑料制品等相关行业的投资和发展,如马钢集团在市开发区投资5亿元,年产60万吨的钢材加工项目第一期已经竣工投产。

据初步统计,金华市汽摩配产业关联企业达2000多家,关联产值达500亿元,关联行业从业人数近20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经授予金华“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基地”称号。

整个产业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产业规模快速壮大。

“十五”期间,该产业产值以年均31.5%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预计在以后几年内将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据行业内摸底调查,目前金华市拥有各类汽摩配生产企业1700(统计数据)家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27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8%。

其中亿元以上企业36家,5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从业职工人数达到10万人。

列入国家车辆公告目录产品10余只。

2006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3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为22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8%,实现销售产值217.5亿元,利税14.5亿元,出口交货值90亿元。

生产变速器总成产量约7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10%,现已能生产豪华大客车、经济型轿车、中轻型卡车、农用运输车配套的系列的变速器;生产变速箱齿轮及其它车用齿轮产量为300万套(件),国内市场占有率约10%;生产汽车、摩托车轮毂1300余万只,国内市场占有率25%以上。

瑞安汽摩配行业的产业优势

瑞安汽摩配行业的产业优势

瑞安汽摩配行业的产业优势瑞安?中国汽摩配之都——————而—一.一.瑞安汽摩配行业的产业优势.浙江省瑞安市经济贸易局浙江省瑞安市汽摩配件行业协会-r.山安汽摩配行业经过3O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qtt/了明显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六大优势:1.瑞安汽摩配初步形成行业群,产业链,优势企业群体"三位一体"协调互动的发展优势.瑞安汽摩配行业是从一乡一品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强大的行业群和产业链,从原材料辅助材料供应,零部件到组装件的专业性分工以及储运,销售,服务等形成全社会配套成龙的格局.另外还有诸多与主业息息相关的配套行业,如锻造,铸造,模具,漆包线,换向器,车用装饰面料等相关行业同步发展,形成强大而紧密的产业链,从而造就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特有优势.l4_ll_l_l-2004年第2粥瑞安汽摩配行业除了形成颇具规模的产业群和产业链之外,还有一个强大的优势企业群体在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如企业规模列瑞安汽摩配行业之首的中国瑞立集团,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的中国中欧公司,大力培育以摩配为主的中国超阳集团,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的胜华波公司,以及各具特色的中国南洋集团,鑫田集团,新潮,瑞明,华尔达,安固,利丰,环球,威特,浩钢达等,还有亚伯兰的品牌联合体.他们作为瑞安汽摩配行业的佼佼者,带领着整个行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2.瑞安汽摩配具有"温州模式"所赋予的民营经济优势.瑞安汽摩配企业是清一色的民营经济,机制灵活而且经济实力雄厚,发展潜力无可限量;同时瑞安汽摩配行业拥有一批能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企业家,他们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 脚踏实地,务实进取.他们在这个行业中经历了长期的磨练,积累了较丰富的实战经验,经营观念超前,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合作,迅速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瑞安汽摩配具有行业高度集聚的优势.1200多家汽摩配生产企业集聚分布在塘下,莘塍,安阳三镇. 现在又向占地面积为33.53平方公里的汽摩配产业园区进行大规模战略集聚,将建设成为一座大规模的集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生产,销售和科研开发为一体的高规格,高标准的现代化工业城.这种现代工业的大规模集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将给瑞安汽摩配行业铸成巨大的发展潜力.4.瑞安汽摩配具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向高新技术延伸的优势.瑞安汽摩配产品品种繁多,质优价廉, 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明显的价格优势.近年来瑞安汽摩配民营科技发展很快,高科技新产品不断开发出来,使整个行业的产品结构从质上得到了提升.一批产品获得名牌称号和着名商标称号,并不断研制开发出一批高科技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属国内或省内空白的高科技产品有:ANS防抱死系统,独立悬架减震气囊,电动液压翻转器,涡轮增压器,电涡流缓速器,电子控制自警觉点火系统,集成电路控制多声道喇叭,倒车雷达,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等38种产品.5.瑞安汽摩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优势.近年来,由于市政府对汽摩配行业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区域品牌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加入WTO和汽车工业重组给瑞安带来的发展机遇等诸多因素,构成了对瑞安汽摩配行业巨大的推动力,使瑞安汽摩配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为适应市场需求,企业普遍处于生产能力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状态,因而促使企业形成强烈的扩大生产规模的愿望.据统计,共有400 多家企业向国际汽摩配园区提出了入区建厂房的请求.这表明,我市的大多数汽摩配企业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此外,不少企业已具备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纷纷与国外企业联手求跨越.例如中国中欧公司与世界上着名的汽车配件特大型集团公司——德国欧普特美集团公司合作,生产当前国际领先的高科技的汽车导航系统;中国瑞立集团公司与法国,香港的大公司合作,兴建全国最大的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浙江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则与美国通用公司合作,生产轿车座椅电机.大多数企业与国外纷纷联手,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发展潜力.6.瑞安汽摩配具有发展软环境不断完善的地域优势.瑞安市政府将汽摩配行业作为瑞安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现在又拟将其作为三大主导行业之一加以重点培育.瑞安市政府对汽摩配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是瑞安汽摩配行业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有力保障.温州打造国际性轻工城,特别将打造瑞安的"中国汽摩配之都"列入规划.2003年10月在温州举行的"中国国际轻工博览会"和"世界温州人大会"上,把瑞安作为"中国汽摩配之都"向世界亮相.这又把瑞安汽摩配的品牌形象推上一个新台阶,为瑞安汽摩配区域经济的腾飞添上有力的翅膀.浙江省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将汽车及其零部件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行业加以扶持,并正在制定专项规划引导这个行业的发展,瑞安的汽摩配行业有幸被纳入全省的规划,必将把瑞安汽摩配行业的发展推向更高的起点和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了加强行业管理,我市于1999年成立了瑞安市汽摩配行业协会,协会坚持"双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政府和企业的一致认可,2002年被温州市经贸委评为"温州市级示范行业协会".2003年6月份经温州市经贸委批准,将协会升格为温州市汽摩配行业协会.浙江省政府,温州市政府,瑞安市政府以及行业协会,从政府部门到社团中介机构正在共同为汽摩配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软环境.■今天的彩旗和建筑工地,明天的国际汽摩配产业园.(一修摄) 2004年第2期硼___—一15。

瑞安汽摩配,品牌之路在何方?

瑞安汽摩配,品牌之路在何方?

瑞安汽摩配 , 品牌之路在何 方?
文/ 立集 团 夏泽 良 瑞
20 余家企 业高达 10 00 5 亿的产值 . 只中 国名牌产 品 . 瑞安 汽 瑞安 . 作为温 州经济模式的发源地之 目前却只有 1 在改革开放 的浪潮 中 , 艰苦创业历经 摩 配行 业在改 革开放 后 2 多年 的发 展 0 “ 洗礼” .发展成为现在拥有 2 0 0 0余家汽 里 ,001 20 : 的比率 ,使 我市 目前在冲 刺 摩配企业和 20 年行业 10 05 亿的骄 人产 “ 5 国家级 ” 品牌 建设 之路带 上了 “ 尴尬 ” 、 值. 带动了温Il 1 地区汽摩配行业的飞速发 “ 苦涩” 之昧 。 廿年辛苦不寻常: 展。 03 。 20 年 瑞安被 中国 棚械工业协会授 瑞立品牌建设的“ 探索之路” 予“ 中国汽摩配之都” 荣誉称号。
维普资讯
编者按 : 一直以来 , 瑞安乃至温州汽摩 配行业, 没有一个真正“ 叫得响” 国家级产品, 的 品牌 成为瑞安市汽摩 配企业的一大“ 软肋” 直到今年的 9 6日, 月 随着瑞立 S P 牌汽车制动 系统 O, . L 摘取“ 中国名牌” 桂冠 那刻起 . 温州汽摩配行业 国家级名牌产品“ 的尴尬现 象才被打破。 零” 个行业的异军突起 。 总有一个“ 领军” 的起跑带动 。本刊特约通讯员夏泽 良, 通过对温州 汽摩配龙头企业——瑞立集 团品牌建设较为全面的“ 圈点”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 , 为我市其他汽 摩 配 企业 的“ 牌之 路 ” 出了进 一 步“ 伸” 品 指 延 的方 向… …
瑞安市汽摩配品牌 的“ 尴尬之路”
一Leabharlann 零部件 出口基地 企业 ” .后被 国家统 计 局 、 国汽车 工业协 会 评 为“05 度 中 20 年 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 ” 。 三、 完善质量体 系建 设 , 定瑞 立品 奠 牌建设 的“ 基石” 工欲 善其事 , 。 必先利其 器。瑞立在采 用先进设备 等硬件 “ 武装 ” 自己的同时 .积极推进各项认 证等软件 建设 司现 有生产加 工设备 10 多台 公 0 0 温卅I 市有 20 多家汽摩配 企业 . 全 60 瑞 立能在 “ 争霸” 群雄 的汽摩 配行 业 套 , 多设备 是从德 国 、 许 瑞士 、 国等地 美 其中瑞安 20 家 . 0 0 瓯海 3 0 . 5 家 平阳 10 脱颖而出 .发展成 为中国汽车零 部件 领 进 口的高精 度设备 .拥有 了强 大的汽车 5 家, 、 乐清 龙湾 10 , 0 家 还有 少数企业分布 域较具 知名度 和影 响力的 品牌之 一 . 是 零部件 制造能力 。 在鹿城 、 洞头、 泰顺等地。由此可见 , 瑞安 企业 长 期 以来对 品 牌 的不 懈 努力 和 追 在软件 建设方面 , 立通过 了 I / 瑞 S O 占整 个温 州 汽摩 配 企业 数 量 的比 例近 求 .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 推进 名牌 战 T 19920 S64 :02国际标准 、 美国三大 汽车 8%。从温州汽摩配行业的产值和规模情 略的结果。 0 公 司 QS 00标 准 、 德 国 汽 车 工 业 90 公司在近二十年 的“ 创牌” 工作中 , 逐 V 61标 准 等 专 业 认 证 和 浙 江 省 DA . 况来看 , 0 年总 产值据 不完全 统 计达 2 5 0 10 8 多亿元 . 其中瑞安 10 5 亿元, 产值比例 渐形成了 自己的一些品牌经验和做法 。 “ 从 ” 级标 准化 良好行 为确认 、 计量 检 占 8% 0 之多。规模 以上企业有 50 0 多家 , 编制“ 十一五 ” 规划 , 实施品牌 兴 测体 系认证 、 O10 1OHS S 8 0 环 I 40/ S A 10 1 其 中超亿 元企业据 20 年统 计共有 3 企战略。 05 0 品牌 是企 业的生命线 , 是企业谋 境/ 职业健 康 安全认证 。完善 的质量 体 家, 并己组建了中国无区城集团 1 家。 2 求发展 、 市场认 可的无形资产 。为此 , 系 . 被 成为瑞 立品牌建 设的良好 “ 基石”公 , 汽摩配已成为瑞安市 的三大支 柱产 瑞立集团把“ 以品牌树形象 , 以品牌 求发 司 还被授予 “ 江省 质量 奖” 誉 . 浙 荣 成为 业之一 ,成为瑞 安经济发展 的重要 生力 展” 作为 创牌 的指导思想 . 把它编入 集 我市首家获得省质量管理 奖的企业 。 并 军。 但揭开瑞安市“ 风光无限 ” 的汽摩配企 团“ 四、 加大科技创新 和技术改造力度 , 十一五 ” 发展规 划中 。20 年 8月 , 05 业“ 丽的面纱 ”我们就会 发现 , 州 瑞立集团“ 美 , 与杭 十一五” 发展规划 通过了专家 为企业 品牌 建设安装 “ 科技孵化器 ” 。近 万向、万丰奥特等全国知名的同行相比, 评审。在该规划里 , 明确的提出了 “ 以知 年来 .瑞 立集团在科技 创新和 技改投入 瑞安市在全国行业中真正叫得响、 拿得出 识产权和 增强 自主 创新能 力为核心 ” 的 方面取得了 累累硕果 。企 业每 年投入科 手的“ 国字号” 汽摩配产品几乎为零. 这既 公司品牌发展战略 、 目标 、 具体措施 。 十 技创新 的经 费 占销售收入 的 4 “ %以上 , 建 发展规 划 . 成为 了瑞立 品牌建 设的 立 了省级企 业技术 中心和浙 江省汽车制 与温州服 装、 1 皮革 、 电器行业等拥 有数十 五” 动控制技术研究 开发 中心 。 技改 , 打造了 只“ 中国名牌”“ 、中国驰名商标” “ 、国家免 “ 行动纲领 ” 。 速度 神话 ”使企 业近 年来 . 检” 品的数量相距 甚远 , 产 也与汽摩 配 占 二 、 重企业规模建设 , 注 以规 模凸现 瑞 立发展 的 “ 0 的速度 增长 。瑞立技 据我市经济主导之一的地位极不相称 。 品牌效益。 为打造先进的制造业基地 , 凸 的产值 以年均 4% 0 多 品牌 , 为瑞安市汽摩配企业 的一 现 规模效益 .建成汽配行业 的 “ 成 航空母 术 中 心现 有 各 类 工程 技 术 人 员 20 大“ 软肋 ”难 I . 圣中国工程 院院士 、 吉林大 舰”20 年 6 , 立集 团占地 3 1 , 5 0 月 瑞 6 亩 人 , 中高级人 才 5 余名 ( 0 其中享受政府 、 的汽 车零 部件产品 出 口基 地 首期 7 亩 国务院 津贴 的高工就 有数 名 )保证每年 3 , 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 、博士生 导师 郭孔 集 家 。 近 瑞 辉教授 。 在去年下半 年考 察瑞安市时 , 就 工程顺利竣工 , 团下 属的 5 公司开 开发几十个新产 品 几年 . 立通过省 始搬进“ 居” 新 并顺利投入生产 。 级鉴定 的新产 品有 1 多个。 立集 团的 0 瑞 曾直言不讳的说 .瑞安汽摩配产 业的 自 目前 。 该基地 已成为“ 中国汽摩配之 研 发投入 主要 围绕 重点项 目上进 行 , 为 主品牌建 设任重道 远。 令人欣 喜的是 , 今 提高关键元件的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将 年的 9 6日.瑞 立集 团 S R 月 O L牌 汽车 都” 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生产基地 , 到 制动 系统产 品终于被 国家 质监总 局 、 国 2 1 . 出口基地将形成年产值 3 亿 研发 的主要投入对象从 汽车制动类产品 00年 该 0 家“ 名推委” 授予 “ 中国名牌 ” 称号。温州 元的规模 。 该项 目已被列为浙江省重 点 转 向发 展汽车电子产 品上。 公 司 目前 已获得了汽车制 动缓速器 汽摩配行业 国家级名牌产 品“ ” 零 的尴尬 建设用地项目。 今年 8 1 月 7日. 商务部、 国家发改 委认 定瑞 立集 团为 “ 国家汽车 国家重点技术改 造项 目、汽车制动 系统 现 象总算被打破 。

温州大学2018年度拟立项校级科研项目的公示

温州大学2018年度拟立项校级科研项目的公示
校级项目
3000
图书馆
34
王 红
藏书楼与现代图书馆关系研究—以温州玉海藏书楼为例
校级项目
3000
图书馆
35
黄显堂
《本草图经》作者、书名以及版本之研究
校级项目
3000
图书馆
36
何永成
文本叙事中的话语批判
校级项目
3000
外国语学院
37
杨志玲
英汉被动特殊表达形式和意义的研究
校级项目
3000
外国语学院
38
李 葳
3
朱新满
温州市皮革行业发展与环境成本比较分析--以鹿城区为例
校级项目
3000
城市学院
4
陈 翊
人力资源与产生结构的协同互动--以温州为例
校级项目
3000
城市学院
5
林 慧
随机利率下异质保单组合的风险精算评估
校级项目
3000
城市学院
6
吴翔之
女性民俗中的欲望叙述——以女性禁忌民俗为例
校级项目
3000
党委宣传部
3000
商学院
24
马 媛
温州企业R&D国际化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校级项目
3000
商学院
25
毛华配
温州民间资本投资的风险认知研究
校级项目
3000
商学院
26
陈 莉
浙江区域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
校级项目
3000
体育学院
27
吴宝升
温州市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校级项目
3000
体育学院
28
常 颖
市场经济下温州高校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瑞安汽摩产业基地简介

瑞安汽摩产业基地简介

瑞安市(国际)汽摩配产业基地简介瑞安市(国际)汽摩配产业基地位于全国汽摩配之都—塘下镇境内,是集汽车、摩托车配件及整车生产、销售和科研开发为一体的专业化产业基地,是温台沿海产业带主要组成部分,是瑞安市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基地,分北区和东区。

北区位于塘下镇西北,紧靠104国道两侧和甬台温高速公路出口,规划面积为9.93平方公里,截至目前,产业基地已开发4.3平方公里,建成2.4平方公里,累计投资26亿元,安置企业221家,项目229个,投产企业220家(含入租企业),其中汽摩配行业企业165家,吸引云顶、胜华波、嘉利特、瑞明、力邦等一批规模超亿元企业入驻,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04家,瑞安市50强企业14家,初步发挥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陕西汽车集团温州云顶汽车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整车生产企业,以及瑞明集团、胜华波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入驻,已初步形成整车生产和核心零部件为主导的发展格局。

东区位于塘下镇东部的东海之滨,地势平坦;东临东海;南与汀田工业强镇毗邻;西至东新大道(塘梅路、旧城乡);北接温州民科工业基地。

距瑞安市中心城区9公里;距温州市区25公里、温州机场18公里、温州火车站28公里、温州港区35公里;距甬台温高速公路塘下出入口8公里。

规划中的东海大道、滨海大道等交通主干道穿越而过。

规划用地总面积23平方公里,规划用地布局呈“一心两轴,四带四区”的空间结构,将建成集行政、工业、商贸、物流一体化工业园区。

其中,一期10.1平方公里正火热起动,先期引进的云顶汽车、力邦企业即将投产。

瑞安市(国际)汽摩配产业基地是汽摩配产业集聚的主平台,今后将注重引进和培育整车制造企业,完善配套产业链,形成以整车、汽摩配总成和关键部件制造为重点的汽摩配产业集群,打造集整车生产、销售、科研开发和检测为一体的高规格、高标准的综合性现代工业城。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瑞安市汽摩配协会工作记述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瑞安市汽摩配协会工作记述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瑞安市汽摩配协会工作记述
陵龙
【期刊名称】《汽车与配件》
【年(卷),期】2003(000)011
【摘要】@@ 行业发展动态评述rn汽摩配行业是温州地区瑞安市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瑞安市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以政府搭台方式推出了"瑞安汽摩配"区域品牌,使瑞安汽摩配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地域性零部件发展的缩影,并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关注.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陵龙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创我省消防协会工作新局面 [J], 朱承华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协会工作的新局面 [J], 钟道友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浅议企业设备管理的深化改革与协会工作的开拓创新发展[J], 华士威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于宗林理事长在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J],
5.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协会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研究
美国硅谷、意大利第三产业、日本大田湾等产业基地在近几十年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

这些地方所体现的产业集群特点不管在生产实践还是科学理论方面都受到全世界经济学家的关注。

而它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地区城镇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更是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现在诸多的政策都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将其视为自己的重要研究课题。

1 产业集群国外研究现状
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亚当·斯密(1776)在他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到:“工人所穿的粗劣呢绒上衣和牧羊剪毛所用的剪刀这两种产品,是由家庭坊和手工业工场为基本单位的小企业集群联合劳动完成的。

”[1]他虽然没有对产业集群进行明确的定义,但是却是第一位提出“集群”一词的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最早从分工合作的角度对集群经济进行了定义,他认为:集群就是一些企业为了合作完成某种产品而联合在一起的群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分工协作的性质。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1890)在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从外部经济的角度第一次系统的对这种在地域上产业集中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定义为“产业区”。

[2]他认为造成这样的集聚经济是因为企业在地域上追求外部规模经济,通过大规模的企业合作扩大提高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益、劳动力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以期达到企业成本最低化,增加企业经济利益。

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1909)在他的著作《工业区位论中》从集聚经济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现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企业的集聚分阶段性,从一开始企业自身的扩展引起集中现象,再到大企业集中某一地区,以比较完善的组织结构方式吸引更多的企业集聚,从而形成地理位置比较集中的大规模集聚经济。

而这样集聚状态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分散时不能得到的。

[3]
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在(1937)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企业或其他组织作为一种参与市场交易的单位,其经济作用在于把若干要素所有者组织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换,这样减少了市场交易者单位数,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

[4]他用他开创性的“交易费用”理论解释了产业集群现象。

意大利学者巴格纳斯科(1977)对马歇尔的“产业区”概念进行了新的定义。

他认为“新产业区是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

[5]在当时他就对意大利本国的工业化产区进程进行了考察,他第一次在世人面前提出了“第三意大利”的概念,从此这个名词就成为了意大利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制衣、皮革、玩具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代名词。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波特教授在(1990)他的《国家竞争优势》[6]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式现象进行解释。

1998年波特又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在地理位置上集中,且互相联系的公司和机构集合,并以彼此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7]。

2 产业集群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曾忠禄(1997)在《产业群集与区域经济发展》中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

[8]主产业与相关产业、支持性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关系。

主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但是只注重主产业而不注重其他产业则会制约整体的产业发展,只有两者结合共同发展才是长久策略。

徐康宁(2001)在《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中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

[9]它与经济的开放程度有着密切的关联,越是开放的经济,只要合理运用各种有利因素,产业集群的发展越快,其效应也将更加明显。

符正平(2002) 在《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中借用西方网络外部化概念来解释集群的形成机理。

他认为偶然或历史或社会关系的因素使最先进驻区位的企业扮演网络发起人的角色,其表现和势力影响随后企业的区位预期形成,这种网络效应使集群最终在这个区位形成。

[10]
倪鹏飞(2006)在《产业集群:中国和谐崛起的一条希望之路》中认为产业集群实际上是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使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

[11]
孙要中、魏剑锋(2009)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特殊的中间组织,集群企业间最一般关系是技术、管理、市场信息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在特定空间内积累、交流、传播和扩散。

信息高效积累和传递时企业聚集的基础,也是决定集群边
界和规模主要因素。

当集群边界达到一个临界点时,继续扩展规模不会产生更多的经济性,反而会抑制企业的加入,使集群规模停止扩大甚至缩小。

[12]王发明(2009)在《产业种群、产业集群及其演进研究》中从生态学种群的视角分析了产业集群,他认为产业集群一个有机的具有生命力的产业群落,是由多个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在某一区域集聚,并辅之以相关的支持性机构和组织一类似于生物种群的行为特征构建的一个社会生态系统。

它的形成与演化是内外条件作用的结果,内在机理要求相应的外部环境与之相匹配。

[13]周睿全(2010)在《集成创新视角下产业集群演化研究》中从集成创新的角度出发,认为产业集群的演化自身就是一个涉及了要素转换、组织变革、技术外溢、知识传播、网络建筑等多层次的系统化集成创新过程,具有明显的集成创新特征,具体表现为系统性、多层次以及模块化特征。

[14]
李学迁、朱道立等人(2010)从网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内部机理,他们认为产业集群是具有复杂结构的经济系统,是若干子网络组成的大型的动态网络,具有超网络结构,具备增长性和择优性。

[15]
纪玉俊(2010)在《基于网络组织的产业集群分析》中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基础是分工协调形式由市场通过空间集聚向企业网络演变,进而再扩展为产业集群这一网络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16]
3 评述
总之,在产业集群的研究方面,国外的专家学者们经过上百年的研究,在理论方面已经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派系,使得西方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更加的完善。

但他们的研究对象多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特色集群,这些集群往往具备着西方的特色理念,不管从文化还是产业集群的构造方面都和中国本身的经济体制存在巨大的差异。

结合以上专家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集群的成因是一种动态因素,它会随着历史、国情政策、地区文化、物质资源、产业特点等内外在因素而改变。

不同的经济因素会催生出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唯一不变的是产业集群的优势特征,产业集群的出现可以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合作与创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

相比西方国家,国内不管在轻工业还是重工业方面都处于初期快速发展阶段。

在进行产业集群研究时,不应该完全遵循西方学者的脚步前行,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文化等因素,借鉴国外学者的理论,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

资料来源: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3]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Coase,R.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Economica,vol. 4.1937.
[5]Bagnasco A. Tre italie : La problematica territoriale dellosviluppo italiano[M] . Bologna : II Mulino ,1977.
[6]M·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Porter M E.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J].Harvard Business ,November-December1998.
[8]曾忠禄.产业群集与区域经济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1997(1).
[9]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
[10]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
[11]倪鹏飞. 产业集群:中国和谐崛起的一条希望之路[J].理论参考,2006(9).
[12]孙要中,魏剑锋.基于信息空间制约的产业集群边界[J].当代经济科学,2009(2).
[13]王发明.产业种群、产业集群及其演进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5).
[14]周睿全.集成创新视角下产业集群演化研究[J].商业时代,2010(5).
[15]李学迁,朱道立,李进,刘美玲.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的网络演化[J].科技进步也对策,2010(13).
[16]纪玉俊.基于网络组织的产业集群分析[J].财经科学,20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