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本教学计划针对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模型与解释的能力,并促进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教材由八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均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

教学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理解科学本质并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些策略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包括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并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究技能,如观察、记录、实验、测量、分类和交流等。

教学内容涵盖了从自然界到日常生活的广泛主题,旨在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事实和数据,并进行充分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教学措施包括将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进度表详细列出了每周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素养,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这一计划,学生将有机会深入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二)针对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经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由三类八大单元构成,旨在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核心能力,此能力被视为本册书的主要教学目标。

2024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编写)

2024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编写)

2024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编写)一、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水”、“空气”和“天气”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

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一学期共需30课时左右。

1.“水”单元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4课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

2.“空气”单元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

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虽然很轻,但也是有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空气也是可流动的,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

学生还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们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

在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用感官观察空气,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用竖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简单天平、热气球、风的成因盒子来探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实现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8课)。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最新8篇)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最新8篇)

最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

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期教学总目标:(一)科学探究1、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2、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

(1)通过观察如何提出问题。

(2)如何通过比较认识事物。

(3)如何进行猜测并验证结果。

(4)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

3、用写观察记录、撰写报告的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通过表达与交流、总结与交流、总结与反思来发展的科学判断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习科学课的信心。

2、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三)科学知识1、获取大树、小草、水葫芦、叶子的一些知识。

构建起有关植物的初步认识。

2、对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小动物有所认识、构建起有关动物、生物的初步认识。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的名称和特性及其应用价值。

4、认识水和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对液体、气体的含义有所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四、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课程,学生整体学习兴趣会很高,学习会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

家长和一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4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4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4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篇1一、学生分析今年我任教三年级两个班科学的教学,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

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该年级男生居多,学生思维活跃,热爱科学,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学生从小对科学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些接触和了解。

如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等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学习是有基础的。

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有学习的强烈愿望。

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好,但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培养提高。

二、实验分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是《科学》课开始的第二个学期,因此本册教材浅显易懂,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还考虑到为今后的学习提高打好基础。

在这个阶段一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展开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目的与要求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实验措施1、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篇2一、教材分析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2024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4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4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科学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科学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界中的常见事物:空气、水、土壤、植物和动物等。

2. 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3. 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火灾安全等。

4.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空气、水和土壤的基本特征和性质,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本学期的科学学习内容按照每周两节课的安排进行教学,具体内容和时数如下:1. 第一周:空气(2节课)1.1 空气的存在和压力(1节课)- 观察空气的存在,讨论空气的特点和用途。

- 进行简单实验,观察橡皮球被空气推动的现象。

-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实验,观察不同气压对物体的影响。

1.2 空气的压强(1节课)-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空气的压强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改变。

- 观察气球缩小的现象,讨论气球被挤压时发生的变化。

-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实验,观察气球在不同压强下的变化。

2. 第二周:水(2节课)2.1 水的存在和性质(1节课)- 观察水的存在形态,讨论水的特点和用途。

- 进行简单实验,观察水的凝固和蒸发现象。

-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秀5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秀5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秀5篇)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促使学生在以下科学素养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

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3、能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错,需要证实。

4、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5、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

6、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观察对象的前后变化。

如观察水的形状、溶解等)。

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

7、能运用对比观察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知道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8、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

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

9、会使用刻度尺、量筒进行定量测量。

10、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11、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

12、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3、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4、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15、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

16、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

17、尊重证据。

18、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

19、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

20、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

二、教育对象基本情况分析:湘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整套科学教材的起始册,三年级一期的学生初涉科学课程,所以将教学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课堂主要将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2024年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4年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4年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年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物质与化学变化1.1 探索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学习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通过实验观察探索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学习物质的测量单位:克、升、米1.2 探索固体的形状-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固体物体- 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等常见形状的特点1.3 探索物质的变化- 学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溶解、燃烧和腐蚀等变化现象第二单元:能量与物体运动2.1 探索物体的运动- 学习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和速度2.2 探索物体的停止- 学习物体停止运动的因素,如摩擦力、阻力等-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停止运动的过程2.3 探索能量与物体的运动- 学习能量的概念和种类,如动能和势能- 通过实验观察能量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转化第三单元:光与视觉3.1 探索光的传播- 学习光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3.2 探索光的颜色- 学习光的颜色和光的波长的关系-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分光现象3.3 探索视觉的形成- 学习光线进入眼睛的过程- 通过实验观察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现象第四单元:天体与地球4.1 探索地球的自转- 学习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地球自转带来的白天和黑夜的变化4.2 探索地球的公转- 学习地球公转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地球公转带来的四季变化4.3 探索月亮的变化- 学习月亮的形状和变化- 通过实验观察月亮的不同形态和月相变化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2. 讨论交流法: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评估: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撰写能力。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

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二.学情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二个班。

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全册教学分析本册书25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 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 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 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 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 大概念的认识。 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 珍 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 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 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和同学交流, 相互评价观察结 果。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 力图从对待科学、 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 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 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 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 体会做科学的满 足感。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 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 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 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 事物奥秘的欲望。
10、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 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 的相关研究问题。 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 多方法 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 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古代的造纸技 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 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 体验纸张的来之不 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
题》五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 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 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 发展需求。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
里的生命世界》 生命世界、《生命之源 水》 地球与
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4、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 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 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 中物体的沉浮、 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 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 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 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 学的志趣和能力。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 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 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重点:《动物和我们》、《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 个单元。
1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 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 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
、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8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 识身边的植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步骤, 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 匙。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计划一: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有一个班。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一切
对学生来说都非常新鲜,因此对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科学》具有较浓厚的兴趣。
但也正是由于初次接触《科学》课,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需 要教师的悉心培养。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
2、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 识身边的动物,初步掌握其生活习惯及其生命特征。
3、以“学生对生活材料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 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 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 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 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 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 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 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并能在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 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 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 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 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 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 感;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
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 提出问题、 细致观察的特点, 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 能力、 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 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观察对象 不同, 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 有计划地 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 为了 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 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 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 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 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 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 几个基本特征。
4、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 大器官, 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 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 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