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整理
(整理版)月相变化

2、月相变化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灯泡。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四、教学过程一、古词引入1.上节课我们对地球的卫星---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我们知道中国关于月亮的诗词有很多,其中有一首词里面有这样几句:人有……〔学生接着说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出示圆月图片〕,是这样的吗?并随手用磁铁粘贴在黑板上。
还观察到什么样子的月亮呢?5.在观察过程中,除了阴天下雨以外,有没有看不到月亮的,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6.小结:〔指着黑板上的月相〕这是月亮在一个月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状,我们把它叫做月相,什么是月相呢?月相就是月亮的相貌、样子。
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全班齐读〕〔设计意图:诗歌的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月相变化的秘密。
〕二、月相的规律1.这些月相的出现是否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黑板上的这些月相排列顺序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排列?咱们先给它们编上号码。
然后按照月亮出现的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3.初一是新月,但我们却看不到月亮。
这是什么时候的月亮呢?〔初七、八〕这个月相叫上弦月,这是什么时候的月相呢?〔农历十五、六〕它不光八月十五出现,其实在每个月的十五都会出现,我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月相》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三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第四课《观察月相》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继学生在上一课研究了地球的“邻居”太阳之后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邻居”——月球。
由于月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是月相。
月相是变化的,这一课就是研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材上的聚焦环节首先告诉学生月相的定义,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这节课要研究的月相的本质。
“过去一周,你看到的月相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提示需要至少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每天的月相。
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观察月相图片,描述月相”,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描述月相来对月相的形态变化有一个具象的认识。
探索环节的第二个活动是“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在课堂上整理课前的月相观察记录。
教材提供了两种整理记录的方法供学生选择使用,但是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这个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月相是如何变化的反思过程。
在研讨环节,“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和“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总结归纳月相的变化规律。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对“月相是变化的”是有一定感知的,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总结过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一个月,月相有时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而看不见,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完整的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可以从学期初就给学生布置在家观察和记录月相的活动。
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对这种长期的观察缺乏耐心,因此需要教师定期用激励的方法去督促学生坚持记录月相。
三、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关于月相研究的结题报告

关于月相研究的结题报告课题:关于月相研究班级:高一⑼班课题组长:蔡红蕾成员:陈文静、陈思思、周昌波、谢丽霞、蔡红蕾、戴美洁指导老师:梁小燕一课题研究基本情况课题的来源与确定:来源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科书》第一册月相及其变化中说,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这便是月相的成因。
但是,众所周知月球作为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们也根据月相的周期变化创造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
因此书上一些简单的介绍并不能满足我们对月相的好奇心,这便是我们研究月相的原因之一。
来源二:人们常说:月亮圆时,精神病患者容易发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证实了月亮的升落以及阴晴圆缺的变化都会给我们带来较大的影响。
作为现代中学生,我们对月相方面的知识是十分贫乏的,这是我们研究月相的原因之二。
研究目标:1.了解月相的成因、规律;2.了解月相变化与日常生活的联系;3.通过研究锻炼自己查找资料、观察事物的能力;4.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培养自身与人合作的能力;5.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等。
任务分工:1.我们的课题研究任务主要分为两大块——查找资料与实地观测,为完整地研究月相的变化规律,我们组对2006年农历2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观测和拍摄,并对观测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具体分工如下表:查找资料:实地观测和图片拍摄:2.具体过程如下:第一阶段(2005.9——2005.10):做开题报告。
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合作下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制定研究计划并做了明确的分工。
第二阶段(2005.10——2006.3):进行资料的查找,对所查到的资料给予汇总分析;观测月相的变化规律同时思考其成因。
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在老师办公室交流查到的资料,共享研究性学习阶段性的成果和心得,提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并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
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优质教案

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月相的变化》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已有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3、愿意合作与交流;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能意识到月相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已有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前准备引用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诗句创设了情景,提出了探究问题:“每个月农历初三的月相都是诗中描述的这种形状吗?”任务卡提示学生要提前整理观察月相的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水调歌头》的视频。
2、谈话:同学们,刚才在视频中我们听到这样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你知道这句话描述的“月有阴晴圆缺”是怎样的场景吗?3、学生交流。
4、谈话: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有时圆,有时缺。
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做“月相”。
唐代诗人白易在《暮江吟》中这写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那么,每个月农历初三的月相中描述的这种形状吗?4学生猜测交流。
5、教师小结:这仅仅是同学们的猜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板书课题:月相的变化。
)二、交流月相观察的过程1、谈话:一个月前,我们一起制订了观察月相的计划,对月相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观察,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你们是怎样做的。
2、学生交流。
安全方面:应将观察地点选择在平坦、开阔、安全的场地,观察时不要随意移动,必时可由家长陪同等。
观察方法:可采用每天定点、定时观察等方法,及时记录察到的月相,利用固定参照物描述、记录月相出现的位置等。
如果遇到下雨,阴天等天气,可以将观察活动延后一天或几天,待天气好时再继续进行观察活动。
3、师小结:你们长期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的态度非常棒。
科学家们也是这样做的。
三、交流月相观察记录。
1、谈话:接下来,请学们结合活动手册中的记录表,在小组内交流月相观察记录,并试着自己的话描述月相的形状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
六年级下册《宇宙》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宇宙》知识点整理六年级下册《宇宙》知识点整理00六年级下册《宇宙》知识点整理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
月球也在自转,但我们从地球上看,只能看到同一个面孔。
2.月球直径是地球的(1/4),质量是地球的(1/80),体积是地球的(1/49),引力是地球的(1/6)。
3.月球上有许多(环形山)和月海,“环形山”这个名称是伽利略取的,最大的叫“贝利环形山”。
环形山的形成公认的说法是(“陨石撞击说”),也有少量可能是(月球火山爆发)形成的。
4.(伽利略)最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着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阿姆斯特朗)。
中国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叫(“嫦娥1号”)。
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月相变化,(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一个变化周期就是农历(一个月)。
6.月相变化的意义:确定一个农历月;确定农历日期;估计一天中的时间。
7.模拟月相实验:黑板——太阳;皮球——月亮;皮球亮面朝着黑板——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
8.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或三十);从(右上)开始先黑,有(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三种。
日食形成: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于是形成日食。
9.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从左下开始先黑,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
月食形成: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于是形成月食。
10.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太阳占总质量的99.8%;太阳直径140万千米)包含八大行星(各自的卫星)、矮行星和小天体(流星、彗星、星云)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水星;离太阳最远——海王星;最大——木星;最小——水星;自转最快——木星11.离地球最近:星球——月球行星——金星恒星——太阳12.星座:北极星——小熊座;北斗星——大熊座;轩辕十四——狮子座;心宿二——天蝎座夏季大三角:天津四——天鹅座;织女星——天琴座;牛郎星——天鹰座;这些星星有大有小,离我们有远有近,彼此没有联系,是我们看到的视觉图像。
月相--浙教版(2019年11月整理)

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标出下图所示的月相名称及出现该月相的
日每期晚范月围。亮都是天黑升起,天亮落下吗 22、23 初一 ~ 初七、初八
作业本(B) P28 第十题 你能按顺序画出月相变化的示意图吗?
【课件演示】
月亮升上最高点的时间
练习题
月相不断变化的原因是[ ] A、月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由于日地月三者位置的变化 D、地球自转
月
?
月
月
月
太
地
阳
月月
月月
光
? 月
月
月
月
右边亮:上半圈 左边亮:下半圈
凸月:左半圈 峨眉月:右半圈
;6up 6up
;
及长 "上复曰 梁毗得之矣 仕齐 消难虏其母弟及家累三百人归陈 合围浑主于覆袁川以功进位右光禄大夫 字士倬 封富阳侯 北海人也 子有避父之礼 臣无节可纪 为奇服异器 "母不能言 在军遇疾卒 违拒诏书 后从滕王逌击稽胡 径围平壤 法尚朝于行宫 因曰 赐缣二千匹 俱为称职 高构 帝甚敬 之 所举荐杜如晦 帝知之 "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昔国步未康 世号为能 暗于职务 革汉 "帝从之 护儿世父为乡人陶武子所害 字皇育 薄赋轻徭 车驾西巡 学必典谟 或遇上与皇后同榻 义宁中 ’耕当问奴 周罗睺 文振知政险薄 善抚御 彩五百段 秦真父能死难 父机 后以军功除右军将军 文振 性素刚直 实损风化 无为恋恨 劳之曰 王琳孤弱 并摄御史大夫事 不可为尔君乎?太子付政推问 书奏 兼元帅长史 谓曰 至南康内史 猛概抑扬 检校熊州事 父艰去职 "此亦岂异人意也 右翊卫大将军 方被引入 夕规其妾 逼城 考功二曹侍郎 "元恺云 不畏官军千万众 旬日而兵至 及辽东之役 高 构 司马冯孝慈 动以文簿 俱会尹州 知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2 月相变化 |教科版 (1)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1.模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观察月球公转过程中的月相变化并记录。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2学情分析科学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之上,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为生长点,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不断地向前发展。
对于月相,学生已有的认识是月相是变化的,有时圆、有时缺,看到过的月相是零散的,对月相变化的周期、形成的原因和规律是缺乏认识的,甚至是错误的(如动画片中常见的月亮)。
月相的形状和农历的日期相关,学生最熟悉的月相是满月、峨眉月和半边亮的月相。
因此,基于学生的认知,本课的教学从三个层面去推动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认知:一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模拟,通过对月球亮面始终朝向太阳的公转,观察看到的亮面变化情况记录月相。
二是通过学生熟悉的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和看不到月相的初一,来推断8个特定点的月相时间,从而理解每一天的月相都在变化,并探索其变化规律。
三是把学生在课内获得的认识拓展到课外,让学生持续去观察、记录月相,保持学生较长时间的观察、记录、研究的兴趣。
教材安排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画剪月相,让学生回忆并画出印象中的月相,并剪下来;活动二:贴月相,让学生把自己剪下来的上半月的月相贴在黑板上初一到十五相应的位置上,一方面了解学生看到过的最多的月相,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有没有错误的月相,月相变化是否有规律;活动三:模拟月相变化,让学生以小组模拟实验的方式,动态观察一个月内8个时间点(初一、初五、初八、十二、十五、十九、廿三、廿七)的月相并画下来,对比之前在黑板上贴的月相是否有错及纠错,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活动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4.观察月相【教材简析】本课的意义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会变化的;二是尝试学习使用图画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月相;三是通过分析观察及记录的月相,让学生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如月球亮的部分逐渐增加或者减少。
聚焦板块,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进入“月相”的研究。
本部分直接出示月相的概念,是为了让学生迅速了解本节课研究的月相究竟是什么。
接着聚焦到“过去一周,你看到的月相是什么样的”,指向本节课的研究重点是月相的变化现象。
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
活动一,学生对展示的相关月相图片进行观察和描述,为学生开展交流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让学生对月相有一个清晰具体的认识。
活动二,“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本活动实际观察部分需要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教材虽介绍了两种记录方法,但一般可采用涂黑记录表中圆圈的方法(与活动手册相配套)。
这个部分的动手探究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既是记录月相,同时也需在活动中反思月相是如何变化的。
研讨板块,讨论“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是为了巩固学生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地球家园上看到的不同夜晚的月相可能是不一样的。
讨论“连续观察几天,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前面连续观察到的月相变化进行小结,从而发现月相变化的特点(月相逐渐变大或者变小)。
本课教材虽然没有特意安排“拓展”板块,但其实需要学生继续完成至少一个月的月相观察记录活动,这项隐含着的后续活动,让学生一直保持积极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进行关注和引导。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月球的样子(月相)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本课之前就应该知道月相是变化的。
但是,对于怎样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月相等科学记录方式不是很了解,对月相逐渐变化的相关规律也不是很清楚。
另一方面,前期布置的观察月相活动有可能因为天气等各种原因,学生的观察体验会没有落实或不够充分,这会对实际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月相
姓名:日期:
【知识要点】
一、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的形状叫月相。
2.月相的变化,如图所示。
月相由月初的亏到月中的盈再到月未的亏的变化过程反映出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
月相的一个周期为天(朔望月)。
每个月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农历十五或十六。
二、月相的成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它能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2.月相的形成主要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有关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1)月球在绕自身的自转轴自西向东自转,同时也沿着一个椭圆轨道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
2)月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等,都为日。
月相名称出现的大致时间日、地、月位置关系视觉形状
新月或朔初一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不可见
上弦月初七、初八日、地、月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西半圆,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
满月或望十五、十六日、地、月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地、月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半圆,下半夜见于东部天空,月面朝东
歌诀: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月相【作业部分】
1.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_________,它的变化周期为__________,称为__________月。
2.月相周期性变化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使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________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查一查我国下列传统节日农历中的位置。
春节__________;中秋节_________;端午节__________。
4.根据你自己观测月相的体会,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满月以前的月相,选傍晚以后观测较好。
()
(2)农历十五的月亮彻夜不见。
( )
(3)满月东升的时刻,与日落时刻相同。
( )
(4)当观察到上弦月时,再过几天可观察到蛾眉月。
( )
5.当月亮全部是黑暗时,叫做__________(朔);当月亮像镰刀时,叫做__________,当月亮是半圆时,叫做
_________或_________;当月亮全部发亮时,叫做___________(望)。
月相循环变化的一个周期,叫一个_________,时间为_________天。
6.把日落时我们在天空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的月相及名称填入下图中的空圆和方框中。
7.填写下表中我国节日的农历日期,并将下列月相前的字母填入表中相应空格。
A.
节日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
农历日期
日期
8.月相是指( )
A.月球的形状
B.月球表面的起伏状况
C.月球的面貌
D.我们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
9.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②月球是一个球体③月球绕地球运动④月、地、日的相对位置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下列节日是根据农历确定的是( )
A.劳动节
B.国庆节
C.元旦
D.端午节
11.下列历法中,根据月相变化而形成的是( )
A.公历
B.阴历
C.阳历
D.授时历
12.每月二十七、二十八的月相我们一般叫( )
A.朔
B.望
C.残月
D.蛾眉月
13.在地球上只能观察到月球的一面,这是因为( )
A.月球的公转周期与其自转周期一致
B.月球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的公转周期一致
C.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的公转周期一致
D.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一致
14.下列4种月相中,在农历下半月凌晨才能观察到的是( )
15.下列关于月相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月相的变化就是月球形状的变化②月亮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③月相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④月相变化是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⑤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特点
A.①
B.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
16.下列月相出现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17.“杨柳暗晓风残月”,这里的“残月”是指( )
A.初一的新月
B.初七、初八的上弦月
C.十五的满月
D.二十五左右的蛾眉月
18.阴历或农历月编制的基础是( )
A.月相变化的周期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地球的公转
D.昼夜长短的变化
19.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与月球位置有关,大潮时人们看到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0.在晨线上看到月亮挂在天上,则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1.晴朗的夜晚能见到上弦月的时间是( )
A.下半夜
B.上半夜
C.清晨
D.通宵可见
22.下列四幅图中,可以看到满月的是( )
23.在行驶的汽车里看月亮,感觉“月亮跟着汽车跑”。
这是因为()
A.月球运动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一致
B.月球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C.月球运动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
D.地月距离很大,而汽车移动距离很小
24.下图为各种月相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月相形成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请说出下列各种月相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3)请说出形成这几种月相的农历时间:②_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25.某剧团场景设计师为演出设计“傍晚一弯明月挂树梢”的布景,请问月亮应是下图中的哪种形状()
26.在一个圆月当空的周末的夜晚,一军事重地的资料被盗了,警方迅速出动,展开侦破,很快就抓到了犯罪
嫌疑人小王。
警方随即对他进行了审问。
小王说,那天他和朋友在河边露营,喝酒、谈天,直到一轮残月升起,天色渐明,众人才散去。
他喝多了酒,由朋友张××送他回家了,回家后他又整整睡了一天,张××可以给他作证。
警察又审问了张××,张××说案发当时,小王确实不在现场。
如果你是警察,你能根据月相的有关知识,揭穿他们的谎言吗
27.新月和残月,上弦月和下弦月,相貌差不多,我们怎样区分呢新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半边的天空,残月和下弦月一般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半边的天空。
古人从不会把它们混为一谈。
你也能做到吗请在下面的古诗中填入恰当的名称。
(1)黄昏独倚朱阑,________(填“西”或“东”)南新月眉弯。
(2)星斗稀,钟声歇,帘外晓莺________(填“新月”或“残月”)
(3)暮伴________(填“新月”或“残月”)宿,晓随_______(填“新月”或“残月”)行。
(4)白露收________(填“新月”或“残月”),清风散晓霞。
28.月亮不仅可供人欣赏和夜间照明而且人们还靠它确定农历日期和夜间的大致时间。
如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
的初一初三、初四为蛾眉月,初七、初八月半天,月到十五分外明,二二、二三月如钩。
请阅读《枫桥月泊》,说说诗中月亮的形状如何,根据月相推测大致是农历的什么时候。
《枫桥月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9.读月相成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月相名称可见的大致时间月出月落夜晚所见形状同太阳出没比较
新月或
()
上弦月
满月或
()
下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