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中医基本操作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操作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操作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操作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的中医操作包括:
1. 脉诊:通过手法和经验判断病人脉搏的规律和特征,以辅助诊断和治疗。

2. 舌诊:观察舌头颜色、形状、大小、湿度等特征,以辅助诊断和治疗。

3. 诊断:通过病史、症状、体征等综合分析,确定病人的病情和病因。

4. 针灸:使用针头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改善病情,促进恢复。

5. 推拿:采用手法按摩、挤压等方法,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痛症,调整身体功能,增强免疫力。

6. 中药方剂制备: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合适的中药方剂,治疗疾病。

以上操作都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严格遵守中医学的相关要求和规范,确保操作效果和病人安全。

2024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2024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2024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通过此考试,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指定工作任务的能力,以及医德医风等人文素养。

二、考试科目与内容1.中医辩证论治能力测试主要考察考生根据患者病情,运用四诊八纲进行辨病辨证的能力,涉及对病案的分析,提出治疗原则和方法。

2.临床操作能力测试考察考生在临床中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包括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以及疾病的诊查和处置等。

3.临床思维能力测试主要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病情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基本操作技能测试考察考生对临床常用操作技能的掌握,包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心电图检查和胸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判读等。

5.综合应用能力测试主要考察考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基本知识的应用、对临床思维的应用、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应用等。

三、考试方式与时间1.考试方式:笔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考试时间:理论部分为上午,实践部分为下午。

具体时间安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定。

四、考试合格标准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合格标准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统一制定,一般以60分及以上为合格。

具体合格分数线以当年考试公告为准。

五、备考建议1.全面复习: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考生应全面复习教材,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重点突破: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考生应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加强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多做模拟题:模拟题是检验考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做模拟题,考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

4.注重临床实践: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强调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考生应注重临床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内容有哪些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内容有哪些
临床答辩:4道试题;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内容有哪些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类证鉴别(仅限中医执业考生),完成中医诊断、治法、方剂名称、具体的药物处方(药物,剂量、煎服法等),针对病情,提出中医预防、调护方面的措施与注意事项;中西医结合考生还要完成西医诊断依据、西医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西医诊疗计划等测试内容。
注:辨证论治考试评分项目的设置,根据每年命题情况合理调整。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3)西医临床技术操作(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1)中医临床问题答辩测试中医问诊技术有关问题;测试其他中医临床问题。
(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由同性别考生相 Nhomakorabea操作;(3)西医基本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依据考生随机抽取的试题,现场问答所测试的问题。
中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西医临床问题答辩:现场口试;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现场口试。
3、考试题量
辨证论治:1道试题;
基本操作:4道试题(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3道试题);
(2)西医临床问题答辩测试西医临床问题(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3)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不测试此项目)
2、考试方式
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分别随机抽取题号后完成各站考试。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在统一的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针灸穴位体表定位: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针灸、拔罐、推拿等临床技术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中医望、闻、切诊技术的操作:叙述或现场实际操作。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题库一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题库一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题库一[问答题]1.【第一站辨证论治】李某,女,36岁,已婚。

2008年5月10日初诊。

10年前(江南博哥)顺产1子,2年前人工流产后白带较多,时有外阴瘙痒。

2周前曾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服用氟哌酸后好转。

近2天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热感,尿色深黄浑浊,遂来诊。

查体:T38.6℃,P88次/分,R21次/分,BP120/80mmHg。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双肾区有叩击痛,腹部双侧上输尿管点有压痛。

辅助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血常规示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4%。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急性膀胱炎相鉴别(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请与癃闭鉴别(中医执业医师)。

参考解析:患者姓名:李某性别:女年龄:36岁婚况:已婚主诉:尿频、尿急、尿痛2周,加重2天伴腰痛、发热。

现病史:2周前曾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当时休息并服用氟哌酸后好转。

近2天因劳累后出现症状加重,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腰痛,发热、畏寒、口苦,排尿有热感,尿色深黄浑浊。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及家族史: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史,10年前顺产1子,2年前人工流产史。

体格检查:T38.6℃,P88次/分,R21次/分,BP120/80mmHg。

一般情况:神色:无异常;形态:无异常;语声:无异常;气息:无异常;舌象:舌红,苔黄腻;脉象:脉滑数。

皮肤、黏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

头部及其器官:无异常。

颈部:无异常。

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无异常。

腹部(肝、脾):双肾区有叩击痛,腹部双侧上输尿管点有压痛。

二阴、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少量,白细胞(+++)/HP,红细胞(++)/HP;血常规示白细胞12.7×109/L,中性粒细胞84%。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一感冒外感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辨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辩证:口不渴或渴喜热饮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辨病: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辩证:口干欲饮。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辨病:汗少,肢体酸重辩证: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

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体虚感冒: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散加减辨病: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辩证: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脉浮而无力。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辨病:身热,微恶风寒,少汗辩证: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咳嗽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辨病:咳嗽辩证: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辨病:咳嗽辩证: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或见恶风,身热。

3.风燥犯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辨病:干咳,连声作呛辩证: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

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辨病:咳声重浊辩证: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辨病:咳嗽气息粗促辩证: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辨病:咳逆阵作,咳时面赤辩证: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脉弦数。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内容首先涉及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中医的基本原理、经络穴位、中医诊断学、中医病因病机、中医病证、中医治法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核心概念和要点,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临床实践。

二、中医诊断技能。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内容还包括中医诊断技能,考生需要具备中医诊断的能力,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能够准确判断病情,明确病因病机,辨别病证,确立治疗方案。

三、中医治疗技能。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内容还涉及中医治疗技能,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拔罐、艾灸等治疗技能。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中医治疗技能,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能够正确操作,确保治疗效果。

四、中医药知识。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内容还包括中医药知识,包括中药性味归经、中药药性、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全面掌握中医药知识,能够准确辨别中药性味,了解药物的药性,掌握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五、中医文献知识。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内容还包括中医文献知识,包括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古籍、中医名家著作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熟悉中医经典著作,了解中医古籍的内容,掌握中医名家著作的精华,能够运用中医文献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六、中医伦理法律知识。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内容还包括中医伦理法律知识,包括中医伦理规范、中医法律法规、中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遵守中医伦理规范,遵循中医法律法规,恪守中医职业道德,确保医疗行为合法合规,保障患者权益。

综上所述,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内容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诊断技能、中医治疗技能、中医药知识、中医文献知识、中医伦理法律知识等多个方面。

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够胜任中医执业医师的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

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备考,努力提升自己的中医执业医师技能,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2023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2023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2023
为了成为一名中医执业医师,在2023年之前需要掌握以下实
践技能操作:
1.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和配制
中医执业医师需要能够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包括正确的注射部位、剂量、速度和方法等。

同时还需要具备中药注射剂的配制技能,能够根据病情和处方要求配制适当的中药注射剂。

2. 针灸技能操作
中医执业医师需要熟练掌握针灸技能,包括针头的选择、穴位的定位、针刺的深度和灸法等。

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针刺经验,能够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针灸方法。

3. 推拿按摩技能操作
中医执业医师需要熟练掌握推拿按摩技能,能够准确地找到病人的不适部位并施以适当的手法,达到舒筋活血、调理气血的效果。

4. 中药制剂的制备和使用
中医执业医师需要具备中药制剂的制备技能,在使用中药制剂时需要根据药性、用法、用量等进行选择和计算。

同时,他们也需要能够准确地识别中药材和处方制剂,确保药品的质量和
安全性。

5. 中医诊断和治疗技能
中医执业医师需要熟练掌握中医诊断和治疗技能,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以及中药、针灸、推拿和其他中医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他们需要能够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中医执业医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熟练掌握各种中医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以保证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

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大纲发布与内容更新:
2024年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已经正式公布。

大纲中包括了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

根据2023年12月7日及之后发布的资料,2024年的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以及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与2023年相比无变化。

实践技能考试依然采用的是2020年版的大纲。

考试模块构成:
实践技能考试:涵盖了中医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沟通技巧等多方面内容,具体项目按照官方设定的标准执行。

医学综合笔试:可能包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考核。

报考提醒:
考试报名倒计时已经开始,考生需关注官方公告,了解报名时间、条件以及流程等重要信息。

由于具体的考试大纲细节没有直接给出,以上内容是基于已知信息推测的大概框架。

建议考生前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或者授权的相关教育机构获取最新、最权威的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详细内容,并按照大纲要求进行系统性学习和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中医基本操作
三、中医基本操作
1、指切进针法
①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在穴位旁;
②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快速刺入腧穴;
③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
①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
②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快速刺入腧穴;
③此法适用于长针进针。

3、艾条雀啄灸
①根据病症选择施灸部位;
②将艾条点燃,对准施灸部位;
③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施灸;另外也可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④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艾条温和灸
①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0.5-1寸左右进行熏烤;②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约灸3-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③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将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

闪火拔罐法①暴露应拔罐的部位;
②准备好相应物品;镊子、酒精棉球、火柴、玻璃罐等;
③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一个,将火点燃,使火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相应拔罐的部位(燃烧棉球不可触及罐口)。

揉法的操作。

①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附着于一定部位;
②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③动作连贯并能持续一定时间。

舌苔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白腻苔主何证?黄腻苔主何证?
①舌苔的望诊包括苔色和苔质;
②白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等证。

③黄腻苔主湿热蕴结、痰饮化热、食积热腐等证
舌体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舌瘀斑主何证?
①舌体的望诊包括舌色、舌的形质、动态及舌下络脉;
②舌瘀班主血瘀证等。

舌体的形质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舌胖大有齿痕主何证?
①舌体形质望诊主要包括荣枯、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方面特征;②舌胖大有齿痕主气虚、阳虚湿盛等证。

如何望舌体?
①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②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
③伸舌姿势:自然地伸舌于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

④望舌质部位顺序:先舌尖、舌侧、舌根;
⑤望舌形、老嫩、胖大、瘦小、裂纹、齿痕、芒刺。

如何望舌下脉络?
①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②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
③伸舌姿势:病人先张口,舌体向上颚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颚,舌体自然松弛,舌下脉络暴露;
④望形状:粗大、细小、弯曲、怒张、珠节等
⑤望颜色:淡红、紫红、青紫、暗红等。

如何按虚里?
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恻或对面;②暴露胸部;③按部位: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心尖横动处;④感觉动气的强弱;
⑤感觉动气的至数和聚散。

按肌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寒热:了解人体阴阳的胜衰,表里虚实和邪气轻重;
②润燥滑涩:了解人体汗出,气血津液盈亏情况;
③疼痛:虚实;
④肿胀:水肿及气肿;
⑤疮疡:判断证之阴阳。

如何按手足?其内容有那些?
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对面或右侧;
②充分暴露病人的手足;
③触摸冷热,查寒热虚实及表里顺逆;
④比较诊法:手足心与手足背,手心与上额等;
⑤有无水肿与气肿或按小儿手指:指尖、中指。

按手足的意义
①推测疾病的寒热属性患者手足具冷多为阳虚阴盛,手足俱热多为阳盛或阴虚。

②辨别外感或内伤证患者手足背热盛,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盛,多为内伤发热,若手心热于前额,为里热,额上热于手心为表热。

③测知阳气的存亡重症患者若手足温知阳气尚存,积极治疗病可愈。

若手足厥冷,预后不佳。

寸口脉诊的操作。

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面垫上脉枕;
②用左手按病人右手,用右手按病人左手;
③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定关脉,接着以食指取寸脉,无名指取尺脉;④三指应取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触脉体;
⑤分轻、中、重三种力量切脉。

请演示拍法和理指法的操作方法。

答:拍法: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处3~5遍。

理指法:一手食、中指屈击呈钩状,挟住患者手指的两侧,自根部往指尖部进行滑利捋扯动作。

请演示针灸时进针的一般操作方法。

答:一般右手持针,称为"剌手";左手辅助,称为"押手".剌手的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提毛笔,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剌入皮肤,再捻转剌
向深层。

押手主要是固定穴位,减少进针时疼痛,以及使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

请演示推拿擦法和推法。

答:擦法: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后小鱼际附着于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磨擦。

推法:用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连环运动。

请演示针灸中不慎针身断裂残留在患者体内如何处理?
答:嘱患者不要紧张、不要乱动,以防断端向肌肉深层陷入。

如断端还在体外,可用手指或摄子取出;如断端与皮肤相平,可挤压针孔两旁,便断端暴露体外,用摄子取出;如针身完全陷入肌肉,应在X线下定位,用外科手术取出。

请演示并简述针灸时出现弯针现象如何处理。

答:如系轻微弯曲,不得再行提插捻转,应慢慢地将针退出;弯曲角度过大时,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如因患者改变体位所致,应嘱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切忌强行拨针。

请演示毫针剌法的操作方法
答:一般右手持针,称为"剌手";左手辅助,称为"押手".剌手的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剌入皮肤,再捻转剌向深层。

押手主要是固定穴位,减少进针时疼痛,以及使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

请演示成人推拿滚法的操作方法。

答: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部分,附着于一定部位,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

请演示斜飞脉和反关脉的切诊位置,二者是否属病脉?
答:斜飞脉: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

反关脉:脉象出现在寸口的背侧。

二者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病脉。

请演示小儿推拿捏脊法的操作方法
答:捏脊法: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指和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请演示针剌刮柄法的操作方法。

针剌刮柄法:针剌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爪甲,由上而下的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以增强针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