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血型抗体与输血安全

合集下载

红细胞血型抗体指标表达对安全输血的实验研究

红细胞血型抗体指标表达对安全输血的实验研究

红细胞血型抗体指标表达对安全输血的实验研究引言输血治疗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但是,由于不同人的血型不同,不同的血型之间可能会出现免疫反应,导致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进行安全输血之前,需要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应的血型配对,以保证安全输血的进行。

红细胞血型抗体指标表达是血型配对的重要环节之一。

血型抗体是血型特异性抗体,能够在人体内产生,对于异型红细胞产生抗体反应。

抗体指标是指抗体产生的特异性、数量、力度和变化情况。

因此,对于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血型抗体指标表达检测,以选择合适的供血者和血液制品,保证安全输血的进行。

本文将对红细胞血型抗体指标表达对安全输血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达到更好地指导临床输血治疗,保证患者的安全。

红细胞血型分类和抗原抗体系统红细胞血型是指红细胞表面存在的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和糖类分子,它们分别称为血型抗原。

根据不同的血型抗原组合情况,可将红细胞血型分为ABO、Rh、MNSs、Kell以及Duffy等一系列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是最为常见的血型系统。

它包括A、B、O三种血型,其中A、B血型均由一种糖基(N-乙酰氨基半乳糖)在血细胞表面上表达所致;O血型既不含A、B抗原,同时还存在一种众所周知的H抗原(N-乙酰半乳糖胺)。

Rh血型系统,又称Rhesus系统,根据Rh抗原分布情况将人群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类。

Rh阳性表示红细胞表面存在Rh(D)抗原,占全球人口的85%左右;Rh阴性则表示缺乏Rh(D)抗原,仅占15%左右。

MNSs、Kell、Duffy等血型系统中,MNSs系统包括M、N、S三种抗原,Kell系统包括K、k抗原,Duffy系统包括Fya、Fyb等。

在红细胞抗原产生的同时,人体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血型抗体是人体对于特定血型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

以ABO血型为例,A 血型的人群会产生抗B抗原的抗体即抗B,B血型则产生抗A抗原的抗体即抗A,而O血型人群则同时产生抗A和抗B两种抗体。

输血前评估内容

输血前评估内容

输血前评估内容标题:输血前评估内容引言概述: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过程,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全面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输血前评估内容包括多个方面,从受血者的个人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到输血相关的风险评估等。

本文将详细阐述输血前评估的内容,以及其在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性。

一、个人病史评估1.1 既往输血史在进行输血前评估时,了解受血者的既往输血史是必要的。

这包括输血的次数、输血的原因以及输血的反应情况等。

既往输血史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评估受血者的输血需求和输血反应的风险。

1.2 过敏史和药物过敏史个人过敏史和药物过敏史对于输血前评估至关重要。

了解受血者是否对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或相关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可以避免输血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1.3 疾病史和手术史疾病史和手术史对于输血前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受血者的基础疾病情况以及曾经进行的手术,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评估输血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输血计划。

二、实验室检查评估2.1 血型和Rh因子检查在进行输血前,必须对受血者的血型和Rh因子进行检查。

这是为了确保输血时选择与受血者血型相匹配的血液制品,以避免出现输血反应。

2.2 红细胞抗体筛查红细胞抗体筛查是为了检测受血者体内是否存在与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相抗的抗体。

如果存在抗体,需要对血液制品进行特殊选择,以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2.3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是为了评估受血者的凝血状态。

这对于确定输血的安全性和减少输血相关的凝血并发症非常重要。

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小板计数等。

三、输血相关的风险评估3.1 输血反应的风险评估输血前评估还需要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反应的风险评估。

这包括了解受血者是否存在输血反应的危险因素,如过敏史、多次输血史、妊娠等。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3.2 输血传染病的风险评估输血传染病的风险评估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红细胞血型的名词解释

红细胞血型的名词解释

红细胞血型的名词解释红细胞血型是指人类红细胞表面存在的一种血型抗原差异,主要包括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这些血型抗原的存在与红细胞膜上特定的糖和蛋白质有关,不同的血型之间存在着互不相容的现象。

研究红细胞血型可以帮助医师进行输血配型,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一、ABO血型系统的名词解释ABO血型系统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血型系统,它由两种糖基化抗原A和B组成。

在红细胞表面,如果存在A抗原,则称为A型血;存在B抗原,则称为B型血;同时存在A和B抗原,则称为AB型血;如果红细胞表面没有A和B抗原,则称为O型血。

另外,还存在抗A和抗B两种血型抗体,分别存在于非对应的血型中。

这些抗体的存在导致了不同血型之间的互不相容,如A型血不可输给B型血,否则会引起输血反应。

ABO血型系统的遗传规律是由基因决定的。

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即A和B。

A型血或B型血都是由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所决定,而O型血则由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决定。

如果一个人的基因表现为AO或BO,则表现为A型或B型血,而AA、BB或AB则表现为AB型血。

OO型血则意味着它没有A和B两种抗原的基因。

二、Rh血型系统的名词解释Rh血型系统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的Rh抗原。

如果红细胞膜上有Rh抗原,则称为Rh阳性;如果没有,则称为Rh阴性。

Rh血型系统的命名源于一种猴类抗原,是在20世纪40年代被发现的。

Rh血型的互不相容主要是指Rh阴性个体对Rh阳性血液产生的免疫反应。

Rh血型也是由基因决定的,有两个等位基因,即Rh阳性和Rh阴性。

如果一个人的基因表现为Rh阳性,则表现为Rh阳性血型,否则为Rh阴性血型。

在Rh血型中,Rh阴性血型的个体在输血中更容易引发免疫反应,因为它们会抗体抗原反应产生抗Rh抗体。

三、其他血型系统的名词解释除了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还存在其他多个血型系统,如Kell、MNS、Duffy和Kidd等系统。

这些血型系统的遗传规律和存在的抗原及抗体不同于ABO和Rh血型系统。

输血科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科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科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标准操作规程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标准操作程序红细胞血型抗体检查适用于下列情况:1.ABO血型鉴定发现受检者血清中有ABO血型以外的抗体时;2.供血者血清抗体筛检;3.输血前受血者血清抗体检查;4.输血后溶血性输血反应疑为由同种抗体引起时;5.孕妇血清的抗体检查;6.新生儿溶血病婴儿血液中抗体检查;7.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红细胞上抗体检查。

筛查方法一、盐水介质法:【方法原理】有些抗体能凝集盐水混悬的红细胞。

这些抗体通常是IgM类抗体,其中许多在22℃下反应最好。

在室温下有活性而在37℃无活性的抗体是没有什么临床意义的。

对患者或供血者的血样不需要用这种方法。

在37℃下也有活性的样本(如抗Kell,抗D)是有临床意义的,而这些抗体通常可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酶技术来检查。

【试剂】1.试剂红细胞:由血型参比实验室或血液中心提供,或由各血库从供血者或工作人员中进行普查得到。

筛查红细胞以2个或3个人抗原互补的不同的红细胞为1套,单独分开分装,因为单一的筛查红细胞较混红细胞提供较高的敏感性。

因为许多抗体同双倍量抗原(纯合子)的红细胞反应比同单倍量抗原(杂合子)的红细胞反应要强得多,而不可能得到的都是纯合子红细胞,因此,筛查红细胞的抗原组成必须是互补,经提供尽可能多的必要的抗原。

筛查红细胞大多不包括低频率抗原,所以不可能检出低频率抗体。

这种抗体只有在抗体鉴定时被测到,或在交叉配血时被发现,或在新生儿出生后出现黄疽时被发现。

每一组筛查红细胞中至少有常见的抗原,而且是互补的。

如果某种抗体只能与一种特定抗原的纯合子细胞起反应,而筛查红细胞上这种特定抗原是杂合子,则该抗体可能被漏检。

合适的纯合子表现型的供血者是很少的,为了提供有重要抗原的纯合子细胞,需要使用来自3个供血者的红细胞。

2.血清标本:虽然血清和血浆中存在相同的红细胞抗体,但一般都采用血清进行抗体检查。

因为:①如果血浆中的凝血系统发生部分激活,就可产生纤维蛋白,干扰对凝集的解释;②只有通过激活补体的作用才能证实的抗体,不能在血浆中检出;③常用的抗凝剂是结合Ca2+来防止凝固,而Ca2+对于补体的激活是必不可少的。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成分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它通过将血液中的特定组分,如红细胞、血小板或血浆,单独输注给患者来满足其特殊的治疗需求。

在进行成分输血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输血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医护人员在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查。

这包括检查患者的血型和配型,并了解其过敏史和特殊情况。

只有在确认患者适合接受成分输血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操作。

其次,选择合适的成分进行输注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临床需要,因此,正确选择适合其病情的成分非常关键。

如果患者只需要补充红细胞,则只输注红细胞成分;如果患者需要补充凝血因子,则只输注血浆成分。

正确选择成分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并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风险。

第三,提前做好输血配对。

在进行成分输血前,医护人员需要明确患者的血型和配型,并与输血源进行配对。

输血源的血型和抗原抗体情况需要与患者相配,以避免产生输血不相容的反应。

只有在血型和配型配对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输血操作。

第四,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范。

成分输血的操作过程需要遵守一系列规范和步骤,以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这包括使用无菌操作技术、正确选择输血管道和引流装置、严密监测患者输血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等。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保持专注和谨慎,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五,定期监测输血效果。

在成分输血后,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常规指标,以评估输血效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妊娠妇女、老年人、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更加谨慎和专注。

他们的特殊身体状况需要得到重视,输血操作需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之,成分输血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医疗程序。

医护人员在进行成分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医学基础知识:血型与输血的考点分析

医学基础知识:血型与输血的考点分析

医学基础知识:血型与输血的考点分析
关于血型,以及输血,大家并不陌生,复习过程中经常遇见,既然能够频繁出现,也就意味着在事业单位或者执业资格的考试中,不管是医学基础知识的考题还是临床内外科的考题中,都会涉及到相关的考点。

掌握好这个考点,正确地做题。

才能获得高分,针对这个问题,中公教育老师对这个考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血型概念
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的抗原决定簇的类型。

ABO血型系统包括两种抗原,即A抗原和B抗原。

二、抗体特点
ABO血型的抗体属天然抗体,为IgM,分子量较大,不易通过胎盘。

Rh血型抗体为IgG抗体,能透过胎盘。

人的血清中不存在Rh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阴性者在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才会通过体液免疫。

三、交叉配血试验
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放在一起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主侧;再将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副侧。

主副侧均不发生凝集反应,称为配血相
合;副侧发生凝集反应,主侧不发生,称为配血基本相合;两侧均发生,称为配血不合。

【例题】某人的血清不能使A型血红细胞凝集,但其红细胞可被A型血的血清凝集,该人的血型为( )。

A.A型
B.AB型
C.B型
D.O型
【答案】B。

解析:该人的血清不能使A型血红细胞凝集,说明没有抗A抗体,其红细胞可被A型血的血清凝集,A型血的血清中有抗B抗体,说明该人红细胞上有B抗原;综合后该人红细胞上有B抗原而血清中没有抗A抗体;其血型为AB型。

故答案为B。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1.目的:提高输血安全,防止输血传染病的发生,减少输血纠纷。

2.使用范围:适用于本院需要进行输血治疗患者的输血前相容性检测和输血相关检测。

3.定义:3.1 血型血液各种成分的抗原遗传性状,是血液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般指红细胞上的抗原结构。

3.2 交叉配血测定输血的相容性,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通过交叉配血试验进一步证实受血者与供血者之间是否存在办型不合的抗原-抗体反应,以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

3.3 不规则抗体抗-A、抗-B之外的红细胞血型抗体,常由同种异体红细胞免疫产生。

如接受输血、妊娠等。

3.4 妥协标本部分不符合检验要求,但特殊情况下仍继续检测的样品,如体内发生溶血的标本。

4.内容:4.1 输血前基本检测内容和要求4.1.1 输血前相容性检测:包括ABO血型、Rh(D)血型、红细胞意外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紧急抢救输血除外。

4.1.2 输血前相关检测:如血常规、肝功能、乙肝五项、HCV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等。

以上检测项目要求在输血申请单发出前完成,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中。

4.1.3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应当使用能检测出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意外抗体的方法4.1.4 紧急抢救输血时,输血前相容性检测方案应当服从临床用血的时限要求。

4.1.4.1 即刻输血且患者血型无法确认时,可立即发放0型红细胞和 AB 型血浆,发血单上标明“紧急一相容性检测未完成”。

4.1.4.2 限时输血时,输血科应根据时限要求完成相应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及时发放血液。

4.1.5 在申请紧急用血时尚未完成输血前相关的其他检测项目者,必须同时采集血标本送检,并在输血请单上相应位置备注说明“已送检,结果待回报”以及送检具体时间。

4.2 输血前检测的血样本要求4.2.1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申请单和血液标本送至输血科。

送、接双方共同确认其标签信息与《输血申请单》信息一致,如对患者身份或标本信息有疑问,应当重新采集血标本。

血型不同为什么不能输血?

血型不同为什么不能输血?

血型不同为什么不能输血 ?众所周知,人的血型主要分为A型、B型、O型、AB型四种,不同血型的血液不能输注,那么输注后会有什么后果呢?下面进行简单分析:一、什么是血型血型指的就是血液各成分遗传多态性标记。

人们常说的血型就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和临床有着密切的联系,常见的主要有ABO血型系统和Rh 血型系统。

按照红细胞膜上是否含有A抗原和B抗原将ABO血型分为4种类型。

在红细胞上仅有A抗原存在的血型为A型,只有B抗原存在的血型为B型,A抗原与B 抗原同时存在的血型为AB型,A抗原和B抗原都不存在的血型为O型;同时,不同血型的人其血清里面所含的抗体也各不相同,但绝对不会含有对抗自身红细胞抗原的抗体,例如:在A型血血清里就只有抗B抗体存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族人民中A型占28%、B型24%、O型41%血,AB型则仅占7%左右。

最初是发现在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的抗原物质我们将其称为Rh血型,抗原性最强是D抗原,目前临床一般所指Rh阳性与Rh阴性,是指红细胞上是否含有D抗原而言,有D抗原者为Rh阳性无D抗原者为Rh阳性。

在我国的Rh血型组成人群当中,Rh阳性血占比高达99%,Rh阴性的人仅占1%左右。

而且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种,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Rh抗原已经达到了40余种。

二、血型不同不能输血的原因输注血液时假如把两种不同的血型混合在一起,A细胞的抗原和B细胞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红细胞会凝集成簇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受补体的影响凝集的红细胞出现破裂造成溶血反应的发生,严重危及生命安全。

如果输入不同的血型,献血者血液中的凝集原A 与患者血浆中的凝集素抗A ,或献血者血液中的凝集原B 与患者血浆中的凝集素抗B 结合,就会发生红细胞破坏出现溶血反应,只要输入10~50ml的ABO血型不合的血液就会出现症状,输血量超过200ml的话,则可发生严重溶血反应,早期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发热、酱油色样尿,多数会伴随寒战、心悸、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甚至发生肾衰竭,少尿无尿等,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血型抗体与输血安全
作者:池泉, 郭永建, 田兆嵩
作者单位:池泉,郭永建(福建省血液中心,福建医科大学输血医学教研室,福州,350004), 田兆嵩(广州血液中心)
刊名:
中国输血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年,卷(期):2008,21(8)
被引用次数:4次
1.Schonewille H;van de Watering LM;Brand A Additional red blood cell alloantibodies after blood transfusions in a nonhematologic alloimmunized patient cohort:is it time to take precautionary measures?[外文期刊] 2006(04)
2.Shirey RS;Boyd JS;Parwani AV Prophylactic antigen-matched donor blood for patients with warm autoantibodies:an algorithm for transfusion management[外文期刊] 2002(11)
3.Garratty G Autoantibodies induced by blood transfusion[外文期刊] 2004(01)
4.Schonewille H;van Zijl AM;Wijermans PW The importance of antibodies against low-incidence RBC antigens in complete and abbreviated cross-matching[外文期刊] 2003(07)
5.Arndt PA;Garratty G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monocytemonolayerassay results for predicting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lood group alloantibodies[外文期刊] 2004(09)
6.Takeuchi C;Ohto H;Miura S Delayed and acute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resulting from red
cell antibodies and red cell-reactive HLA antibodies[外文期刊] 2005(12)
7.Kim HH;Park TS;Oh SH Delayed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due to anti-Fyb caused by a primary immune response:a case study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2004(03)
8.Schonewille H;van de Watering LM;Loomans DS Red blood cell alloantibodies after
transfusion:factors influencing incidence and specificity[外文期刊] 2006(02)
9.Engelfriet CP;Reesink HW Prevention and diagnosis of delayed ha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2006(04)
10.Shulman IA;Nelson JM;Nakayama R When should antibody screening tests be done for recently transfused patients[外文期刊] 1990(01)
11.Heddle NM;O'Hoski P;Singer J A prospective study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of omitting the antiglobulin crossmatch from pretransfusion testing[外文期刊] 1992(04)
12.Chapman JF;Elliott C;Knowles SM Guidelines for compatibility procedures in blood transfusion laboratories[外文期刊] 2004(01)
13.Lee E;Redman M;Burgess G Do patients with autoantibodies or clinically insignificant alloantibodies require an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crossmatch?[外文期刊] 2007(07)
14.So CC;Wong KF;Yu PH Alloimmunization in Chinese with warm autoimmune haemolytic anaemia-incidence and characteristics[外文期刊] 2000(02)
15.National Blood Service Guid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blood for patients with common and rare red cell antibodies 2003(02)
16.Robin CK;Geoffry DP Alloantibodies reactive at 37°C that are not clinically significant 2006(03)
17.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in Haematology,Blood Transfusion Task Force Transfusion guidelines for neonates and older children[外文期刊] 2004(04)
18.Daniels G;Poole J;de Silva M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lood group antibodies[外文期刊]
2002(05)
19.Guideline for the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2005
20.Mohn JF;Lambert RM;Bowman HS Experimental transfusion of donor plasma containing blood-group antibodies into incompatible normal human recipients.Ⅰ.Absence of destruction of red-Kell and anti-M[外文期刊] 1961
21.郭永建;池泉血小板输注与红细胞血型[期刊论文]-中国输血杂志 2007(01)
22.Aygun B;Padmanabhan S;Paley C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BC alloantibodies and autoantibodies in sickle cell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ansfusions[外文期刊] 2002(01)
23.The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 Steering Group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annual report 2006
1.刘明舟.王美丽.董玲.计成阜.张玉玲误输ABO异型血2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
1.周建华.查荣宝.陈义柱IgG自身抗-e鉴定及交叉配血1例[期刊论文]-中国输血杂志 2011(11)
2.赵莉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作用[期刊论文]-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20)
3.杜梅.李艳丽探讨531例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的调查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1(2)
4.王秀芸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期刊论文]-实用医技杂志 2010(6)
5.颜斌.马海燕.魏冬雪一家三级医院输血工作现状分析[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10(17)
6.刘凤霞抗体引起的血型鉴定困难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分析探讨[期刊论文]-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1)
7.杜梅.李艳丽探讨531例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的调查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1(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sxzz200808043.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