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与安全输血
红细胞血型抗体指标表达对安全输血的实验研究

红细胞血型抗体指标表达对安全输血的实验研究引言输血治疗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
但是,由于不同人的血型不同,不同的血型之间可能会出现免疫反应,导致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进行安全输血之前,需要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应的血型配对,以保证安全输血的进行。
红细胞血型抗体指标表达是血型配对的重要环节之一。
血型抗体是血型特异性抗体,能够在人体内产生,对于异型红细胞产生抗体反应。
抗体指标是指抗体产生的特异性、数量、力度和变化情况。
因此,对于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血型抗体指标表达检测,以选择合适的供血者和血液制品,保证安全输血的进行。
本文将对红细胞血型抗体指标表达对安全输血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达到更好地指导临床输血治疗,保证患者的安全。
红细胞血型分类和抗原抗体系统红细胞血型是指红细胞表面存在的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和糖类分子,它们分别称为血型抗原。
根据不同的血型抗原组合情况,可将红细胞血型分为ABO、Rh、MNSs、Kell以及Duffy等一系列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是最为常见的血型系统。
它包括A、B、O三种血型,其中A、B血型均由一种糖基(N-乙酰氨基半乳糖)在血细胞表面上表达所致;O血型既不含A、B抗原,同时还存在一种众所周知的H抗原(N-乙酰半乳糖胺)。
Rh血型系统,又称Rhesus系统,根据Rh抗原分布情况将人群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类。
Rh阳性表示红细胞表面存在Rh(D)抗原,占全球人口的85%左右;Rh阴性则表示缺乏Rh(D)抗原,仅占15%左右。
MNSs、Kell、Duffy等血型系统中,MNSs系统包括M、N、S三种抗原,Kell系统包括K、k抗原,Duffy系统包括Fya、Fyb等。
在红细胞抗原产生的同时,人体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血型抗体是人体对于特定血型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
以ABO血型为例,A 血型的人群会产生抗B抗原的抗体即抗B,B血型则产生抗A抗原的抗体即抗A,而O血型人群则同时产生抗A和抗B两种抗体。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临床意义和价值论文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方法对2367例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
结果 2367例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出5例,检测阳性率为0.21%,抗-d抗体,抗-m抗体2例,抗-e抗体例。
结论不规则抗体检测应该作为输血前的常规检查,以预防和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从而保证输血安全。
【关键词】输血前;不规则抗体随着输血技术的规范,临床上因为abo血型而引起的输血反应越来越少,但由于不规则抗体而引起的输血反应时有发生,所以在临床输血之前检测不规则抗体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在我国也时常有rh 及其他血型系统的抗体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报道[1-2]。
意外抗体又称不规则抗体,是指血清中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3]。
血液中不规则抗体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存在的,因为多次输血以及妊娠可产生红细胞同种抗体,容易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影响治疗质量,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现就我院2367例输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情况做以下总结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申请输血的患者2367例,其中男1021例,女1346例,年龄10岁-82岁。
1.2 试剂谱细胞由上海血液中心生产,达亚美卡式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试剂。
1.3 仪器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baso2200-2离心机,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的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和td-3a型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
1.4 试验方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试剂采用达亚美卡式技术,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判定结果,当患者血清中含有的不规则抗体的时候则送血液中心用谱细胞来进行检测。
2 结果在2367例输血患者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5例,占0.21%。
其中5例特异性抗体分别有抗-d抗体2例,抗-m抗体2例,抗-e抗体1例,详见表1。
3 讨论在输血前对常规抗体进行筛选,为了发现患者血液中是否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保证临床安全输血。
血型不规则抗体

血型不规则抗体血型不规则抗体是指在输血、妊娠或器官移植等情况下,受体血液中产生的与供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抗原发生反应的抗体。
这些抗体可能会导致输血反应、溶血性疾病或器官移植排斥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血型不规则抗体的了解和检测至关重要。
在了解血型不规则抗体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人类的血型系统。
人类的血型系统主要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包括A、B、AB和O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则包括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
在输血、妊娠或器官移植等情况下,供体和受体之间的血型差异可能导致血液中产生不规则抗体。
在输血过程中,如果受体血液中存在与供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就会发生输血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导致发热、寒战、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受体的血液进行血型和交叉配血检测,以确保不会发生输血反应。
在妊娠期间,如果母亲的血液中产生了与胎儿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就会导致溶血性疾病。
这种情况在母亲为Rh阴性、父亲为Rh阳性的情况下最为常见。
因此,对孕妇的血液进行抗体筛查和抗体识别是非常重要的。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如果受体的血液中存在与供体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就会导致器官移植排斥。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移植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失败。
因此,在进行器官移植前,需要对受体的血液进行抗体筛查和抗体识别,以确保移植成功。
对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主要包括抗体筛查和抗体识别两个步骤。
抗体筛查是通过将受体血清与已知抗原的红细胞混合,然后进行离心沉淀来检测是否存在抗体。
如果抗体筛查呈阳性,就需要进行抗体识别,以确定具体的抗体类型。
抗体识别通常通过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来进行。
一旦确定了受体血液中的抗体类型,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输血过程中,可以选择与受体血液中的抗体不相对应的供体血液进行输血。
在妊娠期间,可以通过注射Rh免疫球蛋白来预防溶血性疾病的发生。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可以选择与受体血液中的抗体不相对应的供体器官进行移植。
输血不规则抗体的发生及再输血的应对

输血不规则抗体的发生及再输血的应对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是从Landsteiner于1900年发现红细胞ABO血型开始的,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安全输血是医疗救治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能够起到拯救生命、治疗疾病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血型系统复杂,个体差异大,人群中有的红细胞血型发生免疫刺激机会多,产生不规则抗体比例大,所谓不规则抗体就是除了ABO血型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产生的抗体,具有这些不规则抗体的受血者一但输入存在这些不规则抗体相对应抗原的血液时,会产生严重的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标签:输血;不规则抗体;应对措施临床患者用血,由于技术手段实验时间的要求限制,及经济成本等因素的参与干涉,交叉配血实验要求的基本相同,其实只是人体血细胞中一小部分相同,所以增加了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几率[1]。
例如Rh血型系统,仅仅这一个血型系统就有46个抗原,其中有五个抗原广泛地运用到临床实验中,即D、C E、c、e,在每次交叉配血实验中,由于时间、技术以及经济的原因,只要求D抗原相同就可使用。
结合平时临床标本检测数据的综合分析,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想法:1 不规则抗体发生情况在日常的医疗救助过程中输血是一些患者会经历的过程,但有时候输入的血液与体内的血液系统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使血液无法相容在一起是件危险的事情,严重时可以危害病人的生命[2]。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临床治疗中运用血液治疗也变得越来愈多,如何让患者体内出现血液不相容的频率越来越低,避免输血过程中的免疫排斥反应是输血过程的关键,所以不规则抗体的深入研究和各个血型系统的检测越来越重要,各大科学实验室不断调查研究,通过对近两年的病例的采取调查、交叉配血试验工作的仔细观察、以及各大文献的理论支持,检测出了16例不规则抗体的标本,如下表1。
在不规则抗体调查研究中,Rh血型系统的抗体对于输血工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抗体比例占到了68.8%,MN血型系统的抗体也很重要,比例达到了31.2%。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为确保我院患者输血治疗的及时和安全,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我院的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凡新入院患者,除确定住院期间不输血外,必须提前进行输血前各项相关检查,包括血型(ABO、RhD系统)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查及血常规,出血病人根据病情做凝血检查。
1血常规检查结果作为是输血前评估及选择输血成份的客观依据。
2输血前检查血型(ABO、RhD系统)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标本和备血标本不能同时抽取(急诊用血除外)。
目的:2.1杜绝各种原因(如抽错标本等)导致的血型差错、提高输血安全性(备血标本血型检测结果与输血前血型检测结果核对及时发现错误)。
2.2保证Rh(D)阴性等稀有血型及时预约(中心血站Rh阴性等稀有血型的血制品库存很少或无)。
2.3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时血站或输血科有时间给患者筛选出交叉配血相符的血制剂,留存给该患者使用。
3输血前传染病检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并将结果填写到输血治疗同意书及输血申请单上。
门诊病人每次输血都应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检查。
急诊用血先留取受血者血样,用血后及时将检查结果记录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存入病历。
输血前感染筛查不能以快速检测结果为准。
病人拒绝做检查的,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亲笔写“拒绝做输血前检查,一切后果自负”并签字,以防日后发生医疗纠纷。
4输血科接收到输血申请单和患者血样本后,进行输血前相容性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ABO正反定型、RhD定型、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凝聚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
5每次交叉配血前必须复查患者备血标本和献血者的血型,费用由患者承担。
前后血型结果不一致者,不得使用该备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立即通知相关科室负责人,必须重新抽血标本复查血型,并记录在《输血科复查血型与初检血型不符记录表》。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输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家的印象印象可能就是在抢救的时候进行的一种抢救的方式。
但其实大家并不是真的足够了解关于输血的一系列的要求。
在医学上,对于输血的解释是指医生将病人所需要的血液通过静脉注射到病人的身体里的过程叫做输血。
但其实,在进行输血前的要求有很多。
因为大家一定都了解,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血型。
只有血型一样才可以进行输血。
或者是,在一些紧急的情况下有的血型虽然不相同但也是可以互相输送的。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关于输血的一系列问题。
一、什么是不规则的抗体关于不规则的抗体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也就更加谈不上了解或者是懂得了。
所以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不过则抗体的具体意义。
不规则的抗体指的是对于ABO血型系统来说,在这个系统之外的,也就是说不属于这个系统的就都叫做不规则的抗体。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的身体里是不存在不规则的抗体的。
但是由于一切其他变得因素,很有可能就会在一些人的身体里产生了这种抗体。
比如说妊娠期的人,就比较会有可能有这种抗体。
或者是多次进行输血的人,也会有更大的可能有这种的抗体。
二、关于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大多数人只知道输血的简单的过程,但是很少有人听过关于在输血前的不规则的抗体的检查。
也不了解什么是不规则的抗体。
所以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输血前的不规则抗体的检查。
1.对于需要进行输血的人来说,输血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检查就是血液前的不规则抗体的检查。
做这个检查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临床上有意义的抗体很有可能会导致溶血性的输血的反应。
2.在正常人的身体中并不会产生不规则的抗体。
而产生不规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就是妊娠或者是经常输血的人都会更加容易产生不规则的抗体。
而之所以要检查着个抗体的存在与否就是因为会破坏一些的红血胞。
如果不进行检查的话还会缩短一定范围内的红血胞的寿命。
而且在进行前期的不规则抗体的检查之后,医生就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选择相应的缺少的与所需要的抗原的血液,从而就避免了一些重要并且的拖延。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对输血安全的影响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对输血安全的影响目的:探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3 272例申请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
对比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的输血反应情况。
结果:33例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
阳性检出率为1.01%,其中男10例,阳性检出率为0.55%(10/1 811),女23例,阳性检出率为1.57%(23/1 461),女性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抗-e、抗-Lea、抗-Fya、抗-Jka检出率最低,均为0.03%;抗-Ce检出率也较低,为0.06%;抗-M检出率最高,为0.21%;抗-E检出率次之,为0.18%;再次为抗-Ec,为0.15%;抗-D、自身抗体及非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均为0.09%。
不规则抗体的Ig类型:IgG共22例(66.67%),IgM+IgG共5例(15.15%),IgM共6例(18.18%)。
47例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以荨麻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占大部分比例,其中发热/心率异常7例,溶血/血常规异常14例。
血制品类别分布:悬浮红细胞7例,血浆21例,血小板17例,冷沉淀2例。
7例有妊娠史,12例有输血史,14例有输血合并妊娠史。
356例输红细胞制剂患者为无效输血,其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5例,占无效输血人数的4.21%。
结论: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会影响输血安全,输血前进行抗体筛选、鉴定有助于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无效的发生,保障输血安全。
标签:输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不良反应血型为人类的遗传性状之一,不同人种、不同个体的血型抗原分布差异较大,异体输血可产生不规则抗体,从而造成交叉配血困难,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1]。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指的是红细胞抗体以外的抗体,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群体更易产生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可引起血型鉴定困难、新生儿溶血病、输血不良反应等,所以输血前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对于保证输血的有效性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
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安全输血的意义

1 9 26 0例 申请输 血患者的血清调查结 果显示 , 抗筛 阳性检 出率 为 ( .6 , 0 1 %) 虽然 阳性率不 高 , 但有效 的避免 了患者 因输入 不
同亚型的抗原所 导致 溶血性输 血反应 , 减少 了输 血所带来 的危 害 。从 表 2可 以看 出本实验室检 出的不规则抗体 以 R h系统 占 多数 , 出 1 , MN 检 4例 而 S系统则检 出 6例。在 Rl l系统 中 3例 为抗一 2例为抗 ・E、 D、 D 6例为抗一 、 E 3例为抗一。研究表 明 , 原 e 抗 阳性与阴性 的百分率越接 近, 产生抗体的机会也 越多 ] 。本文 检测抗体以抗一 E最多 , R E抗原是 R 血 型系统除 R D抗原 而 h h h
司。T -A型血型血清学用 离心 机 , D3 长春博 研科学仪 器有 限责
任公 司。
输血前进 行不规则 抗体 检测是 必不 可少 的重要环 节。要 保证患者生命 安全 , 输血前排除任何可能 引起患者溶血性 输血 反应的可能因素。不规则 抗体是 引起溶 血性 输血反 应的原 因 之一 , 是指 A O血型以外的其他 抗体 , B 多为 I g G抗体 。患 者输 入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会造成急性 或迟发性输 血反应 , 轻则
14 方法 .
操作 步骤 : 1 将试 剂卡做好 标记 , () 分离被 检者血
清, 用低离子溶液将筛检红细胞或谱 细胞 配成 0 5 ~ . %浓 .% 08 度, 分别加入标记好的微管中 , 1 ( 5 1 ;2 分别立 即 各 滴 或 0I ) ( ) x 加 入被检者 血清或血 浆 1 ;3 加样 后 的试剂 卡 , 滴 () 置于 3  ̄ 7C 孵 育 1 n ( ) 5mi;4 使用专用离 心机离心 5m n 根据所 提供身体 尽快恢 复 的一个很 重要 的措施 。就 目前来说 , 在输 血 问题 方面 越来越 规范 , 检测 方法 越来越先进 , 对于有些较弱 A O亚型 的抗 原 , B 经过不规则 抗体 的筛检 , 就可以检 测出 , 严防 了由于误输 A O血型不合 的血液 B 而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输血前进行不 规则抗体检测 , 是避免溶血性输血反 应 的必 不可 少 的步 骤。特别 是对手 术备 血者 , 至少提前 1 进行抗 体筛选 , 于抗体 筛选 阳性患 者有 天 对 较为充足 的时间进行抗体特异性 的鉴定 , 并选择相配合 的血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临床资料 全部资料来源于本院住院和门诊申请用 / 备血的患者 2 821 例,其中男 1 472 例(52. 2% ) ,女 1 349 例 (47. 8% ) ,年龄 4 d ~ 78 岁。 1. 2 试剂 与 仪 器 KA-2200 型 血 型 血 清 学 离 心 机 ( 日 本
中国输血杂志 2014 年 9 月第 27 卷第 9 期 Chin J Blood Transfusion Sept,2014,Vol. 27,No. 9
·临床输血·
·929·
·论著·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与安全输血
孔文兵 赖福才△ 彭道波 王梁平 赵晖 杨新革 陈春玲(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院 输血科,广东 广州 510515)
临床诊断 急性白血病 子宫早产儿 地贫,溶血型贫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血小板减少,重度贫血 肝硬化 风心病 血友病乙,重度贫血 急淋骨髓移植后 异位妊娠 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脾大
输血史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有 无 有 无 有 有 无 无 有 无 有 有
3 讨论
其他疾病占 29. 2% ,说明慢性贫血患者反复输血是产生不规 则抗体的重要危险因素。有报道显示,每输注 1 U 血液制 品,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概率为 1. 0% ~ 1. 6% ,多次输血则红 细胞致敏的风险高达 15% ~ 20%[3]。近年的研究表明,不规 则抗体是引发迟发性免疫反应和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 因[4]。对反复输血的患者应尽可能选择灵敏度高的微柱凝 胶抗人球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以尽早发现和 确认具有临床意义的抗体,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保证输 血治疗安全、有效。遇到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时应结合自身 对照试验判断是自身抗体还是同种抗体。由于微柱凝胶检 测卡内的抗球蛋白为多特异性抗体,敏感度高,对单纯冷自 身抗体无法配到完全相合的血液。因此,我们认为对冷自身 抗体可采用凝聚胺方法在 37℃ 条件下配血,同时做自身对 照,可有效提高配血的效率;对于≥2 + 的温自身抗体一般不 建议输血,以免因输入不相合血液引发更严重的溶血反应, 增加肾脏 负 担。可 先 行 治 疗,待 抗 体 减 弱 时 再 进 行 交 叉 配 血[5]。随时间推移,患者体内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会减弱以至 无法检测出来,因 此,一 旦 检 出 特 异 性 抗 体,应 及 时 记 录 并 告知患者。在以 后 需 要 输 血 时,即 使 不 规 则 抗 体 筛 选 阴 性, 也应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输用,避免引起回忆性免疫反 应,而导致溶血 性 输 血 反 应 发 生 的 不 良 后 果。因 此,对 曾 经 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应建立档案并将结果告知患者及其 家属,有条件的地区可信息共享,待患者再次输血时选择相 应抗原阴性的血液输注;同时对反复输血的患者要求超过 24 h 输血需要重新抽血进行交叉配血。有学者建议连续输血 的患者应该 3 d 做 1 次不规则抗体筛查,以避免输血刺激引 起的记忆反应[6]。
红细 胞 血 型 不 规 则 抗 体 ( IAEG) ,或 称 意 外 抗 体 是 指 ABO 血型系统以外所有红细胞血型抗体,包括红细胞同种抗 体和自身抗体,是导致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 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1]。输血 / 妊娠是产 生免疫性不规则抗体的主要途径,这些血型抗体严重地威胁 着输血安全。我们对 2 821 例输血患者标本进行了不规则抗 体筛查与特异性鉴定,检出不规则抗体 24 例,现报告如下。
·930·
中国输血杂志 2014 年 9 月第 27 卷第 9 期 Chin J Blood Transfusion Sept,2014,Vol. 27,No. 9
自身对照阴性而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者存在同种抗体;对 存在同种抗体的患者用吸收后的血清采用盐水法、聚凝胺介 质法和微柱凝胶卡式法,对照标准谱细胞用阴性排除法判断 抗体的特异性,同时确认患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为阴性; 从 ABO、Rh( D) 同型红细胞中筛选并提供相应抗原阴性的血 液进行交叉配血。 1. 3. 3 ABO 亚型检测、Rh 血型分型、MNSs 血型检测、Lewis 血型检测及 Duffy 血型检测参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妊娠史 有 有 无 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有 无 有 有 无 无
2. 3 输血疗效观察 9 例自身抗体中冷自身抗体占 7 例,临 床采用配血相合红细胞保温输注,无不良反应;检出单纯温 自身抗体 2 例,其中 1 例因患者耐受建议不输血,通过免疫 球蛋白和激素治疗获得缓解,另 1 例选用交叉配血凝集结果 比自身对照凝集弱且小于 2 + 的洗涤红细胞 2 U 缓慢输注, 有效缓解了患者因重度贫血导致的缺氧症状。18 例产生特 异性抗体的患者通过盲配法从配血相合的血液中选择特异 性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输注,无不良反应,输血疗效 评估有效。
2 结果
2. 1 不规则抗体分类 24 例阳性检出率 0. 85% ,检出的自 身抗体均为非特异性自身抗体:自身抗体 6 (25. 0% ) ;自身 抗体 + 同种抗体 3(12. 5% ) ;同种抗体 15(62. 5% ) 。 2. 2 同种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及患者临床资料 18 例存在 同种抗体特异性鉴定 检出 Rh 血型系统 12 例,占 66. 67% ; 其中抗-E 9 例,抗-D 2 例,抗-Ec 1 例。其他系统检出 6 例, 占 33. 33% ;其中抗-Lea 2 例,抗-M 2 例,抗-Fyb 1 例,A2 亚型 反复输血产生抗-A1 1 例( 表 1)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 ; 抗体特异性鉴定; 输血安全 中图分类号:R457. 1 +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49X(2014)9-0929-02 Irregular red blood cell antibodies and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KONG Wenbing,LAI Fucai,PENG Daobo, WANG Liangping,ZHAO Hui,YANG Xinge,CHEN Chunling.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Nanfang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AI Fucai.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requenc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irregular antibody production;to investigate the irregular antibodies in the patients who screened positive and exhibited blood incompatibility,followed by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of the antibodies with clinical significance,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Methods Inthose patients who applied for clinical blood use,three cell irregular antibody screening were performed. In addition,those who screened positive and exhibited blood incompatibility were treated with either 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or contro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the specific antibody identification method was selected. Results Among the 2 821 patient specimens,24 cases of irregular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with positive rate at 0. 85% . Among the 24 cases tested positive for irregular antibody,there were 6 cases of simple autoantibodies (25% ) ,3 cases of autoantibodies and isotype antibodies (12. 5% ) and 15 cases of alloantibodies(62. 5% ) . Among the 15 cases consisting of alloantibodies, detection identified 9 anti-E cases,2 anti-D,2 anti-M,2 anti-Lea ,1 anti-A1,1 anti-Fyb and 1 anti-Ec. Conclusion It is crucial to perform an irregular antibody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tibody specificity in order to achieve a safe and effective blood transfusion. Combining this with the practice of self-control trials help to identify appropriate lycases containing autoantibodies,autoantibodies mixed with isotype antibodies,and simple alloantibodies. Key words:irregular antibody;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antibody;blood transfusion saf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