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无缝钢管知识大全包括热轧无缝钢管缺陷

合集下载

热轧钢管的尺度及其优缺点

热轧钢管的尺度及其优缺点

热轧钢管可供给的规格型号:除下列规格型号外,也可根据客户需求出产非型号钢管。

热轧钢管的尺度:本产品依据API SPEC 5L石油自然气尺度、API SPEC 5CT石油套管规范,GB/T8163-1999输送流体用合金管>钢管GB/T8162-1999结构用钢管尺度。

定尺长度:定尺长度为8000~12000mm±500mm,也可根据客户需求长度出产。

热轧合金管>钢管的材质:本产品材质为10#,20#,35#,45#,X42, X60, X80, Q235,Q295,Q345,也可根据客户需求自选材质。

热轧钢管合用范围:本产品广泛应用于中低压流体输送管道,煤气管道、自然气管道、供水管道、污水处理管道、空调管道、消防管道、建筑工程、化工工程、石油管道工程、供热取暖工程及设备工程等是近两年开发的国家“九五”重点高新技术推广项目和国家“火把”计划项目,合用于石油自然气产业。

给排水工程、化学产业、电力产业农业浇灌、城市建设,也可用于气体输送管道用,并可做结构管使用,打桩、桥梁、码头、道路等通用。

热轧钢管采用的是德国技术的制造设备及提高前辈的涡流探伤设备;美国入口的清除内毛刺和冷缩径工艺设备,确保内壁光洁平滑无损伤及焊缝再处理;海内最提高前辈的自动化自然气高温退火炉,退火温度达1000℃,彻底消除钢管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海内最提高前辈的排辊式制管及缩径设备;水压试验工序改为100%静水压常规工序,压力不低于60公斤,确保产品质量过关。

设备完善的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万能材料试验机、洛氏硬度仪等高端检修检测设备,为产品质量进步可靠保障。

无缝钢管因其制造工艺不同,又分为热轧(挤压)无缝钢管和冷拔(轧)无缝钢管两种.冷拔(轧)管又分为圆形管和异形管两种.a.工艺流程概述热轧无缝钢管(挤压无缝钢管):圆管坯→加热→穿孔→三辊斜轧,连轧或挤压→脱管→定径(或减径)→冷却→坯管→矫直→水压试验(或探伤)→标记→入库.冷拔(轧)无缝钢管:圆圆管坯→加热→穿孔→打头→退火→酸洗→涂油(镀铜)→多道次冷拔(冷轧)→坯管→热处理→矫直→水压试验(探伤)→标记→入库.b.无缝钢管,因其用途不同而分为如下若干品种:GB/T8162-1999(结构用无缝钢管).主要用于一般结构和机械结构.其代表材质(牌号):碳素钢20,45号钢;合金钢Q345,20Cr,40Cr,20CrMo,30-35CrMo,42CrMo等.GB/T8163-1999(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主要用于工程及大型设备上输送流体管道.代表材质(牌号)为20,Q345等.GB3087-1999(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主要用于工业锅炉及生活锅炉输送低中压流体的管道.代表材质为10,20号钢.GB5310-1995(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主要用于电站及核电站锅炉上耐高温,高压的输送流体集箱及管道.代表材质为20G,12Cr1MoVG,15CrMoG等.GB5312-1999(船舶用碳钢和碳锰钢无缝钢管).主要用于船舶锅炉及过热器用I,II级耐压管等.代表材质为360,410,460钢级等.GB1479-2000(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主要用于化肥设备上输送高温高压流体管道.代表材质为20,16Mn,12CrMo,12Cr2Mo等.GB9948-1988(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主要用于石油冶炼厂的锅炉,热交换器及其输送流体管道.其代表材质为20,12CrMo,1Cr5Mo,1Cr19Ni11Nb等.GB18248-2000(气瓶用无缝钢管).主要用于制作各种燃气,液压气瓶.其代表材质为37Mn,34Mn2V,35CrMo等.GB/T17396-1998(液压支柱用热轧无缝钢管).主要用于制作煤矿液压支架和缸,柱,以及其它液压缸,柱.其代表材质为20,45,27SiMn等.GB3093-1986(柴油机用高压无缝钢管).主要用于柴油机喷射系统高压油管.其钢管一般为冷拔管,其代表材质为20A.GB/T3639-1983(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主要用于机械结构,碳压设备用的,要求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的钢管.其代表材质20,45钢等.GB/T3094-1986(冷拔无缝钢管异形钢管).主要用于制作各种结构件和零件,其材质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GB/T8713-1988(液压和气动筒用精密内径无缝钢管).主要用于制作液压和气动缸筒用的具有精密内径尺寸的冷拔或冷轧无缝钢管.其代表材质为20,45钢等.GB13296-1991(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主要用于化工企业的锅炉,过热器,热交换器,冷凝器,催化管等.用的耐高温,高压,耐腐蚀的钢管.其代表材质为0Cr18Ni9,1Cr18Ni9Ti,0Cr18Ni12Mo2Ti等.GB/T14975-1994(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主要用于一般结构(宾馆,饭店装饰)和化工企业机械结构用的耐大气,酸腐蚀并具有一定强度的钢管.其代表材质为0-3Cr13,0Cr18Ni9,1Cr18Ni9Ti,0Cr18Ni12Mo2Ti等.GB/T14976-1994(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主要用于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代表材质为0Cr13,0Cr18Ni9,1Cr18Ni9Ti,0Cr17Ni12Mo2,0Cr18Ni12Mo2Ti等.YB/T5035-1993(汽车半轴套管用无缝钢管).主要用于制作汽车半轴套管及驱动桥桥壳轴管用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热轧无缝钢管.其代表材质为45,45Mn2,40Cr,20CrNi3A等.无缝钢管的出产能体现出优质高效的上风。

轧制无缝钢管常见缺陷和控制措施

轧制无缝钢管常见缺陷和控制措施

轧制无缝钢管常见缺陷和控制措施广东省广州市 510700摘要:无缝钢管是用钢锭或实心管坯穿孔制成毛管,然后经热轧、冷轧或冷拔制成,一般用外径*壁厚毫米数表示。

主要用来输送流体,如输送石油、天然气、煤气、水及某些固体物料。

无缝钢管的用途非常广泛,涉及建筑、石油化工、电力、机械加工、电信、消防、汽车、船舶等行业。

随着使用范围的推广,无缝钢管自身或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对安全生产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结合常见缺陷浅析控制措施。

关键词:无缝钢管;常见缺陷;控制措施引言:我国无缝钢管从无到有经过近70年的发展,无缝钢管在产品结构、质量水平、技术装备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已成为世界钢管制造大国,总产量占全世界60%左右。

同时,因各种缺陷引起的安全事故也是频繁发生,现就无缝钢管缺陷产生的进行思考,进而提出控制措施,以便促进我国钢管行业的发展。

轧制无缝管常见缺陷产生的原因常见缺陷:裂纹、折叠、结巴、扎折、离层、划伤、内翘皮、夹渣等缺陷。

这些缺陷有时会同时出现,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裂纹产生的原因:环形加热炉中管坯或毛管加热温度较高,加热时间较长,从而导致坯料表面氧化脱碳严重,且基体晶粒相对粗大。

由于脱碳层组织成分为强度较低的铁素体,在轧制过程中使管子表面严重脱碳的薄弱环节产生裂纹。

坯料本身存在夹渣、砂眼等缺陷,在轧制过程中使原有缺陷延伸细化进而形成裂纹。

折叠、夹层产生的原因:当管坯存在非金属夹杂、偏析时,有气孔存在夹杂物周边,在穿孔轧制时不能焊合形成内折叠。

管头切飞边残留物(钢屑)带到内壁形成夹层。

划痕、内翘皮产生的原因:在穿孔阶段,顶头变形在内壁形成划痕、凹坑、离层缺陷等缺陷。

钢管退火温度和冷拉余量的控制是否合理,也是形成内翘皮的原因缺陷形成的原因还包含:原材料管胚炼钢水平高低、管胚加工过程控制。

加工制造过程造成包括工艺加工设备落后原因、检测设备设置原因、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原因。

常见缺陷无损检测手段主要无损检测手段及检测特点:涡流探伤、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水压试验。

无缝钢管生产缺陷与预防

无缝钢管生产缺陷与预防

无缝钢管生产缺陷与预防1. 引言无缝钢管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航空、航天等领域。

然而,在无缝钢管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问题,例如内外壁裂缝、折叠、夹层等。

这些缺陷不仅会降低无缝钢管的质量、性能,还可能导致管道泄漏、事故等安全问题。

因此,如何预防无缝钢管的生产缺陷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首先介绍无缝钢管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缺陷问题,然后讨论预防无缝钢管生产缺陷的方法与措施,旨在提高无缝钢管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无缝钢管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缺陷问题2.1 内外壁裂缝内外壁裂缝是无缝钢管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缺陷问题之一。

这种裂缝可能是由于原料质量不佳、加工过程中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承受范围等原因引起的。

内外壁裂缝会导致无缝钢管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断裂,从而造成事故。

2.2 折叠折叠缺陷是指无缝钢管的内外壁出现弯曲、折叠痕迹。

这种缺陷可能是由于轧制过程中的辊形有问题、轧机调整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折叠会使无缝钢管的强度和密封性降低,增加管道泄露的风险。

2.3 夹层夹层是指无缝钢管内外壁之间出现分层或夹杂物。

这种缺陷可能是由于材料不纯、熔炼和浇铸过程中的夹杂物等原因引起的。

夹层会降低无缝钢管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导致管道泄漏和腐蚀。

3. 预防无缝钢管生产缺陷的方法与措施3.1 严格选材要预防无缝钢管生产缺陷,首先需要严格选材。

选择质量优良的原材料可以避免原料本身存在的缺陷问题,降低无缝钢管的生产缺陷风险。

同时,进行严格的材料检测和评估,确保原材料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

3.2 完善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影响无缝钢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应根据钢管的不同用途和要求,制定完善的加工工艺流程。

在轧制、冷拔和热处理等工艺中,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确保钢管的形状、尺寸和性能达到要求,避免产生裂缝、折叠和夹层等缺陷。

3.3 质量控制与检测质量控制与检测是预防无缝钢管生产缺陷的重要手段。

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控制,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

热轧钢管产品缺陷一览表

热轧钢管产品缺陷一览表

热轧钢管产品缺陷一
缺陷名称产生原因
产生工序
管坯表面砸伤,管坯表面有裂

来料单位轧辊表面有异物穿孔导板材质不好
供货单位导板磨损严重或粘钢穿孔导板的形状和轧辊的形状不吻合
工艺设计导向口或受料槽不光穿孔托辊、抱辊、料钩等表面不光
滑穿孔
内孔刮伤顶头或顶杆上有凸起的部分,
束节不光滑或匹配不当
穿孔钢温偏低司炉顶头冷却水太大穿孔顶头位置过后穿孔管坯剪切斜度过大剪切钢温过低、阴阳面司炉、拔料
顶头偏离中心太多
穿孔模子磨损严重打头职工操作不规范
打头尺寸超差
责任心不够,量具不齐全,取
样不及时
穿孔
壁厚不均
打头不好外折叠
导板印
外表碰划
伤内孔折叠
缺陷一览表
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法备注
严格检查进厂的管坯质量
修磨轧辊
更换供货厂家,确保导板质量
修磨或更换导板
根据辊形设计导板的尺寸
修磨或更换导向口,受料槽,多
在尾部
修磨或更换
修磨或更换
经常观察仪表,保证炉温
把水开小点
进一点顶头位置
更换剪切刀片(头部)
保证钢温、及时拨料
正确调整抱辊,轧辊左右位
置,保证轧辊中心
堆焊或更换模子
加强锻炼,提高责任心
配备各种量具,加强职工责任
心。

无缝钢管常见缺陷(欠)分析预防及处置

无缝钢管常见缺陷(欠)分析预防及处置

定径孔型设计不合理, 控制定径温度, 定径温度过高或过低 合理设计孔型尺寸 定径机架位置安装不 正确、 成品孔型磨损严 重、 轧制中心线偏移严 重。锯切时,夹紧装置 夹紧力不合理。 矫直辊 压下量或角度调整不 当。 调整安装位置,合理设置 成品孔型轧制量,调整夹 紧装置夹紧力、矫直辊压 下量或角度
3
无缝钢管常见缺陷(欠)分析、预防及处置 (注: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1, 表面常见缺陷(欠)分析、预防及处置 序 号 1 名称 凹坑 (dent) 原因分析 机械碰撞所引起的表 面轮廓的局部变形, 不 伴随有金属的材料的 损失 预防措施 应避免钢管(特别是在热 的状态下的)碰撞 处置方法 不超过相关标准要求是可以接受的, 同 时应注意冷状态下的碰撞引起的硬度 超差。超标时切除或判废 参考照片
6
内直道 ( plug scores)
产生在无缝钢管内部 的细长型的凹槽, 通常 是粘着在精轧用芯棒 上的金属硬碎块引起 的
及时检查芯棒表面质量
钢管内表面允许存在深度不超过壁厚 5%(最大为0.4mm)的内直道;对深 度超标的内直道,应修磨或切除
7
辊 痕 ( rool mark)
由于轧辊调整不当或 轧辊表面有损坏所引 起的钢管表面缺欠
合理设计调质钢种、淬火 液,避免局部冷却
切除或判废
12
拉凹( stretch mill indentation)
连轧时张应力过大引 温度均匀、调整张应力 起,严重时形成拉裂、 空洞
拉凹处的实测壁厚, 不得小于壁厚所允 许的最小值;否则,应切除或判废
13
孔洞(与拉凹 相同)
2, 几何尺寸常见缺陷(欠)分析、预防及处置 序 号 1 2 名称 外径超差 椭圆度超差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处置方法 超上限时,重新定径; 超下限时,扩径,或改交合同 二次定径、管端定径或切除管端。 参考照片

无缝钢管常见缺陷分析预防及处置

无缝钢管常见缺陷分析预防及处置

无缝钢管常见缺陷分析预防及处置无缝钢管是一种常用的管道材料,应用广泛于石油、天然气、化工、机械等行业。

在无缝钢管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常见的缺陷,如裂纹、气孔、夹杂物等。

本文将对这些常见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置方法。

首先,裂纹是无缝钢管常见的缺陷之一、裂纹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材料内部的应力超过了其强度极限,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异常。

为了预防裂纹的产生,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和冷却速率,以减少应力的产生。

同时,加工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合金元素的含量和轧制工艺,以提高材料的抗裂性能。

如果发现裂纹,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如对裂纹进行修补或剪切。

其次,气孔也是无缝钢管常见的缺陷之一、气孔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材料中存在气体或金属元素的挥发物,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入侵了大量的空气。

为了预防气孔的产生,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材料的熔化温度和气氛的成分,以减少气体的生成。

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应加强防护措施,减少空气的侵入。

如果发现气孔,应进行补焊或采用其他方法进行修补。

夹杂物是无缝钢管常见的另一种缺陷。

夹杂物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材料中存在不溶性的杂质,或者在加工过程中混入了一些外来物质。

为了预防夹杂物的产生,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减少杂质的含量。

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清洁规范,防止外来物质的混入。

如果发现夹杂物,应进行热处理或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去除。

总结起来,无缝钢管常见的缺陷包括裂纹、气孔和夹杂物。

为了预防这些缺陷的产生,在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加工温度和冷却速率,合理选择合金元素的含量和轧制工艺,严格控制材料的熔化温度和气氛的成分,加强防护措施,并严格执行清洁规范。

如果发现这些缺陷,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补或去除,以保证无缝钢管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热轧无缝钢管知识大全包括热轧无缝钢管缺陷

热轧无缝钢管知识大全包括热轧无缝钢管缺陷

2、热轧钢管生产工艺流程2.1一般工艺流程热轧无缝钢管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坯料轧前准备、管坯加热、穿孔、轧制、定减径和钢管冷却、精整等几个基本工序。

当今热轧无缝钢管生产的一般主要变形工序有三个:穿孔、轧管和定减径;其各自的工艺目的和要求为:2.1.1穿孔:将实心的管坯变为空心的毛管;我们可以理解为定型,既将轧件断面定为圆环状;其设备被称为穿孔机。

对穿孔工艺的要求是:首先要保证穿出的毛管壁厚均匀,椭圆度小,几何尺寸精度高;其次是毛管的内外表面要较光滑,不得有结疤、折叠、裂纹等缺陷;第三是要有相应的穿孔速度和轧制周期,以适应整个机组的生产节奏,使毛管的终轧温度能满足轧管机的要求。

2。

1。

2轧管:将厚壁的毛管变为薄壁(接近成品壁厚)的荒管;我们可以视其为定壁,即根据后续的工序减径量和经验公式确定本工序荒管的壁厚值;该设备被称为轧管机。

对轧管工艺的要求是:第一是将厚壁毛管变成薄壁荒管(减壁延伸)时首先要保证荒管具有较高的壁厚均匀度;其次荒管具有良好的内外表面质量。

2.1.3定减径(包括张减):大圆变小圆,简称定径;相应的设备为定(减)径机,其主要作用是消除前道工序轧制过程中造成的荒管外径不一(同一支或同一批),以提高热轧成品管的外径精度和真圆度。

对定减径工艺的要求是:首先在一定的总减径率和较小的单机架减径率条件下来达到定径目的,第二可实现使用一种规格管坯生产多种规格成品管的任务,第三还可进一步改善钢管的外表面质量.20世纪80年代末,曾出现过试图取消轧管工序,仅使用穿孔加定减的方法生产无缝钢管,简称CPS,即斜轧穿孔和张减的英文缩写),并在南非的Tosa厂进行了工业试验,用来生产外径:33。

4~179.8mm,壁厚3。

4~25mm的钢管,其中定径最小外径为101。

6mm;张减最大外径我101.6mm。

经过实践检验,该工艺在产生壁厚大于10mm的钢管时质量尚可,但在生产壁厚小于8mm的钢管时通过定径、张减不能完全消除穿孔毛管的螺旋线,影响了钢管的外观质量。

无缝钢管生产缺陷与预防

无缝钢管生产缺陷与预防

尺寸检测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等 测量精度:根据生产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处理:记录、分析、反馈等
壁厚检测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在壁厚中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测量壁厚 射线检测:利用射线穿透壁厚,测量壁厚 磁性检测:利用磁性材料在壁厚中的磁性变化,测量壁厚 涡流检测:利用涡流在壁厚中的变化,测量壁厚
无缝钢管生产缺陷与预 防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无 缝 钢 管 生 产 缺 陷
03 无 缝 钢 管 生 产 预 防
措施
05 无 缝 钢 管 生 产 缺 陷 处理方法
04 无 缝 钢 管 生 产 缺 陷 检测方法
Part Four
无缝钢管生产缺陷 检测方法
外观检测
目视检查:通过肉 眼观察无缝钢管的 外观,检查是否有 划痕、凹坑、凸起 等缺陷。
手感检查:通过触 摸无缝钢管,检查 是否有粗糙、凹凸 不平等缺陷。
测量检查:通过测 量无缝钢管的尺寸 、形状、厚度等, 检查是否符合标准 。
光学检测:通过光 学仪器,如显微镜 、放大镜等,检查 无缝钢管的表面和 内部缺陷。
壁厚不均
原因:轧制过程中,轧辊压力不均匀,导致壁厚不均 影响:影响钢管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预防措施:调整轧辊压力,保证轧制过程的均匀性 检测方法:采用超声波检测或涡流检测,及时发现壁厚不均问题
内部缺陷
气孔:由于气体残留在钢管内部形成的孔洞 夹杂物:钢管内部含有的杂质或异物 裂纹:钢管内部出现的裂纹或裂缝 变形:钢管内部形状不规则或扭曲
Part Thre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热轧钢管生产工艺流程2.1一般工艺流程热轧无缝钢管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坯料轧前准备、管坯加热、穿孔、轧制、定减径和钢管冷却、精整等几个基本工序。

当今热轧无缝钢管生产的一般主要变形工序有三个:穿孔、轧管和定减径;其各自的工艺目的和要求为:2.1.1穿孔:将实心的管坯变为空心的毛管;我们可以理解为定型,既将轧件断面定为圆环状;其设备被称为穿孔机。

对穿孔工艺的要求是:首先要保证穿出的毛管壁厚均匀,椭圆度小,几何尺寸精度高;其次是毛管的内外表面要较光滑,不得有结疤、折叠、裂纹等缺陷;第三是要有相应的穿孔速度和轧制周期,以适应整个机组的生产节奏,使毛管的终轧温度能满足轧管机的要求。

2.1.2轧管:将厚壁的毛管变为薄壁(接近成品壁厚)的荒管;我们可以视其为定壁,即根据后续的工序减径量和经验公式确定本工序荒管的壁厚值;该设备被称为轧管机。

对轧管工艺的要求是:第一是将厚壁毛管变成薄壁荒管(减壁延伸)时首先要保证荒管具有较高的壁厚均匀度;其次荒管具有良好的内外表面质量。

2.1.3定减径(包括张减):大圆变小圆,简称定径;相应的设备为定(减)径机,其主要作用是消除前道工序轧制过程中造成的荒管外径不一(同一支或同一批),以提高热轧成品管的外径精度和真圆度。

对定减径工艺的要求是:首先在一定的总减径率和较小的单机架减径率条件下来达到定径目的,第二可实现使用一种规格管坯生产多种规格成品管的任务,第三还可进一步改善钢管的外表面质量。

20世纪80年代末,曾出现过试图取消轧管工序,仅使用穿孔加定减的方法生产无缝钢管,简称CPS,即斜轧穿孔和张减的英文缩写),并在南非的Tosa厂进行了工业试验,用来生产外径:33.4~179.8mm,壁厚3.4~25mm的钢管,其中定径最小外径为101.6mm;张减最大外径我101.6mm。

经过实践检验,该工艺在产生壁厚大于10mm的钢管时质量尚可,但在生产壁厚小于8mm的钢管时通过定径、张减不能完全消除穿孔毛管的螺旋线,影响了钢管的外观质量。

在随后的改造中不得不在穿孔机于定减径机之间增设了一台MINI-MPM(4机架)来确保产品质量。

2.2各热轧机组生产工艺过程特点我们通常将毛管的壁厚加工称之为轧管。

轧管是钢管成型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序环节。

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成品钢管的要求将厚壁的毛管减薄至与成品钢管相适应的程度,即它必须考虑到后继定、减径工序时壁厚的变化,这个环节还要提高毛管的内外表面质量和壁厚的均匀度。

通过轧管减壁延伸工序后的管子一般称为荒管。

轧管减壁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在毛管内按上刚性芯棒,由外部工具(轧辊或模孔)对毛管壁厚进行压缩减壁。

依据变形原理和设备特点的不同,它有许多种生产方法,如表1所示。

一般习惯根据轧管机的形式来命名热轧机组。

轧管机分单机架和多机架,单机架有自动轧管机、阿塞尔轧机、ACCU-ROLL等,斜轧管机都是单机架的;连轧管机都是多机架的,通常4~8个机架,如MPM、PQF等。

目前主要使用连轧(属于纵轧)与斜轧两种轧管工艺。

表1 轧管减壁的工艺方法2..2.1连续轧管机的几种形式:连轧管机是在毛管内穿入长芯棒后,经过多机架顺序布置且相临机架辊缝互错(二辊式辊缝互错90°,如图1所示;三辊式辊缝互错60°)的连轧机轧成钢管,它是当今被最广泛应用的纵轧钢管方法。

连轧管机轧制过程中,轧件变形实际上是受多组(4~8组)轧辊与芯棒的反复作用从圆到椭圆…椭圆再到圆的过程。

连轧管机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末就曾尝试在长芯棒上进行轧管,但种种原因,至1950年世界上仅有6台连轧管机。

1960年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连轧管机在生产工艺和设备上日趋完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推广。

在浮动芯棒连轧管机的基础上,限动芯棒连轧管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进行了工艺试验,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1978年世界上第一套限动芯棒连轧管机(MPM)在意大利达尔明钢管厂建成投产,连轧管工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准。

20世纪90年代末又推出了三辊连轧管机(PQF)技术,使连轧管工艺装备跃上了更高的台阶。

连轧管机在PQF出现以前,都是两辊式的,即由两个轧辊为一组组成孔型,二辊式的机架既有与地面呈45°交错布置的,也有与地面垂直、水平交错布置的;PQF为三辊式的,即由三个轧辊为一组组成孔型;;MPM与PQF孔型构成见(图2);连轧管时,孔型顶部的金属由于受到轧辊外压力和芯棒内压力作用而产生轴向延伸,并向圆周横向宽展,而孔型侧壁部分的金属与芯棒不接触,但它被顶部轴向延伸的金属对它附加的拉应力作用而产生轴向延伸,并同时产生轴向拉缩。

不论两辊式的还是三辊式的连轧管机,按芯棒的运行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2.2.1.1浮动芯棒连轧管机(或全浮动芯棒连轧管机):简称MM(Mandrel Mill),一般设有8个机架。

轧制过程中对芯棒速度不加以控制,芯棒由被辗轧金属的摩擦力带动自由跟随管子通过轧机,芯棒的运行速度是不受控的;轧制过程中芯棒的运行速度随着各机架的咬入、抛钢有波动,从而引起管子壁厚的波动;轧制结束后,芯棒随荒管轧出至连轧机后的输出辊道,在轧制中、薄壁管时芯棒的几乎全长都在荒管内,见图3;带有芯棒的荒管横移至脱棒线,由脱棒机将芯棒从荒管中抽出以便冷却、润滑后循环使用。

其特点是轧制节奏快,每分钟可轧4支甚至更多的钢管;但荒管的壁厚精度稍低、设有脱棒机其工艺流程较长、芯棒的长度接近于管子的长度;适合生产较小规格(外径小于177.8mm)的无缝钢管。

比较有代表性的浮动芯棒连轧管机有德国米尔海姆厂的RK2机组和我国宝钢的φ140 mm机组。

浮动芯棒连轧管机的工作特点是:由于在轧制时不控制芯棒速度,因此在整个轧制过程中,芯棒速度多次变化。

例如,在一台8机架的连轧管机上,当金属进入第一机架时,芯棒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以接近第一机架的轧制速度运行;当金属进入第二机架时,芯棒速度就要改变,以第一和第二机架轧制速度之间的某个速度运行;当进入第三机架时,则芯棒速度已变为第一、第二和第三机架轧制速度之间的某个速度;依此类推,直至进入第八机架,芯棒速度便经过了8次变化,已1~8机架间的某个速度运行,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轧制阶段。

在此阶段,前面机架的轧制速度比芯棒速度慢(称为慢速机架),后面机架的轧制速度比芯棒速度快(称为快速机架),如果中间某个机架的轧制速度恰好与芯棒运行速度相同则称为同步机架。

随后当金属逐渐从有关机架中轧出时,在芯棒速度变化为2~8机架间的某个速度;当金属由第二机架轧出,则芯棒速度又变为第三至第八机架间的某个速度,以此类推,直至金属从第八机架轧出为止。

由上可以看出,在钢管的轧制过程中,芯棒的速度至少要变化15次,芯棒速度的变化将导致金属流动条件的改变。

浮动芯棒连轧管机由于轧制过程中芯棒速度改变而使得金属流动发生变化,因金属流动的不规律而引起钢管纵向的壁厚和直径变化,尽管对此采取了不少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轧制条件的变化依然存在,且产品管的尺寸精度始终不如限动芯棒轧机。

此外,芯棒长,使制造费用加大,制造困难,且长芯棒的重量也很大,钢管带着过重的芯棒在辊道上运行将会导致钢管表面损伤。

故目前浮动芯棒连轧管机均用于小型机组。

连轧管时,荒管可以看作是在不同直径的轧辊间连续轧制形成的。

穿在钢管中的芯棒可以看作是曲率半径无穷大的内轧辊。

浮动芯棒轧制时,芯棒除受到轧辊经轧件传递来的作用力外,再无其他外力作用。

当轧件头部经第一机架咬入后,随着轧件逐一走向后面的延伸机架,作用在芯棒上的机架数相继增多,故芯棒速度不断提高,这个阶段称为“咬入”阶段。

当轧件头部进入最末机架后,整个轧件处在连轧管机所有机架的轧制中,芯棒速度维持不变,称为“稳定扎着急”阶段。

当轧件尾部离开第一机架后,芯棒速度友逐级提高,直到轧出延伸,称为“轧出”阶段。

轧辊工作圆周速度是安“稳定轧制”状态下设定的。

轧制过程中轧件又是遵循着体积不变定律的。

然而由芯棒引起的轧件速度的升高,使流入后面机架的金属必然增多,也就是说,后面的机架由芯棒送入了比其设定的轧辊圆周速度所允许的还要多的金属,这就出现了使断面积增大的金属积累。

这种逐步流入的附加金属造成的较大断面,尽管在最后的机架上得到了加工,但仍然导致在荒管的一些部位上直径变大和壁厚变厚,这种现象称为“竹节”。

原则上讲可能在整根钢管上均出现“竹节”。

显然“竹节”现象属纵向壁厚不均,对随后的张减机轧制是不利的,应尽可能防止。

为了防止或减少“竹节”形成,孔型设计分配压下量时,在保证总延伸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前几架压下量。

这样,就可在后面几个机架中使芯棒速度的跃增得到减弱,从而减轻芯棒速度变化的影响。

良好的芯棒润滑有利于延伸和降低能耗,也可以减少竹节的形成。

还可以采用电控技术防止竹节的产生。

由电子计算机进行预设定,轧辊转速按要求变化,当轧件通过时对轧辊进行校准,使各机架的出口速度与芯棒速度的变化相适应。

70年代盛行浮动芯棒连轧管机机组。

由于受到芯棒重量的限制,至今这种机组仅能生产直径小于177.8mm一下的钢管。

2.2.1.2半浮动(或半限动)芯棒连轧管机:德国人称MRK-S(Mannesmann bohr-Kontimill Stripper);法国人称Neuval-R。

半浮动芯棒连轧管机一般7~8个机架。

德国设计的工艺为:在轧制过程中,前半程,芯棒不是自由地随轧件前进,而是受限动机构的控制,以一恒定速度前进,芯棒与轧件的速差分布是不一致的,第1架的轧件出口速度小于芯棒速度;自第2架开始,轧件的速度快于芯棒的速度,形成稳定的差速轧制状态;当完成主要变形、管子脱离倒数第3架时,限动机构加速释放芯棒,像浮动芯棒一样由钢管将芯棒带出轧机。

德国式的半浮动芯棒连轧管机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日本八幡厂建成投产。

法国研制的工艺为:在钢管由最后一个机架轧出时才松开芯棒,即在轧制过程中具有限动芯棒轧机的工艺特点,而在终轧后松开芯棒;芯棒随荒管至连轧机后的输出辊道。

法国式的半浮动芯棒连轧管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法国的圣索夫钢管厂投入生产。

不论德国工艺还是法国工艺,半浮动芯棒轧管机轧制结束后,约有1/3长的荒管(尾部)包住芯棒前端,见图4;带有芯棒的荒管横移至脱棒线,由脱棒机将芯棒从荒管中抽出以便冷却、润滑后循环使用。

其特点是荒管壁厚的精度较高、节奏较快,每分钟可轧3支甚至更多的钢管,芯棒长度虽然比浮动式的短得多,而比限动芯棒轧机略长一些;设有脱棒机工艺其流程较长;适合生产较小规格(外径小于219mm)的无缝钢管。

德国模式的代表机组有日本的八幡厂的φ194 mm机组和我国衡阳的φ89 mm机组;法国模式的机组至今仅有一套,就是法国V&M公司圣索夫厂的φ127 mm机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