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疑学习障碍儿童在感觉统合与行为问题方面的个案研究
感觉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影响的个案研究

感觉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影响的个案研究听障儿童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而导致听力受损的儿童。
他们在语言和社交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同伴交往对他们的社会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探讨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
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一名6岁的听障男童,名叫小明。
小明于3岁时被确诊为双侧中度听力障碍。
在正常听力的朋友面前,小明经常感到沮丧和无助,他经常会被同伴跳过或被同龄人取笑。
这导致小明在社交场合中变得越来越内向和自卑。
为了改善小明的社交技巧和自信心,他的家长和老师决定参与统合课程。
统合课程是一种立足于帮助不同能力儿童进行交流和协作的综合性课程。
这个课程旨在通过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帮助学生发展出良好的社交技巧和自信心。
在统合课程中,小明接触到了其他类似他一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其中有几名也是听障儿童。
在这个课程中,小明通过和这些同伴的互动,逐渐建立了友谊和亲密关系。
统合课程为小明提供了一个可以与其他听障儿童进行实质性互动的机会。
这些同伴理解并能够适应小明的特殊需求,使得小明感到被接纳和理解。
小明受益于与同伴的互动,学会了更好地倾听和交流,也培养了自己表达意见的能力。
统合课程为小明提供了一个正面的社交环境,使得他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听力障碍。
在统合课程中,老师会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技术来帮助小明理解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同伴也会给予小明积极的反馈和支持,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统合课程培养了小明对他人的关心和同理心。
通过与有不同能力的同伴相处,小明学会了尊重和接纳他人的差异。
他开始主动与其他听障儿童交谈和互动,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
这不仅促进了小明的社交交往技巧,还培养了他的领导能力和同理心。
通过参与统合课程,小明得到了诸多益处。
他建立了与同伴的良好关系,提高了社交交往的能力,并逐渐树立了自信心。
统合课程为听障儿童的同伴交往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影响,对于他们的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这个个案研究能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启发,促进听障儿童的社会融入和发展。
应用感觉统合训练促进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个案研究

感知训练促进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个案研究【摘要】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制定感觉统合训练个别化训练计划,以上海某特殊学校中的一名智力障碍学生为例,对该生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训练。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训练,该学生的平衡觉,视觉等方面有了正向的改变,并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关键词】感知训练智力障碍感觉统合个案研究智障儿童智力水平低于常人且伴有适应功能障碍, 国内外感觉统合训练多应用于智力正常感觉统合失调症、学习障碍等,但对特殊教育中占主体的中重度智障儿童运用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较少,缺乏对障碍症状改善明显的系统操作方法[1]。
本文选择了一个智力落后儿童进行了感觉统合能力训练的个案研究,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宋**,女, 2001年2月16日出生,2007年9月入特殊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该生读书至今,发现其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都不太理想。
该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常常观测不准距离,生活中做事时协调能力较差,甚至穿鞋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穿反。
2训练前评估2.1 智力评估采用韦氏智力量表得出该生的智商是65,诊断为智力落后儿童。
2.2 感觉统合能力评估根据《儿童感知能力评估》(初试版)评估(见表1)得出视觉、平衡觉稍低于同龄学生的功能,不能区分常见线性形态,基本的立体模型,不能区分物体的长度,宽度以及其动态平衡较差,闭目单腿站立持续时间低于5秒。
表1 训练前感知能力评估2.3 平衡能力评估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 ①睁眼静力平衡能力测试: 受试儿童睁眼, 双手叉腰, 以优势腿单足站立, 另一腿屈膝使足离开地面。
从单足离开地面开始计时, 至离地脚落地或站立脚移动时结束, 记录睁眼单足站立的时间。
测试两次, 记录最好成绩。
②闭眼静力平衡能力测试: 受试儿童闭眼, 双手叉腰, 以优势腿单足站立, 另一腿屈膝使足离开地面。
从单足离开地面开始计时, 至离地脚落地或站立脚移动时结束, 记录闭眼单足站立的时间。
测试两次, 记录最好成绩。
动态平衡能力的测试: 受试儿童沿宽14cm, 高14cm, 长5m 的平衡木行走, 以秒表记录完成时间。
学习障碍幼儿个案分析及指导对策

学习障碍幼儿个案分析及指导对策个案分析研究障碍是指一些幼儿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或障碍,包括但不限于阅读困难、写作困难、语言理解困难和数学困难。
本文将对研究障碍幼儿个案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对策。
个案描述个案为一个6岁的男孩,名叫小明。
他在学校中遇到了研究障碍,特别是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表现不佳。
他很难理解所读的文字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此外,他还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经常在课堂上分心。
个案问题分析从个案的描述中,可以确定以下问题:1. 阅读困难:小明很难理解所读的文字,这可能是由于他对字词和句子结构的理解能力较弱所致。
2. 写作困难:小明表达思想的能力有限,可能由于他对单词的拼写和语法规则的掌握不够熟练。
3. 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在课堂上分心,这可能导致他无法专注于研究任务。
指导对策针对小明的研究障碍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指导对策:1. 阅读指导:使用简单有趣的教材和绘本,帮助小明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可以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如图片、图表和定位工具,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并记忆文章内容。
2.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模板和规则,帮助小明研究正确的单词拼写和语法规则。
鼓励他进行日常写作练,并提供反馈和指导,以帮助他改善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注意力指导:创建一个有序、有规律的研究环境,减少干扰因素。
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激励措施、小组活动和互动式教学,以激发小明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结论通过个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明在学习中遇到了阅读困难、写作困难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我们提出了相关的指导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小明克服学习障碍,提升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这些指导对策需要教师、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以促进小明的全面发展。
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个案研究

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个案研究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个案研究网络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个案研究一、个案情况姓名:楚楚(化名);性别:女;年龄:4岁。
根据教师和家长的反映,楚楚在行为发展方面,注意力极不集中,易受环境影响,自控能力差,容易发脾气,爱哭闹;在语言发展方面,口语发音不清,语言表达不明;在社会交往方面,经常自言自语,无故嬉笑,目光游离,不与人对视,喜欢自己一个人躲在区角独自游戏,平时很少和小朋友交流;在身体发展方面,躯体动作发展比同龄幼儿滞后。
根据《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岁~6岁)》的评定结果显示,楚楚各方面发展水平低于正常水平的15%,认知水平、身体素质及动作技能各方面发展滞后。
经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测试显示,楚楚在情绪、行为、社交等方面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根据《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来看,楚楚感觉统合重度失调,前庭觉与触觉失调情况严重。
二、成因分析楚楚行为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生物学因素国外研究提示,遗传、脑损伤、怀孕期及围产期受损等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或异常,是构成日后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其中,母孕期有害因素是儿童行为问题中重要的生物学因素。
据楚楚母亲自述,她怀孕时36岁,整个怀孕过程不太稳定,曾经打过保胎针,照过六次B超。
当时经抽血检验,医生怀疑胎儿有患唐氏综合症的风险。
在等待羊水检验结果的期间,母亲由于担忧,情绪极为焦虑。
在分娩的过程中,一度因羊水过少而需要催产。
国内学者刘宝花等研究提示,感觉统合失调是儿童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行为问题儿童多有前庭功能协调障碍,还伴有脑神经发育迟缓的现象。
经量表测试表明,楚楚有重度感觉统合功能失调,导致她注意力缺陷、多动,造成交往和学习困难,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情绪和行为障碍的问题。
(二)早期成长因素楚楚6个月前由母亲带养,之后一直由保姆照顾,但是保姆更换比较频繁,而且被保姆恐吓和打骂过,甚至还被邻家的保姆抢过新鞋子。
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个案研究(含5篇)

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个案研究(含5篇)第一篇: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个案研究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个案研究【摘要】本文通过个案实例,从实践操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对于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所产生的影响及在实际操作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来探讨沟通与交流在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提出了与感统训练的对象进行情感交流对于感统训练有序进行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沟通交流退缩、逃避行为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各种感觉刺激透过接受器官,成为感觉信息。
这些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经过整理、组织,继而指示身体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而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各种感觉刺激透过接受器官,未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经过恰当调节、区分、整理及组织,继而未能指示身体做出适当反应。
其实质就是针对相应的神经生理过程缺陷,通过专门的训练活动,使大脑的相应部位受到适宜的刺激,促进脑神经成熟。
从而改善大脑的感觉统合过程。
因此感觉统合的实质是脑功能训练。
特殊儿童由于受其身心障碍差异的影响,较普通儿童而言在前庭平衡觉、本体觉、视觉、触觉等感觉系统方面存在一些更大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特殊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适应等很多方面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以后的生活、工作等方面。
所以,及早针对特殊儿童在感觉统合失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与训练,对其日后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笔者就以在实习期间所带的一个个案为研究对象,谈一谈本人如何进行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一、个案基本情况(一)、姓名:磊磊(化名)年龄:七岁残疾类别:智障所属程度:中度(二)、现有发展水平:1、语言:(1)基本无语言,只能说“爸爸”、“妈妈”,且发音不准,含糊不清;(2)无书面语言能力;(3)语言理解能力差;2、社会适应:(1)不能准确的表达感情或其他感觉;常以哭泣等消极态度来表达情绪:(2)无法准确理解他人的意思、指令等;3、感知觉:(1)前庭平衡觉失调、本体觉发展水平低、触觉防御差;(2)注意力差;(3),触觉敏感(足部);4、肢体运动:(1)能独立行走;(2)精细动作能力差;二、对个案中智障儿童的感统训练笔者带着磊磊做感统训练期间,从最初的陌生,不配合训练到现在的基本能够控制其训练进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接触期此阶段约为时一周。
感觉统合个案研究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个案行动研究研究者:廖华娟锺宛蓁廖素珍*目录*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緣起------------------------2第二節研究目的------------------------4第三節名詞詮釋------------------------5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一節學習障礙之定義------------------6第二節研究理論------------------------7第三節感覺統合失常與學習困擾---------10第三章研究方法與設計第一節樣本選擇與描述-----------------13第二節研究工具-----------------------15第三節研究方法-----------------------18第四節研究問題-----------------------19第五節研究步驟-----------------------19第六節研究限制-----------------------20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第一節「兒童發展核對表」分析---------21第二節感覺統合密集治療---------------23第三節結論與建議---------------------27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缘起身为小学老师,常发现身边有一、二个小孩,他看起来不笨,智力测验结果也支持了这样的直觉,足见他不是个智能不足的小孩;但他在学习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容易分神、无法依照指示行动,即使老师给予特别的辅导也不见改善。
他与家人或同学相处困难,只要有人碰到他,他就很容易发脾气并动手打人;但又不是社交上的互动,在许多行为表现上也与自闭症儿童的诊断标准不同。
孩子的父母对待他的方式与你我并无二致,所以似乎也很难从家庭互动上找到情绪障碍的成因。
从传统的教育心里学和精神医学观点,对学生行为问题、情绪失常、或学习困难,若非归因于学童不听话、父母没尽心合作、或环境不良等因素,就认为是学童患有心理上的精神疾病(包括智能不足)。
感觉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影响的个案研究

感觉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影响的个案研究在近年来,关于听障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需求,还可以为他们的教育和社会融入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几个个案进行个案研究,分析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
在进行个案研究之前,需要先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这里我们的目的是探讨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
研究问题可以是:统合是否会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产生积极影响?如果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接下来,我们选择几个适合作为个案研究的听障儿童。
这些个案可以包括不同年龄段的听障儿童,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以及不同背景和个性特点。
这样可以使我们的个案研究更具代表性和可靠性。
我们选择了一名5岁的听障儿童小明。
小明出生时双耳都有严重的听力损失,需要使用助听器。
在统合实施前,小明很少与其他非听障儿童进行交流和游戏。
经过一段时间的统合实施后,小明逐渐学会了一些手语和嘴唇语,与其他儿童的交流加强了。
他开始主动参与杂技、舞蹈等活动,与其他儿童合作,并在表演中展现了较强的进步。
我们选择了一名13岁的听障儿童小红。
小红的听力损失比小明轻微一些,但依然需要助听器。
她在学校有一个固定的听障儿童班级,与其他听障儿童进行学习和生活。
在统合实施前,小红对参与其他班级的活动和同伴交往并不积极,常常感到孤独和排斥。
在统合实施后,小红参与了一些课外班级活动,并逐渐与其他非听障儿童建立了友谊。
她开始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开朗,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以上个案研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统合活动为听障儿童提供了与非听障儿童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社交能力,还在自信和自尊方面有所提升。
统合活动还使听障儿童与非听障儿童之间建立了友谊和互助关系,促进了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的融入。
个案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比如个案数量有限,个案之间的差异性较大等。
感觉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影响的个案研究

感觉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影响的个案研究导言儿童时期是社会化和同伴交往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儿童不仅需要通过与同龄人的交往来建立友谊和社交技能,也需要发展感知和感觉统合能力。
对于听障儿童来说,他们在感知和感觉统合方面可能存在着一些挑战,这可能会对他们与同伴的交往产生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感觉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并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这一影响。
相关文献综述感觉统合是指个体综合利用多种感觉输入来适应和应对环境的能力。
感觉统合能力的不足可能会对儿童的行为、情绪和社交技能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听障儿童在感觉统合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遇到一些问题。
一项对感觉统合和社交技能的研究发现,感觉统合能力较差的儿童更容易出现社交障碍,包括对同伴交往的困难和行为问题。
感觉统合不良还与儿童的情绪问题和焦虑有关,这些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他们与同伴的交往。
针对听障儿童的研究也发现,感觉统合能力的不足可能导致他们在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方面遇到困难,从而影响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目前对感觉统合和听障儿童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特别是针对个案的深入研究较为缺乏。
本研究希望通过一个个案研究来深入了解感觉统合对听障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个案介绍王小明,8岁,男性,是一名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
他从小在聋儿康复中心接受听障儿童康复训练,同时在普通学校接受听障教育。
他的家庭情况比较稳定,父母对他的康复和教育非常重视,给予了他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他有一个妹妹,和她的关系比较融洽。
在学校中,王小明与普通学生有着良好的互动,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会出现一些困难。
方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通过对王小明的观察和采访来深入了解感觉统合对他同伴交往的影响。
研究过程中,我们邀请了王小明的老师、康复训练师和家长进行访谈,以获取更多关于他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同伴交往情况的信息。
结果感觉统合能力对同伴交往的影响:在观察和访谈中,我们发现王小明在感觉统合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疑学习障碍儿童在感觉统合与行为问题方面的个案
研究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摘要:目的: 为了验证儿童的学习能力与个体的感觉统合能力之间以及学习能力与个体行为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了解可疑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能力、感觉统合能力及行为问题三方面的情况,帮助可疑学习障碍儿童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使用《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PRS)》、《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阿肯巴克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一名可疑的学习障碍儿童进行测量与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一、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学习障碍有密切关系。
可疑学习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得分低于正常同龄儿童的得分的平均分数。
二、与正常的儿童相比,可疑学习障碍儿童表现出较多的行为问题。
结论:本实验中被试的结果验证了前人的相关研究。
即:一、可疑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能力与个体的感觉统合能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二、可疑学习障碍的学习能力与个体行为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学习障碍;感觉统合;行为问题
Case Research on Child with Suspicious Learning
Disabilities:Interested in His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Behavior Problems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Shannxi 726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verify that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among Childers's learning ability ,individual sense of coherence and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To underst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ilders's learning ability, sensory integration ability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three aspects of the situation. To help the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ildren had better learning and life. Using the Children sensory integration scale the 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and the Pupil rating scale Revised-Screening for learning disability. for measurement and data analysis of a suspicious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ults: (1) 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children.Suspected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ilders's sense of identity score lower than normal children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same age.
(2) Compared to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ildren show more behavior problems.
Conclusion:The subjects in the experiment's results confirm previous study. (1)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spicious learning disabilities learning cap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sensory integration. (2)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ability and individual behaviors suspected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Keywords: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ilders's behavior problems
Sensory integration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引言 (3)
1.对象和方法 (4)
1.1 研究对象 (4)
1.2 方法 (4)
2.研究结果 (6)
2.1 儿童学习障碍筛查结果 (6)
2.2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结果 (6)
2.3 儿童行为测评结果 (7)
3.讨论 (7)
3.1可疑学习障碍与感觉统合能力的关系 (7)
3.2可疑学习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 (8)
4.结论和建议 (8)
4.1 可疑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能力与感觉统合能力密切相关 (8)
4.2 可疑学习障碍儿童应当进行行为矫正训练 (8)
4.3 可疑学习障碍儿童需要进行感觉统合及行为问题筛查 (9)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1)
引言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可是却有这样的一些孩子:他们的智商并不低于常人,学习也非常的用功,可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因为他们有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指某个或某些基本的认知加工过程的障碍,这些障碍妨碍了个体的语言的表达、书写和应用,影响了学习者的听书读写推理或数学计算[1]。
需要注意的是:一、学习障碍是一类障碍的统称,它有一些具体的亚型。
二、学习障碍儿童不一定是智力落后的。
三、学习障碍者可能生活在不利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中,但是学习障碍不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
四、学习障碍者可能受到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行为问题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并非学习障碍的决定因素。
即:学习障碍的实质是与学习能力有关的心理过程的缺损和失调[2]。
另外,学习障碍的诊断和评估是充满歧义和纷争的。
这种争议也直接影响到针对学习障碍诊断的实践活动。
在国外,学习障碍的诊断结果是由一个综合诊断团队对学生的多个领域综合考察的结果。
所以,作为个案研究很难明确的确定个体是否为学习障碍,但是可以通过量表筛查了解个体是否是可疑学习障碍者。
可疑学习障碍指:通过《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3](prs量表)对儿童进行测评,被测试儿童的分为言语性学习障碍或者为非言语性学习障碍。
但是个体的言语性得分和非言语性得分的综合成绩低于正常水平(65分)的一类情况[14]。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感觉统合的理论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yresA.J)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的。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4]。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4]。
行为问题指儿童的行为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相适应的情况。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行为问题较为常见,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13]。
本研究通过对一个可疑学习障碍儿童的深入了解,获取到该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以及行为表现情况的测试得分。
通过把这些数据与我国的同龄儿童组的相关数据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学习能力与其感觉统合能力之间以及儿童学习能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