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技术与艺术

合集下载

艺术与科技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艺术与科技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艺术与科技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从古至今,建筑是人类创造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而在现代社会中,艺术和科技日益交融,建筑设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意。

本文将讨论艺术与科技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和体现。

一、现代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和建筑样式都在不断更新。

建筑设计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建筑信息模型(BIM)等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

BIM技术是建筑设计中最新的科技之一,它可以将建筑信息集成在一个模型之中,实现多方面的协作与交流。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还可以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通过BIM技术,建筑设计师还可以进行建筑能耗分析、可持续性评估等,以便更好地优化建筑设计。

二、艺术在建筑中的应用艺术是建筑生命力的源泉。

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在建筑设计中赋予权柄不同的艺术元素。

比较典型的艺术形式包括雕塑、彩绘、装饰雕刻等。

在当代,艺术与建筑结合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由建筑师以不同的方式体现。

艺术最常见的应用是在建筑物的外立面上,通过雕塑、砖雕、墙上画等形式,为建筑赋予独特的造型和形象。

同时,在建筑内部,也可以通过壁画、装饰品、雕塑等形式来丰富建筑的内涵意义。

例如,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其内部精致的壁画和彩色的玻璃窗是典型的艺术与建筑结合的例子。

此外,中国众多的古建筑也是艺术与建筑结合的典型代表,例如南京的明孝陵,其造型恢弘大气,在建筑中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

三、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科技与艺术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结合并不是一种平凡的组合。

它可以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和创意的空间,并有效地解决建筑中的各种问题。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趋势。

例如,现代建筑中的玻璃幕墙,就充分利用了新型材料和应用技术。

这种幕墙可以让建筑更加通透、舒适,并在视觉上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景观。

此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从建筑模型的制作到方案运营的优化,数字技术使建筑师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设计。

建筑设计中的艺术与科技结合

建筑设计中的艺术与科技结合

建筑设计中的艺术与科技结合在建筑设计领域中,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是创造出富有创意和先进技术的建筑作品的关键。

艺术和科技的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物的美学价值,还可以改善建筑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建筑外观的艺术表达、内部空间的功能性设计以及可持续建筑技术等方面探讨建筑设计中艺术与科技的结合。

一、建筑外观的艺术表达建筑外观是建筑物与外界交互的第一印象,它需要通过设计来传达出建筑的宗旨和特点。

艺术的表达可以表现为建筑的形状、线条和材料的选用等方面。

现代建筑设计倾向于用抽象的方式来塑造建筑的外观,使其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例如,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与古老的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建筑外观设计提供了不少可能性。

例如,光电效应玻璃材料可以根据外部光线的强弱自动调整透明度,实现建筑外墙的智能化控制。

这种材料可使建筑物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呈现出多样的外观效果,增加了建筑物的变化性和艺术性。

二、内部空间的功能性设计除了建筑的外观,内部空间的设计也是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实际使用中,建筑的内部空间需要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和审美感受。

现代建筑设计注重创造多功能和灵活性的空间,同时强调人与空间的互动。

比如,在办公楼的设计中,室内布局需要合理划分不同的工作区域,并通过科技设备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如采用智能照明系统和空调系统等。

此外,艺术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中可以通过色彩、纹理、灯光等元素进行表现。

不同的色彩选择和灯光设计可以为建筑增添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博物馆内部常常运用柔和的灯光和别致的展陈手法来强调艺术品的视觉效果,提高观展者的体验感。

三、可持续建筑技术在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在可持续建筑技术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技手段,建筑可以实现更高的能效和环境友好性,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建筑设计中的太阳能技术已经成为热门的可持续建筑技术之一。

中国古建筑的天花 藻井技术与艺术

中国古建筑的天花 藻井技术与艺术

2、与其他元素的结合:将天花藻井与现代家具、灯光等元素相结合,可以打 造出独特的氛围。例如,可以在天花藻井下设置现代化的灯具,营造出温馨舒 适的氛围。
3、简化与抽象:为了适应现代简约的室内设计风格,可以对天花藻井进行简 化或抽象化处理。通过保留其基本形状和色彩,弱化细节,实现现代与传统的 融合。
四、藻井的意义
传统戏曲舞台上的藻井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形式,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 意义。首先,藻井代表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在古代中国人看来,天圆地方 是宇宙的基本形态,而藻井则通过其独特的构造形式和装饰元素表达了这一观 念。此外,藻井还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戏曲舞台上,藻井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形式,它还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理念。此外,藻井还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和“义”。在戏曲演出中, 演员在藻井前表演各种动作和表情,向观众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 范和社会伦理等等。
四、应用实例分析
以一个现代中式风格的酒店大堂为例,天花板采用了简化后的天花藻井设计。 整体色调以暖色为主,使用金色作为点缀色,增强了空间的温馨感和豪华感。 同时,将天花藻井的中心位置设计为悬挂式的LED屏幕,播放着轻快的音乐和 流动的画面,实现了现代与传统元素的完美结合。
五、结论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花藻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现代室内设计 中应用天花藻井不仅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文化气息,还能传递出美好的寓 意。因此,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天花藻井的特点和应用方式,结合现代设 计理念和需求,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室内空间。
尽管现代技术的应用为古建筑天花、藻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但未来的挑战仍然重重。首先,对于古建筑天花、藻井的保护与修复要求日益 提高,如何在保持原有艺术价值的实现可持续保护和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 的问题。其次,如何将古建筑天花、藻井的独特元素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设计 中,既保留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也是未来需要探索的课题。

建筑知识: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

建筑知识: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

建筑知识: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建筑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目,需要融合艺术、技术与人文等诸多元素。

其中,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的运用显得十分关键。

在建筑设计中,艺术表现形式指的是建筑师采用的各种艺术形式,在设计中进行表现和呈现的手段。

它不仅可以让建筑更具有个性和特色,更能让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比如,建筑外立面的造型和材料的选择、建筑色彩的运用以及光影效果的呈现等,都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体现。

手法则指的是建筑师在设计中采用的具体手段。

例如,建筑师可以通过平面布局、建筑造型被等手法,来展现建筑的美感;可以通过投影、镶嵌、雕刻、贴花等手法,提高建筑外立面的艺术价值;可以通过折线构造、曲线设计等手法,让人们在建筑中获取到更加丰富的空间体验。

这些手法可以为建筑带来独特的视觉和情感感受,使建筑更加有感染力,更加具有艺术价值。

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建筑造型设计建筑造型是一个建筑设计环节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展现建筑师想法的良好方式。

设计师可以通过立面风格和形态来塑造建筑师的特质和品牌形象。

在建筑造型中,设计师可以立足于自己的创意和设计主张,采用不同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造型。

二、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还需要考虑到随着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也在不断的创新。

建筑师可以通过重新审视材料的性质和特点,重新挖掘出不同的美感。

比如,玻璃作为一种很具有表现力的材料,是一种绝佳的表现形式。

三、外立面的化学反应在建筑设计中,外立面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颜色、纹理和外观等因素的变化,外立面可以表现不同的美感和情感,从而形成化学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化学反应并不只是建筑的外立面表现形式,它还可以延伸到室内空间的设计中。

比如,设计师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照明系统和加强信号的反馈,增强居住者在室内空间产生的情感感受。

综上所述,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不仅仅能保证建筑具有艺术价值,更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空间表现、视觉体验和对生活的追求。

力与美的建构——钢结构建筑的技术与艺术3篇

力与美的建构——钢结构建筑的技术与艺术3篇

力与美的建构——钢结构建筑的技术与艺术3篇力与美的建构——钢结构建筑的技术与艺术1力与美的建构——钢结构建筑的技术与艺术钢结构建筑是以钢材为主要材料构建的建筑形式。

它具备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耐腐蚀、可重复利用等,因此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结构建筑不仅体现了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构造,更展现出了艺术和美感,成为建筑界的新宠。

钢结构建筑的技术钢结构建筑的技术包括了钢结构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施工等方面。

其中,钢结构的设计是关键的一环,它需要遵循力学原理与结构力学,以保证结构的稳固和安全性。

钢结构建筑的制造需要严格把控质量,确保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而在安装和施工方面,需要考虑施工环境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操作的精密程度等。

尽管钢结构建筑的技术要求较高,但却带来许多优势。

由于钢的强度和刚性较高,可以减小建筑造价,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此外,钢结构建筑还有“轻巧”的特性,减小了建筑自重,使得钢结构建筑在震动和动荷载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钢结构建筑的艺术钢结构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工业建筑,更是一种艺术造型。

在建筑的设计中,钢结构被赋予了更多的美的元素。

首先是钢结构建筑的造型与线条。

钢的高强度和轻巧性使得建筑的线条可以更加流畅,而且具有更高的自由度。

钢材的使用还可以创造出多种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造型,突破了传统建筑设计的局限。

整个建筑的风格和造型可以融合人文和自然元素,达到和谐的艺术效果。

其次是钢结构建筑的色彩与质感。

钢的颜色和质感独特,既有震撼的力量感,又能展现出奢华与优雅。

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处理,钢结构建筑可以充满光泽和动感,充满了现代感和未来感。

最后是钢结构建筑的灵动与气度。

钢结构建筑在造型与线条上以极佳的手法将重力与轻巧相对置,实现了“轻功”,使整个建筑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高贵典雅、灵动不俗的气度。

结语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钢结构建筑充分展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展现出一种传统建筑所不具备的魅力。

未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钢结构建筑也将不断探索和发展,为人类打造更加独特的建筑风貌综上所述,钢结构建筑是一种兼具科技与艺术的建筑形式,其高强度、轻巧、灵动、优雅的特点使得它在建筑设计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建筑设计与艺术

建筑设计与艺术

建筑设计与艺术建筑设计是一门既与科学有关,又与艺术息息相关的学科。

它不仅要关注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还要考虑建筑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达。

建筑设计师通过运用各种设计元素和技术手法,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建筑作品。

首先,建筑设计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而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建筑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艺术元素融入建筑的每个细节中。

比如,建筑的立面设计、空间布局、色彩运用等都可以体现出建筑师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触觉。

建筑艺术通过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和视觉效果,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

其次,建筑设计是一门科学。

在设计建筑时,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力学和材料等科学原理,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科学的建筑设计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法和计算工具的支持,如三维建模、结构分析软件等。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建筑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实现设计目标,兼顾美观和实用性。

在建筑设计中,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不可或缺的。

艺术赋予建筑以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使建筑更具表达力和艺术性;科学则为艺术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艺术和科学的融合使得建筑设计既能满足人们对舒适和实用性的需求,又能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他们在设计中运用绿色建筑原则,通过合理的能源利用、环保材料的选择等方式,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更好地融合。

这种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也使建筑设计与艺术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建筑设计与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关注建筑物的功能和实用性,更注重建筑的美感和艺术表达。

通过艺术的创造力和科学的方法,建筑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艺术性的建筑作品,同时实现功能需求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建筑设计与艺术的结合,为人们提供了具有美感和实用性的居住和工作空间,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浅析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浅析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浅析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艺术与技术的综合性学科,艺术与技术在设计中的关系十分紧密。

艺术作为设计的灵魂,技术则是设计的基础。

两者之间的关系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依存,相互融合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之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浅析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

从艺术的角度看,设计是表达创意和情感的一种方式,强调美感和审美的追求;而从技术的角度看,设计是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一种手段,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的考量。

艺术与技术在设计中相互交织,艺术为技术赋予灵魂,技术为艺术提供支撑。

在产品设计中,艺术的创意和表现力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而技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则是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设计师需要既具有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需要具备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才能够在设计中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艺术和技术对设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在产品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现在产品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上。

产品的外观设计需要艺术家的审美眼光和创造力,通过设计师的构思和表现,让产品既美观又有个性,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而产品的内部结构则需要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确保产品的功能稳定和性能优良。

在建筑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则体现在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上。

建筑的外观设计需要艺术家的艺术感知和空间构思,通过设计师的创意和表现,让建筑成为城市的地标,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而建筑的内部空间则需要技术人员的工程知识和施工技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建筑设计,艺术与技术都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设计的最终目标。

艺术和技术在设计中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设计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艺术与技术的相互影响也在不断增强。

以数字设计为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设计师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创作和表现,使得艺术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建筑艺术与技术是建筑领域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核心。

建筑艺术注重建筑作品的审美价值,强调建筑的美感和表现力;而建筑技术则关注建筑作品的实际实施和施工过程,强调建筑的可行性和技术性。

在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中,建筑艺术起着指导和推动的作用。

建筑艺术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和设计,赋予了建筑作品独特的审美魅力和艺术价值。

建筑艺术家们通过对建筑的形式、结构、色彩和材料等方面的把握,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和表现手法。

这些艺术元素和表现手法在建筑作品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使建筑作品具备了观赏和欣赏的价值。

建筑技术在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中起着实现和支撑的作用。

建筑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保证了建筑作品在实际建造过程中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建筑技术家们通过对建筑结构、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确保了建筑作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持久性。

同时,建筑技术还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提供了诸多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理念,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在实践中,建筑艺术与技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建筑艺术需要建筑技术的支持和保障,而建筑技术也需要建筑艺术的引领和激发。

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借助建筑技术的手段和工具,将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创意转化为具体的建筑作品。

而建筑技术家们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艺术的表现和创新,提高建筑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然而,建筑艺术与技术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平衡的关系。

建筑艺术的追求可能会受到技术的限制,而技术的发展也需要艺术的引领和推动。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需要考虑到建筑作品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环境的要求,在保持艺术特色的同时,也要满足功能和实用性的要求。

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核心。

建筑艺术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和设计赋予了建筑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建筑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保证了建筑作品的实际实施和施工过程的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中技术与艺术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将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合理技术的应用满足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建筑的美感满足人们心理舒适的要求,二者协调合作,产生共鸣,共同构成一个适用美观的建筑。

【关键词】技术的理性;艺术的感性
建筑对于人们的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既要满足使用的功能要求,又要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而得到身心双重舒适。

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将技术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应用,使二者共同协作,产生共鸣。

为了更加形象,下面结合实例对这一意向进行阐述。

这一实例就是百北居住小区2004年商贸楼工程,该工程总建筑面积11933平方米,其中一号商贸楼1100平方米,二号商贸楼744平方米,住宅楼10089平方米。

一、二号楼临锦江大街而建,二者之间是百北居住小区的东门。

一号楼局部三层,二号楼二层,结构均为全框架,功能均为商贸用房。

住宅楼紧邻一、二号楼,位于小区内。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将技术与艺术合理应用到工程当中,共抓住了5个设计要点:
1、总平面布置——正负之间的零界限:
世间大多数物体都不是真空存在的,而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

这样,在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

建筑则更需要与环境相结合。

该工程南侧为吉林油田二钻办公楼,西侧是吉林油田百北居住小区,东侧主立面与锦江大街平行,至锦江大街与临江路交汇处局部向西转96度角,从而北侧与临江路平行,并与临江路旁一栋六层住宅衔接。

在总平面上,该工程处在一个分界线的位置,正面面临的锦江大街是一条比较繁华的街道,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光璀璨;背后是油田职工安居乐业的百北小区,基本上是动与静的结合之处,就像正数与负数之间的“零”一样,起着衔接与分隔的作用。

对于这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区域,首先在总平面上,底商与内部住宅之间以道路相隔,这样的处理,可以使住宅尽量少的受繁华街道噪音与灰尘的影响,满足了居住环境安静舒适的要求。

另外在建筑高度处理上,这两座建筑尽量加大高度,一号楼还局部升起为三层,从而形成了一座围墙一样的屏障,隔绝喧嚣,包容平静。

而且高度的处理还对功能使用与造型变化有所帮助。

这是在纵览大局方面进行技术控制和艺术的联想。

2、平面布局——百家荟萃,各取所需
建筑的功能不同,使用对象也会不同。

该建筑的功能明确,全部为商贸用房,理所当然使用对象也只有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可是仔细考虑,购买商贸房的用户也是千差万别的,经济宽裕程度不同,经营项目不同,经营方式不同,个人喜好不同,因此平面设计时,在满足结构处理的条件下,把多种户型与面积选择带给商家,各取所需。

如一号楼每户均为矩形,层数有二层、三层之分,面积有大小之分。

二号楼均为二层,1—2轴处一户为矩形,面积略小,其它为矩形与扇型相结合的户型,面积略大。

建筑的室内空间高度足够满足使用要求,因为建筑面积相对较大,尤其一层使用率高,室内装修较复杂,所以将层高定得略高些。

3、外观设计——欢快的乐章,舞动的音符
外观的设计给人以直观上情绪的影响,建筑之所以让人感到美,是因为它给人的感官传达令人愉悦的信息。

现在,建筑已不仅仅是一个遮风蔽雨的栖身之所,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还被要求以更高的艺术美学价值。

人们需要五光十色的世界,需要充满活力的世界。

工作、生活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行走于美景纷呈的街道上,如同蜜蜂蝴蝶快乐地穿梭于缤纷花丛中,这样的世界才可以使眼睛更加明亮,心情更加开朗。

该建筑的外观设计思路,就充分抓住这一主导思想,整体造型具有现代感,立面设计活泼生动,就像一曲欢快的乐章,而其中的各个元素,就像乐章中跳跃的音符。

大门两侧的不规则五边形立面是整个乐章的主旋律。

体型凝重,意境却欢快。

它的重心较低,虽尺度较大却不失稳重,除此以外,它奇异的形状、上升的气势、深色玻璃幕上鲜明的点缀,以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向人们展示着它朝气蓬勃的一面。

转角处的弧面外挂玻璃幕熠熠生辉,起着承接与转折的作用,并体现一定的韵律感。

来往于交叉两条街道上的路人,都会为之眼前一亮。

本建筑的制高点为屋面上方的大板。

它位于建筑局部三层处并出挑,二三层处的
玻璃幕墙就象穿插在主体建筑中的玻璃盒子,让厚实感的主体墙面嵌入通透感的玻璃建筑,体现一种虚与实、沉稳与灵动的对比。

在此,屋面大板沿侧墙折而向下,直达地面。

在屋面处,大板由4轴处升起的圆柱作支撑,并出挑4.5米,板面作圆形透空处理,尽端作弧线凹入,从而使之更显轻盈。

本建筑是临街建筑,临街立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为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和人性化建筑风格,在面向小区居民的背立面上也从未疏忽,既有外挂玻璃幕、大板等建筑构件,又有细节的体现,虽不如主立面丰富多彩,却另有一分清新淡雅。

在两建筑之间,突破了以往常规的立面式大门做法,设计成拱廊形,四组柱子纵深排开,柱顶以梁相连,梁上四个圆拱之间穿插着若干不锈钢圆管,这样,将单纯的大门功能延伸具有一定的空间感,人们穿越大门时,可以感受到立体空间的影响,同时,阳光透过圆拱与不锈钢管空隙,在地面上形成了光影变幻的效果,从而使静态的建筑中蕴涵着动感。

在建筑色彩与材料的运用上,主墙面为了与住宅建筑相配合,运用的是浅黄与棕黄两种颜色面砖,上浅下深。

装饰处一律用玻璃与铝塑板,因为质地轻,造型结构易处理,并且视觉效果显著,具有现代感。

大面积处用白色铝塑板,这样可以与主体建筑在观感上有效结合,浑然一体;局部运用红色铝塑板,看起来色彩热烈奔放,实际上这几处是经过仔细斟酌而确定的,意在画龙点睛,增加颜色上的跳跃性,视觉上的冲击性,使整个建筑在与环境相协调的基础
上,凸显其个性。

在它们的协助下,建筑的形象更具感染力,轮廓与线条更加鲜明。

另外,青灰色镀膜玻璃的运用,有利于内部功能和外部观感双重作用。

整个建筑造型上着重体现出一种生机活力,并隐含着一种健康自然的精神。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内部要适用,外观上要悦目。

本设计通过形态、颜色、质感几个方面,将建筑的魅力传递到人的感官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4、结构设计——力与美的结合
建筑风格的充分体现,离不开结构的支持。

在这里,力与美相辅相成,完美结合。

一、二号商贸楼为现浇(局部三层)框架结构,基本柱距为6米和6.9米两种,开间和进深尺寸较大,平面布置灵活,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结构计算上采用了pkpm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并通过tat软件进行三维空间分析,经过多方案对比和反复试算,确定出梁、板、柱等构件的合理尺寸。

在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降低了造价。

紧邻商贸楼的是三栋住宅楼,基本户型均为90平方米标准型,但屋面由原来的平屋顶改为坡屋顶,由钢屋架、方钢檩条和蓝色彩瓦三部分组成。

屋面设计采用了sts软件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使结构安全与经济合理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

屋面平改坡虽然增加了屋面工程的一次性造价,却省去了以后频繁的屋面维修费用,延长了住宅的使用寿命。

而且在外观造型方面也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
感觉。

5、系统工程设计——建筑的经脉
如果说建筑是一个有机体的话,那么其中的系统工程就象是在全身周转运行的经脉,位置虽不显眼,作用却不可忽视,没有它们,建筑就会失去生机。

系统工程设计分为水暖电信四个部分。

供排水系统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且符合现行的国家规范的要求。

由于本建筑为商贸楼,为方便使用要求,在每户只预留上下水口,连卫生间位置也只预留,并未设分隔,这样在用户装修时增加了选择的灵活性,并降低了建筑造价。

在采暖设计中,管线布置在符合现行的国家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用户使用方便。

散热器选用传热系数大,型式美观的散热器类型。

该建筑在用电设计上满足用户的照明需要及基本的用电器使用,并满足了用电的安全性。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通讯方式的进步,每户还考虑了电话、闭路、网络方面的需求。

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在建筑中注重合理性,也充分考虑了室外接入管网的便利性,为整个建筑充分发挥其功效打下了良好基础。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在该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已从内到外将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辉映,即满足了建筑的适用性,又满足了建筑美观大方的要求。

在建成后因为其地理位置优越、布局合理、户型适中、建筑造型独特,成为居家置业的一片乐土。

不但吸引了众多商家来此投资,也成为街道上一处引人驻足的观赏风景,为锦江大街增色不少。

在建筑设计中,有了技术,会让图纸上的梦想变成现实,有了艺术,会让钢筋水泥的丛林充满生机和活力。

技术与艺术的合理应用为一个建筑的秀外慧中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高质量居住环境的更高需求,技术与艺术的合理应用将使建筑设计这一乐章旋律更加美妙悠扬。

作者简介:
潘清涛,男,工程师,从事设计工作。

通讯地址:吉林油田勘察设计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