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艺术赏析

合集下载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艺术赏析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艺术赏析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艺术赏析
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中国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第
二高的摩天大楼。

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上海中心大厦具有许多
引人注目的设计特点。

首先,该建筑的外观设计极具现代感,采用了独特的“拧转式”设计,使得整个建筑在城市天际线中独具特色。

这种设计不仅在视
觉上给人以震撼,同时也展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

其次,上海中心大厦在结构上采用了许多创新的工程技术,以
应对高度和风压等挑战。

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体现了建筑工程的精
湛技艺,也为当代建筑设计树立了新的标杆。

此外,建筑内部的设计也充满了艺术气息,从大堂到观景平台,处处体现了现代艺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现
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同时欣赏到壮丽的城市景观。

总的来说,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座现代建筑,不仅在外观设计
上独具特色,更在结构和内部艺术设计上展现了建筑艺术的魅力,
成为了上海城市的一大亮点。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典建筑包括宫殿、庙宇、园林、寺庙、城墙等多种建筑类型。

这些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文化因素,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特色和气韵生动的文化内涵。

在建筑风格上,中国古典建筑主要包括三种风格,分别是汉、唐、宋式建筑。

其中,汉式建筑风格受到中原地区传统建筑的影响,是中国最古老的建筑风格之一;唐式建筑风格则是在汉式基础上发展而来,体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和文化底蕴;宋式建筑则是在唐式基础上发展的,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在建筑技艺上,中国古典建筑以其精湛的木构建筑技术和传统的装饰手法而著称。

木构建筑技术在中国古代一直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精湛的连接技巧和细致的雕刻,使建筑物更加坚固和美观。

传统的装饰手法包括雕刻、壁画、彩绘等,这些手法在建筑物的装饰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使建筑物更加华丽和富有艺术气息。

在文化内涵上,中国古典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建筑物的设计和布局充分考虑了风水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的崇尚。

建筑物中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象征,如雕刻、绘画、书法等,也成为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和研究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感受中国古代民族的文化魅力。

建筑艺术赏析.

建筑艺术赏析.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 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泰姬陵:全称为“泰吉· 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 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 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 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它由殿堂、钟楼、尖塔、 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2007年7月7日,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埃及金字塔(Pyramids)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 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 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 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
罗马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
他特别主张回复到20年代荷 兰风格派和勒· 柯布西耶倡导 的立体主义构图和光影变化, 强调面的穿插,讲究纯净的 建筑空间和体量。
迈克尔· 格雷夫斯
• 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同时也是 一位工业设计师。格雷夫斯首先以 一种色彩斑驳、构图稚拙的建筑绘 画,而不是以其建筑设计作品在公 众中获得了最初的声誉。 有人认为,他的建筑创作是他的绘画作品的继续与发展,充满着色块 的堆砌,犹如大笔涂抹的舞台布景。迈克尔· 格雷夫斯的代表作品 有波特兰市政厅和佛罗里达天鹅饭店,这两座建筑都是后现代主 义的代表作。 格雷夫斯是个全才,除了建筑,他还热衷于家具陈设,涉足用品、 首饰、钟表及至餐具设计,范围十分广泛。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感悟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感悟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感悟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我有幸选修了一门建筑艺术赏析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建筑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仅学到了建筑的历史、风格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欣赏建筑作品,如何从中感受到建筑所传达的文化和情感。

首先,建筑艺术赏析课程让我对建筑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学习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文艺复兴建筑、现代建筑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作品,我了解到建筑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古代建筑以其宏伟壮观的气势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气;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则更注重对人文精神和理性的追求,体现了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

通过对历史建筑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建筑艺术的发展是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变迁密不可分的。

其次,建筑艺术赏析课程还让我学会了如何从建筑作品中感受文化和情感。

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在课程中,老师引导我们从建筑的外观、结构、材料、装饰等方面去感受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比如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代表了古希腊人对理性和秩序的追求,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则体现了宗教信仰和情感的奔放。

通过对不同风格建筑的赏析,我学会了如何从建筑作品中读懂文化的内涵,感受到建筑所传达的情感和精神。

最后,建筑艺术赏析课程还让我对建筑的设计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建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工程技术。

在课程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建筑施工的工艺和流程。

通过学习建筑的设计和技术,我了解到建筑艺术是建立在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之上的。

只有掌握了建筑的设计和技术,才能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建筑作品。

通过这门建筑艺术赏析课程的学习,我对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建筑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对建筑的历史、风格和技术的学习,我了解到建筑艺术是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变迁密不可分的。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课程类别:课程属类:艺术类课程学分:3学分计划课时:40教学组织:适用范围:全院学生先修课程:课程部门:教研室:制订人:批准人:第一部分前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艺术语言造成的意境、气氛,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或凝重,或轻快,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

本课程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了解建筑艺术就是了解历史,了解建筑艺术就是了解世界,本课程期望学生通过建筑艺术这个窗口,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汲取灵感,创新未来。

一、课程的性质《建筑艺术赏析》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院定选修课,它是一门将艺术性、实用性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建筑艺术自身的发展历史与风格嬗变,对大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教育、建筑艺术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建筑艺术审美情趣,提升大学生的建筑艺术赏析能力,补充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大学生的人文品位、艺术修养和情感的陶冶等,具有重要价值。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与建筑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理论联系赏析实际。

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建筑艺术赏析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4、倡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建筑艺术的赏析能力。

根据建筑艺术赏析项目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建筑艺术赏析项目要求确定能力模块。

建筑经典案例赏析

建筑经典案例赏析

建筑经典案例赏析建筑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的建筑案例不仅代表着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平,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

本文将对一些建筑史上的经典案例进行赏析,探究其设计理念和艺术价值。

1. 拜占庭圣索菲亚大教堂(Istanbul, Turkey)拜占庭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艺术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的壮丽建筑和华丽的装饰令人叹为观止。

圣索菲亚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建筑特有的穹顶和拱顶构造,使建筑内部空间显得宏伟壮丽。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主穹顶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其创新的结构设计可谓惊艳了当时的世人。

此外,教堂内部的壁画和镶嵌着金壮丽的摩赛克花纹,彰显了拜占庭艺术浓厚的宗教氛围。

2. 古罗马斗兽场(Rome, Italy)古罗马斗兽场,即斯帕尔坎竞技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该建筑以其独特而坚固的结构设计而闻名于世。

斗兽场采用了椭圆形的平面布局,便于观众观看比赛。

其庞大的建筑规模和精湛的建筑技术令人称奇。

斗兽场的外墙使用了大量的石材,并巧妙地运用了拱门和圆柱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这座建筑曾经举办过大规模的角斗士和野兽对决,成为古罗马人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3. 埃菲尔铁塔(Paris, France)埃菲尔铁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法国文化的象征。

该建筑高达324米,是19世纪末的建筑壮举。

埃菲尔铁塔采用了铁结构,结构稳定且轻便,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这座铁塔的外观设计简约大方,融合了工业化时代的现代主义风格。

它成为法国首都巴黎的标志之一,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 赫尔辛基大教堂(Helsinki, Finland)赫尔辛基大教堂是芬兰最重要的地标之一,也是该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这座建筑采用了新古典主义风格,曾经是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一世的庆祝剧院。

教堂外立面由粉红色花岗岩砌筑而成,宏伟壮观。

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古希腊神庙,风格庄重而庄严。

教堂顶部的圆顶结构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

建筑艺术赏析湄潭天壶500字

建筑艺术赏析湄潭天壶500字

建筑艺术赏析湄潭天壶500字建筑艺术赏析 - 湄潭天壶湄潭天壶位于中国贵州省,是一座独特而壮观的建筑艺术作品。

它是一座集文化、艺术、宗教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建筑群,被誉为“东方的天空之城”。

湄潭天壶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代的天圆地方的宇宙哲学。

整个建筑群包含了一座巨大的圆形建筑和四座方形建筑,代表着天圆和地方的象征。

圆形建筑被称为“天壶”,象征着天地之间的通道,而四座方形建筑则代表着四个方位。

这种独特的布局使得湄潭天壶在建筑艺术中独树一帜。

天壶是湄潭天壶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它巨大的规模和壮丽的外观给人一种仰望天空的感觉。

天壶的外墙由数千块铝合金板拼接而成,形成了一个流线型的外形,仿佛一颗巨大的太阳悬挂在天空中。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天壶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给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感觉。

走进天壶内部,人们会被它的空间布局所震撼。

内部有一座巨大的圆形大厅,高耸的天花板上镶嵌着无数颗发光的星星,犹如置身于星空之中。

大厅中央有一座巨大的圆形舞台,用于举办演出和表演。

这个设计既展示了建筑艺术的精湛技巧,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赏和休闲场所。

除了天壶,湄潭天壶的四座方形建筑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每座方形建筑都有不同的功能,如展览馆、博物馆和艺术学院等。

这些建筑的外观简约而现代,与天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

湄潭天壶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艺术作品,它还承载着文化和宗教的内涵。

在天壶内部,有一片庄严肃穆的祭坛,供奉着中国的神仙和英灵。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湄潭天壶还会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吸引了大量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

这种融合了建筑、艺术和宗教的综合体,使湄潭天壶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总之,湄潭天壶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建筑艺术作品。

它的设计灵感独特,外观壮观,内部空间布局精妙。

同时,它还融合了中国的文化和宗教元素,给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

湄潭天壶的建筑艺术赏析,不仅体现了建筑师的智慧和创造力,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宗教体验。

《建筑艺术赏析》——02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赏析》——02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在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且完成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中,“巴洛克”建筑生动
活泼、随意不拘的丰富变化,表露了对世俗生活的追求和自由民主意愿迸发的喜悦(见图
2-4);
图2-4 罗马西班牙广场
现代资本主义时期建筑反映了加速发展的物质 文明和竞争法则(见图2-5);
图2-5 法国马赛公寓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后现代主 义建筑反映了高科技带来的社会
天坛祈年殿藻井(见图2-18)利用木结构特点,将逐渐扩大的圆环 与辐射两种要素交织,形成了完美的图案。
图2-18 北京天坛祈年殿藻井
此外,重复是可以不断变化着的重复,从而产生了各种韵
律,这也是当代各种曲线建筑和变异软体建筑的源头。美 国建筑师盖里设计的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见图2-19), 看上去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四、对比和相似
图2-14 柏林舒泽大街综合楼
柏林舒泽大街综合楼(见图2-14)是二战后市中心街区里 唯一幸存下来的建筑。意大利设计者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秉承《城市建筑学》的思想,认为旧建筑不应被拆 毁而应作为一个新单元纳入综合体中。如此一来,不同历 史时期的建筑立面形式就在这栋综合楼里表现出了对比和 相似关系。
“多样”是建筑创作中的必然现象。但如果对“多样”不进行处理,建筑甚至一个城市必将混乱
杂陈。混杂不可能产生艺术,只有经过“统一”的整合,才能让建筑和城市具有艺术感染力。
图2-8 北京故宫
我们只要从空中俯瞰一下北京故宫(见图2-8),
就可以发现故宫建筑群是一个主从分明、
协调统一的伟大艺术作品。它采用左右对称
图2-12 “模数”体系
现代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借助于
黄金分割与人体尺度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模数” 体系(见图2-12)。由于这些矩形都因为黄金分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艺术赏析
1.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世界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

园林总面积达1000多公顷。

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园分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全园以西山群峰为借景,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为一体,使景色变幻无穷。

万寿山前山的建筑群是全园的精华之处,41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

万寿山下昆明湖畔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

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

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

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称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宏伟。

最北部的后山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

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楼阁成群。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人工景观、自然山峦与开阔的湖面融为一体,为中国园林设计的杰作。

2.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时89年竣工,占地564万平方米。

山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 四组建筑。

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

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在这里举行。

湖区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间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名胜建造的。

平原区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

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山庄规模宏大,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3.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建于明代,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拓建而成。

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园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

占地62亩,是目前苏州最大的古园林、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

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中园是主体和精华所在。

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

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

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

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

西园北半部有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

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美在不言中。

西部的盆景园和中部的雅石斋分别展示了苏派盆景与中华奇石,雅俗共赏,陶冶情操,“咫尺之内现乾坤”是其设计和建造的理想品质。

4.法国凡尔赛宫园林
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当时号称“太阳王”的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兴建凡尔赛宫苑,规模宏大,手法多变,成为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巅峰之作。

凡尔赛宫苑占地面积巨大,达6000多公顷。

东西向主轴长约3公里,建造历史26年,很多地方修改多次,力求精益求精。

宫苑主要设计者勒诺特尔是西方最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他的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是变化中的统一,即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统一,即一切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直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

勒诺特尔用多种方式进行植物造景,常绿树种在设计中占据首要地位。

其非常独特之处在于大规模地将成排的树木或雄伟的林荫树用在小路两侧,加强了线性透视的感染力。

勒诺特尔的园林构建风格统治了欧洲近百年时间,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