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年级下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连云港市平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连云港市平明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简称“AI”),是指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等功能的科技,其本质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过程的模拟,是一门综合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等的交叉学科。
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日益逼近人类的文学艺术水平,未来机器将代替人类进行文艺创作,甚至对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成果充满期待。
著名演员李仁堂曾说:“演员创作形象的营养储备必须从生活中摄取,否则,必然导致创作上的枯竭。
”现实的体验带给人们的情感,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的。
文艺并非技艺,人工智能可以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模拟人类进行创作,但从目前来看,它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虽然能够在文艺领域有所助益,但很难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
真正需要我们警惕担心的,应该是人们对于文艺的审美与文艺创作趋向人工智能的模式化倾向。
文艺工作者只有扎根现实、积极创新,打造出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精品,才能使文艺真正成为具有创造力的精神活动。
(摘编自李雨青《AI能取代作家吗》)材料二:随着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们能够借助新媒介表达出以前根本不可能表达的艺术形式,比如立体影像、立体电影或者极具参与性的电脑游戏。
而人工智能更是借助复杂计算和深度学习,深入到人的创造性领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创作。
新媒介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艺术形式,并且这些艺术形式同时映照出以往那种文学艺术观念有一个隐而不彰的基础,即长时段上的媒介决定性。
只有首先承认这种媒介的决定作用,我们才能将不同媒介技术下的文学艺术进行定位。
这一视角当然是AI的新发展带给我们的,如果没有AI这一新技术的挑战,媒介的决定性依然是隐而不彰的。
从这一方面来说,如果没有媒介对艺术的这种决定性关联,我们就不能够去真正定位文学艺术的性质,以及接纳新的艺术观念,接纳新的艺术形式;并且我们也很难把握,在新的媒介引导下文学艺术会产生何种新的整体灵性。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古诗阅读专题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2月模拟语文试卷(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②前。
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①接舆: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躬耕为食,佯狂不仕。
②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诗首联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凸显山水之美。
远山苍翠,极富色彩感染力;流水潺潺,极具音乐流动美。
B. 王诗颈联将两处景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画趣盎然,体现诗人高超的构图技巧,契合“诗中有画”这一评价。
C. 王诗尾联巧借接舆和陶渊明两个典故,表明了自己和裴迪与古人的精神相互映照,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
D. 裴诗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友人既然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语气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刻的哲理。
16. 试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分析裴迪这一人物形象。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届高三年级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代意二首(其一)杨亿①梦兰前事②悔成占,却羡归飞拂画檐。
锦瑟惊弦愁别鹤③,星机促杼怨新缣。
舞腰试罢收纨袖,博齿④慵开委玉奁。
几夕离魂自无寐,楚天云断见凉蟾。
注:①据欧阳修《归田录》载:“真宗好文,初待大年(杨亿字)眷顾无比,晚年恩礼新衣” ②梦兰前事,典出《左传》。
2021年连云港市东港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1年连云港市东港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书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空间。
很多人的知识启蒙和思想共鸣,通常会与一两本书有关,往往从家门口的书店开始。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实体书店的发展受到不小冲击。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呈快速发展趋势,纸质阅读呈放缓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实体书店纷纷走上了转型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裹足不前就会被市场淘汰。
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与元素,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圣地”;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书店+”等方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或积极进军社区、乡镇等薄弱地带。
在拥抱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实体书店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当前,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加。
“碎片化”的网络阅读不可能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文化氛围的熏陶是实体书店的独特优势。
《2018-2019中国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同比增长4.3%,从业人员同比增长5.5%。
一大批特色书店在各大城市兴起,规模不减反增。
值得注意的是,书店的核心是书籍,对象是读者。
在书店转型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吸睛”“圈粉”“人气”,而忽略图书质量和服务,可谓本末倒置。
那会导致能读的书越来越少,杂货商品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读书活动越来越少,商业性活动越来越多。
(摘编自史志鹏《实体书店转型要“面子”也要“里子”》)材料二:越来越多“最美”“高颜值”“豪华”实体书店在全国涌现,其中有书店甚至成了网红景点和打卡地标。
江苏南京市、盐城市、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南京市、盐城市、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二十四节气的与时令奇异吻合,名称具有东方田园美与古典诗意美。
如“惊蛰”,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就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在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睁开惺忪的双眼,地向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
历代诗人也以天地节气丰富了汉语的表达空间,并以汉语印证了天地节气的真实不虚和。
A.气候不谋而合不可思议B.气候不约而同不可理喻C.物候不约而同不可思议D.物候不谋而合不可理喻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
B.二次元电影《你的名字》火遍全国,浪漫唯美的故事、让人有截屏冲动的精美画面,广大网友如痴如醉,带给人前所未有的体验。
C.成都市区金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确定了古蜀文明考古学意义上的“宝墩、三星堆、金沙三部曲”,从而解决了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年《社会蓝皮书》披露,我国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大约 %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过去一年“一本书都没有读”。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 分)()A.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一起欣赏、探寻。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个人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心澄如镜,视野开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谦逊的心态。
C.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章取义的伎俩,写文章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D.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奉献毕生的事业。
4.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语文老师赠送对联,下面最恰当的一副是(3 分)()A.杏林分种逢春茂,桔井挹泉滋蕙香B.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C.书味本长宜细索,砚田可种勿抛荒D.杏坛文章传承远,楼观道德浸润深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①倒洗澡水连盆中的婴儿一起倒掉,显然不明智。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含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2月模拟语文试卷(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从前,写字是一件大事,从描红模子的横平竖直,到写墨卷的黑大圆光,中间不知有多大勤苦。
小时候记得写字,老师冷不防地从你脑后把你抽走的毛笔弄得你一手掌的墨,证明你执笔不坚,是要受惩罚的。
有的还会在笔管上套大铜钱,一个,两个,乃至三四个,摇动笔管只觉头重脚轻。
这道理是和国术家腿上绑沙袋差不多,一旦解开重负,便会__①__,极尽飞檐走壁之能事。
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当然会龙飞蛇舞,__②__了。
“善书者不择笔”,此说未必尽然,秃笔写铁线篆,未尝不可,临赵孟《心经》就有困难。
字写得坚挺俊俏,所用大概是尖毫。
有时候写字的人除了工具之外还讲究一点特殊的技巧,最妙者无过于某公之一笔虎,八尺的宣纸,布满了一个虎字,__③__,一气呵成。
尤其是那像一根杉木似的笔直得顶天立地煞是吓人的一直竖。
据说,这是有特别办法的,法用马弁一名,牵着纸端,在写到那一竖的时候把笔顿好,喊一声“拉”,马弁牵着纸就往后扯,笔直的一竖自然完成。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9. 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0.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短语),可以改变语序、标点符号,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1届江苏省七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届江苏省七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2021届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三方评估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数据是评估的基础,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给政府提供精准扶贫的数据管理、可视化分析和可视化预测,而且也可拓展第三方评估扶贫数据来源渠道,丰富数据内容,为评估结果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撑。
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应改变以往单纯将贫困户和村干部作为访谈主体的方式,将访谈对象扩展至引导员、非抽样村民、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部分企业的相关人员,同时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挖掘算法功能,归纳不同访谈主体之间的联系,构建多样化的数据模型,拓展数据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还可借助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扶贫业务部门的数据,结合多方数据作出精准评判。
比如通过社保部门的医疗报销记录和教育部门的教育帮扶记录等数据资源的交互,第三方可获取贫困户医疗救助和教育帮扶内容,此种方式既可核实对贫困人口访谈信息的准确程度,又可实现基础数据对扶贫进程的动态监管,为第三方评估政府扶贫成效提供数据证明。
第三方评估应当集合所收集的数据,构建随贫困人口不同阶段而变化的动态数据库,保证数据的时效性。
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排列组合不同名义的数据,通过可视化分析手段,深度挖掘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表象看到本质联系,把握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并做出直观的科学评价。
例如在医疗帮扶中,结合乡村医生入户走访和社保部门医疗费用报销统计数据测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潜在农户的数量,为第三方评估政府医疗帮扶工作提供事实证明。
除此之外,还应当利用大数据建模与解读的技术优势,增加对多源大数据的分析对比、多元与多主体大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数据动态跟踪等模块,提高对扶贫数据的应用能力。
通过这些手段可从扶贫教据中挖掘出隐含的致贫原因和贫困需求,辅助政府构建精准帮扶匹配模型,为贫困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3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他(含答案)

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他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2月模拟语文试卷(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不少人会说:“吃粗粮虽然比吃细粮好,但是粗粮究竟没有细粮好吃呀!”营养专家说,白米白面比粗粮容易做,好吃些,但是人们觉得白米白面好吃,有一部分还是由于老的习惯。
__①__,觉得好吃不好吃的标准也是可以逐渐改变的。
况且,粗粮如果能稍稍加以精制和调和,也可以使它更适合人们的口味。
除了粗粮,日常饮食还应增添一些蔬菜、瘦肉、鸡蛋、豆类和油类。
在冬季,绿叶菜比较少,可以多吃豆芽和甜薯,这两种食物都含很丰富的维生素C。
我们知道维生素都是有机酸,它们都很怕碱,所以做饭、做菜都不要加碱,免得维生素受到破坏。
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都是容易溶解在水里的,它们又都怕热,__②__,应该先洗后切,切好马上下锅。
洗米次数也不要太多,要使这些维生素少受损失。
把米和其他食物放在不透气的蒸锅里蒸,不用火焰直接煮,是一个很好的烹饪方法,蒸汽的压力不但能使食物熟得快,__③__。
21.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早在童年时,看到虹我们几个都会脱口而出“美极了”。
B. 改革开放后,我们都学会了积极主动地放眼看世界。
C. 当晚,我们来到他书房聊天,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D. 约翰说:“在我们国家,驱除病房里的异味,应该用鲜花。
”22. 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届高三年级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连云港市2023届高三年级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3年春节,凭借着科幻场景的震摄力、科幻想象的创造力、科幻人文的认知力,《流浪地球2》完成了中国式情感、中国式精神的多重表达,创造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式科幻叙事新话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中,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始终坚持以中国情感创新中国科幻叙事。
“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流浪地球》科幻想象,是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的有机结令,也是中国价值融汇世界话语的创新视角。
在《流浪地球》中,“中国视角”的叙事这分得到进一步强化。
影片以联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与其助理郝晓晞航天员刘培强与妻子韩朵朵以及师父张鹏,计算机工程师图恒宇与老师马兆的故事三线并行推进。
从始终不放弃地坚持“移山计划”,到呼吁全球捐出核武器以应对月球危机,中国视角贯穿全片,并以此锚定了中国式科幻叙事价值立场。
置于未来世界中央的中国,在不可预知的生系危机面前,为拯救世界提供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展示了承载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中国智慧。
同时,释放出以“家”“亲情”为标识的中国式情感。
当妻儿抽签无果无法进入地下城避险时,刘培强选择了再次面试航天领航员为家人获取名额;为了给予已经去世女儿完整的生命,图恒宇不惜以身试险,将女儿的数字生命储存卡接入超级电脑。
一个甘愿牺牲,一个充满冒险,两位主人公在情感选择上殊途同归,爱情与亲情迸发出中团式情感的光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连云港市普通高中
2021届高三年级下学期开学期初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2021年2月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按照要求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擦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学者克罗齐的这句名言常被引用,其所要表明的是,人们的历史认识受到现实社会生活的强烈影响,一切历史认识都会打上现实社会的烙印。
但学界诸多论者在引述这句话时,均将“真”字去掉而成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笔者以为或有所不妥。
克罗齐称:“人们称作或想称作“非当代史'或“过去史”的历史,若真是历史……则也是当代史”,“在历史著作的实际中,这一命题的正确性很容易证实,并获得丰富和清晰的例证”,而他所做的是要“改变“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的荒谬外观”。
实际上,随着社会时代的
发展,人们历史认识的发展趋势无疑是在不断地进步与深化,逐渐趋于“真”。
如果引述克罗齐此语时将“真”字去掉,改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
中所蕴涵着的意思就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不再是克罗齐的原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西方学界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作如是观者不乏其人。
卡尔曾谈到,历史上的一些伟人,“他们的言行远远地超越了他那个时代,只是
后人才认识他们的伟大”,并宣称“我们只有根据现在,才能理解过去”。
中国
学者亦有类似的认识。
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观察,确有助于人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在人们认识历史的活动中,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以笔者陋见,现实社会对史学的“要求和影响”,虽然肯定不“都是正当的”,但却是难以摆脱的,因为史学家作为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无力、无法拒绝“当代”的影响。
以美国史的研究为例,如前所述,正是由于现实对美国史研究的介入,“带来美国史学的空前繁荣……在美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问题上,都出
现了从正统解释、修正解释、后修正解释到新综合解释的演变……”这太好了!
若仅仅如此,没有任何问题了,都“真”了,“真”到此为止了,那下一个“当代”的历史学家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难道“当代”的史学家们就真是“真”得
不肯给后来的同行们留下一些什么可继续做的事情吗?
其实,史学家们不断地对过往的历史作出新的、“当代”的、“真”的解释。
之后,人们又将意识到历史书写中存在或出现的新的问题了,又不“真”了,怎么办?这个任务自有下一个“当代”来完成。
还是卡尔说得好:“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
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真实的,也是客观的,过去发生过的历史事实是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意识的一种客观存在,所以“一切
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克罗齐命题中所蕴含着的历史认识论方面的合理性虽然
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西方学界的历史相对主义,在阐明了人们认识历史真相过程中
存在着巨大困难这一事实之后,进而否认历史真相的客观性,这就走过头了,是我
们所不能接受的。
(选自李学智《“历史”与“真历史”》,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