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氧水爆炸事故机理分析

合集下载

双氧水储运事故案例

双氧水储运事故案例

双氧水储运事故案例•2013年12月29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九州化工厂在一辆双氧水槽罐车卸料至多个双氧水包装桶过程中,一装满双氧水的包装桶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违规使用盛装过盐酸的塑料桶盛装双氧水,桶内残存的Fe3+及其他金属杂质引起双氧水急剧分解导致超压爆炸。

••2013年4月9日清晨6点45分左右,江苏金坛市区一家名为江苏蓝色星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化工厂发生爆炸经调查,发生爆炸的是该厂R125车间一只1立方米的双氧水储罐。

爆炸未造成企业人员伤亡。

但爆炸引起的冲击波将周围部分建筑物门窗玻璃震碎,造成2人被玻璃划伤。

••2012年2月5日晚上6点45左右,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家化工厂内一双氧水储罐爆炸起火,大约22:00左右,火灾才被初步控制住。

••2011年7月23日凌晨2时15分许,山西省太原东兴装饰城的一间仓库内,一商户存贮的工业用双氧水,因为高温发生爆炸,事故现场瞬间被浓烟、大火吞噬,周边大量商铺的玻璃门窗被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震碎。

所幸的是,没有人员在此次事故中受伤。

•双氧水储运要求1)包装和贮运双氧水应用塑料或不锈钢容器,且其上盖应设有防尘的排气口,以安全释放可能产生的气体,避免爆炸的产生。

2)双氧水是强氧化剂且有腐蚀性,所以应注意在贮运容器上涂刷GB190 中规定的“腐蚀性物品标志”,以及GB191 中规定的“ 向上标志”。

3)按氧化剂的运输规则,组织运输,防止剧烈振摇。

4)双氧水应存贮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中。

在贮运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或受热。

5)严禁与碱、金属及金属化合物、易燃品、还原剂等物品混存混运。

6)请勿直接用手接触双氧水,操作时应配戴塑胶手套,当双氧水沾染人体或溅入眼睛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或用3%的KMnO4 溶液冲洗。

7)若包装破裂渗漏或当外溢的双氧水与可燃物质接触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将其冲洗掉。

8)接触或贮存双氧水的设备和容器,应有足够大的排气口,以防设备憋压造成超压爆破而引起着火爆炸事故。

化学公司双氧水车间爆炸火灾事故

化学公司双氧水车间爆炸火灾事故

化学公司双氧水车间爆炸火灾事故近日,发生在化学公司双氧水车间的爆炸火灾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据初步调查,该事故是由于车间内部操作不当及安全管理不到位所致。

此次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从源头上解决安全隐患,做好预防工作,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首先,该化学公司应该对车间操作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和安全操作知识。

车间操作是化学企业安全的基础,是爆炸火灾事故的关键环节。

因此,只有将技术和安全操作知识相结合,才能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培训应包括对双氧水的性质、危害、操作规程等基本知识的普及,以及现场实操的训练。

考核应定期进行,不合格人员要及时纠正或淘汰。

其次,化学公司需要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

安全管理人员是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企业安全工作的核心人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安全生产的水平。

因此,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选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管理人员,不断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意识。

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熟悉企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各项安全工作。

同时,公司应当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保持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更新意识。

此外,化学公司还需要完善企业安全监测和预警体系。

目前,许多化学企业安全监测和预警体系存在着不够完善和精准的情况,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因此,化学公司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监测和预警体系。

这包括对车间内部的各项设备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及时发现设备异常状态;建立与当地消防、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的沟通渠道,及时获取有关安全信息;引入先进的安全预警技术和设备,提高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

最后,化学公司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安全培训和教育是化学企业实施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预防事故的根本措施。

化学公司应该制定完善的员工安全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纳入员工必修课,并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

双氧水安全事故【最新】

双氧水安全事故【最新】

双氧水行业的安全事故蒽醌法双氧水的生产安全蒽醌法双氧水生产事故不断发生,尤其是着火爆炸的恶性事故,造成了停车停产各人员伤亡的重大损失,结合历年来国内蒽醌法双氧水装置发生的典型事故;阐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杜绝办法,供大家借鉴。

事故中发生的原因及事例1、萃余液中双氧水含量偏高当萃余液中双氧水含量超过0.5克/升时(一般不超过0.3克/升)在干燥塔中分解所产生的氧气,可改变塔中工作液和碱的接觶状态,使出塔工作液现象增加,进入氢化工序后造成触媒中毒,进入氧化工序后使氧化收率下降,副反应增加,当用大量磷酸中和,生成的磷酸盐带到成品中,使不挥发物含量增加,质量下降,如果氧化塔中的双氧水急剧分解,此时如处理不当,萃取塔可发生爆炸,轻者破坏萃取正常操作,使萃余液中双氧水含量进一步增加,造成恶性循环。

如某厂开车时,为了提高萃取液中的双氧水浓度,一度停止了萃取塔的进出水,致使萃余液中的双氧水浓度逐渐升高,破坏了整个系统的正常操作,致使萃余液中的双氧水含量达到8克/升(氧给液通过萃取塔几乎未被萃取),在干燥塔中烈分解,压力升高,工作液从放空管中冒出,操作工为了减少损失关闭放空阀门,床内压力迅速增高,以致造成爆炸着火,设备和厂房受到严重破坏,两人当场死亡。

另一种开车后,干燥塔出来的工作液带碱量偏高,氧化塔内多次出现碱性萃取塔操作不正常,萃侨余液中的双氧水含量超过1克/升,工作液进氢化塔后,所有H2O2分解产生的氧与进入氢混合,在触媒作用下发生爆炸,氢化塔几乎爆破,白土床的垫片被冲开,厂房玻璃全部损坏,幸无人员伤亡。

还不一厂在运转过程中,也因工作液酸碱度失调面导致萃余液中双氧水含量增高,后者在氧化工序的一段管道中分解爆炸,工作液冲出管外燃烧。

因此,当出现萃余杂液中双氧水含量增高时,应立即寻找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必要时应立即停车处理(包括迅速排掉有关设备中的危险物料)。

2、双氧水遇碱、重金属或其它催化性物质时发生剧烈分解,引起迅速分解。

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

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

2. 鲁 西 双 氧 水 火 灾 事 故 简 介 ↓ 现场 照片
13
2. 鲁 西 双 氧 水 火 灾 事 故 简 介 ↓ 现场 照片
14
2. 鲁 西 双 氧 水 火 灾 事 故 简 介 ↓ 现场 照片
15
2. 鲁 西 双 氧 火 灾 产 事 故 简 介 ↓ 现场 照片
16
2. 鲁 西 双 氧 水 火 灾 事 故 简 介 ↓ 现场 照片
9
1. 博 汇 双 氧 水 爆 炸 事 故 简 介 ↓ 现场 照片
10
2.鲁西双氧水“7.27”火灾事故简介
2013年7月27日16时45分左右,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8 万吨/年双氧水生产装置的萃取塔发生火灾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 200万元。这起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 网上传播、东方时空)。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鲁西化肥厂(1976年建厂) 逐步发展起来的国有大型化工企业,总部位于聊城高新技术开发区 鲁西化工园区,总资产159亿元,职工11000余人。 发生事故的18万吨/年双氧水生产装置由聊城市鲁西化工工程 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鲁西工业装备有限公司安装,2013年6月5日取 得试生产方案备案告知书,7月25日开始投料试生产。
19
1.技术层面的事故原因分析
(1)系统内杂质的存在是造成双氧水分解加速的原因。
2
前言:博汇及鲁西双氧水事故简介
1.博汇“8.25”双氧水爆炸事故简介
2012年8月25日18时46分许,博汇集团山东国金化工厂4万吨/ 年双氧水生产装置在停车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7 人受伤,伤亡损失惨重,社会影响较大。 ☆ 距爆炸事故80m范围内的所有玻璃全部震碎; ☆ 爆炸物将500m以外的液氨球罐顶部阀门砸坏,罐内液氨全 部泄漏,持续泄漏长达36小时左右。

(双氧水)交接班疏漏引发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双氧水)交接班疏漏引发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双氧水)交接班疏漏引发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2006年4月22日上午8时,山东省东营市某化学有限公司双氧水车间的操作员张川和许平与操作员朱训像往常一样,在完成交接班后一起例行巡检。

当他们巡检完毕,准备离开操作间时,突然听到操作间外传来“咝咝”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顿时车间内浓烟滚滚。

情急之下,张川和许平从窗口跳下,经过雨棚落到地上,然后迅速离开现场。

事故发生时,有2名济南工艺设备安装公司的职工正在双氧水车间4楼拆除墙外管道保温脚手架,他们在逃离现场过程中,1人被大火烧死,1人从2楼楼梯平台跳到地面,脸部轻度烧伤。

大火燃起后,东营市公安消防部门紧急调动消防救援力量全力扑救。

直到中午12时左右,大火才被全部扑灭。

这起事故除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外,还使得氧化残液分离器完全报废,车间内各类泵、容器10多台(套)损毁,车间玻璃及其它辅助设备、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302.63万元。

火灾后,公司氯碱生产系统全面停产整顿。

事故原因事故发生后,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省总工会和东营市相关部门及有关技术专家立即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查,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取证,经过详细的综合分析,最终认定该事故是一起“违规操作引起的爆炸火灾事故”,系因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责任事故。

联合调查组在勘查事故现场中发现,双氧水车间内氧化残液分离器罐顶的放空阀是关闭的,而按照操作规程,氧化残液分离器排液后必须打开罐顶的放空阀,恰恰是由于放空阀关闭,造成氧化残液分离器内残液中的双氧水分解产生的压力不能及时有效地卸压,极度超压后终致氧化残液分离器发生爆炸。

爆炸产生的碎片同时击中氢化液气分离器、氧化塔下面的工作液进料管和白土床至循环工作储槽的管线,致使氢化液气分离器内的氢气和氢化液喷出后发生爆炸和燃烧,氧化塔内的氧化液喷出并烧灼,白土床口管内的工作液流出并燃烧,继而形成了双氧水车间的大面积火灾。

经调查询问,联合调查组得知,操作员朱训把工作交接给操作员许平和张川之前,未按规定将分离器内的氧化残液排空,而是准备交给许平和张川处理,但又没有向他们交代清楚。

过氧化氢爆炸原理

过氧化氢爆炸原理

过氧化氢爆炸原理引言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消毒、工业生产等领域。

然而,过氧化氢在不适当的条件下可能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深入探讨过氧化氢爆炸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过氧化氢的性质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它主要由氢氧化物的电离产生,可以用水和氧的形式表达化学方程式为:H2O2 = H2O + O2。

过氧化氢的浓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对许多物质具有毒性。

过氧化氢爆炸机理过氧化氢爆炸的机理主要涉及三个关键因素:燃料、氧化剂和引发剂。

1. 燃料过氧化氢本身就是一种氧化剂,它能够与可燃物质反应,在适当条件下释放大量的氧气,并放出大量的能量。

常见的可燃物质包括有机溶剂、醇类、醚类等。

2. 氧化剂过氧化氢中的氧气本身就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与燃料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

这种氧化剂的特点使得过氧化氢在适当条件下能够支持燃烧反应的进行。

3. 引发剂引发剂能够降低过氧化氢爆炸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常见的引发剂包括金属离子、酸类物质等。

这些引发剂能够促使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加速进行,从而释放更多的气体和能量。

影响过氧化氢爆炸的因素过氧化氢爆炸的发生与多个因素相关,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介绍。

1. 浓度过氧化氢的浓度是影响爆炸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更容易发生爆炸,因为它能够提供更多的氧化剂和燃料。

2. 温度温度是触发过氧化氢爆炸的重要因素。

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反应加剧,从而产生更多的气体和热能,进一步促使爆炸的发生。

3. 压力过氧化氢的压力也是引发爆炸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压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更快,从而加速了爆炸的发生。

4.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如空气中的含氧量、湿度等也会影响过氧化氢爆炸的发生。

例如,高湿度环境中过氧化氢更容易分解,进一步增加了爆炸的风险。

预防过氧化氢爆炸的措施为了防止过氧化氢爆炸的发生,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1.控制浓度:严格控制过氧化氢的浓度,避免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堆积和使用。

鲁西化工双氧水事故调查报告总结

鲁西化工双氧水事故调查报告总结

鲁西化工双氧水事故调查报告总结鲁西化工双氧水事故是一起发生在鲁西化工公司的严重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一、事故概述该事故发生在鲁西化工公司的双氧水生产车间。

由于操作人员疏忽和设备故障,导致双氧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引发了爆炸。

事故发生后,火势迅速蔓延,造成车间严重破坏,并波及周边区域。

二、事故原因分析1. 操作人员疏忽:在事故发生前,操作人员未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忽视了双氧水的储存和处理要求。

2. 设备故障:事故发生时,双氧水储存罐的温度和压力异常升高,导致了剧烈的化学反应。

初步调查显示,这是由于储存罐的安全阀故障和温度控制系统失效所致。

三、事故后果1. 人员伤亡:事故造成公司员工和附近居民的伤亡,其中包括多人死亡和大量人员受伤。

这给受害者家庭和整个社区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2. 财产损失:事故导致车间和周边设施严重受损,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

公司不仅需要承担设备和建筑物的修复费用,还需要赔偿受害者和修复环境的费用。

四、事故教训与改进措施1. 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公司应该建立起严格的操作规程,并确保所有操作人员都接受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操作安全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2. 定期设备检查和维护:公司应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阀和温度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如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设备,以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3.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公司应定期组织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同时,加强与周边居民的沟通,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

4.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公司应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调机制。

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事故调查报告总结本次鲁西化工双氧水事故给公司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痛。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我们明确了操作人员疏忽和设备故障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提出了加强操作规程、设备检查和维护、安全意识教育以及建立应急预案等改进措施。

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

博汇及鲁西双氧水装置事故原因评析

氢化塔、萃取塔等设备中的物料。
21时41分,工作液配置釜发生二次爆炸。 26日6时许,大火被扑灭。
6
1. 博 汇 双 氧 水 爆 炸 事 故 简 介 ↓ 现场 照片
7
1. 博 汇 双 氧 水 爆 炸 事 故 简 介 ↓ 现场 照片
8
1. 博 汇 双 氧 水 爆 炸 事 故 简 介 ↓ 现场 照片
2.操作层面的事故原因分析 (1)对双氧水装置的危险特性认识不足。 1)对双氧水装置的工艺技术了解不深,对开车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危险性情况分析不透。 2)对行业发生的事故案例了解不全面、学习不透彻、分析不深 入,没有认真汲取各类事故教训、研究制定相关完备的预防措施。 (2)没有抓住项目开车的关键点和重点注意事项。 1)对影响装置试生产安全的酸洗钝化关键环节管控不到位,对 双氧水原始开车过程设备、管路杂质积聚和双氧水分解活跃的认识 不足,酸洗不彻底,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 2)没有针对可能出现的系统杂质含量高情况,制订和采取针对 性的应对措施。如:及早加大萃取塔内双氧水的放出量,降低金属 等杂质的含量,控制双氧水分解的速率等。
1) 爆炸物。工作液的闪点为42℃左右,其蒸汽属于火灾爆炸 性物质,且爆炸下限较低(0.8%-7%)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助燃物。(见下页)
3)点火源。(见下页)
20
(2)三个基本条件的具备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续) 。
2)助燃物。双氧水的大量分解可提供足够的氧气。另外,放空 管设置不合理产生的“烟囱效应”,萃取塔溢流管设计不合理造成 的“虹吸现象”,都存在负压抽吸进入空气的可能。 3)点火源。
22
2.操作层面的事故原因分析(续)
(3)对双氧水装置静电危害的重视程度不够。
1)防静电设施和措施不够全面。萃取塔至萃余液分离器、高 位集液槽、工作液计量槽的气液相管路法兰既未做静电跨接,也没 有测量接触电阻,存在静电积聚的安全隐患。 2)系统设计缺陷导致多个易产生静电的环节。 萃取塔与萃余液分离罐高达6.8米的位差,造成工作液的流速 在岀液管道内大大加快,易产生静电; 萃取塔溢流管设计不合理造成萃取塔塔顶液位不稳定,特别是 在双氧水分解较活跃的状况下,萃取塔萃余液出口管内介质为气液 非均相混合物,管内介质流速快而紊乱,易产生静电。评析评析评析评析评析评析评析一两起双氧水事故的原因分析相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