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法律政策汇总
节能法律与政策制度

节能法律与政策制度节能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对于保护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制度,以促使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消耗的降低。
本文将重点探讨几个典型的节能法律与政策制度,包括中国的《节约能源法》、美国的《能源政策法》以及欧盟的《能源效率指令》。
1. 中国节约能源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节约能源的法律保障,中国于1998年颁布了《节约能源法》。
该法旨在通过加强节能管理与监督、鼓励技术创新与示范、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促使各个行业和领域在能源利用方面采取更加高效和节约的方式。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能源审计、能源计量等措施的实施,强化了对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监管,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责任落实。
2. 美国能源政策法美国一直致力于能源领域的发展与创新,为了加强能源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美国于2005年通过了《能源政策法》。
该法对能源的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定与支持,包括加强能源研究与开发、提高能源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该法案还对汽车排放标准、建筑能源效率等领域进行了明确要求,并为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该法案还规定了对能源生产、储备和供应等方面进行监督与管理的机构,并鼓励各州制定符合本州情况的能源政策。
3. 欧盟能源效率指令欧洲联盟一直是节能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为了加强能源利用的高效性,欧盟于2012年颁布了《能源效率指令》。
该指令要求成员国制定具体措施,以实现一个特定时期内的能源消耗的降低目标。
指令要求对能源行业、建筑业、运输业等领域进行能源监管与控制,并设立了相应的能源管理机构与机制。
此外,该指令还规定了对能源供应商和大型企业实施能源审计与能源管理制度,以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
总结起来,节能法律与政策制度在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制定与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法律与政策的支持,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形成了全社会共同致力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文件

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文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相关的政策文件。
首先,是《国家中长期节能规划(2004-2020年)》。
该规划提出了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和措施。
其中,重点关注的是能源高效利用、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方面。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加强管理、完善法律制度等措施,以促进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节能减排绩效评估管理办法》。
该办法针对企业和政府部门,制定了评价节能减排绩效的标准和方法。
企业和政府部门需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估,并在评估中提出改进和创新措施。
这一办法的实施,有助于加强企业和政府部门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另外,政府还出台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
该政策针对节能减排产业,推出了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激励措施,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积极行动。
此外,政府还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节能减排政策。
例如,针对建筑行业,政府推出了《建筑节能条例》,规定了
建筑节能的标准和要求;针对交通行业,政府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总之,我国节能减排相关的政策文件,从多个方面出发,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措施。
这些文件的出台和实施,能够有效促进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节能减排规章制度

节能减排规章制度
是国家为了推动节能减排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行业标准。
1. 法律法规: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节能减排行为。
例如,中国《节约能源法》规定了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则规定了对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和减排要求。
2. 政策措施:政府采取一系列经济、财政和行政手段来推动节能减排。
例如,制定能效标准和能效认证制度,推动企业改造和更新节能设备;推出能源税和碳排放配额交易制度,通过经济手段引导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排放。
3. 行业标准: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规范工业和建筑等领域的能耗和污染排放。
例如,国家对建筑领域制定了《建筑节能条例》,规定了建筑节能的要求和标准。
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可以促使企业和公众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引导技术创新和投资,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第 1 页共 1 页。
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

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问题日益凸显,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推动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努力。
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的出台旨在规范能源使用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法律。
2. 法律一: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法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法是我国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法律。
该法律旨在促进经济转型,推动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该法律规定了低碳经济的目标和指标,要求各行业减少能源消耗、改善能源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等。
同时,该法律还鼓励企业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节能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并设立相应的激励和支持政策。
3. 法律二:能源法能源法是国家在能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能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了能源的国家管理制度和能源安全保障制度等内容。
能源法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能源管理,制定能源计划和政策,推广和应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4. 法律三: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础法律。
该法律对于国家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法律支撑和指导作用。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原则,明确了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管理制度。
该法律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节能减排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质量。
5. 法律四: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为了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律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推广清洁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促进资源的全面利用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清洁生产促进法还规定了清洁生产评价和认证制度,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6. 法律五: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大全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大全/html/lianmengkanwu/cszz/hgsshn/20080216/92.html节约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对此高度重视。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我国节能减排的脚步是如何迈进的?通过查阅历年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厚重的历史足以让我们触动。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环境保护做出规定,这在我国尚属首次,为以后的环境保护立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点评:1978年宪法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环境问题作出了规定。
同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环境问题也势必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邓小平同志就曾明确指出应该制定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制定提到了国家立法的日程。
--------------------------------------------1979年中国首次颁布《环境保护法》1979年9月,中国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中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环境保护法》共7章,33条。
其中第一章(总则)规定:环境保护法的任务,是通过“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达到“ 为人民造成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控制新污染源的基本制度和原则是:“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节能减排标准与目标设定:中国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标准
和目标,包括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以促进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各个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
2.资源高效利用:中国推行资源高效利用政策,鼓励企业实施
资源回收再利用、废物综合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3.清洁能源发展:中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和核能等,以替代传统的煤炭和石油能源,减少碳排放和大气污染。
4.能效改造:中国鼓励企业和机构进行能效改造,提升设备和
工艺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5.能源管理和监测:中国推行能源管理和监测体系,通过建立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推广智能电网和智能计量等技术手段,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排控制。
6.交通运输绿色化:中国推动绿色交通发展,推广节能车辆和
新能源汽车,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
7.产业结构调整:中国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碳产业的
规模和比重,加大发展低碳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8.环境法律法规:中国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加强环境监管和责任追究,推动企业和个人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效推动了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最新汇编(2011.3)

节能降耗法律法规政策汇编(部分)2011年3月目录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第77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主席令第33号)3、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1号)4、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5、关于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运行〔2010〕2643号)6、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371号)7、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10]249号)8、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1]51号)9、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10、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11、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5号)12、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9]2441号)1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办〔2010〕173号14、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15、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16、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0]582号)1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财税[2009]166号)18、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质监局17号令)19、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2528号)20、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财税[2009]166号)(与17重复)2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22、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国发〔2009〕38号)23、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978号)24、关于促进节能服务行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与14重复)25、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与14重复)二、循环经济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主席令第四号)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3、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801号)4、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发改环资〔2010〕991号)5、关于印发《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303号)6、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工信厅节[2010]192号)7、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的通知8、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10]977号)9、关于印发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25号)三、清洁生产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主席令72号)2、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令16号)3、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03]100号)4、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太湖流域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09]104号)5、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工业和通信业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2009]461号)6、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707号)7、《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简介8、《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导向目录》(第二批)9、《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三批)10、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3、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4、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5、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16铜冶炼等5个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工信部节[2011]113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2、关于公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7号)3、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4、关于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48号)4、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7号)5、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公告)6、工信部发布《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公告(工产业政策[2010]第4号)7、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认定管理暂行规定8、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9、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660号)五、节能评估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2010年国家发改委第6号令)2、国家节能中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0年本)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资料汇编(征求意见稿)4、《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若干要求》和《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编写大纲》(国家发改委第37号公告)5、关于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节[2010]135号)六、新能源1、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财建[2010]230号)2、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七、其他1、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2、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3、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家发改委公告2009年第27号)4、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 (2010年第33号公告)5、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电子应用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工信部节[2011]9号)6、国家能耗限额标准(26项)目录7、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8、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9、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财建[2011]61号)浙江省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人大常委公告第9号)2、浙江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浙经贸资源[2001]268号)3、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34号)4、浙江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43号)5、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10〕39号)6、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63号)7、浙江省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实施方案8、关于印发《浙江省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经贸资源〔2006〕511号)9、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34号)10、浙江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浙财企〔2010〕232号)11、关于印发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0〕57号)12、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418号)1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80号)14、浙江省人民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浙政发〔2008〕42号)15、转发省发改委等部门关于贯彻国发〔2009〕38号文件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27号)16、浙江省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企业认定暂行办法17、浙江省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浙政发[2010]39号)18、关于超能耗产品惩罚性电价加价标准的通知(浙价资〔2010〕275号)二、循环经济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63号)2、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浙财建字〔2006〕158号)3、关于印发浙江省节能及工业循环经济财政领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企字[2008]134号)三、清洁生产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3]22号)2、关于印发《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经贸资源〔2003〕1040号)3、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浙经贸资源〔2005〕643号)4、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浙经贸资源〔2008〕331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关于印发《浙江省实施〈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浙经贸资源〔2007〕265号)2、关于我省水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的意见(浙经贸资源〔2003〕39号)五、节能评估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35号)2、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程序(试行)》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575号)3、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内容及深度要求(试行)4、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0〕559号)5、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浙经信资源〔2011〕101号)六、新能源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0〕59号)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55号)杭州市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杭州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杭政〔2011〕1号)2、关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10〕276号)3、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26号)4、关于印发杭州市节能奖励办法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383号)5、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资助力度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377号)二、循环经济1、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杭政函[2005]211号)2、杭州市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杭政办函【2008】353号三、清洁生产1、杭州市强制性清洁生产实施办法(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39号)四、资源综合利用1、市经委关于转发浙江省实施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杭经资源[2007]336号五、节能评估1、杭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杭政办函〔2008〕366号)2、杭州市2010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与空间布局指引(杭政办函〔2010〕11号)3、杭州市薄钢板行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六、新能源1、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杭政办函〔2010〕86号)2、杭州市私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杭政办函〔2011〕31号)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杭政办函〔2009〕330号)七、其他1、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08〕283号)2、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杭政办函〔2010〕258号)富阳市法律、法规、政策一、节能降耗1、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富政函[2007]109号)2、关于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工作的意见(富政函〔2006〕39 号)3、转发省发计委《关于富阳市江南片造纸企业集中供热热力规划的批复》的通知(富政办〔2004〕53号)二、循环经济1、富阳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富政办〔2008〕3号)2、关于调整和完善工业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富政〔2006〕1号)3、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富政函[2007]110号三、清洁生产1、富阳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办法(富政函〔2005〕73号)四、节能评估1、《富阳市2008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富政〔2008〕5号)2、关于促进富阳造纸行业转型提升的若干意见(富政〔2007〕13号)节能降耗基础知识1.能源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节能法律法规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解读

节能法律法规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解读范本1:节能法律法规有哪些第一章节能法律法规的概述1.1 节能法律法规的定义节能法律法规指的是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旨在规范和促进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1.2 节能法律法规的背景介绍节能法律法规制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中国节能法律法规的分类和内容2.1 国家级节能法律法规详细介绍国家级节能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等。
2.2 地方性节能法律法规介绍各省市制定的节能法律法规,如北京市《节能减排条例》、上海市《节能减排规定》等。
一些典型的地方性节能法律法规。
第三章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与执行3.1 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机构与职责介绍国家级和地方级节能法律法规的实施机构以及各部门的职责。
3.2 节能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详细说明节能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监督措施和责任。
第四章节能法律法规的效果与展望4.1 节能法律法规的效果评估评估节能法律法规实施后的效果,如节能减排效果、环境效益等。
4.2 节能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节能法律法规的发展方向,如研究新的节能分析方法、建立更完善的监管机制等。
附件:相关的节能法律法规,包括法律全文或法规摘要。
法律名词及注释:1. 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和促进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2.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国家规划,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3. 节能减排条例:北京市地方性法规,旨在规范和促进北京市的节能减排工作。
-------------------------------------------------------------------------------范本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解读第一章节约能源法的概述1.1 节约能源法的定义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定义,解释其主要目的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6月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
2008年4月18日交通行业强制性标准JT 711—2008《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
2008年7月16日交通通运输部发布《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
2008年9月4日《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8年9月23日交通运输部发出《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通知》
2009年1月23日《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
2009年6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节能减排工作会议2011年7月19日温家宝:六大重要措施推进节能减排
”
在总结我国实施水污染防治法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的一些成功做法,加强了水污染源头控制,完善了水环境监测网络,强化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
制定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符合已颁布的《节能法》中有关“制定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不符合标准的车船不得用于营运”等内容的要求。
交通运输部在做好营运车辆运输组织管理工作的同时,对营运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提出一定要求,把好公路运输节能减排关,使节能减排工作得到深化。
以公路、水路运输和港口生产为重点领域,分别确定了2015年和2020年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近期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
从1998年到2011年,国家对节能减排越来越来重视,各个行业
都实行了降低能源和环境保护政策。
国家已经节能减排提到到一
个战略高度,体现了节能减排不仅仅是节约多少能源和减少多少
排放物,更加实质的是管理、技术和流程的改革和创新,使国家
的发展以节能减排为契机来带动全行业的又一次飞跃。
根据中国
目前的状况和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节能减排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与相应的措施,但在实施
的过程中确实非常困难,如果仅仅是流程的改进与优化这些尚可
以做到,但是在技术革新方面就显得比较困难,这需要花费大量
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
节能减排在物流业的研究更是非常少,绿色物流的研究仅仅停
留在理论上面。
物流业以渗透到各个行业之中,每一个行业的物
流如何实现节能减排都亟待研究。
和保护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