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东北师大附属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导学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理)B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高三一轮导学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理)【A】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教案)A一、知识点梳理1.排列、组合、二项式知识相互关系表2.两个基本原理(1)分类计数原理中的分类;(2)分步计数原理中的分步;正确地分类与分步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3.排列(1)排列定义,排列数(2)排列数公式:系m n A =)!(!m n n -=n·(n-1)…(n-m+1); (3)全排列列:n n A =n!;(4)记住下列几个阶乘数:1!=1,2!=2,3!=6,4!=24,5!=120,6!=720;4.组合(1)组合的定义,排列与组合的区别;(2)组合数公式:C n m =)!(!!m n m n -=12)1(1)m -(n 1)-n (⨯⨯⨯-⨯+ m m n ; (3)组合数的性质①C n m =C n n-m ;②r n r n r n C C C 11+-=+;③rC n r =n·C n-1r-1;④C n 0+C n 1+…+C n n =2n ;⑤C n 0-C n 1+…+(-1)n C n n =0,即 C n 0+C n 2+C n 4+…=C n 1+C n 3+…=2n-1;5.二项式定理(1)二项式展开公式:(a+b)n =C n 0a n +C n 1a n-1b+…+C n k a n-k b k +…+C n n b n ;(2)通项公式:二项式展开式中第k+1项的通项公式是:T k+1=C n k a n-k b k ;6.二项式的应用(1)求某些多项式系数的和;(2)证明一些简单的组合恒等式;(3)证明整除性。
①求数的末位;②数的整除性及求系数;③简单多项式的整除问题;(4)近似计算。
当|x|充分小时,我们常用下列公式估计近似值:①(1+x)n ≈1+nx;②(1+x)n ≈1+nx+2)1(-n n x 2;(5)证明不等式。
二、题型探究[探究一]:计数原理例1.完成下列选择题与填空题(1)有三个不同的信箱,今有四封不同的信欲投其中,则不同的投法有 种。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学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学案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4.掌握二排列与组合高考重点考察学生理解问题、综合运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类讨论思想.它是高中数学中从内容到方法都比较独特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学习概率论的基础知识.由于这部分内容概念性强,抽象性强,思维方法新颖,同时解题过程中极易犯“重复”或“遗漏”的错误,而且结果数目较大,无法一一检验,因此学生要学好本节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学习时要注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严谨而周密地去思考分析问题.二项式定理是进一步学习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高考重点考查展开式及通项,难度与课本内容相当.另外利用二项式定理及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解决一些较简单而有趣的小题,在高考中也时有出现.第1课时两1.分类计数原理(也称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计数原理(也称乘法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 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做n 步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种不同的方法.3.解题方法:枚举法、插空法、隔板法.(2)、(3)班分别有学生48,50,52人(1) 从中选1人当学生代表的方法有多少种?(2) 从每班选1人组成演讲队的方法有多少种?(3) 从这150名学生中选4人参加学代会有多少种方法?(4) 从这150名学生中选4人参加数理化四个课外活动小组,共有多少种方法?解:(1)48+50+52=150种 (2)48×50×52=124800种 (3)4150C (4)4150A 变式训练1:在直角坐标x -o -y 平面上,平行直线x=n ,(n=0,1,2,3,4,5),y=n ,(n=0,1,2,3,4,5),组成的图形中,矩形共有( )A 、25个B 、36个C 、100个D 、225个解:在垂直于x 轴的6条直线中任意取2条,在垂直于y 轴的6条直线中任意取2条,这样的4条直线相交便得到一个矩形,所以根据分步记数原理知道:得到的矩形共有22515152626=⨯=⋅C C 个, 故选D 。
63东北师大附属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导学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理)A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教案)A一、知识点梳理1.排列、组合、二项式知识相互关系表2.两个基本原理(1)分类计数原理中的分类;(2)分步计数原理中的分步;正确地分类与分步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3.排列(1)排列定义,排列数(2)排列数公式:系 ==n·(n-1)…(n-m+1); (3)全排列列: =n!;(4)记住下列几个阶乘数:1!=1,2!=2,3!=6,4!=24,5!=120,6!=720;4.组合(1)组合的定义,排列与组合的区别;(2)组合数公式:C n m ==; (3)组合数的性质①C n m =C nn-m ;②;③rC n r =n·C n-1r-1;④C n 0+C n 1+…+C n n =2n ;⑤C n 0-C n 1+…+(-1)n C n n =0,即 C n 0+C n 2+C n 4+…=C n 1+C n 3+…=2n-1;5.二项式定理(1)二项式展开公式:(a+b)n =C n 0a n +C n 1a n-1b+…+C n k a n-k b k +…+C n n b n;(2)通项公式:二项式展开式中第k+1项的通项公式是:T k+1=C n k a n-k b k ;6.二项式的应用(1)求某些多项式系数的和; (2)证明一些简单的组合恒等式;(3)证明整除性。
①求数的末位;②数的整除性及求系数;③简单多项式的整除问题;(4)近似计算。
当|x|充分小时,我们常用下列公式估计近似值:m n A )!(!m n n -n n A )!(!!m n m n -12)1(1)m -(n 1)-n (⨯⨯⨯-⨯+ m m n r n r n r n C C C 11+-=+①(1+x)n ≈1+nx;②(1+x)n ≈1+nx+x 2;(5)证明不等式。
二、题型探究[探究一]:计数原理例1.完成下列选择题与填空题(1)有三个不同的信箱,今有四封不同的信欲投其中,则不同的投法有 种。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理科数学一轮复习教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一、知识点梳理1.排列、组合、二项式知识相互关系表2.两个基本原理(1)分类计数原理中的分类; (2)分步计数原理中的分步;正确地分类与分步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3.排列(1)排列定义,排列数 (2)排列数公式:系m n A =)!(!m n n -=n·(n-1)…(n-m+1); (3)全排列:n n A =n!;(4)记住下列几个阶乘数:1!=1,2!=2,3!=6,4!=24,5!=120,6!=720; 4.组合(1)组合的定义,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2)组合数公式:C n m =)!(!!m n m n -=(3)组合数的性质①Cn m =C n n-m ;②r n r n r n C C C 11+-=+;③rC n r =;④C n 0+C n 1+…+C n n =2n ;⑤C n0-C n1+…+(-1)n C n n=0,即 C n0+C n2+C n4+…=C n1+C n3+…=2n-1;5.二项式定理(1)二项式展开公式:(a+b)n=C n0a n+C n1a n-1b+…+C n k a n-k b k+…+C n n b n;(2)通项公式:二项式展开式中第k+1项的通项公式是:T k+1=C n k a n-k b k;6.二项式的应用(1)求项系数;(2)证明简单组合恒等式;(3)证明整除。
①求数的末位;②数的整除;③简单多项式的整除问题;(4)近似计算。
当|x|充分小时,我们常用下列公式估计近似值:①(1+x)n≈1+nx;②(1+x)n≈1+nx+2)1(nn x2;(5)证明不等式。
二、题型探究:计数原理例1.完成下列选择题与填空题(1)有三个不同的信箱,今有四封不同的信欲投其中,则不同的投法有种。
A.81 B.64 C.24 D.4(2)四名学生争夺三项冠军,获得冠军的可能的种数是()A.81 B.64 C.24 D.4(3)有四位学生参加三项不同的竞赛,①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一项竞赛,则有不同的参赛方法有;②每项竞赛只许有一位学生参加,则有不同的参赛方法有;③每位学生最多参加一项竞赛,每项竞赛只许有一位学生参加,则不同的参赛方法有。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高三理科数学排列组合总复习教学案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高三理科数学排列组合总复习教学案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高三理科数学排列组合总复习教学案第十二章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高考导航考试要求重难点击命题展望排列、组合1.理解并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本章重点:排列、组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本章难点: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问题.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的基础,其核心是两个基本原理.高考中着重考查两个基本原理,排列组合的概念及二项式定理.随机事件的概率 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乘法公式;3.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4.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本章重点:1.随机事件、互斥事件及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互斥事件的概率;2.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本章难点:1.互斥事件的判断及互斥事件概率加法公式的应用;2.可以转化为几何概型求概率的问题. 本部分要求考生能从集合的思想观点认识事件、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进而理解概率的性质、公式,还要求考生了解几何概型与随机数的意义.在高考中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同时,还常考查分类与整合,或然与必然的数学思想方法,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离散型随机变量 1.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2.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3.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理解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认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本章重点: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本章难点:1.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是近几年来较稳定的高考命题态势.考生应注重对特殊分布(如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的理解和对事件的意义的理解.知识网络12.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典例精析题型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的应用在1到20这20个整数中,任取两个数相加,使其和大于20,共有种取法.当一个加数是1时,另一个加数只能是20,有1种取法;当一个加数是2时,另一个加数可以是19,20,有2种取法;当一个加数是3时,另一个加数可以是18,19,20,有3种取法;……当一个加数是10时,另一个加数可以是11,12,…,19,20,有10种取法;当一个加数是11时,另一个加数可以是12,13,…,19,20,有9种取法;……当一个加数是19时,另一个加数只能是20,有1种取法.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得共有1+2+3+…+10+9+8+…+1=100种取法.采用列举法分类,先确定一个加数,再利用“和大于20”确定另一个加数.【变式训练1】(20XX年济南市模拟)从集合{1,2,3,…,10}中任意选出三个不同的数,使这三个数成等比数列,这样的等比数列的个数为()A.3 B.4 C.6 D.8当公比为2时,等比数列可为1,2,4或2,4,8;当公比为3时,等比数列可为1,3,9;当公比为32时,等比数列可为4,6,9.同理,公比为12、13、23时,也有4个.故选D.题型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应用从6人中选4人分别到张家界、韶山、衡山、桃花源四个旅游景点游览,要求每个旅游景点只有一人游览,每人只游览一个旅游景点,且6个人中甲、乙两人不去张家界游览,则不同的选择方案共有种.能去张家界的有4人,依此能去韶山、衡山、桃花源的有5人、4人、3人.则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不同的选择方案有4×5×4×3=240种.根据题意正确分步,要求各步之间必须连续,只有按照这几步逐步地去做,才能完成这件事,各步之间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变式训练2】(20XX年湘潭市调研)要安排一份5天的值班表,每天有一人值班,现有5人,每人可以值多天班或不值班,但相邻两天不准由同一人值班,问此值班表共有种不同的排法.依题意,值班表须一天一天分步完成.第一天有5人可选有5种方法,第二天不能用第一天的人有4种方法,同理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也都有4种方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5×4×4×4×4=1 280种方法.题型三分类和分步计数原理综合应用(20XX年长郡中学)如图,用4种不同的颜色对图中5个区域涂色(4种颜色全部使用),要求每个区域涂一种颜色,相邻的区域不能涂相同的颜色,则不同的涂色种数有.方法一:由题意知,有且仅有两个区域涂相同的颜色,分为4类:1与5同;2与5同;3与5同;1与3同.对于每一类有A44种涂法,共有4A44=96种方法.方法二:第一步:涂区域1,有4种方法;第二步:涂区域2,有3种方法;第三步:涂区域4,有2种方法(此前三步已经用去三种颜色);第四步:涂区域3,分两类:第一类,3与1同色,则区域5涂第四种颜色;第二类,区域3与1不同色,则涂第四种颜色,此时区域5就可以涂区域1或区域2或区域3中的任意一种颜色,有3种方法.所以,不同的涂色种数有4×3×2×(1×1+1×3)=96种.染色问题是排列组合中的一类难题.本题能运用两个基本原理求解,要注意的是分类中有分步,分步后有分类.【变式训练3】(20XX 年深圳市调研)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去涂图中标号为1,2,…,9的9个小正方形,使得任意相邻(有公共边)小正方形所涂颜色都不相同,且1,5,9号小正方形涂相同颜色,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涂法有多少种?第一步,从三种颜色中选一种颜色涂1,5,9号有C13种涂法;第二步,涂2,3,6号,若2,6同色,有4种涂法,若2,6不同色,有2种涂法,故共有6种涂法;第三步,涂4,7,8号,同第二步,共有6种涂法.由分步乘法原理知共有3×6×6=108种涂法.提高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回答的都是完成一件事有多少种不同方法或种数的问题,其区别在于: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是完成一件事要分若干类,类与类之间要互斥,用任何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完成这件事;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完成一件事要分若干步,步骤之间相互独立,各个步骤相互依存,缺少其中任何一步都不能完成这件事,只有当各个步骤都完成之后,才能完成该事件.因此,分清完成一件事的方法是分类还是分步,是正确使用这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基础.12.2排列与组合典例精析题型一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计算计算:(1)8!+A66A28-A410;(2) C33+C34+…+C310.(1)原式=8×7×6×5×4×3×2×1+6×5×4×3×2×18×7-10×9×8×7=57×6×5×4×3×256×(-89)=-5 *****.(2)原式=C44+C34+C35+…+C310=C45+C35+…+C310=C46+C36+…+C310=C411=330.在使用排列数公式Amn=n!(n-m)!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m,n∈N+,m≤n.另外,应注意组合数的性质的灵活运用.【变式训练1】解不等式>6 .原不等式即9!(9-x)!>6×9!(11-x)!,也就是1(9-x)!>,化简得x2-21x +104>0,解得x<8或x>13,又因为2≤x≤9,且x∈N*,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3,4,5,6,7}.题型二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3男3女共6个同学排成一行.(1)女生都排在一起,有多少种排法?(2)女生与男生相间,有多少种排法?(3)任何两个男生都不相邻,有多少种排法?(4)3名男生不排在一起,有多少种排法?(5)男生甲与男生乙中间必须排而且只能排2位女生,女生又不能排在队伍的两端,有几种排法?(1)将3名女生看作一人,就是4个元素的全排列,有A44种排法.又3名女生内部可有A33种排法,所以共有A44-A33=144种排法.(2)男生自己排,女生也自己排,然后相间插入(此时有2种插法),所以女生与男生相间共有2A33-A33=72种排法.(3)女生先排,女生之间及首尾共有4个空隙,任取其中3个安插男生即可,因而任何两个男生都不相邻的排法共有A33-A34=144种.(4)直接分类较复杂,可用间接法.即从6个人的排列总数中,减去3名男生排在一起的排法种数,得3名男生不排在一起的排法种数为A66-A33A44=576种.(5)先将2个女生排在男生甲、乙之间,有A23种排法.又甲、乙之间还有A22种排法.这样就有A23-A22种排法.然后把他们4人看成一个元素(相当于一个男生),这一元素及另1名男生排在首尾,有A22种排法.最后将余下的女生排在其间,有1种排法.故总排法为A23A22A22=24种.排列问题的本质就是“元素”占“位子”问题,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的限制主要表现在:某些元素“排”或“不排”在哪个位子上,某些元素“相邻”或“不相邻”.对于这类问题,在分析时,主要按照“优先”原则,即优先安排特殊元素或优先满足特殊位子,对于“相邻”问题可用“捆绑法”,对于“不相邻”问题可用“插空法”.对于直接考虑较困难的问题,可以采用间接法.【变式训练2】把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并把它们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构成一个数列.(1)43 251是这个数列的第几项?(2)这个数列的第97项是多少?(1)不大于43 251的五位数A55-(A44+A33+A22)=88个,即为此数列的第88项.(2)此数列共有120项,而以5开头的五位数恰好有A44=24个,所以以5开头的五位数中最小的一个就是该数列的第97项,即51 234.题型三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要从12人中选出5人去参加一项活动.(1)A,B,C三人必须入选有多少种不同选法?(2)A,B,C三人都不能入选有多少种不同选法?(3)A,B,C三人只有一人入选有多少种不同选法?(4)A,B,C三人至少一人入选有多少种不同选法?(5)A,B,C三人至多二人入选有多少种不同选法?(1)只须从A,B,C之外的9人中选择2人,C29=36种不同选法.(2)由A,B,C三人都不能入选只须从余下9人中选择5人,即有C59=C49=126种选法.(3)可分两步,先从A,B,C 三人中选出1人,有C13种选法,再从余下的9人中选4人,有C49种选法,所以共有C13-C49=378种选法.(4)可考虑间接法,从12人中选5人共有C512种,再减去A,B,C三人都不入选的情况C59,共有C512-C59=666种选法.(5)可考虑间接法,从12人中选5人共有C512种,再减去A,B,C三人都入选的情况C29种,所以共有C512-C29=756种选法.遇到至多、至少的有关计数问题,可以用间接法求解.对于有限制条件的问题,一般要根据特殊元素分类.【变式训练3】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中点共有10个点.(1)在其中取4个共面的点,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在其中取4个不共面的点,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1)四个点共面的取法可分三类.第一类:在同一个面上取,共有4C46种;第二类:在一条棱上取三点,再在它所对的棱上取中点,共有6种;第三类:在六条棱的六个中点中取,取两对对棱的4个中点,共有C23=3种.故有69种.(2)用间接法.共C410-69=141种.总结提高解有条件限制的排列与组合问题的思路:(1)正确选择原理,确定分类或分步计数;(2)特殊元素、特殊位置优先考虑;(3)再考虑其余元素或其余位置.12.3 二项式定理典例精析题型一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及应用已知的展开式中,前三项系数的绝对值依次成等差数列.(1)求证:展开式中没有常数项;(2)求展开式中所有的有理项. 由题意得2C1n- =1+C2n-( )2,即n2-9n+8=0,所以n=8,n=1(舍去).所以Tr +1=-( ) - =(-)r- - - =(-1)r- - (0≤r≤8,r∈Z).(1)若Tr+1是常数项,则16-3r4=0,即16-3r=0,因为r∈Z,这不可能,所以展开式中没有常数项.(2)若Tr+1是有理项,当且仅当16-3r4为整数,又0≤r≤8,r∈Z,所以r=0,4,8,即展开式中有三项有理项,分别是T1=x4,T5=358 x,T9=1256 x-2.(1)把握住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关键.除通项公式外,还应熟练掌握二项式的指数、项数、展开式的系数间的关系、性质;(2)应用通项公式求二项展开式的特定项,如求某一项,含x某次幂的项,常数项,有理项,系数最大的项等,一般是应用通项公式根据题意列方程,在求得n或r后,再求所需的项(要注意n和r的数值范围及大小关系);(3) 注意区分展开式“第r+1项的二项式系数”与“第r+1项的系数”.【变式训练1】若(xx+)n的展开式的前3项系数和为129,则这个展开式中是否含有常数项,一次项?如果有,求出该项,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由题知C0n+C1n-2+C2n-22=129,所以n=8,所以通项为Tr+1=Cr8(xx)8-r =,故r=6时,T7=26C28x=1 792x,所以不存在常数项,而存在一次项,为1 792x.题型二运用赋值法求值(1)已知(1+x)+(1+x)2+…+(1+x)n=a0+a1x+a2x2+…+anxn,且a1+a2+…+an-1=29-n,则n=;(2)已知(1-x)n=a0+a1x+a2x2+…+anxn,若5a1+2a2=0,则a0-a1+a2-a3+…+(-1)nan=.(1)易知an=1,令x=0得a0=n,所以a0+a1+…+an=30.又令x=1,有2+22+…+2n=a0+a1+…+an=30,即2n+1-2=30,所以n=4.(2)由二项式定理得,a1=-C1n=-n,a2=C2n=n(n-1)2,代入已知得-5n +n(n-1)=0,所以n=6,令x=-1得(1+1)6=a0-a1+a2-a3+a4-a5+a6,即a0-a1+a2-a3+a4-a5+a6=64.运用赋值法求值时应充分抓住代数式的结构特征,通过一些特殊值代入构造相应的结构.【变式训练2】设(3x-1)8=a0+a1x+a2x2+…+a7x7+a8x8.求a0+a2+a4+a6+a8的值.令f(x)=(3x-1)8,因为f(1)=a0+a1+a2+…+a8=28,f(-1)=a0-a1+a2-a3+…-a7+a8=48,所以a0+a2+a4+a6+a8=f(1)+f(-1)2=27×(1+28).题型三二项式定理的综合应用求证:4×6n+5 n+1-9能被20整除.4×6n+5n+1-9=4(6n-1)+5(5n-1)=4[(5+1)n-1]+5[(4+1)n-1]=20[(5n-1+C1n5n-2+…+Cn-1n)+(4n-1+C1n4n-2+…+Cn-1n)],是20的倍数,所以4×6n +5n+1-9能被20整除.用二项式定理证明整除问题时,首先需注意(a+b)n中,a,b中有一个是除数的倍数;其次展开式有什么规律,余项是什么,必须清楚.【变式训练3】求0.9986的近似值,使误差小于0.001.0.9986=(1-0.002)6=1+6×(-0.002)1+15×(-0.002)2+…+(-0.002)6.因为T3=C26(-0.002)2=15×(-0.002)2=0.000 06<0.001,且第3项以后的绝对值都小于0.001,所以从第3项起,以后的项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0.9986=(1-0.002)6≈1+6×(-0.002)=1-0.012=0.988.总结提高 1.利用通项公式可求展开式中某些特定项(如常数项、有理项、二项式系数最大项等),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采用待定系数法,运用通项公式写出待定式,再根据待定项的要求写出n、r满足的条件,求出n和r,再确定所需的项;2.赋值法是解决二项展开式的系数和、差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3.利用二项式定理解决整除问题时,关键是进行合理的变形,使得二项展开式的每一项都成为除数的倍数.对于余数问题,要注意余数的取值范围.12.4随机事件的概率与概率的基本性质典例精析题型一频率与概率某企业生产的乒乓球被08年北京奥委会指定为乒乓球比赛专用球.日前有关部门对某批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抽取球数n 50 100 200 500 1 000 2 000优等品数m 45 92 194 470 954 1 902优等品频率(1)计算表中乒乓球优等品的频率;(2)从这批乒乓球产品中任取一个,质量检查为优等品的概率是多少?(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1)依据公式,计算出表中乒乓球优等品的频率依次是0.900,0.920,0.970,0.940,0.954,0.951.(2)由(1)知,抽取的球数n不同,计算得到的频率值不同,但随着抽取的球数的增多,却都在常数0.950的附近摆动,所以质量检查为优等品的概率为0.950.从表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出,当所抽乒乓球较少时,优等品的频率波动很大,但当抽取的球数很大时,频率基本稳定在0.95,在其附近摆动,利用概率的统计定义,可估计该批乒乓球的优等率.【变式训练1】某篮球运动员在最近几场比赛中罚球的结果如下.投篮次数n 8 10 12 9 10 16进球次数m 6 8 9 7 7 12进球频率(1)计算表中进球的频率;(2)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是多少?(1)由公式计算出每场比赛该运动员罚球进球的频率依次为:(2)由(1)知,每场比赛进球的频率虽然不同,但频率总在附近摆动,可知该运动员进球的概率为 .题型二随机事件间的关系从一副桥牌(52张)中任取1张.判断下列每对事件是否为互斥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3)“抽出的牌点数为3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10”.(1)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因为“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在仅取一张时不可能同时发生,因而是互斥的.同时,不能保证其中必有一个发生,因为还可能抽出“方块”或“梅花”,因此两者不对立.(2)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因为两者不可同时发生,但其中必有一个发生.(3)不是互斥事件,更不是对立事件.因为“抽出的牌点数为3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10”这两个事件有可能同时发生,如抽得12.要区分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定义.【变式训练2】抽查10件产品,设事件A:至少有两件次品,则A的对立事件为()A.至多两件次品 B.至多一件次品C.至多两件正品 D.至少两件正品根据对立事件的定义得选项 B.题型三概率概念的应用甲、乙两个班级进行数学考试,按照大于或等于85分为,85分以下为非优秀,统计后,得到如下列联表.优秀非优秀总计甲10 乙30 总计105已知从全部105人中随机抽取1人为优秀的概率为 .(1)请完成上面列联表;(2)根据列联表的数据,若按95%的可靠性要求,能否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参考数据P(K2>6.635)=0.05);(3)若按下面的方法从甲班优秀的学生中抽取一人:把甲班优秀的10人按2到11进行编号,然后两次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出现的点数之和为被抽取人的编号.试求抽到6号或10号的概率.(1)优秀非优秀总计甲10 45 55乙20 30 50总计30 75 105(2)计算K2的一个观测值k==6.109.因为6.109<6.635,所以没有95%的把握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3)记被抽取人的序号为ζ,则P(ζ=6)=,P(ζ=10)=,所以P(ζ=6或ζ=10)=P(ζ=6)+P(ζ=10)==.本题考查概率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变式训练3】袋内有35个球,每个球上都记有从1~35中的一个号码,设号码为n的球的重量为-5n+20克,这些球以等可能性从袋里取出(不受重量、号码的影响).(1)如果取出1球,试求其重量比号码数大5的概率;(2)如果任意取出2球,试求它们重量相等的概率.(1)由不等式-5n+20>n+5,得n>15或n<3,由题意知n=1,2或者n=16,17,…,35,于是所求概率为 .(2)设第n号和第m号的两个球的重量相等,其中n <m,则有-5n+20=-5m+20,所以(n-m)(n+m-15)=0.因为n≠m,所以n+m=15,所以(n,m)=(1,14),(2,13),…,(7,8).故所求概率为 .总结提高1.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指在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集合A 的对立事件记作,从集合的角度来看,事件所含结果的集合正是全集U中由事件A所含结果组成集合的补集,即A∪ =U,A∩ = .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事件A、B的和记作A+B,表示事件A、B至少有一个发生.当A、B为互斥事件时,事件A+B是由“A发生而B不发生”以及“B发生而A不发生”构成的.当计算事件A的概率P(A)比较困难时,有时计算它的对立事件的概率则要容易些,为此有P(A)=1-P( ).2.若A与B互相独立,则与,A与,与B都是相互独立事件.判断A与B是否独立的方法是看P(AB)=P(A)-P(B)是否成立.12.5古典概型典例精析题型一古典概率模型的计算问题一汽车厂生产A、B、C三类轿车,每类轿车均有舒适型和标准型两种型号,某月的产量如下表(单位:辆),轿车A 轿车B 轿车C舒适型100 150 z标准型300 450 600现按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这个月生产的轿车中抽取50辆,其中有A类10辆.(1)求z的值;(2)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C类轿车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的样本,将该样本视为一个总体,从中任取2辆,求至少有1辆舒适型轿车的概率;(3)用随机抽样方法从B类舒适型轿车中抽取8辆,经检测它们的得分如下:9.4,8.6,9.2,9.6,8.7,9.3,9.0,8.2把这8辆车的得分看成一个总体,从中任取一个数,求该数与样本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5的概率.(1)依题意知,从每层抽取的比率为140,从而轿车的总数为50×40=2 000辆,所以z=2 000-100-150-300-450-600=400.(2)由(1)知C类轿车共1 000辆,又样本容量为5,故抽取的比率为1200,即5辆轿车中有2辆舒适型、3辆标准型,任取2辆,一共有n=10种不同取法,记事件A:至少有1辆舒适型轿车,则事件表示抽取到2辆标准型轿车,有m′=3种不同取法,从而事件A包含:基本事件数为m=7种,所以P(A)=710.(3)样本平均数=18×(9.4+8.6+9.2+9.6+8.7+9.3+9.0+8.2)=9.0,记事件B:从样本中任取一数,该数与样本平均数的绝对值不超过0.5,则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有6种,所以P(B)=68=34.。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A

(3)证明条件时易出现必要性与充分性混淆的情形,这就要分清哪是条件,哪是结论。
三、方法提升
1、判断命题的真假要以真值表为依据,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为等价命题,逆命题与否命题是同真同假,
例4:已知p: ,q: ,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P:-2 ; q:1-m m+1由题意可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
所以,{m|3<m<9}
探究四:充要条件的探究与证明
例5求证方程ax2+2x+1=0有且只有一个负数根的充要条件为a≤0或a=1.
分析:(1)讨论a 的不同取值情况;
(3)、四种命题的关系:
题同真同假。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1)“若p,则q”为真命题,记 ,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2)如果既有 ,又有 ,记作 ,则p是q的充要条件,q也是p的充要条件。
3、判断充分性与必要性的方法:
解析:当 时两直线斜率乘积为 从而可得两直线垂直,当 时两直线一条斜率为0一条斜率不存在,但两直线仍然垂直.因此 是题目中给出的两条直线垂直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注:对于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① 都存在时 ② 中有一个不存在另一个为零对于②这种情况多数考生容易忽略。
探究三:利用充分、必要条件解决待定系数问题
(一)、定义法
(1)、 且q ,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 ,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 ,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且 ,则p是q的充要条件;
普通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39讲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精品学案

第39讲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一.课标要求: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通过实例,总结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排列与组合通过实例,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二项式定理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命题走向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三部分;考查内容:(1)两个原理;(2)排列、组合的概念,排列数和组合数公式,排列和组合的应用;(3)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及二项式系数和。
排列、组合不仅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新高考会有题目涉及;二项式定理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每年必考内容,新高考会继续考察。
考察形式:单独的考题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于中低难度的题目,排列组合有时与概率结合出现在解答题中难度较小,属于高考题中的中低档题目;预测2007年高考本部分内容一定会有题目涉及,出现选择填空的可能性较大,与概率相结合的解答题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三.要点精讲1.排列、组合、二项式知识相互关系表2.两个基本原理(1)分类计数原理中的分类;(2)分步计数原理中的分步;正确地分类与分步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3.排列(1)排列定义,排列数 (2)排列数公式:系mn A =)!(!m n n -=n·(n-1)…(n-m+1);(3)全排列列:nn A =n!;(4)记住下列几个阶乘数:1!=1,2!=2,3!=6,4!=24,5!=120,6!=720; 4.组合(1)组合的定义,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2)组合数公式:C n m=)!(!!m n m n -=12)1(1)m -(n 1)-n (⨯⨯⨯-⨯+ m m n ;(3)组合数的性质 ①C n m=C nn-m;②rn r n r n C C C 11+-=+;③rC n r =n·C n-1r-1;④C n 0+C n 1+…+C n n =2n ;⑤C n 0-C n 1+…+(-1)nC n n=0,即 C n 0+C n 2+C n 4+…=C n 1+C n 3+…=2n-1;5.二项式定理(1)二项式展开公式:(a+b)n=C n 0a n+C n 1a n-1b+…+C n k a n-k b k+…+C n n b n; (2)通项公式:二项式展开式中第k+1项的通项公式是:T k+1=C n k a n-k b k; 6.二项式的应用(1)求某些多项式系数的和; (2)证明一些简单的组合恒等式;(3)证明整除性。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案

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案第六章排列、组合与概率第1课时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考纲要求: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运用这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要点知识归纳:1、分类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 1中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中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中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中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中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中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不同的方法。
二、基本技能训练1、将(a1+a2)(b1+b2+b3)(c1+c2+c3+c4)展开后的项数有__________项。
2、书架的上层放有4本不同的数学书,中层放有6本不同的外语书,下层放有5本不同的语文书,从中任取一本书的不同取法的种数是__________;从书架上任取两本不同学科的书,共有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取法。
3、如图,小圆圈表示网络的结点,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有网线相连,连线标注的数字表示该段网线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信息量。
现从结点A向结点B传递信息,信息可以分开沿不同的路线同时传递,则单位时间内传递的最大信息量为__________。
4、3封信投入4个不同的信箱,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投法;4封信投入3个不同的信箱,共有__________种不同的投法。
设集合A中有5个不同的元素,集合B中有2个不同的元素,建立5、6、某城市的电话号码,由六位数改为七位数(首位数字均不为0),则该城市可增加_____________部电话。
三、例题分析例1、某校学生会由高一年级5人,高二年级6人,高三年级4人组成。
(1)选其中1人为学生会主席,有多少种不同选择?(2)若每年级选1人为校学生会常委,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3)若要选出不同年级的两人参加市里组织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例2、由数字0,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三位数?(1)各位上的数字允许重复?(2)各位上的数字不允许重复?例3、同室4人各写一张贺年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拿一张别人的贺年卡,则4张贺年卡不同的分配方法有多少种?四、作业1、从1到200的自然数中,各个数位上都不含8的自然数有多少个?2、设x,y∈N*,直角坐标平面内的点P的坐标为(x,y)1)若x+y≤6,这样的P点有多少个?2)若1≤x≤4,1≤y≤5,这样的P点又有多少个?第2课时排列、组合的基本问题考纲要求:1、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掌握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2、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教案)A一、知识点梳理1.排列、组合、二项式知识相互关系表2.两个基本原理(1)分类计数原理中的分类; (2)分步计数原理中的分步;正确地分类与分步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3.排列(1)排列定义,排列数(2)排列数公式:系 ==n·(n-1)…(n-m+1);(3)全排列列: =n!;(4)记住下列几个阶乘数:1!=1,2!=2,3!=6,4!=24,5!=120,6!=720; 4.组合(1)组合的定义,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2)组合数公式:C n m==;(3)组合数的性质 ①C n m=C nn-m;②;③rC n r=n·C n-1r-1;④C n 0+C n 1+…+C n n =2n;⑤C n 0-C n 1+…+(-1)nC n n=0,即 C n 0+C n 2+C n 4+…=C n 1+C n 3+…=2n-1;5.二项式定理(1)二项式展开公式:(a+b)n =C n 0a n +C n 1a n-1b+…+C n k a n-k b k +…+C n n b n;(2)通项公式:二项式展开式中第k+1项的通项公式是:T k+1=C n k a n-k b k; 6.二项式的应用(1)求某些多项式系数的和; (2)证明一些简单的组合恒等式;(3)证明整除性。
①求数的末位;②数的整除性及求系数;③简单多项式的整除问题;(4)近似计算。
当|x|充分小时,我们常用下列公式估计近似值:mn A )!(!m n n -nn A )!(!!m n m n -12)1(1)m -(n 1)-n (⨯⨯⨯-⨯+ m m n rn r n r n C C C 11+-=+①(1+x)n ≈1+nx;②(1+x)n≈1+nx+x 2;(5)证明不等式。
二、题型探究[探究一]:计数原理例1.完成下列选择题与填空题 (1)有三个不同的信箱,今有四封不同的信欲投其中,则不同的投法有 种。
A .81 B .64 C .24 D .4 (2)四名学生争夺三项冠军,获得冠军的可能的种数是( )A .81B .64C .24D .4 (3)有四位学生参加三项不同的竞赛,①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一项竞赛,则有不同的参赛方法有 ; ②每项竞赛只许有一位学生参加,则有不同的参赛方法有 ;③每位学生最多参加一项竞赛,每项竞赛只许有一位学生参加,则不同的参赛方法有 。
例2.(06江苏卷)今有2个红球、3个黄球、4个白球,同色球不加以区分,将这9个球排成一列有 种不同的方法(用数字作答)。
[探究二]:排列问题例3.(1)(06北京卷)在这五个数字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中,各位数字之和为奇数的共有( )(A )36个 (B )24个 (C )18个 (D )6个 (2)(06福建卷)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3人,分别从事三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则选派方案共有( )2)1( n n 1,2,3,4,5(A)108种(B)186种(C)216种(D)270种(3)(06湖南卷)在数字1,2,3与符号+,-五个元素的所有全排列中,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邻的全排列个数是()A.6 B. 12 C. 18 D. 24(4)(06重庆卷)高三(一)班学要安排毕业晚会的4各音乐节目,2个舞蹈节目和1个曲艺节目的演出顺序,要求两个舞蹈节目不连排,则不同排法的种数是()(A)1800 (B)3600 (C)4320 (D)5040例4.(1)(06天津卷)用数字0,1,2,3,4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则其中数字1,2相邻的偶数有个(用数字作答);(2)(06上海春)电视台连续播放6个广告,其中含4个不同的商业广告和2个不同的公益广告,要求首尾必须播放公益广告,则共有种不同的播放方式(结果用数值表示).[探究三]:组合问题例5.(1)(06重庆卷)将5名实习教师分配到高一年级的3个班实习,每班至少1名,最多2名,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A)30种(B)90种(C)180种(D)270种(2)(06天津卷)将4个颜色互不相同的球全部放入编号为1和2的两个盒子里,使得放入每个盒子里的球的个数不小于该盒子的编号,则不同的放球方法有()A.10种B.20种C.36种D.52种例6.(1)(06陕西卷)某校从8名教师中选派4名教师同时去4个边远地区支教(每地1人),其中甲和乙不同去,则不同的选派方案共有 种;(2)(06全国II )5名志愿者分到3所学校支教,每个学校至少去一名志愿者,则不同的分派方法共有( )(A )150种 (B)180种 (C)200种 (D)280种[探究四]: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例7.平面上给定10个点,任意三点不共线,由这10个点确定的直线中,无三条直线交于同一点(除原10点外),无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求:(1)这些直线所交成的点的个数(除原10点外)。
(2)这些直线交成多少个三角形。
例8.已知直线ax+by+c=0中的a,b,c 是取自集合{-3,-2,-1,0,1,2,3}中的3个不同的元素,并且该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求符合这些条件的直线的条数。
[探究五]:二项式定理例9.(1)(湖北卷)在的展开式中,的幂的指数是整数的项共有 A .3项 B .4项 C .5项 D .6项 (2)的展开式中含x 的正整数指数幂的项数是 (A )0 (B )2 (C )4 (D )624(x x 10)31(xx -例10.(1)(06江西卷)在(x)2006的二项展开式中,含x的奇次幂的项之和为S,当x时,S等于()A.23008B.-23008C.23009D.-23009(2)(06山东卷)已知的展开式中第三项与第五项的系数之比为-,其中=-1,则展开式中常数项是()(A)-45i (B) 45i (C) -45 (D)45(3)(06浙江卷)若多项式()(A)9 (B)10 (C)-9 (D)-10[探究六]: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例11.证明下列不等式:(1)≥()n,(a、b∈{x|x是正实数},n∈N);(2)已知a、b为正数,且+=1,则对于n∈N有(a+b)n-a n-b n≥22n-2n+1。
2nx⎛⎝1432i=+++++++=+91010291102,)1()1()1(axaxaxaaxx则2nn ba+2ba+a1b1例12.(1)求4×6n+5n+1被20除后的余数;(2)7n+C n17n-1+C n2·7n-2+…+C n n-1×7除以9,得余数是多少?(3)根据下列要求的精确度,求1.025的近似值。
①精确到0.01;②精确到0.001。
三、方法提升1.用二项式定理来处理余数问题或整除问题时,通常把底数适当地拆成两项之和或之差再按二项式定理展开推得所求结论;2.用二项式定理来求近似值,可以根据不同精确度来确定应该取到展开式的第几项。
3.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基本规律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使用方法有两种:①单独使用;②联合使用。
2.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排列问题或组合问题,是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关键一步。
3.对于带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通常从以下三种途径考虑:(1)元素分析法:先考虑特殊元素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2)位置分析法:先考虑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3)整体排除法:先算出不带限制条件的排列数,再减去不满足限制条件的排列数。
4.对解组合问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对“组合数”恰当的分类计算,是解组合题的常用方法;(2)是用“直接法”还是“间接法”解组合题,其原则是“正难则反”;(3)设计“分组方案”是解组合题的关键所在。
四、反思感悟五、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0全国卷2理数)将标号为1,2,3,4,5,6的6张卡片放入3个不同的信封中.若每个信封放2张,其中标号为1,2的卡片放入同一信封,则不同的方法共有(A)12种(B)18种(C)36种(D)54种2、2010全国卷2文数)将标号为1,2,3,4,5,6的6张卡片放入3个不同的信封中,若每个信封放2张,其中标号为1,2的卡片放入同一信封,则不同的方法共有(A)12种(B) 18种(C) 36种(D) 54种3、(2010江西理数)6. 展开式中不含..项的系数的和为( )A.-1B.0C.1D.24、(2010重庆文数)(10)某单位拟安排6位员工在今年6月14日至16日(端午节假期)值班,每天安排2人,每人值班1天 . 若6位员工中的甲不值14日,乙不值16日,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A )30种 (B )36种 (C )42种 (D )48种 5、(2010重庆文数)(1)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A )4 (B )6 (C )10 (D )20 6、(2010重庆理数)(9)某单位安排7位员工在10月1日至7日值班,每天1人,每人值班1天,若7位员工中的甲、乙排在相邻两天,丙不排在10月1日,丁不排在10月7日,则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A. 504种B. 960种C. 1008种D. 1108种 7、(2010北京理数)(4)8名学生和2位第师站成一排合影,2位老师不相邻的排法种数为(A ) (B ) (C ) (D )8、(2010四川理数)(10)由1、2、3、4、5、6组成没有重复数字且1、3都不与5相邻的六位偶数的个数是(A )72 (B )96 (C ) 108 (D )1449、(2010天津理数)(10) 如图,用四种不同颜色给图中的A,B,C,D,E,F 六个点涂色,要求每个点涂一种颜色,且图中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涂不同颜色,则不同的涂色方法用 (A )288种 (B )264种 (C )240种 (D )168种(824x 4(1)x +2x 8289A A 8289A C 8287A A 8287A C10、(2010天津理数)(4)阅读右边的程序框图,若输出s 的值为-7,则判断框内可填写(A)i <3? (B )i <4?(C )i <5? (D )i <6? 11、(2010福建文数)12、(2010全国卷1文数)(5)的展开式 的系数是(A)-6 (B)-3 (C)0 (D)3 13、(2010全国卷1理数)(6)某校开设A 类选修课3门,B 类选择课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A) 30种 (B)35种 (C)42种 (D)48种14、(2010全国卷1理数)(5)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是 (A) -4 (B) -2 (C) 2 (D) 415、(2010四川文数)(9)由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且1、2都不与5相邻的五位数的个数是(A )36 (B )32 (C )28 (D )2416、(2010湖北文数)6.现有名同学支听同时进行的个课外知识讲座,名每同学可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讲座,不同选法的种数是 A .B.C.D.43(1)(1x -2x 35(1(1+45565654322⨯⨯⨯⨯⨯6543⨯⨯⨯⨯217、(2010湖南理数)7、在某种信息传输过程中,用4个数字的一个排列(数字允许重复)表示一个信息,不同排列表示不同信息,若所用数字只有0和1,则与信息0110至多有两个对应位置上的数字相同的信息个数为 A.10 B.11 C.12 D.15 18、(2010湖北理数)8、现安排甲、乙、丙、丁、戌5名同学参加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服务活动,每人从事翻译、导游、礼仪、司机四项工作之一,每项工作至少有一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