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要爱科学 教案
从小就要爱科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从小就要爱科学(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科学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方法及其应用3. 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 科学家的贡献和科学精神5.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兴趣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的定义、特点、方法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科学家的事迹和科学发现,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力量。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科学实验或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科学实验器材、科学家的事迹介绍等。
2. 安排合适的实验场地和设备。
3.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讨论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科学实验或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科学的定义、特点、方法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介绍科学家的贡献和科学发现,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力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科学实验或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总结教学内容,强调科学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责任感。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科学兴趣和好奇心的培养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方面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项目作品,评估他们运用科学方法和实践技能的情况。
4. 设计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学生对科学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认识和责任感。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用性,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从小就要爱科学的教案

从小就要爱科学的教案第一章:科学启蒙1.1 科学认知:通过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1.2 实验活动: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吹泡泡、制作彩虹糖等,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1.3 科学故事:讲述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居里夫人发现镭等,激发幼儿对科学家和科学成果的敬佩之情。
第二章:探索自然2.1 自然观察:带领幼儿观察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天气变化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2 户外活动:组织户外考察、探险等活动,让幼儿亲近自然,增加对科学的兴趣。
2.3 环境保护:教育幼儿关爱环境,了解环保知识,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第三章:身边的科学3.1 生活科学: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向幼儿讲解科学原理,如水的沸腾、食物的消化等。
3.2 手工制作:指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如纸飞机、小风车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3 科学问答:设置一些科学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提高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第四章:神奇的科学实验4.1 实验原理:向幼儿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4.2 实验操作:指导幼儿进行有趣的科学实验,如火山爆发、彩虹雨等,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4.3 实验总结:让幼儿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培养幼儿的科学表达和归纳能力。
第五章:科学创意无限5.1 创意思考: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科学创意,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5.2 科技制作:指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科技制作,如太阳能小车、无人机等,提高幼儿的科技实践能力。
5.3 科学展示:组织幼儿进行科学作品展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科学成果,培养幼儿的科学自信。
第六章:科学探索与发现6.1 科学探索:鼓励幼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寻找答案。
6.2 发现之旅: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如寻宝游戏、自然探险等,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3 分享发现: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发现,培养幼儿的科学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从小就要爱科学》备课教案

《从小就要爱科学》备课教案《从小就要爱科学》备课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从小就要爱科学》备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小就要爱科学》备课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序言的内容、特点和要求。
2、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自主导学】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通行证(xíng)蓬勃(pén)提倡(chàng)幻想(huàn)B、遨游(áo)猕猴(mí)翅膀(bǎng)网络(lu)C、拓宽(tu)羡慕(xiàn)受益匪浅(fěi)闭幕(mù)D、编撰(zhuàn)克隆(lóng)如火如荼(chá)绵羊(miá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电恼庆幸流传图文并茂B、提供繁植眼界科教兴国C、查阅闭幕决策通俗易懂D、热朝简洁精英基本国策3、序言,是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内容多说明写作缘由、经过、特点等。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读课文,试就下面内容筛选出相关语句。
科学的意义: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自主合作探究】5、梳理脉络。
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编撰的背景、目的从小就要爱科学(1)——介绍、评价(2)——提出希望6、《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是什么?7、你是如何理解科技知识的意义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8、⑴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有错,因为在他的背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
(句中“从一定角度上看”能不能删去?为什么?)⑵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这里的“面对……轰鸣”能否删去?为什么?)⑶如果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那么,今天扫除“科盲”,也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在这两个句子中,“如果……那么……”表示的是什么关系?试作简要分析。
从小就要爱科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从小就要爱科学(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明白科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重要性:介绍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科学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2. 科学的方法:学习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科学方法。
3. 科学的价值观:探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科学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科学的意义和科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科学的重要性和科学方法。
2. 案例资料:收集生活中的科学实例,用于案例分析。
3. 讨论题:准备与课程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科学实验或科学故事,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科学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科学的意义和科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沟通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制作科学小制作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 科学参观:安排学生参观科学馆、博物馆等场所,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3. 科学讲座:邀请科学家或专业人士来校讲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小就要爱科学》备课教案

《从小就要爱科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科学的定义和特点教学重点: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知道科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 第二课时:科学方法简介教学重点:掌握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3. 第三课时:观察能力的培养4. 第四课时:思考能力的培养5. 第五课时:动手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授: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和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第六课时:探索实验的魅力教学重点:理解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个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是验证科学假设的重要手段。
2. 讲授:讲解实验设计的原则,如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等。
3. 实践:学生分组设计并执行一个小实验,体验实验过程。
4.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总结:强调实验对于科学发现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简单的科学实验。
七、第七课时: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了解科学思维的基本方式,如归纳、演绎、批判性思维。
《从小就要爱科学》备课教案

《从小就要爱科学》备课教案第一章:科学的重要性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观察和实验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实践来验证科学理论。
2. 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如何设计实验,以及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第三章:科学思维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何进行科学推理和论证,以及科学创新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思维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
第四章:科学探究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何进行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以及科学探究的实践意义。
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第五章:科学伦理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伦理的认识,让他们了解科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何在科学实践中遵守伦理规范,以及科学伦理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伦理的意义和应用。
第六章:数学与科学的联系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数学方法在解决科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数学演示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科学的相互依存关系。
从小就要爱科学的教案设计

从小就要爱科学的教案设计第一章:科学探索的意义1.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学习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1.2 教学内容科学探索的定义和意义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探索的例子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探究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科学探索?观看科学家访谈视频,了解科学探索的例子分组讨论: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学探索的例子,展示他们的探究过程和发现1.4 教学评价小组展示评分:科学探索的例子和探究过程学生参与度评估:讨论和小组活动的参与情况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循环2.1 教学目标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水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学习水循环的相关科学知识2.2 教学内容水循环的定义和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水循环对地球的影响:气候、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水循环的科学知识:水的性质和循环的原理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水循环是什么?观看水循环的视频或图片,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小组讨论:水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2.4 教学评价实验观察评分: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的观察小组讨论评分:水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的认识第三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3.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认识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学习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科学知识3.2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的器官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引入讨论:植物是如何生长的?观察植物样本,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实验: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小组讨论: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4 教学评价实验观察评分:植物的生长过程的观察小组讨论评分: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结构与功能的认识第四章:简单电路的科学原理4.1 教学目标了解简单电路的基本原理学习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图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4.2 教学内容简单电路的定义和原理: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电路连接的方式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简单电路?观看简单电路的实验演示,了解电路的原理实验: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电路的运作小组讨论: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实验操作评分:搭建简单电路的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评分: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的能力第五章:保护环境的责任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5.2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原因: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问题的影响: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经济发展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减少污染、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5.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环境?观看环境问题的视频或图片,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小组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行动计划:每个学生制定一个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5.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评分: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的认识行动计划评分:学生制定的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的创意和实践性第六章:力的作用与效果6.1 教学目标理解力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学习力的作用效果: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探究常见力的作用现象6.2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和种类: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形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力的实例:抛物线运动、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力?它在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中体现?实验演示: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如拉伸弹簧、推动小车等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探究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共同探讨力的作用效果6.4 教学评价实验操作评分: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操作准确性小组讨论评分: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七章:天气与气候的区别7.1 教学目标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学会描述和解释常见的天气现象7.2 教学内容天气的定义:短期内的气象现象,如晴、雨、风等气候的定义:长期的气象现象,如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天气与气候的联系: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影响天气7.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记录:让学生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现象小组讨论:探究天气与气候的关系,举例说明案例分析:分析极端天气事件对气候的影响7.4 教学评价观察记录评分: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准确性小组讨论评分:对天气与气候关系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第八章:人体的主要系统8.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主要系统及其功能认识人体系统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作用探究人体系统的科学原理8.2 教学内容人体主要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系统功能:各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人体系统科学原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等8.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人体是如何运作的?它由哪些系统组成?图片展示:展示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图,了解其功能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系统细胞,模拟人体系统运作小组讨论:探究人体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作用8.4 教学评价图片展示评分:对人体各系统功能的了解程度角色扮演评分:对人体系统运作的模拟准确性及理解能力第九章:遗传与变异的奥秘9.1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学习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探究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9.2 教学内容遗传的定义:生物体特征的传递现象变异的定义:生物体个体间的差异遗传变异原理:基因、DNA和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9.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遗传和变异是什么?它们在生物界有何重要性?实验演示:观察遗传现象,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遗传变异的实验探究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共同探讨遗传变异的奥秘9.4 教学评价实验操作评分:遗传变异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小组讨论评分:对遗传变异原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十章:探索宇宙的奥秘10.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学习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10.2 教学内容宇宙的定义:宇宙的组成、星系、黑洞等宇宙探索历程:从古代天文学到现代太空探索我国航天事业: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和发展10.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宇宙是什么?人类为何要探索宇宙?图片展示:展示宇宙星系、黑洞等图片,了解宇宙的奥秘小组讨论:探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观看视频: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第十一章:食物中的营养与健康11.1 教学目标了解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及其作用认识均衡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学习食物营养标签的阅读和理解11.2 教学内容营养素概述: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均衡饮食:食物多样化、营养素摄入适量食物营养标签:营养成分的表示方法、如何选择健康食品1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食物中的营养素对健康有何影响?食物样本观察:学生观察不同食物样本,了解其含有的营养素小组讨论:探究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营养标签解读:学生分组研究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分享阅读心得11.4 教学评价观察报告评分:对食物营养素的观察和理解小组讨论评分:对均衡饮食及营养标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十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2.1 教学目标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学习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探究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1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波声音的传播: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中的声波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和区分1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如何传播的?实验演示: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如振弦发声、声波传递等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声音特性的实验探究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共同探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12.4 教学评价实验操作评分:声音产生与传播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小组讨论评分: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第十三章:的初步认识1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的兴趣和认识了解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3.2 教学内容的定义:机器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等发展历程:从早期计算机到现代技术应用:智能家居、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等1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视频资料观看:观看发展历程和应用案例的视频小组讨论:探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的impact实际应用体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应用(如语音、面部识别等)13.4 教学评价视频资料观看评分:对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分:对未来发展趋势及其社会impact 的分析能力实际应用体验评分:对实际应用的操作能力和理解程度第十四章: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1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和措施14.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重要性:对生态系统的贡献、药物开发、文化价值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可持续发展等1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生物多样性对地球有何重要性?图片展示:通过图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小组讨论:探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的成功与挑战14.4 教学评价图片展示评分:对生物多样性丰富性的认识小组讨论评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方法和措施的理解及分析能力案例分析评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的评估及分析能力第十五章:科学实验与探究技巧1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15.2 教学内容实验设计:如何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实验操作:基本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数据处理:如何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15.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科学实验?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示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科学探索的意义,包括科学兴趣的培养、好奇心的激发以及对科学探索基本方法的学习。
从小就要爱科学的教案设计

从小就要爱科学的教案设计第一章:科学启蒙1.1 科学的重要性1.2 科学方法的起源1.3 科学精神的培养1.4 科学态度的塑造1.5 科学兴趣的激发第二章:观察与探索2.1 观察力的培养2.2 观察方法与技巧2.3 探索精神与好奇心2.4 实践与动手能力2.5 常见科学实验介绍第三章:科学思维3.1 逻辑思维与科学推理3.2 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3.3 创新思维与科学发现3.4 科学方法与实证研究3.5 科学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章:数学与科学4.1 数学在科学中的作用4.2 数学思维与科学探究4.3 数学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4.4 数学游戏与科学趣味4.5 数学竞赛与科学挑战第五章:科学家的故事5.1 牛顿: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5.2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5.3 居里夫人: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者5.4 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者5.5 屠呦呦:青蒿素的发现者第六章:生活中的科学6.1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6.2 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6.3 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6.4 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6.5 科学饮食与营养均衡第七章:宇宙与地球7.1 宇宙的起源与结构7.2 恒星与行星的奥秘7.3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7.4 地理知识与地貌探索7.5 地球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第八章:生物与生命科学8.1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8.2 细胞与遗传学基础8.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8.4 人体结构与功能8.5 生物科技与医学进步第九章:技术与创新9.1 科技创新的意义9.2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9.3 与9.4 交通技术与航空航天9.5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十章:科学伦理与责任10.1 科学伦理的重要性10.2 科研中的诚信与道德10.3 科技成果的合理应用10.4 科学家与社会责任10.5 科学教育与普及推广第十一章:物理现象与规律11.1 力与运动11.2 热学与温度11.3 声学与声音11.4 光学与视觉11.5 电学与电子第十二章:化学与物质12.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2.2 化学反应与能量12.3 酸碱盐与溶液12.4 有机化学与生活12.5 化学实验与安全第十三章:生态学与自然13.1 生态系统的原理13.2 生物与其生活环境13.3 生物多样性保护13.4 自然保护与野生动植物13.5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第十四章:人体健康与医学14.1 人体基本结构与功能14.2 营养与健康生活14.3 常见疾病与预防14.4 医学技术与进步14.5 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第十五章:科学探究与实践15.1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15.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15.3 科学探究与团队合作15.4 创新实践与科学竞赛15.5 科学教育与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从小就要爱科学”的主题,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科学启蒙、观察与探索、科学思维、数学与科学、科学家的故事、生活中的科学、宇宙与地球、生物与生命科学、技术与创新、科学伦理与责任、物理现象与规律、化学与物质、生态学与自然、人体健康与医学、科学探究与实践等各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序言的写作要求。
2、了解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序言的写作要求。
2、难点:用语严密准确。
[教学时数] 一教时
一、导入
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所写的序言。
序言,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体现本书内容,属于后者。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发展的成就。
第二部分(4),说明这套《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特点和意义。
第三部分(5),勉励青少年朋友“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却很丰富深刻,如揭示了科学的意义,反映了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指出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提出了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等等。
读完文章,试就上述内容筛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并点评。
科学的意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
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现代科技的发展已遥遥超越昔日的预测或构想。
……而且,现在的电脑网络全球通,绵羊、猕猴的无性繁殖等。
”
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
2、阅读文章首段和末段,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鼓动性等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⑴首段中能否删去:“从一定角度上看”,“在它的背后”?为什么?
⑵末段中能否删去:“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为什么?
⑴不能删去。
因为严格说来,“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这句流行语本身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电脑与外语主要性质还在于工具性,而不是知识本身,更没有涉及到道德品质问题,加上“从一定角度上看”,表明了对这句话的有保留的承认和肯定。
⑵不能删去。
这些句子概括了当前的大好形势,富于激励、鼓动效果。
3、就“文盲与科盲”问题认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科盲,指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
扫除科盲是比扫除文盲更高的要求。
甚至可以认为,在今天一个缺乏科学常识的人就是一个文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四、小结
写作切合序言要求,交代写书的背景和目的,介绍书的特点和意义。
中心意思:说明了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和价值,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