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要爱科学
二十六、从小就要爱科学

2、阅读文章首段和末段,体会语言的准确 性和鼓动性等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⑴首段中能否删去:“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什么?
⑵末段中能否删去:“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 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为什 么
1. ⑴不能删去。因为严格说来,“电脑与外语 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这句流行语本身也 有一定的片面性,电脑与外语主要性质还在 于工具性,而不是知识本身,更没有涉及到 道德品质问题,加上“从一定角度上看”, 表明了对这句话的有保留的承认和肯定。
1.正音辨形
遨游( 拓宽( ) ) 猕猴( ) )
编zhuàn(
繁zhí(
)
文mánɡ(
撰 殖 盲
)
答案:áo mí tuò
2.据义填词
(1)_________: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2)_________:(同一书刊的)图画和文字都很丰富精美。 (3)_________:指得到的好处不少。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已 被无数事实证明。 假如不懂得地质科学,人 们就不会知道960万平方公里 土地下的宝藏;不懂得信息科 学,就会变成耳聋眼花的现代 人;不懂得基因科学,就不能 克服遗传障碍,满足人类生存 的需要。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 人,难以在知识经济的现代社 会生存;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国 家,必然会落后。
课后作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武器从步枪 发展到大炮、核导弹,从战车发展到坦克、 飞机。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现代的战争是 科学技术的战争,但伴随而来的问题则是, 威胁整个地球的“核危机”,科技的高速发 展是否会最终毁灭全部的文明?科学之路该 何去何从? 请将你的想法写下来与组员交流交流。
⑵不能删去。这些句子概括了当前的大好形势, 富于激励、鼓动效果。
《从小就要爱科学》教案设计

《从小就要爱科学》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科学是系统地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事物的本质的方法和知识体系。
2. 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力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推理、假设、验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难点:科学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科学实验器材、课件等。
2. 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科学成果,让学生了解科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和看法。
5. 科学方法讲解:讲解科学方法的含义和运用,举例说明。
6.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科学实践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解答和指导。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科学实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实验操作等。
2. 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作业、实验报告等成果的质量。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从小就要爱科学》备课教案

《从小就要爱科学》备课教案第一章:科学的重要性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观察和实验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实践来验证科学理论。
2. 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如何设计实验,以及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第三章:科学思维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何进行科学推理和论证,以及科学创新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思维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
第四章:科学探究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何进行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以及科学探究的实践意义。
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第五章:科学伦理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伦理的认识,让他们了解科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何在科学实践中遵守伦理规范,以及科学伦理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伦理的意义和应用。
第六章:数学与科学的联系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数学方法在解决科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数学演示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科学的相互依存关系。
从小就要爱科学(精选11篇)

从小就要爱科学(精选11篇)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而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则是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关键。
本文将为您带来精选的11篇文章,探讨从小就要爱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激发孩子的科学兴趣。
1.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往往来自于父母的引导和激励。
通过创造有趣的科学环境,提供科学实验和科普读物,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
2. 科学与趣味的结合:扮演科学家的游戏通过扮演科学家的游戏,孩子可以在趣味中学习科学知识。
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道具,让他们在玩耍中探索科学的乐趣。
3. 观察大自然:培养孩子的科学眼带孩子去观察大自然是培养科学兴趣的好方法。
可以带孩子去公园、山区或者农田,教他们观察植物、昆虫等,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科学眼。
4. 科学童话:用故事引发好奇心编写科学童话故事,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引导孩子对科学事物产生兴趣,同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科学家的世界:探索实验室参观实验室是让孩子接触科学家工作的好机会。
可以带孩子参观科学实验室,让他们近距离观察科学家的工作环境,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
6. 科学展览:开拓视野的奇妙之旅带孩子去参观科学展览,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
科学展览通常有趣味实验和交互式展示,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7. 科学绘本:看图说话的科学之旅科学绘本是培养孩子科学兴趣的好工具。
通过图文并茂的绘本,孩子可以在愉快阅读的同时学习科学知识,同时培养阅读和思维能力。
8. DIY科学实验:动手实践的乐趣让孩子参与DIY(Do it yourself)科学实验是培养他们科学兴趣的好方法。
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科学游戏:寓教于乐的创新方式科学游戏是培养孩子科学兴趣的创新方式。
通过电子游戏或者互动游戏,孩子可以在娱乐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从小就要爱科学教案

从小就要爱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2. 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简单的科学现象,如磁铁、浮力等。
2.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磁铁吸引、浮力实验等。
3.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
2. 结合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3.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磁铁、浮力教具等实验器材。
2. 教学卡片、图片等辅助材料。
3. 记录表格、画笔等工具。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磁铁的神奇现象,引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实验:让幼儿亲自操作磁铁教具,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3. 观察:让幼儿观察浮力实验,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4. 讨论:分组让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6. 延伸:布置简单的科学作业,让幼儿在家中尝试实践科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记录幼儿在讨论环节的发言,评估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应用科学知识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科学主题活动,如科学展览、科学讲座等,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科学。
2. 邀请科学家或工程师来园进行科普讲座,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向往。
3. 开展科学实验兴趣小组,让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有害物质。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尊重幼儿的疑问,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尝试。
九、教学反馈:1.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科学学习情况。
2. 收集幼儿的作业作品,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从小就要爱科学》教案设计

《从小就要爱科学》优秀教案设计一、教案简介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3. 教学课时:每课时40分钟。
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教具、实验器材等。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的魅力1.1 科学的重要性和作用1.2 科学的起源和发展1.3 科学家的小故事2. 第二章:观察与发现2.1 观察力的培养2.2 发现身边的现象2.3 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3. 第三章:实验与探究3.1 实验的基本方法3.2 常见实验现象的解释3.3 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4. 第四章:创新与想象4.1 培养创新思维4.2 科幻故事欣赏4.3 创新小发明实例5. 第五章:科学素养的培养5.1 科学方法的应用5.2 科学态度的培养5.3 科学精神的弘扬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完成速度。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素养。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4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六、第六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6.1 认识自然界的基本组成6.2 学习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现象6.3 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为七、第七章:生活中的科学7.1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7.2 生活中的科学技巧与窍门7.3 健康生活与科学饮食八、第八章:身边的科学8.1 探索家庭中的科学8.2 发现校园里的科学奥秘8.3 关注社会中的科学问题九、第九章:科学思维与方法9.1 学习科学思维的基本方式9.2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9.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十、第十章:科学未来的展望10.1 了解科学发展的趋势10.2 探索科技对未来的影响10.3 激发学生对科学未来的憧憬与责任十一、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和思考。
《从小就要爱科学》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从小就要爱科学》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运用课文所学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白科学的重要性。
2.让学生明白从小就要培养爱科学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
2.让学生明白从小就要培养爱科学的好习惯对自己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教材:《从小就要爱科学》2.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小黑板、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一个小视频展示科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对我们的影响。
Step 2:呈现教师让学生跟读课文,并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Step 3:讲解1.通过解析课文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的重要性。
2.与学生讨论为什么从小就要爱科学。
Step 4:练习1.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科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阐述自己对科学的看法。
Step 5:拓展1.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实验等方式,探索科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Step 6: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2.让学生明白科学对我们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科学知识。
六、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写好的小作文,并根据老师的要求继续探究科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对科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明白了科学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继续鼓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
《从小就要爱科学》表格式教案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 学方法,了解科学的发展 历程和最新进展。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实验、推理、 创新等科学能力,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 值观。
作业完成率
记录学生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是否按时完成、作业质量等 。
作业难度反馈
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作业 难度是否适中。
改进建议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指导。
期末考试或总结性评价
1 2
考试成绩
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评价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 容的掌握情况。
境。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 分析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活动
设计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科学。
教学手段运用
传统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手段
使用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教学手 段,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科研机构 等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科 学的魅力和价值。
讨论交流活动安排
科学知识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科学知识,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
科学问题探讨
引导学生探讨科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培养批判性思 维和创新能力。
科学实践活动报告
组织学生报告自己的科学实践活动过程和成果,展示实践能力和 表达能力。
05
CATALOGU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科目:语文执笔:审核:课型:新授课学生姓名: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课时编号:
从小就要爱科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序言的写作要求。
2、了解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难点]
1、重点:序言的写作要求。
2、难点:用语严密准确。
[教学时数] 一教时
一、导入
本文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所写的序言。
序言,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体现本书内容,本文属于后者。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发展的成就。
第二部分(4),说明这套《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特点和意义。
第三部分(5),勉励青少年朋友“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
三、探究
1、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却很丰富深刻,如揭示了科学的意义,反映了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指出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提出了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等等。
读完文章,试就上述内容筛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并点评。
科学的意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
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已遥遥超越昔日的预测或构想。
……而且,现在的电脑网络全球通,绵羊、猕猴的无性繁殖等。
”
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
2、阅读文章首段和末段,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鼓动性等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⑴首段中能否删去:“从一定角度上看”,“在它的背后”?为什么?
⑵末段中能否删去:“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为什么?
⑴不能删去。
因为严格说来,“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这句流行语本身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电脑与外语主要性质还在于工具性,而不是知识本身,更没有涉及到道德品质问题,加上“从一定角度上看”,表明了对这句话的有保留的承认和肯定。
⑵不能删去。
这些句子概括了当前的大好形势,富于激励、鼓动效果。
3、就“文盲与科盲”问题认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科盲,指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
扫除科盲是比扫除文盲更高的要求。
甚至可以认为,在今天一个缺乏科学常识的人就是一个文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四、小结
本文写作切合序言要求,交代写书的背景和目的,介绍书的特点和意义。
中心意思:本文说明了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和价值,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