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扬弘国粹 经典诗词进校园
古韵悠扬弘国粹诗词进校园

古韵悠扬弘国粹诗词进校
园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古韵悠扬弘国粹经典诗词进校园——芦陵中学成功举办诗词进校园吟唱会
“染柳烟浓,春阳照,彤云冉冉。
芳草碧,李桃夭艳,飞花点点。
”4月14日上午,在这个百花争艳,春意黯然的春季,朱河镇芦陵中学成功举办了离湖诗词楹联学会朱河分会诗词进校园吟唱会。
来自离湖诗词楹联学会朱河分会的各地成员代表及芦陵中学诗词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吟唱会。
学校校长张建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吟唱会在该校初一(8)班同学们沁人心脾的诗词朗诵中拉开序幕,吟诵诗句均出自我国古代着名诗人与词人之笔,他们的吟诵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是在场作者与诗词爱好者的诗词吟唱,“芦陵中学不寻常,绿满校园诗满墙。
”“朱河古镇一芦中,环境优美郁葱茏。
玉宇琼楼拔地起,花红草绿树荫丛”……一首首精美的诗词从诗人口中吟诵着,一阵阵书香沁润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与诗人们。
淳淳诗句抒发了作者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诗词无限的向往之情。
吟唱会上近百首诗词让大家深深地浸润在中华诗词的海洋里,感受着不一样的中华国粹。
该校教师也吟诵的自己的诗词作品。
中华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芦陵中学历来重视“人文教育”、“书香教育”建设,不断加强师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诗词进校园为载体,以校刊《芦笛》栏目为依托,以“图书阅览日”“经典诵读”等活动为平台,培养和激发师生对中华诗词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促进诗词爱好者之间的学习交流;让“诗词进校园”,让每个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诗词、诗歌的吟诵和创作,增长才情,热爱生活,传承文化。
政教处重温经典传承文明古典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

政教处重温经典传承文明古典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经典传承文明古典诗词进校园活动是一项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推广古典诗词艺术的活动。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古典诗词艺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现代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了解程度并不高,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我们决定开展这项活动。
二、主题经典传承,文明古典诗词进校园。
三、活动目标1.增强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推广中华经典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活动内容1.诗词欣赏通过对古代诗词的选读、解析、欣赏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
2.诗词创作在活动中,我们将邀请学生参与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创作儒雅风格的诗词,推动学生通过文学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
3.诗词演讲活动中,我们将邀请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或讲解,让学生能够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演绎诗歌,进而增强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
4.诗词比赛活动最后,我们将举办“中华诗词大赛”,考验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运用能力,让他们在比赛中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五、实施方案1.活动时间:5月份2.活动场地:学校大礼堂、教室等3.活动内容:(1)诗词欣赏(2)诗词创作(3)诗词演讲(4)中华诗词大赛4.活动对象:全体学生5.活动准备:(1)在学校宣传中心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手册(2)邀请文化专家进行诗词讲解(3)邀请专业演员及评委担任诗词比赛的评审(4)组织相关学生学习及练习六、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活动的实施,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效果:1.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素养。
2024年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

2024年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一、活动目标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诗词繁荣发展;2. 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4. 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文化自信;5.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活动内容1. 个人诗词创作通过开展中华诗词创作比赛,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诗词。
比赛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设立一、二、三等奖,并对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和嘉奖。
2. 诗词知识竞赛在每周或每月的课余时间,组织中华诗词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包括中华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意境等方面的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华诗词的了解和认知。
3. 诗词朗诵比赛进行年级或班级的诗词朗诵比赛。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华诗词进行朗诵,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 诗词讲座与指导邀请专业的诗词学者、作家或诗词爱好者为学生开展诗词讲座与指导活动。
通过讲座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诗词,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
5. 诗词展览与演出组织学生参观诗词展览,了解中华古代名人的诗词作品。
同时,举办诗词演出活动,邀请学生进行现场朗诵和演唱,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
6. 诗词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研学营、古文化考察等,使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7. 中华诗词展示平台创建中华诗词展示平台,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并提供展示个人诗词作品的机会。
平台可以是校园内的展览角落、校报、校网站等,通过展示与分享,推动中华诗词在校园内的传播。
三、活动形式1. 线上活动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举办中华诗词创作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方便学生参与和展示。
同时,通过线上平台开展诗词朗诵、讲座与指导等活动,以及组织线上诗词展览和演出。
2. 线下活动在校园内举办诗词朗诵比赛、展览与演出活动等,提供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展示机会。
国学经典进校园 传承文化聚力量

国学经典进校园传承文化聚力量
中华国学是凝聚了从古至今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史上令人瞩目的瑰宝。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让国学经典走进校园,走进师生心灵,2015年1月13日下午,唐山四中举行了首届校园古诗词诵读竞赛暨国学进校园启动仪式。
唐山四中自2014年10月开始在校园内开展了以“传承文化、凝聚力量”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竞赛活动,各班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集体诵读古诗词,品味诗词精华,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涵养当代中学生的精气神。
经历了3个多月的周赛、月赛、复活赛后,七、八年级的12个班级全部进入了现场总决赛。
总决赛以通关赛的形式设置了众人划桨、单刀赴会、挑兵点将、争分夺秒、心有灵犀、八仙过海六个关口,现场气氛时而紧张热烈,时而轻松愉悦,台上台下的互动彰显了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万汇凭吞吐”的气度。
同学们的诵读让到场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了“文人燃情而诗,后人盛世而歌”的亘古绵长的吟咏之情。
获奖班级和选手更是体会了“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神韵!
唐山四中作为一所唐山市幸福教育实验校,在打造幸福校园的进程中,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积淀累进发展、用特色树立品牌、用实干收获实效,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唐山四中将以国学进校园活动为新的契机,使传统文化经典与当代文化经典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圣贤雅言的点拔下,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拥有高尚的人格,拥有和谐的生命,拥有成功的学业,拥有智慧的人生!。
诗词进校园诗意润童心

诗词进校园诗意润童心
“诗词进校园,诗意润童心”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带入校园,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诗词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诗意情怀。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通过学习诗词,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校园中开展诗词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诗词创作比赛等,让学生们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诗词水平;可以开设诗词选修课,让学生们系统地学习诗词的知识和技巧;还可以邀请诗词专家到校举办讲座,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诗词的文化内涵。
除了教育活动,还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诗词元素。
例如,在校园中设置诗词展板、悬挂诗词标语等,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受到诗词的存在;可以开展诗词主题班会、诗词社团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交流诗词心得,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
总之,“诗词进校园,诗意润童心”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能够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营造出更加浓厚的文化氛围。
诗词进校园,国粹育新人--诗词在语文课堂内外的实施策略及路径初探

诗词进校园,国粹育新人--诗词在语文课堂内外的实施策略及路径初探发布时间:2021-08-03T11:44:25.43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月第9期作者:吴景英[导读] 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吴景英湛江市第五小学,广东湛江524000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更是中华儿女的精神食粮。
诗词文化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皇冠上的明珠,其独一无二的智慧、神韵,千百年来一直在沁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对中华诗词的扶持”,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求中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学习古诗词格律知识”等活动,以“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筑牢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都为诗词进校园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
笔者有幸加入了湛江市诗词楹联研究会,并参与了湛江市第二中学校长杨耀明主持的省级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进校园的行动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YQJK373),在课题研究及推动诗词进校园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收获颇丰,下面结合所学所见所感,就诗词在中小学语文课堂内外的实施策略及路径谈几点看法。
一、组建诗教团队,为诗词进校园保驾护航为有效推进并落实诗词进校园,需要组建一个热衷于推动诗词进校园的领导机构和一支有志于传承和传播诗词文化的教师队伍。
诗词进校园涉及面很广,没有学校领导的参与、指导并从学校层面进行布局和协调工作,诗词进校园活动无法顺利推进,没有业务精熟、甘于奉献的诗教队伍,诗词进校园活动也无法顺利落实,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以笔者参与课题的湛江市第二中学为例,为有效推进并落实诗词进校园,2019年1月,在该校杨耀明校长的倡议下,学校发文组建了二中诗社,将诗教领导机构和诗教队伍合二为一,成立了诗社理事会、监事会。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古诗词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古诗词
昔日风华绽放花,犹如朝霞照大地。
流传千年的古文化,寄托着民族的骄傲。
古人笔下留芳草,品读其中智慧到。
仰望历史的长河,古代文化流淌进心田。
山水画中寻诗意,青山绿水悦人心。
心领风韵宛如云,古韵叠起意犹存。
文人墨客泼墨痕,凝香如梦传华年。
红楼梦里折扇舞,唐诗宋词回音连。
丹青妙手挥毫端,乐章流淌唤醒心。
秋风诗词咏时光,春雨故事积情怜。
四大名著传家宝,书香永存传中华。
古诗词悠远思维间,繁花似锦绽辞章。
闻香识女儿红,弘扬中华化为风。
每逢佳节倍思亲,诗词之路觅知音。
爱国情怀抒胸臆,古韵悠悠宛如云。
手握痕迹述传统,字字句句气吞山。
中华美文耀古今,笔墨犹在传承中。
典籍之海浩如烟,千古流传不可磨。
丝路往事绕心头,文化交融自古有。
借景抒怀笔锋动,唱响千秋传古韵。
注:以上诗词是通过生成模型生成的,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准确和不连贯。
中华优秀文化(诗词)进校园活动美篇

桃花扇舞, 唐诗宋词——中华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美篇
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瑰宝, 其中又以诗词为代表。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校方决定在学校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其中之一为“桃花扇舞, 唐诗宋词”活动。
这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们通过学习唐诗宋词,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爱上中华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收获了很多。
他们学到了许多优秀的经典名句,如杜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夜漫漫无心睡,起来独自绕阶行”。
这些名句不仅美丽,而且意蕴深刻、寓意深远,让同学们深有感触。
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古诗,如“一图以相思,十年一觉已三回”的“相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些古诗虽然作者不为人知,但却同样美丽动人。
此外,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还学会了古代舞蹈“桃花扇”,这是一种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手法,既考验了同学们的舞蹈技巧,也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这次“桃花扇舞, 唐诗宋词”活动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美妙的活动中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相信,在这次活动的带动下,大家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知将不断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韵悠扬弘国粹经典诗词进校园——芦陵中学成功举办诗词进校园吟唱会
“染柳烟浓,春阳照,彤云冉冉。
芳草碧,李桃夭艳,飞花点点。
”4月14日上午,在这个百花争艳,春意黯然的春季,朱河镇芦陵中学成功举办了离湖诗词楹联学会朱河分会诗词进校园吟唱会。
来自离湖诗词楹联学会朱河分会的各地成员代表及芦陵中学诗词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吟唱会。
学校校长张建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吟唱会在该校初一(8)班同学们沁人心脾的诗词朗诵中拉开序幕,吟诵诗句均出自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与词人之笔,他们的吟诵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是在场作者与诗词爱好者的诗词吟唱,“芦陵中学不寻常,绿满校园诗满墙。
”“朱河古镇一芦中,环境优美郁葱茏。
玉宇琼楼拔地起,花红草绿树荫丛”……一首首精美的诗词从诗人口中吟诵着,一阵阵书香沁润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与诗人们。
淳淳诗句抒发了作者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诗词无限的向往之情。
吟唱会上近百首诗词让大家深深地浸润在中华诗词的海洋里,感受着不一样的中华国粹。
该校教师也吟诵的自己的诗词作品。
中华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芦陵中学历来重视“人文教育”、“书香教育”建设,不断加强师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诗词进校园为载体,以校刊《芦笛》栏目为依托,以“图书阅览日”“经典诵读”等活动为平台,培养和激发师生对中华诗词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促进诗词爱好者之间的学习交流;让“诗词进校园”,让每个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诗词、诗歌的吟诵和创作,增长才情,热爱生活,传承文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