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高考作文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范文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作文材料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
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
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
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
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注意(1)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
(2)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
作文评析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对今后高考作文命题思路和作文教学也有很大启示。
一、要引导学生关心未来世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命题,很显然把考生的视线和思维一下引向到未来世界。
关心未来,这是时代的大课题.也是教育的大课题。
正如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所说:“忽视未来的人,将会冒丧失未来的危险。
”人类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梦想,这些梦想是通向未来之路。
今天的梦想也许就是未来的现实。
当今的中学生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人类面临生死收关的选择,将向何处去?为了开拓美好的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否应该在梦想的天地里重新探索和追求,寻找通向未来的路?是否应该向未来给人类希望的宏观工程挑战?以及所谓全球化等等问题。
他们理所当然的应该予以关注,以便使通向未来的各种梦想变成现实。
二、要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理科教育固然有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优势和责任,文科教育也有它的用武之地,是否也可以助一臂之力呢?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给我们提供了借鉴。
现代科学技术已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因而必须对学生予以科学教育,这是时代的必然。
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必须文理结合,携手联盟,交叉渗透,互为所用,而作为中学教育重要内容的作文教学则应是文理联盟的纽带。
1999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1999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记忆移植,这可太有趣啦。
我想,如果记忆可以移植,那我就把大科学家的记忆移到我的脑袋里。
像牛顿,他看到苹果掉下来就能想到万有引力。
要是我有他的记忆,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肯定一下子就能算出那些很难的题目。
我就不用对着作业愁眉苦脸,也不会因为考试考不好被妈妈唠叨啦。
我还想把探险家的记忆移过来。
那些探险家去过好多好多神奇的地方呢。
比如去神秘的亚马逊雨林,那里有超级大的蜘蛛,还有各种各样奇怪的植物。
要是我有他们的记忆,我就可以跟小伙伴们讲那些冒险的故事,像我自己亲身经历过一样。
我会说我在雨林里怎么躲避那些危险的动物,怎么找到干净的水源。
小伙伴们肯定都围着我,眼睛里充满羡慕。
不过呢,要是记忆可以移植,也可能会有不好的地方。
要是把一个很懒的人的记忆移到我脑袋里,那我是不是也会变得不想写作业,不想帮忙做家务呢。
所以呀,记忆移植这个事儿,还得好好想想呢。
坚韧是个特别棒的品格呢。
就像小蚂蚁,它们小小的身体,但是却有着坚韧的力量。
我曾经看到一群小蚂蚁在搬一块很大的面包屑。
那块面包屑比它们的身体大好多好多倍。
我想,它们肯定搬不动的。
可是小蚂蚁们没有放弃,一只接着一只,努力地拉呀推呀。
它们走得很慢很慢,但是一直在坚持。
它们成功把面包屑搬到了自己的洞穴里。
小蚂蚁这么小都能这么坚韧,我觉得我也应该像它们一样。
在我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我总是摔倒。
膝盖都摔破了,好疼好疼。
我当时就想,我再也不骑了。
可是爸爸告诉我,要坚韧一点,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
于是我又爬起来继续骑。
摔了很多次之后,我终于学会骑自行车啦。
我知道,在以后的生活里,还会有很多困难。
但是我要像小蚂蚁和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一样,保持坚韧的品格,不被困难打倒。
不管是做数学题遇到难题,还是和小伙伴闹别扭,我都要坚强地去面对。
答案丰富多彩,这可太有意思啦。
比如说画画吧。
老师让我们画自己心中的家。
有的同学画的是高楼大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现代化电器,像电视、冰箱、电脑,他觉得这样的家很方便很舒服。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一滴水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一滴水
水,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浪费一滴水,要把每一滴水用在需要的地方。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会到干旱灾区去,用我的生命去拯救千千万万个生命,让枯萎的树木长出嫩芽,让干裂的土地重新吻合,让那里的每个人都有干净的水喝。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要到无边无际的荒野上,让无边无际的黄土上长出绿油油的小草;长出一棵棵参天大树,为人们遮风挡雨;让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梨、黄澄澄的橘子全部挂在树上,让游玩的人们,可以随手摘下来品尝、解渴。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要到发电厂去,奉献出自己的生命,让最偏僻的山村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光明,让有病在身的老人,能通过家里的电视,看到外面辽阔的世界,让孩子能在更明亮的灯光下刻苦的学习。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要去滋润马路边的大树,让它们能够更好地吸收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排放出来的废气,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氧气,让人们能够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要对人类说:“人类们,请你们保护水资源吧,千万不要让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变成自己眼里流下的眼泪。
”。
1999年高考满分作文

1999年高考满分作文高考作文 (1999年全国高考)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而高考则是每一位学子人生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
对于我本人来说,这也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考验。
1999年的高考已经过去,回顾这次考试,我深感其中的艰辛与挑战。
在高考前的准备过程中,我和许多考生一样,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我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从每个科目的重点内容开始,逐步补充与巩固。
为了充实自己的阅历,我读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书籍,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面对高考语文作文题时,我立即冷静下来,思考起如何展开文辞的结构与论述。
我尝试将我平时所学的阅读、写作和修辞技巧融合在一起,以此来展现我的思维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文字的运用中,我选择了真实的事例来支持我的论点,以增加我的说服力。
高考数学是我相对较为薄弱的科目,因此我更加努力地备考。
我系统地学习了每一个知识点,并通过题目来进行训练。
尽管考试中的一些难题让我无法全面解答,但我能够坚定信心,以最佳的状态完成其他的考题。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也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
为了提高我的英语能力,我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积极参与英语角的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我还阅读了大量的英语文章和报纸,以提高我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
从考场出来的那一刻开始,我的紧张情绪逐渐释放,而万分期待和焦虑则取而代之。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答题情况,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深知这次高考对我来说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成长。
回首往事,我深感高考虽然对我来说只是一次考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取了更多的智慧与勇气。
这次高考,不仅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自律性。
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坚持不懈地追求我的梦想,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
199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分析和作文范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材料命题——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
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
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
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
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作文分析解析:这道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想象力,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
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探讨记忆移植可能带来的影响,如对个人、社会、科技、伦理等方面的影响;可以想象自己拥有了他人的记忆后的情景和体验;也可以探讨记忆移植的利弊以及相关的道德、法律等问题。
这样的题目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同时,不同文体的选择也让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来展现写作风格。
作文范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将是怎样一幅奇妙而令人惊叹的图景!这一设想,如同为人类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充满了无尽的可能和遐想。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们可以将那些伟大科学家的智慧和知识直接传承。
想象一下,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思维、牛顿的万有引力发现,以及爱迪生的无数发明灵感,直接移植到新一代学者的脑海中。
这无疑会极大地推动科学的进步,让人类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飞速前行。
也许原本需要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攻克的难题,在瞬间就能找到答案。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历史的珍贵经验和教训也能得以永恒铭记。
我们可以将经历过战争磨难的人们的痛苦记忆移植给世人,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
那些曾经为了正义和自由而奋斗的先驱们的坚定信念和勇敢精神,也能传递给每一个人,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永不退缩。
然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也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比如,个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可能会受到威胁。
1999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范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1999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范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999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
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
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
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
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字数不少于800字。
【范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将是一个充满奇幻与未知的世界,它既有着令人憧憬的美好前景,也可能引发诸多复杂的问题。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教育领域或许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革。
学生们不再需要漫长的时间去积累知识,牛顿、爱因斯坦等伟大科学家的智慧可以直接植入学生的大脑。
想象一下,孩子们在瞬间就能理解相对论的奥秘,掌握微积分的精髓,那教育的效率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学校的课程设置可能会彻底改变,更多的时间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记忆移植更是如虎添翼。
新的研究者可以继承前辈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快地攀登科学高峰。
以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的领域,可能因为记忆移植而迅速取得突破。
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各个学科都有望迎来加速发展,人类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也将大大增强。
在文化方面,记忆移植能够让古老的文化传统得以更鲜活地传承。
历史学者可以直接拥有古代文人墨客的记忆,深刻体会他们创作时的心境和灵感,从而更准确地解读和传承古代经典文学作品。
艺术家们能够移植前辈大师的创作记忆,汲取他们的艺术精髓,为艺术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可能会出现更多融合古今、风格独特的作品,推动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例如,一位现代画家如果移植了梵高的记忆,他可能会感受到梵高对色彩和笔触的独特理解,从而创作出既有梵高风格又带有现代元素的画作。
1999年高考作文全国卷满分佳作:生命的痕迹

1999年高考作文全国卷满分佳作:生命的痕迹.h1{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22pt; MARGIN:17pt0cm16.5pt;LINE-HEIGHT:240%;TEXT-ALIGN:justify}.h2{FONT-WEI GHT:bold;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N:13pt0cm;L INE-HEIGHT:173%;TEXT-ALIGN:justify}.h3{FONT-WEIGHT:bold;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16pt;MARGIN:13pt0cm;LINE-HEIGHT:173%;TEXT-A LIGN:justify} 满分佳作生命的痕迹江苏考生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在生长与消亡中留下痕迹。
地层中的羊齿类植物,化成了煤;石板上三叶虫的遗骸,是它朴素的墓志铭。
当人作为个体走向死亡的时候,他的记忆也随之一起逝去。
为了保留这些宝贵的人生经验,人们往往把它著述为书,流传后人。
正如一位哲人在他的遗作中所写:“这是将要离岗的哨兵对将来替岗的新兵的忠告,是老之将至的人最后的叮嘱。
”正是在这样记忆的流传中,历史之河缓缓前行。
如今,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国外研究发现,人的记忆移植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成为可能。
这样惊人的发现,使人不由得浮想联翩。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人类在数千年与自然力搏斗的文明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也留下了许多难解的谜。
无论是诺亚方舟还是死海卷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么这千百年人们的艰辛、努力,劳作、血汗将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认识了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开拓未来。
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这一位位才智出众的名人甚至早已将他们的大脑留给后人保存。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如今正安放在实验室中的爱因斯坦的大脑又能为我们破译多少的生命密码!我们憧憬,幻想,又在深思。
江苏高考作文1999年

江苏高考作文1999年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看爷爷用玻璃做佛龛。
爷爷少年时是大户人家的少爷,青年时遭遇侵华战争,中年时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他做过地主,也做过农民,是旧时代到新时代的缩影。
因而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积攒下来的智慧在爷爷身上得以集中体现。
爷爷做的东西,总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他做的玻璃佛龛细致又精巧,每一条接缝都是笔直的,每一条花纹都是对称的,放到现在,一定有人会说爷爷是“有强迫症的处女座”。
除了玻璃佛龛之外,爷爷令人啧啧称奇的小玩意儿还有很多。
红红绿绿的胶片唱片剪成各种花色图案,贴到玻璃上,做成玻璃花灯。
元宵节的时候提出去,比起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塑料或纸质的兔儿灯也好荷花灯也好,都要精巧透亮。
奶奶穿旧了的衣服,爷爷戴上老花镜,一双粗大的手上下翻飞,不一会竟缝出一个小布包。
别看这布包小,里面竟有一个不易察觉的暗袋,钱财放进去,取用方便又不易失窃。
最妙的是爷爷亲手做的一根拐杖。
普通的拐杖上,爷爷用榫卯安了一个可折叠的小凳,走路走累了,放下小凳,凳子腿加上拐棍正好4根,拐棍瞬间变成小凳子,可以坐下休息。
多年以后,爷爷去世。
我便再也没有见到过那样精巧的佛龛,也再没有见过那样玲珑剔透的花灯。
爷爷给我做的那只小布包,我小心翼翼存在衣柜里。
可不管是妈妈还是姑姑,都再也没有这样好的手艺。
只有那个带小凳子的拐棍,悄然间成为广大老年人的福音,稍微起个早,便能看到满大街都是拄着这种拐棍的老人。
那时候爷爷已经过世8年了。
提到智慧,我们能想到的总是像牛顿、爱因斯坦、霍金这样的科学家,他们用智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他们智慧光芒的指引。
然而我觉得,另一种智慧也不容忽视。
它很小,不起眼,不仔细思量,甚至不觉得它是智慧;然而等到它消失的那一天,你一定会觉得生活失去了斑斓色彩。
这就是广大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这片黄土地上积攒下的生活智慧。
我的爷爷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老人,他做的东西算不上“作品”,更谈不上“有造诣”、“大智慧”,但他去世之后,他的奇思和巧技就随风消逝再也不见踪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高考作文篇一: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作文材料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
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
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
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
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注意(1)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
(2)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
作文评析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对今后高考作文命题思路和作文教学也有很大启示。
一、要引导学生关心未来世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命题,很显然把考生的视线和思维一下引向到未来世界。
关心未来,这是时代的大课题.也是教育的大课题。
正如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所说:“忽视未来的人,将会冒丧失未来的危险。
”人类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梦想,这些梦想是通向未来之路。
今天的梦想也许就是未来的现实。
当今的中学生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人类面临生死收关的选择,将向何处去?为了开拓美好的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否应该在梦想的天地里重新探索和追求,寻找通向未来的路?是否应该向未来给人类希望的宏观工程挑战?以及所谓全球化等等问题。
他们理所当然的应该予以关注,以便使通向未来的各种梦想变成现实。
二、要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理科教育固然有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优势和责任,文科教育也有它的用武之地,是否也可以助一臂之力呢?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给我们提供了借鉴。
现代科学技术已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因而必须对学生予以科学教育,这是时代的必然。
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必须文理结合,携手联盟,交叉渗透,互为所用,而作为中学教育重要内容的作文教学则应是文理联盟的纽带。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一次大胆探索,将对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要重视想象力的开发想象力是下世纪创造型人才必备的品质。
就作文而言,想象力也是写作最基本的素养。
缺乏想象力的作文.必然思想僵化、形式呆板、语言乏味。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与其说是一次文章内容、语言表达、汉字书写的考试,不如说是一次想象力的考试。
“假如记亿能够移植”,是以描绘未来为对象的科学题材的写作,必须有多种科学知识的参与,既要异想天开.浮想联翩,又要统密推论,精确表述,这才是符合科学的想象力。
作文中生活题材与科学题材的结合,写实与写虚的结合,各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互相穿插,将会改变传统作文重视写实.排斥写虚而忽视想象力开发的一贯做法,开创高考作文和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优秀文章例文铭记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假如记忆可能移植身形憔悴的屈子行吟汩罗江畔,向我们蹒跚而来;衣袂飘飘的李白持酒仰天放歌,向我们狂奔而至。
古老的历史与文化的流程中,我们的民族曾有着太多的辉煌与记忆。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甘愿让我的父老乡亲们永远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
记住我们神色庄重的祖先,如何从绿草如茵的古黄河流域,踏遍荆棘跋涉到今天的艰难历程,以及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远古文明和中华儿女??掩卷沉思时,首先从记忆的湖面泛起的,便是历史尽头那一道道光彩的背影。
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
抵达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深处。
三国时的羽扇纶巾,先秦两汉的明月关,长安城上的紫气辉云,江河两岸的饿殍哀鸿,都在历史的书页中栩栩如生。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情愿在这一段凝重的记忆中感受民族的盛衰交替和前进之路的坎坷崎岖。
当唐宋的民景一片歌舞升平,当忽必烈的铁骑驰骋中亚的土地,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灿烂的记忆中激动欢呼喜极而泣,当大清帝国的势力衰微,列强的屠刀残杀我中华儿女,我们可以在那一段痛心疾首的记忆中,唤起民族的觉醒,奋发图强,一雪国耻。
正是这一串串凝血含泪的记忆给了我们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我们没齿不忘。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们还要记住近百年天翻地覆的变化,记住如今的繁荣昌盛。
即便历史终究成为历史,一去永逝,我们也要在仅存的记忆中留下一幕祥和安静的图景,尽管我们的民族在这个世界里有着血与泪的创痛,有过骨肉离散,有过奇耻大辱,毕竟记忆中的刀光剑影和滚滚硝烟,曾让我们痛定思痛,铸就了一批民族的精魂,我们会在记忆中用苦难的血泪擦亮智慧的善良的眼睛,让我们自己以及后代,生生世世懂得我们的民族有着苦难的遭遇和不屈的尊严。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他深爱着的土地,也染红了亿万民众的记忆;使馆的废墟再也无法唤醒长眠于此的纯情儿女,却唤醒了炎黄子孙的爱国激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让我们把这一段记忆,涂得最浓最重。
我们的历史,除了记忆不能再留给我们什么,我们的民族除了奋发图强不能再蹉跎等待什么。
留住记忆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自信和自强的理由,我们要记住的不仅是远古的文明与辉煌,更需记住我们的民族饱经苦难,她渴盼着她的儿女能够扬眉吐气,能够被人敬重和尊崇!两个人的一生一对风风雨雨走过了60多年的夫妇死了。
他们最大的愿望便是来生还做夫妻,于是在生前约定,公元20XX年7月7日晚7点在鹊桥公园的大树下见面。
他们的子女按照父母的遗嘱,把他们的记忆分别移植给两个12岁的男女少年。
10年很快过去了,两个少年已都长成了青年。
他们在约定的时间来到约定的地点,但是他们谁也不认识对方,因为他们记忆中的对方应该是另一番模样。
于是他们都坐下来等,从黎明到黄昏再到黎明,记忆中的”他”和”她”还没有出现。
树上的喜鹊不停地叫着,但是”喜事”却不肯露面。
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他们都坚信自己的约定,都毫不气馁地等着。
从青年到中年,直到皱纹和白发悄悄地出现,他们始终等着,他们从未说过一句话,因为他们没有二心,只等着自己的爱人到来。
转眼间60年又过去了,大树的叶子枯了又绿,绿了又黄,树上的喜鹊搬走了,但两位白发老人仍坐在那里默默地等待。
终于她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他作为她惟一的邻居在清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封遗书。
他打开了,看完之后,经过60年漫长等待都没流过一滴泪的他突然嚎啕大哭。
他抱起她的尸体,哭声如雷。
风呼呼地吹着,似乎读到了悲凉,”请把我的记忆移植给一个女孩,来生我还在这里等他。
”他反复地读着遗书。
突然他把遗书丢(:1999年高考作文)在风里,倏地便无影无踪。
他不想再浪费又一对少男少女的生命。
他遗憾,为什么还要等下一个来生?他痛苦,他决定来生他们一切从零开始,如果有缘,他们一定会相遇。
等到冷静下来之后,他提起笔,写了一封给后人的信,信中是这样说的:”记忆移植本来是一件可以造福人类的好事,而我却因它浪费了大好的时光。
聪明的人们哪,千万不要学我,而要把移植来的记忆用在学习、工作上,去创造财富,造福人类。
”写完这封信,老人永远地失去了记忆,但他还睁着眼睛??(选自山东省)评点:读本篇作文,像是在读一篇民间故事--两个被移植了记忆的人,那么恒久地痴痴地等待着记忆中的爱人,一等就是60年,那不是两尊活的望夫(妇)石吗?那种对爱情的痴迷,对美好记忆的坚持,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然而,我们又分明感到了阵阵的残酷--60年等待的背后,是两个无辜的12岁的男女少年呀!是记忆的移植使他们失去了人生的所有,包括事业,包括欢乐,也包括爱情。
我们真要诅咒把记忆移植给他们的人了!尽管其中的”他”最终是醒悟了,但不是太晚了么?也许是有意追求这种民间故事般夸张式的风格,也许是为了达到最后的悲剧结局而铺垫,文中的两个人似乎只生活在记忆之中,没有社会的任何影响,没有两个人的任何交往,60年间,”他们从未说过一句话”,没有任何的变化。
这种描述,还是使人觉得有些不够合理。
应当指出,本文的语言表达显现出了相当深厚的功底,值得肯定。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移植记忆在小动物身上已取得了成功,于是科学家的目标转向了人类。
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有一天记忆可以移植,那些因未完成科研项目而与世长辞的科学家们将不再遗憾。
他可以将自己全部的知识理论完全地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让另一个人继续他的事业。
这样能使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提高,人们不必再日积月累,只要一个手术,就会得到别人一生积累的知识,再加上自己一辈子积累的知识一并传给后人,这样人类的知识会快速地丰富起来。
学生不必花十几年来读书,工人也不必积累工作经验,这样会大大节省时间。
然而记忆移植也有很多弊端。
假设爱迪生在进行灯丝试验的中途因故去世了,他的记忆带着”钨不能作灯丝”的结论移给了另一位科学家,这位科学家记得钨是不能作灯丝的,于是便向钨以外的金属寻求合适的材料,那么电灯还能不能发明就很难说了。
因为记忆是死的,人是活的,人类移植的是记忆而不是思维,这样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知识到了另一个人那里能不能被灵活地运用?另一个人能不能认同他的想法?二者能不能达到协调统一?记忆中还有一部分属于非知识的,应该属于个人隐私,如何过滤这些只保留知识部分,也是科研人员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如果记忆可以移植,这也是对人性的一大挑战。
生物的进化告诉我们:恶劣的环境能加快生物进化速度,优良的环境反而能导致物种的退化甚至灭绝。
如果人类真的那么轻而易举地得到知识,那人类还会有进取心和意志力吗?而这两样又是成功不可或缺的。
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而且是矛盾的,其发展速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人们常常注意了事物的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
记忆移植也是这样。
如果哪一天真的能够成功的话,也要考虑一下如何使其利大于弊,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选自山东省)评点:单纯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本篇作文是非常幼稚的。
但是今年高考作文的内容假如要写成议论文的话,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也确实有点儿勉为其难--本来对记忆这类心理学概念便不是太了解,何况对记忆移植带来的后果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呢?不过,许多考生仍是按照平时的训练,抱着保险的想法写成了议论文,这样,难以出彩也是正常的。
这也使我们在挑选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时感觉非常困难。
理论深度不够,表达与文采常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一下,但本篇的文采也嫌不足。
我们选中本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讨论记忆移植给人带来的后果时,不是一味赞颂,也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辩证地分析其利弊,主张扬利去弊。
能有这样全面而辩证的视点,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爱因斯坦复活之后21世纪的一个傍晚,在一个忙碌的实验室里,一群科学家欢呼起来了。
他们刚刚成功地把爱因斯坦的记忆移植到一个当代人的头脑中。
一夜之间,全世界都轰动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疑惑:这个”爱因斯坦”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美国的爱因斯坦研究实验室立即把这位爱因斯坦接班人请了过去,他们要让他在那里工作并且给予优厚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