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局放在线监测测试系统、模式识别、定位与数据分析要点

合集下载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实施方案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实施方案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实施方案一、概述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是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对GIS设备的局部放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确保GIS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本实施方案旨在详细介绍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保障监测系统的有效运行。

二、系统设计1.监测技术选择针对GIS设备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可以选择利用超高频法(UHF)、电容耦合法(CC)或电流互感器法(HFCT)等技术进行监测。

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各种技术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

2.监测点的布置根据GIS设备的结构、工作情况和局部放电的特点,合理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应覆盖GIS设备的关键部位,如导电插件、固定金属分隔器等,并考虑到设备的布置形式和监测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3.监测系统的组成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处理平台等组成。

传感器用于捕捉并接收GIS设备的局部放电信号,数据采集装置负责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实时采集,数据传输装置用于传输数据至数据处理平台,数据处理平台则进行信号处理和分析。

三、安装和调试1.项目准备购买并准备所需监测设备和材料,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数据传输装置等。

2.安装调试按照监测点布置方案,逐一安装传感器,并连接到数据采集装置。

安装完毕后,对系统进行调试,确保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装置正常连接。

3.系统校准完成系统安装和调试后,进行系统校准。

校准包括传感器校准和数据采集装置校准,以确保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运行管理1.日常运维定期检查监测系统各个组件的运行状态和连接情况,确保监测设备正常工作。

对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防护和维修等。

2.数据管理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备份和分析等工作。

对于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3.故障排除及时发现和排除监测系统中的故障,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及时修复故障。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及检测方法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及检测方法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及检测方法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是一种高压电力设备,用于输电和配电系统中。

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或故障,可能会导致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现象的产生。

局部放电是指在绝缘材料中局部发生的放电现象,具有不连续性和周期性。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局部放电可能会发展成大面积放电,导致设备的损坏甚至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开展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识别发生在设备中的局部放电现象,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提前发现故障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维修,从而保障设备的可靠运行。

目前,常用的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包括电测法、超声波法、电磁法和红外热像法等。

电测法是一种常用的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

它通过安装在设备的绝缘支持物上的电感式传感器或电容式传感器获取电压或电流信号,实时监测和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

通过对电压和电流信号的分析,可以检测到设备中的局部放电现象。

该方法具有简单、可靠、实时性强的优点,但不易精确定位局部放电点。

超声波法是另一种常用的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

它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接收设备中产生的超声波信号,利用超声波在封闭的金属容器中的传播规律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局部放电现象。

超声波法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精确定位监测,但对传感器的位置布置和信号处理要求高。

电磁法是一种主要用于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无损检测技术。

它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在设备周围布置多个传感器,通过监测设备的电磁信号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局部放电现象。

电磁法具有不受高压电力设备介质影响、设备无需停电运行等优点,但对传感器布置和信号处理的要求较高。

红外热像法是一种通过红外热像仪来监测设备表面温度变化的技术。

由于局部放电现象会产生热量,使设备表面温度升高,通过红外热像仪可以实时获取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图像,检测设备是否存在局部放电现象。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实施方案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实施方案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实施方案
摘要
ArcGIS作为功能强大的GIS软件,可以结合先进的技术,如智能化
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利用GIS在线监测技术从多方面对局部放电的
活动进行实时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
行动,保证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本文首先介绍局部放电的概念及原理,
然后介绍ArcGIS技术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封装表达式的使用,以及局部放电的数据采集过程;最后提出ArcGIS在局部放电在线监
测实施方案,包括项目前期准备、ArcGIS在线监测的技术实施、在线监
测的数据分析与维护等具体实施内容,以期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中取得成功。

1.引言
局部放电是一种在润滑油中发生的一种局部化的绝缘材料老化的现象,它是在润滑工况中发生的放电,其特性主要表现在电场强度、放电电流和
放电类型等三个方面。

为了保证局部放电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有必要对
其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因此开发出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的局部放电在线
监测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2. ArcGIS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中的应用
2.1 使用ArcGIS编写封装表达式
ArcGIS封装表达式是ArcGIS Desktop中构建模型的一种艺术形式。

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技术及应用

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技术及应用

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技术及应用发表时间:2016-07-01T16:13:21.8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7期作者:邹建红[导读] GIS和传统的电器相比较,其体积较小,并且技术性能比较两汉,对于外界的抗干扰能力较强。

邹建红(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206)摘要:GIS作为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其由于结构紧凑、运维便捷并且占用面积比较小,在近些年使用较为普遍。

对于设备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可以及时的发现并能及时的排除隐患,从而更好的进行维修,最终提升其应用效率,保证这个变电站的安全稳定的运行状况。

但是在实际的GIS运行中,有时候也会有一些自身的缺陷,从而出现一些事故的出现。

因此,对于GIS局部放电的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GIS和传统的电器相比较,其体积较小,并且技术性能比较两汉,对于外界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可以长期的运行,提升可靠性。

GIS在在我国近些年在我国很多大型的电站中都进行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GIS也有一些自身的运行问题,GIS是全封闭的组合的电力设备,因此,其设备不能够仅仅依靠认得感官或者外部特点单纯的进行故障的发觉,此外,GIS设备体积比较效,其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安装也就比较紧凑,如果其中的任意部件出现问题就会对周围的部件造成损坏,从而加大其设备的磨损程度,因此,其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很难处理,在处理起来就会比较复杂,需要投入较大的财力物力进行修理,因此,在进行GIS局部放电检测时,对于进行检测技术的应用很有必要。

1、GIS局部放电产生原因局部放电及时对于设备局部被击穿从而导致未在导体绝缘间造成贯穿性导电通道的现象。

GIS 设备中绝缘中在足够强的电场中会产生一定范围内的放电,轻微的局部放电现象对于绝缘介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情况较为严重的话,就会造成绝缘的损坏,从而导致设备发生一定程度的故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实施方案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实施方案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局部放电是一种常见的设备故障形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实施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是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方案将介绍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监测设备的局部放电情况,及时发现和预防设备故障,以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原则:a.充分了解设备运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

b.信息准确、及时、全面,实现即时监测、报警和预警。

c.实施方案应具有合理性、先进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d.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监测策略。

三、技术选择1.传感器选择:根据设备特点和监测需求,选择适用的传感器,如超声传感器、电容耦合传感器等。

2.数据采集: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系统,并与传感器实现互联,确保数据准确采集。

3.数据传输:采用合理的数据传输方式,如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

4.数据处理与分析:建立合理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自动处理与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实施方案1.设备选择:根据设备类型和重要程度,确定需要进行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设备。

2.传感器安装:根据设备特点和监测需求,确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并确保安装质量。

3.数据采集系统建设:设置合理的数据采集点,实现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的互联,并建立稳定的数据采集系统。

4.数据传输系统建设:建立合理的数据传输系统,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建设:建立合理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包括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等功能,实现对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

6.报警和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合理的报警和预警系统,实现对异常情况的即时监测和报警功能。

7.可视化监测平台建设:建立可视化监测平台,将监测数据以图形或图像方式展示,方便运维人员进行监测分析和决策。

五、实施步骤1.前期调研与准备:了解设备特点和监测需求,进行技术选择和数据采集系统建设准备工作。

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一、引言二、GIS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现状GIS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是通过对GIS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利用传感器对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GIS设备的故障预警和诊断。

其原理是利用局部放电产生的脉冲和高频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通过判断信号的幅值、频率以及波形等特征来诊断设备是否存在局部放电故障。

目前GIS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的选择与布局:传感器的选择和布局直接影响到局部放电信号的采集和分析效果。

(2)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针对采集到的局部放电信号,需要进行有效的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目前对于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的算法和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对于GIS设备的局部放电检测,需要实现实时的监测和预警系统,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

1. 传感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传感器是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择和布局对于局部放电信号的采集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传感器技术,如光纤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等,这些新型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能够更好地实现对GIS设备的局部放电检测。

2. 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针对局部放电信号的采集和分析,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算法和技术,如小波变换、时频分析等,这些新型算法和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诊断GIS设备的局部放电故障,并且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 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GIS设备的局部放电故障,从而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降低设备维护成本: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对设备的在线监测和预警,避免了传统的人工巡检和故障排除工作,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及校验技术课件PPT模板

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及校验技术课件PPT模板
此,对GIS进行局部放电监测可以发现绝缘的早期故障。
采用GIS局放在线监测的目的
• 是采用有效的在线检测手段和分析诊断技
术,监测和追踪发生在GIS设备中的局部
放电(局放,局放),及时预报该局放的发
展趋势和预测相关设备的绝缘劣化程度,
防止突发性的电气事故,为设备的状态检
修和维护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从而做到
传感器
一般优点
简单;
灵敏度高
一般缺点
运行设备不
能使用;
信噪比低
可达精度
5pC
0.5~0.8pC
<2pC
不能定量
不能定量
适用监测
的放电源
固定微粒;
悬浮物;气
隙和裂纹
各种缺陷类型
都适用
自由移动的
微粒;悬浮

放电情况
严重时的
缺陷
固定微粒
;针状突
出物
能否故障
定位
不能
精确定位0.1m
苛刻条件;
需传感器多
能判断放
生影响;脉冲放电产生的分解物被大量SF6气体稀
释,因此用化学方法监测 PD的灵敏度很差。另外
,该方法不能作为长期监测的方法来使用。
(c)光学监测法。内置的光电倍增器可监测到甚
至一个光子的发射,但由于射线被SF6 气体和玻
璃强烈地吸收,因此可能有“死角”出现。该法
监测已知位置的放电源较有效,不具备完全定位
✓二、特高频局放在线监测系统介绍
✓三、特高频局放在线监测系统校验技术
✓四、几点经验与体会
GIS有如下特点
• 第一,设备整体金属封装,发生故障时定位非常困难;
• 第二,封装屏蔽性高,运行时不易掌握其内部状况;

GIS局放在线监测测试系统、模式识别、定位与数据分析.

GIS局放在线监测测试系统、模式识别、定位与数据分析.

及时、准确发现局部放电并消除局部放电是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一、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概述1、局放产生的原因(1)绝缘体内部存在自由移动的金属微粒;(2)绝缘体内或高压导体表面上存在针尖状或其他形状突出物;(3)附近存在悬浮电位体或导体间连接点接触不好;(4)轻微局放或制造时造成绝缘体内部或表面存在气隙、裂纹等。

2、监测方法当介质中发生局部放电时,会产生电脉冲、电磁波、超声波、局部过热、一些新的化学产物、光等特征,与此相应的出现了下面五种监测方法。

2.1电测法(1)耦合电容法,又称脉冲电流法。

利用贴在GIS外壳上的电容电极耦合探测局放在导体芯上引起的电压变化。

该法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在现场测试时,无法识别与多种噪声混杂在一起的局放信号,因此此方法的使用推广受到限制。

(2)超高频法。

其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并通过放电源到不同传感器的时间差对放电源精确定位。

但对传感器的要求很高,此法成本昂贵。

2.2非电测法(1)超声波监测法。

由于GIS内部产生局放时会产生冲击振动及声音,因此可用腔体外壁上安装的超声波传感器测量局放量Q。

它是目前除UHF法外最成熟的PD监测方法,抗电磁干扰性能好,但由于声音信号在SF6气体中的传输速率很低(约140 m/s),信号通过不同物质时传播速率不同,不同材料的边界处还会产生反射,因此信号模式很复杂,且其高频部分衰减很快。

它要求操作人员须有丰富经验或受过良好的培训,另外,长期监测时需要的传感器较多,现场使用很不方便。

(2)化学监测法。

通过分析GIS中局放所引起的气体生成物的含量来确定局放的程度,但GIS中的吸附剂和干燥剂会影响化学方法的测量;断路器正常开断时产生的电弧的气体生成物也会产生影响;脉冲放电产生的分解物被大量的SF6气体稀释,因此用化学方法监测PD的灵敏度很差。

另外,该方法不能作为长期监测的方法来使用。

(3)光学监测法。

光电倍增器可监测到甚至一个光子的发射,但由于射线被SF6气体和玻璃强烈地吸收,因此有“死角”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时、准确发现局部放电并消除局部放电是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一、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概述1、局放产生的原因(1)绝缘体内部存在自由移动的金属微粒;(2)绝缘体内或高压导体表面上存在针尖状或其他形状突出物;(3)附近存在悬浮电位体或导体间连接点接触不好;(4)轻微局放或制造时造成绝缘体内部或表面存在气隙、裂纹等。

2、监测方法当介质中发生局部放电时,会产生电脉冲、电磁波、超声波、局部过热、一些新的化学产物、光等特征,与此相应的出现了下面五种监测方法。

2.1电测法(1)耦合电容法,又称脉冲电流法。

利用贴在GIS外壳上的电容电极耦合探测局放在导体芯上引起的电压变化。

该法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在现场测试时,无法识别与多种噪声混杂在一起的局放信号,因此此方法的使用推广受到限制。

(2)超高频法。

其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并通过放电源到不同传感器的时间差对放电源精确定位。

但对传感器的要求很高,此法成本昂贵。

2.2非电测法(1)超声波监测法。

由于GIS内部产生局放时会产生冲击振动及声音,因此可用腔体外壁上安装的超声波传感器测量局放量Q。

它是目前除UHF法外最成熟的PD监测方法,抗电磁干扰性能好,但由于声音信号在SF6气体中的传输速率很低(约140 m/s),信号通过不同物质时传播速率不同,不同材料的边界处还会产生反射,因此信号模式很复杂,且其高频部分衰减很快。

它要求操作人员须有丰富经验或受过良好的培训,另外,长期监测时需要的传感器较多,现场使用很不方便。

(2)化学监测法。

通过分析GIS中局放所引起的气体生成物的含量来确定局放的程度,但GIS中的吸附剂和干燥剂会影响化学方法的测量;断路器正常开断时产生的电弧的气体生成物也会产生影响;脉冲放电产生的分解物被大量的SF6气体稀释,因此用化学方法监测PD的灵敏度很差。

另外,该方法不能作为长期监测的方法来使用。

(3)光学监测法。

光电倍增器可监测到甚至一个光子的发射,但由于射线被SF6气体和玻璃强烈地吸收,因此有“死角”出现。

该法监测已知位置的放电源较有效,不具备定位故障能力,且由于GIS内壁光滑而引起反射带来的影响使灵敏度不高。

2.3上述五种监测方法对比对于某种监测技术的性能评估,首先要考虑的要素是模式识别、定位、放电强度三个方面的信息的准确性。

监测技术是局部放电分析的基础,模式识别给出了导致发生局放的原因及类型,定位则给出了局放源的准确位置,放电强度给出了当前局放活动的剧烈程度,这三个方面信息的结合才能进行介质绝缘状态的合理准确评估。

二、超高频法的测试系统1、局部放电辐射特高频电磁波的产生机理推荐文献:Judd M D, Farish O, Hampton B F. The excitation of UHF signals by partial discharges in GIS[J].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1996, 3 (2): 213-228.Judd M D, Farish O, Hampton B F. Broadband couplers for UHF detection of partial discharge in gas-insulated substations[J]. IEE pro-ceedings-Science, Measurement and Technology, 1995, 142 (3): 237-2432、监测频带300MHz - 约3GHz以内。

局部放电所辐射的电磁波的频谱特性与局部放电源的几何形状以及放电间隙的绝缘强度有关。

当放电间隙比较小时,放电过程的时间比较短,电流脉冲的陡度比较大,辐射高频电磁波的能力比较强;而放电间隙的绝缘强度比较高时,击穿过程比较快,此时电流脉冲的陡度比较大,辐射高频电磁波的能力比较强。

研究表明在SF6气体及变压器油纸绝缘中局部放电所辐射出的电磁波范围可达数GHz的特高频范围。

但频率越高,衰减越快,这是监测频带上限的原因。

3、GIS中特高频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局部放电信号在GIS中是以横电磁波(TEM)和横电波(TE)、横磁波(TM)的形式传播,GIS的同轴结构相当于导引电磁波的波导管,TE波与TM波在其中传播的截止频率取决于GIS的结构尺寸,同时由于间隔的作用,1个GIS系统如同一系列的谐振腔,谐振腔中信号传播损耗小,信号传播时间长,通常1个ns级的局部放电信号可以持续10 ms以上,有利于信号的检测。

4、特高频法局部放电检测方法有特高频宽带检测法和特高频窄带检测法2种。

特高频窄带测量的中心频率通常为几百MHz,带宽为几十MHz,窄带检测方法可以任意选择频带,因而可避开现场的许多干扰,能较有效地抑制外部干扰和提高信噪比,但其检测的是一个较窄频带内的信号,检测信号的能量会受到限制。

西安交通大学的特高频局放检测是典型的窄带检测设备,采用混频的方法实现特高频信号的窄带检测。

宽带检测法则将检测频带内的所有信号都送入检测系统,这种情况下信息量大,可以在足够宽的频率范围内对局部放电进行检测,避免遗漏放电特征峰。

但如果有检测频带之内的干扰信号,会造成信噪比低,影响后续的分析。

5、天线和放大器对GIS进行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的传感器包括天线、放大器和检波器。

特高频天线根据安装方式可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

本身天线接收的UHF信号很微弱,为了减小信号衰减,提高灵敏度,放大器采用低噪音高增益UHF放大器,并在空间上紧密靠近天线。

推荐文献:汲胜昌,土园园,李军浩,等.GIS局部放电检测用特高频天线研究现状及发展[J].高压电器,2015, 51(4): 163-172.6、检波器有文献在对传感器的介绍过程中对检波器进行了介绍。

检波是指将UHF信号的高频成分滤除,仅保留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信息。

UHF脉冲信号包含了丰富的表征放电类型、强度、局放源及传播途径等信息,检波会损失UHF信号中的部分信息,但依然保留了大量重要的PD信息,如PD脉冲峰值、相位、脉冲重复率等。

UHF信号经检波输出后得到一个缓慢变化的包络信号,其幅值与UHF信号的峰值相对应。

反映了局放UHF信号的大小和形状,并结合了工频相位信号,得到放电脉冲的相位分布。

根据检波信号在工频信号上的相位分布及检波信号的波形特征,进行绝缘缺陷局放类型的识别。

因此检波器是检波波形识别的关键器性。

7、特高频法测试系统近年发展的评价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就特高频法本身而言,近十几年来并未有大的改变,但特高频信号的检测技术,特别是特高频传感器技术近年来的发展较快,涌现出了一系列不同结构、不同形式及适用于不同场合的特高频传感器。

三、超声波监测法的测试系统1、局部放电激发超声波的产生机理在GIS等电气设备内部发生局部放电时会产生电荷中和的过程,相应的会产生较陡的电流脉冲,电流脉冲的作用将使得局部放电发生的局部区域瞬间受热而膨胀,形成1个类似爆炸的效果,放电结束后原来受热而膨胀的区域恢复到原来的体积,这种由于局部放电产生的一涨一缩的体积变化引起了介质的疏密瞬间变化,形成超声波,从局部放电点以球面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因此当发生局部放电时也伴随着超声波的产生。

2、声波频谱与监测频带局部放电产生的声波频谱分布很宽,约为10Hz到10MHz。

监测到的声波频率随着不同的电气设备、放电状态、传播媒质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改变。

由于在SF6气体中声波的衰减很大,约为空气中的20倍,并且高频分量的衰减要比低频分量大得多,因此能检测到的声波低频分量比较丰富。

在GIS 中,除了局部放电产生的声波外,还有导电微粒碰撞金属外壳、电磁振动以及操作引起的机械波振动等发出的声波,但是这些声波的频率都比较低。

在GIS的局部放电超声波检测中,超声波传感器的谐振频率一般在25 kHz左右。

3、超声波在GIS腔体内的传播规律GIS内局部放电的超声波信号可通过两条路径传播到超声传感器,一条是由局部放电源直接传播到GIS外壳内壁并透过金属壁到达传感器,即直达波,此部分超声波为纵向波。

另一条是先以纵向波传播到GIS外壳内壁,再沿金属壁以横向波传播到传感器,此部分波为复合波。

4、传感器常规的局部放电超声波检测采用压电超声波传感器,将超声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检测并传输。

传统的压电式传感器检测技术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

5、光纤技术在信号传输中的应用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有学者开始研究利用光纤本身或者外部敏感元件将超声波信号转化为光强信号的变化,进而通过光敏元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局部放电的超声一光检测。

较为常用的超声一光检测采用Fabry-perot, Mach-zehnder和Michelson3种干涉原理。

由于光纤传感器本质为介电材料,其传输的是光信号,使用上安全性高;另外加上其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因此可应用于高电压、强电磁干扰的恶劣环境;同时光信号衰减小,便于长距离传输,甚至可以将光纤传感器直接置于材料内部,和材料融为一体形成智能材料和结构。

推荐文献有:王伟,土赞,吴延坤,等.用于油中局部放电检测的Fabry-Perot光纤超声传感技术[J].高电压技术,2014, 40(3): 814-821.司文荣,李军浩,袁鹏,等.超声一光法在高压电器设备局部放电检测中的应用[J].高压电器,2008, 44(1): 59-63.祁海峰,马良柱,常军,等.熔锥招合型光纤声发射传感器系统及其应用[J].无损检测,2008, 30(6): 66-69.6、超声波检测法的评价局部放电的超声波检测具有现场操作简单、应用便捷的特点,一直是现场运行人员局部放电检测的重要手段。

在检测方法方面,传统的压电式传感器检测技术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目前利用光纤进行超声信号的检测是一个具有较大空间的发展方向。

此外利用超声波信号进行局放源定位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四、故障诊断故障诊断是指对能够表征设备故障的信息进行有效检测和采集之后,进行如下三个主要步骤:(1)局部放电类型的模式识别:从该信息中获取能反映其最显著特征的参量,再通过构造恰当的分类器判断故障类型,判断故障的放电强度;(2)局部放电源定位:通过数学或者物理方法对故障源进行定位;(3)在确定故障类型与位置后对设备进行故障修复。

其中,上述(1)和(2)两个步骤涉及大量算法,在算法的精确性及适用性上进行的研究,需要较为深厚的数学知识,也正是因为目前还没有哪一种算法做到完美,能够真正在现场检测中做到不需人工介入进行放电类型的准确识别,使算法研究成为局部放电领域最具有活力的研究方向,当然,这也与局部放电本身的复杂性及缺陷分类的不确定性以及实际有效样本的不足息息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