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氢青蒿素制备工艺改进

合集下载

双氢青蒿素最新进展

双氢青蒿素最新进展

双氢青蒿素最新进展引言双氢青蒿素(DHA)是一种重要的抗疟疾药物。

自从20世纪70年代首次被发现以来,它已成为疟疾治疗的关键组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疟疾药物的有效性逐渐减弱。

因此,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改进双氢青蒿素以提高其抗疟疾活性。

本文将介绍双氢青蒿素最新的研究进展。

一、优化合成方法双氢青蒿素的合成方法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采用新的合成策略,可以高效地合成纯度更高、活性更强的双氢青蒿素。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改进传统的合成方法,可以减少合成过程中的副反应,从而提高产率和纯度。

此外,还有研究报道使用生物合成方法合成双氢青蒿素,这一方法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合成效率。

二、提高抗药性抗疟疾药物的抗药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方法可以改善双氢青蒿素的抗药性。

一种方法是与其他药物或化合物联合使用,以增强药物的抗疟疾活性。

例如,与喹啉类和蒙脱石合用可以显著提高双氢青蒿素的抗疟疾活性。

此外,通过改变双氢青蒿素的结构,也可以增加其对抗药性株的活性。

三、开发新的应用领域除了治疗疟疾外,双氢青蒿素还被发现具有其他生物活性,这为其在其他应用领域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一项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癌细胞也具有抗增殖和导致凋亡的作用。

这一发现为双氢青蒿素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

此外,双氢青蒿素还被研究用于治疗其他寄生虫性疾病,如血吸虫病和疟疾透析并发症等。

四、药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尽管双氢青蒿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疟疾药物,但其药理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

最新的研究表明,双氢青蒿素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抗疟疾活性。

其中包括抑制疟原虫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干扰疟原虫的代谢途径以及诱导疟原虫的自噬过程等。

进一步研究这些药理机制将有助于我们对双氢青蒿素的理解,并为优化其抗疟疾活性提供更多的线索。

结论随着对双氢青蒿素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对其合成方法、抗药性和药理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双氢青蒿素合成工艺探讨

双氢青蒿素合成工艺探讨

双氢青蒿素合成工艺探讨
双氢青蒿素的合成工艺主要以青蒿素作为起始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化
学反应来完成。

首先,青蒿素与氢气反应,可以得到双氢青蒿素的母体化
合物,青蒿红素。

然后,在弱碱性条件下,通过氢化反应或是氢化还原反应,青蒿红素可进一步转化为双氢青蒿素。

这一合成路线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得到了不断改进和优化。

然而,当前双氢青蒿素的合成工艺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合成过程
中存在多个反应步骤,需要使用多种试剂和催化剂,反应条件较为复杂,
合成的操作成本较高。

同时,由于双氢青蒿素结构中的半缩醛基团易被氧化,合成过程中需要保持条件的缺氧性,工艺上有一定的挑战性。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工艺改进和优化工作。


方面,改进了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条件,寻找更加高效、稳定的反应体系,降低了操作成本。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保护基团或添加抗氧化剂来降低氧
化反应的发生,提高了合成工艺的稳定性和产率。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合成路线和工艺正在被研究。

例如,一些研究者
提出了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来合成双氢青蒿素,通过菌株的选育和发酵
条件的优化,实现了高效合成。

这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等优点,具有潜力成为未来的合成工艺。

总的来说,双氢青蒿素的合成工艺探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

当前的主要合成路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不断在改进和优化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双氢青蒿素的合成工艺将会越来
越高效、环保,为疟疾的防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双氢青蒿素制备工艺改进

双氢青蒿素制备工艺改进

双氢青蒿素制备工艺改进我国关于双氢青蒿素(DHA)制备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国际前列。

近年来,国内的研究更多偏重于DHA的药理分析及作用机制¨ J,而关于DHA 制备方面文献报道不多。

曾有文献报道,在乙醇溶剂中,通过硼氢化钾与青蒿素(QHS)反应2 h后,再盐析1.5 h得粗产物。

此方法所耗时间较长且乙醇溶剂中反应不彻底,收率较低,不利于工业生产。

1979年,刘静明等报道了在甲醇溶剂中,用硼氢化钠将青蒿素还原,并通过减压蒸出溶媒的方法得到产物。

由于甲醇沸点较低,在减压蒸馏过程中,所蒸出甲醇不能及时全部被冷凝,故蒸馏过程中大部分甲醇溢出,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操作不安全。

此外,也有一些关于在室温下用相转移催化法制备DHA 的报道’m ,操作复杂,使用试剂较多,产物分离困难,室温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易分解,产物不纯,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本文在文献[7~l0]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确定温度为0~5℃的条件下,改进后的工艺与文献[7] 相比,反应溶剂由乙醇改为了甲醇,还原剂硼氢化钾改为相对便宜的硼氢化钠;省去了调pH、盐析、重结晶等处理步骤,反应时间由3.5 h缩短到1.5 h,收率由 57.93%提高到71.54%,产品质量分数从99.33%提高到99.87%。

与文献[8]相比,甲醇用量由120 nL降为 100 mL,硼氢化钠用量南1.5 g降为1.0 g;省去了冰醋酸中和、减压蒸馏、重结晶等处理步骤,且文献[8]重结晶后收率仅47.33%。

综合以上各方法,本研究的特点在于:筛选了最佳工艺,优化了反应条件,缩短了反应步骤,提高了产物收率和质量分数。

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青蒿素为工业品质量分数≥99.0%,DHA标准对照品(广西桂林南药提供),硼氢化钠,氢氧化钠,甲醇等均为AR。

Nexus470型FTIR红外光谱仪(美国HP公司); uV一2501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3本岛津); 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X 一4数字显示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KF一2型低温浴槽(辽阳市恒温仪器厂);DCG— C型多功能磁力搅拌器(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

双氢青蒿素片的处方工艺及质量研究

双氢青蒿素片的处方工艺及质量研究
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果:建立了双氢青蒿素片的质量标准,对《中国药典》2010 年版的溶出度 及含量测定等项目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改进,完善了药典的质量标准。经检测,4 批中试样品均符合规定。
第三部分 双氢青蒿素片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为考察本品在温度、湿度、包装等条件的稳定性,了解本品质量随时 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生产、包装、贮存、运输等提供科学依据,建立本品的有 效期,根据药典附录的要求,对双氢青蒿素片质量标准中的重点项目进行考察。
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esults: Establishing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dihydroartemisinin tablets, improving the dissolution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0 Edition, enrich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pharmacopoeia. Through testing, the four batches of samples were meeting provisions.
结果:双氢青蒿素原料药为疏松絮状物,流动性差,易聚集成团,且难溶于 水,为了改善片剂的性状、崩解与溶出,经过筛选,最终确定以微晶纤维素、乳糖、 可压性淀粉为填充剂、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内加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为外加崩解 剂、淀粉浆为粘合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作为本品的处方。中试生产样品实验数据 显示,本品性状较好、与市售产品溶出曲线相似、性质稳定,说明本工艺科学合理, 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方法:从性状、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等项目,采用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 验和长期试验对中试 4 批样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双氢青蒿素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双氢青蒿素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双氢青蒿素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背景:双氢青蒿素(DHPA)是一种天然具有显著药理作用的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以其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药理活性而闻名。

迄今,DHPA的制备和含量测定方法已得到改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其有效性不可靠的问题。

制备:制备双氢青蒿素的通常方法是从青蒿素中进行提取,通过分子筛去除其余成分,然后用逆转相液相色谱(RP-HPLC)收集所有双氢青蒿素的胶束,最后用电场色谱(ECP)液相层析出最高纯度的双氢青蒿素。

含量测定:双氢青蒿素含量测定通常采用HPLC方法,即在同一介质中将双氢青蒿素与其他液体成分均匀混合,再用酸碱介质将混合物分解并通过净化器(sephadex、C18柱等)柱色谱分离双氢青蒿素。

最后采用质谱和光谱分析仪测定双氢青蒿素含量,满足临床药用要求。

结论:双氢青蒿素是一种具有显著药理活性的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其制备和含量测定方法已得到了改进和完善,可有效提供可靠的药效测试结果。

双氢青蒿素的合成实验原理

双氢青蒿素的合成实验原理

双氢青蒿素的合成实验原理双氢青蒿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疟药物,其化学名称为二氢青蒿素-2-酰胺。

双氢青蒿素合成的实验原理涉及到两个关键的化学反应:青蒿素的高效还原为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素的酰胺化反应。

青蒿素是一种从中草药青蒿(Artemisia annua)中提取的天然产物,被用来治疗恶性疟疾。

然而,由于青蒿素的化学稳定性较差,容易分解,导致其药效降低。

因此,通过还原反应将青蒿素还原为更稳定的双氢青蒿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原理的第一步是高效还原青蒿素为双氢青蒿素。

这一反应通常使用金属催化剂或还原剂进行。

其中,最常用的催化剂是钯催化剂,可以选择钯黑(Pd/C)或氯化钯(PdCl2)等。

这些钯催化剂能够使氢气与青蒿素发生反应,将其还原为双氢青蒿素。

还原反应中青蒿素中的一个端基上的吡喃环上的双键会被氢气加氢裂解,生成双氢青蒿素。

实验原理的第二步是对双氢青蒿素进行酰胺化反应。

这一反应可以使用合成的二氯甲酰胺等酰胺试剂。

酰胺化反应中,双氢青蒿素的一个端基上的酮基与酰胺试剂中的氯代烷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青蒿素的酰胺。

酰胺化反应通常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最常用的碱是氢氧化钠(NaOH)或氢氧化钾(KOH)。

加入催化剂或溶剂也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通过以上两个关键的化学反应,实验中可以合成出双氢青蒿素。

通常实验条件中需要注意反应温度、时间、溶剂选择和催化剂浓度等因素的控制。

此外,为了获得高纯度的双氢青蒿素产物,实验中也需要进行适当的产品纯化和分离工艺。

总之,双氢青蒿素的合成实验基于青蒿素的高效还原和酰胺化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利用合适的催化剂和试剂,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最终合成出高纯度的双氢青蒿素。

这种合成方法为双氢青蒿素的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也为疟疾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药物。

双氢青蒿素醚化法制备蒿甲醚的工艺优化

双氢青蒿素醚化法制备蒿甲醚的工艺优化
烷 ;甲醇 ;三氟乙酸;丙酮 ,所用试剂均 为分析纯。
是青 蒿素 的 1 。但用 还原青 蒿素 和醇类在 酸 的催 倍
化下 生成 1 2一O一烷 化还原 青 蒿素 即蒿 甲醚 ( e . m t h
(c ol f c l t nc adS l Sho mee r i n oi tt Eet nc ,U i ri f l t n i c dT h o g f hn ,C e gu 6 05 o Mi eo s d—S e l r is n esyo e r i S e ea e nl yo ia hnd 10 4,C ia a co v t E c o cc n n c o C hn )
Ab t a t sr c :T e pe aa in po e s i o t z d b sn n o t o o a e in a d HP C. T e e t ci n r t d c ne to r h rp r t rc s s p i e y u ig a r g n l d sg n L o mi h h xr t ae a o t n f A — a o n tmeh rh v e n tk n f r h b e v d id x s h e b s te i c t n c n iin frdh d o tmi nn sA B C D1 T er t f e t e a e b e a e o e o s r e e e .T t h r lai o d t i y rAre s i ei 2 3 4 . h ai o t n e e f o o o i o meh n l ou v rdc l rme h n ou s 1 2,t e r t fa c lrt g a e td s e 1 : t a o l me o e ih o o t a e v lme i : v h ae o c ee ai g n o a 0 1,t e ra  ̄ n tmp r t r 0% a d n g h e c o e e u 4 a e n te ra t n t . o m. Wh n me t g a h o d t n t e o t lp p r t n p o e s w sf a i l. h e c i i 1 5 h u o me e ei l t e c n i o s. h p i r a a o rc s a e sb e n l i ma e i Ke r s d h d o tmiii e;eh r c t n a tmeh r  ̄ o o a x r n ;h g roma c i ld c r mao r p y wo d : i y r Ar e s n n te i ai ; r i f o e te ;o h g n le p i e me t ih p f r n e l l h o tg a h e qi

双氢青蒿素制备工艺的优化

双氢青蒿素制备工艺的优化

双氢青蒿素制备工艺的优化作者:何美军何银生王华张宇穆森游景茂艾能强郭汉玖喻大昭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19期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双氢青蒿素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在甲醇介质及低温条件下,自制设备制备双氢青蒿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反应产物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99.9%,硼氢化钠含量98.0%,反应温度0 ℃,反应器转速为300.0 r/min,液固比10.0∶1(m∶V),在此条件下所得双氢青蒿素含量大于96.8%,纯度为99.2%。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制备;正交试验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9-4688-04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19.047Optimizing Technology of Preparing DihydroartemisininHE Mei-jun1,HE Yin-sheng1,WANG Hua1,ZHANG Yu1,MU Sen1,YOU Jing-mao1,AI Neng-qiang1,GUO Han-jiu1,YU Da-zhao2,3(1. Institut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cience,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Enshi 445000, Hubei, China;2.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Soil Science,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 China;3.College of Life Science,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 China)Abstract: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dihydroartemisinin was optimized with orthogonal design.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eparation of dihydroartemisinin including the yield and content of product were studied under the methanol and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methanol was 99.9%. The content of sodium borohydride was 98.0%.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0 ℃. Reactor rotation speed was 300.0 r/min. The ratio of liquid and solid was 10.0∶1(m∶V).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product yield was more than 96.8%, with the purity of 99.2%.Key words:dihydroartemisinin;preparation;orthogonal design青蒿素衍生物有多种生理活性[1-5],除具有抗疟活性外,还具有抗肿瘤、抗血吸虫、提高免疫力等其他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氢青蒿素制备工艺改进我国关于双氢青蒿素(DHA)制备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国际前列。

近年来,国内的研究更多偏重于DHA的药理分析及作用机制¨ J,而关于DHA 制备方面文献报道不多。

曾有文献报道,在乙醇溶剂中,通过硼氢化钾与青蒿素(QHS)反应2 h后,再盐析1.5 h得粗产物。

此方法所耗时间较长且乙醇溶剂中反应不彻底,收率较低,不利于工业生产。

1979年,刘静明等报道了在甲醇溶剂中,用硼氢化钠将青蒿素还原,并通过减压蒸出溶媒的方法得到产物。

由于甲醇沸点较低,在减压蒸馏过程中,所蒸出甲醇不能及时全部被冷凝,故蒸馏过程中大部分甲醇溢出,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操作不安全。

此外,也有一些关于在室温下用相转移催化法制备DHA 的报道’m ,操作复杂,使用试剂较多,产物分离困难,室温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易分解,产物不纯,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本文在文献[7~l0]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确定温度为0~5℃的条件下,改进后的工艺与文献[7] 相比,反应溶剂由乙醇改为了甲醇,还原剂硼氢化钾改为相对便宜的硼氢化钠;省去了调pH、盐析、重结晶等处理步骤,反应时间由3.5 h缩短到1.5 h,收率由 57.93%提高到71.54%,产品质量分数从99.33%提高到99.87%。

与文献[8]相比,甲醇用量由120 nL降为 100 mL,硼氢化钠用量南1.5 g降为1.0 g;省去了冰醋酸中和、减压蒸馏、重结晶等处理步骤,且文献[8]重结晶后收率仅47.33%。

综合以上各方法,本研究的特点在于:筛选了最佳工艺,优化了反应条件,缩短了反应步骤,提高了产物收率和质量分数。

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青蒿素为工业品质量分数≥99.0%,DHA标准对照品(广西桂林南药提供),硼氢化钠,氢氧化钠,甲醇等均为AR。

Nexus470型FTIR红外光谱仪(美国HP公司); uV一2501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3本岛津); 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X 一4数字显示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KF一2型低温浴槽(辽阳市恒温仪器厂);DCG— C型多功能磁力搅拌器(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

1.2 制备方法在2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0~5℃ I.5 g QHS (5.31 mmo1),100 mL无水甲醇,置水浴中,搅拌溶解,搅拌下分次缓慢加入硼氢化钠1.0 g(26.4 mmo1),继续搅拌一定时间。

然后将反应液缓慢倒人250 mL冰冻去离子水中,磁石搅拌数分钟,过滤,真空干燥得白色结晶粉末1.073 1 g,收率71.54%,质量分数99.87%,熔点146~150℃(文献[7]值 146~149 cc)。

UV,A⋯/nm:238,292。

1.3 产品表征(1)FTIR表征参照药典,以KBr压片,以DHA标准对照品为参照,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产品KFIR图谱,如图1、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吸收峰在3 378.40 cm 处有DHA的一0H特征吸收,在1 134.74 cm 处有一 C一0吸收,在1 093.16、1 061.84(3111 处有一C一 0一C吸收以及在800~900 cm 处特有的一O— O一吸收,样品与标准对照品图谱一致。

(2)HPLC表征根据文献[12~16]方法,确定以l,(甲醇):V(水) : 8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min,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 L,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C18 (150 mm×4.6 nun 5 m),柱温:25℃ ,测定了DHA 标准品和产品的HPLC谱,如图3、4所示。

对比图4与图3可以看出,1、2两个峰为溶剂峰,3为DHA的OL异构体,4为DHA的异构体。

产品与标准对照品出峰时间一致。

2 结果与讨论2.1 产物分离分析实验采用冰冻去离子水将产物分离。

需分离的目标产物在甲醇溶剂中溶解度较大,但几乎不溶于水,加入去离子水后,由于甲醇与水互溶,导致甲醇溶解度降低,原溶于甲醇中的目标产物经搅拌,以沉淀方式析出。

因此,冰冻去离子水用量是反应产物能否很好分离与析出的关键因素,而产物分离与析出好坏直接影响到产物收率和质量分数。

本实验选择青蒿素用量1.5 g、溶剂用量100 mL、还原剂1.0 g、反应时问1.5 h的条件下,改变冰冻去离子水的用量,考察其对DHA产率和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

实验证明冰冻去离子水用量以250 mL为最佳,此时产物析出完全,DHA质量分数较高。

低于250 mL时,甲醇~水混合体系中水与甲醇体积比较小,甲醇溶解度较大,产物没有完全析出,同时部分无机盐类没有完全溶解于水中而部分以沉淀方式析出,致收率和质量分数偏低。

而高于250 mL后,有机物部分溶解于甲醇一水混合体系中,析出不完全,造成收率DHA下降,而DHA质量分数无明显提高。

去离子水用量控制在250 mL为宜。

2.2 反应影响因素反应温度是此还原反应的关键因素,温度偏高,反应物和生成物易于分解,收率偏低。

而温度太低,反应速度较慢。

故参考文献[8]选取温度为0~5 cc,效果较为理想。

2.2.1 溶剂选择2.2.1.1 溶剂种类选择还原反应在溶剂中进行,选择合适溶剂对反应至关重要。

实验考察了甲醇和乙醇两种溶剂。

在青蒿素用量1.5 g、还原剂1.0 g,反应时间1.5 h条件下,分别用甲醇和乙醇作为溶剂,通过多次平行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反应过程的每个阶段抽样分析,测试吸光度结果如图6所示。

用甲醇溶剂进行反应时,QHS吸光度随反应时间延长明显降低,由开始的1.105降低到0.064.可见青蒿素几乎完全被还原,转化率较高。

而采用乙醇溶剂进行反应时,QHS吸光度随时间延长降低缓慢,反应时间增加,QHS吸光度趋于平缓,说明反应基本终止,表明DHA收率非常低。

原因一是甲醇溶剂极性大于乙醇,所提供的质子较多,在复合阴离子 BH 存在下,甲醇溶剂中更易得到醇类产物 ]:二是一般情况下,青蒿素的内酯羰基能被硼氢化钠还原,但反应若在乙醇中进行,可能产生酯交换,而得到乙酯;三是青蒿素在乙醇溶剂中溶解度不如甲醇,低温下,溶于乙醇溶剂中的QHS有部分结晶析出,故造成反应不完全,收率较低。

2.2.1.2 溶剂用量选择在QHS用量1.5 g、还原剂i.0 g,反应时间1.5 h、冰冻去离子水250 mL 的条件下,考察了溶剂用量对DHA收率和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如图7所示。

实验中选择6O、80 mL溶剂用量时,青蒿素的溶解性较差,需升温至40℃左右才能全部溶解,这就破坏了还原反应的适宜温度,且低温反应过程中,部分QHS结晶析出,造成反应不完全,产物质量分数偏低。

溶剂用量为120、140 mL 时,QHS有较好的溶解性,但浓度的降低,导致反应速率减慢,故在 1。

5 h 固定反应时问内,反应不彻底,收率和质量分数均偏低,若要提高产物收率和质量分数,则要延长反应时间。

溶剂用量为100 mL时,青蒿素不仅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且产物收率较高,产物质量分数与 120 mL溶剂用量时相差不大。

综合考虑,选择溶剂用量为100 mL。

2.2.2 还原剂用量在青蒿素用量1.5 g、溶剂100 mL、反应时问1.5 h、冰冻去离子水250 mL的条件下,还原剂用量对 DHA收率和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8所示。

还原剂用量是决定反应是否完全的主要因素。

硼氢化钠在反应中的活性、选择性直接影响反应的产率和产品质量分数¨ 。

还原剂太少,反应不彻底,DHA 收率和质量分数偏低。

还原剂太多,反应过度进行,硼氢化钠不仅还原QHS结构中的内酯,而且还可还原过氧基团得到脱氧QHS【2 ,实验证明脱氧QHS无抗疟活性,过氧基团是抗疟活性的必要基团。

过量的还原剂还可进一步还原掉青蒿素分子结构中的缩醛和缩酮,生成更彻底的还原产物。

在产物分离纯化过程中,由于盐类较多而导致分离不完全,造成产物不纯。

要提高产物质量分数,则必须加大冰冻去离子水用量。

还原剂太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致成本偏高。

如图8所示,还原剂选择 1.0 g比较适宜。

2.2.3 反应时间在青蒿素用量1.5 g、溶剂100 mL、还原剂1.0 g,冰冻去离子水250 mL 的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时间对 DHA收率及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如图9所示。

反应在0.5~1.0 h时,还原剂硼氢化钠未能充分扩散到有机溶剂中,反应只在QUS颗粒表面进行,反应不彻底,产物不纯,收率偏低;反应时间为 1.5 h时,还原剂和QHs在有机溶剂中充分接触,反应彻底,DHA收率和质量分数均达到最佳值。

反应时间取1.5 h较为合适。

2.3 工艺改进分析本实验采用甲醇作为反应溶剂,解决了低温下在乙醇溶剂中反应收率较低、反应不彻底的问题,收率从文献[7]的57.93%提高到71.54%,DHA质量分数从99.33%提高到99.87%。

文献[8]采用减压蒸馏得到产品,部分甲醇溢出,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操作不安全,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文献[7~10]均是通过重结晶提纯最终产品,操作复杂,产品损失大,收率降低。

本研究用去离子水在冰冻状态下将反应液中有机相和无机相分开,得到纯度较高产物,工艺简捷,效率提高。

文献[9,10]用相转移催化进行反应,条件温和,但操作复杂。

本研究用非催化还原法顺利得到产品,缩短了反应步骤和反应时间,过程简单,易于操作,能得到纯度高、色泽好的产品。

3 结论(1)本实验采用甲醇作为反应溶剂,解决了低温下乙醇溶剂中反应收率较低的问题;用去离子水在冰冻状态下将反应液中有机相和无机相分开,得到了纯度较高产物,解决了产物的分离问题。

(2)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0—5 ,青蒿素用量1.5 g(5.31 mmo1),硼氢化钠还原剂1.0 g(26.4 mmo1),甲醇 100 mL,反应时问1.5 h,冰冻去离子水用量250 mL。

所得产物经UV、FTIR、HPLC和熔点测定进行了确证。

(3)与文献报道方法相比,本研究工艺简炼,操作方便,条件易控制,设备简单,易放大。

(4)青蒿素衍生物均是通过双氢青蒿素改性而来,因此,无论是作为抗疟药还是作为合成其他衍生物的中间原料,都具有广阔市场开发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