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巷道掘进探放水设计

合集下载

探放水工程设计

探放水工程设计

探放水虽然是防止水害的重要方法之一,但 这项工作并不能把所有的水害威胁都能探明。例 如,断层滞后的突水。必须在全面分析水文地质 资料之后,才能做出有无可能发生水害的结沦。 对小窑老空充水区,充水巷道,导水断层,强 含水层,陷落柱,老钻孔等需探放水的地区,都 必须确定探水警戒线,并准确地绘制在采掘工程 平面图上。当开拓掘进工程到达警戒线时,必须 先探后掘。大同矿务局规定在采前应编制探放水 工程设计,平顶山矿务局规定探放水工作必须有 专人负责,严格掌握探水钻孔的超前距离。
深、施工顺序以及对孔口管、钻孔结构的规格与 深度的设计要求和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如设计探 放水巷道,主要包括:探水巷道的位置、断面规 格、支护形式、坡度及施工工序 设计还包括:允许安全水头值和疏降水头值 计算,疏降动、静储量和影响半径计放水过程中 的观测系统、地表观测网、井下测压网孔。探放 水工程的供电、排验工作。设计中还应包括安全 施工措施、避水路线、排水能力、新增排水能力, 水闸门和排水系统设计。探放水领导和劳动组织 系统和劳动组织设计,整个工程及单项工程费用 概算。
(1)与其他水源无联系的:由于它不与固定 水源(巨大含水层、老空水、地表水体等)相联 系,而成为孤立的含水断裂带。这种水可以有巨 大的水头压力,但一般水的储量大。如发生突然 涌水,通常是开始水量大,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干 涸,对采矿工作无多大向,一般不需采取复杂的 措施。在这类断裂带中,有的是断层带本身透水, 有的断层本身及其一侧或两侧破碎带皆透水。它 们在透水后的动态变化规律是一样的,但在防探 水工上则有差别。
采掘工作面除了根据作业规程进行有计划的探放水 工作外,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制订和采取探放水 措施,探水前进: (1)接近水淹的或情况不明的井巷、老空、老窑或小 煤矿时, (2)接近含水断层、导水断层、溶洞和“自然井”时, (3)接近或需要穿过强含水层时, (4)接近未封闭或封闭不良的导水钻孔时, (5)接近各类防水煤柱或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6)接近水文地质复杂或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区域, 或有出水征兆时,

探放水工程单孔设计

探放水工程单孔设计

盐边县金隆煤业XX公司金隆煤矿探放水工程单设计生产技术科二〇一五年三月为了杜绝巷道掘进过程中水灾发生,确保我矿掘进施工平安,根据"煤矿平安规程"对掘进巷道"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那么、结合我矿现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本防治水钻探施工:第一节文地质概况根据矿井初步设计中水文地质资料描述,我矿井涌水量不大,仅对涌水量较大的出水点进展了观测记录,并观测记录了正常日涌水量18m3/d和最大日涌水量50m3/d。

目前矿井涌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主要表现为采空区积水。

第二节探放水钻布置的参数和超前距帮距确实定一、探水距与超前距确实定1、探水与掘进循环作业,探水作业超前于掘进作业,即探水——掘进——探水,探水循环进度75m,超前距为35m,允掘进距离40 m,依此交替作业。

2、帮距:为使巷道两帮与可能存在的水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平安距离,布置的最外侧探水钻所控制的围与巷道帮的距离取20米。

3、探水设备:钻机型号:ZLJ-350型煤矿用坑道钻机,钻具配备:Ф75mm钻杆80m,泥浆泵1台,合金钻头3个及钻具1套。

二、探水钻布置的参数说明三、钻探完毕后由安监、地测、通风、调度联合进展现场验收,并及时进展分析,为采区其它大巷掘进提供水文地质依据,确认无水害危险待下发允掘进通知单后可掘进,掘探交替进展至设计位置为止。

四、口平安装置的布设探放水必须使用口平安装置,口平安装置由口管、泄水测压三通、口阀门和钻杆逆止阀等组成,其施工和安装程序如下:1、选择岩层坚硬完整的地段开,径应比口管直径大3-5mm,钻至预定深度〔视水位上下和煤岩层强度而定〕后,将冲洗干净。

2、向注入水泥浆,将预先准备好的口管〔末端用木塞塞住〕放入,待水泥凝固后,即可在钻进。

3、水泥凝固后扫,其深度超过口管长度0.5-1.0m,向注水。

试液压力大于口管末端承压静水压力的1.2倍,呈水压值超过预计放水时的水压,稳压时间至少保持半小时,口管围没有漏水现象,那么符合要求,否那么要重新注浆加固。

探放水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

探放水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
5、钻机操作事项
(1)、操作钻机,要严格按照钻机的技术要求和说明进行。
(2)、钻机司机必须经过考核、取得合格证,方准操作钻机。
6、钻孔步骤及要求
(1)在钻机场主轴头上拧上钻杆,钻头要接上水管。调好钻机的旋转速度,快速推进使钻头接近煤层,启动泥浆泵供水,然后正常推进。
(2)当钻头在煤层表面钻孔时,钻头要采取措施进行导向固定,以防钻杆摇摆、损伤机器,影响钻孔质量。选择合理的旋转和推进速度。
二、钻孔目的及参数:
为了实现“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三位一体的探放水体系,原先我们这条巷道钻探设计为3个组(已经施工2组),第三组的钻探之前,决定物探的先行预测,然后在物探探测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钻探验证,根据物探的结果,如果发现异常区,将认真执行钻探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施工,及时跟踪异常区的钻探验证情况,总结经验。根据本矿的地质水文类型及巷道的性质情况,将本次钻孔的设计以探放掘进工作面前方的岩溶裂隙水、构造水为主要目的,并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进行本次钻孔的参数设计。如果这次钻探中,有水流出,我们水文地质人员进行现场分析,主要是根据水量大小,有无压力,水的颜色、气味等进行先期的初步判断,如果怀疑是老空水、奥灰水等,立即进行取样化验,近一步判明水质及水患的类型,从而及时的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
1、安装钻机前的准备工作
(1)加强钻孔附近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立柱和栏板。
(2)无风地点必须安设局部通风机或采用导风筒通风,在打钻过程中不准停风,且要有可靠的风电闭锁装置。
(3)在打钻地点或其附近安设专用电话,人员撤离通道畅通。
(4)清理巷道,挖好清水池,疏通好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2、安装钻机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大西煤矿探放水设计方案

大西煤矿探放水设计方案

大西煤矿探放水设计方案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页大西煤矿探放水设计方案安全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计划方案,做好单位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更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您浏览的《大西煤矿探放水设计方案》正文如下:第一章概述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防止突水、透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并根据我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四邻关系进行水患调查,特制定矿井探放水设计方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岗位责任一、探水工作领导组组长:南建革(矿长)副组长:琚学良(安全矿长)刘东峰(生产矿长)郭晋生(总工程师)张永政(机电矿长)马进军(通防矿长)梁振宏(地测副总工程师)郭学军(通风副总工程师)组员:张学柱(技术科科长) 宋鹏(安监科科长)何伟东(机电科科长) 马进军(通风科科长)张国应(调度室主任) 梁振宏(地测科科长)二、岗位责任组长:全面负责探水调度工作。

副组长:具体负责探水工作,配合组长调度人力、物力等后备物资。

生产技术科: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总工的安排,制定防探水措施,掌握开拓进度,及时填写图纸,为防探水提供准确的技术资料,√指导施工。

安全科:履行岗位职责,按照防探水实际方案,进行现场监督,监视现在变化,随时按照程序上报矿调度室。

机运科:履行岗位职责,负责机电设备的配置与检修,保证探水设备与电力供给与正常运转。

通风科:履行岗位职责,随时监视有害气体的变化情况。

调度室:履行岗位职责,负责调度通知、通报的上传下达,保证矿井通讯系统的畅通。

地测科:履行岗位职责,负责日常防治水标准化工作,负责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提供矿井防治水相关技术资料。

办公室:守岗待命,保证运输无误。

探放水队: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及措施进行探放水,及时向矿总工师汇报探放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加强探放水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做好探放水原始记录工作。

第三章水文地质情况一、地表补水情况本矿井地表没有主要水库、河流、湖泊、池塘,不具备补水的充分条件,但也要勤观察受井下开采影响而出现的地表裂缝、塌陷深入井下,会增加涌水量。

掘进工作面探水措施

掘进工作面探水措施

掘进工作面探水措施一、工程概况:依据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猜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规定,实行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结合我矿实际状况,现特制定本探放水平安措施。

二、超前探测设计:探水原则:掘进工作面必需坚持“猜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探水起点:初次探水线起点位置定为巷道开口处,即掘进工作面迎头。

(一)超前距布置探水钻孔终孔深度不应低于50m,依据钻孔布置计算允许掘进距离为35m,超前距为15m;当钻孔深度大于50米时,允许掘进距离可适当增加,但超前距不得小于15m。

(二)帮距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应取20m。

(三)钻孔数量上组煤各掘进巷道的有效钻孔数量为3个,下组煤另定。

(四)钻孔的布置方式为了保证施工平安,结合我矿实际状况,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在巷道掘进过程中,探放水钻孔在水平面内呈扇形布置。

各钻孔布置方案见附后示意图。

(五)排水设备依据钻探实际状况,要求各掘进工作面配备两台22kw潜水泵。

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涌水量大时保证两台水泵能够同时开启,达到工作面最大应急排水力量为50m3/h。

(六)探水设备探水钻机型号为ZYG-150型全液压钻机,钻杆φ42×1.5m,钻头为φ65mm的两翼合金钢钻头。

(七)避灾路线各掘进工作面的避灾路线,按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执行。

三、施工组织:探放水工作执行“三·八制”作业,每班不小于5人,一名机电修理工负责现场检修。

四、施工平安技术要求:1、打孔前,要检查排水设备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完好,排水力量是否满意要求,排水管路是否畅通,同时做好预防巷道有害气体涌出的措施。

2、在超前探测工作进行前,必需对施工人员及钻探人员进行培训,熟识避灾线路,发觉特别准时撤离危急区域。

3、施工作业地点必需安设电话一部。

4、钻进中,发觉煤层松软、片帮、来压或孔中的水压、水量增大等特别状况时,必需马上停钻,记录孔深并同时将钻杆固定,关闭闸阀,然后马上向调度室汇报。

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一、概况1、工作面概况12020工作面里段位于我矿井田+87m水平西翼一侧,该工作面东侧为12020工作面采空区,南部(上部)为本矿上水平工作面采空区,西部、北部(下部)为原始煤层。

开采煤层为五3煤,12020工作面(里段)走向长760米,倾向长150米,煤层倾角25-30度,煤层厚度0.6—0.9m,平均厚0.69m,工作面地质储量11.7万吨。

12020上下付巷沿煤层走向掘进。

2、地质情况12020工作面上付巷掘进515米,下付巷掘进650米时揭露新F7断层,走向155°,倾向65°,倾角48°,延伸长度约350m,落差0-30m;该工作面上部最高海拔标高为+660米,最低海拔标高为+590米,相对高差70米,地面处在伏牛山的顶部,地表荒芜,无居民及建筑物存在。

3、水文地质情况①大气降水、地表水及新近系潜水本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地面坡度较大,冲沟发育,大气降水迳流排泄条件好,因而无常年性地表水体。

区内新近系地层呈零星发育,以坡积、洪积及冲积于沟谷、坡脚处,厚度较小,岩性复杂,含富水性差。

加之上部上石盒子组隔水层较厚,故此大气降水、地表水及新近系潜水对五3煤开采无影响。

仅在井筒揭穿层段有少量淋漓水现象。

②五3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五3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系指煤层之上60m范围内所含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为中粒砂岩,一般发育2~5层,累计厚度约0~30m,一般20m左右,岩性完整致密,裂隙不发育,且部分被方解石脉所充填。

生产开采过程中该含水层裂隙承压水将首先充入矿坑,是矿坑涌水的主要充水水源之一。

由于该含水层单层厚度较薄,裂隙不甚发育,且补给条件差,裂隙水储存量有限,导、富水性弱,生产中易于疏排。

③五3煤层底板砂岩裂隙承压水主要由1~2层中粒岩屑砂岩组成,厚2.39~11.09m,平均5.70m,泥质胶结,局部含泥砾及石英细砾。

砂岩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含富水性弱。

探放水设计

探放水设计

一、工作面概况己15—11170工作面位于我矿井田东北部,东为矿井边界,西临己15轨道下山,南为已回采完毕的己15—11150采煤工作面,北为已回采完毕的己15—11190采煤工作面。

该工作面设计走向长543米,倾斜宽104米,机巷标高-265~-262米,风巷标高-244~-240米,储量约118591吨;该工作面煤层产状为南北倾斜构造,煤层倾角12°~16°,总体上为东缓西陡,为确保该工作面安全生产矿研究决定对已回采完毕的己15—11150采煤工作面机巷的最低点边探边掘。

二、矿井水文地质概况该工作面上部是己15—11150采煤工作面已回采完毕,己15—11150采煤工作面与己15—11170风巷之间留有6米煤柱。

根据上部已回采完毕的己15—11150采煤工作面观测,预计主要水害为己15—11150采煤工作面的老空积水。

预计最大涌水量10 m3/h,依据《煤矿水文地质规程》《矿井防治水工作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规程规定,对该工作面实施超前钻探,以查明己15—11150机巷附近的水文地质情况,解除水害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三、探放水设计(一)探放水目的1.探放采空区积水,防止在掘进过程中的透水事故。

(二)采用手段和方法该工作面风巷掘进中直接采用钻探手段,以循环超前钻探的方法实施探放水工作。

(三)钻探设计参数根据己15—11150采煤工作面已揭露的情况,己15—11150机巷的最低点(己15—11150机巷以里40米处)很可能有一定量的积水。

因此,本次探放水钻孔设计沿己15—11170风巷煤层布置,在平面上呈往南偏斜的半扇形,共布置9组钻探,每组布置1个钻孔;每一钻探循环保留20m超前距和侧帮12米距离;实际钻探深度达不到设计深度时,可增加循环钻探组数(次数);在允许掘进距离内,施工队仍要执行长探短掘的原则。

钻孔设计参数如下(见附图):(四)起探位置的确定11.5透水事故的透水地点距该采面切眼较近,由于对小窑采空区(或老巷道)的范围及其是否向下延伸等情况不明确,因此,将内切眼开口处作为本次探水线的起点。

探放水要求

探放水要求

矿井探放水设计要求一、在出现《煤矿防治水规定》第92条规定的9种情况下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

(贵州要求“有掘必探”,但并不一定要编制探放水设计,可采用长纤子进行“探”,只有在具有突水威胁的采掘头面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如庙新煤矿过水坝河、茅口大巷过张性断层带等)二、探放水设计内容:1、探放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如老空积水范围、积水量、估算的水头高度、涌水量等)。

2、探放水巷道的开拓方向、施工次序、支护形式。

3、探放水钻孔个数、方位、倾角、深度、施工技术要求、超前距、帮距。

4、探放水施工施工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5、受水威胁区信号联系与避灾路线。

6、水情及避灾联系制度与灾害处理措施。

7、探放水钻孔设计图(平面图、剖面图、断面图、避灾线路图)。

探放水设计前沿部分:一、煤(岩)层赋存特征1、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层间距俗称“三郎煤”,位于龙潭组中部,上距6煤层70m左右,下距26煤层18m左右。

煤层厚度1.59-2.00m,一般1.8m左右。

煤层较稳定,区内有见煤点6个,邻区有见煤点4个,全部可采,为全区可采煤层,是矿区的主采煤层。

煤层结构简单至较复杂,含1-3层高岭石泥岩夹矸,单层厚0.02-0.30m。

煤层呈块状,条带状结构,属半亮型煤,上部0.15-0.20m为暗淡型,中部1.20-1.60m为光亮煤,下部0.15-0.40m暗淡~半亮型煤。

其顶板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含较完整的植物化石。

2、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本矿开采煤层为19煤,2008年经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11.9m ⊃;/t.d,沼气相对涌出量为36.73m⊃;/t,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2.50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81 m3/min;煤炭科学总院重庆研究院对19号煤层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

鉴定结论为:“凤山煤矿19号煤层在+1650m标高以上区域,评价为不具有突出危险性;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对该矿19煤层(报告中为M4#煤层)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该矿19煤层无爆炸性;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对该矿19煤层(报告中为M4#煤层)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该矿19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三类,即为不易自燃煤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B502工作面回风顺槽探放水设计编制人:李审核:崔编制日期:二0一0年三月目录第一章探放水依据 (4)第一节依据 (4)第二节指导思想 (4)第二章井田概况 (5)第一节井田范围 (5)第二节地形地貌 (5)第三节地表水系 (5)第四节自然灾害 (5)第五节水源 (5)第六节现矿井开采情况 (6)第七节水文地质 (6)第八节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 (7)第九节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7)第十节火烧区 (7)第十一节充水因素分析 (8)第三章水害防治 (10)第一节地表与井下水源分析 (10)第二节井下水害防治 (10)第三节探水的条件 (11)第四节遇到需要探水的情况 (12)第五节探放水的范围及对象 (12)第四章探放水的目的 (12)第五章探放水前的工作要求 (12)第一节安全防范措施 (12)第二节探水钻孔的技术参数 (13)第三节探水设备及排水设施 (14)第六章探放水巷道位置及方向 (15)第一节探放水巷道位置及方向 (15)2 第2页第二节探放水施工的安全规定 (15)第七章探放水应注意的事项和安全技术措施 (16)第一节探水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安全技术措施 (16)第二节放水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安全技术措施 (16)第八章探放水的位置联系及避灾路线 (17)第一节本矿电话薄 (17)第二节工作面探放水时避灾路线 (18)第九章水情汇报和灾害处理措施 (18)第一节水情汇报制度及探放水管理机构 (18)第二节灾害处理措施 (19)附图:1、探放水孔布置图2、井上下对照图3、避灾路线图4、巷道布置图5、排水系统图6、水文地质剖面图7、学习考核签字表3第3页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一节依据1、“煤矿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条例”2、根据新疆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2002年6月编制的《***县***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本矿区火烧区实际情况说明。

3、根据该矿的井田地理位置,并针对当年的井下煤层、岩层开采情况和矿区、矿井实际涌水现状等,做相应的防治水计划和安全治理措施。

4、***煤矿2009年8月3日-10月30日在矿区的探放水情况。

5、根据***煤矿自2009年9月2日-10月30日对河床的治理情况,杜绝了渗水水源,防止了河床水再沿着煤岩裂隙渗透到矿井。

6、在河床附近据副斜井190米处有一个废斜井,10月29日河床改道前进行观察该井水深30米,10月30日河床成功改道,11月3日观察该井已经干枯。

7、在空压机房后有一个副斜井,井深120米,倾角25°,一直以来都作为矿井井口的地面用水使用,10月30日河床改到以后,11月3日晚已经抽不出水。

8、通过以上4---7说明矿井的水源为河床通过裂隙向矿井进行渗透,自河床改道以后,现已经将河床水彻底根除,***河水无法通过裂隙向矿井进行渗透,以前废井的存水已经无补充水源,只有通过井下的淋水和探水孔在向外泄水,在不久的时间内,废井内存水的干枯是必定的。

第二节指导思想1、严格落实“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2、为保障我矿安全生产和广大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减少和防止水害事故发生,确保本矿安全稳定和发展。

4 第4页第二章井田概况第一节井田范围矿区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县***镇管辖,位于***县城西南81km处,矿区东西宽 1.4km,南北长0.84km。

面积1.146km2。

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6°27′59″;北纬:43°46′41″。

第二节地形地貌矿区位于天山北麓的中低山区,区内地形复杂,山势陡峻,切割强烈,***河近东西向横贯矿区南部,强烈切割岩层,形成深切割的***河河谷地貌特征。

***河南为松树林带,沟北为陡峻的哈拉巴斯陶特力斯嘎山脊,沟底至山脊顶部坡角达30度以上,部分地段为陡崖,攀登困难。

矿区最高处海拔1932m,最低处为***底,海拔1598m,绝对高差334m,相对高差一般为250m~300m。

第三节地表水系***河发源于天山雪峰,呈东偏南约25~30°方向流经矿区南部,出矿区后,向东汇入呼图壁河,为常年性河流,河谷底是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在矿区两端狭窄,中部宽缓,呈V—U字型谷,据呼图壁河水文站1994年在白杨河出口处观测计算资料,洪水期为6月、7月,月平均流量4.34m3/s~6.44m3/s,最大洪水流量20m3/s~30m3/s,枯水期为11月至次年4月,月平均流量为0.27m3/s~0.43m3/s。

可作为矿山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水源。

第四节主要自然灾害本矿井主要自然灾害为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

第五节水源水源:白杨河发源于天山北麓,靠融化雪水、大气降水、山区泉水补给,常年有水,受季节影响,动态显著,年均迳流量在4.34-6.44m3/s 之间,2001年8月雨季观测其流量达18.63m3/s,并对该河河水采样进5第5页行水质分析,其矿化度为176mg/L,总硬度为115.07。

CaCO3.mg/L,PH=7.5,NH+4含量0,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K.Na型水,各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为优质生活用水。

第六节现矿井开采情况1、矿井风井为立风井,采取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主井担负运煤的任务,采用双轨道、双箕斗提升。

副斜井担任行人、运料的作用,运输工具为人车、矿车。

在井底设有主、副水仓和中央水泵房,其中主副水仓的容积为2200m3(设计为1350 m3)并在主、副水仓进口处建有沉淀池,对入仓水流起到了过滤和沉淀的作用,并在井底安装了清仓绞车,以便在人工清仓时起到运输渣浆的作用。

中央水泵房安装了三台型号为D155-30*7,功率为160KW,扬程为210米的多级离心泵水泵,并安装了液位传感器,排水管路直径为Φ168mm,并安装了双道。

2、***煤矿现已经依照新疆哈密设计院的初设规定对本矿井实施技术改造工程改造完毕。

3、该矿设计年生产能力9万吨,开拓方式为斜井片盘开拓,井田东翼采煤首采水平为+1542~+1533水平,首采B5煤层后退式回采,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法,目前技改工程已经全部完工,已试生产6个月,正在计划布置东翼二区段采煤面巷道,首采煤面探放水已安全的施工完毕,现开始掘进二区段回风顺槽,为此计划对掘进巷道进行探放水,竭尽办法加强水量的预测预报、对比分析。

使矿井处在安全状态,真正的做到放心采掘、安全采掘。

第七节水文地质(一)地形地貌特征矿区位于天山北麓中低山区,山体走向NWW—SEE,呈带状分布,海拔标高+1598~+1932.0m,相对高差250~300m,主要由侏罗系砂岩、砾岩和煤系地层组成,山体北坡多被黄土覆盖,坡度150~200,山南坡岩体裸露,地形坡度380~450,大气降水易汇成水流向***河排泄。

6 第6页地势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地形地貌条件对大气降水的垂直渗透补给不利。

第八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据1994年我矿在***详查时对白杨河上、下游断面探测了解:上游河谷断面宽210.0m,第四系厚15.0m,下游河谷宽250.0m,第四系厚17.0m。

下游断面大于上游,经白杨河上、下游断面测流结果(1-3-2)表明,6~8月份地表水补给地下水,9月份后,第四系楹散岩类的孔隙已充满了地下水,此时地表水不再以潜流的方式补给地下水,而是以地表水的排泄补给地下水。

据白杨河出口处流量与上游流量对比说明,不论河水与地下水在迳流途中如何转换,从整个水系资料分析,仍然是以地下水补给以地表水为主。

水力联系极为密切。

第九节含水层(段)之间的水力联系第Ⅳ及Ⅲ-1、Ⅲ-2含水段的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

第Ⅲ-3含水段的地下水是受地表水及南部区孔隙水的补给。

二者中间存在有83.75m厚的第Ⅲ-2隔水段。

据ZK2孔分层静止水位观测,第Ⅲ-1含水段水位标高1656.30m。

第Ⅲ-3含水段水位标高为1643.79m。

二者差12.51m。

说明两含水段没有水力联系。

第十节火烧区矿区为一向北北东向缓倾斜的单斜构造,走向96°。

从西向东流向的白杨河切割了西山窑组含煤地层。

B4、B5、B6三层煤层在矿区内均有火烧,地表形成了2~3条10~20m宽的砖红色烧变岩带。

B5、B6两层煤层间距近,形成一条烧变岩带,因无工程控制,其火烧深度不详。

B4煤层露头区是另一烧变岩带,根据废2井和废1井的资料,该煤层火烧倾向斜长70m左右,垂深16m,火烧水平在1610m附近。

在准南煤田,煤层的火烧深度与煤层厚度,地下水位关系较为密7第7页切,在同一地区,煤层厚度愈大,火烧深度相对较深,因此B5、B6煤层的火烧斜深不会大于B4煤层,推测火烧斜深在40~50m之间,垂深约在10~12m左右。

鉴于本区煤层火烧深度不是很大,地层产状又较缓。

形成的火烧带范围较小,其间的地下水储藏量较小,对矿井开发影响不是很大,尽管如此,矿井开发时,仍应充分重视,防止不可预见的积水突然溃入矿坑。

第十一节充水因素分析1、矿床充水因素分析根据矿床在工作区内分布的不同部位,以及工区水文地质条件,确认影响矿床的因素为岩性、构造、地貌、地表水、煤层直接接触的顶底板含水层,地表暂时性水流及降水。

现分述如下:(1)岩性煤矿区内地层中的泥岩、粉砂岩、煤不含水,中—粗砂岩类岩石及卵砾石层为主要含水岩层。

卵砾石在白杨河北岸直接盖于B6~B8煤层顶底板的砂岩露头上。

基本身含水较强,且受河水补给,对下伏煤系地层有直接充水的可能。

砂岩类岩石坚硬,裂隙不甚发育,厚度一般较大的特点。

受降水、地表水及孔隙潜水的补给。

对煤层有直接充水作用。

(2)构造矿区地层向北倾斜,产状平缓,为—单斜构造,未见有断距大于20m断层,无构造充水因素。

(3)地貌矿区煤层受河水及南部孔隙裂隙承压水的补给,因河流切割,B5以上煤层露于河床以上,仅受大气降水的渗透补给,情况较为简单。

而B6—B8煤层伏于河谷之下,受河水补给强烈。

(4)地表水流白杨河在区内为顺层河,在区外围的上游为正向河。

不论是上游,8 第8页还是区内,地表水流向都与地层呈顺层关系。

对地下水补给极为有利。

所以必须充分重视开拓方式,避免河水直接或间接灌入矿坑。

对于河床下煤层更应慎重处理。

现已查明在自然状态下,南来的孔隙裂隙层间承压水,通过河床底部的侵蚀面向外排泄补给地表水。

但是,当矿井水位降至河床水位以下时,地表水将成为矿床充水的重要因素。

(5)煤层直接顶底板强含水层主要集中在B7、B8煤层的顶底板。

B7、B8煤层的顶底板由中—粗粒砂岩组成,走向沿白杨河展布,地下水受地表水及第1含水层的侧向和垂直渗透补给,有直接充水的条件。

(6)降水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为一套以湖沼相为主夹有河流相,河湖三角洲相的含煤碎屑沉积岩。

泥岩、粉砂岩柔软不秀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