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高中地理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高中地理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一、人口密度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二、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③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六、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七、我国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八、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九、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C积温3200°C等值线。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十、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十一、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中国地理分界线

地理界线是将地域单位加以区分的线或带,地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按属性可分为:①自然地理界线。如土壤界线、植被界线、自然区划界线等。②社会经济地理界线。如行政区界线、经济区界线等。由于地表地域分异现象多为渐变的,故大多数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常表现为具有一定宽度的界带,仅少数是清晰的,如行政区界、流域界线、断层构造线等。

一、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胡焕庸线):大体以的市和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2005年1月6日零时二分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诞生。 二、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 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地形区界 1、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10、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四、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热量与温度带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岭—淮河一线 (2)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 (3)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境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4)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初中地理复习:中国的地形

初中地理复习:中国的地形 (山脉的走向及山脉构成地理界线、地形区的特点是重点)1.地势特点:地势________高________低,呈_________阶梯分布。 2.三级阶梯: 阶梯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1000—2000米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 第三阶梯500米以下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丘陵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对我国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从海洋来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给内地带来降水,地势西高东低使得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沟通了西部和东部沿海的交通,有利于河海联运,河流流经不同的地势阶梯,落差大,再加上水量较丰富,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4.山脉纵横交错 ①.主要山脉及走向: 山脉走向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最北的一列有_______、_______;中间的一列有_______、_______;最南的一列_______。 南北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北-西南走向最西的一列有四条: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中间的一列: _______、_______。最东边的一列是_______。特殊的一条:_______ 西北-东南走向_______、_______。 弧形山脉_______。 ②.熟悉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 东西走向的山脉有: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E_______;南北走向的山脉: F_______ G_______ H_______;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I_______ J_______ K_______ L_______ M_______ N_______ O_______;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P_______ Q_______ 弧形山脉:R_______。特殊山脉:S_______。 ③.山脉往往构成天然的地理界线:

中国地理分界线1

中国地理分界线(之一) 1.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2.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 3.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_________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________________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_________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_______________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__________________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_________________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________山、__________山、________________山、____________________山到_________________山一线。 (5)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__山-祁连山东端的___________岭-_______________山-_______________山-______________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9中国基本概况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区域地理专题09 中国基本概况(练) 1.阅读下面的“中国疆域与邻国图”: (1)在图上填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2)在图上找出下列岛屿、半岛和海峡,并把它们名称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适当的位置: 岛屿名称:A台湾岛、B海南岛、C南海诸岛、D舟山群岛; 半岛名称:E辽东半岛、F山东半岛、G雷州半岛; 海峡名称:H台湾海峡、I琼州海峡。 (3)找出与我国陆地相邻的15个国家,按方位及图中所标出的序号,依次说出它们的名称。 (4)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并按图中所标的数字依次说出它们的名称。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生产、生活情况,回答2-3题。 2.下列我国少数民族中,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是() A.哈萨克族 B.鄂伦春族 C.蒙古族 D.朝鲜族

3.与该少数民族聚居区接壤的邻国是() A.俄罗斯 B.朝鲜 C.哈萨克斯坦 D.蒙古 【答案】2.D 3.B 4.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B.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C.东部临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 D.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东五区,最东端在东九区,跨四个时区 【解析】我国国土辽阔,南北跨度大,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北极圈不穿过我国,我国的最北端在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我国东西跨5个时区。 【答案】 C 6.我国的内海是指( ) ①.台湾海峡②.渤海③.琼州海峡④.北部湾 A.①② B.②③ C.③ ④ D.①④ 【解析】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答案】B 读下图,回答7~8题。 7.青岛所临的海区为( ) A.东海 B.黄海 C.渤海 D.南海 8.有关该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底全为大陆架 B.海底锰结核资源丰富 C.季风洋流盛行 D.为我国内海之一 【解析】渤海与黄海以辽东半岛老铁山角至山东半岛蓬莱角为界,青岛属黄海沿岸城市;黄海海底全部为大陆架,油气资源丰富,为我国边缘海区之一。 【答案】7.B 8.A

中国地理重要经纬线及分界线知识汇总与测试

中国地理重要经纬线及分界线

中国经纬度分布空间格局 重要地理界线 其他地理界线 1.我国第一、二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2.我国第二、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我国内外流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段,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5.半干旱与半湿润分界线: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 6.我国农牧区的分界线: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鄂尔多斯高原东侧—祁连山—青藏高原东侧 7.三大自然区的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秦岭-淮河地理界线

一日一练——中国地理空间定位 最西端(73°E ) 最东端(135°E ) 最南端(4°N ) 最北端(53°N ) 【重要城市】 【地形区】 ● 40o116oE ● 40o120oE ● 40o113oE ● 40.5110oE ● 40o95oE ● 44o88oE ● 46o127oE ● 47o 125oE ● 35o 114oE ● 34o 109oE ● 36o 104oE ● 30o 92oE ● 31o104oE ● 20o110oE ● 30.5 120oE ● 22o 114oE ● 31o 114oE ● 23.5 104oE ● 25o 103oE ● 23.5 113oE ● 25o 122oE ● 23.5 117oE ● 27o 107oE ● 23o 108oE ● 40o 85oE ● 39o 100oE ● 45o 85oW ● 30o 105oE ● 37o 95oE ● 37o 102oE

高中生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跨经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优越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濒临的海洋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2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台湾岛、海地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北:俄罗期、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附1:我国邻国记忆 十五邻国陆上环,朝鲜俄国和蒙古,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附2: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略) 附3:中国省级行政区歌诀 东北三省黑吉辽,最东最北纬度高;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华东六省上海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加一区,两湖两广南到; 西南三省一区市,川云贵藏添重庆;西北三省加二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基数大;增长快;总量大,人口超过13亿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 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初中地理专项训练:中国的地形(附答案)

专项训练:中国的地形(附答 案) 、单选题 A. 甲和乙 B. 丙和丁 C. 甲和丁 D. 乙和丙 5. 图中数码所在的地形区为盆地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6. 图中数码所在的地形区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读我国四条山脉示意图,完成7-9 题。 1. 丁图示意的省级行政区域是()A. 山西省B. 河南省 C. 内蒙古自治区 D. 陕西省 2. 四幅图中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是 ( A. 甲 B. 乙 ) C. 丙 D. 丁 3. 四幅图所示的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 二、 三级阶梯分界线的 是 4. 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地势分布特点的是 ( 读如下四幅轮廓图,完成下列5-6 题。 D. ④ D. ④

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一月份平均气温低于 橘园飘香,一月份平均气温高于 0℃.这条山脉是( 12. 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 间.图 中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 A.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B.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 C.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D. 秦岭 -淮河线 14. 我国四大盆地中,人口最稠密、海拔最高的分别是( ) ①准噶尔盆地②塔里木盆地③四川盆地④柴达木盆地 A. 天山山脉 B. 昆仑山脉 C. 秦岭 D. 南岭 7. 8. 9. 10. 纬度最高,且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A. 天山 天山所在省区( A. 地广人稀 B. 秦岭 C. 太行山 B. 民居多竹楼、 C. 赛龙舟为传统体育项目 我国秦岭以南地区( A. 终年高温 B. 草原广阔 列高原中,地表形态可以用“千沟万壑” A. 内蒙古高原 B. 黄土高原 D. C. ) D. 大兴安岭 吊脚楼 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藏族 雪山连绵 描述的是( C. 青藏高原 D. 稻田广布 D. 云贵高原 11. 0℃;以南是稻田处处, 13. 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中国重要的各类地理分界线

中国重要的各类地理分界线 1、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区分界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以西为牧区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3)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地区分界线:大致长城—线 2、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3、人口分布地理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4、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⑤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⑥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三)、中国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高中地理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一、人口密度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二、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③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六、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七、我国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八、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九、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C积温3200°C等值线。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地势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为主。 教具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的投影片,中国地图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情况。 学习新教材 第二章中国的地形[板书] 第一节地形概况[板书] [读图练习]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然后沿北纬32°纬线画一幅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 1.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板书] [读图练习]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2.三级阶涕的概况[板书] 注:括号内为要填写的内容。 [教师讲解]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板书]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过渡]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

初中地理-中国的地形 最新

初二地理专题复习十七 中国的地形 一、中考目标要求: 1、记住我国的地形、 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对 自然、人文环境的影 响 2、记住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与分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回顾; 1、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地势__________,呈______状分布;地形___________,______面积广大。 2、看P21图记忆主要的山脉及其走向,并能准确填注到图中。 3、看P23三级阶梯分布图,记住三级阶梯分界山以及各阶梯上主要地形区。 4、思考一下: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 5、四大高原各有什么特点? 6、我国四大盆地中最大的是哪一个?海拔最高是哪一个? 7、P25什么叫山区?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有什么有利和不利条件? 8、三大平原中最大是哪一个?它由哪三大部分组成?华北平原由哪 三大河流冲积而成?

三、尝试读图: 读图分析我国地势、地形特征: 图1 ⑴图1是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势特点是: ⑵图1中代表的地形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 如果是36°N,地形区①______ ②_______③______④_____ ⑶图2反映了我国地形特征是: 10、主要地形区: ⑴说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 ⑵用序号①②③④分别标出四大高原 ⑶用序号⑤⑥⑦⑧分别标出四大盆地 ⑷用字母ABC标出三大平原

四、中考链接: 1.(2018·福建龙岩)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了一道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你认为小刚应选哪一项() 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 长白山—武夷山 2. (2018·福建龙岩)下图山脉西侧和东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 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B. 内蒙古高 原、华北平原 C. 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D. 黄土高 原、东北平原 3(2018·湖北武汉)读下图回答(1)~(2)题。 (1). A代表的地形类型是()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平原 (2). B类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大陆架上 4.(2018·山东泰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有关下列地理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20元人民币上景观所示地区主要少数民族为壮族②信封上收件

初中中考专题中考地理专题复习 中国的地形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地形 1.我国的地形 ①地势特征: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 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②主要地形区: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例题1.读下图,完成题目 (1) 如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 E_________----F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 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_。 (2) 我国的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的山脉:K________——L _______ M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_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A________—B_________—C __________—D__________ H_________—I_________ J_________________ 南北走向的山脉:G_____________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O_____________ 弧形山脉:P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国的四大高原:位于G山脉以西、E山脉以南的是_________________,位于G山脉以东的是________________,位于B山脉以西的是_______________,位于A山脉以西的是 _______________。 (4) 我国的四大盆地:位于G山脉以东的是_________________,K山脉以南的是 ____________,K山脉以北的是______________,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是________________。 (5) 我国的三大平原:山脉A以东是________________,山脉B以东是_________________,山脉C以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世界上海拔最高,我国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的是 ________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的是_______________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的是______________高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地势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例题2.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a.对气候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内陆带来了丰沛的_____________。 b.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_____向_____奔流,在

2020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概况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概况知识点 1、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和基塘农业的差异 (1)河谷农业: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为典型。 在青藏高原,只有这些地区海拔低,气温较高,土壤比较肥沃,适宜耕作,成为农业比 较发达的地区。 (2)坝子农业: 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当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渗漏严重,土层薄,不利于耕作。 只有被称为“坝子”的山间盆地条件较好,成为农业区。 (3)绿洲农业: 分布在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干旱地区。 有地下水出漏的地区和河流、湖泊沿岸因为有灌溉水源而成为发展农业的理想地区。 绿洲农业多呈带状、串珠状分布于荒漠的边缘地区。 (4)灌溉农业: 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发展的农业。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5)基塘农业: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三角洲低洼地带开挖为塘养鱼;较高地带培土为基,种桑和甘蔗等。 基塘农业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形式,是一种生态农业和混合农业。 2、青藏高原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原因 (1)年温差小的原因: 夏季,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不太高; 冬季,由于所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并且日照时间较长,气温不太低,所以年 温差较小。 (2)日温差大的原因: 白天,由于地势高,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等原因,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地面获得的热量较多,气温较高; 夜晚,由于空气稀薄,大气的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因此日温差较 大。 3、夏季风的强弱与东部地区降水的关系 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从成因上讲属于锋面雨,是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温度较高)与南下冷空气之间交汇形成的。 在春季和夏季,夏季风逐渐加强、冷空气逐渐减弱,此时雨带向北移动,在长江流域停

2021-2022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9中国基本概况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2021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9中国基本概况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课标细化】 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2.我国的人口增长和分布,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3.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 【核心突破】 一、中国的经纬度位置与省级行政区 各省区的经纬度位置是复习的重要内容,图中区域划分的形式,大体确定各省份的经纬度位置特点,如下(简称) ①新;②新、甘、内蒙古;③新、藏;④甘、青、藏;⑤青、甘、内蒙古、宁、陕、川、渝;⑥晋、津、冀、豫、鲁、鄂、皖、苏;⑦川、渝、云、贵、桂;⑧湘、赣、浙、闽、桂、粤、港、澳;⑨内蒙古;⑩内蒙古、冀、京;?内蒙古、黑、吉、辽。 【方法技巧】感知中国行政疆域空间跨越范围,建立粗略心理地图 (1)观察中国行政疆域的“四极”、包含疆域主体部分的四条经纬线(分别为80°E、130°E、20°N、50°N)和90°E、100°E、110°E、120°E、30°N、40°N这些经纬线在中国疆域中的大致空间穿越位置。 (2)进一步确定各条主要经纬线穿越中国疆域的具体位置,以达到明确化。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定点法,点可以是主要经纬线的交点,也可以是经纬线与疆域边界的交点。这里需要借助地理要素的相对位置定位,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相对位置的分布,如点——山峰、城市、矿产相对位置的分布;线——山脉、河流、地理界线、交通线、人口迁移方向等分布走向;面——地形区、气候类型区、自然

带、农业区、工业区等区位分布。二是经纬线穿越法。观察和识记主要经纬线穿越了哪些行政区和地形区,也包括前面提到的点、线、面等各种地理要素。 【典例分析】【例1】读台风“韦帕”的中心移动路径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台风中心依次经过大陆的省区是( ) A.台湾省、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 B.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台湾省 C.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 D.浙江省、江西省、江苏省、山东省 【解析】读图可知,台风中心依次经过大陆的省区是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和山东省。 【答案】C (2)有关图示地区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河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B.B河流域是我国受咸潮影响最大的地区 C.C河是我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D.D河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答案】C

中国地理界线(完整版)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的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 分界线是: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山脉,经祁连山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锋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 与东南丘陵界 线:雪峰山 4.气候界线 (1)l月0℃等 温线(也是亚热 带与暖温带及 高原气候区分 界线):大体沿 着青藏高原东 南边缘,向东经 过秦岭一淮河 一线。 (2)800毫米 等降水量线(湿 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

高二下学期一次大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概况+中国地理)

高明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大考 地理科试卷 (命题:贺留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 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据此回答 1、2题。 1.图中的纬度间隔为每格 A.5° B.7° C.8° D.10° 2.图上标出的①-⑤五个经纬网格中() A.均位于中纬度地区 B.人口密度最大的是④ C.③区域喀斯特地貌广布 D.⑤区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4.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 B.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夏季开始进入汛期 C.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河流含沙量夏季大于冬季 5.右图中最有可能存在瀑布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华北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6~7题。 6.图中自然植被生长较好的地点是() A.a B.b C.c D.d 7. 图中四个地点中适宜建设火情嘹望台的 是() A.a B.b C.c D.d 图a、图b分别是某两个大陆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数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 的是( ) A.加剧沿岸气候的干旱 B.渔业资源丰富 C.气象条件利于航海 D.沿岸气温较同纬度东岸更低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距海岸200千米围陆地面积占总面积比 例最大和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小的洲分别 是( ) A.欧洲和非洲 B.欧洲和南美洲 C.大洋洲和非洲 D.亚洲和北美洲 11.造成“距海岸200千米围人口占总人口 比例最小的洲”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台风活跃 B.沿海地区 交通不便 C.沿海湿热气候为主 D.高原大陆,沿海平原少读气候资料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3. 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 作者及单位胡久伟河南省商城县鲇鱼山中学 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学习,掌握地理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读图析图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初步说明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2、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和自学、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课标要求中,把地势特征分布落实在地图上,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很重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人地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加上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把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现象与书本知识相连接,因此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三步提问法”和“列表比较法”。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通常10秒钟时间准备完毕) 3. 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 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