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网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 5726-85
“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方案

(三)、安全网的质量标准、张挂使用要求:必须符合《安全网》(GB5725-85)、《安全网力学性质试验方法》(GB5726-85)标准。
a、工程施工中,为防止落物和减少污染,必须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对建筑物进行全封闭。
(1)、采用里脚手架施工时,在建筑物外侧距离10㎝搭设,双排脚手架,随建筑物升高,(高出作业面 1.5m)用密目网封闭,当防护架距离建筑物尺寸较大时,应同时做好脚手架与建筑物每层之间的水平防护(首层网,层间网,随层网),层间网间隔不大于10m。
(2)、采用悬挑脚手架施工时,除用密目网将悬挂挑脚手架进行封闭外,还应对下部暴露出的建筑物的门窗等孔洞及框架柱之间的临边,按临边的防护标准进行防护。
外悬挑式脚手架硬防护采用双层满铺竹笆,悬挑施工段增加54#脚手管一道,水平方向竹笆搭接为200mm,竹笆与脚手架使用10#钢丝绳绑扎,每道间隔600mm。
施工段分别为1层、6层、12层。
垂直方向使用单层满铺竹笆方式,从二层至十八层。
竹笆与脚手架使用10#钢丝绳绑扎,每道间隔1400mm。
b、密目式安全网应符合《密目式安全网》(GB16909-1997)标准。
(1)、构造为:网目密度不应低于2000目/100㎝2。
(2)、耐贯穿性试验:用长6m,宽1.8m的密目网紧绑在地面倾斜30°的试验框架上,网面绷紧,将直径48~50㎜,重5kg的脚手管框架中心3m高度自由落下,钢管不贯穿为合格标准。
(3)、冲击试验:用长6m,宽1.8m的密目网紧绷在刚性试验水平架上,将长100㎝,底面积2800㎝2重100kg的人型砂包1个,砂包方向为长边平行于密目网长边,砂包位置为距网中心高度 1.5m,自由落下,网绳不断裂为合格标准。
(4)、每张网出厂前必须有国家指定监督部门批量工厂检查合格证,准用证等。
(四)、楼梯口、电梯井口防护:a、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进行洞口作业以及因工程工序需要产生的使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或危及人身安全的其他洞口,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护设施。
悬挑架搭设规范

悬挑架搭设规范篇一:悬挑式脚手架搭设规范悬挑式脚手架搭设规范一、施工方案1、悬挑式脚手架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方案应有设计计算书(包括对架体整体稳定性、支撑杆件的受力计算),有针对性较强的、较具体的搭设拆卸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画出平面、立面图以及不同节点详图。
2、专项施工方案包括设计计算书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施工。
二、悬挑梁及架体稳定1、挑架外挑梁或悬挑架应积极采用型钢或定型桁架。
2、悬挑型钢或悬挑架通过预埋与建筑结构固定,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3、挑架立杆与悬挑型钢连接必须固定,防止滑移。
4、架体与建筑结构进行刚性拉结,按水平方向小于7M、垂直方向等于层高设一拉结点,架体边缘及转角处1M范围内必须设拉结点。
三、脚手板挑架层层满铺脚手片,脚手片须用不细于18#铅丝双股并联绑扎不少于4点,要求牢固,交接处平整,无探头板,不留空隙,脚手片应保证完好无损,破损的及时更换。
四、荷载施工荷载均匀堆放,并不超过3.0KN/m2。
建筑垃圾或不用的物料必须及时清除。
五、交底与验收1、挑架必须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搭设。
实际搭设与方案不同的,必须经原方案审批部门同意并及时做好方案的变更工作。
2、挑架搭拆前必须进行针对性强的安全技术交底,每搭一段挑架均需交底一次,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3、每段挑架搭设后,由公司组织验收,内容良化,合格后挂合格牌方可投入使用。
验收人员须在验收单上签字,资料存档。
六、杆件间距挑架步距不得大于1.8M,横向立杆间距不大于1M,纵向间距不大于1.5M。
七、架体防护1、挑架外侧必须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围护,安全网用不小于18#铅丝张挂严密。
且应将安全网挂在挑架立杆里侧,不得将网围在各杆件外侧。
2、挑架与建筑物间距大于20cm处,铺设站人片。
除挑架外侧、施工层设置1.2M高防护栏杆和18cm高踢脚杆外,挑架里侧遇到临边时(如大开间窗、门洞等)时,也应进行相应的防护。
三宝四口施工组织设计

xx公司三宝、四口施工组织设计 xx年九月三日审批表“三宝、四口”施工组织设计一、概述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
施工现场是一个露天,多工种立体叉作业,作业环境、人机流动大的场所,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属于事故多发的作业场所,因此,作好“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四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的正确使用和设置的防护工作,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尤为重要。
二、安全帽在施工现场发生物体打击的事故分析中,由于不戴安全帽而造成伤害的总数占90%,无论工地有多少人员,只要有一人不戴安全帽就存在被落物打击而造成伤亡的隐患。
所以安全帽是防冲击的主要用品,它必须备有一定强度的帽壳和帽衬缓冲结构,可以承受和分散落物的冲击力,并保护或减轻由于高处坠落头部先着地的伤害。
(一)、购置标准1、现场安全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2811-81《安全帽》、《安全帽试验方法》GB2811-81的规定,要求使用必须能承受5KN冲击力的安全帽。
2、施工现场购置的安全帽必须在劳动部门指定的专供部门采购,每顶安全帽上应有:制造厂厂名称、商标、型号、制造年月、许可证编号、出厂时的检验部门批量验证和工厂检验体请。
不准购买和使用不合格产品。
3、本施工现场采用塑料安全帽。
(二)、使用规定1、凡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佩戴安全帽。
2、要正确使用安全帽,要系紧(扣好)下鄂系带,防止安全帽坠落失去作用,并应随头型大小调节紧牢帽箍,保留帽衬与帽壳之间(一般约4-5㎝)缓冲作用的空间。
缺衬、缺带或破损的安全帽不准使用。
3、现场按工种分色佩戴。
A、白色—业主、监理、来宾。
B、红色—现场管理人员。
C、黄色—操作工人。
D、蓝色—特殊工种。
三、安全带安全带主要用于防止人体坠落,适用于个人的防护用品,它由带,绳子和金属配件组成,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带,就存在着坠落的隐患,所以安全带是保障操作人员安全生产的防护用品。
GB5726—1985 安全网力学发生性能试验方法

A―网中心试验点;B―网角试验点
图1
2.2.2进行网中心试验时砂包的长边应:
a.菱形网目安全网:平行于菱形的长对角线;
b.方形网目安全网:平行于安全网短边。
2.2.3进行网角试验时,砂包的长边应与安全网网边成45°角,并与该网网角顶点相对。
2.2.4试验步骤如下:
2.2.4.1将网牢固地系在支撑框架上。
2.2.4.2利用提升、释放装置,将模拟人形砂包提升到网试验点的上方,使砂包底面与网平面距离等于冲击试验高度,然后释放砂包使之自由落下。
2.2.5试验结果符合下表规定则为合格:
3缓冲试验
3.1试验装置(如图2)和用具:
1―2吨牵引葫芦;2―2吨测力计;3―2吨拉力传感器;4―模拟人形圆柱体;5―试验样网;6―试验台架;7―位移传感器;8―稳压电源;9―动态应变仪;10―X—Y函数记录仪
图2缓冲试验装置
注:1.•代表网的系数结点。
2.图上标注尺寸单位均为毫米。
a.直径18cm,长100cm模拟人形木头圆柱体1个(以下简称圆柱体);
b.试验台架1个(非标);
c.2t牵引12-L/2T传感器1个;
f.Y6D-3A动态应变仪1个;
g.位移传感器1个(非标);
1.3数量:每次需冲击试验样品2个,缓冲试验样品1个。
2冲击试验
2.1试验装置和用具
a.长100cm,底面积2800cm2,重100kg的模拟人形砂包1个。
b.备有能提升、释放模拟人形砂包、使之自由下落及定点冲击装置的冲击试验台架1个。
c.开口为3×6(m)的试验样网支撑框架1个。
2.2试验方法、步骤和结果判断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
建筑安全法律法规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大全1.第一部分国家法律、法规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2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摘录) 2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3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3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3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50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57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651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9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001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0715。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1181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2717.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13918.工伤保险条例14219.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5120.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1532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1562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16223。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1652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16825.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17326。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17627。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17928。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18329.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18530.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19031。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19332.国际劳工组织公约33。
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19734.第二部分地方法规、规章第三部分规范性文件35.关于颁布《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建建[2000]230号26336.关于印发《建设领域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规定》的通知建法[2002]223号27437.关于印发《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和《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的通知建质[2003]82号27738。
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质[2003]107号28139.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意见建质[2004]47号28340。
2024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网搭设一般要求(三篇)

2024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网搭设一般要求1、施工现场应根据使用部位和使用需要,选择符合现行标准要求的、合适的密目式安全立网、立网和平网。
建筑物外侧脚手架的立面防护、建筑物临边的立面防护,应选用密目式安全网;物料提升机外侧应采用立网封闭;电梯井内、脚手架外侧、钢结构厂房或其他框架结构构筑物施工时,作业层下部应采用平网封闭。
严禁用密目式安全立网、立网代替作平网使用。
2、密目式安全网必须满足xx目/100mm100mm。
规格为1.8m6m,单张网重量应不小于3kg。
3、安全网必须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合格证。
严禁使用无证不合格的产品。
4、密目式安全网宜挂设在杆件的内侧。
安全网应绷紧、扎牢,拼接严密,相邻网之间应紧密结合或重叠,空隙不得超过80mm,绑扎点间距不得大于500mm,不得使用破损的安全网。
5、安全网应符合《安全网》(GB5725),性能应符合《安全网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726),应满足耐冲击性能、耐贯穿性能、阻燃等要求。
2024年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网搭设一般要求(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前期准备、现场安全防范、安全网搭设及使用管理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工程前期准备:1. 安全网材料选取: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和对安全网的要求,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优质安全网材料,确保其强度、耐磨性、防水防火等性能。
2. 安全网制作:根据工程规模和实际需求,确保安全网的尺寸、网孔大小、线径等参数符合要求。
制作安全网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材料选用、网眼设计、焊接或编织等工艺,确保安全网的质量。
3. 安全网运输和储存: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确保安全网不受损坏。
储存时,应选取通风、干燥、防尘、防潮的仓库,避免安全网受潮、发霉。
二、现场安全防范:1. 现场围蔽:在工程施工现场周边搭建围蔽网,在关键位置设置安全提示标志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2. 施工道路设置:确保施工道路宽度符合规范要求,并设置合理的交通导向标志,保障施工道路畅通,并防止行人、车辆误入施工区域。
《安全评价标准目录》word版

GB16199-1996
车间空气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卫生标准
88
GB 11722-89
车间空气中钒及其化合物卫生标准
89
GB16235-1996
车间空气中呋喃卫生标准
90
GB16228-1996
车间空气中氟化物卫生标准
91
GB 11529-89
车间空气中钴及其氧化物卫生标准
92
GB 11725-89
37
GB3836.1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危险场所分类
38
GB2900.12―83
避雷器名词
39
GB7950-1999
臂架型起重机起重力矩限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40
GB/T 16499—1996
编制电气安全标准的导则
41
GB 12664-2003
便携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通用规范
42
GB/T 10284-1999
76
GB 11525-89
车间空气中丙烯酰胺卫生标准
77
GB16245-1996
车间空气中草酸卫生标准
78
GB 11532-89
车间空气中抽余油(50-220℃)卫生标准
79
GB 11720-89
车间空气中敌百虫卫生标准
80
GB16187-1996
车间空气中叠氮酸和叠氮化钠卫生标准
81
GB16242-1996
安全评价标准目录(备用)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备 注
1
GB 6095—85
安全带
2
GB 2811-89
安 全 帽
3
GB 5725-1997
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

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1.引言2.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的必要性3.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的设计原则4.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5.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的安全措施6.结论引言:高压线是一种危险的电力设施,其周围的安全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的必要性:高压线周围的安全防护措施不仅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还涉及到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的设计原则: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安全: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运行;2.经济实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成本;3.可行性:方案应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确定防护架的类型和尺寸;2.确定防护架的材料和强度;3.确定防护架的搭设位置和高度;4.确定防护架的搭设方式和施工工艺;5.进行现场施工和安装。
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的安全措施: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2.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设备;3.加强现场管理,确保作业区域的安全;4.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架的安全性能。
结论:高压线防护架搭设方案的实施对于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应遵循安全、经济实用和可行性的原则,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本工程的防护架子全部采用杉槁搭建,变压器周围的防护栏杆也是用杉槁搭建的,外侧则挂有安全网,并悬挂高压危险的警告标志牌。
架体顶部每5米设有一个小红旗,夜间还有红色警示灯,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
在防护架子搭建和拆除过程中,由于作业面工程量大,高压线防护架子使用周期较长,因此需要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并在搭设时及时断电,充分做好前期现场准备工作,保证作业人员数量能够满足现场施工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网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 5726-85
Test methods of mechanical performance for safety nets
国家标准局1985-12-18发布1986-09-01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安全网的力学性能试验。
1 试验样品
1.1 尺寸:试验样品的公称尺寸为3×6(m)。
1.2 抽样方法:试验样品应从供使用的安全网中随机抽取,对于其他公称尺寸的安全网采用与之同批材料、同结构形式、同编结方法、同样网目尺寸的3×6(m)试验样网(以下简称网)。
1.3 数量:每次需冲击试验样品2个,缓冲试验样品1个。
2 冲击试验
2.1 试验装置和用具
a.长100cm,底面积2800cm2,重100kg的模拟人形砂包1个。
b.备有能提升、释放模拟人形砂包,使之自由下落及定点冲击装置的冲击试验台架1个。
c.开口为3×6m的试验样网支撑框架1个。
2.2 试验方法、步骤和结果判断
2.2.1 冲击试验点,见图1。
2.2.2 进行网中心试验时砂包的长边应:
a.菱形网目安全网:平行于菱形的长对角线;
b.方形网目安全网:平行于安全网短边。
2.2.3 进行网角试验时,砂包的长边应与安全网网边成45°角,并与该网网角顶点相。
2.2.4 试验步骤如下:
2.2.4.1 将网牢固地系在支撑框架上。
2.2.4.2 利用提升,释放装置,将模拟人形砂包提升到网试验点的上方,使砂包底面与平面距离等于冲击试验高度,然后释放砂包使之自由落下。
2.2.5 试验结果符合下表规定则为合格:
3 缓冲试验
3.1 试验装置(如图2)和用具:
a.直径18cm,长100cm模拟人形木头圆柱体1个(以下简称圆柱体);
b.试验台架1个(非标);
c.2t牵引葫芦1个;
d.2t测力计1个;
e.BL12-L/2T传感器1个;
f.Y6D-3A动态应变仪1个;
g.位移传感器1个(非标);
h.LZ3-204型X-Y函数记录仪1个;
i.求积仪1个,精度:千分之五;
j.秒表(时钟)1个。
3.2 试验方法、步骤及结果判断:
3.2.1 用图2所示的试验装置,使圆柱体表面对网中心施加负荷,圆柱体的轴线应平行于菱形网目长对角线或方形网目安全网短边。
3.2.2 试验步骤如下
3.2.2.1 按图2所示安装试验装置,并将样网牢固地系在试验台架上,测试方框图如下:
3.2.2.2 操作葫芦,当测力计指示开始超过圆柱体传感器重量时,调节XY函数记录仪为零位。
3.2.2.3 继续操作葫芦,使负荷均匀递增,当测力计指示为9806N(1000kgf)左右时,卸载。
整个试验时间控制在3min内。
记录下试验网的负荷-延伸曲线。
3.2.2.4 用求积仪测出负荷-延伸曲线图的面积并计算功(包括塑性变形功和弹性变形功)。
3.2.3 当网上的负荷为8825.4N(900kgf),最大延伸不超过 1.5m时,所做的功不低于5833.6J,则满足GB 572585《安全网》3.2条要求。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怀青、蔡志民、倪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