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性能试验
力学性能试验培训课件

。
趋势分析
03
根据试验数据的趋势,预测材料的未来性能变化,为设计和应
用提供参考。
05 力学性能试验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试验数据偏差大
总结词
准确性与客观性是力学性能试验的关键,试验数据偏差大往 往是由于操作不规范、仪器设备误差、环境因素失控等因素 导致的。
详细描述
在试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试样制备符合标 准要求;同时,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定和校准,以减少误 差;在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
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是材料在屈服点以下的应力-应变 曲线上的最大应力值。它反映了材料抵抗 塑性变形的能力。
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是材料在受力超过其弹性极限后 发生的不可逆变形。它反映了材料在承受 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应力时的适应能力。
试验结果评估
01
02
03
数据处理
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 析和处理,以消除异常值 和误差,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的关键
通过对材料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可以 检测材料的缺陷和不足,及时发现并 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力学性能试验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力学性能试验起源于古代的工程实践,随着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 系统的试验方法和理论。
发展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进步,力学性能试验逐渐向高精度、 高效率、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相结合,为 材料科学和工程实践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目的
通过对材料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可以 评估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耐磨 性等性能指标,进而用于产品设计、 选材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一、试验材料。
1. 混凝土试件,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应符合相关标准,试件的尺寸和数量应符合试验要求。
2.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抗压强度试验。
1. 试验方法,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采用静载荷试验方法,试验过程中应注意加载速度和试验环境的控制。
2. 试验数据记录,在试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试验数据,包括加载值和应力应变曲线等。
3. 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进行合理评定。
1. 试验方法,混凝土抗拉强度试验通常采用拉伸试验方法,试验时应注意试验样品的准备和试验条件的控制。
2. 试验数据记录,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拉伸载荷和试验样品的变形情况,得出应力应变曲线和抗拉强度的计算结果。
3. 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评定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并进行合理评定。
四、弹性模量试验。
1. 试验方法,弹性模量试验通常采用应力-应变曲线法或者共振频率法,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试验条件的控制和数据的准确记录。
2. 试验数据记录,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或共振频率数据,得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计算结果。
3. 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评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并进行合理评定。
1. 试验方法,混凝土抗冻性试验通常采用循环冻融试验方法,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试验条件的模拟和试验样品的准备。
2. 试验数据记录,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冻融循环次数和试验样品的质量损失情况,得出混凝土的抗冻性评定结果。
3. 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评定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并进行合理评定。
六、结论。
根据以上试验方法标准,可以全面评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为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改进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力学性能试验培训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参数。通过对这 些参数的分析,可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此外,通过对试验数据的 比较和分析,还可以研究不同材料之间的性能差异和相似性。
05
材料冲击试验
材料冲击试验的原理及目的
原理
材料冲击试验是通过在规定条件下对试样施加冲击负荷,观察其断裂过程中 的形变和断裂行为,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安全性。
力学性能试验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在产品设计中,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产品的结构设计和 安全性能至关重要。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可以获取材料的各 项力学性能指标,为产品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确保产品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设计一款新型桥梁时,需要通过拉伸试验、弯曲试 验和压缩试验等手段,了解所用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如抗 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为桥梁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材料冲击试验的试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试验过程
在规定的冲击条件下,对试样施加冲击负荷,记录冲击过程中的力和位移变化, 以及试样的断裂形态和断裂时间等数据。
数据分析
通过对试验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材料的冲击韧性、断裂强度等 力学性能指标,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
06
力学性能试验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VS
标准
力学性能试验应遵循相关的国际、国家和 行业标准,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比性。例如,ASTM、ISO、GB等标准体 系中包含了大量的力学性能试验标准,涉 及材料和构件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试样 制备、数据处理等方面。
力学性能试验的常用设备及工具
常用设备
力学性能试验常用的设备包括万能材料试验机、疲劳试验机、硬度计、冲击 试验机等。这些设备可以完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力学性能试验,如拉伸、压缩 、弯曲、冲击、硬度等。
力学性能试验操作工艺规程

力学性能试验操作工艺规程力学性能试验操作工艺是指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的具体操作规程。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可以得到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屈服等信息,用于评估材料的可靠性和应用范围。
以下是力学性能试验操作工艺规程的具体内容:一、试样的准备1.根据试验要求选择适当的试样形式,如拉伸试样、冲击试样等。
2.根据试样的尺寸标准和要求,制备试样。
3.如果试样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热处理、冷却等,需要在试样准备之前进行。
二、试验设备的准备1.根据试样的形式确定试验设备的具体要求,如拉伸试样需要拉伸试验机。
2.检查试验设备的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根据试验要求及试验设备的说明书调整设备参数。
三、试验操作步骤1.将试样放置在试验设备上,根据试验要求进行夹持或固定。
2.根据试验要求设置试验操作系统和测量系统。
3.进行试验前的校准操作,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4.启动试验设备,开始试验操作。
5.根据试验要求记录试验数据,如载荷-位移曲线、应力-应变曲线等。
6.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试验的停止和数据处理。
四、试验结果的评估1.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所需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2.对试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异常数据、数据重复性和可靠性等。
3.将试验结果与标准或规范进行对比,评估材料的性能水平。
4.编写试验报告,详细描述试验过程和结果。
以上是力学性能试验操作工艺规程的一般内容。
根据具体的试验要求和材料特性,可能会有一些调整或增加。
在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材料选择和设计。
力学性能试验四个指标

力学性能试验四个指标引言力学性能试验是评价材料强度和刚度的重要方法。
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可以得到材料的一些关键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力学性能试验中的四个重要指标,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冲击韧性和硬度。
拉伸强度拉伸强度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抵抗拉伸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拉伸试验,将试样置于拉伸机上,以恒定速度施加拉力,记录材料的应力和应变曲线。
拉伸强度是指试样断裂前材料所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原始横截面积之比。
拉伸强度可以反映材料的整体强度和韧性。
屈服强度屈服强度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
拉伸试验中,当试样开始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明显的下降,就可以认为材料的屈服强度已经达到。
屈服强度是材料在静态拉伸过程中最重要的力学性能之一,它直接影响材料的可塑性和使用寿命。
冲击韧性冲击韧性是材料在低温等非常规条件下抵抗外力冲击破坏的能力。
常用的试验方法是冲击试验,通过将标准冲击试样放置在冲击试验机上,施加冲击荷载,记录试样的断裂能量。
冲击韧性可以评估材料在实际使用中对突发外力的承受能力,尤其对脆性材料的评价非常重要。
硬度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或表面破坏的能力。
硬度试验是一种简单且广泛应用的试验方法。
常见的硬度试验包括布氏硬度、维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等。
测试时,硬度试验仪施加一定的荷载并测量试验产生的印痕,从而计算出硬度值。
硬度可以反映材料的组织结构、热处理和强度等特性,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判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论力学性能试验中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冲击韧性和硬度是评价材料强度和刚度的关键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材料选择和设计,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时,需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是用于测定混凝土强度和其他力学性能的标准化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1. 压缩强度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标准试块压缩试验和圆柱体压缩试验。
2. 抗拉强度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直接拉力试验和间接拉力试验。
3. 弯曲强度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抗弯曲强度。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梁弯曲试验和圆盘弯曲试验。
4. 剪切强度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抗剪切强度。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剪切试验和扭转试验。
5. 拉拔强度试验:测定混凝土和钢筋的拉拔强度。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拉拔试验和剪切拉拔试验。
6. 冻融试验:测定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中的性能变化。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冻融试验和冰盐试验。
7. 渗透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渗透性能。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液体渗透试验和气体渗透试验。
8. 硬度试验:测定混凝土的表面硬度。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洛氏硬度试验和维氏硬度试验。
这些试验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改进和调整,以适应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力学性能测试。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报告为了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本实验使用了拉力试验和硬度试验两种常见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本实验分为三个部分:拉力试验、硬度试验和数据分析。
通过这些试验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延展性、强度和硬度等性能,对材料的机械性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实验一:拉力试验拉力试验是常见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之一,用来评估材料的延展性和强度。
在拉力试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万能材料试验机,将试样夹紧在两个夹具之间,然后施加拉力,直到试样断裂。
试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试验机施加的力和试样的伸长量,并绘制了应力-应变曲线。
实验二:硬度试验硬度试验是另一种常见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用来评估材料的硬度。
我们使用了洛氏硬度试验机进行试验。
在实验中,将一个试验头按压在试样表面,然后测量试验头压入试样的深度,来衡量材料的硬度。
我们测得了三个不同位置的硬度,并计算了平均值。
数据分析:根据拉力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我们可以得到材料的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和延伸率等参数。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开始塑性变形的应变值,断裂强度是指材料破裂时的最大应变值,延伸率是指试样在断裂前的伸长程度。
根据硬度试验得到的硬度数值,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硬度。
结论:本实验通过拉力试验和硬度试验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估。
根据拉力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我们确定了材料的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和延伸率等参数。
根据硬度试验的结果,我们了解了材料的硬度。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材料在不同应力下的性能表现,从而对材料的选用和设计提供依据。
总结:本实验通过拉力试验和硬度试验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估,并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和硬度数值来分析材料的性能。
通过这些试验和分析,我们对材料的延展性、强度和硬度等性能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些结果对于材料的选用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材料的应用性能和可靠性。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一、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抗压强度是混凝土力学性能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测试方法为在试验机上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加载,直至试件发生破坏,记录最大承载力作为其抗压强度。
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试件的制作质量和试验条件的稳定,以获得可靠的测试结果。
二、抗拉强度试验方法。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往往需要通过钢筋等材料来增强其抗拉性能。
抗拉强度的测试方法通常采用拉伸试验机进行,通过施加拉力直至试件破坏,记录最大承载力作为其抗拉强度。
在进行试验时需要注意避免试件出现偏心加载或者试验机夹具与试件间的摩擦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三、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混凝土在受弯曲作用下的性能对于工程结构的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抗折强度的测试也是十分必要的。
抗折强度试验方法通常采用梁式试验,通过在试验机上加载试件并记录其破坏承载力来评估混凝土的抗折性能。
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试件的几何尺寸和试验条件的稳定性,以获得可靠的测试结果。
四、压缩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混凝土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对于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压缩弹性模量的测试也是十分必要的。
压缩弹性模量试验方法通常采用压缩试验机进行,通过加载试件并记录应力-应变曲线来计算其压缩弹性模量。
在进行试验时需要注意避免试件出现侧向变形或者试验机夹具与试件间的摩擦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压缩弹性模量等方面的测试方法。
通过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试验,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同时,也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性能试验第二章力学性能试验取样基本知识(P18)第一节试样类型及取样原则(P18)一、取样依据: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二、取样原则:1、取样对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的影响;三要素:取样部位:1)加工过程中变形量各处不均匀2)材料内部各种缺陷分布和金属组织不均匀取样方向:材料在加工过程中金属是沿晶粒主加工变形方向流动,晶粒被拉长并排成行,夹杂也沿主加工变形方向排列,因此材料性能各向异性。
例如:纵向试样(试样纵向轴线与主加工方向平行)和横向试样(试样纵向轴线与主加工方向垂直)有较大差异:薄板材纵向试样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都高于横向试样,断面收缩率更是远远大于横向试样。
取样数量:1)某些力学性能指标对试验条件和材料本身的特性十分敏感,单个试样结果不足以为信,应采用最小的取样数量;2)试验结果的分散性及经济因素2、样品的代表性;一般性规定:GB/T 2975-1998专门的规定:产品材料标准和协议:①材料的平均性能;②取样方便;一般取其最危险、最薄弱的部位,因为最薄弱、最危险处的力学性能决定了产品的性能;此外受力状态与零部件的受力状态相一致;三、力学性能试验的试样类型:1、从原材料上直接取样:2、从产品(结构或零部件)的一定部位上取样;3、把实物作为样品。
四、样坯切取方法:无论用什麽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1)应在外观及尺寸合格的材料上取样,试料应有足够的尺寸,以保证机加工出足够的试样进行规定的试验及复验;(2)取样时,应对样坯和试样做出不影响其性能的标记,以保证始终能识别取样的位置和方向;(3)取样的方向应按材料标准规定或双方协议执行;(4)切取样坯时,应防止因过热、过冷、加工硬化而影响其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如果过热了怎么办?比如,采用火焰切割法取样时,由于材料是在火焰喷嘴下熔化而使样坯从整体上分离出来,在熔化区域附近,材料承受了一个从熔化到相变点(723℃)以下温度变化区域,这一局部的高温将会引起材料性能的很大变化,所以切割样坯(样坯切割线至试样边缘)必须留有足够的切割余量。
这一余量的规定为:一般应不小于钢材的厚度或直径,但最小不得少于20mm,对厚度或直径大于60mm的钢材,切割余量可根据供需双方协议适当减少。
如果过冷了怎么办?比如,采用冷剪法切取样坯时,冷剪边缘会产生塑性变形,厚度或直径越大,塑性变形的范围也越大,所以切割样坯也应留有足够的剪割余量:表2-1 冷剪样坯所留加工余量五、试料状态,按材料标准规定,取样分为:1、交货状态取样:从产品成型和热处理完成之后取样,但虽然在热处理之前取样,但试料应在与交货产品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
此时如需要矫直试料,应在冷状态下进行。
2、标准状态取样:按产品标准或订货单规定的生产阶段取样。
如必须对试料矫直,可在热处理之前进行热加工或冷加工,热加工的温度应低于最终热处理温度。
第二节金属材料试样轴线一、问题的提起:1、各向异性2、材料的在加工过程中的晶粒流向3、标准GB/T20832-2007《金属材料试样轴线相对于产品结构的标识》X——主要变形方向;Y——最小变形方向;Z——为X—Y平面的垂直方向。
二、无缺口试样的标识三、缺口(或预裂纹)试样的标识注意:铸件没有晶粒流动方向,应在零件图上明确标出试样的位置和取向,在试验结果中不做试样的取向标识。
第三节钢材的取样位置要求:W—材料的宽度;r—材料的半径t—材料的厚度(对型钢为腿部的厚度,对钢管、环、筒为壁的厚度);T—横向试样或切向试样(试样的纵向轴线与主加工方向垂直);R—材料的半径(对多边形条钢为内切圆半径);d—材料的直径(对多边形条钢为内切圆直径);L—纵向试样(试样的纵向轴线与主加工方向平行)或对角线长度或试料的长度;1)应在钢产品表面切取弯曲样坯,弯曲试样应至少保留一个表面,当机加工和试验能力允许时,应制备全截面或全厚度弯曲试样。
2)在型钢、条钢、钢板及钢管上切取冲击样坯时,应在一侧保留一个表面,冲击试样缺口轴线应垂直于该表面层,如图1所示;3)当要求取一个以上试样时,可在规定的相邻位置取样。
一、型钢取样位置1)对型钢(L型钢、槽钢、T型钢、工字钢、乙字钢等),应在腿长1/3处切取拉伸、弯曲和冲击样坯,但对于腿部有斜度的型钢(如工字钢、槽钢),应在腰部1/4处取样(经协商也可在腿部取样),如图2;图2在型钢腿部宽度方向切取样坯的位置2)型钢中切取拉伸样坯,应尽可能取腿部全厚度样坯,如试验机能力不够时,则在其样坯中心线厚度1/4或距底部12.5mm处取样,取两者数字较大者。
见图3;(a)t≤50mm (b)t≤50mm(c)t>50mm图3在型钢腿部厚度方向切取拉伸样坯的位置;型钢中冲击样坯的方向见图4。
图4 在型钢腿部厚度方向切取冲击样坯的位置二、条钢条钢包括圆钢、六角钢和矩形截面钢。
条钢取拉伸样坯时,如试验机能力允许时,应尽可能取全截面做拉伸试验,如试验机能力不够时,圆钢按图5和图6取样;六角钢按图7和图8;矩形截面钢按图9和图10取样;三、钢板对于钢板,应在宽度的1/4处切取拉伸、冲击和弯曲样坯,见图11和图12;图11在钢板上切取拉伸样坯的位置图12 在钢板上切取冲击样坯的位置四、钢管对于圆钢管,其拉伸和弯曲的取样位置见图13,其中对于焊管,当取横向试样检验焊接性能时,焊缝应在试样中部。
如试验机能力允许时,应尽可能取全尺寸试样做试验。
(如钢管尺寸不能满足要求,可将取样位置向中部位移。
)图13 在钢管上切取拉伸和弯曲样坯的位置圆钢管上切取冲击样坯的位置见图14;如果钢管尺寸允许,应切取10—5mm 最大厚度的横向试样,切取横向试样的钢管最小外径D min (mm )按下式计算:D min =(t-5)+525.756 t如果圆钢管不能取横向冲击试样,则应切取10—5mm 最大厚度的纵向试样。
第四节焊接接头的取样力学性能用试样样坯一般都是从专门焊接的试板或管接头中切取,也可从结构件上切取。
一般有三种形式的取样:对冲击试样:1、缺口在焊缝的中心线上;2、缺口在熔合线上;3、缺口在开在热影响区第三章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P32)GB/T228金属材料拉伸试验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第2部分:高温试验方法;————第3部分:低温试验方法;————第4部分:液氦试验方法。
第1部分的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6982-1:2009《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英文版)本标准对国际标准以下方面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一)、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本部分直接引用与国际标准相对应的我国国家标准;(二)、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0623《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和GB/T22066《静力单轴试验机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评定》;(三)、将第7章中原始横截面积三次测量的最小值改为平均值;(四)、在第12章中增加了对于上、下屈服强度位置判定的基本原则;(五)、增加了第22章“试验结果数值的修约”;(六)、增加了规范性附录J逐步逼近方法测定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七)、增加了资料性附录K卸力方法测定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0.2)举例;(八)、对于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中比例试样和非比例试样的细节描述进行了相应修改;(九)、修改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形成附录L拉伸试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一、概述: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是检测和评定冶金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1、拉伸试验的三个基本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
2、拉伸试验的条件:单轴(应力状态恒定)、温度恒定、静载(应变速率在0.0001~0.01S1-)3、拉伸试验还和其他力学性能指标有关:4、拉伸试验的依据:GB/T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5、试验温度:在室温10℃— 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5℃。
第一节拉伸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及有关术语一、物理意义:1、弹性变形阶段:1)弹性变形(oa);特点:伸长与载荷的变化遵从虎克定律,正比例线性关系。
2)滞弹性变形(ab);特点:正比例关系已破坏,是非线性阶段,即滞弹性变形,此时试样的变形仍然是弹性。
2、塑性变形阶段:1)屈服前微塑性变形(bc);特点:试样开始出现连续均匀的微小塑性变形,卸除力后,试样变形不完全消失,不容易与滞弹性变形区分。
2)屈服阶段(cde);特点:试样在受拉伸外力的作用产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
cd急剧下降, de载荷在微小范围内波动c点是上屈服,FeH,e点是下屈服,FeL,这就是金属材料从弹性变形过度到塑性变形的一个明显标志。
3)均匀塑性变形阶段(ef);特点: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材料不断被强化,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硬化。
ef不断上升。
4)局部塑性变形阶段(fg);特点:某个截面上产生了局部塑性变形,截面积快速减小,产生缩颈;3、断裂阶段:1)断裂;特点:外力继续增加就断裂;f点就是局部缩颈开始点,其所对应的力Fm为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
二、术语:(一)与标距有关的术语:1、平行长度:试样平行缩减部分的长度。
2、试样标距:原始标距Lo :试验前,测量试样伸长所标记的标距长度。
引伸计标距Le :测量试样延伸所使用的引伸计标距的长度。
断后标距Lu :试样拉断后,将断口紧密地配接在一起时,试样原始标距部分的长度。
(二)与应力有关的术语1、屈服强度;本标准不采用,用上、下屈服强度①上屈服强度: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
R eH =So eH F ,N/mm 2(MPa ) ②下屈服强度: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应力。
R eL =So eLF ,N/mm 2(MPa ) 2、规定延伸强度:1)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 :试样引伸计标距部分的塑性延伸达到规定的引伸计标距百分率时的应力。
Rp0.2=So F 0.2p N/mm 2(MPa ) 2)规定总延伸强度Rt :试样引伸计标距部分的总延伸达到规定的引伸计标距百分率时的应力。
3)规定残余延伸强度Rr :试样卸除外力后,引伸计标距部分的残余延伸达到规定的引伸计标距百分率时的应力。
3、抗拉强度:试样受外力(屈服阶段之前不计)拉断过程中所承受的最大名义应力。
Rm=S0Fm N/mm 2(MPa );(三)与伸长或延伸有关的术语:1、伸长率:(只与试样原始标距L0有关)1)断后伸长率A :原始标距部分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率。
A=Lo Lo Lu ×100%; %2)断裂总伸长率At :3)最大力的下非比例伸长率Ag ;4)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Agt ;2、延伸率:(与引伸计标距Le 有关)1)非比例延伸率;2)残余延伸率;3)总延伸率;4)屈服点延伸率Ae ;(四)其他术语;1、断面收缩率Z :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