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联锁课程设计综合报告
计算机联锁课程设计

b)调车信号
状态
描述
颜色
调车信号机关闭
蓝色
调车信号机关闭,用在某些地方(如专用线入口)
红色
调车信号机开放
白色
灯丝断丝
红色闪光
溜放及退路信号开放
白色闪光
信号处于封闭状态,按钮失效
按钮上红叉
信号前后节点校核错误
粉红色圆框闪烁
c)信号名称显示状态表示
信号机旁平时不显示信号名,只有在信号开放、相应股道有机占、信号前后接点校核错、灯丝断丝或办理进路时显示
32
进路不完整
33
延续进路
34
正在人解
35
发车锁闭
36
辅助发车灯灭
37
反方向禁止
功能按钮及其用途
序号
按钮名称
用 途
*01
上电解锁
系统第一次启动后解锁整个站场
02
总取消
取消已经排列好的进路
*03
总人工解锁
延时解锁进路
04
总定位
单独操作某一道岔转向定位
05
总反位
单独操作某一道岔转向反位
06
单封
对道岔进行封锁
非正常解除闭塞手续
18
上行(下行)复原
正常解除闭塞手续
*19
上行(下行)引导
选排引导接车进路
20
区段名
显示或隐藏全场区段名
*21
允许改变方向
允许通过排列发车进路改变发车方向
*22
总辅助
允许办理辅助接发车
*23
接车辅助
办理辅助接车操作
*24
发车辅助
办理辅助发车操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5
计算机连锁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连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计算机连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研究计算机连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设计计算机连锁系统;3. 实现计算机连锁系统;4. 测试和优化计算机连锁系统。
三、实验原理计算机连锁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多个设备或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协同工作的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将各个设备或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计算机连锁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设备层: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2. 通信层:包括数据传输、信号转换等;3. 控制层:包括连锁控制算法、数据处理等;4. 用户层:包括人机交互界面、操作控制等。
四、实验步骤1. 研究计算机连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2. 设计计算机连锁系统,确定系统组成、功能、性能指标等;3.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4. 编写程序实现连锁控制算法、数据处理等功能;5. 构建实验环境,连接各个设备,进行系统调试;6. 测试系统性能,优化系统功能和稳定性;7. 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组成: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通信模块、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工具。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计算机连锁系统的设计、实现和测试。
2. 系统功能:实验中,我们实现了以下功能:(1)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执行器状态反馈等;(2)实现连锁控制,当满足特定条件时,触发连锁动作;(3)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监控;(4)数据处理和存储,实现历史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3. 系统性能: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发现系统具有以下性能特点:(1)实时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快速响应连锁控制需求;(2)可靠性:系统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稳定性高;(3)可扩展性: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满足不同应用场景。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控制毕业设计-计算机联锁设计报告

摘要计算机联锁从研制初期到目前已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它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吸引着人们。
我国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国内存在着很多型号的计算机联锁系统。
铁路运输要求高安去性和高效率,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有优势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受到了青睐。
本设计所选站场为虚拟站场——环球线南极站下行咽喉,设计内容包括:信号平面布置图、双线轨道电缆图、联锁表、电缆径路和电缆网络图、系统结构图、组合排列表、室内设备布置图以及工程数量表。
其中信号平面布置图能正确反映计算机联锁室外主要设备的布置情况,主要有道岔的位置、警冲标位置、信号机的布置和计算它的位置。
双线轨道电路图主要是实现极性交叉的配置,在图中还要进行扼流变压器的布置和送受电端的布置。
联锁表的内容包括了基本进路的选择、敌对信号的确定、轨道区段侵限检查等。
电缆径路图是施工挖沟的依据,设计出清晰合理的电缆径路图不仅便于施工维修还可节约成本,而设备的串接顺序及各个设备间距离和电缆芯数都能在电缆网络图中表示出来。
本次设计的系统选择了简单的双机热备系统,组合排列表中主要表明了信号组合、道岔组合以及轨道组合的排列情况以及组合的组成。
室内设备布置图包括控制台室、继电器室和电源屏室内各种设备的布置。
关键词:计算机联锁;工程设计;信号平面图布置;AbstractComputer interlocking has gone through more than 30 years from the early development to today, its great superiority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Our country 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lso,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Rail transport requires high security and efficient.Relay on the advantage of both technically and economically make 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become a darling.The design choose an virtul station—the Antarctic station downstream throat of universal line, the project including signal plane arrangement diagram, two line track circuit diagram, interlocking table, cable path and cable network diagrams, system structure.Unit block arrangement table,indoor equipment and the number of tables. Signal plane arrangement diagram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layout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outdoor equipments, there are the coordinates of the switchs, the fouling post position, position and coordinates of the signal machines. Double line track circuit is used for cross-polar. The impedance transformer position and send accept terminals position. Contents of interlocking table including the choice of the basic route, the confim of conflict route and the track limit check, The cable path diagram is the basis of construction trenching distance and the number of cable cores of the order of concatenation of the device and each device can be expressed in the cable network diagram. The design select a simple DHMS (Dual Module Hot Spare) system for the design, the unit block arrangement table shows clear of the signal combination, rail combination and track combination. Indoor equipments arrangement diagram include kinds of equipments of the console room, relay room and power screen.Key Words:Computer interlocking,Engineering design,Signal plane arrangement diagra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1绪论 (1)1.1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应用及前景 (1)1.2 设计线路概述 (2)1.3 设计的主要内容 (2)2 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和系统结构图 (3)2.1 概述 (3)2.2 信号机的布置 (3)2.2.1 进站信号机 (3)2.2.2 出站信号机的设置 (3)2.2.3 调车信号机的设置 (4)2.3 道岔、警冲标及信号机坐标的计算 (5)2.3.1 道岔坐标的计算 (5)2.3.2 警冲标及信号机坐标的计算 (5)2.4 系统结构图 (5)3 双线轨道电路图 (7)3.1 概述 (7)3.2 轨道电路极性交叉 (7)3.3 轨道电路送受电端的布置 (8)3.4 扼流变压器的设置 (8)4 联锁表的编制 (10)4.1 概述 (10)4.2 联锁表的编制 (10)5 电缆径路图和电缆网络图 (11)5.1 概述 (11)5.2 电缆经路图的设计 (11)5.2.1 电缆网络的构成 (11)5.2.2 电缆径路图主要设计原则 (11)5.2.3 电缆的分类 (11)5.2.4 电缆网络连接设备的选用 (12)5.2.5 电缆长度的计算 (12)5.2.6 各种电缆芯数的计算 (12)5.2.7 电缆的防护 (12)5.3 电缆网络图的设计 (13)6 组合排列表和室内设备布置图 (14)6.1 概述 (14)6.2 组合架和轨道架 (14)6.3 室内设备布置图 (14)6.3.1概述 (14)6.3.2室内主要设备 (15)结论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1绪论1.1 计算机联锁的发展历程、应用及前景1978年,由瑞典ABB(Asea Brown Boveri Ltd.)公司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套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在瑞典哥德堡站成功应用。
联锁电路解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联锁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联锁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继电器、接触器等电气元件联锁功能的理解。
4. 学习分析联锁电路的故障和排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联锁电路是一种特殊的电路,它通过控制电路中各元件的相互关系,实现对某些动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制约。
在电气控制系统中,联锁电路常用于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误操作和设备损坏。
联锁电路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控制电路:负责接收操作信号,控制继电器、接触器等执行元件的动作。
2. 执行元件:根据控制电路的信号,实现具体的控制功能,如启动、停止、反转等。
3. 联锁元件:负责实现联锁功能,确保电路按照预定顺序工作。
三、实验器材1. 三相异步电动机2. 接触器3. 继电器4. 按钮开关5. 交流电源6. 电路板7. 仪表8. 电线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原理图,在电路板上搭建联锁电路。
2. 连接电源:将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继电器等元件连接到电路中,并接入交流电源。
3. 测试电路:按照实验步骤,依次操作按钮开关,观察电路的工作情况。
4. 分析故障:如果电路出现故障,分析故障原因,并进行排除。
五、实验现象与分析1. 自锁电路:按下启动按钮后,接触器线圈得电,触点闭合,实现自锁。
松开按钮后,接触器线圈仍然得电,确保电动机持续运行。
2. 正联锁电路:启动第一个接触器后,才能启动第二个接触器,实现正联锁。
3. 互锁电路:两个接触器之间相互制约,防止同时动作,实现互锁。
六、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搭建了自锁电路、正联锁电路和互锁电路,验证了联锁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七、讨论与心得1. 联锁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误操作和设备损坏。
2. 在搭建联锁电路时,要注意电路的连接顺序和元件的参数选择,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3.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继电器、接触器等电气元件联锁功能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联锁 毕业论文

计算机联锁毕业论文计算机联锁毕业论文引言:计算机联锁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各个系统、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调控制,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计算机联锁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能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计算机联锁的基本原理、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计算机联锁的基本原理计算机联锁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各个系统、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协调控制。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将各个系统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和整合,以便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传输。
其次,通过网络技术将各个系统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控制中心,实现对各个系统的集中控制和监测。
最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和预测,以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和应对。
二、计算机联锁的应用案例1. 交通运输领域:在铁路、航空和地铁等交通运输领域,计算机联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各个信号、道岔和车辆等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对列车运行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列车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同时,通过计算机联锁可以实现列车的自动调度和优化,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准时性。
2. 工业生产领域:在工业生产领域,计算机联锁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通过将各个生产设备和机器人连接在一起,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通过计算机联锁可以实现生产计划的优化和调整,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 能源领域:在能源领域,计算机联锁可以实现对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将各个发电厂、输电线路和供应站等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对能源的调度和分配,确保能源的供应安全和稳定。
同时,通过计算机联锁可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优化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三、计算机联锁的未来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联锁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计算机联锁》教学大纲1

《计算机联锁》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课程地位:计算机联锁是信号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主要任务:计算机联锁的基本结构为主要讲授对象,适当讲授先进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着重阐明计算机联锁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对典型结构及其件进行适当的分析;授予学生信号构造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简述1.课程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掌握信号计算机联锁的结构、工作原理,并能对信号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和维修。
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课堂讲座,现场教学等方面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基本思路。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实物、挂图、教学录像片等教学资源,以课堂讲授、现场教学、录像手段,穿插进行,使学生较快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要求及时数分配1、计算机联锁概述(1)教学内容1.车站联锁系统的基本结构2.计算机联锁的特点3.计算机联锁的发展(2)教学要求掌握联锁系统的基本结构;计算机联锁的特点(3)重点和难点重点:车站联锁系统的基本结构难点:车站联锁系统的基本结构2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原理(1)教学内容1.计算机联锁系统所用的计算机2. 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3. 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4.计算机联锁系统的通道与接口(2)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计算机联锁系统的通道与接口(3)重点和难点重点: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难点:计算机联锁系统的通道与接口3 双机热备型计算机联锁(1)教学内容1.TYJL-Ⅱ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2.TYJL-Ⅱ型计算机联锁系统切换3.TYJL-Ⅱ型计算机联锁系统人机界面(2)教学要求掌握TYJL-Ⅱ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TYJL-Ⅱ型计算机联锁系统人机界面(3)重点和难点重点:TYJL-Ⅱ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
难点:TYJL-Ⅱ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4 SICAS计算机联锁(1)教学内容1.SICAS型计算机联锁硬件2.SICAS型计算机联锁人机界面(2)教学要求掌握SICAS型计算机联锁硬件;了解SICAS型计算机联锁人机界面(3)重点和难点重点:SICAS型计算机联锁硬件。
计算机联锁课程设计综合报告(DOC)

课程名称:计算机联锁设计题目:计算机联锁进路选排设计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年级:姓名:指导教师: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铁道信号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开题日期:年月曰完成日期:年月曰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设计的目的通过对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进一步理解计算机联锁软件设计的理论内容,并且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同时培养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要求每位同学能够根据对计算机联锁的作业过程的认识,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独立完成该课程设计。
设计内容:1)计算机联锁数据库设计:2)计算机联锁进路处理程序的设计;3)系统软件平台的人机界面的设计。
三、指导教师评语四、成绩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 (签章)年月计算机联锁进路选排设计计算机联锁系统是一种有人参与的系统。
由于操作人员难免有操作失误的可能,所以应尽量通过检验或者判断使错误操作不至于形成命令。
因此,对应每一个按钮的操作有一个按钮操作的分析程序。
它的任务就是对输入的按钮操作有一个按钮操作的分析程序。
符合要求的形成操作命令存于操作命令表中,以便进一步处理。
不符合要求的给出“操作错误” 的语音及文字提示,提醒操作人员改正自己的错误操作。
根据联锁要求,即便是合法的操作命令也必须在规定的条件满足之后才执行。
当执行一条操作命令时,如果它的执行条件没有满足,则也应向操作人员提供“操作命令无效”的信息,以便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一、计算机联锁数据库设计进路选排由于要用计算机程序实现,故首先需要定义动态变量,形成数据库。
站场计算机联锁中动态变量有以下几种:操作输入变量、状态输入变量、表示输出变量、设备控制变量、中间变量五种,各自作用如下:1、操作输入变量:反映操作人员操作动作的开关量,在联锁系统中,为了防止误动一个操作而形成操作命令,一般需要由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操作才能形成操作命令,操作输入变量是形成操作命令的原始数据。
【VIP专享】车站信号计算机连锁实训报告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实训报告班级通号3101姓名洪静静学号06304100113指导老师李小民2012年6月25-29 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 第二学期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实训(实习)成绩评定单姓名洪静静班级通号3101学号06304100113平时表现成绩 实训成绩成绩评定综合成绩评定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注:综合成绩评定中,平时表现成绩占30%,实训成绩占70%。
目录1、任务书 1-3页2、指导书 4页3、实习报告 5-7页4、实习总结 8-9页实训报告实习时间:2012年6月25日一29日实习地点: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号综合实训室室训目的:通过本次认识实习,要求学生理解所学的信号继电器基础知识,轨道电路知识,色灯信号机及转辙机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信号设备在铁路中的应用.为以后的习和工作积累经验,使对本行的工作性质有进一步了解,培养学生对本行专业的热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巩固专业思想.实训内容:1 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结构及功能认识车站联锁控制系统是实现以进路控制为主要内容的联锁功能控制系统,它以色灯信号机,动力转辙机和轨道电路作为室外三大基础设备,它的结构层次包括:人机交互层(反映设备工作状态和行车作业的表示情况)联锁层(除了接受来自人机会话层的操纵信息外还接受来自监控层的反映信号机,动力转辙机和轨道电路状态的信息)I/O接口层(接受来自联锁层的控制命令)室外设备。
功能: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的软件具有以下功能操纵表示功能(操纵信息处理表示信息处理)联锁控制功能(分两个阶段进路建立和进路解锁)信号操纵功能(重复开放信号非常关闭信号)道岔操纵功能(道岔单独操纵道岔单独锁闭道岔单独解锁道岔封锁道岔封解)引导操纵功能(引导进路引导锁闭引导解锁)其他联锁功能控制(非进路调车控制平面调车溜放控制站内道口控制)2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基本操纵主要内容包括进路操纵,道岔操纵,信号机操纵进路操纵包括进路建立(A人员操作阶段,排列一条进路;B选路阶段,选出相应的进路;C道岔位置确认阶段,确认与该进路有关的道岔位置符合进路要求,否则转到预期的位置;D进路锁闭阶段,在进路位置符合要求,进路空闲,敌对进路未建立的条件下,将道岔与敌对进路锁闭,使道岔不能再转换,敌对进路不能再建立;E开放信号阶段,在进路锁闭后开放信号机;F信号保持阶段,在信号机开放期间还需不断检查进路空闲和道岔状态,一但联锁条件不能满足,应使信号机立即关闭)进路解锁(取消进路正常解锁故障解锁非常解锁中途返回解锁)3电务维修机认识及操作对系统运行进行全面的记录,一边当故障发生时为电务提供第一手的站场纪录,为电务处理故障尽可能的提供大量的信息,维修机具有的功能有:实时再现站长运行情况,车务操作的记录,战场状态信息的记录,告警信息的记录,所有的记录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一个月,提供分类查询的手段检索搜有的记录,并可定向查找某些记录,记录打印的功能,远程诊断功能(通过远程拨号将上述功能体现在远程计算机上),修改维修机的时钟,同时将监控机A、B的时钟修改,修改系统密码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计算机联锁设计题目:计算机联锁进路选排设计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年级:姓名:指导教师: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铁道信号姓名学号开题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年月日题目计算机联锁进路选排设计一、设计的目的通过对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进一步理解计算机联锁软件设计的理论内容,并且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同时培养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要求每位同学能够根据对计算机联锁的作业过程的认识,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独立完成该课程设计。
设计内容:1)计算机联锁数据库设计;2)计算机联锁进路处理程序的设计;3)系统软件平台的人机界面的设计。
三、指导教师评语四、成绩指导教师(签章)年月计算机联锁进路选排设计计算机联锁系统是一种有人参与的系统。
由于操作人员难免有操作失误的可能,所以应尽量通过检验或者判断使错误操作不至于形成命令。
因此,对应每一个按钮的操作有一个按钮操作的分析程序。
它的任务就是对输入的按钮操作有一个按钮操作的分析程序。
符合要求的形成操作命令存于操作命令表中,以便进一步处理。
不符合要求的给出“操作错误”的语音及文字提示,提醒操作人员改正自己的错误操作。
根据联锁要求,即便是合法的操作命令也必须在规定的条件满足之后才执行。
当执行一条操作命令时,如果它的执行条件没有满足,则也应向操作人员提供“操作命令无效”的信息,以便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一、计算机联锁数据库设计进路选排由于要用计算机程序实现,故首先需要定义动态变量,形成数据库。
站场计算机联锁中动态变量有以下几种:操作输入变量、状态输入变量、表示输出变量、设备控制变量、中间变量五种,各自作用如下:1、操作输入变量:反映操作人员操作动作的开关量,在联锁系统中,为了防止误动一个操作而形成操作命令,一般需要由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操作才能形成操作命令,操作输入变量是形成操作命令的原始数据。
2、状态输入变量:反映监控对象状态的变量,如轨道电路区段状态、道岔状态、信号机状态、灯丝状态,以及与进路相关的其他设备状态等。
状态变量是参与联锁运算的安全数据。
3、表示输出变量:指向控制台、表示盘或屏幕显示器提供的变量。
4、设备控制变量:设备控制变量是指控制信号机和转辙机的变量。
5、中间变量:联锁程序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变量,是实现联锁逻辑而起过度或中间转换作用的。
有的存放在动态数据模块中,有的动态产并动态释放。
二、计算机联锁进路处理程序的设计建立好数据库之后,需要设计进路搜索程序,进路搜索程序应完成如下任务:1、根据进路操作命令只能选出一条符合操作要求的进路。
2、判明操作命令的合法性。
操作命令是否合法本应该在形成“进路操作命令”之前检查,但这种方法需要在存储器中存放标准操作数据,数量大容易出错,因此将合法性检查移到这里。
方法是如果能按照进路操作命令选出一条进路,则证明命令是合法的,否则是不合法的。
3、判明已搜索出的尽力是否有建立的可能性。
即检查所选出的进路的敌对进路有没有建立。
若有建立,则选的进路无效,于是应形成“进路操作命令无效”的信息。
4、如果能建立进路,则在于该进路有关的所有变量模块中设置一个占用标志,以防其他进路再有占用这些模块的可能,即敌对进路的锁闭。
5、指明与进路有关的道岔应在定位还是反位。
6、形成一个进路表并存于进路总表中供联锁处理程序使用。
建立进路搜索程序步骤如下:1、绘出站场型数据模块链接图(以举例站场下行咽喉为例)。
2、说明进路搜索的顺序。
例如画出在K(5)处设置导向标志Yd时:实现D3到SIII进路搜索过程;以及在K(21)处设置导向标志Yd时,实现XD到SIII进路搜索过程。
3、根据所画出的进路搜索顺序,用VB软件实现进路搜索。
按发车方向搜索,根据进路的方向确定搜索的始端和终端,遇到死节点可以回退,变更节点。
相关节点分析和定义如下:开始节点K0--按发车方向进行搜索的起始指定节点。
在本进路搜索过程中就是K(D1)。
中间节点Ki---与变更按钮相对应的指定节点。
本进路搜索中没有设置变更按钮,虽然是选的D1--SII的变更进路。
目标节点Kg—-它是按发车方向进行搜索时所要找到的最后的指定节点。
本进路搜索中的目标节点就是调车车进路的终点SII。
渡线类型暂存单元L -用它存放“八”字型道岔第一动撇型“/”或“八”字型道岔第二动捺型“\”。
按照所绘制的站场,在5号道岔处设置有导向标志Yd,根据进路搜索原则:有导向标志的道岔弯股优先。
举例站场数据模块链接图,在K(5)处设置导向标志Yd时,D3到SIII进路搜索过程以及在K(21)处设置导向标志Yd时,XD到SIII进路搜索过程如下图:S5举例站场下行咽喉部分数据模块连接图进路搜索过程(D3到S III进路搜索过程)S5画出进路搜索过程后,根据进路搜索过程编写VB程序,这里以X到S4以及X到S4为例:X到S4Private Sub Command61_Click()k = 1If a = 1 And k = 1 ThenLine1(31).BorderColor = vbWhiteLine1(31).BorderStyle = 1Line1(32).BorderColor = vbWhiteLine1(32).BorderStyle = 1Line1(48).BorderColor = vbWhiteLine1(48).BorderStyle = 1Line1(49).BorderColor = vbWhiteLine1(49).BorderStyle = 1Line1(50).BorderColor = vbWhiteLine1(50).BorderStyle = 1Line1(51).BorderColor = vbWhiteLine1(51).BorderStyle = 1Line1(53).BorderColor = vbWhiteLine1(53).BorderStyle = 1Line3(16).BorderColor = vbWhiteLine3(16).BorderStyle = 1Line3(17).BorderColor = vbWhiteLine3(17).BorderStyle = 1Line3(25).BorderColor = vbWhiteLine3(25).BorderStyle = 1Line2(29).BorderColor = vbWhiteLine2(29).BorderStyle = 1Line2(30).BorderColor = vbWhiteLine2(30).BorderStyle = 1Shape3(4).FillColor = vbGreenShape3(9).FillColor = vbGreenShape2(12).FillColor = vbGreenShape1(42).FillColor = vbGreenShape2(10).FillColor = vbGreenShape1(6).FillColor = &H8080&Shape1(8).FillColor = &H8080&End IfEnd SubX D到S3Private Sub Command63_Click()g = 1If e = 1 And g = 1 ThenLine1(60).BorderColor = vbWhiteLine1(60).BorderStyle = 1Line1(61).BorderColor = vbWhiteLine1(61).BorderStyle = 1Line1(62).BorderColor = vbWhiteLine1(62).BorderStyle = 1Line1(63).BorderColor = vbWhiteLine1(63).BorderStyle = 1Line1(64).BorderColor = vbWhiteLine1(64).BorderStyle = 1Line1(44).BorderColor = vbWhiteLine1(44).BorderStyle = 1Line1(45).BorderColor = vbWhiteLine1(45).BorderStyle = 1Shape3(10).FillColor = vbGreenShape3(7).FillColor = vbGreenEnd IfEnd SubX接通光带:Private Sub Command26_Click()If Shape1(52).FillColor = &H808080 Then Shape1(52).FillColor = vbGreenElseShape1(52).FillColor = &H808080End IfIf Shape1(52).FillColor = vbGreen Then Line2(34).BorderColor = vbWhiteLine2(34).BorderStyle = 1Line3(33).BorderColor = vbWhiteLine3(33).BorderStyle = 1Line3(27).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3(27).BorderStyle = 1Line1(1).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1).BorderStyle = 1Line1(60).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60).BorderStyle = 1Line1(61).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61).BorderStyle = 1Line1(62).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62).BorderStyle = 1Line1(63).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63).BorderStyle = 1Line1(64).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64).BorderStyle = 1Line3(32).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3(32).BorderStyle = 1Line2(38).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2(38).BorderStyle = 1Line1(31).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31).BorderStyle = 1Line1(32).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32).BorderStyle = 1Line1(48).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48).BorderStyle = 1Line1(49).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49).BorderStyle = 1Line1(50).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50).BorderStyle = 1Line1(51).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51).BorderStyle = 1Line1(53).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53).BorderStyle = 1Line3(16).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3(16).BorderStyle = 1Line3(17).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3(17).BorderStyle = 1Line3(25).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3(25).BorderStyle = 1Line2(29).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2(29).BorderStyle = 1Line2(30).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2(30).BorderStyle = 1Line1(45).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45).BorderStyle = 1Line1(47).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47).BorderStyle = 1Line1(44).BorderColor = vbWhite Line1(44).BorderStyle = 1ElseLine1(1).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1(1).BorderStyle = 1Line1(60).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1(60).BorderStyle = 1Line1(61).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1(61).BorderStyle = 1Line1(62).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1(62).BorderStyle = 1Line1(63).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1(63).BorderStyle = 1Line1(64).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1(64).BorderStyle = 1Line3(32).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3(32).BorderStyle = 1Line2(38).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2(38).BorderStyle = 1Line1(31).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1(31).BorderStyle = 1Line1(32).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1(32).BorderStyle = 1Line1(48).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1(48).BorderStyle = 1Line1(49).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1(49).BorderStyle = 1Line1(50).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1(50).BorderStyle = 1Line1(51).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1(51).BorderStyle = 1Line1(53).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1(53).BorderStyle = 1Line3(16).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3(16).BorderStyle = 1Line3(17).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3(17).BorderStyle = 1Line3(25).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3(25).BorderStyle = 1Line2(29).BorderColor = &HFFFF00 Line2(29).BorderStyle = 1Line2(30).BorderColor = &HFFFF00Line2(30).BorderStyle = 1Line1(45).BorderColor = &HFFFF00Line1(45).BorderStyle = 1Line1(47).BorderColor = &HFFFF00Line1(47).BorderStyle = 1Line1(44).BorderColor = &HFFFF00Line1(44).BorderStyle = 1Line2(34).BorderColor = &HFFFF00Line2(34).BorderStyle = 1Line3(33).BorderColor = &HFFFF00Line3(33).BorderStyle = 1Line3(27).BorderColor = &HFFFF00Line3(27).BorderStyle = 1End IfEnd Sub三、人机界面的设计用VB软件设计计算机联锁的人机界面,最终启动界面如图人机界面如图课程设计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