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网络技术水平的关键环节,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理解网络结构、协议、安全等相关内容,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二、设计目标本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包括: 1. 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网络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 完成一个基于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设计。
三、设计内容3.1 网络结构设计在该部分中,我们将设计一个典型的网络结构,包括网络拓扑、设备部署、网络层次等内容。
通过这一步骤,学生将学会如何合理规划和配置一个网络。
3.2 协议分析与优化在本部分,我们将分析现有的网络协议,挖掘其中的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
学生将学习到协议分析和优化的方法和技巧。
3.3 网络安全设计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将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攻防技术,并设计相应的网络安全策略。
四、设计步骤4.1 网络结构设计步骤•确定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并配置网络设备;•划分网络层次。
4.2 协议分析与优化步骤•分析现有协议的性能和安全性;•优化协议设计,提高网络效率;•验证优化效果。
4.3 网络安全设计步骤•分析网络安全威胁;•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实施安全措施并测试效果。
五、设计成果经过以上设计步骤,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技术设计报告,包括网络结构设计图、协议优化方案、安全设计方案等内容。
通过这份设计报告,学生将展示自己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理解和能力。
六、总结本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在网络技术领域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通过这次设计,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网络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以上是本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的报告,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启发。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模板及范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模板及范文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ours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It is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database management. 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编程、软件开发和数据库管理的原理和技术。
Through hands-on projects and real-world applications, students can gain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solving problems and developing solutions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通过实践项目和真实应用,学生可以获得解决问题和开发解决方案的实际经验,从而运用计算机技术。
The course design report template serves as a guide for students to document their learning process and project outcomes.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作为指导,帮助学生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和项目成果。
It typically includes sections for project objectives, methodology,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通常包括项目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计算机组成原理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2013240202关童:201324020217张一轮:201324020218孙吉阳:201324020219张旭:201324020220老师姓名:单博炜2015年12月31日第一章课程设计概述1.1 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在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内部工作机制、理解计算机各功能部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深入掌握数据信息流和控制信息流的流动过程,进一步加深计算机系统各模块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无条件转移),其指令格式如表1(前4位是操作码):表1:IN为单字长(8位),含义是将数据开关8位数据输入到R0寄存器;ADD为双字长指令,第一字为操作码,第二字为操作数地址,其含义是将R0寄存器的内容与内存中以A为地址单元的数相加,结果放在R0;STA为双字长指令,含义是将R0中的内容存储到以第二字A为地址内存单元中;OUT为双字长指令,含义是将内存中以第二字为地址的数据读到数据总线上,由数码管进行显示;JMP是双字长指令,执行该指令时,程序无条件转移到第二字所指定的内存单元地址。
为了向RAM中装入程序和数据,检查写入是否正确,并能启动程序执行,还设计了三个控制台操作微程序:存储器读操作”(KRD):拨动总清开关CLR后,当控制台开关SWB、SWA置为“00”时,按START 微动开关,可对RAM进行连续手动读操作;存储器写操作(KWE):拨动总清开关CLR后,当控制台开关SWB、SWA置为“01”时,按START微动开关,可对RAM进行连续手动写入;启动程序:拨动总清开关CLR后,当控制台开关SWB、SWA置为“11”时,按START微动开关,即可转入第01号“取指”微指令,启动程序运行。
这三条控制台指令用两个开关SWB、SWA的状态来设置,其定义如表2:表2:C字段:按照数据通路可画出机器指令的微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当拟定“取值”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判别测试字段为P(1)测试,由于取值指令是所有微程序都是用的公用微程序,因此P(1)测试结果出现多路分支,本机使用指令寄存器的前四位(IR7-IR4)作为测试条件,出现5路分支,占用5个固定的微地址单元。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设计和应用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网络设计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中设置一些难点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设计中设置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三、设计内容。
1. 网络拓扑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2. IP地址规划,要求学生为局域网中的每台主机和设备规划合理的IP地址,要求考虑到网络的扩展性和管理的便利性。
3. 网络服务配置,要求学生配置局域网中的基本网络服务,如DHCP服务、DNS服务等,使局域网内的主机能够正常通信和访问互联网。
4. 网络安全设置,要求学生设置基本的网络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配置、访问控制策略等,保障局域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5. 网络故障排除,设计一些故障场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提高他们的故障排除能力。
四、设计要求。
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实施步骤、配置截图等内容。
2. 实际操作,学生需要在实际的网络设备上进行配置和实验,完成设计要求。
3. 问题解答,学生需要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形成经验和教训。
五、设计评价。
1. 设计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设计报告是否完整、清晰、符合要求。
2. 实际操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答评价,评价学生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的解答和总结是否合理、深入。
中南大学计算机基础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设计报告[1]5
![中南大学计算机基础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设计报告[1]5](https://img.taocdn.com/s3/m/815de51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9.png)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实践)设计报告1.任务内容网页的主题为印象山城——本溪。
本溪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城市, 旧名“本溪湖”, 这里矿藏丰富, 被誉为“地质博物馆”, 以产优质焦煤、低磷铁、特种钢而著称。
主要旅游景点有本溪湖、本溪水洞以及东北道教名山——九顶铁刹山等。
山野菜、人参、鹿茸、冻梨等是当地著名的风味特产。
由于近几年国家重视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本溪开始实施棚户区改造、绿化带的修建等, 使这个老工业城市又焕发新的光彩, 这是靠全本溪人民的共同努力。
截至2010年末, 本溪已完全年850亿元GDP的总量, 人均5.5万, 增长16.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5亿元, 增长27.4%。
本溪县8000人口的高官镇, 以一镇之力单独创造了43.2亿的GDP 量值, 人均52.3万, 相当于深圳市人均GDP的五倍。
1.网页主要从本溪简介、本溪气候、人文历史、自然资源、旅游五个方面介绍本溪,Powerpoint则是主要从本溪简介、历史风韵、旅游信息三方面简要介绍。
2.设计的步骤①网页制作介绍本溪的城市风貌、人文历史、旅游信息, 它含有大量的图片, 故主页设计应包含“简介”、“本溪气候”、“自然资源”、“历史沿革”、“旅游信息”“风光展现”、“PPT欣赏”等字样, 每项均可制成单独的网页(由于时间关系, 仅完成其中几项), 每个单独的网页上部分应相同, 方便网页间切换。
②主页以城市的整体风貌为背景, 标题为山城印象——本溪, 左侧为目录,主页正中设有以本溪城市风貌为主题的Flash(自己制作)。
左侧的目录点击相应的文字就会弹出相对应的网页介绍。
③幻灯片制作3.幻灯片采用总分结构, 第一页设计为总标题“枫叶之都——本溪”。
第二页为总起目录页, 列出“地理位置”、“历史风韵”、“旅游风向标”。
每项均设超链接到其单独介绍的新幻灯片中。
各幻灯片以文字为主, 穿插相应图片, 分别插入层并设计动作效果, 方便演示, 应用演示模板到全部幻灯片, 添加动作按钮, 动作按钮可回到第二页总目录处, 以许嵩的宿敌为幻灯片音乐。
计算机课程设计报告最终版

目录一、概述 (1)二、设计内容 (1)三、设计要求和环境 (2)四、课程设计代码 (2)五、图形用户界面 (6)六、运行结果图 (6)七、心得体会 (8)八、参考资料 (8)一、概述《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其中对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掌握尤为重要。
学生虽然可以通过与课堂教学同步的上机实验完成相关内容的练习,但却往往局限于一些功能简单、彼此之间关系独立的实验。
课程设计是一种综合训练,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进行网络设备配置管理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与应用打下基础。
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的网络安全保密性高。
动态路由因为需要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表,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地址等信息。
因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
在了解了静态路由的主要应用形式的基础上,我们应联系实际学会如何配置静态路由。
二、设计内容静态路由的实现与应用1.目的理解静态路由的主要应用形式,会配置静态路由2.内容准备3台iSpirit3524F(A、B、C)iSpirit3524F A上配置三个子网:Subnet 1:1.1.1.2Subnet 2:1.1.2.1Subnet 3:1.1.6.1iSpirit3524F B上配置三个子网:Subnet 1:1.1.4.1Subnet 2:1.1.3.2Subnet 3:1.1.6.2iSpirit3524F C上配置三个子网:Subnet 1:1.1.2.2Subnet 2:1.1.3.1Subnet 3:1.1.5.2(1)分别在三台iSpirit3524F上设置指向相邻交换机的静态路由。
(2)取消静态路由,在三个交换机上启用RIP。
三、设计要求和环境1.要求三台交换机之间能相互通讯2.环境3台3524G/F交换机,3台PC机,6根网线四、课程设计代码第一台交换机的配置:Switch>enSwitch#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vlan 1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1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1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1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1.2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vlan 2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2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2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2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2.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vlan 3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4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3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3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3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6.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p routingSwitch(config)#ip route 1.1.4.2 255.255.255.0 1.1.6.2Switch(config)#ip route 1.1.5.1 255.255.255.0 1.1.2.2第二台交换机的配置:Switch>enSwitch#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vlan 4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4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4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4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4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4.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vlan 5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5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5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5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3.2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vlan 6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4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6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6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6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60, changed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6.2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p routingSwitch(config)#ip route 1.1.1.1 255.255.255.0 1.1.6.1Switch(config)#ip route 1.1.5.1 255.255.255.0 1.1.3.1第三台交换机的配置:Switch>enSwitch#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vlan 7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7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7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7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7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5.2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vlan 8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8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8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8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8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3.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vlan 9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4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9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9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9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9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2.2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p routingSwitch(config)#ip route 1.1.1.1 255.255.255.0 1.1.2.1Switch(config)#ip route 1.1.4.2 255.255.255.0 1.1.3.2五、图形用户界面六、运行结果图PC0的ping结果:PC1的ping结果:PC21的ping结果:七、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对静态路由的实现与应用的课程设计,我对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应用,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c课程设计报告范文

c 课程设计报告范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和算法,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数组、指针、字符串、结构体等基本概念。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变量、常量、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等。
2.控制结构: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分支语句等。
3.函数:函数的定义和声明、函数的调用、参数传递、返回值等。
4.数组和指针:一维数组、多维数组、指针的概念和应用等。
5.字符串:字符串的基本操作、字符串数组、字符串指针等。
6.结构体和文件操作等高级内容:结构体的定义和使用、文件的基本操作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概念。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C语言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编写和调试程序,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编程技巧和调试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C程序设计语言》(K&R)或《C Primer Plus》。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C语言深度探索》、《C指针》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多媒体资料,以图文并茂地展示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编程技巧。
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实验室,让学生能够进行编程实践和调试。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专业:计嵌班级:计嵌151学号:姓名:张耀目录一、设计题目二、设备选型三、IP地址规划四、拓扑图设计五、主要技术六、配置清单七、总结一、设计题目1、课设目的巩固《计算机网络》和《网络通信》两门课程的知识,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充分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熟练应用所有技术,系统掌握一个较为复杂的网络配置过程。
在课设中有少量需要的技术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请自己查阅CCNA资料。
2、课设内容项目背景:某中小型企业有两个部门,销售部(vlan 10)与行政部(vlan 20)。
要求同部门之间采用二层交换网络相连;不同部门之间采用单臂路由方式互访。
企业有一台内部web 服务器,承载内部网站,方便员工了解公司的即时信息.局域网路由器启用多种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并实施路由控制、负载均衡、链路认证、访问限制等功能.企业有一条专线接到运营商用以连接互联网,采用HDLC封装,由于从运营商只获取到一个公网IP地址,所以企业员工上网需要做NAT网络地址转换,具体拓扑结构如上图所示。
二、设备选型三、IP地址规划四、拓扑图设计五、主要技术Trunk:在路由/交换领域,VLAN的中继端口叫做trunk。
trunk技术用在交换机之间互连,使不同VLAN通过共享链路与其它交换机中的相同VLAN通信。
交换机之间互连的端口就称为trunk端口。
trunk是基于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的技术。
Vlan: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组,默认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
不同的广播域之间想要通信,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
这样的一个广播域就称为VLAN。
单臂路由: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组,默认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综合测评系统
一、系统开发的背景
为了…………..,因此…………….。
二、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 系统功能要求
可以录入学生的成绩,对全班同学的按照成绩(综合测评)进行排序。 可以查询同学的成绩和排名。
1、 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学号、班级、成绩等); 2、 新增、删除、修改学生信息; ………. (二) 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通过对系统功能的分析,学生综合测评系统功能如图 X 所示。
图 1 学生综合测评系统功能图
通过上图的功能分析,把整个系统划分为 7 个模块: 1、 学生基本信息浏览,该模块主要实现:学生基本信息(学号、姓名、
1
班级、性别)的输出,借助函数 basic_b()来实现; 2、 学生综合测评浏览,该模块主要实现,学生姓名、学号、几门课程
的成绩、综合测评的输出,借助函数 com_ass_b()来实现; …………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信息工程系课题 目:
系
别:
专 业 (方 向):
年 级、 班:
学 生 姓 名:
学 生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年月 日
目录
一、系统开发的背景.................................................................................................................1 二、系统分析与设计.................................................................................................................1 (一)系统功能要求.................................................................................................................1 (二)系统模块结构设计.........................................................................................................1 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 (一)学生基本信息浏览:BASIC_B().................................................................................... 2 (二)……………….................................................................................................................2 四、系统测试...................................................................................................................................................... 2 (一)测试 MAIN_FORM()函数................................................................................................. 2 (二)………….........................................................................................................................3 五、总结.....................................................................................................................................3 六、附件(代码、部分图表).................................................................................................3
(二) ……………… 四、系统测试 (一) 测试 main_form()函数 测试该函数使用的测试方法,测试的具体步骤,测试用例的选取,测
2
试的结果。
(二) ………….
图 X XXXXXXXX
五、总结
系统完成了……功能。
系统有……不足。
我的收获……。
六、附件(代码、部分图表)
3
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 学生基本信息浏览:basic_b()
分析:首先输出表头,然后依次输出每位同学的基本信息。流程图如 图 X 所示。
图 2:basic_b()流程图
该模块的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void basic_b() //学生基本信息浏览 {
printf("学号\t 姓名\t 班级\t\t 性别\n"); for(int i=0;i<10;i++) { printf("%s\t%s\t%s\t%c\n",e_com[i].stu_id,e_com[i].name,e_com[i].grade,e_com[i] .se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