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历史课件】第课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 • • • •
3、“三反”“五反”运动的性质是( B A.解决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C.解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D.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
• 4、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是指①抗美援朝运 动 ②镇压反革命 ③“三反”“五反”运 动 ④土地改革运动( ) B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 压反革命
1、土地改革 ①背景和目的
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 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为了彻底废除封建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内容: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 特点: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五 反
③意义
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 错误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 级的腐蚀; 五反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 攻,打击了他们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中进行 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 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课 堂 小 结
1、解放全国大陆
2、土地改革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3、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时,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帝国 主义的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族的搜刮和战 争的破坏,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2、人民政府恢复经济的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
3、结果:经过3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5、下列对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表述中,不 正确的是( B ) • A.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 B.迫使美国放弃敌视中国人民的政策 • C.为国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赢得了相对 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 D.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中华书局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再见
视频欣赏: 《翻身的喜悦:解放后的土地改革运动》
及时巩固:
1、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法令是( A.《共同纲领》 B.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Hale Waihona Puke 2、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人民政权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北边是苏联对日军事 行动和受降范围。日 本投降后,就成为社 会主义性质的朝鲜民 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三八线
南边是美国对日军事 行动和受降范围。日 本投降后,就成为自 资本主义性质的大韩 民国。
同一块领土上存在了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朝鲜与韩国之间 的战争,必然爆发。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不同程度地 卷入这场战争。 朝鲜和韩国之间的战争是在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冷战背 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
美帝国主义出兵朝鲜并入侵我国台湾海峡,对我国领土 主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 切相关的。要保证国家的安全与国内的经济建设,必须 出兵朝鲜,保家卫国。
参与园地
为什么说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那些精神?
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 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以热 情、乐观、决心、勇敢赢得了这 场战斗的胜利,因此被誉为“最 可爱的人”。
第二课 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二)土地革命
闰土
世世代代的农民, 辛辛苦苦一辈子, 还吃不饱穿不暖 为什么?
祥林嫂 骆驼祥子
土地占有严重不均衡的封建土地制度是 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农村 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把地主的土地分 给农民,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 方面有利巩固新生政权。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巩固新政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巩固新政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巩固新政权》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如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抗美援朝等,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以巩固。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巩固新政权的艰辛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如何巩固新政权,以及相关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出发,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巩固新政权的策略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如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掌握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抗美援朝等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巩固新政权的敬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措施及意义。
2.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出发,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巩固新政权的策略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及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3.对比法:通过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社会状况,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巩固新政权的必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如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相关内容,包括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抗美援朝等措施。
《人民政权的巩固》中华民族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PPT课件

万两,银元有1520万元,还有外汇1537万美
元(存在美国联邦银行的)。当时的黄金价格是
每盎司(两)35美元。以上三笔共值10.35亿美
元,相当于现在105.5亿美元。
紧迫性:经济秩序混乱,既影响人民生活 ,又防碍恢复生产,更有损人民政府的威 信和政权基础。
艰难性: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后, 党和政府还缺乏管理城市、管理经济的经 验。
①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是继续完成民 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②巩固新生政权、发展经济的需要(封建土地 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③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毅然作出 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政府出兵朝鲜的原因:
①美国侵略朝鲜,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唇齿相 依,我们不能坐视弱小邻国受强国欺凌;
②美帝国主义采取了一系列扼杀新中国的举措 ,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介石从原中央银行运往台湾的黄金有227.5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朝中方面和“联合国军”代表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1953年7月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 拉克在协定上签字
第2课_新中国政权的巩固_课件

第一学习主题
第2 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950年10月~1952年底
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作镇压反革命的动员报告
第一学习主题
第2 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951年2月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首恶者必办 胁从者不问 立功者受奖
川东匪首黄云卿被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捕获
第一学习主题
第2 课
第一学习主题
第2 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Biblioteka 第一学习主题第2 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中国人民站起来》,新中国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新中国 面临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破坏,共产党领导 人民进行了巩固政权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稳定了国 家形势,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 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A
B
材料一: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 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材料二:它(抗美援朝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 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①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抗美援朝战争
3、结果: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4、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5、意义: 1、目的:为了满足广大人民对土地的要求
土地改革运动
2、时间:1950.6——1952年底 3、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意义
1、时间:1950.10——1952年底
高一历史课件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意义: 农民地位 生产力
镇压反革命运动
目的: 为了巩固政权,安定社会 结果: 1951年,基本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意义: 巩固了政权,安定了社会秩序
(1)、原因:
“
三 反 ”
有些不法资本家,不满足于正常经营获得利 润,而采取非法的手段攫取暴利
(2)、内容:
“ 三反: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 反
五反: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 偷工减 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 运
(3)、意义:
动 三反运动:教育了,挽救了,纯洁了,抵制了;
五反运动:打退了,打击了,开始建立了。
思考题:
1、通过史实分析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 人民政权做了那些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 和
巩固政权的斗争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1、1949.10-1956年底 2、1957.1-1966.5 3、1966.5-1976.10 4、1978-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文 革十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新中国的成立:
1、历史条件: 2、准备:
新政协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开国大典
历史意义:
国内:a、新纪元: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b、新时期: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 统一 的道路
国际: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战争。
追歼残敌,解放领土
3、标志:开国大典 4、意义:
二、巩固政权的斗争: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教案 川教版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2)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1)通过图片、历史资料等手段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讨论和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和土地革命必要性和,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1.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2.《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1.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2.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黄继光、邱少云的资料,并加以整理,上台讲述;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新中国、新社会的主人。
为巩固新建立的政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了哪些艰苦卓绝的斗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抗美援朝显国威土地改革利人民镇反运动定局面学生:齐读三个板块内容。
过渡:新中国政权成立时面临那些严峻的形势,面临着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分子的破坏,其中美国干涉中国最严重的事件是什么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一。
板块一:抗美援朝显国威师:抗美援朝战争是怎样发生呢?(一)抗美援朝战争学生活动:请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推荐】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 课件

材料二:“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
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 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 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 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一:左1图.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历史
事件是什么? 抗美援朝 1.(2)图片中“雄赳赳,气昂昂, 越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名称叫什么?人民志愿军 (3)当时涌现出的两位英雄人物是 邱少云和 黄继光,他 们被誉为 最可爱的人. (4)我们应该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
( D )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越南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5、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D)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内反革命势力基本肃清
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D、土地改革的完成
6、新中国土地改革后,某地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百
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这一现象充分地说明了( C )
4、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 了 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也使
新中国的国际声望 得到空前提高,为
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 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三、土地改革:
1、时间:从 1950年6月开始。
2、法律依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内容(目的):
废除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A.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
力 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民
7、列举1949——1953年间,党和政府为克服内忧外患,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1950 年中美两国实力对照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毅然作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 中国 美国 策 钢产量 60万吨 8785万吨
原油产量 发电量 军舰吨位 军用飞机 国民收入 人均收入 国防开支 20万吨 45亿度 4万 60架 150亿美元 24美元 10亿美元 2.6亿吨 3880亿度 300万 3.1万架 2400亿美元 1600美元 150亿美元
返回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三)
帝国主义曾断言:“中国财政经济困难, 共产党是无法克服的。”国内的一些资产阶 级 也认为共产党是“军事内行,经济外行。” 上
海的大资本家嘲笑说:“共产党军事一百分,
政治80分,经济只能得零分。”
返回
经济恢复情况
项目 粮 棉花 钢 煤 历史最高 1949年产量 年产量 15000万吨 11318万吨 84.9万吨 44.4万吨 92万吨 15.8万吨 6200万吨 3200万吨 1952年产量 16392万吨 130万吨 135万吨 6649万吨
这是截至1952年5月全国人民捐献的 款项,此数为旧人民币金额,折合新 人民币为5.5650亿元。
人民支援前线
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
4、假设抗美援朝不幸失败,会有什么后果? (以逆向思维法总结胜利的意义)
政治上:巩固了年轻的共和国 经济上: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外交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思想上: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军事上:考验了人民军队的现代作战能力
返回
“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 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 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 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 返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起 了深刻变化的亚洲历史的前进 车轮,是侵略势力所绝对不能 扭转的。……这对于保障远东 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 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摘录
邱少云在潜伏时, 为了保证战斗胜 利和部队的安全, 严守纪律,在烈火中 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返回
全国支援抗美援朝
踊 跃 报 名 参 加 志 愿 军
国内人民踊跃支援前 线,捐款飞机大炮,广大 青年学生还积极报名参加 志愿军,这是一 场轰轰 烈烈的伟大爱国运动。
全 国 捐 献 款
捐献款 可买飞机 55650亿元 3710架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二) 1、1949年,中国人均收入只有27美元,印度人 均57美元,整个亚洲人均44美元。 2、城市失业工人达400万。数百万的工人、手工 业者流浪街头,无家可归。广大农村,农村灾民 达40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近1/10。 3、1949年发行纸币比1948年增加了100倍,1950 年又比上年增加270倍。
5、土地改革对人民 政权的巩固有着怎 样的重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从1950年到1953年基本完成
4、意义
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新中国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
1949年国民经济情况(一)
项目 历史最高 年产量 1949年产量 比历史最高年 占美国 产量下降 产量
工业生产
粮 棉花 钢 煤 原油 发电量 15000万吨 84.9万吨 92万吨 6200万吨 11318万吨 44.4万吨 15.8万吨 3200万吨
50%
25% 48% 83% 48% 0.2% 7.3% 0.05% 1.26%
整顿前
整顿后
二、抗美援朝
1、抗美援朝的原因 朝鲜是近邻和兄弟,唇亡齿寒
看图片 读课文 请回答
美国想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 2、抗美援朝战争起止时间是?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过程 结果
3、抗美援朝的结果与意义
3 讨 论 : 要 不 要 抗 美 援 朝
三、土地改革
1、法律依据: 2、根本任务: 3、开展时间:
秩序的措施有哪些?
1、为什么整顿经济秩序是建国之初 打击银元投机、平抑物价 的一项既复杂又十分紧迫的任务?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
复杂性: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后, 党和政府还缺乏管理城市、管理经济的经验。
紧迫性:经济秩序混乱,既影响人民生活,又 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 防碍恢复生产,更有损人民政府的威信和政权基础。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了无 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如黄继光、邱少云等。
黄继光 (1930—1952 年) 四川中江 人。 邱少云 (1931—1952 年) 四川铜梁 人。
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 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掩护部 队前进而英勇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