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
草育种学杂种优势利用

就是当前最常用测配方法 如:利用人工去雄制种得玉米、棉花;
甜菜三交种选育; 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得水稻、高粱、甘蓝型油菜和玉米恢复系选育; 不育系得选育时配合力测定
3、测定时期 (1) 早代测定
在S1~S2 (F2-F3)代进行,甚至在F1代进行 仅能测出一般配合力。 依据:一般配合力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可遗传得 因此一般配合力在早代与晚代呈正相关。 缺点:早代分离,可靠性差。 原则:测验种少(1-2个),选择标准低 意义:有效控制群体规模,减少后代测配数量 适用范围:群体品种改良
P
AA BB cc dd × aa bb CC DD
12 10 4 3
6586
29
25
↓
F1
Aa Bb Cc Dd
等位基因显性效应值 非等位基因累计效应值
假设完全显性 无显性 不完全显性
12+10+8+6=36 (12+6+10+5+4+8+3+6) ÷ 2 =27 (双亲平均值) 27< F1 <36
(一) 配合力高
(二) 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地理远缘 血缘较远 类型和性状差异较大
(三) 综合性状良好,双亲间性状互补
(四) 亲本自身产量高,花期相近,易于授粉
玉米马齿型和硬粒型杂交
五、杂种品种得类型(玉米)
(一)品种间杂种品种
(二) 品种-自交系间杂种品种 顶交种
(三)自交系间杂种品种 1、单交种 用两个自交系组配而成。
C
方法:采用完全或部分双列杂交法。
…
完全双列杂交:n(n—1)个杂交组合(含正交和反交)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

1、按作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群体类型大致可分为、、异交群体和杂种品种群体四种。
2、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与应用目前集中在和两方面。
3、60多年来,我国的水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品种的整理与评选利用、、。
4、是籼粳杂交育种的最大障碍,克服其最好的途径是利用。
5、水稻花药培养中,通常取小孢子处于的花药进行培养最为适合。
6、玉米小斑病的生理小种目前已确定2个,即小种和小种。
7、依据玉米子粒形状、胚乳淀粉的含量与品质等性状,将栽培玉米亚种分为有稃型、爆裂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糯质型、、和半马齿型9种类型。
8、在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育中,世界各国玉米育种工作的重点是选育。
9、在油菜3个栽培种类型中,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类型是。
10、油菜的品种间杂交育种中,对自交不亲和性的白菜型油菜,和育种法最为常用。
11、我国3大主棉区是、和西北内陆棉区。
12、棉花单倍体育种中,最有前途的方法是的应用。
1、下列水稻雄性不育类型属于孢子体不育的是。
A 野败型和冈型B 冈型和红莲型C 冈型和BT型D 红莲型和BT型2、下列野生稻类型中,为普通栽培稻的祖先的是。
A 药用野生稻B 普通野生稻C 疣粒野生稻D 颗粒野生稻3、水稻花药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通常采用培养基。
A B5B WhiteC MSD N64、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类型中,育性败育彻底且稳定的类型是。
A T群B C群C C群和T群D T群和S群5、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类型中,其遗传属于配子体不育的是。
A C群B S群C T群D T群和C群6、玉米抽丝期是指小区至少以上的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叶的日期。
A 5%B 10%C 50%D 80%7、在油菜的栽培种中,一般来说,熟期最短的是。
A甘蓝型油菜 B 芥菜型油菜 C 辣油菜 D 白菜型油菜8、下列品种中,为世界上唯一个“低硫甙”甘蓝型油菜种质的是。
A BronowskiB OroC WestarD Tower9、在棉属4个栽培种中,属于二倍体类群的是。
油菜育种学

RAPESEED BREEDING
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大豆、油菜、棕榈、花生、向 日葵 油菜籽含油量38%~42%,出油率为35%左右。蛋 白质36-40%、芥酸45%~48%
RAPESEED BREEDING
一、世界油菜生产和育种概况
(一)世界油菜生产和育种概况
1.世界油菜分布与生产
• • 油菜分布于全世界,主要集中在五大产区: 东亚区:中国、日本、朝鲜、韩国 中国:世界第二大油菜生产大国,总产和面积均为世界第二 南亚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伊朗 印度:面积为世界第三,总产为世界第三,传统的油菜种植国(芥菜型油 菜和白菜型油菜) 欧洲:德、法、英、波兰、荷兰、瑞典等 以甘蓝型油菜种植为主 美洲:加拿大、美国 加拿大:面积世界第一,总产为世界第一,上世纪40年代开始种植油菜, 发展最快 大洋洲:澳大利亚等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种植油菜
一、世界油菜生产
1. 世界油菜生产与育种概况
2.中国油菜生产发展与育种概况
二、油菜和芸苔属作物的遗传进化 三、油菜的生物学特性 四、油菜育种目标
RAPESEED BREEDING
第二章 菜籽油品质改良
一、脂肪酸组分与生物合成 二、脂肪酸的遗传相关 三、脂肪酸改良育种
(一)低芥酸育种 (二)高芥酸育种 (三)高油酸育种 (四)低亚麻酸育种 (五)短碳链饱和脂肪酸育种 (六)高棕榈酸(C16:0)和高硬脂酸(C18:0)育种 (七)药用脂肪酸育种
RAPESEED BREEDING
第六章 油菜良种繁育
一、油菜的繁殖特点 二、油菜种子混杂退化原因 三、防止油菜混杂退化技术 四、油菜良种繁育关键技术 五、油菜杂交制种技术
RAPESEED BREEDING
第一章 油菜育种基础
我国油菜杂种优势的发展及利用途径概况

我国油菜杂种优势的发展及利用途径概况作者:陆鸣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8期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油菜杂种优势的发展概况及油菜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特点,提出了应利用多种杂种优势寻找性状稳定、品质优、抗性强的油菜杂种组合。
关键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12-1油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是仅次于大豆、花生、向日葵的重要的油料作物。
进行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把优质育种与杂种优势结合起来,选育高产优质的油菜品种是目前我国油菜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
1 我国油菜杂种优势的发展杂种优势指遗传组成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代在抗逆性、生活力、繁殖力、产量以及品质等方面明显优于双亲的现象。
利用杂种优势能够大幅度提高作物的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之一。
我国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进行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发展到如今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0~1970年),主要是杂种优势的测定,探索其可能的利用途径,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探索阶段;第二阶段(1970~1985年),选育了一批杂交种,并进行大面积示范生产,此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准备阶段;第三阶段(1985年以后),多种高产杂交组合相继通过审定、登记并进行大面积推广,进入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实用阶段。
与别的大田作物相比,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有其独特的优点:杂种优势强,增产效果显著。
经研究表明,优良的油菜杂种组合一般可增产20%~30%,甚至更高;制种方便,制种产量高而稳定。
油菜花器较大,花期较长,非常有利于父本与木本在花期相遇传粉结实;繁殖系数高,种子成本低。
因此推广杂交油菜具有投资少、效益大的优势,前景广阔。
2 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我国是世界最早利用油菜杂种优势育种并大面积推广的国家。
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主要有人工去雄、化学杀雄、自交不亲和、雄性不育及天然杂交种等,其中就以雄性不育的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好、研究最深入。
基因工程技术与油菜杂种优势利用

ll O CRo P RESEARCH
基 因 工 程 技 术 与 油 菜 杂 种 优 势 利 用
陈 社 员 . 春 云 , 国 槐 , 忠 松 官 王 刘
( 南 农 业 大 学 油 料 作 物 研 究 所 . 南 长 沙 .l l 8 湖 湖 4 o2 )
易行 的杂 种 优势 利 用方 法 , 以便 选 育 产 量 更 高 、 状 更 优 性 的 杂 交 油 菜 品 种 , 成 为 油 菜 杂 种 优 势 利 用 工 作 的 又 一 已
研 究重 点 。
个 十 分 活 跃 的 研 究 领 域 。 D ns 、 胜 国 等 分 别 获 得 e i等 李
一
起 构 建 于 P I2 B I 1中 导 入 油 菜 中 双 2 号和 54 中 , 得 — 获
了雄 性 不 育株 ; 李胜 国等 、 曹光 诚 等 、 仁 旺 等 还 获 得 了 彭 雄 性 不育恢 复株 。 子研 究结 果 表 明 . 分 用该系 统 不 育株 与 恢 复 株杂 交得 到 的 F 中 . . 由于 两基 因编码 的蛋 白质 在 绒
摘 要 : 用 基 因 T 程 技 术 培 育 农 作 物 新 品 种 已 成 为 怍 物 育 种 的 重 要 手 段 。 章 对 基 因 工 程 杂 交 油 菜 的 特 点 、 状 、 本 育 利 文 现 基 种 方法 等 方 面进 行 了综述 。
关 键 词 :油 菜 ; 种 ; 因 工 程 育 基
毡 层 中 形 成 “ 对 一 ” 复 合 体 .as r 因 抑 制 了 b r 一 的 b rt 基 a a— ns ae基 因 的 活 性 , 绒 毡 层 免 受 其 害 , 证 花 药 、 粉 发 使 保 花 育 正 常 , 性恢 复 。 育 虽 然 用 T 9启 动 子 与 b rae和 b rtr构 建 的 嵌 A2 an s asa 合 基 因 能 转 化 植 物 获 得 人 工 雄 性 不 育株 . 对 不 同 转 基 但 因 作 物 植 株 的 生 物 学 性 状 的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基 因 植 株 转 雄 性 不 育性 状 不 稳 定 , 较 高 温 度 时 育 性 恢 复 . 明 该 基 在 说 因 及 启 动 子 易 受 温 度 变 化 影 Ⅱ 温 度 的 变 化 引 起 了 基 因 向,
第五章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

3. 在核不育利用方面,育成“临保系”,创造了核 不育“三系化”繁殖、制种的新途径。
目前全世界杂交油菜面积约占油菜总面积的40 %。
中国约70%; 加拿大约70%; 欧洲平均40%(其中法国50%,英国45%,丹麦45%,捷克 35%,波兰25%,瑞典70%,瑞士80%,乌克兰50%); 澳大利亚约5%;
上位基因为隐性纯合( rfrf )时,隐性不育基因表现可育。 上位基因为显性纯合或杂合( RfRf或Rf rf)时,隐性不育基因表现不 育。
优点:通过“临保系”繁殖不育系,获得100%的不育株,减少了制 种时要拔去母本行50%可育株的麻烦。
50% 50% 兄妹交繁殖不育系:ms3ms3ms4ms4 RfRf (不育) ×Ms3ms3ms4ms4RfRf (可育)
第五章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
一、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特点
二、油菜杂种优势表现 三、我国油菜杂种优势研究利用的成就 四、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一、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特点
杂种优势强,增产效果显著,一般增产20-30%。 繁殖系数大:种子成本低、单位面积用种量少。1亩制 种田可产50-150公斤杂交种,使用100-500亩大田用种。
2)杂交分离
用恢复系与期望品种杂交,在F2~F4代中选 择优质、带有S(RR)或N(RR)植株与不育系 测交,育成优质恢复系。 华杂3、4号的恢复系采用杂交分离的方法育成。
3)回交转育法
A.以杂种1代(基因型 S (Rr))为母本,去雄后与 期望品种杂交。 B.在杂交后代中选可育株去雄,再用期望品种回交 (可连续几次)。 C.系统选择分别育成新不育系、恢复系。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综述)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综述)
尹经章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乌鲁木齐 摘 %)""*()
要: 根据国内外油菜杂种优势研究的历史, 作者将其划分为探索、 准备和应用三个阶段。对当前国内外
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 如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 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 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以及生态型 雄性不育等, 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基于对历史与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今后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趋势, 即把 优质育种、 杂优育种和抗病虫育种紧密结合起来; 以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为重点, 多种利用途径相结合; 同 时预计生物技术在油菜杂种优势研究上将有较快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油菜; 杂种优势; 细胞质; 细胞核; 雄性不育; 展望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此外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宜春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在生态型雄性不育的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原四川大学等进行的化学杀雄杂种研究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进行的细胞质g细胞核雄性不育研究等等
新 疆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增刊) : (* ’" Q ’& !"#$%&’ "( )*%+*&%, -,$*.#’/#$&’ 0%*12$3*/4
P.
新
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年
一代产品, 那么, 低芥酸的单低 (!) 杂种, 就是第二代产品, 现在正在大面积推广的双低 ( !!) 杂种就是第 三代产品。目前我国油菜育种工作者正在探索着第四代产品和构思着第五代产品, 并开展相应的基础研 究和材料准备工作。
第五节杂种优势的利用

第五节杂种优势的利用一.杂种优势的概念与表现特点1.杂种优势的概念杂种优势是指两个或几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杂种一代或及其后代),在生长势、生长量、结实性、发育速度以及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抗性的抗性等方面,优于其亲本(品种或自交系)的现象。
2.杂种优势的表现特点(1)杂种优势具有普遍性和复杂多样性。
凡是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论高等生物还是低等生物,自花授粉植物还是异花授粉植物,都可见到杂种优势现象。
但并不是任何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或杂种的所有性状都具有优势。
(2)杂种优势的大小与亲本遗传差异和纯度有关。
(3)F2及以后世代杂种优势衰退。
二.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条件(1)要有纯度高的优良品种或自交系;(2)亲本间杂交一代要有强大的杂种优势;(3)亲本的繁殖和杂交种的配制简单易行、种子生产成本低。
三、杂交种的类别1.品种间杂交种对于雌雄异花或雌雄同花但去雄方便的作物,可采用品种间杂交的方式。
利用品种间杂种优势的特点是:育种程序简单,但由于品种间没有严格自交的过程,品种内株间的遗传基础不完全一致,所以杂种F1表现不太整齐,优势也相对低于自交系间杂种。
2.自交系间杂种对于容易人工自交的作物(如玉米),可利用自交系间杂。
利用自交系间杂种的特点是:育种程序复杂,所需时间长,但所配出的杂种生长整齐一致,优势明显。
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因采用自交系亲本的数目多少及组合方式不同,可分为:顶交种——一个自交系和一个普通品种杂交;单交种——两个自交系杂交;三交种——一个单交种和一个自交系杂交;双交种——两个单交种杂交;综合种——由10个以上自交系或几个单交种、双交种杂交后,通过混合选择而成。
3.自交不亲和和系间杂种有一些作物,他们的某些品系虽然雄蕊正常,能够散粉,但自交或系内兄妹交均不结实或结实极少,这种特性称为自交不亲和性,具有这种特性的品系叫自交不亲和系。
它们可利用自交不亲和品系间杂交种。
4.种间杂交种某些种间杂交一代结实率不降低的作物,可利用种间杂种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芥酸和硫苷
芥酸受2对或1对基因(白菜型)控制。F1芥酸略 高于双亲平均值。 硫苷: 高对低为显性, F1硫苷含量与母本相当。
三、我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
我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继杂交水稻之后, 处 于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表现在: 1.华中农业大学于1972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油菜波 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
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杂交种大多为cms三系杂交种, 如华杂、中油杂、秦油、郑杂、宁杂系列杂种,均 属此类型。
(1)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及杂交种 ——国际上第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油菜不育系类型。目 前,我国种植的杂种油菜中有60 %以上仍然是pol CMS 不育系杂种。 —— Pol cms的不育系存在低温不育型、高温不育型和稳 定不育型。Pol cms 对温度敏感与否, 主要决定于细胞 核。
郑跃进(1991): 甘蓝型杂种的油分平均优势率 1.81% 张书芬(1992): 甘蓝型杂种的油分平均优势率 1.67% Sernyk等(1981)研究了6个甘蓝型组合,有1个 组合含油量显著高于优亲,说明可以选择杂交 组合获得高油分杂种。
2. 蛋白质表现负优势
原因可能是低蛋白对高蛋白含量为显性或部分 显性。
选可育株自交
S(rr)
双低 不育
S(Rr)
S(RR)
S(RR)全部可育、双低恢复系
回交转育法选育双低不育系、恢复系图
2、细胞核雄性不育(GMS)及杂交种:
核不育的利用特点:1.不育性较稳定。2.无不育胞质的 不良效应。3.容易转育。4.恢复源广(隐性核不育)。
目前国内外利用的油菜核不育系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两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 117A和 S45A,生产杂交种如油研9号、10号等
(四)生物工程杂交种
(一)雄性不育及杂交种
1、细胞质雄性不育及杂交种(cytoplasm male sterility, CMS) 目前国际上应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的 不育细胞质(CMS)主要有:
萝卜不育胞质(Ogu cms,Ogura,1968), 波里马不育胞质(Pol cms,华中农业大学,1972), 陕2A(陕西农垦中心,1976)等。
“双低+杂优”选育双低杂交种是国内 外油菜育种的主攻方向。
四、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一)雄性不育及杂交种
1、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 (Pol cms、Ogu cms和MSL cms等) 2、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 (隐牲、显性和隐性上位等) 3、生态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
(二)自交不亲和系及杂交种 (三)化学物诱导雄性不育及杂交种
大量研究表明: 杂种生育期介于双亲之间并趋 向早熟亲本。
(五)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优势
油菜产量的杂种优势是各种性状优势的综合反 映。各国学者长期、大量的研究表明: 油菜杂种的 产量优势十分显著。
傅廷栋等(1971—1990年)对26个杂交组合研 究结果表明: 各种性状的优势指数为101.8%— 211.1%,其中 单株产量优势指数最高为211.1%, 其次是全株角果数171.1%。 张书芬(1992)对9个杂交组合研究结果显示, 经济系数平均优势率为7.92%,优势不明显。
上位基因为隐性纯合( rfrf )时,隐性不育基因表现可育。 上位基因为显性纯合或杂合( RfRf或Rf rf)时,隐性不育基因表现不 育。
优点:通过“临保系”繁殖不育系,获得100%的不育株,减少了制 种时要拔去母本行50%可育株的麻烦。
50% 50% 兄妹交繁殖不育系:ms3ms3ms4ms4 RfRf (不育) ×Ms3ms3ms4ms4RfRf (可育)
第五章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
一、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特点
二、油菜杂种优势表现 三、我国油菜杂种优势研究利用的成就 四、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一、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特点
杂种优势强,增产效果显著,一般增产20-30%。 繁殖系数大:种子成本低、单位面积用种量少。1亩制 种田可产50-150公斤杂交种,使用100-500亩大田用种。
50%可育Ms3 ms3ms4ms4Rf Rf (拔去) 用临保系扩繁不育系:50%不育ms3ms3ms4ms4RfRf × ms3ms3ms4ms4 rfrf临保系 制种: 杂合型不育系(100%不育) ms3ms3ms4ms4 Rfrf × Ms3Ms3ms4ms4— 或 ms3ms3Ms4Ms4— Ms3Ms3Ms4Ms4— 恢复系 F1杂种,100%可育 Ms3ms3ms4ms4— ms3ms3Ms4ms4— Ms3ms3Ms4ms4—
2)杂交分离
用恢复系与期望品种杂交,在F2~F4代中选 择优质、带有S(RR)或N(RR)植株与不育系 测交,育成优质恢复系。 华杂3、4号的恢复系采用杂交分离的方法育成。
3)回交转育法
A.以杂种1代(基因型 S (Rr))为母本,去雄后与 期望品种杂交。 B.在杂交后代中选可育株去雄,再用期望品种回交 (可连续几次)。 C.系统选择分别育成新不育系、恢复系。
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的核不育系繁殖、制种示意图
Ms1和Ms2:P450细胞色素氧化酶家族成员 (Yi et al. 2010)
(2) 两对显性互作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及杂交种:
四川省宜宾地区农科所发现(1972)
李树林等(1986,1990)研究证明是由两对显性基 因互作控制, 并提出“三系化”繁殖、制种的遗传模式。
.陕2A胞质雄性不育
1976年,李殿荣在甘蓝型品种间复交的后代中发现雄 性不育株。陕2A的恢复系具有一对显性恢复基因,于 1986年育成“秦油二号”。
.MSL雄性不育型
北德Lembke育种站于1982年发现的雄性不育材料。
nap、kos CMS等
(3)CMS恢复系的选育方法 1)测交筛选
寻找恢复基因的最有效方法,是大量测交筛选。 即以不育材料为母本,与各种来源的品种(系) 杂交,再鉴定F1的育性。 1973年湖南农科院引进Pol cms后,19761977年共测交200多个品种(系),共得到10个 恢复系。
张书芬(1992) 张书芬(1992)
根系伤流量
光合面积 叶柄维管束
21.69
25.05-30.51 17.86
张书芬(1992)
张书芬(1992) 肖成汉(1992)
维管数目多表明源、流、库畅通。
(三)抗逆性优势
主要指抗倒性、抗寒性、抗病性 1.抗倒性:Sernyk J. L等(1983): 抗倒性的杂种优势较低, 但通过大量组合的筛选,可获得抗倒性较强的杂种;
2. 1985年陕西农垦中心育成国际上第一个油菜杂交 种“秦油二号”,并大面积应用,标志着国际杂 交油菜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3. 在核不育利用方面,育成“临保系”,创造了核 不育“三系化”繁殖、制种的新途径。
目前全世界杂交油菜面积约占油菜总面积的40 %。
中国约70%; 加拿大约70%; 欧洲平均40%(其中法国50%,英国45%,丹麦45%,捷克 35%,波兰25%,瑞典70%,瑞士80%,乌克兰50%); 澳大利亚约5%;
杂种油菜不同性状的优势指数(%)
性状
株高 茎粗 分枝数 主花序长度
优势指数(%)
111.1 126.9 121.2 110.2
优势位次
3
主花序角果数
角果长度 每果粒数
121.9
101.9 117.5
全株角果数
干粒重 单株产量
171.1
101.8 211.1
2
1
(六) 品质性状杂种优势
1. 含油量的杂种优势不强
2. 抗寒性: 细胞汁液浓度和可溶性糖是重要评价指标
汁液浓度高—抗寒性强 可溶性糖含量与抗寒性负相关(r=-0.517*) 通过筛选杂交组合,可以获得细胞汁液浓度高、抗寒性强白粉病
菌核病: F1抗菌核病能力介双亲之间,偏向抗性亲本 (张书芬等,1990-1992)。 病毒病: F1发病率较感病亲本低11.0-18.6%(浙江农科 院(1962)和四川农科院(1972))。 白粉病: F1发病率比双亲均值低3%, 比感病亲本低6% (蓝希骞)。
—— Pol cms的育性恢复为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也受 修饰基因影响。
——Pol cms被转育到一些十字花科蔬菜中,大白菜、小 白菜、青花菜、菜心不育红菜苔杂种,如“红杂50”、 “红杂60”。
华双 5号
Pol CMS
(2)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Ogu cms)
及杂交种
Ogura(1968)在日本鹿儿岛的一个日本萝卜群 体中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 Bonnet (1975, 1977)引到法国,将其导入甘蓝 型油菜。但早期Ogu cms主要问题是:
优点:所有油菜品种(系)都是它的恢复系, 缺点:不易获得100%的不育株群体,制种时需要人工拔除50%可育株。
a,c:S45A; b,d: S45B
50%不育株
50%可育株
兄妹交繁殖不育系:ms1ms1ms2ms2 × Ms1ms1ms2ms2 (或ms1ms1Ms2ms2) (两型系
制种:
50%可育株 Ms1ms1ms2ms2 (制种时人工拔除) 50%不育株 ms1ms1ms2ms2 × Ms1Ms1ms2ms2(或ms1ms1Ms2Ms2、 恢复系 Ms1Ms1Ms2Ms2) F1 全可育 Ms1ms1ms2ms2
优点:不育和恢复基因不丢失。
秦油2号
双高S(Rr)
× Tob-12
双低N(rr)
S(rr)
S(Rr) × Tob-12 选可育株去雄 N(rr)
S(rr) S(Rr) × Tob-12 选可育株去雄 N(rr) S(rr) S(Rr) × Tob-12 选可育株去雄 N(rr) S(rr) S(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