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课《芬芳茉莉》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 芬芳茉莉

【课题】芬芳茉莉【教材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通过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辽宁海城民歌《茉莉花》,感受不同音乐风格。
二、发展性目标1、通过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不同音乐风格,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初步学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歌曲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不同情绪的演唱。
【教学重难点】准确分辨三首不同民歌的旋律特点及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教学过程】师播放音乐,设问:导入:师:今天,潘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进中国民歌,其中最著名的,号称中国第二国歌的是?(茉莉花)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在哪里听过?你喜欢吗?“今天我带来的茉莉花你们未必听过。
”师完整播放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设问: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是什么风格?2、师生讨论。
师简介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首句是两个重复短句,结束在徵音上;由于基本节奏型的改变、升sol和升do的使用、字前的装饰音及句尾的拖腔的使用等,都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
其次,歌词的变化(主要唱《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
3、再请同学们听听东北民歌《茉莉花》1)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是怎样?音乐风格是怎么样的?2)生完整聆听东北民歌《茉莉花》3)师介绍东北的《茉莉花》较之江苏的《茉莉花》变化很大,除故事情节相同,个别音调进行相近外,在调式、旋律的行腔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并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
就连“衬词”的处理,也显出东北“二人转”的特点来。
如“啦”、“呀”、“哎哟”、“哪”、“嗯啊”、“哎嗨呀”、“嗯哎呀”、“呀依呀”等。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首《茉莉花》外,还有山西、陕西、四川等许多地方都有以茉莉花为题的民歌,所表现的内容、歌词大体相近,但旋律都有各自的地方风格特点。
第一课芬芳茉莉教案(六年级上册音乐)[大全5篇]
![第一课芬芳茉莉教案(六年级上册音乐)[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8c7bf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b.png)
第一课芬芳茉莉教案(六年级上册音乐)[大全5篇]第一篇:第一课芬芳茉莉教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课芬芳茉莉教学目标: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具准备:光碟、多媒体设备、风琴。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1、2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茉莉花》、欣赏《东边升起月亮》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3、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教师导语: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
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
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
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
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芬芳茉莉》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茉莉花》;欣赏比较东北民歌、河北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茉莉花》,欣赏东北、河北民歌《茉。
莉花》,比较感受地方民歌的音乐特点,了解《茉莉花》这首歌在世界的影响力,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民族热情。
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连贯、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
2、采用聆听、模唱、视唱方法学唱歌谱。
3、启发法、指导法、听唱法唱好歌曲。
4、指导学生从旋律、风格、语言上比较江苏民歌、东北民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知识与技能:1、用连贯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茉莉花》。
2、能够视唱《茉莉花》歌谱,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
3、唱好圆滑线,会背唱歌曲。
重点与难点:学唱歌曲;感受不同风格特点的《茉莉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姑娘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我们一起听一听她唱的是什么?(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录像片断)教师:在这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民歌?(学生畅谈)2、欣赏茉莉花图片教师:我们来看一下茉莉花是怎样一种花?播放课件:学生欣赏教师:茉莉花洁白无瑕,小巧玲珑,清香四溢,代表着纯洁,代表纯洁的中国人民,更代表中国人民热忱欢迎世界人民2008年到中国做客的一颗真诚的心,所以在这重要的时刻编导选择了这样一首歌。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歌曲《茉莉花》,首先我们听一听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它给你怎样的感受?它的情绪怎样?速度怎样?3、播放课件:学生听赏学生:(情绪是抒情、优美的。
歌曲抒发了人们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
它的速度中速)4、介绍《茉莉花》教师:《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
早在明代的时候就有了这首歌曲,先前歌名叫《鲜花调》,后来改名为《茉莉花》。
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唱歌曲1、模唱歌曲:我们用“噜”哼唱歌曲《茉莉花》(提示:歌唱位置要高,注意运用气息支持唱)。
《芬芳茉莉》教案

师: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特》描写的是中国元朝时候的故事,……
3、播放《图兰朵特》选曲《东边升起月亮》
设问:这段歌剧选曲与原来的民歌有什么不同?
4、复听《东边升起月亮》
要求:跟着旋律用“la”模唱。
四、课堂总结
由听觉将学生带入教学内容的情境中,再通过师生互动来了解茉莉花的特点。
课题芬芳茉莉执教人班级六年级目目标标一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理解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课题
《芬芳茉莉》
执教人
郭颖
班级
六年级
教
学
目
标
一、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生:婉转、柔和
师小结:江苏民歌清丽、婉转,体现了柔美、细腻的风格。
2、跟琴唱一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东北民歌《茉莉花》
1、师:除了江苏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省市流传着具有自己省份特征的《茉莉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东北民歌《茉莉花》(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
设问: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旋律方面有何异同的地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件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如果想知道的话请闭上眼睛来聆听。(播放萨克斯(或二胡)演奏改编的《茉莉花》)
师: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
生:《茉莉花》(实物投影:茉莉花大幅照片)
师介绍:茉莉花亦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该花原产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第一课芬芳茉莉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课芬芳茉莉一、教材简析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五声徵调式,单乐段,起、承、转、合性结构,具有小调体裁的典型特征。
第一乐句由两个短分句组成,第二乐句承接上句并引出新的乐思;第三、四乐句为“转”与“合”的紧密衔接,一气呵成。
整首歌曲一字多音居多,旋律以级进为主,间以小跳,使音乐显得清丽流畅,委婉妩媚,充满了江南水乡的典型风韵,被誉为江南民歌“第一歌”。
河北民歌《茉莉花》是一首与江苏民歌同名但此曲皆有变化而传唱与异地的民间小调,属于汉族民歌中的“变体流传”,歌曲为带变宫音的六声徵调式,音域宽阔,明快嘹亮,具有中国北方小调的风格特点。
东北民歌《茉莉花》的唱词与江苏民歌基本相同,属“同词异曲”。
它十分巧妙第借用了江南小调的音调框架,融入了东北地区质朴的特点,在调式、旋律进行以及衬词处理上做了很大改变,是歌曲更具本地特色。
如在调式上,由原来的徵调式变为现在的商调式,旋律的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在结尾高音处注入了富有东北“二人转”的特点衬词,别具风味,突出了东北人豪放、快言快语的风格特点。
歌曲《东边升起月亮》选自歌剧《图兰朵》。
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朵》中把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音乐主题,贯穿全剧,并在剧中的女声合唱中用了它的全部曲调。
在第一幕中,当月亮升起,一队小和尚从远处的山坡走近,又渐渐走远,《茉莉花》主题音乐第一次出现--《东边升起月亮》,由女声合唱的形式从那边飘来。
童声合唱《茉莉花》,由杨鸿年教授改编。
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主旋律声部、河北民歌《茉莉花》为对比声部,运用对比式织体,采用复调的写作手法,把这两个主题巧妙第柔和在一起,富有情趣。
同时充分发挥童声的音色特点,很好地描绘了歌曲的意境,表现了歌曲内容。
本课中的二部合唱是选取合唱中的一部分来演唱的。
这段二部合唱的特点听起来各自的旋律线条突出,第二声部的旋律也很流畅自然,与第一声部结合后,其风格统一,音响效果和谐丰满,具有中国的五声性调式风格特点。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芬芳茉莉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芬芳茉莉教案一. 教材分析《芬芳茉莉》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
歌曲以茉莉花为主题,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他们善于模仿和创新,喜欢参与音乐活动。
但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风格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
2.学会演唱《芬芳茉莉》,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音乐风格的把握。
2.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处理。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创新。
3.练习法:分组练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引导学生欣赏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芬芳茉莉》,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分组练习歌曲,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和节奏处理。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民族音乐,比较《芬芳茉莉》的特点。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自主演唱《芬芳茉莉》。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歌曲名称、民族音乐特点等。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芬芳茉莉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芬芳茉莉教案--执教人:龟湖学校张梦茜课题:《茉莉花》课时:两课时课型:欣赏课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对茉莉花的由来以及概况有所理解。
2、通过欣赏可以区分出南北不同风格的茉莉花,并试着学唱一两句,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
3、通过欣赏普契尼所写的格局图兰朵中的歌曲《东边升起的月亮》,体会中华民歌艺术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体会音乐的多元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学会聆听,并且对中国民歌有初步了解。
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2、教学难点:良好欣赏习惯的培养以及辨别南北民歌的风格。
三、教具准备课件、教案、歌曲音频、歌曲视频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都知道春天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季节,全世界的花种类有很多,你们有自己最喜欢的花么?(生各抒己见)师:老师最爱一种花,在百花中它并不起眼,小小的一朵,不仔细看或许都找不到它,但是它的香味淡淡的却能飘得很远,谁也香不过它,你们猜是什么花?(生回答)师:对了,它就是茉莉花。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小小的茉莉花。
茉莉花的由来:苦。
赵老汉外出谋生,落脚在广东乡里,每隔两三年回来看看。
妻子和儿子在家种地。
孩子渐渐大了,便把地分为三段,各人一块,都以种茶树为主。
有一年赵清。
赵老汉不管儿子喜欢不喜欢,便栽在大儿子的茶田的田边上。
隔了一年,树上开出了一朵朵小白花,虽香,并没有引起村民的多大兴趣。
一天,赵家人儿子惊奇地发现,茶枝带有小白花的香气。
随即检查了全茶田,都带着香气。
他便不会儿全部卖光。
这一年大儿子卖香茶叶发了大财,消息终于传开丁。
两个弟弟得知后,找哥哥算账,认为哥哥的香茶叶,是父亲种的香花所致,哥哥卖茶叶的钱应三人均分。
兄弟间一直吵闹不休,两个弟弟要强行把香花毁掉。
乡里有位老隐士,名叫戴逵,深为群众所崇敬。
赵氏三兄弟都到戴家,请他评理。
戴逵说:“你们三人是亲兄弟,应该亲密无间,今后你们还要结婚生孩子,为人父母,不能只为眼前一点点利益,闹得四分五裂。
六年级音乐《芬芳茉莉》教案 教学设计

《芬芳茉莉》第1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三个不同版本《茉莉花》的欣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丰富与多样。
(2)了解《茉莉花》的文化影响力,增加对我国民歌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哼唱、对比乐曲等手段初步了解与掌握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区分与掌握不同版本《茉莉花》的音乐风格特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能简单哼唱三个版本的《茉莉花》,体会我国民歌的独特韵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从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整体上掌握三首乐曲。
2.在熟悉与了解三个不同版本《茉莉花》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进行哼唱。
难点: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江苏、东北、河北这三个地区民歌的特点,体会不同地区民歌的差异性。
【教学准备】钢琴、同步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分析】江苏民歌《茉莉花》调式属于五声调式。
是一个单乐段,一共有三个句子。
第一句(1—4小节)结束在徵音上,时值为两拍,强调主音的重要性。
第二句(5—8小节)结束在下属音上。
第三句(9—结尾)这是一个6小节的长乐句。
全曲较多地运用了十六分音符,节奏紧湊,表现出南方人细腻委婉,说话温柔的特征。
音程跨度小,多数在二、三度的范围进行。
江苏民歌《茉莉花》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风格,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
洋溢着青春气息,传达着优美之感,其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
展示了欢乐祥和的生活画面。
这也正是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之处。
这首民歌,既表现少女的内在思想感情,又有音乐形式的美,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范例。
东北民歌《茉莉花》的唱词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基本相同,属“同词异曲”。
它十分巧妙地借用了江南小调的音调框架,融入东北地区质朴的特点,在调式、旋律进行以及衬词处理上作了很大的改变,使歌曲更具本地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芬芳茉莉
第一课时学唱《茉莉花》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演唱活动感受《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方言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歌曲《茉莉花》,能用最优美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3、情感目标: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激发学生把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能用舒展、优美,流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茉莉花》。
教具:多媒体、电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大屏幕播放《世博会宣传片》,并且提问学生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纷纷回答是《茉莉花》。
二、背景介绍
师:大家知道这个片子是为什么盛会创作的吗?
生:为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而创作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但是为什么在这样大的世界性的宣传片中选择《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呢?
生:学生不是很清楚……………
师:那老师就给大家来讲讲,因为这是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中国民歌,《茉莉花》早在清乾隆时期就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后来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朵》中的《东方升起月亮》中也引用了茉莉花的旋律作为素材来表现咱们神秘的东方古国(这个地方可以放资料图片)中国音乐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三、学唱歌曲
1、初次听赏:
出示歌谱:
师:这是歌曲《茉莉花》的歌谱,请大家跟随歌谱完整的听赏歌曲,听完后请告诉我这首歌曲的情绪。
播放《茉莉花》
生:抒情、优美。
师:大家知道音乐中常用的音符有几个?
生:七个。
1234567
师:这首歌曲中少了哪几个音?
生:4、7
师:简介五声调式。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就是由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改编而来。
2、范唱:
师:我们刚才听了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首歌老师也会唱,你们想不想听老师演唱?(教师范唱)
3、再次听赏:(要求随音乐轻声哼唱)。
4、学生跟琴模唱旋律
5、老师再次演唱,要求学生随音乐演唱。
(强调声音。
)
6、引导学生解决重难点
师:这首歌曲中还有哪一句不会唱?(要求学生举手)
老师重点教唱。
7、填入歌词进行试着演唱
8、对歌词进行分析,歌曲演唱技巧上的处理
9、学唱完江苏民歌《茉莉花》,让学生设计一种演唱形式进行表演。
四、拓展延伸
1、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关《茉莉花》的乐谱,音响,音像,图片等资料介绍给大家。
2、分享老师收集的资料。
五、课堂小结
师:时间过得太快了,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曾经的你我都是一朵朵小小的茉莉花,希望同学们像茉莉花一样清雅、美丽,芬芳怡人,健康成长。
下课!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欣赏《茉莉花》《东边升起月亮》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音乐的对比欣赏,感受茉莉花美,茉莉花的音乐更美,从而更加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认知目标: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并对作品做出初步的评价。
3、技能目标:了解中国民歌知识,引导探索中国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对同一首民歌的不同形式风格的欣赏,使学生知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使学生产生热爱民族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茉莉花和茉莉花音乐的美,并了解其相关文化。
教学难点:
学生能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和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关茉莉花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江苏民歌《茉莉花》,请你唱一唱(播放歌曲,学生跟唱)二、赏乐动情引发情感
(一)欣赏民歌茉莉花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南北风光更是别具一格,各有千秋。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和大家一起来欣赏。
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领略一下北方的风景建筑与南方的风景建筑不同风格特点?
(媒体出示一组风景图画,先单张,最后一桢全部出现)
生: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
的确,受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等条件的影响,北的风景建筑显得更为雄壮、气势磅礴。
南方的较之北方,似乎更偏向于精致、小巧、秀丽些。
那么,南北方的音乐是否也有区别呢?今天让我们以南北地区《茉莉花》为例进行欣赏。
1、对比欣赏江苏民歌、东北民歌、河北民歌,体会一下这三个地方的《茉莉花》在旋律,音调上有什么不同的风格?
2、一边播放江苏的《茉莉花》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欣赏茉莉花图片。
3、欣赏歌曲东北的《茉莉花》,河北的《茉莉花》。
4、聆听完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讨论分析三首民歌的相近之处与不同处。
用表格的形式归纳的词语各代表了哪个地区民歌《茉莉花》的地方风格?
歌曲特点哪里的民歌旋律音调夸张,风趣,体现了粗犷豪爽的风格
旋律音调清丽,婉转,体现了柔美,细腻的风格
旋律音调明快,具叙述性,体现了刚直,爽朗的风格
(二)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1、聆听《东边升起月亮》,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2、歌曲的旋律和前面三首《茉莉花》中哪一首相似?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我们对民歌《茉莉花》有了认识和了解,《茉莉花》流传是非常广泛的,但是由于方言和地域的差异,全国各地有不同风格的同名歌曲多首。
(江苏的《茉莉花》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
河北的则具有叙述性质比较直白,旋律进行委婉。
东北的旋律流畅,直爽,多有俏皮的感觉,有东北二人转的唱腔。
)为了使歌剧人物的形象富于东方色彩,普契尼在《图兰朵》里选用了中国江苏民歌《茉莉花》作为歌剧的音乐素材。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