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中的龟鳖
龟鳖文化与龟鳖鉴赏论文

龟鳖与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班级:12级朝鲜语2班姓名:袁仲涛学号:1260229指导教师:吴惠仙引言中国古代,乌龟作为一个神圣的灵物而倍受人们崇拜,它被看作祥瑞之物,跟龙﹑凤﹑麟三者并称“四灵”或“四神”。
在所谓的“四灵”之中,龙﹑凤﹑麟都非现实存在的神话动物,而龟却是其中唯一现实存在的爬行动物,龟类在地球上生存约已2.5亿年,距今约1.5亿年前的中侏罗纪时期最为繁盛,种类繁衍多样,它性耐饥渴,寿命很长,它们虽经历了地球上种种恶劣生态环境变化,但凭着它坚韧的生命力和本身特殊的生理机能而顽强生存至今。
人们给同一个美誉:“活化石”。
龟是吉祥的象征和长寿的代表物。
中华民族的龟崇拜,源远流长,由此积淀而成的龟文化蔚为壮观。
从考古出土资料看,中国人对龟的崇拜,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原始时代。
在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一些文化遗址如山东大汶口﹑河南贾湖﹑浙江河姆渡等墓葬中,都曾先后发现龟崇拜的遗存。
在安徽凌贾滩遗址中,还出土弥足珍贵的玉龟实物。
据专家考证,这种玉龟是作用祭祀功用的。
古人为什麼选用龟来祭礼呢?《礼记·礼运》提供了破解的密码:“麟体信厚,凤知治礼,龟兆吉凶,龙能变化。
”所谓“兆吉凶”,是说龟具有掌握未来发展的非凡智慧,而龟了解未来发展的智慧神力,直接来源于其独特的生理结构。
对此,《礼统》曾加以解释:“神龟之象,上圆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盘法丘山,黝文交错以成列宿,五光昭若黝锦,运转应小时。
长尺二寸,明吉凶,不言而信。
”因此龟鳖与中国文化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脉络和渊源。
在此仅讨论龟鳖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系。
目录一、龟甲骨文 (5)二、“说文解字”—龟鳖文字的演化: (6)三、古典文学名着中的龟鳖 (7)四、中华古今诗词歌赋中对龟鳖的吟颂 (9)(一)《诗经》 (9)(二)“诸子百家” (9)(三)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 (12)(四)《唐诗歌辞》 (13)(五)《宋词诗赋》 (17)(六)《元曲•辞赋》 (20)(七)明代 (21)五、龟印、龟驮碑、龟墓志铭、龟工艺品及龟鳖画 (23)(一)龟印 (23)(二)“龟驮碑” (23)(三)“龟形墓志” (25)(四)龟鳖形象艺术品 (26)一、龟甲骨文龟甲骨文的起源于“龟卜”在上节已作过简单介绍。
中国古代祥瑞“四灵”——之龟寿篇

中国古代祥瑞“四灵”——之龟寿篇中国古代祥瑞'四灵'——之龟篇古人认为,麒麟为百兽之长,凤凰为百禽之长,龟为百介之长(百介泛指有壳类的生物),龙为百鳞之长,这四种动物被古人视为祥瑞。
在'四灵'之中,麟、凤、龙都是神话动物,而只有龟是其中唯一现实存在的爬行动物。
据《礼记·礼运第九》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礼记》,由西汉的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四灵'排序中,龟是排在龙的前面的,位居第三。
我国古人对龟类是崇拜有加的,而且龟文化源远流长。
在古代,人们认为龟的本身'背阴而负阳,上隆象天,下平法地'。
'背有盘法山丘。
黝文交错,以成列宿五光。
昭若黝锦,运转应四时。
''左晴象日,右晴象月。
''背负七星日月八方之图,腹有五岳四渎之象。
''前爪五指阳也,后爪四指阴也,故为阴阳之大用,或曰前五后四,五湖四海也。
''龟千岁能与人言','长尺二寸,知存亡吉凶之变'。
通过这些表述可以看出,人们把龟和自然界的天地阴阳、日月星辰、四季变化、五湖四海等对应起来,赋予它无比神秘的色彩。
神龟送洛书甲骨文资料图甲骨文实物古人认为龟是人与天神之间联系的中介,通过它可以领会神的意志,尊崇龟可以获得神的保佑。
故古人以龟甲来占卜,常灼其甲,观其裂纹,用以'明于阴阳,审于刑德,先知利害,察于祸福'。
女娲补天在华夏传说历史时期,有很多关于龟的传说。
如:助女娲补天,向伏羲献八卦,决策黄帝战蚩尤,帮尧立德治国,帮禹治水,助仓颉造字,示汤伐夏,助周公作礼,为秦筑城等等传说故事。
大禹治水据《淮南子》卷五—《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上古四大灵兽都是谁?甲骨文台历说字——龟

上古四大灵兽都是谁?甲骨文台历说字——龟各位甲骨文台历读者群的老师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是6月5日,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6月5日或6日太阳达到黄经75度便为芒种。
芒种的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
《周礼》曾提到过芒种:“泽草所生,种之芒种”。
意为泽草丛生的地方可种庄稼。
有关于芒种的古诗:《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一庵湿蛰似龟藏》宋|范成大一庵湿蛰似龟藏,深夏暄寒未可常。
昨日蒙絺今挟纩,莫嗔门外有炎凉。
到了芒种,因为昼长夜短,要晚睡早起,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因此中午小憩一会儿缓解疲劳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也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物。
俗话说:“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
”芒种时节,气温还会有变冷的时候,因此还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
【甲骨文台历,龟】而今天我们甲骨文台历所对应的字就是龟,象形字,象龟之侧视形,乌龟等象龟之正视形。
说文:龟,旧也,外骨内肉者也,从它,龟头与它头同,象形,有头,足甲,尾之形。
甲骨文的龟是像龟侧视的形状,正面的乌龟象龟的正视形状。
说文说龟,旧也,旧有久的意思,即龟的寿命很长,它的头与它字的甲骨文头有点像,象形字,有头,有足有甲,还有尾巴。
“龟”是爬行纲龟科动物的统称。
龟在古代用于占ト,也用作货币,因以为占ト和货币之称。
古代印纽多作龟形,因以龟为印章的代称。
古代碑座也常作龟形,因亦以称碑座。
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象征意义大致可分为一褒一贬两个方面。
一者龟的寿命很长,古人视为通神之灵物,常用于ト卦,因此赋予龟以吉祥神圣的意义,如以“龟年鹤寿”形容长寿,以“龟龙”、“龟象”比喻神灵;二者龟受到惊扰或遇到危险时常把头脚都缩进壳内,因以“缩头龟”、“龟孙子”等为詈词,含有贬义色彩。
【大家观察一下乌龟的背甲图案】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礼记·礼运》意思是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古人把雄性称麒,雌性称麟,从其外部形状上看,其首似龙,形如马,状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口能吐火,声音如雷。
甲鱼资料

我国自周代起甲鱼就被推崇为上乘食疗滋补佳品。
据现代营养学测定,每百克鳖肉、裙边中含蛋白质20克、脂肪1克、碳水化合物1.6克以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谷氨酸20多种。
鳖甲中含有20多种矿物质,其中具有重要生理机能的硒、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此外鳖肉中还富有动物胶、角蛋白、碘等微量活性营养成分。
因甲鱼有“滋养元阴、解毒退热”之功,是补肝肾的上品。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甲鱼还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软化肿大的肝脾。
此外,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和各种类型的癌症患者在其放疗化疗后都适宜食用甲鱼。
不过,甲鱼滋腻,食用过多会导致消化不良,因此产后虚寒、脾胃虚弱腹泻的人忌食。
肝炎患者食用会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诱发肝昏迷;孕妇吃了则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龟鳖产业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产业,年产量在23万吨左右。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甲鱼多为人工养殖的甲鱼。
在自然温度下,甲鱼生长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而利用温室恒温养殖只需10个月到一年半就可以上市。
由于生长周期缩短,再加之激素、生长素的广泛应用,甲鱼原有的美味和食用安全性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虽然甲鱼产量迅速增长,但消费者心存顾虑,不敢放心购买。
近年来,由于老百姓对绿色食品的认可和追求,养殖企业也及时调整了甲鱼的养殖方式,推出了生态甲鱼、有机甲鱼。
这类甲鱼都是在无污染的环境中按自然生长规律进行养殖的,从刚孵化的雏鳖到商品鳖,吃的都是新鲜的小鱼小虾、螺蛳等食物,而非添加激素、生长素的饲料。
如何区分购买的甲鱼是温室养殖还是生态养殖?消费者可以仔细观察甲鱼的肚子和背部。
如果肚白、有血色,背部光滑、呈绿色为生态甲鱼;如果肚黑、背部有黑点,则是食用了激素的甲鱼,生长期不会超过两年。
好的甲鱼动作敏捷,腹部有光泽,肌肉肥厚,裙边厚而向上翘,体外无伤病痕迹。
把优质的甲鱼翻过来,它的头腿活动灵活,很快就能翻回去。
值得注意的是,甲鱼必须买活的,因为甲鱼死后体内会分解大量毒物,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即使冷藏也不可食用。
龙伯钓龟——精选推荐

龙伯钓龟 导语:神话故事是民间⽂学的⼀种。
远古时代⼈民的集体⼝头创作。
包括神⿁的故事和神(⿁)化的英雄传说。
其产⽣表现了古代⼈民对⾃然⼒的⽃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远古时代的⼈民所创造的反映⾃然界、⼈与⾃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度幻想性的故事,是⼀种精神寄托、⼈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下⾯⼩编给⼤家推荐的是关于中国的神话故事。
⼈世间总是好景不常,似乎仙界也是如此。
神话故事中,在距昆仑⼭以北不知多少万⾥,有⼀个龙伯国。
龙伯国的⼈都是巨⼈,⾝体庞⼤。
龙伯国的龙伯听说东⽅海外有五座风景如画的神⼭,还有⼤绿龟可钓,突然兴起了到东⽅海外游玩垂钓的念头。
龙伯兴致勃勃地辞别了家⼈,拿起钓竿出门去,不两步就来到东海之滨。
龙伯原想在岸边钓钓算了,⼜觉得钓不到⼤的东西没有意思,于是下到海⾥,⾛⼏步就到了归墟五神⼭地⽅。
他看了看五座神⼭,觉得倒也不错。
归墟虽说⽅圆不知⼏亿万⾥,龙伯却只当是⼀个⼩⽔池。
他再⾛⼏步,就把五座神⼭都看遍了。
他原想拿⼀座回家去,没事时看看,就像后来的⼈观赏盆景⼀样。
可是再⼀想,这次出来是要钓龟,钓到了龟就剩不出⼿来拿神⼭,还是下次再拿吧!龙伯看罢风景就动⼿钓龟。
龙伯轻轻举⼿⼀钓,也不过两三次,已钓起了六只不知饿了多少年的⼤龟。
他眼看收获甚丰,不再钓了,将六只⼤龟背起来,⾼⾼兴兴地回家。
让家⼈把龟煮好当点⼼吃了,剥下的龟壳他就拿来占⼘吉凶,可惜当时⼘出的是吉是凶,⾄今还没有⼈知道。
这六只⼤绿龟,原来是负责顶住岱屿和员娇两座神⼭的,给龙伯钓了去,岱屿和员娇顿时失去了依靠,加上龙伯来时搅动海⽔,起了风浪,两座神⼭被冲到北极地⽅,不久就沉没了。
话得说回头,正当岱屿和员娇失去依靠,随处飘浮时,⼭上的神仙发觉⼤祸临头,犹如睛天霹雳,慌忙收拾家中细软,狼狈逃奔,⼀时东海上空,漫天飞着紧抱细软的神仙!等到神仙在其他三座神⼭安顿下来,惊魂甫定后,才将事情经过⼀五⼀⼗察告天帝。
八大神龟——精选推荐

⼋⼤神龟从古⾄今,龟这种现实中存在的⽣物,⼀直是长寿、灵⽓的象征。
⽽在神话传说中,龟是可以和龙,这种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物相媲美的。
古籍中不乏神龟的记载,经过笔者的整理,发现了以下⼋⼤神龟,它们每⼀个都有神奇的能⼒。
⼥娲补天鳌鳌是神龟的⼀种,在古籍中的,鳌根据作⽤的不同,⼤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鳌——补天具有补天作⽤的鳌,⼤概是⼈们最熟悉的。
在《淮南⼦·览⾥》中记载:“于是⼥娲炼五⾊⽯以补苍天,断鳌⾜以⽴四极。
”神话传说中,天曾经有缺,于是⼥娲圣⼈为了天下苍⽣,只好进⾏补天。
补天需要材料,于是⼥娲圣⼈斩了鳌的四肢,当做撑天的柱⼦。
所以,这只鳌惨遭圣⼈毒⼿,成了补天的牺牲品。
鳌——负⼭鳌的另外⼀个作⽤是负⼭,也就是背⼭。
在《列仙传》中记载:“巨灵之鳌,背负蓬莱之⼭,⽽舞戏沧海之中。
”神话传说中,鳌背负的⼭⼀般都是蓬莱、⽅丈之类的神⼭。
不过负⼭的鳌,和⼥娲斩四⾜⽤来补天的鳌,显然不是同⼀种。
因为⼀种体型⼤到四肢可以撑天,另⼀种背着神⼭在“天”下⾯来回跑。
鳌——鱼龙这是⼀种龟头、鲤鱼尾,被称为鱼龙的神龟。
⾃古就有鲤鱼跃龙门的说法,鲤鱼⼀旦跃过龙门,就可以飞天化作龙。
但是有个别偷懒的鲤鱼,偷吞了海⾥的龙珠,变成了龙的不完全体——鱼龙,也就是鳌。
⽞武⽞武——天官⽞武是最有名的神龟,它是四灵之⼀,同时也是天官五兽之⼀。
在《淮南⼦》中记载:“青龙、⽩虎、朱雀、⽞武、黄龙,⼜称天官五兽。
”其实所谓的天官五兽,不过是在四灵的基础上,加上了黄龙。
这么⼀来,龙的⼤族群中,⼀下⼦有青龙和黄龙两种龙,其他的灵兽再也不是龙的对⼿了。
鼋——西游西游记中,背着唐僧师徒四⼈过通天河畔,后来⼜致使经书落⽔的那只⽼龟,便是⼀只鼋。
鼋作为神龟的⼀种,在历史传说中出现过不⽌⼀次。
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打仗,也出现过鼋的⾝影,它帮助朱元璋脱离了险境。
在《红楼梦》中记载:“明⼉掉到池⾥去,叫癞头鼋吃了去。
”这⾥的癞头鼋,很显然是对鼋外形的描述。
关于鳖的神话故事

关于鳖的神话故事古代神话中有很多动物都被赋予了神奇的能力,其中一种动物就是鳖。
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常常被视为长寿和生育的象征。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鳖的神话故事,带你进入那个神奇的世界。
故事一:鳖的变形很久以前,有两只鳖住在同一个池塘里。
它们的名字叫做邪鳖和善鳖。
这两只鳖性格截然不同,邪鳖常常恶作剧,善鳖却极为善良。
一天,邪鳖想到了一个恶作剧的主意,它变成了一个农夫的儿子,让善鳖相信它真的发生了变化。
善鳖激动地说:“你变成了人类,你真厉害!”邪鳖见自己的恶作剧得逞,笑得合不拢嘴。
然而,好景不长。
邪鳖把持不住自己的心思,用人类的身份欺骗了许多人,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众人怒气冲冲地找到农夫的儿子,而邪鳖已经变回了鳖的形态,逃之夭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可贪图一时的快乐,不要用欺骗和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目标。
命运会给我们一个公正的惩罚。
故事二:鳖化身仙人传说很久以前,有位仙人在一个湖边休息。
他见到一只受伤的鳖,于是将它抱回座下,疗伤养病。
经过一段时间的照料,鳖的伤势完全康复了。
鳖对仙人的恩情感激不尽,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报答仙人。
于是,它退隐水中修炼,苦练仙术。
数百年后,鳖成功地修成正果,化为一位仙人。
有一天,仙人得知仙界即将遭到一场大灾难。
他急忙回到凡尘,找到了当年救助他的仙人,为了感谢他帮助自己重获新生,决定借他一只手帕作为道具,可以避灾保平安。
仙人将手帕收藏在丹田之中,回到仙界后,仙人才意识到手帕已经变成了一个宝物,能给人带来吉祥和好运。
从此以后,人们将手帕称之为“仙鳖宝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感恩是一种美德。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不仅可以带来对自己的祝福,也可以传递出一种正能量。
故事三:鳖的投胎转世中国古代有一位贤明的皇帝,在位期间,为国家带来了长时间的和平和繁荣。
因为他在政务方面的英明才智,他得到了天下人民的崇拜和尊敬。
然而,年老的皇帝却开始担心没有合适的继承人来接位。
关于乌龟的神话故事_神话故事

关于乌龟的神话故事如今,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神话故事的英译能够帮助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乌龟的神话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乌龟的神话故事篇一:龙伯钓龟大地上江河湖溪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的大海。
人们或许会问:大海有一一天涨满了怎么办?海水不是要漫溢出来造成灾害吗?这可不用愁。
原来在渤海东面不知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一个大壑,这壑大得没有边,深得不见底,名叫"归墟"。
无论有多少水流到这儿,归骖的水总是保持平衡状态.既不增多也不减少。
归墟里有五座神山,分别叫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
每窿高三万里,山与之问相隔七万里,各山顶上有平地九千里,平地上盖有黄金的宫殿,玉砌的雕栏,神仙们就住在宫殿里。
山上到处生长着珍珠的树和美玉的树,树上结的果子甘甜可口,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山上飞禽走兽的毛全是纯白色的。
神仙们也一律穿着纯白色的衣服,他们背上生着翅膀,在蔚蓝色的大海,在碧蓝的高空中,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
他们在五座山问飞来飞去,或探望亲友,或下棋弹琴,得:无忧无虑。
惟一使神仙们不满的是,他们生活的五座神都:是飘浮在水面上的,下面没有生根。
一遇大的风浪,几座山便在海中飘来漂去,一会儿相距很远,一会儿相距很近,这给神仙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而且说不定哪一天神山会漂到不知什么地:疗去了。
神仙们经过一番商量后,派代表到天帝那里去诉苦,请求天帝帮助解决。
天帝知道这种情况后也很担心,怕神山真的漂到天边去沉人海底。
于是便命令天神禺强去帮助他们,设法把五座神山固定住。
禺强既是海种.又是风神当他为风神时,便以人两鸟身出现,两耳上挂着青蛇.两脚踏着赤蛇,扇动起两只巨大的翅膀,鼓起狂风,把瘟疫、疾病吹向人问当他为海神时,则为人面鱼身,有手有足,常乘着两条龙,住浪涛出没,为人做些好事。
在每年冬天,他由鱼变鸟成为风神;半年后又由鸟变成鱼,成为海神.既是风神又是海神的坞曲,接受天帝的命令后,立即赶到归墟.他调来五只大乌龟,:恪它们分成绀,每组三个,负责背一座虮,三个中的一个背,另外两个则在下边候着,每六年交接班一次,轮流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话传说中的龟鳖神话传说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展开想象的双翅,在虚拟的世界中翱翔,不管真实与否,直述人们的期盼与向往。
在我国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中,不时出现充当预测吉凶,避祸除邪,吉祥赐福的龟憋的身影。
一、立地顶天--“女娲炼石补天时断龟足以立四极”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一位化育万物造福人类的女神。
传说天地开辟以后,大地上虽然有了山川湖泊、花草鸟兽,可是还没有人类的踪迹。
女娲想创造一种新的生命,于是她抓起了地上的黄土,仿照自己印在水中的形貌,揉团捏成一个个小人的形状。
这些泥人一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活泼乱跳,女娲给他们取名叫“人”。
就这样,她用黄泥捏造了许多男男女女的人。
但是用手捏人毕竟速度速度太慢,于是女娲顺手捡起一根草绳,搅拌上浑黄的泥浆向地面挥洒,结果泥点溅落的地方,也都变成了一个个活的人。
于是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女娲还使男女相配叫他们自己生育后代,一代一代绵延繁衍。
在神话中女娲是创造人类的始祖母,最早的婚姻女神。
女娲炼石补天的著名神话见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卷无一《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洲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这里讲的“鳌”就是龟鳖类动物。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远古时代,不知什么原因,宇宙突然发生了一场大变动,支撑着天的四跟柱子突然因糠朽而折断,半边天空坍塌下来,露出黑洞洞的大窟窿;九洲的土地也分裂成一块块,地上山林燃起炎炎烈火,地底喷涌出滔滔洪水,各种猛兽.恶禽.怪蟒纷纷钻出来危害人类......女娲见人类遭受这样惨烈的灾祸,就全力补救天地。
她先在江河中挑选许多五彩石,熔炼成胶糊,把天上的窟窿一个个补好。
为了防止天空再次塌下来,就找来一只巨大的鳖帮助驮运一块块的打石头,然后砍下它的四肢脚竖立在大地四方,把天空牢牢地支撑起来。
接着杀了黑龙赶走各种恶禽猛兽,用芦苇灰阻塞了横流的洪水。
从此灾难得到平息,人类得到挽救,人世间又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传说女娲工炼3650块石头,每块高径53.3米,方径79.9米。
用现代计算方法,每块石头2592立方米,重约3850吨。
巨鳖一块块驮,最后又断足撑天,实在是功不可没。
女娲是产生在中华大地母系氏族社会的神话人物。
“女娲炼石补天时断龟足以立四极”的神话与欧洲“圣经”中“上帝”造出的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虽有某些类似之处,但是更为丰富与人性化。
在这个神话中,龟鳖成了牺牲自我,驮石补天,顶天立地的,造福人类的英雄。
与另一个文明古国印度神话传说中讲:“宇宙天地被四头大象驮起,而四头大象同时踩在一个巨龟上异曲同工。
”而对龟鳖的忍辱负重,甘于奉献,力大而长寿的认识却是一致的。
二、负重抗洪--“大禹治水时元龟负息壤抗洪”大禹是中华华夏第一代明君。
相传中国古时候洪水滔天,大地上一片汪洋,人民没有居住的地方,有的山上找洞窟藏身,有的在树上学雀做窝巢。
飞做走兽还要和可怜的人类争夺地盘和食物。
大禹便带了助手应龙,去挽救人类,治理洪水。
大禹首先赶走了兴风作浪的水神共工。
随后命一只大元龟把一种叫“息壤”的神土驮在背上,跟着自己。
这种“息壤”神土,只要放在地上就会不断生长,积成大土堆。
大禹一路上用它填平深渊、堵截洪水。
应龙也在前面开路,用尾巴划地。
禹叫人民在应龙尾巴划过的地方挖掘河道,把洪水引导到江海。
到了桐柏山,禹又设法擒服刮风打雷的水怪无支祁。
用大铁锁锁住无支祁的脖子,把他压在龟山下面。
禹因为治水非常繁忙,没有一点空闲,三过家门而不入。
关于龟帮助大禹治水还有另外一些传说。
如《洛阳记》记载:“禹时有神龟于洛水,负文列于背以授禹,文即治水文也。
”说的是鬼以龟背文字形式为大禹提供了治水的方法,帮大禹治水。
还有记载说:鲧因治水无功,被舜幽于羽山,鲧羞于自沉于羽渊,化为元龟。
禹治水,得龟相助。
有一次龟背一座大山帮助堵水,遇恶蛟,龟怕丢山于江中,就负大山与蛟恶斗,终于战胜恶蛟,但龟也因力竭被压山下。
后来历经沧桑,龟始得复出,背生绿毛,成为绿毛神龟。
大禹在龟的大力帮助下,经历许多艰难和困苦,终于治好了洪水,可是还是有别的灾害。
有一个蛇身九头的怪物叫“相柳,”贪暴无厌,一口气要吃九座山上的东西,什么地方只要给他一跌一喷,马上变成水泽,危害百姓。
禹就运用神力杀死相柳。
这时才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禹当了天子。
九州的地方官送来许多铜,禹就叫工匠铸成九只宝鼎。
鼎上刻绘着各种毒虫害兽和妖魔鬼怪的图象,使人预先对这些东西有所提防。
人民感念禹的恩德,就叫宝鼎为“禹鼎”,以后又把“禹鼎”作为辨认奸邪的代名词。
大禹一生兢兢业业为人类谋取幸福安宁,受到世世代代的人们崇敬。
在浙江绍兴稽山门外建有楼宇巍峨的“禹庙”和“禹陵”,以纪念他的功绩。
在大禹治水神话中,智勇双全的龟又一次成了默默无闻的壮士;或驮土负重,或载文授法,或压于山下,全力助禹抗洪。
为此,大禹尊崇“九江纳锡大龟”为华夏国宝。
其实形容龟鳖神力无比的故事,不仅在女娲补天中能驮石顶天,大禹治水中负“息壤”的神土,压在山下还能复出,在《列子.汤问》中还载有这样一个形容龟的神力巨大的传说。
说的是“归塘”中有五座大山,仅每个山顶的平展处就有45000公里,由15只大乌龟分三班轮流用头顶着,使大山不再移动。
汉字中的“山”字,从古至今有三个演变阶段,最初的山字是“五峰”(即五竖一横)。
后来,支撑岱舆山与员峤山的六只大龟被龙伯国的人钓走烧死了,这两座山便沉于海底,这样,“归塘”中只剩下瀛洲、方丈、蓬莱三座神山,所以山字才成为三个峰,一直演化成今天的“山”字。
如果说“大禹治水”是多少有些夸张的传说,那么公元前251年秦国李冰父子治理洪水修建伟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历史真实。
它造就了“天府之国”二千多年富庶,至今仍在为四川人民造福。
尽管龟没有助禹抗洪时的神奇,但它现在仍兢兢业业驮着“饮水思源”感恩石碑,立在都江堰市“二王庙”,永远昭示着炎黄子孙。
总之,龟鳖不仅力大无比,且可亲、可叹、可敬是无可置疑的。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部》载:“山龟之大者,人立背上,可负而行”。
这确实不夸张的。
三、微标指向--“鼋龟在黄帝大战蚩尤时指明方向时辰”上古神话传说中一直流传“三皇五帝”开创中华文明史。
“三皇”除上述“女娲”外还有发明阴阳八卦的“伏羲氏”和尝遍百草,中医与农业的始祖“神农氏”。
在《神农本草》中最早记载了龟鳖药用价值。
而“五帝”则先后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
“五帝”之首的“黄帝”即“轩辕帝”,与烈山的“神农氏”即“炎帝”,经过“阪泉”之战后,合并成“炎黄部落”。
黄帝与炎帝并称中华名族的祖先,中华名族亦自称“炎黄子孙”。
轩辕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就发生在炎黄部落形成之后。
蚩尤是一个称“九黎族”的部落首领。
传说他头上长角,能变幻多端,征风召雨,喷烟吐雾,非常凶狠。
他带领弟兄和南方部落以及山林水泽间的怪神,杀向黄帝所在地涿鹿;黄帝调动四方鬼神、各种野兽及中原一些部族迎战。
黄帝请来应龙,企图以大雨淹死敌人。
蚩尤也请来风伯、雨师、刮起一场更猛烈地大风雨,使黄帝军队四散溃逃。
黄帝又叫他的你女儿魃上阵参战,暴雨刹那间消失,应龙等伺机扑杀过来,使蚩尤受挫。
黄帝又用神兽的皮制成一面大鼓。
鼓声惊天动地,五百里外也能听到,蚩尤军队丧魂落魄。
黄帝又用变化莫测的阵图,把蚩尤军队重重包围起来,蚩尤兵败被俘。
蚩尤被杀死于涿鹿,他手脚上的枷锁被抛掷后化为一片颜色鲜红的枫林,那是蚩尤斑斑的血迹。
又说他被杀于翼州,身首异处,因而叫“解”,就是后来山西的解县。
在黄帝大战蚩尤中,双方都使用鼋龟作标微指明方向。
据说轩辕黄帝旗微上的“图腾”就是由二十八宿“轩辕星”组成的“天鼋龟”。
在战斗异常激烈时,蚩尤吧黄帝军团团围在大雾之中。
黄帝将士走失方向,黄帝的臣子风后献计:将天鼋头对天山,尾向东南,四足定方位,进行指南,黄帝军队才冲出大雾的包围。
而蚩尤头上为椎形五联冠,冠上为篦形日月轮。
上方有两个“龟形人”,下方有两个菱形符号,配合两臂动作,右指太阳,左为月亮,与天鼋图一致,是指明方向与时辰,指挥战斗。
《续搜神记》载:“鄱阳人黄赭入山采荆杨,逐迷路。
数日,忽见大龟,赭者咒之曰:汝是灵物,而吾迷不知道,今骑汝背,头向便是路,龟即回右转,赭者从行十余里,便得溪水。
”这几例中,龟均显示时辰与方向,与中华古文化之集大成的“周易八卦”“河图禹洛水”结下不解之缘。
四、天之神灵--龟鳖是能解危济困吉祥赐福的神灵化身在中华古氏族社会一直把龟鳖作为解危济困吉祥赐福的天之骄子神灵化身来崇拜。
春秋左丘明所撰《国语。
周语》曰:“我姬氏出自天鼋”即认为姬氏是龟的传人。
晋朝郭璞所撰《尔雅龟赞》曰:《天下神物,十朋之龟》。
也把龟作为天之神灵。
所谓“十朋之龟”有说是指龟的“身价”,也有说是对龟的“分类”。
当时的词书—《尔雅》释曰:“一曰神龟,二曰灵龟,三曰摄龟,四曰宝龟,五曰文龟,六曰筮龟,七曰山龟,八曰泽龟,九曰水龟,十曰火龟。
”《尔雅》又曰:“龟,俯者灵。
”古人认为那些行动时低头向下之龟具有灵性,多为灵龟。
灵龟稀贵,故多用作贡品。
古老华夏信奉“天人感应,万物有灵”。
春秋《礼季.礼运》与宋之《十三经流疏》均把龟列为“龙、凤、麟、龟”“四灵”天之神灵。
《孔子家语》曰:“麟虫三百六十,龙为之长;羽虫三百六十,凤为之长;毛虫三百六十,麟为之长;介虫三百六十,龟为之长;倮虫三百六十,人为之长”。
人之灵,灵在智慧超群,人兼有龙凤麟龟“四灵”之完美。
显然,唯一真实存在的龟,是古人最为尊崇的高贵而神灵动物,常冠以“灵龟”、“龙龟”、“神龟”、“天鼋龟”等称颂。
春秋战国时,赵简子问王孙圉:楚国何以为宝?王孙答曰:楚国有六种国宝,其中就有龟。
按周代礼法,大夫以下,不得私藏龟。
据《公羊传。
定公八年》和《史记》载:鲁国自古人杰地灵,礼教祖师周公与礼教之圣孔子均出自于此。
但令周公在九泉之下悲哀不已的竟是其家臣阳虎盗走鲁国国宝—几只龟而已。
据齐人管仲《管子》载:“龟生于水,而发于火。
于是乎为万物先,为祸福正”。
故称龟为“先知君”。
战国庄周及弟子所著《庄子》曰:“龟长于蛇”又解云:“蛇形虽长而命不长;龟形虽短而命甚长。
”张世南《灸龟论》曰:“龟老则神,年至八百,反大如钱。
夏则游于香荷,冬则藏于藕节。
”在当时“图腾”崇拜氏族社会,许多氏族把龟作为本氏族“图腾”旗徽,部落祖先和保护神顶礼膜拜。
中华民族崇敬龟延续数千年,一直作为高尚的吉祥神物,可谓至荣至贵。
《史记?龟策列传》说:“龟者,天下之宝也。
”从行龟卜,设龟官,掌龟印,佩龟袋,照龟镜,甚至戴龟帽,取龟名等等。
大至一国国名、年号,小到一件图案饰物足以说明对龟的崇拜程度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