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期末考试论文

合集下载

用统计学原理对学生考试质量的直观评价

用统计学原理对学生考试质量的直观评价

成绩 指考 生试 卷总得分 ,是我们分析学生考 试成绩 的原 始数据 。 考查课 程一般按合格 、 不合格 评定 , 考试课 程采用 百分制 ( 6 以 O分为及格) 或五 级分制 ( 、 中、 优 良、 及格 、 不及格) 记分法评定 。
【 收稿日期1 0一 2o 2 5 l_4 0
【 作者简介】 蓝建平(93 )男。 16一 , 海南儋州人 , 广东惠州实验中学讲师。 主要从事教育管理与哲学方面研究;
对学生试卷进行评 价 。是考试 管理的一项 重
能准确地探 讨教 师教 学 的效 果 和存 在 的问题 、 学 量化 的科学依 据 。
1 评价质量 的指 标
要工作 。 从整体上计算考试成绩 的平 均值、 方差及 生学 习的优缺点 , 改进教学 方 向和措施提供定 为
分布来 了解考试情况 ,为正确评价 试卷质量 和修
中前 4项指标 主要牵 涉到试卷 的质量 问题 , 对它
们的研究 已非 常多 , 在此不作赘述 , 而将重点放在
提高教学质量起到 了一定 的作用 。 从统计学 的角度来看 ,可 以从 考试 成绩 中综 合 、提炼 出许多能对学生考试 质量进行评价 的有
后 四项 指标Leabharlann 的分析探讨上 。 李巧梅<9 8 )女 , 17 - , 甘肃定西人 , 昌大学管理科学 系硕士生 , 南 主要从事管理学与 国民经 济统计 学方面研究 。 8 8
Ab ta t ya o t gs meee n ay sai isv r b e, n t h epo esait sa ay ig sr c :B d p i o lme tr tt t a i ls a d wi te h l f h tt i n lzn n sc a h t sc r dme t, e a ay eq a t aieyt eS Oe f t d nsts, n t mp k ers l h c a eb e u i ns w n lz u ni t l C rSo u e t t a dat t v h s e e t o ma et eu t w ih h v e n t h s

期末课程论文总结范文

期末课程论文总结范文

期末课程论文总结范文摘要本篇论文主要对我在本学期所学习的各门课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首先,我对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总结了每个目标的实际达成情况。

然后,我分别对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教材使用和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最后,我总结了整个学期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

通过本篇论文的总结,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术水平。

关键词:学期总结、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使用、作业设计、学习收获、改进建议一、引言本学期我选修了经济学、计算机科学、英语写作和统计学等四门课程。

每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在这个学期里,我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的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按时完成了各门课程的作业和考试。

下面是我对每门课程的总结和评价。

二、学习总结2.1 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涉及社会科学的课程,其主要目标是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课程安排了多个实例案例,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的知识。

除了理论学习,教师还鼓励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示,帮助我们加深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

在实际达成目标方面,我觉得我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

此外,我参加了几次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示,提高了我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2 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关于计算机系统和计算系统的科学,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和问题求解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等知识。

课程采用了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编程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和技术。

在实际达成目标方面,我觉得我对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技术有了一定的掌握。

我能够独立地使用编程语言解决简单的问题,并理解常见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在实验操作和编程练习方面,我按时完成了各项作业,并积极参与了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C)A、全部设备B、每台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D、全部工业企业2、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30~40,第二组为40~50,第三组为50~60,第四组为60~70,第五组为7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A、4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50在第二组70在第五组C、60在第四组,70在第五组D、70在第四组,40在第二组3、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准应当用(B)A、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B、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C、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D、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4、某商店在钉子男式皮鞋进货计划时需了解已售皮鞋的平均尺寸,则应计算(A)A、众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5、已经4个水果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量要计算4个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B)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6、由下数列可知下列判断(C)A、Me<30B、Me>30C、M0 <MeD、M0>Me7、以1949年ae为最初水平,2008年aA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须开(C)A、57次方B、58次方C、59次方D、60次方8、某地2000—2006年各年中统计的产量如下该地区2001—2005年的年平均产量为(B)A、(23/2+23+24+25+25+26/2)/5=24。

3万件B、(23+24+25+25+26)/5=24。

6万件C、(23/2+24+25+25+26/2)/5=19。

7万件D、(23/2+23+24*25+25+26/2)/6=20。

25万件9、某企业甲产品的单位成本是逐年下降的,已知从2000年至2005年间总得降低了40%则平均每年降低速度为(C)A、40%/5=8%B、√40%=83.3%C、100%-√100%-40%=9.7%D、(100%-40%)/5=12%10、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使(A)A、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B、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水平C、推算的各期定级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定级发展速度D、推算的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的逐期增长量11、某农贸市场猪肉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上升4%,3月份比2月份下降2。

西安石油大学《统计学》期末试卷(一)答案详解

西安石油大学《统计学》期末试卷(一)答案详解

本科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200 /200 学年第 学期课程名称:统计学 考试性质:考试 试卷类型:(一) 考试班级: 考试方法:闭卷 命题教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方法论2.同质、大量、差异3.确定性、随机性4.时期5.结构6.简单7.1200%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分);改“典型调查”为“重点调查” (1分)。

2. ×(1分);改“时点”为“时期” (1分)。

3. ×(1分);改“平均指标”为“强度相对指标” (1分)。

4.√(2分)。

5. √(2分)。

6. ×(1分);改“之比”为“之差” (1分)。

7. ×(1分);改“ ”为“ ”(1分)。

8. ×(1分);改“r 的值为“r 的绝对值”(1分)。

9. √(2分)。

10. √(2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BCE 2.ABCD 3.ABD 4.ADE 5.BD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要点)例1:某班学生的统计学成绩为:55.5、80、91、58.5、60,5、60、70、73、75… 例2:某大学各班学生人数为:24、43、35、32、30、29、31、32… 变量:统计学成绩 变量值:55、80、91、58、60、60、70、73、75… 变量:学生人数 变量值:24、43、35、32、30、29、31、32… 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变量值是变量的具体表现。

统计学成绩可以用小数表示,所以是连续变量, 学生人数只能用整数表示,所11p q 00p q以是离散变量。

2.(1)简单随机抽样:是抽样中最基本、最单纯的方式,它是按随机的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适用于均匀总体。

这种抽样方式在理论上最符合随机原则,它的抽样误差容易得到理论上的论证,因此可以作为其他更复杂的抽样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衡量其他抽样方式抽样效果的比较标准。

《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1(附答案)

《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1(附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1(附答案)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3分)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C.确定调查单位D.确定调查时限2.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3分)A.作用不同B.灵活方式不同C.组织方式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3.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

(3分)A.数量特征和客观规律B.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C.数量关系和认识客体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4.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3分)A.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B.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C.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D.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5.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3分)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6.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3分)A.企业按年产能力分组B.人口按年龄分组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D.产品按品种分组7.抽样误差是指()。

(3分)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8.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3分)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C.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9.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3分)A.逐年增加B.逐年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做结论10.某市工业企业2011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零售业在2012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3分)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1.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5%,这个指标是()。

不同专业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不同专业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v la d te td ns o pe l a d ojci l o n es n i ecu s , e ute ahn h udb a e nt h rc r t s au t u e t c m lt y n b t e nu d rt dn t o r t r r e c ig o l eb s do ec aa t i i e h s e e vy a gh e h f h t s h e sc o ed f e t jr t e t f h i e n o u ns t f r ma s d .
基 础 医学 教 育 ,0 2年 7月 , l 第 7期 21 第 4卷

5 3・ 0
不 同专 业 医 学统 计 学 期 末 考 试 成 绩 分 析
王 娟 , 王心 旺, 雷毅雄 ( 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广州 508 ) 112
摘 要 : 运 用教 学测量学的原理和方 法, 2 0 对 0 9级 医学影像 专业、 医学检验 专业 学生 医学统 学期 末考试试 卷的质量进行评
A bsr c t a t: To e auae t fe to e c i g o d c lsaitc o u t e e c i g r fr b n lzn h n le a n t c r s v l t he ef c fta h n fme i a t tsi sf rf rh rta h n eo m y a ay i g t e f a x mi ai s o e i on
Ke y wor ds: m e ia t tsis; a ayss o e tp p r; dc lsaitc n l i ft s a e ta hig meho ec n t d
考 试是 学 校教 学 工 作 的 重要 环 节 , 是衡 量 教 学

统计学本科毕业论文

统计学本科毕业论文

统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篇1谈植物生产类专业试验统计方法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统计方法是高等院校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数理统计原理在生物科学中的具体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方法论学科,具有“三多”(内容多、公式多、概念多)、“四难”(教师感到难教,学生难懂、难记、难用)的特点[1],由田间试验设计和生物统计2个部分构成。

开展试验统计方法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职业选择奠定良好的基础[2]。

为提高试验统计方法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修订、试验统计方法课程设置等新情况,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分步改革实践,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内容,效果较好。

此外,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该文结合淮阴工学院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试验统计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该课程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提高试验统计方法的教学效果[3-4]。

1明确课程定位,凝练教学目标另外,学习试验统计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田间试验设计技术和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这一从事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能够熟练地应用于具体的实际问题。

根据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需要,淮阴工学院将农学、园艺等专业原有的各种试验统计相关课程实行“三统一”,即统一课程名称为试验统计方法、统一课程性质为学科基础课、统一学时为56个学时。

同时,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

因此,将试验统计方法课程定位为一门工具课、方法课和实验技能课。

在确定试验统计方法课程的教学大纲时,综合考虑本科生的培养层次和课时要求,即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学习、实验操作、数据处理、撰写课程论文等环节,熟练掌握数理统计理论知识、试验设计以及数据处理技能等内容,达到能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并具备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产品研发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在授课内容上去粗取精,抓住核心,注重实用。

吉林大学《统计学基础》期末考试学习资料(四)

吉林大学《统计学基础》期末考试学习资料(四)

吉大《统计学基础》(四)第四章综合指标一、简述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其反映的内容来分可以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2、按其反映的总体所处时间状态来分可分为时期总量指标和时点总量指标两种。

3、按其计量单位来分(1)实物量指标(2)价值量指标(3)劳动量指标二、简述时期总量指标和时点总量指标的区别是什么?时期总量指标和时点总量指标的性质不同,有以下两个主要的区别:(1)可加性时期总量指标各期的数值可以连续累加,每个时期的总量指标累计加总后表明总体在这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2)与时间长短的相关性时期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指标数值大小随着时间的长短发生变化,现象总体经历的时间愈长,指标数值愈大,反之愈小。

三、简述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什么问题?1、两个相对的指标必须要有可比性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这两个指标所表明的经济内容、统计范围、计算方法、计算时间、计量单位必须一致、可比。

2、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起来运用相对指标是两个指标数值之比,是把现象的绝对水平抽象化了,掩盖了现象之间绝对量上的差异。

3、各种相对指标要结合运用每种相对指标只能反映现象数量关系的某一方面,把各种相对指标联系起来看问题,就能比较全面地分析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此外,相对指标中除了同一时期、同一总体的结构相对指标可以相加外,其余几种相对指标的数值都不能简单地相加。

四、简述位置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中位数、众数和算术平均数都是反映被研究现象数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来反映总体数量分布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估算。

(1)可以利用中位数、众数和算术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判断总体的分布特征。

当总体次数分布完全对称,呈对称分布曲线时,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三者完全相同。

(2)利用位置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可以相互推算。

根据实际经验,在分布偏斜程度不大的情况下,无论是右偏还是左偏,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论文
—统计分析的综合指标法
统计就是从事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汇总、分析的活动过程,它的内容涵盖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贸、财税、金融等方面。

是对社会及其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的。

一般来说主要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这样五个阶段。

其中心阶段为调查、整理和分析三个阶段。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

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

它又是在一定的选题下,集分析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而展开的研究活动。

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

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综合指标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的每种方法也都要用到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综合统计指标,从具体数量方面对现实社会经济总体的规模及特征所进行的概括和分析
的方法。

在大量观察和分组基础上计算的综合指标,基本排除了总体中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反映出普遍的、决定性条件的作用结果。

使用三种指标即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或简称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一、总量指标
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也就是用一个绝对数来反映特定现象在一定时间上的总量状况,它是一种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如1996年国家统计公报资料: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6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67795亿元,工业增加值28580亿元,钢产量10110万吨,粮食产量49000万吨,年末人口数122389万人,等等,这些都是说明1996年全国在生产建设和人口方面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总量指标。

由于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因此,总量指标又叫统计绝对数。

(一)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人们要想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首先就要准确地掌握客观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发展规模或水平,然后才能更深入地认识社会。

例如,为了科学地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通过总量指标正确地反映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国民
经济各部门的工作成果,即反映中国土地面积、人口和劳动资源、自然资源、国民财富、钢产量、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额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2.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更有效地指导经济建设,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了解和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

它虽然可以用相对数、平均数来反映,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掌握各部门在各个不同时间的总量指标。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总量指标是统计整理汇总后,首先得到的能说明具体社会经济总量的综合性数字,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都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对比而计算出来的,它们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

总量指标计算是否科学、合理、准确,将会直接影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准确性。

(二)两种计算方法
1、直接计算法
它是对研究对象用直接的计数、点数和测量等方法,登记各单位的具体数值加以市属各区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数值比较汇总,得到总量指标。

如统计报表或普查中的总量资料,基本上都是用直接计算法计算出来的。

2、间接推算法
它是采用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果关系、比例关系或利用非全面调查资料进行推算总量的方法。

如利用样本资料推断某种农产品的产量,利用平衡关系推算某种商品的库存量等。

(三)注意事项
1、明确规定每项指标的含义和范围
正确统计总量指标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明确规定每项总量指标的含义和范围。

例如要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等总量指标,首先应清楚这些指标的涵义、性质,才能据以确定统计范围、统计方法。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正确理解被研究现象的性质、涵义,同时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和统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才能统一计算口径,正确计算出它们的总量。

2、注意现象的同质性
在计算实物指标的总量时,只有同质现象才能计算。

同质性是由事物的性质或用途决定的。

例如,我们可以把各种煤炭如无烟煤、烟煤、褐煤等看作一类产品来计算它们的总量,但不能把煤炭与钢铁混合起来计算。

3、正确确定每项指标的计量单位
具体核算总量指标时,究竟采用哪一种计量单位,要根据被研究现象的性质、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而定,同时
要注意与国家统一规定的计量单位一致,以便于汇总并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

二、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而得到的,其具体数值表现为相对数,一般现为无名数,也有用有名数表示的。

相对指标按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六种: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和计划相对指标。

(一)运用原则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关的指标数值之比,对比结果的正确性,直接按取决于两个指标数值的可比性。

如果违反可比性这一基本原则计算相对指标,就会失去其实际意义,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
计算对比指标数值的方法是简便易行的,但要正确地计算和运用相对数,还要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因为事物之间的对比分析,必须是同类型的指标,只有通过统计分组,才能确定被研究现象的同质总体,便于同类现象之间的对比分析。

这说明要在确定事物性质的基础上,再进行数量上的比较或分析,而统计分组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统计的定性分类或分析。

即使是同一种相对指标在不同
地区或不同时间进行比较时,也必须先对现象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具有可比性。

同时,通过定性分析,可以确定两个指标数值的对比是否合理。

三、平均指标
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不同数值的一般水平。

它使各单位上标志值的差异平均化。

要运用这三种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更好的综合分析统计调查和整理出来的数据。

借助统计指标的结果,分析趋势,找出变化规律和特征,作出有利于发展的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