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课件
合集下载
水受热遇冷会怎样(课件)四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

8
科学实践
3.把实验装置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实 验装置中会出现什么,玻璃管中的水位分别发生了什 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呢?
一般情况下,水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 时体积缩小,这种变化叫作热胀冷缩。
10
科学实践
5.其他液体(如酒精、橙汁、酱油和食用油)受热 或遇冷,也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吗?
5
科学实践
课堂引入
同学们,你们 有没有观察过 热水冷却后会 发生什么?
水受热遇冷会怎样
6
科学实践
探究水受热遇冷的变化
1.准备实验用品,组装一个用于研究水受热遇冷发生变 化的实验装置。观察这个装置,它与生活中常用的哪种 仪器相似?
7
科学实践
2.把实验装置轻轻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装置中 出现的现象。
水受热遇冷会怎样
Contents
01 课前导入 02 本课学习 03 拓展与应用
加热与冷却 水受热遇冷会怎样 温度计的发明
2
01
课前导入
3
课前导入
思考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温度计测量 温度。 温度计的液柱受热或遇冷时为什 么会上升或下降? 其他物体受热或遇冷时会出现怎 样的变化?
4
02
本课学习
生活中有时会见到这种现象,在壶里 加满水后放到灶台上烧,水还没有烧 开,壶里的水就往外溢。这是怎么回 事儿?
11
科学实践
小组讨论
热胀冷缩是什么?
课堂讨论
解答问题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指液体在温度 变化时所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 通常情况下,液体的热胀冷缩比固 体要大,但比气体要小。
12
03
拓展与应用
温度计的发明
13
拓展与应用
科学实践
3.把实验装置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实 验装置中会出现什么,玻璃管中的水位分别发生了什 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呢?
一般情况下,水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 时体积缩小,这种变化叫作热胀冷缩。
10
科学实践
5.其他液体(如酒精、橙汁、酱油和食用油)受热 或遇冷,也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吗?
5
科学实践
课堂引入
同学们,你们 有没有观察过 热水冷却后会 发生什么?
水受热遇冷会怎样
6
科学实践
探究水受热遇冷的变化
1.准备实验用品,组装一个用于研究水受热遇冷发生变 化的实验装置。观察这个装置,它与生活中常用的哪种 仪器相似?
7
科学实践
2.把实验装置轻轻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装置中 出现的现象。
水受热遇冷会怎样
Contents
01 课前导入 02 本课学习 03 拓展与应用
加热与冷却 水受热遇冷会怎样 温度计的发明
2
01
课前导入
3
课前导入
思考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温度计测量 温度。 温度计的液柱受热或遇冷时为什 么会上升或下降? 其他物体受热或遇冷时会出现怎 样的变化?
4
02
本课学习
生活中有时会见到这种现象,在壶里 加满水后放到灶台上烧,水还没有烧 开,壶里的水就往外溢。这是怎么回 事儿?
11
科学实践
小组讨论
热胀冷缩是什么?
课堂讨论
解答问题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指液体在温度 变化时所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 通常情况下,液体的热胀冷缩比固 体要大,但比气体要小。
12
03
拓展与应用
温度计的发明
13
拓展与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冷和热》全单元精品课件

2、小组分工合作,实验装置都装好后再加热。 3、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记录表。 4、注意安全,小心别烫着手。
4
3
2
1
右
左
中
返回
4
3
2
1
返回
结论
热是从较热的一端 传向较冷的一端。
结论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 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 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 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 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 热方法叫热传导。
2、 纸板吸热慢散热也慢。
总结 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 性能是不一样的。
同一种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 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
自己设计实 验
我的结论
深色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 浅色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为什么冰箱后面的散热 板都被漆成黑色?
深色物体的散热 性能更好。
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 白色而宽大的衣服?
温 度
水
21
24
26
28
32
6
我的结论
1.油的吸热性能比水强。 2.油的散热性能比水强。 3.水吸热慢散热也慢
用纸板和金属片来做实验
1.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纸盒。
2.各剪一块同样大小的纸板和金属片, 放在纸盒上。
3.把它们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 测盒子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我的结论
1、金属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
这种传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
(三)实验2:加热液体——水
1.实验目的: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2.实验材料:
酒精灯、烧杯、木屑、三脚架、夹子、打火机、石棉网
4
3
2
1
右
左
中
返回
4
3
2
1
返回
结论
热是从较热的一端 传向较冷的一端。
结论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 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 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 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 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 热方法叫热传导。
2、 纸板吸热慢散热也慢。
总结 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 性能是不一样的。
同一种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 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
自己设计实 验
我的结论
深色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 浅色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为什么冰箱后面的散热 板都被漆成黑色?
深色物体的散热 性能更好。
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 白色而宽大的衣服?
温 度
水
21
24
26
28
32
6
我的结论
1.油的吸热性能比水强。 2.油的散热性能比水强。 3.水吸热慢散热也慢
用纸板和金属片来做实验
1.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纸盒。
2.各剪一块同样大小的纸板和金属片, 放在纸盒上。
3.把它们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 测盒子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我的结论
1、金属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
这种传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
(三)实验2:加热液体——水
1.实验目的: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2.实验材料:
酒精灯、烧杯、木屑、三脚架、夹子、打火机、石棉网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第5课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PPT教学课件

让我们来造雨、造霜、造雾
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 的,那么空气中的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点击蒸输入发标题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做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往两只大小不同的盘子里倒
在黑板上用水涂出两块同样面
同样多的水,放在阳光下晒,观 积的水迹,用扇子扇其中的一块观
察水的变化。
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雾凇
雪
雾
苏教版点击你小输入见学标题过科哪学些六形年态级的下水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雨
冰
苏教版点击你小输入见学标题过科哪学些六形年态级的下水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云
露
苏教版点击你小输入见学标题过科哪学些六形年态级的下水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空气流动 )。
苏苏教教版点版击小输小入学标学题科科学学六四年年级级下上册册 第第一二单单元元 我冷在和长热大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苏教版点击小输入学标题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 让我们来造雨、造霜、造雾 蒸发的快学些六形年态级的下水册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
云、雾、雨、露、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让我们来造雨、造霜、造雾
造雨
1.加热烧杯里的水 至沸腾。
2.用一块冷玻璃罩 在烧杯的上方,观察玻 璃片上是否有水珠。
让我们来造雨、造霜、造雾
造霜
让我们来造雨、造霜、造雾
造雾
1.准备半杯不冒热气的温水。
2.把一支冰棒(或一块冰) 放在杯口,观察出现的现象。
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点击蒸输入发标题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点击练输入习标与题 拓展
课件《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实验一:
把同样多,试 猜想哪个盘子里的水蒸发的快?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的 大小有关系
实验二: 如果在黑板上用水涂出两块同 样面积的水迹,用扇子扇其中的一 块,另一块不做处理,试想:哪块 蒸发的快?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通程度 有关系。
1.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 )
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的水滴。
2.云、雾、雨、雪、霜都是空气中的水凝结 而成的。( × )
云、雾、雨、雪、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3.全地球上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迟 早有一天,海洋会溢出来。( × )
情景导入: 水有很多种形态, 那么同学们见过哪些形 态的水呢?
雾凇
冰
露
雪
雾
雨
云
导入新课:
云、雾、雨、露、霜、雪、冰 都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那么这些美丽的景观是怎么形成的 呢?
雨的形成
液态的水受热后变 为气态的水蒸气, 水蒸气上升遇冷凝 结成小水滴,当上 升的气流无力支持 时变下降成为 “雨”。
总结:
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 流通程度以及周围温度有关系。
拓展延伸:
为什么年年下雨,年年有下不 完的雨?
水的循环过程:
(1)海洋和陆地上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蒸 发,变为大量的水蒸气。
(2)大量水蒸气上升,在空中迁移,若气温降低,水蒸 气会遇冷液化或凝华,在高空中形成云(水滴或冰晶);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当重力增大到一定程 度,就开始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小冰晶 又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 雨,或者在下落的过程中,小冰晶不熔化,以雪花或霜 降落到地球表面,这就是降水过程。 (3)这些降水渗漏为地下水,迁移或流到海洋及植物 中,又以江河湖海以及陆地和植物中得水存在于自然 界中。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下册《水遇冷以后》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教学重点
水蒸气遇冷后的形态变化。
教学难点
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到0℃时,水会结冰,且体 积会膨胀。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水遇冷以后》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新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的第4课《水遇 冷以后》。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 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 正。
7、分析数据回答
①水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 ②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③试管中冰面的位置与原来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8、我们的发现:一般情况下,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水结冰过程中温 度不变。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9、讨论 实验中,为什么要在碎冰中食盐? 明确:盐会在冰中溶解而发生吸热作用,从而使冰的温度降低。 10、小结 在自然界中,水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当环境温度发生 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产生凝结现象。 2.通过实验,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到0℃时,水会结冰,体积 会膨胀。 3.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针对水遇冷的变化,制订简单的探究计 划。 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水遇冷发生的变化。 4.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得出结论。 5.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 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冷和热》全单元课件PPT可修改全文

板书设计
冷热与温度
观察水的冷热 使用温度计 热水变凉规律
作业布置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还有哪些疑问?
1.2热胀冷缩
新知导入
回顾:实验室用的温度 计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
刻度
液柱 液泡
新知导入
观察:把两支刻度一样的温度计分别放 入热水和冷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热水中的温度计,液柱上升;冷水中的温度计,液柱下降。
新知讲解
我们的发现
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保持不变。
新知讲解
撤走酒精灯,水还在沸腾吗?说明什么问题?
撤走酒精灯,水会逐渐停止 沸腾。这说明水的沸腾需要 两个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沸点 二是继续吸热
新知讲解
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时间
(分钟)
0
4
6
8
10
温度 (摄氏度)
新知讲解
④把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线。
新知讲解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我们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
(分钟)
0
2
4
6
8
10
温度
(摄氏度) 62
56
51
47
43
40
新知讲解
热水降温折线统计图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的过程,温度的变化是先快后慢。
新知讲解
实验讨论
A.俯视 B.平视 C.仰视
课堂练习
2.如图的温度计中,显示的温度是( A)
A.27℃ B.33℃ C.25℃
课堂练习
3.温度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D )
4.一杯开水,由热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C )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共17张PPT)

(三)归纳总结,智能反馈
总结:概括地说,雨、霜、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 降温而凝结形成的。
(四)交流研讨,拓展延伸
1.交流雨、霜、雾的成因。 2.引入生活实例,拓展延伸。 思考:为什么冬季下雪而不是下雨呢?
七Hale Waihona Puke 板书设计: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水蒸气受冷变液态 雨雾 凝结 固态 霜
八、教学反思与评价
六、实验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二)实验演示 开展新课
实验器材:烧杯 酒精灯 三脚架 石棉网 玻璃片 火柴 玻璃杯 冰块 湿毛 巾 盐 温度计
探究雨、霜、雾的形成 1、造雨实验,探寻雨的成因。 ①加热烧杯里水至沸腾。 ②用一块冷玻璃罩在烧杯的上方,观察玻璃片上是否 有水珠。 实验现象:冷玻璃罩上出现了许多的小水珠,小水珠 越来越大,并不断落下来。 小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实验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八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 了解雨、霜、雾的成因。
2.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知道影响 蒸发快慢因素,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二、学情分析
水,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但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冷却后变成 云、雾、雨、霜、冰、雹的成因,学 生却比较陌生了,如何使学生很容易 地认识这成因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 教学的重点。
2、造霜实验,探寻霜的成因。
①先倒上半杯冷水,再加入适当的冰块,擦净杯子外壁上的 水,测量杯内的温度; ②在冰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食盐溶化后,再测量杯内的温 度; ③观察杯子外壁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杯子外壁上有一层白色的小冰晶出现。
《温度与水的变化》PPT课件

, ;
, 。
研讨 1.思考:是什么引起水的温度变化?
热量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
2.如果继续加热水,水的温度怎么变化?水的形态又会发生了 什么变化?
沸腾:100℃左右 水蒸气
温 度水沸腾后,撤走蜡烛后,水的温度一开始还是沸点, 但却没有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现象跟什么有关?
只有持续提供热量水才会沸腾。
烧杯
石棉网
三脚架
酒精灯
温度计
活动二:水温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
实验步骤:
1.安装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组成的加热装置; 2.往烧杯里加水,并且开始加热; 3.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变化; 4.观察记录水的变化。
科学课堂上,实验时大家按照实验步骤做水加热实验。他们 的操作都很规范,可是结果不尽如人意,很多小组最终只达到 80几摄氏度,没有沸腾。全班11个小组只有小科小组成功了。 但他们小组加热了30多分钟,水才沸腾起来。而且需要一直用 手拿着温度计,非常不方便。
水
水蒸气
探索
小资料: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沸点
水结冰的温度是0℃。
凝固点
( 所处的海拔不同略有不同。 )
完善假设:完成记录单第一题
将水加热到 100℃左右,水开始 沸腾,水会转变成水蒸气?温度 还会变化吗?
思考:怎样证实我们的假设?
探索 活动二:水温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
实验器材:
观察记录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
注意:
①实验过程中禁止触碰实验装置,避免烫伤。 ②计时员每分钟提醒读数同学及时读数 ③实验结束,等待装置冷却,整理实验器材到水槽中。 ④小组讨论完成记录单2~3题。 ⑤音乐起,安静等待汇报。
研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霜的形成的模拟实验(造霜)
• 器材:深色铝制易拉罐 试管 水 温度计 冰
块 盐 湿毛巾 • 方法:①将装有少量水和一支温度计的试管 放入易拉罐中。②在易拉罐中放入冰盐混合 物,使试管完全处于冰盐混合物中。③观察 冰盐混合物的温度和水结冰时的温度。 • 现象:易拉罐的杯壁上有白霜出现。 • 结论: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1、水在自然界有三种状态:液体 (水、雨、露)、固体(冰、霜、 雪),气体(水蒸气、云、雾)。 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 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造雨)
• 器材:烧杯 水 石棉网 三脚架 酒精灯
玻璃片 火柴 • 方法:①加热烧杯里的水至沸腾。②用一 块冷的玻璃罩在烧杯 的上方,观察玻璃片 是否有水珠。 • 现象:玻璃片上有水珠,水珠变大后会落 下来。 • 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小水点 增大后,由于重力所致降落,就形成雨。 (回答:雨是怎样形成的?)
遇冷0℃以下 受热
冰
11、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却总是 降不完?因为水在自然界是循环的。 12、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 答:在自然界中,海洋或地面的水 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 云或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 滴或小冰晶,落向地面变成雨或雪, 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 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
①往两只大小不同的盘子里倒同样多的水, 放在阳光下晒,看到:大盘子里的水先蒸 发完。 ②在黑板上用水涂出两块同样面积的水迹, 用扇子扇其中的一块,发现用扇子扇的水 迹先干了。 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 的程度、周围的温度有关系。
10、水的三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会 相互转化?
水蒸气
遇冷
水
度相等时,热的传导才停止。 • 水、金属等常见的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 液态、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 发生变化。而且形态的变化与体积的变化 是并存的。 • 水的冰点是:0℃,沸点是100℃。 •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
• 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蒸发)水遇冷(0℃以下)结成冰。
• 6、自然界中蒸发的现象:晾衣服 、海水蒸
发、晒粮食、晒盐…… • 7、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极细小的小水 珠,它在高空是云,在低空是雾。 • 8、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 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 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9、研究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4、雾的形成的模拟实验(造雾)
• 器材:水杯 冰块 玻璃片 水 • 方法:①准备半杯不冒热气的温水。② 把
一支冰棒(或一块冰)放在杯口,观察出现 的现象。 • 现象:杯中出现了雾。 • 结论:水蒸气遇冷在空中凝结成细小的水 滴,它在自然界中位于低空就是雾。
5、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
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空气中的水来自 于(海洋、湖泊、植物、土壤中的水。)
• 水蒸气遇冷变水(凝结),水蒸气遇冷结成小冰 • • • •
晶(凝华) 冰受热融化成水,受热也可直接变成水蒸气。 一般情况下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水则不 同,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空气(无一定的形状)、(会流动)、(具有质 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
晾衣服时,用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水 的蒸发?
• 答:1、摊开衣服,增加蒸发的面积;2、
把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3、提高物体周围 的温度(将衣服晾在太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