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讲堂楹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
岳麓书院(对联)

岳麓书院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悬于前门)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悬于赫曦台)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悬于赫曦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悬于大门)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悬于大门门厅)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悬于讲堂)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悬于讲堂)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悬于讲堂)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悬于讲堂)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悬于讲堂)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悬于御书楼)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悬于御书楼)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悬于讲堂侧门)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悬于半学斋)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悬于大成殿)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悬于大成殿)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悬于大成殿)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悬于大成门)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悬于文庙庑廊)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清退之(悬于文庙庑廊)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悬于教学斋)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悬于讲堂侧门)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悬于百泉轩)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悬于百泉轩)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悬于成德堂)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悬于时务轩)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悬于吹香亭)。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是谁说的,出自于哪?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是谁说的,出自
于哪?
这是岳麓书院讲堂中一副对联的前三句,此联出自清代的旷敏本之手完整的对联是: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的言行是对是错,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衡量;自身被赞誉或受诋毁,要听任别人去评价;一生得到的或者失去的,要听从命运的安排。
拓展资料:
旷敏本(1699—1782)乾隆十九年(1754)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
原件毁于抗日战争时期,1983年由颜家龙补书重刻。
上联告诫治学者应明辩是非,淡于利害关系,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自会感知朗月清风,自会领悟万物派生的本原。
下联围绕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启发学子应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寻得归宿。
此联构思
精辟,用语巧妙,读来韵味悠长。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东面山下,是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现为湖南大学下属学院。
岳麓书院主体讲解词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學府岳麓书院参观。
(一)石碑这边有一塊簡單介绍岳麓书院的石碑。
書院,是我國古代集教學、藏書與祭祀三大功能于一體的地方教育組織。
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近千所書院,最著名的莫過於古代四大書院。
它们分別是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以及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
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潭州(现在长沙)太守朱洞正式创立岳麓书院,距今已经有1037年的历史,所以书院素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前门懸掛的“千年学府”匾是1986年書院建院1010周年也是湖南大学定校名60周年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我们的,是对我们书院千年办学的高度概括和讚譽。
“千年学府”四个字是集唐代湘籍书法家欧阳询的字。
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到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歷经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工专,于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现在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一个下属学院,从本科到博士每年都有招生,相续办学。
这也是嶽麓书院与其他三个书院的不同之处,它是集旅游、研究、教学為一体的。
左侧石碑时岳麓书院在1988年被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時颁发的一块标志碑。
(二)赫曦台这面木质屏风上是岳麓书院的平面示意图,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三大部份。
书院主体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建筑格局,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而我們的講解也將以中軸線為主。
前面我們已經提及,古代书院多有講學、藏書和祭祀三大功能。
在岳麓书院里,讲堂讲学,御书楼藏书,而文庙就是起到祭祀作用的地方。
岳麓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中唯一一个附建文庙的书院,而不像其他书院只是以单独一间房屋祭祀孔子。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2号建筑,赫曦台。
赫,是红色的意思,曦指朝阳,赫曦即紅色的朝陽。
赫曦臺名字的由來与书院历史上著名的学术峰会有关。
南宋乾道三年即公元1167年,应嶽麓書院主教张栻的邀请,朱熹从福建来岳麓书院讲学,开创了不同学派间学者相互辩论交流的会讲形式,史稱朱张会讲。
岳麓书院楹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悬于前门)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 (悬于赫曦台)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 (悬于赫曦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悬于大门)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悬于大门门厅)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悬于讲堂)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 (悬于讲堂)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 (悬于讲堂)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悬于讲堂)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悬于讲堂)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 (悬于御书楼)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悬于御书楼)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悬于讲堂侧门)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悬于半学斋)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悬于大成殿)觉世庸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 (悬于大成殿)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悬于大成殿)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悬于大成门)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悬于文庙庑廊)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清退之 (悬于文庙庑廊)业精干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悬于教学斋)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悬于讲堂侧门)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 (悬于百泉轩)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 (悬于百泉轩)金声玉振虎跃龙腾 (悬于成德堂)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 (悬于时务轩)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悬于吹香亭)。
岳麓书院对联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文庙庑廊)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锆;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教学斋)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讲堂)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百泉轩)
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百泉轩)
惟楚有才,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意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赫曦台)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讲堂)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前门)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大门门厅)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二门门厅)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门厅)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赫曦台)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
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
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
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
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
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
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
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
现联是1984 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
马积高(1925--)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
曾晓浒(1938--)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因革:因,继承。
革,革新。
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
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
1868 年(清同治七年)大修。
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
1985 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
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
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
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 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横批:名山坛席注: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
程颂万( 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
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
善书法,长于篆、隶、楷。
岳麓书院讲解词

岳麓书院讲解词(初稿)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说到古代四大书院,它们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岳麓书院具有办学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末期,名叫智睿二僧办学。
在此基础上,到了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潭州(现在长沙)太守朱洞正式创立岳麓书院,距今已经有了1035年的历史,所以我们书院就素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刚刚我们经过前门就看到一块“千年学府”匾,那块匾是在1986年,当时是我们建院1010周年也是湖南大学定校名60周年的时候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我们的,是对我们书院千年以来办学发展的高度概括和称赞。
“千年学府”四个字是集唐代湘籍书法家欧阳询的字所书。
我们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到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所以说早期的岳麓书院是我们现在湖南大学的前身,现在书院也是作为湖大的一个二级学院,她有三个博士点,十一个硕士,和一个本科,到现在还在招生,相续办学,她可以看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缩影。
所以这也是我们书院与其他三个书院的不同之处,我们是集旅游景点、研究、教学三位一体的。
到了1988年,书院被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面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碑。
等会我们从后面再详细介绍,大家跟我一起登上赫曦台。
登上赫曦台,大家会看到一个岳麓书院全景图。
岳麓书院总共占地面积是31000多平方米,其建筑面积达到8000多平方米。
现在我们先在这个全景图上简单介绍我们岳麓书院的建筑物。
首先我们现在所处的是2号赫曦台的位置,刚刚我们经过的是1号前门,前门是1986年为了便于书院管理所建。
然后赫曦台后面就是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9号是百泉轩,之后就是教学斋。
我们书院整个讲解路线就是沿着中轴线,然后经过百泉轩到教学斋,最后通过二门把大家带到办学斋。
岳麓书院学规及对联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坐落在长沙湘水之滨、南岳之麓的岳麓书院始建于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
从岳麓书院到清末的湖南高等工业学堂,再到今日的湖南大学一脉相承,故有“千年学府”之称。
它比意大利最早的博洛尼亚大学要早近100年,比英国牛津大学更要早近200年。
因此可以说,在世界上自建立之日始一直延续至今的高等学府中,长沙岳麓书院是创建最早的一座,也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自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观。
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
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
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
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
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
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书院讲堂楹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
(胡遂)
早两天在明伦堂讲过课以后,一些河南的学员要求我带他们去书院作全面参观。
因为晚上还要给研究生上课,早段外出开学术会议,再不能延期了,我担心嗓子吃不消,便让博士生小X为他们讲解院内的建筑设施与文物,我自己则主要讲解历史馆的内容。
当我们走到讲堂时,小X向他们介绍两旁的楹联,道是: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一时间,引起很多学员,尤其是河南驻马店市长助理杜中强先生等的极大兴趣。
于是我结合课上的内容,给他们作了详细解说,通过对其中所蕴含的“忧乐圆融”人文境界及“内圣外王”人格精神的剖析,进一步加深了对讲堂上方匾额“学达性天”之深刻内涵的理解。
我认为,岳麓书院所研治之理学,主要是属于“性理”之学,特别强调个我内在之“性”的发明,而“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正是一种内在之“性”与外在之“理”(即“太极”)交相融会的最高境界,因此此联最能体会得“学达性天”之书院文化之要领。
另外,此联也集中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忧乐圆融”的境界。
上联写心中的快乐。
所谓“学达性天”,就是只要自我内在的心性与外在天地的太极,即内宇宙与外宇宙悠然相契,和融一体,那就无处不可安,无事不可乐。
而此乐并非世俗之乐,乃儒释道思想境界中的无烦忧之乐。
只要实现了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的品格,那么面对是非、毁誉、得失等人生问题就
自然能够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进入一种“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张孝祥《西江月·丹阳湖》)“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境界。
下联写身上的责任。
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西铭》),真正的仁者是有一种人文使命感,一种“己饥己溺”“普度众生”的忧患意识的。
因此,登台怀远之时,便难免不产生“念天地之悠悠”的任重道远之想,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担当起历史人生的使命,方才是自己所学所用的归宿,也就是将有限的个我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壮阔事业之中,这种以大我忘小我的境界,同样也是一种对人生是非、毁誉、得失的超越。
由此看来,非“内圣”无以“外王”,而“外王”也是一种“内圣”的成就。
忽然想起,把这个作业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一周内完成,未免太仓促了点,还是延长一些时间,让他们深思熟虑后再交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