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识字1神州谣
最新2020年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 神州谣(教学反思参考3)

《识字1 神州谣》教学反思
课堂上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流利朗读课文。
本堂的一重要教学手段是图文结合,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知认读生字,学生学习的效果良好,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把握课文特色,挖掘与之配合的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一课一得。
本节课课堂上的互动气氛良好,学生的识字学习热情高涨,尤其在突破“利用关键字感受壮美画面”这一难点时。
我利用静态图和动态图直观地让学生看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长城蜿蜒万里,珠峰高耸入云。
在图片展示的时候配以激昂慷慨的解说词,让学生直观感受画面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文素养。
赏析完后,师生加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层次,读出画面。
不足之处是在突破教学难点示范赏析“黄河奔,长江涌”后,应放手多让学生发表感受,多让学生朗读感悟,老师的参与有点多。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3)识字1 神州谣

《识字1 神州谣》教学反思
课堂上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流利朗读课文。
本堂的一重要教学手段是图文结合,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知认读生字,学生学习的效果良好,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把握课文特色,挖掘与之配合的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一课一得。
本节课课堂上的互动气氛良好,学生的识字学习热情高涨,尤其在突破“利用关键字感受壮美画面”这一难点时。
我利用静态图和动态图直观地让学生看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长城蜿蜒万里,珠峰高耸入云。
在图片展示的时候配以激昂慷慨的解说词,让学生直观感受画面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文素养。
赏析完后,师生加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层次,读出画面。
不足之处是在突破教学难点示范赏析“黄河奔,长江涌”后,应放手多让学生发表感受,多让学生朗读感悟,老师的参与有点多。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神州谣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神州谣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神州谣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韵文,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并以启发学生想象,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
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智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情感进行交流。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板块主题是识字,所以本课设计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同时以课件辅助理解文中的“涌”“州”等新接触的、难以理解的字词,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教学目标:1.认识“涌、峰、耸、州”等字,会写“州、岛、民、族”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韵律美。
3.想象画面,抓关键词感受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美。
模仿写法编歌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识记“州”字1.师:瞧,这是什么?(出示中国地图)它像什么?(一只大公鸡)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神州”。
“州”是翘舌音,谁来读。
(正音)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歌谣——《神州谣》,请小朋友们看老师写课题。
(齐读课题)3.识记“州”字。
①记字形。
“州”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比较像?(川)字理识记“州”。
川指河流,那些点就是一个个小岛,州呀就是水中的一块陆地。
(出示)②联系生活组词。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地名中有“州”字吗?(广州、苏州、杭州、扬州等,出示)③书写“州”字。
指导书写:中间稍短,三点朝向不一。
(引导学生发现,三点有什么不一样呢?)二、初读课文,检查正音1.出示自读要求: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
①请四位小朋友分节朗读,相机正音,难读的句子再读一遍:后鼻音“涌、峰、耸”,前鼻音“奋”,“繁荣”。
②同桌互读。
小朋友把一个个难读的字都读准了,现在请你读给你的同桌听,要读得比第一遍更好哦!三、学习第一节,感知中国美1.认识别称。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 神州谣教学反思

《识字1 神州谣》教学反思
一曲《神州谣》,以三字经的形式诉说着祖国的山河壮美,激发了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上课伊始,我带领孩子们一起领略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让孩子通过直观的美景,感受祖国的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从而对祖国产生了自豪和热爱之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在读文赏析的过程中,我引领孩子打着节拍反复有感情地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不足之处:
1.课前没有布置搜集关于祖国山川以及民族团结方面的资料。
2.课文可以借助相关歌曲渲染情感。
3.板书书写过于简单、书写不及时。
4.诵读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齐读和个别读,而轻视了师生读、男女生对读、组内互读等形式。
改进措施:
1.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前搜集资料,为课上的资料介绍节省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预习的好习惯。
2.备课充分,板书设计清晰有层次。
3.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在读中品味文字所传达出的情感。
4.今后在设计课时可以添加一些拓展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观课记录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1《神州谣》观课记录及教学反思刘老师:今天听了牛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神州谣》一课,从课上,能感受到教师对文本钻研的深度、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感受到教师教学思路十分清晰,引领学生由浅层的文字走向深入。
让我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
也让我对于孩子们刮目相看。
神州谣是一篇识字课,在经过第一课扎实的识字后,牛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不错的阅读课。
在整堂课中教师的核心思想是“教—学—评一致性”,其设计思路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的问题。
孟老师:牛老师整体个人素质较好,教态大方自然,教学思路清晰流畅。
在教学中牛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以各种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说话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地、准确地感知文本,感悟语言。
但在感悟第一小节中我建议应适当加入图片,图文结合,再去感悟“山川美,可入画”更好一些。
当学生说到用“自豪”与“赞美” 的语气来读时,教师仅让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而忽略用自傲的语气来读。
学情抓得不精准。
建议教师改正。
张老师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教师朗读训练也好,想象训练也好,都成了激发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内化语言的形式,学生读得投入,读出了节奏,读出了感情。
但在对于第二小节的仿写中,牛老师的设计过于单一。
在我们的国家,著名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非常多,比如拉萨,布达拉宫,平遥古城,西安兵马俑,还有杭州,西湖,漓江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素材,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景观,结合第二小节进行仿写。
另外在历史上有非常多的诗人对黄河长江、长城有描写,比如说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教师可适当提示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让学生在下课之后搜集整理和黄河、长江有关的诗进行读和背诵。
识字 1《神州谣》教后反思《神州谣》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充满童趣的“三字经”儿歌,气势恢弘,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识字一:神州谣》教学反思2

《识字一:神州谣》教学反思本篇课文是识字单元的第一课,通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独特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善良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本课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
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中华儿女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一、成功之处:课堂上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流利朗读课文。
本堂课的重要教学手段是图文结合,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知认读生字,学生的习得效果良好,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把握课文特色,挖掘与之配合的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一课一得。
本节课课堂上的互动气氛良好,学生识字的学习热情高涨,尤其在突破“利用关键字感受壮美画面”这一难点时。
我利用静态图和动态图直观地让学生看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长城蜿蜒万里,珠峰高耸入云。
在图片展示的时候配以激昂慷慨的解说词,让学生直观感受画面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文素养。
赏析完后,师生加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层次,读出画面。
二、不足之处:(一)课前没有布置搜集关于祖国山川以及民族团结方面的资料。
(二)课文可以借助相关歌曲渲染情感。
(三)板书书写过于简单、书写不及时。
(四)诵读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齐读和个别读,而轻视了师生读、男女生对读、组内互读等形式。
三、改进措施:(一)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前搜集资料,为课上的资料介绍节省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备课充分,板书设计清晰有层次。
(三)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在读中品味文字所传达出的情感。
(四)今后在设计课时可以添加一些拓展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案与教学反思)识字1 神州谣

识字1神州谣[教学目标]1.会认“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9个生字。
2.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3.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一、单元导入1.出示祖国地图,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哪些名字吗?我么也被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打开目录,看看本单元我们要学习哪些课文?第二单元我们将开启中国传统文化之旅,《神州谣》带我们欣赏祖国风光,《传统节日》带我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贝”的故事》带我们探寻汉字背后的故事,《中国美食》带我们品尝中国美食。
2.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在中国民间流传的歌通常称为神州谣。
它就像歌曲《大中国》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祖国图画。
(听歌曲《大中国》板书课题)3.出示“州”字的汉字演变图,与“川洲”比较。
生活中,你听过“州”这个字吗?我们的家乡丹江口曾经也叫“均州”,水库下淹没的这座千年古城就是均州古城,现在在丹江口还有很多地方用“州”命名,如均州老街、均州码头。
学习书写“州”字。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1.听朗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将会写字做上标记!2.读课后的生字表,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齐读、指读、开火车认读。
)3.同学们想用哪些好的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适时补充。
(1)偏旁归类识记。
如,“涌、浓”都是三点水旁,“隔、陆”都是双耳旁。
(2)利用熟字识记。
加一加:“耸、峡、浓、奋、华”。
换一换:通-涌;锋-峰。
(3)联系生活识记。
如,结合地名识记,峡—三峡。
(4)结合语境识记。
“繁、荣”二字可组成词语“繁荣”,借助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加深理解。
4.识字游戏:唱歌谣,你认识这些“音符”吗?三、指导书写,读记词语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并组词,任选其中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2.教师示范书写,重点对“岛”进行指导。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识字1《神州谣》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一:神州谣》教学反思(一)本课是一篇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引导学生先将课文熟读成诵,然后结合平时搜集的内容和在电视上看到的内容说一说祖国的山河、民族等内容,联系实际,学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
文章虽短,但识字量和写字量丝毫没减,因此,本文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要认识生字,会写生字,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识字、记字,根据已学过的汉字来记住汉字,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二)《神州谣》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神州谣》是篇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学生理解记忆。
全文共有4个小节,第1小节总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山川美丽如画的国家;第2小节写出了我国的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壮观;第3小节写了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第4小节写出了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创祖国的辉煌。
教学重点是认识要求会认的生字15个,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和各民族的团结一心。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在教学生字时,我运用拆分部件的方法让学生记。
如教学“泉”字,上下结构,白水为泉。
学生掌握了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在这个字中要把“白”字写得扁一点,在田字格中,上下部件正好分居横中线的上下。
学生在书写时,教师提点后都能做到书写规范,正确。
2.文中的儿歌部分与课文的插图结合,适当地补充一些图片:比如,桂林山水图,长城图,九寨沟图,草原图……学生边欣赏,老师边进行简单解说。
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祖国真美呀!3.依托文本朗读识字,提升识字效率。
通过朗读发现生字、记住字形,通过听读体会生字的意思,通过朗读体验情感。
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字的音、形、意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深刻。
二、成功之处这节课我感觉我的成功之处是:1.抓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突出识字教学,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加深印象,巩固生字。
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课堂效果非常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1 神州谣》教学反思
一曲《神州谣》,以三字经的形式诉说着祖国的山河壮美,激发了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上课伊始,我带领孩子们一起领略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让孩子通过直观的美景,感受祖国的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从而对祖国产生了自豪和热爱之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在读文赏析的过程中,我引领孩子打着节拍反复有感情地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不足之处:
1.课前没有布置搜集关于祖国山川以及民族团结方面的资料。
2.课文可以借助相关歌曲渲染情感。
3.板书书写过于简单、书写不及时。
4.诵读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齐读和个别读,而轻视了师生读、男女生对读、组内互读等形式。
改进措施:
1.让学生充分预习,课前搜集资料,为课上的资料介绍节省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预习的好习惯。
2.备课充分,板书设计清晰有层次。
3.采用多种形式诵读,在读中品味文字所传达出的情感。
4.今后在设计课时可以添加一些拓展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