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等级标准》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等级标准:中小学分级标准

Standards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in Primary & Secondary Schools (STEPSS): Three-level standards for English teachers in Chinese schoolsLuo ShaoqianTeac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since the launch of the CNEC in 2001. The CNEC requires highly qualified teachers to implement curriculum innovations. Thus, in 2005, the Teacher Education Depart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quested that the National Teachers Association (NTA), the Curriculum & Teaching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TMRI), and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anguage Education (NAFLE) draft the Standards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in Primary & Secondary Schools (STEPSS). There are nine standards in STEPSS ranging from languag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in the classroom, and refl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 teacher development. These are:1. Linguistic knowledge2. English proficiency3.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es and strategies4. 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5. Pedagogical knowledge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6.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syllabus design7.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echnology8. Testing and assessment9. Standards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STEPSS defines explicitly the expertise and competency level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nd serves as guidance for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career development. STEPSS is to be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English teachers in Chinese schools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eacher training, assessment, and certification.This part of the symposium focuses on the three levels for English teachers in Chinese schools. The Three-Level Standard was developed based on STEPSS’ ninestandards, and each level is designed to address teachers’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Day, 1993; Freeman, May, 2007). It aims at(1) Establishing national criteria for what teachers should know and do;(2)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a national system for teacher assessment andqualification;(3) Promoting student learning and an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There are two parts in the three level-standards. First, can-do statements: each statement is a description of observable teacher behaviors. Second, teaching scenarios: teachers are given teaching tasks to perform in context in order to show their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In this part are also included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students,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ir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in daily teaching.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等级标准:中小学分级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罗少茜自从2001年《英语课程标准》试行以来,有关教师教育和发展的问题一直处于热议之中。
小学英语新课标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小学英语新课标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为紧跟新课标改革的步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2022年7月16日--17日,在县教体局统一安排下,我校组织小学英语教师参加了线上课标解读培训活动。
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对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明确了今后的教育方向。
概括来说,我有以下三点体会:一、教什么——课程内容的改变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构成,这六大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
首先,分级标准发生了变化。
在旧课标中,分级标准分为五个等级,而新课标将课程内容减少为三级,而且每一个级后面都有一个“+”号级别,从五级降为三级,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台阶的坡度会更大。
特别是每一个级别后面,都设置了一个“+号“级别,十分耐人寻味。
在新课标中,这个“+”号是为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意味着英语不再有明确的年级限制,国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扎实学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做一定的提升,去满足+”号级别的能力需求。
其次,词汇量的要求增加了。
2011旧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量为1600个,即对于参加中考的学生,词汇量要求是1600个,200-300个短语。
而2022版新课标最高级别的词汇量达到2000个,比原来增加25%,并要求活学活用,对于多出来的400个词汇,就出现在新课标最高级别的三级“+”。
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要求。
最后,对于语言技能和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提高了。
在2011版课标中读的要求中关于语篇的要求只有两项“能借助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的故事或短文。
“而2022课标中把听、读、玩演视听都归纳为“理解性技能”并提出:学生能发现语篇中段落主题句与段落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整体的逻辑水平。
小学阶段累计课外阅读更是要求在8000词左右,课外试听每周不少于30分钟。
小学专题2

《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等级标准》与教师专业发展---创建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体系现状师资师资《纲要》职前培养职前培养在职进修评价职称评定与准入《标准》的作用–可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提供参照目标,使教师在职进修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在职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可为在职教师的职称评定提供统一、明确、客观的专业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标准》的作用–可为聘任其他行业人员和大学非英语教学专业毕业时进入教师行业的资格认证提供依据;–可为师范院校和其他各类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参照依据,有助于基础英语教师资源的整体提高和教师的长远发展。
《标准》的作用•要重新认识标准的作用,需要接受教师行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有必要接受设定标准(the need for acceptance of standards)。
正如Freeman(2010)所说,标准不一定要成为强制性的规定,而可以是对于教与学的共同认识(shared vision),教师在这个认识下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教学。
英语教师知识英语教师知识《标准》的九大要素•英语语言能力•英语语言知识•英语教学方法•测试与评价•课程与课堂教学•教育技术能力•外语教学过程•语言、思维与文化•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设计在Donald Freeman建议的基础上,构成框架的要素可概括为三个中心:•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即¡°语言¡±)•教学知识与教学能力(即¡°教学¡±)•教师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即¡°发展¡±)三个中心最重要的是能力。
九个要素的内容可以分别通过教师的知识考察、教学活动观察和在课堂外的表现体现。
《标准》的概念框架《标准》的设计¡°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教学知识和能力¡±和¡°专业发展知识和能力¡±三个板块体现出来。
教师等级划分标准

教师等级划分标准引言教师等级划分是一种将教师按照其综合能力和职业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和评价的制度。
通过教师等级划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能够更加科学地管理和激励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介绍教师等级划分的标准,旨在帮助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理清思路,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等级划分制度。
一、教育背景和学历教育背景和学历是评价一名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师等级划分中,可以根据教师所持有的学位或学历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硕士学位是大多数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学历要求,而博士学位可以作为高级教师的学历要求。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初级教师: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历)及以上。
•中级教师: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及以上。
•高级教师:博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及以上。
二、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是评价一名教师的重要指标,它能反映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表现和水平。
教师等级划分中,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进行划分。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初级教师:具有1年以上的教学经验,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中级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教学经验,能在教学中独立解决常见问题,具备良好的课堂控制能力。
•高级教师:具有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
三、教学成果和职业发展教学成果和职业发展是评价一名教师职业发展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
教师等级划分中,可以根据教师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和表现进行划分。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初级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成果,例如发表几篇教育教学论文、参与教材编写等。
•中级教师: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教学成果,例如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参与教材编写并主持完成一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等。
•高级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成果和学术研究经验,例如发表多篇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主持完成多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并取得显著成果等。
四、教学贡献和社会声誉教学贡献和社会声誉是评价一名教师综合素质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中学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心得体会

中学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心得体会(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中学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心得体会中学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培训心得的撰写需要写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准确表述自己的想法,同时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述

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述【摘要】梳理与分析我国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有研究状况,以“自我更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框架为理论基础,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途径,展望中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研究趋向。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发展意识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改革迄今已十余年,改革进程中的教育现实和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能否取得预期成果,外语教师是关键。
研究中学外语教师及其专业发展是为了满足我国外语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我国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缘起(一)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概念的界定。
课程改革引发的反思、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也促成了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新兴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研究成果奠定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基础,也为其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
英语是我国外语课程规定教授的主要语种,与西方各国课程要求教授的外语在概念与内涵方面都不相同,因此我国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其实质是指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贾爱武认为,无论是从教师的内在要求还是对教师的外在培训,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完善的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发展。
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驱动下,由专业理念、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组成的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学者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指自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始,基于已有专业知识技能,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自我发展意识,完善自身专业素质,在专业结构和专业情意等方面逐渐成熟并不断更新和丰富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我国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兴起。
1990年,Richards & Nunan出版的《第二语言教师教育》一书标志着外语教师教育进入新阶段,脱离了以传授理性知识为导向的传统框架,转向对教师已有知识、思维方式及教学能力习得的研究。
《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参考框架》(2019)评介

1842020年31期总第523期ENGLISH ON CAMPUS《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参考框架》(2019)评介文/许登勇一、 引言语言评价素养(Language Assessment Literacy)是基于评价素养提出的,国内外学者认为这一概念是指人们进行评价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知识、技能和要遵守的原则。
2009年,在Lynda Taylor对语言评价素养进行直接讨论后,国外关于语言评价素养的研究大量涌现。
据文献显示,国内关于语言素养评价的研究还非常少,有关研究多集中在2014年以后,且鲜有研究关注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
在此情况下,林敦来《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参考框架》一书的问世恰逢其时。
作者长期致力于语言测试与评价研究实践,通过梳理和介绍国外大量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结合例证和测评工具,从语言评价的不同角度诠释了语言评价素养的内涵。
二、 内容简介本书共十章237页。
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提出了语言评价素养理论框架,第三至十章从语言评价的不同角度呈现语言评价素养条目,并对部分条目做了详解。
第一章,导论。
作者从课程评价的变革史和国内外评价标准的现状两个方面,介绍了研制本书的缘起。
通过说明语言评价在教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论述了研制本书的必要性和意义。
最后作者简要介绍了本书的研制过程、重要术语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介绍语言评价素养理论框架,为后面八章提供理论基础。
本章分为三节。
第一节,作者在对语言评价素养定义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一线语言教师的语言评价素养定义,并在定义中融入并突显了语言、语言学习以及学习者等重要元素。
第二节首先对评价素养的重要构成——课堂评价框架做了部分介绍,对评价素养的构念进行了简述,然后对语言评价素养的构念进行了综述。
最后作者提出了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语言评价素养理论框架(见图1),并据此提出了语言教师评价素养的17个参考点。
第三节为语言评价素养培训建议,据Stiggins及其同事(2016)提出的评价素养培养时间分配(见图2),个人学习和反思以及课堂运用是教师培养语言素养的主要方式。
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及答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科学、音乐、体育、美术)

桃花源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2014秋) 教师姓名:测试学科:测试得分:第一部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一.填空题(20分)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的维度有(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3.《标准》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4。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5。
在教育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还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6.小学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独立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7。
在激励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8。
在沟通与合作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
二、单项选择(20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小学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 B )。
A、掌握学科课程标准B、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C、了解多学科知识2.下列属于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领域的是( A).A 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B.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C.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3、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 C )。
A.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B.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C.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
《纲要》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 标之一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严格教师 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 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队伍”。
• 面临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科学 出版社 2009
化;
语言能力
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课堂教学的能 力。英语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学知识和语言能力,还
要具备语言教学的能力,掌握语言教学的艺术。即使就语
言交际能力而言,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与一般个人人际交往 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
语言能力
• 教师语言能力不应照搬考查出国学习者语言水平考试, 也不同于国内 “四、六级考试”。教师的语言不仅是 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输入,还有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和沟 通、指导学生学习的功能。
以及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态度的诸多因素。理解这些,教
师就能不仅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还能关注学生掌握外语 的学习过程。 • 同时,教师还要懂得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学环境和语 言学习的条件等等。
课程与教学过程
• 教师还应具备课程与课堂教学的知识。课程的目标须通 过教师的教学才能得以实现,课程也需要经过教师实践 的检验,在实施中不断修订、完善。因此,教师既是课
典的需求和水平指导学生使用适当的词典。
语言知识
• 语言知识的讲解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应具
备比较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以及在教学中运用这些知
识的能力,比较系统地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的 知识体系,对英语语义、语用方面特点有一定了解。 • 记忆单词的方法 • 听力与阅读技能
语言知识
• 教师的英语语言知识需要更新,英语已经有许多语法
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教学。
13
英语教师知识
• 1. 语言知识 (subject-matter knowledge) (如语法和词汇) • 2. 教育知识 (pedagogical knowledge) (如如何进行教学与评价) • 3. 教学内容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如怎样教听力与写作)
语言能力
• 在课堂上熟练运用英语授课,有效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活 动,能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能指导学生掌握听、说、
读、写等各方面微技能,能够听懂、读懂和专业发展需
求相关的资料。小学教师还应会简笔画、唱歌、朗诵和 使用体态语言演示和其他教学展效地使用常规英汉词典、英英词典,能读 懂词典的使用说明,明白词条编纂体例和不同词典的符 号含义;能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词典的方法;能了解几 种教学词典的特色、使用对象;能根据学生使用英语词
《标准》的作用
– 可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提供参照目标,使教师在 职进修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在职教师整体 水平的提高;
– 可为在职教师的职称评定提供统一、明确、客观的专
业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
11
《标准》的作用
– 可为聘任其他行业人员和大学非英语教学专业毕业时 进入教师行业的资格认证提供依据; – 可为师范院校和其他各类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
教师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需要一定时间的实践、尤 其是课堂教学的经验积累,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产 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0
三个板块
• 第一板块“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部分主要包括教师自 身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对于语言知识了解和教师 本人的实际语言能力等。
• 第二板块“教学知识和能力”旨在为教师评价者提供一
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任务。因此,“标准”应从
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需求分析与校本课 程、教材使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管理与评价等几 个方面描述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教师还需要 懂得补充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具备选择各种学习资
源的知识。
测试与评价
• 测试与评价是教学过程重要的环节,应重在促进学习,
英语教师知识
• 4.学习者的知识 (knowledge of the learne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如学习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的特
点)
• 5. 教育环境的知识 (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contexts)(如各年段和教师所处的教学环境以及整体教 育体制) • 6. 课程与教学目标 (knowledge of the curriculum
际以及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方面的教学
基本知识欠缺。 • 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在职进修
• 在职进修和继续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国家近年 投入大量专款用于教师培训,但各地培训水平和 效果难以满足教师实际需求。
• 培训缺乏系统和连贯性,内容选择随意性较大, 培训结果难以评估与检测。
评价
• 教师评价缺乏信度与效度。国内外各类培训和商 业认证机构组织了大量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和 评价活动,颁发各种教学能力证书。 • 有些测试只涉及语言教学理论,没有涉及语言教 学知识在课堂中运用的考察,与教学实际能力联
学途径通常有哲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研
究支持,而我国教师对于这些研究成果知之甚少,容 易片面理解、盲目追随,不加分析地采用或批判某种 所谓“教学法”。
教学理论,途径与方法
了解外语学习理论,如第二语言习得、交际语言教学。
教师只有具备基本的相关知识,才能真正将自己的教学
信念和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才能根据教学对象、环 境、内容等客观条件合理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途径和 方法,创造符合中国环境的教学模式。
程的实施者,也应是课程修订参与者。教材是课程的组
成部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需求、本地环境,选择适当 的教学材料或设计校本课程,所以应该具有课程设计的 知识,能清楚地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懂得如何选 择教学材料。
课程与教学过程
• 教师要了解教学材料的目标、内容和缺失,能对教材 进行取舍。还需要掌握教案设计的基本知识,能设计
教师素质
教师需要懂得不同环境下外语学习的过程、条件和策 略;教师授课语言大部分情况下是学生尚不熟悉的,因此 需要掌握特殊的课堂交流能力;要熟悉各种教育资源、懂 得现代教育技术,尽可能扩大学生在课堂内外接触和使用
英语的机会。要知道语言运用能力考查的特点与途径。不
仅要了解英语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 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习俗等等,还要了解母语的知识和文
学习过程与学习者
• 在更高层面上,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知识,懂得语言的本质特征,外语学习过程涉及的 各种因素。
• 外语使用以及潜意识的外语能力形成过程、显性语言
知识向自动化能力转化的过程;教师需要理解这些特 点和对外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了解外语能力构成的 特性。
学习过程与学习者
• 了解涉及学生年龄、学习能力倾向、学习风格、学习策略
职前培养
• 缺乏统一课程目标。各类师范院校和其他综合 院校等,大都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但 课程设置却没有统一要求。部分院校的英语教 师教育课程和教材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 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尚有不小的差距,课
程设置亟需更新。
职前培养
• 仍然开设的是“英语教学法”课程,而涉及语 言教育的“应用语言学”,有关语言学习规律 和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课程较少。部分 师范院校的本科生,甚至英语教育专业的研究 生,对于英语学习规律、学习策略、跨文化交
系不大。有的只有口语测试,主要考查个人人际
交往的能力,涉及教师所应具备的课堂语言教学 能力较少。
职称评定与准入
• 在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教师准入缺乏明确、具体 的专业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 • 吸纳新教师和教师的转岗也没有可参照的具体标 准;
• 目前尚没有统一的专业水平等级标准(以下简称
“标准”),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师培养目标和 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制定英语教师专业标准。
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不同的考查方式展现学
生的语言能力。测试与评价不仅涉及到对学生日常学习 过程的监测与诊断,还包括其整体发展的评估。因此, 教师要掌握有关外语学习测试与评价的知识,能设计有 利于教学的测试题,懂得分析的方法,能设计和进行有
效的评估。
测试与评价
教师必须了解不同类型测试的功能和目的及不同类 型测试的利弊。同时,教师还要能懂得信度与效度的基 本概念,能选择适合中国学生背景知识、文化、生存环 境的试题,防止测试内容的偏颇性(bias)。
and educational ends) (如怎样使教学内容与教育目
标结合)
《标准》的九大要素
• 英语语言能力 • 英语语言知识 • 英语教学方法 • 测试与评价
• 课程与课堂教学
• 教育技术能力 • 外语教学过程 • 语言、思维与文化 • 教师专业发展
16
《标准》的设计
在Donald Freeman建议的基础上,构成框架的要素可概
置提供参照依据,有助于基础英语教师资源的整体提
高和教师的长远发展。
12
《标准》的作用
• 要重新认识标准的作用,需要接受教师行业是以知识为基 础的、有必要接受设定标准(the need for
acceptance of standards)。正如Freeman(2010)
所说,标准不一定要成为强制性的规定,而可以是对于教 与学的共同认识(shared vision),教师在这个认识下
括为三个中心:
•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 •教学知识与教学能力 (即“语言”) (即“教学”)
•教师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即“发展”) 三个中心最重要的是能力。九个要素的内容可以分别通过 教师的知识考察、教学活动观察和在课堂外的表现体现。
17
《标准》的概念框架
18
《标准》的设计
“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教学知识和能力”和“专业 发展知识和能力”三个板块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