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发展现状及规则简介 PPT
第一课 武术散打理论 .ppt

服装护具及拳套重量
参赛者必须穿大会 指定的拳套、护头、护 齿、护胸、护裆、护腿和赤脚穿护脚背; 穿与比赛护具颜色相同的背心和短裤;护 裆必须穿在短裤内。
拳套重量:65公斤以下级别的拳套为230 克,70公斤及以上级别的拳套为280克
竞赛方法
竞赛方法共有循环赛、单败淘汰赛、双败 淘汰赛三种。 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 局间休息1分钟,以三局两胜的方法计胜负
现代散打运动,是以踢、打、摔、拿为主要技 击内容,在比赛规则的限制下互以双方格斗技击运 动为转移的斗智、较技的对抗性体育竞赛项目。它 是格斗者双方智力、体力、技术和心理意志的综合 抗衡,具有高度的攻防实战性和激烈对抗性。
散打运动的由来与发展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活资料的获得, 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绊搏、擒拿等动作 “手擒猛兽”。
4、不得分 方法不清;效果不明显;双方都下台或同时倒地;双方互打 互踢;抱缠时击中对方等情况,均不得分。主动倒地,对方 也不得分。
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每场比赛中,设有裁判长1人,台上裁判员1 人,边线裁判5人。台上裁判负责用口令和 手势指挥运动员比赛,裁定运动员的倒地、 下台、犯规、消极、无效、强制读秒、得3 分、临场治疗等事宜,宣布每场比赛结果。 边线裁判负责记录运动员的得分,每局比赛 后根据裁判长信号,迅速显示个人对该局的 评判结果。
散打战术
散打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各种具体情况,为 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策和方法。
散打的战术形式,是指为了完成战术意图而由 各种动作组成的具体方法。具体包括:
1、直攻战术 2、强攻战术 3、佯攻战术 4、迂回战术 5、制长战术 6、制短战术 7、多点战术 8、重创战术 9、突袭战术 10、反击战术 11、下台战术 12、边角战术 13、体力战术 14、心理战术
学校散打课件ppt

详细描述
在协调性训练中,可以结合 其他基本功训练进行,如力 量训练、速度训练等,以提 高整体效果和全面能力。
03
散打基本招式
拳法
01
02
03
04
直拳
以最短的距离和最快的速度攻 击对手,主要攻击目标是头部
和胸部。
勾拳
利用旋转动作攻击对手下颚或 侧脸,需要配合身体转动发力
。
摆拳
以弧线轨迹攻击对手头部侧面 ,需要借助腰胯力量。
总结词 柔韧性训练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技巧。
协调性训练
总结词
协调性训练可以提高散打运 动员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 力,使其更好地应对比赛中 的各种情况。
详细描述
协调性训练包括平衡练习、 反应练习等,通过这些训练 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 衡能力。
总结词
协调性训练可以结合其他基 本功训练进行,以提高整体 效果。
抓抱
抓住对手手臂或身体部位,限制对手 攻击或制造反击机会。
倒地
通过倒地降低对手攻击高度或躲避地 面攻击。
04
散打实战技巧
对抗训练
01
02
03
模拟实战训练
通过模拟实战场景,提高 学员在真实对抗中的反应 速度和应对能力。
攻防转换训练
强调在攻击和防守之间的 快速转换,提高学员的应 变能力。
组合拳法训练
抱腿摔
抱住对手腿部并用力拉扯,使对手失去平衡 摔倒。
绊摔
用腿勾住对手脚踝或小腿,使对手失去平衡 摔倒。
背摔
用双手抓住对手肩膀或衣领,将对手从背后 摔出。
扛摔
用双手托住对手腰部,将对手从肩膀扛起并 摔倒。
防守技巧
闪躲
散打课件

散打竞赛规则
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比赛场地和分级 服装护具及拳套重量 竞赛方法 禁击部位和得分部位 禁用方法和可用方法 得分
比赛场地和分级
比赛场地: 正规比赛必须在规定的场地上进行, 正规比赛必须在规定的场地上进行 , 比赛场地 为高60厘米、 800厘米、 800厘米的木质结构 为高60厘米、长800厘米、宽800厘米的木质结构 的方形台。台面上铺有软垫;软垫上有帆布盖单。 的方形台。台面上铺有软垫;软垫上有帆布盖单。 台面边缘有5 厘米宽的红色边线, 台面四边有10 台面边缘有 5 厘米宽的红色边线 , 台面四边有 10 厘米宽的黄色警戒线 参赛者按体重分级比赛: 参赛者按体重共分11 个级别。 48 公斤级、 参赛者按体重共分 11个级别 。 即 48公斤级 、 52 公斤级、56公斤级、60公斤级、65公斤级、70公 公斤级、56公斤级、60公斤级、65公斤级、70公 斤级、75公斤级、80公斤级、85公斤级、90公斤 斤级、75公斤级、80公斤级、85公斤级、90公斤 级、90公斤以上级。 90公斤以上级。
古代“ 古代“搏”字含义及其演变
① “搏”字的来历 古代相搏简称为“ 古代相搏简称为“搏”。先秦古籍中有述: “田猎搏兽也”反映了早期的搏斗技术。 田猎搏兽也” ② “搏”字的含义 “搏”的初义与“捕”字相通,是“捕”字 的初义与“ 字相通,是“ 的引申义。《释名》曰:“ 的引申义。《释名》曰:“搏,四指广(搏) 亦击之也” 亦击之也”,“然且始举手击要,终在扑 也”。在汉代手搏亦可称为“卞”“弁”。 。在汉代手搏亦可称为“ ”“弁 “白打”一词见于明万历年间谢肇浙撰《五 白打”一词见于明万历年间谢肇浙撰《 杂俎》 杂俎》(卷五)列举的十八般武艺,即指徒 手搏斗的技艺
现代散打运动的发展简况
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与商业化运作

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与商业化运作王梦哲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
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
它可以可强筋骨、壮体魄,培养练习者勇敢、坚强、灵活、自信等精神,形成稳健、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散打的确立是对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武术进行拯救与继承。
作为中国武术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它是综合了许多流派的招式,而融合成的一种竞技体育运动。
一、武术散打发展成就1979年散打在我国成为竞技的比赛项目,引起大众的注意。
80年代的电影《少林寺》也曾在中国掀起一股习武热潮,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掀起了武术热。
特别是2000年在湖南长沙市举行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则以全新的形式亮相,并有湖南卫视全程报道。
打造了柳海龙、苑玉宝、宝力高等众多散打明星。
这是中国武术散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开创了现代散打发展的新方向,使得中国武术散打进入了专业赛制的时期。
2003年的世界散打王争霸赛更是武术比赛商业运作的杰作。
激烈的比赛带动全场气氛紧张、有序、热烈,给观众耳目留下很深的印象。
就散打的技术发展及近年来中国散打对外战绩看,散打的技术体系逐渐成型,教练员、运队员和裁判队伍已经基本成熟。
二、武术散打发展的不足1.外在因素可以看到,我们的对手并不都是国外的一流选手。
例如2001中美对抗赛美国代表队的K.J.奴恩思、蒂姆.施尔顿、迈克·奥特曼等在美国都是二三流选手。
中美几次交锋,美国派来的都不是最强阵容。
而纵观中泰对抗赛,貌似每次都是我们大比分获胜。
只是泰国派来的也并不都是最高水平的拳手。
2009的佛山中泰对抗赛中,并不被专家十分看好的中国选手张开印KO泰国高手蓝桑坤的那一场就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并有犯规嫌疑。
而我们的选手基本上都是国内顶尖的一线队员。
以一线队员对抗国外参差不齐的选手似乎有些胜之不武。
2010年10月中泰在马来西亚的对抗赛五场对决中,中国就以2比3负泰国而告终。
可见中国散打的技术水平还是要继续提高和完善的。
(完整版)散打理论教案PPT.ppt

散打运动的特点
(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 武术散打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 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 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目的 在于杀伤、制限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 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
(二)独特的对抗形式
(三)技术的综合多样性
(四)技术的简单实用性
Hale Waihona Puke 散打的作用图片选自图库
体育课堂常规
2. 上课时体育委员要向体育教师如实汇报出勤情况,并认 真记录考勤。 3. 体育与健康课无故缺勤,要严格执行《体育合格标准》 的规定酌情扣分。(注:出勤率低于70%,本学期成绩 最高分为59分。) 四、 文明行为、组织纪律: 1. 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时,师生互相问好,教师宣 布教学内容及任务时,师生都要采用立正姿势。 2. 因故迟到或早退的学生,需先喊“报告”,经教师允许方 可入列或离队。 3. 上课时学生要认真学习,积极刻苦锻炼,不嬉笑打闹,不 起哄叫好,不说脏话,不做与本课内容无关的事。
体育课堂常规
一、 集合: 1. 学生提前到上课场地,做好上课准备。 2. 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要迅速集合整队,要求做到快、 静、齐。 二、 穿着: 学生穿着要合乎安全与卫生,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能穿 大衣,戴口罩、围巾;不能穿皮鞋、凉鞋和携带有碍练习的 硬质物品。 三、 考勤: 1. 学生要按时上体育与健康课,参加体育活动.免体生必 须有医生证明,病(例)假学生要遵照体育教师的安排,参加 适当的活动或随组见习。
体育课堂常规
五、 分组活动及轮换: 1. 分组活动时,体育小组长整队带入教师指定的练习场地,严 格组织小组同学进行练习.同学要听从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指 挥,未经教师批准,学生不准离开练习场地。 2. 听到分组轮换的信号时,体育小组长应立即停止练习整队, 把队伍带至轮换场地。 六、 安全卫生: 1. 参加练习前,学生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2. 严格按照课上规定的练习内容、要求、保护与帮助方法进 行练习。 3. 练习时,严格按照教师教授的方法练习,未经教师同意,不 准动用器材,不做与课无关的动作,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散打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武术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而散打则是中华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散打从诞生至今,普及程度尚不算高,仅局限于一些武馆、武校或者体育专业中。
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竞赛项目,散打运动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
本文通过对散打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新时期散打运动的发展策略,希望能为促进散打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当今,武术搏击项目深受人们喜爱,其项目种类较多,如拳击、摔跤、自由搏击等,这些搏击项目各具特点,有的因为国家重视,已经成功申报为奥运比赛项目;有的因为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在各个国家之内广为流传。
在众多武术搏击项目中,散打运动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开展散打114运动,发挥其所具有的价值是相关研究者重点思考的内容。
1散打运动的发展和普及状况散打运动是近三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20纪80年代,人们开始对散打运动进行研究,并尝试将其引入正式比赛项目。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第一届全国散打比赛,即宜春散打擂台赛,紧接着出台了较为规范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这是散打运动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此后,散打运动正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1991年,散打运动正式成为全运会比赛项目。
1993年,散打被列为世界锦标赛的正式比赛项目。
1992年,在曼谷举行的第十三届亚运会,其中就有散打比赛项目。
2000年以后,国内所开展的各种武术比赛均存在散打运动的身影,目前,散打已经成为国内外重点搏击项目之一。
虽说散打运动在国内名声大噪,但是普及程度并不高,现阶段仅有武馆、武校以及体育专业院校存在散打运动。
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竞赛项目,散打运动尚没有达到应有的普及程度,这就需要对限制散打运动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散打竞赛的规则尚不完善;其次,固有传统思想限制了散打运动的发展;最后,散打运动的传播渠道有限。
这些都是影响散打竞赛无法大面积推广开来的主要因素。
2影响散打发展的因素分析2.1竞赛规则的漏洞限制了散打运动自《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出台之后,有体坛博览关散打竞赛规则便一直处于不断修正以及完善的状态。
武术散打技术特征及要求.ppt

进攻技术组合 防守技术组合
拳、腿、拳腿、腿摔、拳腿摔等组合合 手的防守、手与腿的防守、接触式加加不不接接触触式式
攻中有防组合 拳法+防守、腿法+防守
防守反击组合 手的防反、腿的防反、手加腿的防反反、、加加摔摔得得防防反反
第一、大腿回收少,不是靠大腿推动小腿,而 是靠小腿向前带动大腿。其优点是位移时间短、抵 达目标快,缺点是不利于人体整力、顺力的发挥, 也不利于对攻击目标在不同距离位置上动作的自我 调节。
人体四肢由近端到远端的各关节所配备的肌肉
的强弱,是随肌肉生理横断面逐个降低的。关节周 围配备肌肉生理横断面大的称为大关节,小的称为 小关节。当肢体需要克服大阻力或需要表现出大的 运动速度时,各关节的肌肉虽然同时用力,但其中 大关节总是首先产生运动,并依据关节的大小表现 出一定的先后顺序(关节活动顺序原理):大关节 首先用力,以克服物体或(关节)的惰性,便于关 节的启动;中等关节次用力,便于关节进一步加速; 小关节最后用力,主要是控制关节的运动幅度和方 向。这就要求我们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应主动加 强大关节的作用,充分发挥大关节的潜能,真正做 到以大带小,才有利于动作的完成、发挥,提高动 作的运用效果。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安全性是任何竞技对抗体育项目必须 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武术散打也不例外。武术散打规则规定后脑、 颈部、裆部等要害部位是禁击部位,击打上肢不得分。传统武术 技击方法历来讲究击打要害部位,因此在长期的传统武术发展过 程中,积累了大量击打要害部位的方法。而一些非要害部位,如 背部、臀部、大腿、小腿等,攻击的方法较少。为此,武术散打 要发展,就必须依据竞赛规则的变化而变化,不断的扩大武术散 打技术的内涵,为此需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2024年散打行业培训资料详细介绍

实战模拟演练与经验分享
实战模拟
组织学员进行实战模拟演练,培 养学员在实战中的反应速度、距
离感和击打准确性。
经验分享
邀请优秀散打运动员或教练员分享 他们的比赛经验和训练心得,帮助 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散打技术。
问题解答
针对学员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进行解答和指导,提高学员的训练 效果和竞技水平。
03 身体素质提升与专项训练
3
意志力锻炼
在训练中适当增加难度和强度,让运动员在挑战 中锻炼意志力,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压力应对和情绪调节技巧分享
压力源识别
01
帮助运动员识别并分析压力来源,以便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
。
放松训练
02
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降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员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
积极情绪培养
03
引导运动员关注积极的事物和情绪,如感恩、乐观等,以提升
起源
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种,起源于 中国传统的散手搏击技术,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特点
散打以实战为主,注重攻防技巧 和身体素质的训练,强调快速、 灵活、多变和全面的技术风格。
国内外散打发展现状对比
国内发展现状
中国作为散打的发源地,拥有广泛的 群众基础和专业的训练体系,散打运 动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推广, 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力量素质训练方法指导
负重力量训练
通过杠铃、哑铃等器械进行负重 训练,提高肌肉力量。
自重力量训练
利用自身重量进行训练,如俯卧 撑、深蹲等。
爆发力训练
通过快速、爆发性的动作来提高 力量输出,如冲刺、跳跃等。
速度、灵敏度和协调性培养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国内、国外散打竞赛规则相一致,便于推广、交流和规 范项目的发展。
散打新规则简介之三:新规则主要条款的具体变化
1、取消了得分部位中的小腿。(引导技术发展方向) 2、取消了4分得分标准。只有得2分、1分、不得分标准。
(便于裁判判罚) 3、腿法击中头部,改为得2分。(引导运动员使用高腿) 4、取消了互打互踢不得分条款。(可以累计分数,提倡组合
常规赛:全运会散打比赛、全国散打锦标赛、全国散打冠军赛、 全国青少年散打锦标赛、全国武术馆校散打比赛、 全国城市运动会散打比赛、全国体育院校散打比赛等。
商业赛:散打王比赛、武术散打俱乐部赛、散打水上擂台赛等。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之二:国内发展现状 2、目前散打在国内的普及程度 (1)每年参加全国散打比赛有近50个队伍,其中专业队伍有 32支。而且参加女子比赛的队伍达到25支。 (2)散打成为公安系统录用、考核、评比的一个重要内容 (3)体育院校相继成立散打专业、普通高校开设散打选修课 (4)全国范围内武术馆校的兴起,散打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5)很多城市少儿业体校也成立了散打班 (6)公园、健身俱乐部练习散打的人群比比皆是 (7)散打王赛一场比赛的电视收视率高达5200万人。
(4) 2004年“七科大”共有104篇武术论文入选,其中研究散打 的学术论文22篇,包含了散打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训 练问题,以及散打理论框架、竞赛、市场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涉 及了运动医学、生理、生力、生化、心理、计算机软件等相关学 科。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之三:国际发展现状 1、1988年首届国际武术节,设立了散打比赛项目,是散打首 次在公开场合亮相。
从1979年开始试点比赛之后,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 点。一种观点认为“散手”这个名称,尊重了历史的沿革, 是自然而合乎情理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散手”这个名 称不准确,不好理解,应该改为“散打”。
中国武术协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1998年开 始在正式的比赛和交往中,推广使用“散打”一词,并逐 渐规范统一。
2、国际散打竞赛规则修改情况: 1999年《国际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2004年《国际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散打新规则简介之二:散打规则修改的依据
1、引导技术发展方向。规则不能阻碍技术的发展,应该是 技术的导向,要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
2、可操作性。条款简单化,便于执行评判。
3、最终进入奥运会。首先散打规则应符合现代体育竞赛特 点,迎合奥运会的条件要求。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及规则简介
1、散打运动发展现状 (1) 散打运动概述 (2)国内发展现状 (3)国际发展现状
2、散打新规则简介 (1) 散打竞赛规则的演变 (2)散打规则修改的依据 (3)新规则主要条款的具体变化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之一:散打运动概述
套路: 1、武术
散打: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 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 代竞技体育项目。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之二:国内发展现状
1、国内散打竞赛现状 (1) 1989年散打被列入全国正式体育竞赛项目。 (2) 1993年被列为第七届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3) 历届全运会金牌数对比: 1993年七运会:团体一块金牌。 1997年八运会:小、中、大级别团体三块金牌。 2001年九运会:48-52、56-60、65-70、75-80、 85-90、90以上共六块金牌。 2005年十运会:50、58、67.5、77.5、87.5、无差、 女子团体共七块金牌。 (4) 国内现有散打比赛一览: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之二:国内发展现状
3、散打理论不断完善、加强了对散打项目的科学研究
(1) 1990年全国范围内组织专家,编写了第一本系统介绍散打理 论、技术的专业指导书籍《中国散手》。
(2) 1998年出版了《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武术散手)》 为提高教练员的理论知识及训练水平提供了参考。
(3) 2004年经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出版了《中国武术 教程》其中下册主要内容为散打部分。进一步规范了术语。
6、亚洲、欧洲、美洲等洲际性武术锦标赛,都设有散打比赛。
7、2003年的东南亚运动会,散打设8块金牌。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
散打新规则简介一:散打竞赛规则的演变
1、国内散打竞赛规则修改情况: 1990年第一版《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1996年第二版《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1998年第三版《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2004年试用版《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 同时编写了试用版《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裁判法》
2、散打运动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叫法 先秦——搏;春秋——相搏、手搏;汉代——卞、弁; 明——白打(正规比武——打擂台);近代——散手、 散着(招)、散打、拆手; 现代——散打
散打运动发展现状之一:散打运动概述
3、关于散打与散手 1979年3月国家体委决定将散手列为竞技比赛试验项目,
同年5月在南宁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散手作 了尝试性的表演。1980年,列入“全国武术对抗项目表演 赛”。为尊重历史沿革,“散手”一词作为武术徒手对抗 项目的正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击打,使比赛场面更紧张激烈) 5、取消了技术犯规中的场外指导和大声叫喊。(使赛场气氛
更活跃) 6、规定了仲裁不能改判裁判组的评判结果。(避免了不必要
的赛场纠纷) 7、规定了比赛护具为:护头、护胸、护裆、护齿、拳套等。
(与国际比赛相一致) 8、增加了擂台和保护垫的高度:擂台高80厘米、保护垫高30
厘米。(使比赛场面更清晰,便于裁判记分)
2、1991年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打被列为表演项目,只 有10几个国家参加比赛。从第二届起,散打被列为比赛项目。
3、2003年第七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已有5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比赛。并第一次设立了女子散打五个级别的比赛。
4、2002年和2004年分别举办了第一、第二届世界杯散打赛。
5、1998年起散打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设五枚金 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