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名词解释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名词解释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是一种医疗手术,通过股静脉或颈静脉进行穿刺,插入静脉导管,然后将特殊的血管滤器放置到下腔静脉中,用来过滤通过下腔静脉的脱落血栓。
这种手术常用于预防下腔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尤其是在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或者中止药物抗凝治疗的情况下。
此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也用于降低大型手术、重大创伤、长期卧床和瘫痪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
下腔静脉塌陷率技术指南__概述及解释说明

下腔静脉塌陷率技术指南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下腔静脉塌陷率是指在体循环中,下腔静脉在呼气与吸气过程中的变化比例。
正常情况下,下腔静脉在吸气时会稍微扩张,而在呼气时会收缩。
然而,某些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下腔静脉塌陷率异常增加或减少。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临床需求的提高,测量下腔静脉塌陷率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指标。
它不仅可以用于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和容量状态,还可以作为许多疾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着下腔静脉塌陷率技术指南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对该指南进行了概述,并解释了其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定义了下腔静脉塌陷率技术指南,并说明了执行该指南的益处。
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结果解读与判断标准。
第四部分则介绍了该指南的应用场景和使用范围,同时探讨了可能引发的争议并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技术指南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推广应用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下腔静脉塌陷率技术指南,对其定义、意义、内容和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提供给医学从业者们一个清晰的理解框架,加强对该指南的认识,并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该指南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并评估其在医学界推广应用所具有的价值和潜力。
2. 下腔静脉塌陷率技术指南的定义及意义2.1 定义下腔静脉塌陷率是一种用于衡量心室舒张期下腔静脉直径变化的指标,通常通过超声心动图显像技术来进行测量。
该技术指南的定义主要包含了下腔静脉塌陷率的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结果解读与判断标准等内容。
2.2 指南的重要性下腔静脉塌陷率技术指南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心室舒张期下腔静脉直径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循环容量状况以及心室充盈压力。
这对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腔静脉

精
肝V 肝中V 肝右V
成对脏支
索 内 形
右肾上腺V
肾V 右睾丸V 右:以锐角直接
成 蔓 状
丛V
注入下腔V
左:以直角注入左.肾V
2.肝门V系 (1)组成 肝门V+属支
(2)收集范围 (3)去向 (4)功能 (5)特点 (6)肝门V的合成 (7)肝门V走行位置 (8)肝门V的属支
(9)肝门V属支与. 腔V属支吻合部位
食管V丛 脾V
肠系膜上V
. 肠系膜下V
(9)肝门V属 支与腔V属
上腔V 奇V
支吻合部位
食管V丛
附脐V
胃左V 肝门V
脐周V网
脾V
下腔V 髂总V 髂内V
肠系膜下V
直肠上V
直肠V丛
.
直肠下V
腹前壁的浅静脉 胸外侧V 胸腹壁V
脐周静脉网
腹壁浅V
大隐V
.
腹前壁的深静脉 胸廓内V
腹壁上V
脐周V网 腹壁下V
脐 胸腹壁V 胸外侧V 周 腹壁上V 胸廓内V
上腔V
. 股V
肝门V 髂总 下腔
体循环静脉复习题
1.头V、贵要V、大隐V和小隐V的走 行位置及注入部位?大隐V末端 5条属支名称?
2.颈内V、颈外V、锁骨下V、奇V、 下腔V、肝门V的走行位置?
3.面V与海绵窦交通途径? 4.何谓V角? 5.股V在股三角内的. 走行位置关系。
2.肝门V系 (1)组成 肝门V+属支 (2)收集范围
.
2.肝门V系 (1)组成 肝门V+属支 (2)收集范围 (3)去向 汇合成1条肝门V ,经肝 门入肝,在肝内分支通到肝窦
.
2.肝门V系 (1)组成 肝门V+属支 (2)收集范围
下腔静脉综合征

下腔静脉癌栓分型[1]临床上依据癌栓近心端在下腔静脉内所处的解剖位置,可将下腔静脉癌栓分为4型:(1)肾静脉型(I型):癌栓在肾静脉开口上不超过2 cm;(2)肝下型(Ⅱ型):癌栓距肾静脉开口大于2 cm,但未超过肝门水平;(3)肝内型(Ⅲ型):癌栓超过肝门水平,但在横膈以下;(4)膈上型(Ⅳ型):癌栓超过横膈水平,可及右心房内。
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方法 8例患者均采用贝朗公司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
滤器植入时间为术前1天或手术日当天早晨。
植入术均在DSA室完成,患者平卧于DSA检查台,去枕,头偏向左侧,局麻下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先导入5F猪尾巴导管至下腔静脉内癌栓近端,嘱患者屏气,以10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总量20ml,准确测量癌栓近心端距离右房开口的距离。
造影后交换0.035超滑导丝,如果导丝顺利通过癌栓与下腔静脉壁间隙进入下腔静脉肾下段,交换5F端侧孔导管,再次造影,以全面了解癌栓位置形态。
标记癌栓位置后沿导丝导入导入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扩张器及输送鞘,到位后退出扩张器导入滤器释放,输送杆橄榄头固定于颈部皮下。
下腔静脉综合征转自37度医学网【概述】下腔静脉综合征(inferior vena cavasyndrome简称IVCS)是由于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内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因之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征侯群。
【病因】下腔静脉阻塞的首要原因是血栓形成。
欧美国家血栓形成发病率较高,乃起因于血液高凝状态。
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向近侧繁衍扩展累及下腔静脉,其次是盆腔静脉血栓形成。
原发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罕见。
下腔静脉肝后段或Eustachian瓣发育异常,引起先天性的下腔静脉隔膜阻塞。
病变初期隔膜呈筛状,随着其上开孔的日益闭合或纤维化而导致完全性阻塞,因此,可解释下腔静脉隔膜阻塞虽为先天性而症状出现较晚的原因。
下腔静脉PPT参考幻灯片

性。 自主呼吸患者,目前尚没可靠的显示下腔静脉超声预测容量反
应性。 扩张、不可塌陷的下腔静脉对心包填塞有高灵敏性,超声显示
下腔静脉不扩张时,可以排除心包填塞。 可以通过下腔静脉直径和可塌陷性估测中心静脉压。 两个画面的结合判定。 结合临床。
陷性结合其他临床参数,如脑钠肽有利于指导患者的 液体治疗。
下腔静脉直径和可塌陷性和中心静脉压 下腔静脉直径和塌陷(%) 中心静脉压(平均)(mmHg)
正常:《2.1和>50%
0-5(平均3)
除了“正常”或高的结果
5-10(平均8)
高:》2.1和<50%
10-20(平均15)
16
要点和误区
区别下腔静脉和主动脉。 当评估下腔静脉时,记录下腔静脉的最大径。 离右心房-下腔静脉交接点2cm或刚刚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远
铜仁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周庆
1
概述
床旁即时超声探查下腔静脉能迅速无创地判断右心房 压力、以指导容量状态和容量反应性。
2
下腔静脉解剖
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右侧,大多数下腔静脉在腹膜后间隙。在 膈肌和右心房之间。
3
探查方法
4
切面
5
剑突下声窗
6
剑突下声窗下腔静脉
7经肝的冠状位下腔静脉来自面813容量
当下腔静脉细小时(直径<1cm),用不依赖呼吸变 化的下腔静脉绝对粗细来指导液体治疗是直观的。
14
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
如果考虑心包填塞,通过证实随着深吸气下腔静脉的 塌陷为50%或更大,则可以有效排除。
15
估计中心静脉压
自主呼吸患者将下腔静脉的直径和塌陷性作为间接测 量中心静脉压的最合理的方法。下腔静脉直径和可塌
下腔静脉系名词解释

下腔静脉系名词解释下腔静脉系指的是一个重要的血管系统,它负责将身体下部的血液汇集到心脏,其中包括腰椎、髋部、股骨、膝盖以及小腿部。
下腔静脉系由下腔静脉、髂静脉和股静脉组成,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名词解释:1.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之一,它贯穿腹部,汇合来自身体下部的静脉血液,最终进入右心房。
2.髂静脉:是连接下腔静脉和下肢的重要血管,其路径从髂骨前上棘处向下到膝盖后侧弯曲,然后再向上到髋关节处。
3.股静脉:是下肢中最重要的静脉之一,从膝盖下方向上延伸到髂骨前上棘,与髂静脉汇合后进入下腔静脉。
4.股动脉:是人体主要的动脉之一,向下延伸到膝盖以上的股骨,分为内侧和外侧两支,分别供应大腿内侧和外侧的肌肉和皮肤。
5.腹膜后层静脉:是一系列位于腹膜后层淋巴结附近的静脉,将所接收到的脏器、下肢和腰部的静脉血液汇集到下腔静脉。
6.腹主动脉:是从心脏发出的主要动脉之一,向下逐渐分支成腹部的各个动脉,包括肠系膜、肝、脾等各个器官的动脉。
和下腔静脉等血管构成了一个血液循环系统。
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了解下腔静脉系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下腔静脉的栓塞会造成肝功能受损,严重的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
同时,下腔静脉癌的症状包括高热、背部疼痛,视为医疗急症。
因此,对下腔静脉系的了解也可以预防和缓解一些疾病的发生。
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的血管,下腔静脉系还包括下肺静脉、肝静脉和十二指肠静脉。
下肺静脉是将肺部回流的静脉血液汇入左心房,肝静脉则是将肝脏的静脉血液汇入下腔静脉,而十二指肠静脉是将胃肠道的静脉血液汇入下腔静脉。
在下腔静脉系中,静脉血液的流向是从子宫、阴茎等生殖器官、腹部器官如结肠、肾脏和胰腺汇入下腔静脉,最后进入右心房。
这个过程中,静脉血液的含氧量明显较低,因此静脉与动脉的含氧量不同,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临床应用方面,下腔静脉系除了上述的疾病,还与一些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关。
例如,医生可以通过下腔静脉插管来完成一些心脏手术和其他治疗,如心脏起搏器置入、心脏导管手术、肾脏手术等。
下腔静脉及双下肢血栓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以降低血 栓形成的风险。
05
下腔静脉及双下肢血栓 的预防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 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建议多食 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 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控制钠盐摄入
高钠饮食会增加血容量,增加血 栓形成的风险。应减少高盐食品 的摄入,如腌制食品、加工肉类 等。
总结词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是预 防下腔静脉及双下肢血栓形成的 重要措施。
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 液粘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 等强度有氧运动。
控制体重和戒烟限酒
肥胖和吸烟、饮酒都是血栓形成 的高危因素,应保持健康的体重, 戒烟限酒。
定期进行体检
总结词
。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
总结词
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会增加下腔静脉及双下肢血栓形成的风险。
适时活动
在工作或生活中,应适时地进行身体活动,如每隔一小时起身走动510分钟,或进行简单的腿部伸展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使用脚踏板
在长时间久坐时,可以使用脚踏板或升降桌等工具,使腿部得到适当 的活动和伸展。
睡眠时抬高下肢
手术治疗
导管溶栓术
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部位,以达到快速溶解血栓的 效果。
机械取栓术
使用机械装置将血栓从血管内取出,以达到消除血栓的目的。
血管成形术
使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方法,恢复血管通畅。
其他治疗方式
抗血小板治疗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康复治疗
通过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肢体功能。
下腔静脉与门静脉的解剖位置下腔静脉,门静脉

下腔静脉与门静脉的解剖位置下腔静脉,门静脉一、下腔静脉:1、在第4或第5腰椎体前面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
2、下腔静脉沿腹主动脉的右侧上行,全程分为5段,★ 自起始处至右肾静脉上缘为第一段,平均长度为13.2cm;★ 由右肾静脉上缘至肝下缘为第二段,平均长度为2.60cm;★ 由肝下缘至肝右静脉上缘为第三段,平均长度为7.3cm;★ 自肝右静脉上缘至膈为第四段,长约0.5cm;★ 由膈至右心房为第五段,又称膈上段,其长度平均为1.8cm。
3、下腔静脉全长平均为25.7+-2.5cm。
4、下腔静脉口径:起始处平均2.6+-0.30cm,最高一侧肾静脉上缘处为3.10+-0.40cm,穿膈处为3.4+-0.4cm。
二、直接注入下腔静脉的属支,有脏支和壁支。
脏支有肝静脉、右肾静脉,左肾静脉和右侧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等,壁支包括膈下静脉和腰静脉。
3、其中肝静脉和肾静脉临床上比较重要。
肝静脉自肝实质内导出的静脉,从后缘出肝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
肝静脉有2-3条主干(肝右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出肝后入下腔静脉,没有静脉瓣。
肝静脉阻塞可引起布加综合征。
肾静脉输送肾的静脉至下腔静脉。
右肾静脉较短,平均长度2.75cm,口径平均为12.8mm。
左肾静脉较长,平均为6.47cm,口径平均14.6mm。
肾静脉内可出现瓣膜。
门脉高压症时,切除脾脏与左肾静脉左脾肾静脉分流术。
三、门静脉:为一粗短的静脉干,成人平均长度为5.10cm,或6.75cm。
门静脉进侧端的口径平均为1.70cm。
在第二腰椎体的左侧、胰颈的背侧处,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位于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的后方。
门静脉入肝后反复分支,最后终于窦状毛细血管,自此经各级肝静脉将血液运送到下腔静脉。
四、脾静脉在脾门处由2-6支静脉汇合而成。
脾静脉的长度,成人平均为9.56cm;口径,成人平均为11mm。
脾静脉在走行中,先跨过左肾及左肾门的前面,或左肾上腺下极的腹侧,继续向内与左肾静脉关系密切,最后经腹腔干涸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至腹主动脉前方、胰颈的后方予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下腔静脉(IVC)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1. IVC及其属支是否通畅,有无栓塞及狭窄。
2 .IVC及其属支是否存在畸形。
3. 是否存在IVC侧支循环及其部位。
4. IVC疾病治疗后的监测。
二、适应证
1. 可疑IVC梗阻。
2 . IVC畸形。
3. IVC内支架或滤器的监测。
4. 可疑动脉-静脉瘘。
5. 可疑缩窄性心包炎。
6.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Osler-Rendu-Weber病)。
7. 治疗后评估。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无禁忌证。
四、检查仪器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5MHz凸阵或线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空腹8小时以上为宜。
若腹水过多,必要时在检查前抽吸腹水。
六、检查技术
1. IVC
灰阶超声:从右心房到髂静脉观测IVC位置、走向、管壁波动;在可疑管腔狭窄处测量IVC前后径和横径。
CDFI:检查IVC是否通畅、血流方向及充盈程度。
PW:观察血流频谱形态及其随心动和呼吸周期的变化,测量最大血流速度。
如果IVC腔内发现异常回声(如血栓、滤器等),应确定其部位,测量其大小和范围、检测异常处及其近端和远端的多普勒血流频谱。
2. 髂静脉
灰阶超声:显示髂总动脉后髂静脉,观测静脉腔是否受压狭窄;在管腔狭窄处测量髂静脉前后径和横径。
CDFI:检查髂静脉是否通畅、血流方向及充盈程度。
PW:观察血流频谱形态及其远端随心动和呼吸周期的变化。
如果髂静脉腔内发现异常(如血栓等),应确定其部位,测量其大小和范围、检测异常处及其近端和远端的多普勒血流频谱。
3. 肝静脉
灰阶超声:观测肝静脉是否闭塞或扩张,需同时行肝常规扫查并特别注意尾叶大小。
CDFI及PW:检测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的血流及方向,并采集异常部位的血流频谱。
观察肝静脉间有无异常血流信号及肝短静脉血流信号。
4. 肾静脉
灰阶超声:观测肾内和肾外静脉走行,是否狭窄及扩张,静脉腔内有无异常回声,同时行肾常规扫查并双侧对比,怀疑胡桃夹现象时应测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的左肾静脉内径并与其远心端比较。
CDFI:观察肾静脉有无充盈缺损及异常血流信号。
PW:观察肾静脉频谱,必要时测量流速。
七、诊断标准
1. 布加综合征
灰阶超声:
下腔静脉及或肝静脉狭窄征象,狭窄远心段管腔扩张;
肝内异常交通静脉及肝短静脉增粗;
肝尾叶增大;
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征象。
CDFI及PW:
闭塞处无血流显示,狭窄处血流速度增高,最高流速>1.5m/s,狭窄远段波动性降低或消失、流速减慢甚至反向。
肝短静脉流速明显增快。
2. IVC栓塞(血栓或瘤栓)
灰阶超声:管腔内见实性回声,管腔局部狭窄或闭塞。
CDFI及PW:闭塞处无血流显示,狭窄处血流速度增高,狭窄远端波动性降低或消失、流速减慢甚至反向。
3. 髂静脉受压综合症
灰阶超声和CDFI:显示髂总动脉后髂静脉受压狭窄,远端髂静脉扩张。
PW:狭窄处血流增快,其远端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随心动和呼吸周期的变化减弱或消失。
4.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症(胡桃夹现象)
灰阶超声: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间隙明显变小,左肾静脉明显受压;左肾静脉远心端明显扩张,左肾静脉扩张段内径为狭窄处内径3倍以上,在脊柱后伸20分钟后为4倍以上。
CDFI及PW:左侧肾静脉扩张处血流速度减低,而受压段静脉流速加快,狭窄远端肾静脉扩张,频谱低平或消失。
5. 肾静脉栓塞(血栓或瘤栓)
灰阶超声:管腔内见实性回声,管腔局部狭窄或闭塞。
CDFI:狭窄处静脉管腔血流充盈缺损或血流消失(闭塞)。
PW:狭窄处血流速度增高,狭窄远端波动性降低或消失、流速减慢。
八、操作注意事项
过度加压扫查可能影响静脉腔形态和血流状态。
九、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
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
1. IVC
超声描述应包括:
1. 常规描述IVC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位置、有无畸形、横断面形态);腔内有无异常回声。
2. 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是否完全充盈IVC,若有充盈缺损,报告其位置和范围。
3. 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速度及随呼吸和心动周期的改变等)。
4. IVC梗阻时,描述侧支循环信息。
5. 任何累及器官超声检查所见的简要描述。
6. 有无腹水。
7. 若评价IVC内支架或滤器位置和血流,应报告其位置、是否通畅、有无血栓。
支架近端及远端的血流速度。
8. 记录支持和排除诊断的图像资料。
超声诊断:重点提示临床医师关心的病因、病理、功能诊断信息。
1. IVC有无狭窄或扩张。
2. 狭窄的原因(先天性、血栓、瘤栓、外压等)、部位、程度。
3. 侧支循环及部位。
4. 受累器官的形态、大小。
5. 血管支架是否通畅或狭窄程度。
6. 腹水及量。
2、肝静脉
超声描述应包括:
1. 描述肝的常规超声检查所见(形态、大小、表面和内部回声特征),有无异常回声。
2. 肝静脉的灰阶声像图特征(走行、变异、闭塞、狭窄、扩张等);腔内有无异常回声。
3. 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速度及随呼吸和心动周期的改变等)。
4. 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是否完全充盈肝静脉,若有充盈缺失,报告其位置和范围。
5. 肝静脉狭窄或梗阻时,详细描述其部位、范围、程度。
6. 狭窄部位的血流速度。
7. 肝内侧支循环的部位和静脉。
8. 肝尾状叶内肝短静脉的血流。
9. 门静脉内径及血流信息(方向、速度)。
10. 有无腹水。
11. 若为IVC肝段狭窄,应描述相关信息(见前述)。
12. 若评价肝静脉内支架位置和血流,应报告其位置、是否通畅、有无血栓。
支架近端及远端的血流速度。
13. 记录支持和排除诊断的图像资料。
超声诊断:重点提示临床医师关心的病因、病理、功能诊断信息。
1. 肝的形态、大小。
2. 肝静脉有无狭窄或扩张。
3. 狭窄的原因(先天性、血栓、瘤栓、外压等)、部位、程度。
4. 侧支循环及部位。
5. 有无门静脉高压表现。
6. 静脉支架是否通畅或狭窄程度。
7. 腹水及量。
3、肾静脉
超声描述应包括:
1. 描述肾的常规超声检查所见(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特征),有无异常回声。
2. 肾脏上、中、下三支段动脉和肾外动脉的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
3. 肾内和肾外静脉的走行,是否扩张,静脉腔内有无异常回声。
4. 肾静脉有无彩色血流信号充盈缺损,部位、范围。
5. 肾静脉狭窄或梗阻时,详细描述其部位、范围、程度;狭窄部位的血流速度。
6. SMA与腹主动脉间的左肾静脉及其远端的内径。
7. 肾静脉与动脉间有无异常高速血流信号。
8. 移植肾吻合口内径和血流。
9. IVC腔内有无异常回声。
10. 有无腹水。
11. 若为IVC肾静脉入口段狭窄,应描述相关信息(见前述)。
12. 若评价肾静脉内支架位置和血流,应报告其位置、是否通畅、有无血栓。
支架近端及远端的血流速度。
13. 记录支持和排除诊断的图像资料。
超声诊断:重点提示临床医师关心的病因、病理、功能诊断信息。
1. 肾的形态、大小。
2. 肾静脉有无狭窄或扩张。
3. 狭窄的原因(先天性、血栓、瘤栓、外压等)、部位、程度。
4. 静脉支架是否通畅或狭窄程度。
5. 腹水及量。
附:门静脉、IVC、肝静脉、肾静脉超声造影
近年来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成像技术与灰阶超声相比,已经明显提高了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但是即使是有经验的检查者,对许多位置深在的以及极度肥胖病人的血管病变,或遇到非常慢速的血流,或受扫查角度的影响,心脏活动向肝实质传导难以避免的运动伪象等原因,都可能严重限制多普勒检查的准确性。
超声造影剂联合改良的扫描技术,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能显著提高血管内信号强度,改善慢速血流的显示。
团注造影剂后,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增强时相。
尽管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可供参考,但是这一技术对门静脉、IVC及其属支(肝静脉、肾静脉等)解剖和血流动力学评价的潜力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可能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