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北师大版一年级下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优质课教案附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优质课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教学目的]1、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看一看、玩一玩、画一画等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知道它们的名称,直观感知其特征,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美,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正确识别[教学难点]体会平面图形在物体上[教学准备]教具:带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物体各一个。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教学过程]活动一:“猜一猜”1、布袋里藏着一些我们认识过的物体,根据老师的描述,请你猜一猜,老师摸到的物体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圆柱、球、正方体)师:这个图形,你们认识吗?(三棱柱)它有很多个面,并且上下两个面是三角形,所以我们叫它三棱柱。

2.师指着正方体问:正方体有几个面,现在老师要把这个正方体的上面拿下来,看一看它是什么图形?现在林老师又想将这个正方体的底面上的正方形搬到黑板上,你有什么好办法?(描、画、印)画法:一只手固定住物体,为什么要固定?另一只手握笔沿着底面描一圈,看看:我们刚才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你们想试试吗?活动二:“画一画”请你象老师这样选择你手中的立体图形的某一个面,把它搬到纸上。

反馈:你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找到了哪几种?(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出各种图形)师: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从哪些立体图形里面找到了哪些图形?(课件演示)象这样的,我们就叫它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齐读,师指生快速说出图形名称。

小结:现在请拿出你的小手摸一摸,象这四个图形一样平平的,都只有一个面的图形,我们就叫它为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平面图形。

师:平面图形只有一个平平的面,而我们桌上放的立体图形有棱有角(边摸边说),有好多个面。

小朋友,可不要粗心大意错把正方体当成正方形,长方体错当成长方形哦活动三:“分一分”老师这有许多的平面图形聚集在这,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预设一:按形状的种类分成四类预设二:按有无角分成两类生独立完成作业纸一反馈:为什么1、6、9、10都是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师:其它图形有什么特点?(板书:圆形没有角正方形,四个角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四个角两条长边,两条短边)(预设如学生没有回答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不同点,就追问:同样是四个角,四条边,为什么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课件:长方形与正方形)活动四:“找一找”(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一下子就发现了平面图形的这么多秘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认识图形-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认识图形-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认识图形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认识图形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章第一节“认识图形”。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区分四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四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四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能正确辨别。

难点:让学生理解图形的特征,并能运用图形进行创新性的组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几何图形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几何图形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打开学生用书,自主学习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四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能够辨别。

3. 课堂讲解(10分钟)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通过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四种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几何图形卡片,给学生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正确辨别四种基本几何图形。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进行创新性的组合。

5. 随堂练习(5分钟)给学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四种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辨别。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认识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画出生活中常见的四种基本几何图形,并写一写它们的特点。

答案: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2. 请学生用彩色笔将四种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创新性的组合,并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 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认识图形1》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分类等方法,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这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和分类,掌握这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平面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模型或者图片,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

2. 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色卡或者贴纸,以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模型或者图片,引起他们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性质?”2. 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介绍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3. 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使用色卡或者贴纸,尝试制作不同种类的平面几何图形,并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4. 分类:让学生根据平面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将它们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5. 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识别和描述不同平面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名称和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例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四边形:四个角,四条边五边形:五个角,五条边六边形:六个角,六条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识别和描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点和性质。

《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图形》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编写的《认识图形》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7页的例题和第38页的练习题。

例题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各种基本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它们。

2. 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如圆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为180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名称和特征。

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为180度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练习本、笔、几何图形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都是由各种图形组成的。

然后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让学生尝试回答,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拿出练习本,完成教材第38页的练习题。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圆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为180度。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几何图形模型拼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说明其特征。

2. 完成教材第39页的练习题。

答案:1. 学生自己喜欢的图形和其特征。

2. 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区分程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五篇材料]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

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你们猜一才看他们是谁呢?学生边摸边猜活动师: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生:平平的、滑滑的。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1、说一说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学生汇报,交流。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4.1认识图形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4.1认识图形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4.1认识图形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认识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几何思维发展至关重要。

本课程设计是基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四章认识图形4.1认识图形,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认识图形。

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3.能够正确运用几何图形的基本术语。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内容概述1.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2.学习几何图形的基本术语,如角、边、顶点等;3.分析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2 课程详情Step 1 引入本节课为认识图形课程,首先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请学生看,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图形?我们在哪里常见到它?”图1Step 2 新知掌握首先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矩形、圆形的概念,并逐一介绍它们各自的定义及特点。

2.1 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它有三个顶点和三条边。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为180度。

请学生自己画出三角形,利用角度计算工具测算三角形内角和是否为180度。

图22.2 矩形矩形是一个四边形,有四个内角,且是一个内角为90度,另外的两个相邻内角为补角。

请学生自己画出一个矩形,测量其各个角度,验证矩形的特点。

图32.3 圆形圆形是由一个圆心和半径确定的一组点的集合。

所有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请学生画出一个圆形,测量其周长和直径,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图4Step 3 练习巩固在巩固学习各个图形的定义和特点之后,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填充图形的名称和各个部分的特征。

表1Step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认识图形的基本术语及其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四、教学评估在本节课的末尾,设计测评题目,对学生的认识图形的认知程度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

表2五、学习资源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参考资料:《小学数学教学指导》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入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新北师大一年级下公开课认识图形教学设计课件

新北师大一年级下公开课认识图形教学设计课件

北师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课方案泉州云谷小学林晓梅一、教材剖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 4 单元《风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 )出简单几何体的面下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领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

这表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以后进行教课的,为此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课目的 :1、经过察看、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领会“面”在“体”上。

2、在着手操作的过程中,领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领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培育初步的察看、比较和着手操作能力,培育初步的空间观点。

三、教课重难点1、会辨识这四种图形。

2、领会“面”在“体”上,能找出生活中的这四种图形。

四、教课假想本次教课活动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载体表现教课内容,着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研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申对学生空间观点的培育,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讲话法进行教课经过讲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课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着手的过程中领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察看、操作、沟通、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着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经过“摸、看、描” ,在获取直观感觉的基础上,鉴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领会“面在体上”。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五、教课流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师:还记得这是一篇什么课文吗?(雪地里的小画家 )你们知道小画家是谁吗?(小鸡、小鸭、小马等)师:今日呀,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在雪地里留下了画就走了,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出示图片)(生回答)师:它们画的这些图,你们认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书写标题:认识图形)二、操作沟通,研究新知(自主研究)(一)描一描,初识图形师:老师把这些小画家请到了现场(师挨次展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师:你能指出它们是怎么画的,画的是哪一面吗?(师指导生指出,并摸摸)什么感觉?(感觉面在体上)师:此刻老师替它们把画画出来。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值得收藏)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值得收藏)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值得收藏)本文讲述了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的优秀教学设计。

首先进行了教材分析,确定了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

接着进行了学情分析,了解了学生的特点和能力。

在教学目标方面,旨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根据它们的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这些图形,形成对平面图形的直观感受,充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是直观正确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体会“面”在“体”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分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平面图形、剪刀、A4纸、印台和学生立体图形学具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复旧识并引入新知。

教师拿出一个神秘的礼物盒,盒中装有各种形状的实物,让学生逐个认识并介绍它们。

接着,通过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分一分等活动,让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平面图形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立体图形学具模型,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魅力。

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和教具,让学生获得多样的研究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老师:非常好,你们都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请”下立体图形的平面。

现在让我们来试试这些方法,看看能不能把平面“请”下来。

2)认识平面图形老师:现在我们已经把平面“请”下来了,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请大家拿起你们“请”下来的平面,看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这个是正方形,这个是长方形,这个是三角形……老师:非常好,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那么,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它们都是平面的,但形状不一样。

老师:非常好,你们说的很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执教者:张旋旋班级:一年3班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页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几何图形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联想自己周围的事物,然后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一些有目的的尝试,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索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从体来”,发展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摸、画、摆、拼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出现的图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还记得安全课上《好浓的煤气味》里的小主人吗?对了,雯雯呢,今天想和大家到图形城堡里逛逛呢,大家欢不欢迎呀?
出示课件《图形城堡》
师: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呢,请同学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
图形的名字。

出示课件《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和三棱柱。

师:请同学们打开学具盒,听老师口令,拿出立体图形,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拿得又对又快。

(注意拿出来的立体图形放在桌面上,立体图形拿完后关上学具盒)。

师说生拿。

师:长方体、正方体、球和三棱柱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出示课件《平面图形》
师:请同学们试着说说你认识的图形。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板书:认识图形)
2.操作交流,认识图形
(1)玩中认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摸一摸
师: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立体图形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和同桌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议一议
师: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你找到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要小心拿。

生:我感觉它们都是平平的,但是有些是弯弯的。

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把学具放在桌面上,认真看一看,老师在变魔术了哦。

课件、实物演示“面”在“体”上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小魔术,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呀?这些平面图形的家住在哪呢?
生:他们都住在立体图形上呢。

师:真棒,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些平面图形呀,他们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2)学会用“体”描“形”
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体上请出来,留在白纸上呢?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方法,让孩子说说操作过程。

描一描
师:用水彩笔把自己喜欢的平面图形用描一描的方法请出来留在纸上,我们来听听音乐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抽不同的学生作品展示。

(让孩子把立体图形收回学具盒)
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上分别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3、联系生活,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联系实际,认识特点
师: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的表面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呢?
学生自由说。

师:刚才,小朋友们举了好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打开学具盒,选择一个屏幕上你喜欢的图形,找一找它的特点,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选择不同图形的孩子汇报。

(你选择了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方方正正,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比一比
师:小朋友们,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很像呢?(长方形和正方形)师:它们有哪些地方相似呢?(4条边,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正方形
4条边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
(2)闯关小游戏。

师:小朋友们,老师陪你们玩玩闯关游戏好不好?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棒哦。

生:好。

第一关:我说你拿。

师:这个游戏叫做“我说你拿”
第二关:找一找
出示课件《找一找》
师:请小朋友们用明亮的小眼睛找找看,下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圆形?
第三关:猜猜我是谁
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出示图形的一部分,让孩子猜图形。

第四关: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学具盒中的小棒,摆一摆上面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师: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小棒是直的,所以拼不出圆形。

第五关:数一数我有几个
出示一幅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图画,让孩子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师:打开书本P37页,第5题,数一数
第六关:画一画
师:打开书本P37页,在点子图中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4. 拓展延伸—动手拼图
师: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师:那你能不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请同学们课后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和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同学说说你拼的这个图形用了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反思
《认识平面图形》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学习的,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

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这节课我的安排是这样的:
1、课堂上玩中认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我先让学生复习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面图形。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
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摸一摸、画一画、说一说、看一看这些立体图形的面,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体会到“面”在“体”上。

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让学生说出交通标志的名称,以及它们的面的形状,让学生寻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帮助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机的渗透注意交通安全,当个好公民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就在身边。

3、孩子在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后,设计了“我说你拿”、“找一找”、“猜猜我是谁”、“摆一摆”等闯关活动,充分利用孩子们好动的特性,以学生的内心体验来学习数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感性的认识。

4、设置了课后作业——用图形绘画,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充分利用好平面图形的特性,设计出自己的“完美”作品,既增强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又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由于课前准备的不足和学生不是经常训练动手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整堂课下来此起彼伏的学具落地声,而且课堂随意性较大,不能够完全按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进行课堂教学;语言不够准确精练,课堂组织教学及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没有很好的感染学生、引导有序活动;同时由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对象由大姑娘小伙子变成一个个刚走出幼儿园的小屁孩,角色转换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方法缺乏指导;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语言缺乏童声童趣,评价学生的方法不够灵活。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尽快进行角色转换,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习态度、从积极性上、从速度上、从思维的灵活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