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大量共存规律总结
离子共存问题讲解及口诀

一.离子间相互反应不能大量共存1.相互结合生成沉淀。
如:Ba2+和SO42-, Ag+和Cl-, Cu2+和OH-。
2.相互结合形成挥发性物质。
如:H+和S2-、HS-、CO32-、HCO32-、SO32-、HSO3-等。
3.离子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
如:H+和OH-、PO43-弱酸根等。
4.弱酸根与弱碱的阳离子会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S2-和Al3+, Fe3+和CO32-。
5.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Fe3+和S2-、I-, MnO4-和Fe2+、S2-、I-、SO32-等。
6.离子间相互结合形成络离子。
如:Fe3+与SCN-形成 [Fe(SCN)]2+络离子二.特殊条件要求某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无色溶液中,则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Cu2+、Fe2+、Fe3+、MnO4-均是有色离子。
2.强酸性溶液,则非强酸根离子、OH-不能大量共存。
如:PH=1的溶液中,OH-、S2-、HS-、CO32-、HCO3-、SO32-、HSO3-、ClO-、F-、PO43-、HPO42-、S2O32-等不能大量存在。
3.强碱性溶液中则H+、酸式根(如HCO3-、HSO3-、HS- )、非强碱的阳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PH=13的溶液中,H+、Cu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4.具有较强氧化性微粒的溶液中,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有MnO4-离子大量存在的溶液中,I-、Fe2+、S2-、Br-和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5.具有较强还原性微粒的溶液中,氧化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在有I-离子大量存在的溶液中,Fe3+、MnO4-、H++NO3-和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6.其它特殊条件,如:①加入铝能放出H2的溶液中②“水电离产生的[H+]水=1×10-13 mol/l(或[OH-]水=1×10-13 mol/l)的溶液中”③“水电离产生的[H+]水[OH-]水=1×10-26 mol/l的溶液中”④“在水的电离度为×10-13%的溶液中”以上条件均可有两种情况,即既可是强酸性溶液也可以是强碱性溶液。
离子共存问题讲解及口诀

初三化学离子共存问题一.离子间相互反应不能大量共存1.相互结合生成沉淀。
如:Ba2+和SO42-, Ag+和Cl-, Cu2+和OH-。
2.相互结合形成挥发性物质。
如:H+和S2-、HS-、CO32-、HCO32-、SO32-、HSO3-等。
3.离子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
如:H+和OH-、PO43-弱酸根等。
4.弱酸根与弱碱的阳离子会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S2-和Al3+, Fe3+和CO32-。
5.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Fe3+和S2-、I-, MnO4-和Fe2+、S2-、I-、SO32-等。
6.离子间相互结合形成络离子。
如:Fe3+与SCN-形成 [Fe(SCN)]2+络离子二.特殊条件要求某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无色溶液中,则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Cu2+、Fe2+、Fe3+、MnO4-均是有色离子。
2.强酸性溶液,则非强酸根离子、OH-不能大量共存。
如:PH=1的溶液中,OH-、S2-、HS-、CO32-、HCO3-、SO32-、HSO3-、ClO-、F-、PO43-、HPO42-、S2O32-等不能大量存在。
3.强碱性溶液中则H+、酸式根(如HCO3-、HSO3-、HS- )、非强碱的阳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PH=13的溶液中,H+、Cu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4.具有较强氧化性微粒的溶液中,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有MnO4-离子大量存在的溶液中,I-、Fe2+、S2-、Br-和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5.具有较强还原性微粒的溶液中,氧化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在有I-离子大量存在的溶液中,Fe3+、MnO4-、H++NO3-和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6.其它特殊条件,如:①加入铝能放出H2的溶液中②“水电离产生的[H+]水=1×10-13 mol/l(或[OH-]水=1×10-13 mol/l)的溶液中”③“水电离产生的[H+]水[OH-]水=1×10-26 mol/l的溶液中”④“在水的电离度为1.8×10-13%的溶液中”以上条件均可有两种情况,即既可是强酸性溶液也可以是强碱性溶液。
离子共存问题讲解、口诀

离子共存问题讲解、口诀离子共存问题离子间相互反应会导致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
一种情况是相互结合生成沉淀,例如Ba2+和SO42-、Ag+和Cl-、Cu2+和OH-等。
中学阶段常见的强酸有HCl、HNO3、H2SO4、HClO4,常见的酸为非强酸;强碱有NaOH、KOH、Ca(OH)2、Ba(OH)2,常见碱为非强碱。
根据溶解性口诀,所有的钾盐、钠盐、铵盐和硝酸盐均溶于水,氯盐除了银盐和亚汞盐不溶外,其它氯盐均溶于水,硫酸盐除了铅钙钡盐不溶外,其它硫酸盐均溶于水。
另一种情况是相互结合形成挥发性物质,例如H+和S2-、HS-、CO32-、HCO3-、SO32-、HSO3-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离子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例如H+和OH-、PO43-弱酸根等。
弱酸根与弱碱的阳离子会发生双水解反应,例如S2-和Al3+、Fe3+和CO32-。
离子间也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Fe3+和S2-、I-,MnO4-和Fe2+、S2-、I-、SO32-等。
此外,离子间还会相互结合形成络离子,例如Fe3+与SCN-。
在特殊条件下,某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果是无色溶液,则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例如Cu2+、Fe2+、Fe3+、MnO4-等均是有色离子。
如果是强酸性溶液,则非强酸根离子和OH-不能大量共存,例如在PH=1的溶液中,OH-、S2-、HS-、CO32-、HCO3-、SO32-、HSO3-、ClO-、F-、PO43-、HPO42-、SO32-等不能大量存在。
如果是强碱性溶液,则H+、酸式根和非强碱的阳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例如在PH=13的溶液中,H+、Cu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
如果是具有较强氧化性微粒的溶液,则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例如在有MnO4-离子大量存在的溶液中,I-、Fe2+、S2-、Br-和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如果是具有较强还原性微粒的溶液,则氧化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例如在有I-离子大量存在的溶液中,Fe3+、MnO4-、H+、NO3-和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共存常识知识点总结

离子共存常识知识点总结一、离子的概念离子是指在化合物中带有电荷的化合物分子或原子。
离子根据其带电性质可以分为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和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
二、离子的产生1. 离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产生。
例如,电离反应中,化合物中的分子或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离子。
另外,强酸和强碱的电离产生的离子也是离子共存的重要来源。
2. 离子还可以通过物理方法产生。
例如,电解可以产生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电子轰击可以产生离子。
三、离子的分类1. 根据离子的电荷性质,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2. 根据离子的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
3. 根据离子的产生方式,可以分为化学产生的离子和物理产生的离子。
四、离子共存的原因1. 离子化合物的稳定性。
许多化合物具有离子共存的现象,是因为这些化合物中含有多种不同的离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化合物结构。
2. 强酸和强碱的电离产生大量的离子。
强酸和强碱的溶液中会形成大量的离子,这些离子共存于溶液中。
3. 化学反应和物理方法产生的离子。
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方法产生的离子,会导致不同种类的离子在同一溶液中共存。
五、离子共存的应用1. 离子共存可以用于分析化学反应。
通过检测溶液中的不同种类离子的浓度变化,可以了解反应的进行情况。
2. 离子共存可以用于物质的生产。
许多工业生产中都需要用到离子共存的原理,如电解制取金属、溶剂提取等。
3. 离子共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
通过监测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的离子种类和浓度,可以了解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六、离子共存的影响1. 离子共存会对溶液的性质产生影响。
不同种类的离子共存于溶液中时,会影响溶液的导电性、酸碱性和溶解度等物理化学性质。
2. 离子共存会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
不同种类的离子在反应中会产生相互影响,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等。
3. 离子共存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生物体中的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离子的参与,因此溶液中不同种类的离子共存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高中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相关知识点:(一)、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2-、HS-、HS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CO32-+2H+=CO2↑+H2O、HS-+H+=H2S↑。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Ba2++CO32-=CaCO3↓、Ca2++SO42-=CaSO4(微溶);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也是因为Cu2++2OH-=Cu(OH)2↓,Fe3++3OH-=Fe(OH)3↓等。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OH-+H+=H2O、CH3COO-+H+=CH3COOH;一些酸式弱酸根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HCO3-+OH-=CO32-+H2O、HPO42-+OH-=PO43-+H2O、NH4++OH-=NH3·H2O等。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二)、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是由于2I-+2Fe3+=I2+2Fe2+。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NO3-和I-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但在有大量H+存在情况下则不能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也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存在。
离子共存总结

一.①在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弱酸根离子:如碳酸根(CO3)、碳酸氢根(HCO3)、硫离子(S)、硫氢根离子(HS)、亚硫酸根离子(SO3)、硅酸根离子(SiO3)、偏铝酸根离子(AlO)、氟离子(F)等,也不能有大量的氢氧根(OH)。
②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弱碱金属离子。
如:镁离子(Mg)、亚铁离子(Fe)、铁离子(Fe)、铝离子(Al)、铜离子(Cu)及铵根离子(NH4)等,也不能大量存在氢离子(H)及酸式根离子:HCO3、HSO3、HS、H2PO4等。
③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也不能共存:如:Fe、Cu与I,H、I、Fe与NO3,S、Fe与ClO,H、I与SO3或S等。
④能形成络离子的也不能共存:如:Fe与SCN,Ag与SO3,Fe与C6H5O等。
以上内容简化为:①强酸不存弱酸根离子共存②强碱不存弱碱金属③氧化还原定不存④成络也不存总结:能够结合生成沉淀、气体以及水等弱电解质的离子二.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SO4与Ba、Ag;OH与Cu、Fe、Fe、Mg、Al;Ag与Cl、Br、I、CO3、SO3、S;Mg、Ba、Ca与CO3、SO3、PO4;S与Cu、Pb、Ca与SO4等不能大量共存。
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HCO3、SO3、OH、HSO3、S、HS等不能大量共存。
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CH3COO(即醋酸根离子)、OH、ClO、HPO4、H2PO4、CO3、S、SO3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Fe、HCO3、HS、HSO3、H2PO4、HPO4、H等生成弱碱;H与OH 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说来,有氧化性的离子(如MnO4-、ClO-、Fe3+、NO3-等)与有还原性的离子(如S2-、Br-、I-、SO32-、Fe2+等)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碱性溶液、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强酸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H+=CO2↑+H2O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碱性溶液、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8篇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离子共存的概念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稳定地存在于同一溶液中,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或沉淀现象。
在高中化学中,离子共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溶液的酸碱性、氧化还原反应等多个方面。
二、离子共存的条件1. 无毒无害:离子共存的首要条件是离子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2. 电性中和: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应保持电性中和,即正离子的电荷总数等于负离子的电荷总数。
3. 浓度适中: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溶液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
4. 温度适宜:温度也是影响离子共存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溶液中的离子不稳定。
三、常见的离子共存组合1. Na+、Cl-、H2O:这是最常见的离子共存组合,氯化钠溶于水后形成氯化钠溶液,其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稳定共存。
2. Ba2+、SO42-、H2O:硫酸钡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物,因此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3. Fe3+、OH-、H2O: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它们不能稳定共存。
4. MnO4-、Cl-、H2O:高锰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氯气和水,因此它们不能稳定共存。
四、影响离子共存的因素1.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会影响离子的存在状态,例如铁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可以稳定存在,但在碱性溶液中则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2. 氧化还原反应:有些离子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溶液中的离子不稳定。
例如,高锰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氯气和水。
3. 盐效应:盐效应是指盐类物质溶解后对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影响。
例如,氯化铵溶于水后会产生铵根离子和氯离子,而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和水,导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
五、总结与归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中化学中涉及的离子共存知识点较为广泛且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大量共存规律总结
•发布时间:2008-8-26 11:28:25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佚名
•点击量:114
本文导读:有关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问题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问题。
近几年高考几乎每年都设置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的试题。
--“好父母”教育咨询网是专业性家庭教育咨询网
有关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问题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问题。
近几年高考几乎每年都设置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的试题。
从历年高考中有关离子共存问题的难度上分析,这类问题都属于中等难度偏易题,但这类题的区分度都比较高。
也就是说,题不难,但考生在这类题上能否得分差异较大。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考生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没有将众多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并进行有序的存储,因而在提取、再现、辨认时,或出现错误,或发生障碍,或不完整。
也有知识掌握不完整,物质间相互反应的规律不清晰,在解决问题时缺乏信心等因素造成。
相关知识点:
(一)、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2-、HS-、HS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CO32-+2H+=CO2↑+H2O、HS-+H+=H2S↑。
2、有沉淀生成。
按照溶解性表,如果两种离子结合能形成沉淀的,就不能大量共存。
溶解性表,可总结成这么五句话:钾(K+)钠(Na+)硝(NO3-)铵(NH4+)溶,硫酸(S O42-)除钡(Ba2+)铅(Pb2+)(不溶),盐酸(Cl-)除银(Ag+)亚汞(Hg22+)(不溶),其他离子基本与碱同。
如Ba2+、Ca2+、Mg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Ba2++CO32-=CaCO3↓、Ca2++SO42-=CaSO4(微溶);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也是因为Cu2++2OH-=Cu(OH)2↓,Fe3++3OH-=Fe(OH)3↓等。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OH-+H+=H2O、CH3COO-+H+=CH3COOH;一些酸式弱酸根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HCO3-+OH-=CO32-+H2O、HPO42-+OH-=PO43-+H2O、NH4++OH-=NH3·H2O等。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
2-、S2-、CO
3
2-、
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二)、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I-和Fe
3+不能大量共存是由于2I-+2Fe3+=I
2+2Fe
2+。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NO3-和I
-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但在有大量H+存在情况下则不能共存;SO
3
2-和S2-在碱性条件下也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 O反应不能存在。
(三)、由于形成络合离子,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中学化学中还应注意有少数离子可形成络合离子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
如Fe 3+和
SCN-、C6H5O-,由于Fe3++SCN- [Fe(SCN)]2+等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四)、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例:Al3+和H CO3-,Al3+和S2-等。
解题指导
1.首先必须从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出发,搞清楚离子反应的规律和“离子共存”的条件。
在中学化学中要求掌握的离子反应规律主要是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和离子间发生氧化反应,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一些微粒(离子、分子)可形成络合离子等。
“离子共存”的条件是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统筹考虑、比较、归纳整理而得出。
因此解决“离子共存”问题可从离子间的反应规律入手,逐条梳理。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3.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
HCO3-+OH-=CO32-+H2O (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
HCO3-+H+=CO2↑+H2O
例题分析:
[例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Ag+、NO3-、Cl-B.Ba2+、Na+、CO32-、OH-
C.Mg2+、Ba2+、OH-、NO3- D.H+、K+、CO32-、SO42-
E.Al3+、Fe3+、SO42-、Cl-F.K+、H+、NH4+</<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