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象征长寿的鸟类

象征长寿的鸟类
常被人们视为长寿象征的珍稀鸟类是:丹顶鹤
丹顶鹤,长寿的象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叫仙鹤、白鹤,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它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属于鸟类的有:褐马鸡、朱鹮、丹顶鹤等;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自然保护区的三个意义:①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
②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③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
很多鸟儿都被人们赋予了十分美好的内涵,如代表好事来到的喜鹊,象征和平的鸽子,代表美好爱情的鸳鸯,象征吉利的雄鸡等等。
象征长寿的鸟类它就是“绶带鸟”,又名寿带鸟、练鹊﹑长尾鹟﹑一枝花等。
这种鸟,虽小如麻雀,但其体态比麻雀漂亮的很多,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雄性有着两条长长的中央尾羽,像绶带一样,因此被叫做“绶带鸟”,又因“绶”与“寿”谐音,故又名“寿带鸟”,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
山斑鸠保护级别

山斑鸠保护级别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森林等自然环境的扰乱越来越多,导致许多珍稀动植物面临生存威胁。
其中,山斑鸠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然界的一张名片,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山斑鸠山斑鸠,又名黄鹀斑鸠,是斑鸠科鸟类,分布于中国中东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区。
其体型较小,但具有独特的美丽外观和典雅的鸣叫,深受人们喜爱。
由于其适应性强,常出现于城市公园、林荫道等场所,成为人们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
二、山斑鸠的保护级别山斑鸠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保护级别非常高。
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山斑鸠属于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同时,《野生动物保护法》也对其实行严格保护,禁止各种野生动物的狩猎、捕杀、收购、运输、售卖等活动,违者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制裁。
三、为什么要保护山斑鸠1. 保护生态平衡山斑鸠是森林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是松鼠、果实等很多动植物的食物来源。
如果山斑鸠数量减少,会导致食物链中上下游物种的失调,破坏生态平衡。
2. 维护生物多样性山斑鸠属于森林鸟类,与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其生存状态和对森林环境的适应程度,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保护山斑鸠也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更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3.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护山斑鸠不仅是维护自然环境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只有保护野生动物、呵护自然环境,我们才能建设更加美丽的世界。
四、如何保护山斑鸠1. 加强管理。
加大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力度,对于非法猎杀、捕捉、交易等违法行为,要予以有效打击,遏制破环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2. 增加监测和研究力度。
加强对山斑鸠生态习性和栖息地的研究,推进保护措施的完善。
同时,也要加强监测和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公众环保教育,提高广大市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形成公众保护山斑鸠意识。
只有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才能够真正地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叫仙鹤

生活环境
它们傍水而居。常独居,不成群。多居自然洞穴, 常爱住僻静堤岸有岩石隙缝、大树老根、蜿蜒曲折、通 陆通水的洞窟。有时也栖息在竹林、草灌丛中,一般有 一定的生活区域。往往在一个水系内从主流到支流,或 从下游到上游巡回地觅食,亦能翻山越岭到另一条溪河, 洪水淹洞或水中缺食时也常上陆觅食,滨海区的水獭尚 有集群下海捕食的习惯。
外形特征
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三长——嘴长、颈长、 腿长。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 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传说中的剧毒鹤顶红(也有成 鹤顶血)正是此处,但纯属谣传,鹤血是没有毒的,古 人所说的“鹤顶红”其实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 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隐晦的说法。丹顶鹤的尾脂腺被 粉(冉羽)。幼鸟体羽棕黄,喙黄色。亚成体羽色黯淡,2 岁后头顶裸区红色越发鲜艳。
概述: 概述: 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被动物学家称为 “活化石”。与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 绝并成为化石。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 肃南部,是我国的一类保护动物。 大熊猫也叫‘猫 熊’,是哺乳动物,身体肥胖,形状像熊但要略小一些, 尾巴短,眼睛周围、耳朵、前后肢和肩部是黑色,其余 都是白色。毛密而有光泽,耐寒。喜欢吃竹叶、竹笋。 大熊猫居住地带的竹子,曾大面积开花、枯死,威胁着 大熊猫的生存。全世界都极其关注珍稀动物大熊猫的抢 救和转移工作。
物种历史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 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 分地区,北 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化石 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 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活化石”,中国把它誉 为“国宝”。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 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大熊猫 栖息地的巨大变化近代才发生。近几百年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 土地,很多栖息地消失了。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的在低山河 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 海拔1200~3400米之间。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 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大熊猫的存 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今后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还需要继 续做大量艰巨的工作。
朱鹮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

朱鹮
朱鹮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濒危物种名录。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宝石”之称,朱鹮羽毛雪白雪白的红红的嘴巴又建又长,头上还带着一定漂亮的小红帽,还有一族灰白色的毛,远远看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楚楚动人;近看又像美丽的白天鹅优雅高贵。
它时而在高空中飞,时而在水中快活地嬉戏。
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东部,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之上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无影,经过20多年的艰辛保护,目前,朱鹮的总量已曾加到1000余只,其中野外生群种500余只,人工群种500多只。
我国送给日本两只朱鹮,分别是团团和圆圆,团团圆圆孵出一只小小朱鹮“欢欢”由于欢欢没有配偶,我国有给日本一只朱鹮兰兰,一家人在日本繁衍后代。
春天朱鹮用嘴里的唾液梳理羽毛,羽毛变成灰色,翅膀下面的羽毛是灰红色,春天朱鹮宝宝快要出生了,朱鹮爸爸为了要出生的宝宝安全,所以羽毛变成灰色,以防被人发现。
大家行动起来吧,挽救快濒临灭绝的朱鹮,汉中人民为朱鹮建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园,经过人们精心呵护下,朱鹮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还不够,如果人类还在继续破坏环境,朱鹮总会没绝,还有那些珍惜的动物。
国家一级-鸟类

• 种群密度甚低。北京
• 师范大学自80年代以
• 来,对其野外生态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于1986年首次
• 主食烨等树的嫩枝、
• 芽叶。3月下旬发情,
• 一雄多雌。巢多筑于
• 树下,每窝产6-12
• 枚卵,孵化期24天。
• 为留鸟。 国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最北部地区, 冬季偶见于河北兴隆。
斑尾榛鸡 Bonasa sewerzowi 鸡形目 松鸡科 榛鸡属
•
生活在3000米左右的高山灌丛或针叶林中。为留鸟。
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
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
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
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此后对朱鹮的保护和
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
• 作,并取得显著成果。
• 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
• 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
要食物是植物的根块,8~9月的食物中有大量贝
母,9月以后吃浆果、果实、种子等。通常营巢于
海拔3750~3850m的灌丛、岩石下或杜鹃树上。
每窝产卵2~7枚。
雉鹑 Tetraophasis obscurus
四川山鹧鸪 Arborophila rufipectus 鸡形目 雉科 雉亚科 山鹧鸪属
•
栖息于1200-1800米海拔高度的烁、栗、油茶等阔叶
林下的浓密竹丛、灌木
• 丛中。白天觅食,主食
• 昆虫、蜈松、蜗虫以及
• 悬钩子、胡颓子等植物
• 的种子和果实;夜间在
• 灌丛下停息。4-6月进入
• 繁殖期,营巢于地面上,
• 每窝产卵5-6枚。为留鸟。
• 仅分布于四川部分地区。
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为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三大类,其中包
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和地方共同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国
家水生和淡水野生动物保护项目。
爬行类动物一级保护动物有:中华鳄、长江鳄、东北虎、云南白腹锦
鸡龟、中华蟒蛇、大灰鳅、赤壁鳄、云南棱背龟、南方鳄、短尾蛇、金头
蜥蜴、黑鳍草龟、台湾甲蜥、四川蜥蜴、细壳蜥蜴、马陆蜥蜴、马来美洲龟、台湾真龟、石龙子等。
鸟类一级保护动物有:白头鹤、黑鹳、丹顶鹤、藏鸡、灰雁、苍鹭、
华鹤、红鹳、黑颈鹤、台湾鹤、江苏鹤、台湾燕鸥、珠颈斑鸠、红尾鹦鹉、紫头鹦鹉、巴布亚鹦鹉、金头凤头鹦鹉、黑喉燕鸥、湖北小鹤鹮等。
哺乳类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颊野猪、赤足野猪、东北虎、喜马拉雅羊、野牛、野驴、大熊猫、虎、狮子、豹子等。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非物种的生态环境,也是
一级保护的对象,其中包括湿地、古老森林、草原、山林等。
大鸨是几级保护动物

bǎo
大dà鸨
大鸨是一种珍贵且古老的大型鸟类,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十分善于奔跑,通常成群一起活动。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草原精灵”。
是鸨形目、鸨科、鸨属的大型地栖鸟类。
翅长超过400毫米。
嘴短,头长、基部宽大于高。
翅大而圆,第3枚初级飞羽最长。
无冠羽或皱领,雄鸟在喉部两侧有刚毛状的须状羽,其上身有少量的羽瓣。
跗蹠等于翅长的1/4。
雄鸟的头、颈及前胸灰色,其余下体栗棕色,密布宽阔的黑色横斑。
下体灰白色,颏下有细长向两侧伸出的须状纤羽。
雌雄鸟的两翅覆羽均为白色,在翅上形成大的白斑,飞翔时十分明显。
大鸨每年4月中旬开始繁殖,雄鸟在求偶炫耀时,首先双腿微屈,伸直颈部,嘴水平向前,身体与地面保持平行,尾羽向上抬起,并有向背部折叠的趋势,从而露出白色的尾下覆羽,表示发情。
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
十分善于奔跑,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
广布于欧亚大陆,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向东到亚洲的土耳其、蒙古、俄罗斯、中国和朝鲜半岛,是匈牙利的国鸟。
白鹇几级保护动物

白鹇是中国特有的、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在中国,保护动物的级别分为一级保护动物、二级保护动物和三级保护动物。
一级保护动物是指对于物种分布范围极其有限、数量极少或者处于濒临灭绝状态的物种,以及具有特殊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物种。
一级保护动物受到最高级别的保护,其捕捉、猎杀、贩卖、运输、收购等行为都是严格禁止的。
白鹇作为中国的特有物种、数量稀少且面临灭绝的威胁,被确定为一级保护动物,因此具有最高级别的保护。
由于白鹇数量稀少,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非法猎捕等因素的影响,其濒临灭绝的风险非常高。
为了保护白鹇这一珍稀物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猎捕、加强监测和研究等。
同时,各级政府、环保组织和社会机构也积极参与到白鹇保护工作中,对白鹇的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合适的保护环境等。
通过这些保护措施的实施,希望能够确保白鹇的种群数量得到逐步恢复和增长,避免其灭绝的命运。
同时,保护白鹇还有助于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