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国学经典,点亮智慧人生
颂国学经典,点亮智慧人生

颂国学经典,点亮智慧人生颂国学经典,点亮智慧人生国庆节在家休息的时候,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读过的《三字经》拿出来重读,并给我讲解了每一句的意思。
儿时背《三字经》,其中很多语句的意思够不懂,现在上高中了,再加上爸爸的讲解,我深刻体会到古语中所说的“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教我们做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我知道一个人从小要学习做人道理,首先做到孝敬父母,恭敬兄长,友爱弟妹,因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德行,其次就是学习看到的和听到的知识,学习数学语文等各种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奠定好做人和求学的基础。
教我们做事“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在逐步的做事,一步一步来。
就如同我们面对明年就业时,应遵从企业的安排。
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要好高骛远,觉得自己大材小用。
要懂得“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寒”,要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增强自己的涵养,使自己更为出色。
叫我们学习“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大圣人孔子曾经把7岁的项橐当做老师,古代圣贤尚且能如此勤奋的学习;宋朝中书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钱买书,却也如此勤奋;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都没有老师,但能自觉学习;汉朝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
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
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据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读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征文范文:经典,伴我成长

“读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征文范文:经典,伴我成长
经典,伴我成长
琼海市第一小学四(3)班龙虹霏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
“经典”无疑是一个蕴涵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
品读经典,在时光的轨道中自由穿梭,与名家大师进行思想的对话,妙趣横生。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展现了五千年以来的社会变迁、战争战事、风云人物、诗词歌赋、文学名著等。
学海无涯,历史人物写出的种种篇章,让我们走向更加丰盈优雅的人生。
正如顔真卿所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若不读书,岂非虚度光阴?古人的字字句句,谆谆教诲,让我们受益匪浅。
书中的《笠翁对韵》更是为我们奉上了滋养头脑,愉悦身心的书籍盛宴。
《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经典,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性的关怀与生命的尊严,传承文明,是做一个炎黄子孙的基本,古典和国学就是我们的精神产业。
泱泱华夏,滚滚逝水,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鸿篇巨制。
在历史的画卷前回首抑或前瞻,总有千般华彩、万种风流等待后人品味与鉴赏。
让我们随经典一起愉悦地欣赏锦句华章,欢乐成长吧!。
经典启迪智慧 国学浸润人生

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浸润人生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智慧的结晶。
国学不仅仅是一种书籍、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观念、一种意识形态。
国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历史人文等内容,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多种流派。
国学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处事态度,同时也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迷失方向。
深入学习国学,不仅可以浸润我们的人生,更可以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滋养。
国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具有不朽的智慧,能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情感慰藉和精神支撑。
国学中有很多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道家的《道德经》,墨家的《兼爱》,法家的《韩非子》等等,这些经典著作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国学导论》中所说:“古籍的价值,不在于它们已经被人引用了多少次,而在于它们能够被人引用到多少次。
”这些经典著作中蕴含的智慧,可以启迪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迷茫时找到方向,在困难时坚定信念,在挫折时不放弃,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国学之所以能够浸润我们的人生,是因为它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共鸣,能够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这些都是我们现代人所需要的。
国学中的经典著作,如《论语》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德观念,可以引导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崇高的道德标准,帮助我们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国学中的经典著作,如《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可以指导我们做好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的工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有价值。
读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范文

读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范文国学典是中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是夏沃壤若晨星的珍宝。
亘古今,典名句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炎黄子在“ 典”的里孕育,夏子女在“名句”的吟中成。
在漫漫的史河中,国学作中文明的主要体,像一根的,将林林总总的中文明之珠串在一同,展着中民族的精神。
着心里的那份盼望与好奇,我到达了国学片思想的天地,里孕育了司迁中出奇的“自不息”,里深藏着炎武“国家亡,匹夫有”的国情,有圣公“富不可以淫,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的浩然正气。
里到浸着孔孟的“仁”,老庄的“无”,生,星光熠熠 !于是,我足,听,感悟,沉醉⋯⋯“蒹葭,白露霜。
所伊人,在水一方。
”我足只因那水的一方有我心的姑娘,秋景悲凉,心里惘,那是怎的一种期,又是怎的一种等候,那穿越桑的想念与追又多少人久久不可以。
在里,我懂得了。
“大道之行,天下公。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
”我听着,我着,些着智慧之光的箴言,如伯牙琴,高峰流水,流,融入我心,得我一子珍存。
子曰:“弟子 , 入孝,出悌,而信,泛众而仁。
行有余力,以学文。
”陪伴着典中的金字玉言,我感悟着国学里宝的人生哲学,它我懂得了“授我以”之人以感恩 ; 困落魄之人以帮助 ; 不慎犯之人以容⋯⋯告我“勿以小而之,勿以善小而不”,在全部生活言行中都要虚慎,友好真。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令人漂亮,成就清爽的崇高人生。
国学文化持久不衰,令我沉醉此中,这类感觉如同在世外桃源、无人顿扰之处,静心于纯正的至美,在书香洋溢开来的气味中,如梦如醉,在笃学慎思明辨中不知今夕是何年。
有名学者梁漱溟先生经过品读经典著作,总结出了一句特别回味无穷的话,他说人这一辈子要办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才能无怨无悔,即人与自然的和睦,人与人的交流,人与心灵的集合。
这正是简单而朴实的生计之道。
所谓人与自然的和睦,我想就是为人办事不故意、不钻营,全力而为,理所应当,瓜熟蒂落,这也表现了一种平易明亮的心态 ; 人与人的交流,就是要善解别人,善待自己,只有宽容理解才能令人与人之间和睦唯美、和睦共生。
【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诵读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广播稿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下面一起来看下为大家精选的演讲稿。
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
下面是由整理的“《诵读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广播稿”,欢迎阅读。
《诵读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广播稿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
重在诵读,旨在积累,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一首《青花瓷》,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于我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这就是中国风的魅力所在。
今天的《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广播的主题是《诵读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
我们班的男孩子都很喜欢周杰伦的歌,特别是这首《青花瓷》。
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
其实我们女孩子也很喜欢这首歌。
这首歌之所以受欢迎,是它开拓了中国风歌曲创作的新路,歌词正是传承了国学词汇风雅、精深的魅力,将离愁别绪描写得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青橄榄在口,可以慢慢回味。
一首歌渗透出国学之美,让我们更加关注国学。
正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经典启迪智慧 国学浸润人生

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浸润人生智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而经典是智慧的结晶。
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常常能够给予人们启示与启迪。
国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继承者和保护者,通过研习经典,不仅可以让人们获得智慧的滋养,还可以浸润人生,让人们具备更高的人文素养和丰富的精神食粮。
经典是智慧的源头。
中国的古代经典众多,包括《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史记》等,这些经典蕴含了千百年来中国智慧的积淀。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其中蕴含了孔子关于仁、义、礼、智等方面的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
《道德经》是老子的主要著作,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让人们重视温和、谦逊的品德。
《史记》是司马迁的史学巨著,通过记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使人们认识到历史对于现实的影响和借鉴。
这些经典的智慧不仅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对人们的人生和思想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经典启迪智慧,能够让人们在实践中获得指导。
经典中的思想和智慧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启迪人们的认知和思考,还可以指导人们的行动和实践。
《论语》中的德行思想可以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孙子兵法》中的兵法智慧可以指导人们在战争和竞争中取得优势;《道德经》中的道德智慧可以让人们在人际关系中取得和谐与平衡。
通过研习经典,人们可以从中提取智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国学浸润人生,可以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
国学注重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培养人们的情感修养和人际关系的良好互动。
通过学习国学,人们可以获得更宽广、更深入的文化视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修养。
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浸润人生,使得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加有力量,更加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底蕴。
通过研习经典和国学,人们可以获得智慧的滋养,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沉淀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读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征文范文:国学经典伴我行

“读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征文范文:国学经典伴我行国学经典伴我行古人圣贤留下了很多的经典,它伴着我成长,犹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让人感到了希望;也像严冬中的热火,让人感到温暖;又似盛夏中的一捧凉水,沁人心脾……经典文化从小伴我成长,指引着我,滋润着我。
从记事起,妈妈教我学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而幼小的我只是跟着妈妈咿咿呀呀地读,几十首唐诗在不长的时间,我背得烂熟,虽然不懂其中的道理,但是人人都夸我聪明,那时的经典带给我的是快乐。
上小学后,老师就教我们读唐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每当我读起这首诗时,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当我读到这首诗时,我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棵如碧玉装扮的柳树垂下条条丝绦,春分裁剪出细细的叶子,诗人正站在一旁欣赏着美景,不觉赞叹;“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浓浓的爱和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也不觉让我想起我那辛苦的母亲,我也明白了要用一生感恩她。
这些诗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美景,而且学会了如何写景作文,丰富了我的知识。
而现在,我学习了《论语》,与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进行交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明白了“看见他的优点就向他学习,看见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的道理;学习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也知晓了:“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读书,这是有害的。
”理解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懂得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懂得了如何做人的道理。
这些经典不仅仅教会了我知识,而且也让人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方法。
经典源远流长,经典伴随着我成长,使我从一个无知的小孩知道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
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心得感悟

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心得感悟国学经典,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瑰宝啊!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照亮着我们人生的道路。
《论语》大家都知道吧,里面的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告诉咱学习要经常复习,才能不断有新的收获,这就好比你种了一棵果树,得经常去照料它,它才能结出甜美的果实呀!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多在理呀!自己都不喜欢的事情,干嘛要强加给别人呢,咱得学会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想,这样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就和谐多了嘛。
再来说说《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下来,那可真是把人生规划得明明白白的。
你得先去探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然后让自己的心真诚,态度端正,把自己修炼好了,才能去管理好家庭,进而为国家、为天下做点贡献。
这就像盖房子,得先把根基打牢了,房子才能盖得稳稳当当的。
《道德经》也很了不起啊!“道可道,非常道”,这里面的“道”那可深奥着呢,得慢慢去领悟。
就像人生的路,有时候看似很简单,其实里面藏着很多玄机。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这不是告诉咱祸福是相互依存的嘛,遇到好事别得意忘形,遇到坏事也别垂头丧气,说不定坏事后面跟着好事呢!国学经典里的智慧就像那无尽的宝藏,等我们去挖掘。
读这些经典,就像和一位智者在对话,他会给你指引方向,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中少走弯路。
咱就说,要是咱能把这些经典里的智慧都运用到生活中,那咱的人生得过得多精彩呀!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那些经典里的话,是不是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和人相处的时候,按照经典里说的去做,是不是人际关系就更融洽了?工作学习的时候,遵循经典里的教导,是不是效率就更高了呢?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根。
我们可不能把它丢了呀,得好好传承下去。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从这些经典中受益,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老祖宗的智慧和关爱。
总之,国学经典与我们的人生息息相关,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善良、更加有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颂国学经典,点亮智慧人生
国庆节在家休息的时候,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读过的《三字经》拿出来重读,并给我讲解了每一句的意思。
儿时背《三字经》,其中很多语句的意思够不懂,现在上高中了,再加上爸爸的讲解,我深刻体会到古语中所说的“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教我们做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我知道一个人从小要学习做人道理,首先做到孝敬父母,恭敬兄长,友爱弟妹,因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德行,其次就是学习看到的和听到的知识,学习数学语文等各种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奠定好做人和求学的基础。
教我们做事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在逐步的做事,一步一步来。
就如同我们面对明年就业时,应遵从企业的安排。
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要好高骛远,觉得自己大材小用。
要懂得“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寒”,要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增强自己的涵养,使自己更为出色。
叫我们学习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大圣人孔子曾经把7岁的项橐当做老师,古代圣贤尚且能如此勤奋的学习;宋朝中书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钱买书,却也如此勤奋;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都没有老师,但能自觉学习;汉朝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
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
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据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文化知识。
悠悠五千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滔滔黄河水,润育着华夏儿女的生息。
在这悠悠的岁月中,《三字经》给人展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明。
在这悠悠的岁月中,《三字经》向我们讲述一个伟大民族的进程。
我今天重读《三字经》,我知道了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要学会礼貌待人、脚踏实地地做事、勤奋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
这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
同学们让我们来感悟这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与内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