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12.25)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60分)1、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
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
此举有助于()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2、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
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
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3、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
这告诉我们()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
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6、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A.商贸活动B.人口迁徙C.互联网D.教育活动3.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人人保护,人人关心,全民共享”。
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A.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之名B.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C.有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D.能够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4.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
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重视科技人才,这说明()A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科学技术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转化为生产力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产生重大影响D.我们要以科技发展为工作的中心5.传统服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只能说是传统文化的“皮层”,而那些浩瀚典籍,诸子百家的思想,伦理道理观念,那些血肉骨髓,才是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如果一味专注于羽扇纶巾、津津乐道于峨冠博带,或者只是套上一件“汉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文化“复兴”。
上述观点() A.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B.肯定了现代文化的优越性C.属于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D.抓住了文化传承的根本6.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doc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义化多样性 D ②④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背花淡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 部乂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
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可 %1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2、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
坦桑尼亚观众 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与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
该 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乂具有共通性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3、 29.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 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
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4、 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体现了文化 ( ) %1 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对人的影响来日特定文化环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5、 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 力塑文化旅游品牌。
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 ) %1 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
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 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1.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
这表明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现。
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3.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
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③中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
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
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最佳选择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韩愈的《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体现了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文化具有继承性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2.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B.庆祝民族节日C.民族的文化遗产D.民族的语言文字3.2012年春节期间,一出《十谢共产党》的花灯戏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传唱,原创与表演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歌为心声,《十谢共产党》唱出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这说明①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④劳动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5.2012年6月24日,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纪念日,一年来,该景观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
可见①文化遗产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火炬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④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使文化遗产免受破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①民族性②多样性③交融性④继承性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7在许多中国的民间饰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1、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过年的年俗有所不同,这体现了()A、民族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魅力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民族文化充满了生机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工作将于2014年5月完工,届时“千手观音”将以崭新面容与游客见面。
我国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近年来,韩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韩剧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电视剧展现在世人面前。
无论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一切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族民族特色。
这种“韩流”现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也同时存在。
这一文化现象说明()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共同的规律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世界的意义C、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4、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
“美人之美”是指()A、要夸奖其他民族的文化B、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D、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5、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该受到尊重,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诉自己的故事。
这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原则B、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则D、各民族文化独立发展的原则6、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还聘请华文教育志愿者担负汉语教学工作。
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②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③有利于把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到中华文化之中④有利于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的创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7、日本电影《追捕》,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印度电影《流浪者》,越南电影《森林之火》,法国电影《红》、《白》、《蓝》,意大利电影《天堂电影院》……这些电影译制片是深受中国观众欢迎的影片。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Ⅰ1、目前很多青年人对一些外国的节日津津乐道并进行热烈庆祝,却对一些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淡忘了。
对此我们应该A.全面吸收外来文化B.通过立法禁止国外节日C.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D.熔铸百家、博采众长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一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据此回答2-4题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A.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B.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共同发展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义是A.不同民族之间应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B.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D.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促进世界的融合进程4.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求同存异 B.兼收并蓄 C.公平、公正、合理 D.各国文化一律平等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做到A.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B.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C.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D.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6.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7.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A.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B.立足于社会实践C.文化工作者的努力D.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青一代对“拇指文化”是情有独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C.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9、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A.广播、电视的出现 B.网络的产生和发展C.印刷媒体的推广 D.电子技术的发展10.明末清初著名的国画大师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目前很多青年人对一些外国的节日津津乐道并进行热烈庆祝,却对一些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淡忘了。
对此我们应该()A.全面吸收外来文化B.通过立法禁止国外节日C.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D.熔铸百家、博采众长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一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据此回答2-4题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A.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B.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共同发展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义是()A.不同民族之间应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B.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D.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促进世界的融合进程4.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求同存异B.兼收并蓄C.公平、公正、合理D.各国文化一律平等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做到()A.吸收一切外来文化B.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C.求同存异,和而不同D.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6.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是()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7.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A.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B.立足于社会实践C.文化工作者的努力D.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青一代对“拇指文化”是情有独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C.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9.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A.广播、电视的出现B.网络的产生和发展C.印刷媒体的推广D.电子技术的发展10.明末清初著名的国画大师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12.25)1.2017 年春节期间,在美国数百名中国师生与上千名美国师生写春联、画脸谱,共庆新春;在泰国“欢乐春节”活动在曼谷唐人街盛大开幕;新加坡则举办了“新春音乐会”、“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
全球多地共贺鸡年新春。
这表明①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中国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中国电视剧近年来在海外热播,特别是古装剧和生活剧,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上述情况从文化上看主要是因为:①中国电视剧制作技术先进、资金充足、题材广泛,深受市场欢迎②中国电视剧坚持真善美的创作导向,引起了各国观众的共鸣③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对发展中国家构成巨大吸引④电视艺术作为文化载体,更好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3.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
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可见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4.2015年9月20日至21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云南调研时强调,媒体是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要加强传播能力建设,采取多种方式与周边国家媒体开展交流合作,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营造有利的周边舆论环境。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①传媒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的传播②无论何时,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③传媒可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消除彼此的隔阂④媒体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促进邻国对中国立场主张的理解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5.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指出,“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这意味着①坚持尊重差异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世界②要坚持包容性,增强对各种文明的认同和理解③文化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④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瑰宝,应坚持平等原则A. ②③B. ①②C. ③④D. ①④6.2016年7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处世界遗产。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之所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因为其把景观、岩画与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所显示的独特性。
由此可见,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情感的最集中表达②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④是一个民族经济建设成就的重要体现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7.“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
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
这体现了(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 ②③B. ①④C. ①③D. ②④8.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高度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该片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起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
这显示出大众传媒①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③是人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④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9.“欢乐春节”活动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国家级品牌。
截至2017年,这项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并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大自然的”、“家庭的”和“世界的”节日(Hope,Home and Harmony)。
这一影响得益于①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的“强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③各国加强文化价值渗透的“形势” ④国际文化交流融合的“趋势”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0.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全景展示了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生长流变的历程。
该片在带给观众有益的茶文化知识和启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茶文化的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分享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由此可见①“茶文化”传播有利于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统一②“茶文化”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情感的集中表达④“茶文化”可以为文化交流提供重要载体和借鉴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11.记者从苏州市姑苏区法院了解到,2017年上半年,苏州市930人涉嫌酒驾,数量跃居普通刑事案件之首。
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传统观念,然而今天众多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
由此可见( )①传统酒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必须反对固守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倾向③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2.12.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①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②优秀文化能够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③文化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力量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类的精神家园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13.今天的重阳节,除了是传统佳节,还被赋予了敬老、爱老等新的含义。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最尊,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我国政府于1989年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
下列观点与材料意思不一致的是A.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B. 庆祝民族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C.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D. 文化具有继承性和时代性14.“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
”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在今天更有分量也更有意义。
这表明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C. 传统文化积极推动社会发展D. 传统文化是财富,要全面承袭传统文化15.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拜年越来越盛行;清明期间,网上祭奠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正悄然发生新的变化。
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仍产生现实影响②传统习俗已经过时正在为时代发展所抛弃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话时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我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要把发展创新作为继承传统文化的前提基础③要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④要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立足点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①③17.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让居民“记得住乡愁”,有利于①承袭乡土文化,保持民风民俗原汁原味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历史文脉③保护区域文化,展现文化的同一性④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 ②③B. ①③C. ①④D. ②④18.艾叶,又称艾草,性味苦、辛、温,能散寒除湿。
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历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时节插艾叶的习俗,期待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晦的作用。
这表明()①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②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③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④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19.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0.2017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概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
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②大众文化在我国文化生活中占主导地位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优秀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21.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
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2.22.近年来,创意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动机。
有人说“创意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因此文化创作者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主体”。
这种观点否定了( )①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灵感对文化创新的作用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3.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紧扣时代脉搏,直面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做到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受到了人民的欢迎。
这启示文化创作者要①批判继承传统,加强文化创新②立足社会实践,反映现实生活③直面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矛盾④尊重文化规律,满足人民需要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24.现代中医药学在保持独特的配方和精选药材的基础上,汲取了西药的优点,采用先进工艺,制成了中成药,将传统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