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
内乡高中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 框架篇

源泉﹑动力﹑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 的源泉和 作用
作用
不断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会实践的 发展(两个根本)
文 化 创 新
文化创 新的途 径
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 繁荣(一个保证) 为何呼唤文化创新 使命和职责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把握好两个关系 反对四个主义 立足于、着眼于、在……交汇 点上……铸造新辉煌
基本要求、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 基本途径 坚持正确 的方向, 克服错误 的倾向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 文 化 的 传 承 与 创 新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创新
如何发展(弘扬)文化
• 在传播中发展(横向) • 在继承中发展(纵向) • 在创新中发展(实质)
民族节日
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 为什么要 尊重文化 的多样性 态度
文化遗产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 特征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重要动力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交借融)
第二单元
文化传播
社会制度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教育
前提:文 化多样性 途径
体现
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
意义 态度原则
为什么 怎 么 样 为 什 么 怎 么 样
影响
横 向
手段
意义 实质
文化发展
纵 向
文化 创新
必要性 意义 途径 主体 方向
内容 特点 作用 态度
传统文化继承
文 化 的 多 样 性 与 文 化 的 传 播
原 因
文化多样性 的地位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意 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义
繁荣、生机与活力
商业活动 人口迁徙 教育
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文化创新
第二单元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三课: 1、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 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2、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他们各自的特点:理解 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 深刻的影响。 第四课: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 化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道理 第五课: 1、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不断绵延的重要根 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 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文 化 创 新 的 途 径
(2)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3)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克服错误 的倾向
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一)知识网络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纵向网络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要求 第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文化 二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传播 单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元 文化继承性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 要求 化 文化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传 文化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要求
本单元考纲考点要求: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知识框架图

·文化传播的含义 A ·文化传播的途径(三个重要途径+其它)A ·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的含义和发展阶段;现代大众传媒的产生(以印刷 媒体的推广为标志)、形式(五种)、作用(功能+地位)A
·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A ·对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热情欢迎、主动推动)A
·传统文化的含义 A ·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四个方面)B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B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B ·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两面性)以及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C
文化传承 过程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图(第二单元)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
文化多样性 要求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性 要求
文化多样性 的集中表现
·民族节日:蕴涵民族文化因素、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 ·文化遗产的含义、地位与作用、保护 B
·文化多样性的含义、表现 A ·世界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为什么具有共性和个性;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的魅 力所在(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B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B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B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B
文化发展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含义、辩证关系、要求)C
建
继承和发展 ·社会、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思想运动如何影响文化发展 B
立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功能、特点 B
学
习 本质
型
·文化发展的实质 A
社 会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 ·文化创新的作用(总的来说,具体来讲)B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 在要求。 ·建立“学习型社会”,其目的就是通过学习使每个人不断提高学习能 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生活复习(第二单元)

6.筷子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用餐工具,同时具 有夹.拨.挑.扒.撮.撕等多种功能,我国有史 料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中国人爱用筷子 是对___________的继承。 A.传统思想 B.传统文艺 C.传统习俗 D.传统建筑
C
2、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 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 会主义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的民族性 C.较强的融合性 D.明显的渗透性
• 27、答:(1)这个说法是片面的。(1分) • (2)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 基础。因此,文化要创新就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借鉴与融合,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文化交 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 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而且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 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必须注意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深 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4分) • (3)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文化创新必须着 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分) • (4)文化要创新,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是文化 创新的根本途径。(2分); • (5)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 “历史虚无主义”(1分)。
材料一: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 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 观月、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 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 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 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 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 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 化的冲击。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 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 的内容? (2)对这些传统文化,有人认为我们是应该一概 保留,又有人认为应全部抛弃?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整理——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知识整理掌握核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许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类著称的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原因是什么?(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6、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业活动、人类迁徙、教育活动。
7、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8、文化传播有何文化意义?我们应该如何做?(1)文化意义: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2)如何做: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答案:
(1)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 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 的基础性作用。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 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 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 方面的创新。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 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传播。
的途径。
答案:(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 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
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 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3)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 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
2.(2010· 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 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 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 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 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 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
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1)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 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2)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 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 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3)尊重文化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易错专练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易错专练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
如此发展下去,将 (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B.使我国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C.会失去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削弱民族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 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
这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④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 历届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形象不同、风格各异,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这表明 ( )①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②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通过各种具体形式呈现出来③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不可能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④各个民族的文化之间应相互借鉴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4. 古人曾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叹,但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②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③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5. 记者在山东农村采访时发现,开遍万村千乡的农村超市在为农民购买合格日用消费品提供便利的同时,还从诸多方面改变了农民过春节的习俗。
以前农民每到春节都要大量准备年货,但是现在,由于超市开进乡村,农村购物与城市一样方便,不少农民春节不再大量准备年货,只是略微备点,够几天吃用的就行。
这说明 ( )A.传统习俗具有稳定性B.传统习俗能够与时俱进C.传统习俗经常变化D.传统习俗不可捉摸6.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文化生活复习第二单元

提升能力
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稀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 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进中医药文化创新; 但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 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 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 文化; 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 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 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 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 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 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 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 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 药文化的作用。
高考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高考考点 第一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⑴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⑵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⑶尊重文化多样性 ⑷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⑸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⑴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⑵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⑶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⑷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⑸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文化创新 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⑵文化创新的意义 ⑶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⑷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⑸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知识串联
劳动者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经济生活
市场主体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平等竞争 公民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16
2、(2010·山东卷22) 2009年12月,山东省启 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 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 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 化生活道理是(
•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
•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 要标志
•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 力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整理ppt
18
• 4、(2011高考江苏卷35)2011年博鳌会亚洲 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 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 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 出。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 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 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 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
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
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
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 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
“包容性发展”的内涵整理。ppt (6分)
整理ppt
11
• 误区5:大众传媒的发展意味着旧传媒的消 失。
• 注意: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传媒 的消失。虽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 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旧传媒 并未消失,仍在当今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 的作用,具有传播渠道多、方式灵活、反 馈及时等特点。
整理ppt
12
• 误区6:文化交流会冲击民族文化。
• 注意:文化具有两面性,既有先进健康有益的 文化,也有落后腐朽的文化。每一个民族的文 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 本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因 而应辩证的对待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
整理ppt
10
• 误区4:文化传播的途径只有商业贸易、人 口迁徙和教育三种。
• 注意:文化传播途径有着丰富的形式,而 不仅仅限于上述三种途径。特别是随着信 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传媒多样化、载体多 样化,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多样化。
•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整理ppt
17
• 3、(2011高考海南卷14)“公期”是海南的传 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 “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 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 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 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 (2)并非各国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世 界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通过一定程序, 以名录的方式确立,并给予保护。
• (3)研究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的作用不完全一致。研 究文化遗产可以明确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并展示世 界文化的多样性,确立并保护世界遗产对于加强国际 合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重大意义。
整理ppt
15
四、【高考题例】
• 1、(2010·江苏卷20)近年来,中国乐在欧洲的主 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 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说明 ()
•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 B.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整理ppt
14
• 对待文化多样性应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并不意味着排斥其 他民族的文化。只有同时也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善 于发现并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见贤思齐”, 才能更好地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 (2)不同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 且属于整个世界。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各种文 化的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发展本民族文化,并不意味 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盲目照搬,而是在继承、借鉴 与创新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 注意:文化应该是多元化的,任何一种民 族文化都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 和融合中发展并壮大的。通过文化交流可 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借鉴,取长 补短,促进文化发展。
整理ppt
13
三.【拓展延伸】
• 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的关系
•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 标志,而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整理ppt
8
• 误区2: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 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 注意: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 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 世界的。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 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 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整理ppt
9
• 误区3: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文化精粹。
整理ppt
1
一、知识网络
整理ppt
2
整理ppt
3
整理ppt
4
一、知识网络
整理ppt
5
整理ppt
6
整理ppt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易错易混】
• 误区1: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无差别。 • 注意:民族节日蕴涵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
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 民族节日表现出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 文化载体来展现。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5个项目,省政 府公布的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 录有80个项目。
• 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凋研考察团团 长孙家正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海南一定 要对自己独特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
• (1)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保护海
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意义。
19
• 答案:
•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发展的 差异性;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 博采众长、交融发展。
整理ppt
20
• 5、(2011高考上海文综政治卷39)材料一:海 南省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
• 目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个项目,列入
(8分)
整理ppt
21
1、材料一: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 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 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 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 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 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 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