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与遥感

合集下载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
• 1、摄影测量基础
• ⑴像点位移 • 倾斜误差: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这种位移的结果使 得像片上的几何图形与地面上的几何图形产生变形,而且 像片上影像比例尺处处不等。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可 用像片纠正的方法予以改正。 • 投影差:地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使得地面目标物体在 航摄像片上的构像偏离了其正射投影的正确位置。投影差 性质:①像底点没有投影差;②地面点的高程越大,投影
技术设计
• 1、概述
• 摄影测量测绘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制订切实可行的 技术方案,保证摄影测量测绘成果(或产品)符 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 • 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项 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专 业技术设计也称分项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 技术要求进行设计。项目设计由承担项目的法人 单位负责;专业技术设计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 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 • 测绘技术设计文件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专业技 术设计书以及相应的技术设计更改文件。
• 2、遥感基础
• ⑴电磁波谱:太阳不断向外发射出大量的电磁波 辐射,是电磁波的主要辐射源,也是被动遥感的 主要能源。若将这些电磁波根据其波长加以排列, 则可以形成一个电磁波谱。卫星遥感中常用的几 个波谱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 • ⑵大气窗口:电磁波在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散射、 吸收和反射,具有较高透过率的波段称为“大气 窗口”。常用的大气窗口包括:紫外、可见光、 红外(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微波。对地 球观测卫星遥感,选择透过率高的“大气窗口” 波段;而对于大气遥感而言,则应选择“大气窗 口”外衰减系数大的波段。
• 4、技术设计更改文件 • 航空摄影测量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 书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 • 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存在设计方案存在不 足、收集到的遥感影像数据源存在质量问 题、测区实际地理环境条件达不到设计要 求,以及其他需要补充或更改的情况,应 由设计人员及时提出并做出更改或补充。 • 更改或补充的内分析:遥感影像在测绘中主要被用来测绘地形图、 制作正射影像或各种专题图。目前,常用卫星与影像成图 比例尺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介绍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结合了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两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用于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球表面的信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军事侦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测量仪器对地面进行拍摄和测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空中或地面上的特定区域进行摄影测量,可以获取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地物分布等信息。

摄影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摄像机、空中三角测量和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知识。

摄影测量技术可以用于制作地形图、地籍调查、工程测量等领域。

遥感技术是利用遥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光谱信息、形态特征、温度分布等数据。

遥感技术主要包括遥感传感器、数据处理和解译等方面的知识。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土地利用监测、环境变化分析、资源调查等领域。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地球表面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

通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更全面、更准确的地理信息。

同时,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多时相的观测和测量,可以对地球表面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

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通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可以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提供决策支持。

在城市规划领域,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城市的空间分析和资源调查。

通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的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状况、建筑物分布等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监测领域,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土壤侵蚀等问题。

通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环境参数的时空分布信息,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持。

在资源调查领域,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农田资源的调查。

通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和品位等信息,为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介绍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该专业主要研究利用摄影、遥感等技术手段,对地球表面及环境进行精确测量、分析和表达,从而实现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摄影测量技术:摄影测量技术是利用摄影影像,通过几何定位、影像处理和解析的方法,获取目标物体的三维坐标、形状和大小等信息。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各种遥感平台,如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波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取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3.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一门技术。

该专业中,地理信息系统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和应用的重要工具。

4. 空间定位技术:空间定位技术是利用卫星导航、惯性导航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精确定位和跟踪。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1. 测绘领域: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用于地形测量、城市规划、建筑测量等方面,实现高精度测量和数据采集。

2. 资源调查领域: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估,实现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3. 环境监测领域: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用于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实现对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4. 城市管理领域: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用于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实现城市的高效管理和规划。

5. 农业领域: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可用于农业资源调查、作物监测等方面,实现农业的高效管理和监测。

总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在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作用,可以为各个领域提供高效、精准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和支持。

摄影测量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异同与协同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异同与协同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异同与协同应用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技术是现代地理信息科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专业技术,它们在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尽管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技术在数据来源、原理和应用范围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的共同点和相互协同作用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地理信息的需求。

摄影测量技术主要通过摄影机和传感器获取地面影像,并利用测量原理和方法来获取地物的空间位置、形状和高程等数据。

摄影测量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数据的高分辨率、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率。

它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地形制图和三维建模等领域。

而遥感技术则是通过遥感卫星、航空平台等手段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包括地物的光谱、纹理和形状等特征。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数据覆盖范围广、获取效率高和信息内容丰富。

它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农业生产等领域。

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技术在数据来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摄影测量技术主要依赖于摄影机和传感器来获取地面影像数据,通常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地面条件下进行拍摄,这对于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而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遥感卫星、航空平台等手段来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广泛的数据来源,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灵活调整。

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技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摄影测量技术主要通过对影像的几何校正、影像配准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成等步骤来进行数据处理。

这些处理过程需要依赖精确的地面控制点和测量方法,从而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而遥感技术则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信息提取等步骤。

这些处理过程通常依赖于图像处理和遥感分析算法,以提取地球表面的各种特征信息。

尽管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技术在数据来源、原理和应用范围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和相互协同作用。

首先,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技术都能够提供全面、准确、时效的地理信息数据,满足现代社会对地理信息的多样化需求。

摄影测量与遥感复习要点

摄影测量与遥感复习要点

摄影测量与遥感复习要点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拍摄并测量影像来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遥感是一种通过从远距离获取数据来掌握目标特性的技术。

摄影测量和遥感在地理信息领域都起到重要作用,下面是它们的一些重要要点。

一、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1.空中三角测量:利用三角形的特性,通过影像上物点之间的距离关系来测量地面物点的位置。

2.法平面投影法:利用物点的前方交会和后方交会原理,测量物点的地面坐标。

3.焦距测定法:根据相机的参数和影像上的物点信息,计算相机的焦距。

4.高程测量方法:通过比例尺和重心高差原理,测量物点的高程信息。

5.数字像点平差: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像点观测结果进行调整,提高测量精度。

二、摄影测量的应用:1.地图制图:通过拍摄航空影像进行解译和处理,制作出地图产品。

2.土地利用规划:利用航空影像和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的调查和规划。

3.海洋测绘:利用航空相机或卫星影像,进行海洋水质、岸线等测绘工作。

4.城市规划与管理:通过航空相机或卫星影像,监测城市的用地变化和发展趋势。

三、遥感的基本原理:1.电磁辐射与能谱:不同物质在特定波段上的辐射方式和特征。

2.电磁辐射的传播与遥感信息提取:利用物质对电磁波的能量吸收、反射和发射来获取目标特征。

3.传感器与平台:遥感传感器的类型和特征,及其在空间平台上的安装和使用。

4.影像处理与解译: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增强,以及利用图像解译方法分析图像上的信息。

四、遥感的应用:1.环境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对自然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2.农业资源调查:通过遥感影像对农田、植被等进行监测和调查。

3.气象预测: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气象要素进行监测和预测。

4.土地利用与规划:通过遥感影像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和规划。

总结:摄影测量和遥感在地理信息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摄影测量主要通过拍摄影像和测量物点之间的关系来获取地理信息,主要用于地图制图和规划管理等;遥感则是通过从远距离获取数据来获得地面特征,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等。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1摄影测量基本原理1.1.1摄影测量的定义摄影测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信息科学。

1988年ISPRS在日本京都第16届大会上对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摄影测量学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按摄影距离的远近分,可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显微摄影测量。

按用途分类,有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

按处理的技术手段分,有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

1.1.2摄影测量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模拟法摄影测量(1851-1970)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用两个/多个投影器,模拟摄影机摄影时的位置和姿态,构成与实际地形表面成比例的几何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量测得到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

解析法摄影测量(1950-1980)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数字摄影测量(1970-现在)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自动(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

1.1.3单张航摄像片解析航摄影像是航空摄影测量的原始资料。

像片解析就是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被摄景物在航摄像片上的成像规律,像片上影像与所摄物体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建立像点与物点的坐标关系式。

像片解析是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

为了由像点反求物点,必须知道摄影时摄影物镜或投影中心、像片与地面三者之间的相关位置。

而确定它们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称为像片的方位元素,像片的方位元素分为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为元素两部分。

内元素3个: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x0,y0,f),可恢复摄影光束。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这些技术不仅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文将从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定义、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摄影途径获得和处理地物或地形三维空间位置和属性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获取无人机或航空摄影图像,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测量和计算,从而获得地理空间信息。

摄影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摄影测量数据采集、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和测量结果处理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获取到地物的几何形状、位置和属性信息,并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更新。

遥感技术则是通过获取、解译和分析地球表面的遥感图像来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方法。

遥感技术主要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是指利用主动方式发射电磁波,通过测量电磁波的反射或散射来获得地物信息。

被动遥感则是指利用自然辐射(如太阳辐射)来获取地物信息。

遥感技术主要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载具来获取遥感图像,然后通过影像处理和解译技术来获得地理信息。

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中,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城市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等信息,帮助规划师进行城市建设和规划。

在环境保护中,这些技术可以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在农业发展中,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土壤湿度等信息,帮助农民制定农业种植策略。

此外,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自然灾害预警、资源勘查和监测、交通规划、土地管理等领域。

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数据。

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数据获取和处理将更加高效和精确。

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和解译的能力,使得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更加丰富和深入。

摄影测量与遥感 专业课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 专业课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课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一门涉及地球科学、地图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
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其研究范围涵盖了遥感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以及地理空间信息的提取和应用等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气象、地质、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遥感数据获取方面,传感器的发展和卫星技术的进步使得获取地球
表面信息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

通过卫星、航空器等平台获取的遥感数据,可以实现对地理信息的全球监测,为科学研究和决策制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在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遥感图像的处理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
特征提取、目标检测等步骤。

结合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遥感图像的自动识别和分类,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环境保护等领域。

地理空间信息的提取和应用是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理空间信息,可以实现对地表地貌、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为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摄影测量领域,摄影测量是利用相机和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进行精
确测量和记录的技术。

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获取地表地形、建筑物等信息,并实现对这些信息的三维建模和精准定位,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等提
供重要支持。

让我们让我们总结一下,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课程涉及领域广泛,应用范围广泛,是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将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据处理等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一、摄影测量学的定义与任务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摄影测量产品:
•DEM(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是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

用于与高程有关的地貌形态分析、通视条件分析、洪水淹没区分析。

•DLG(数字线划图):现有地形图上基础地理要素分层存储的矢量数据集。

数字线划图既包括空间信息也包括属性信息,可用于人口、资源、环境、交通、治安等各专业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基础。

•DRG(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栅格地图是纸制地形图的栅格形式的数字化产品。

可作为背景与其他空间信息相关,用于数据采集、评价与更新,与DOM、DEM集成派生出新的可视信息。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航空相片、遥感影像,经象元纠正,按图幅范围裁切生成的影像数据。

它的信息丰富直观,具有良好的可判读性和可量测性,从中可直接提取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信息。

摄影测量分类:
(1)空摄影测量
(2)航天摄影测量
(3)地面摄影测量
(4)近景摄影测量
(5)显微摄影测量。

二、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程
从1851年法国陆军上校劳赛达提出并进行交会摄影测量算起,摄影测量学已经走过了160年的历程:模拟摄影测量(1851-1960’s)、解析摄影测量(1950’s-1980’s)、数字摄影测量(1970’s-现在)。

三、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及其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
由二维影象重建三维目标
面采集数据方式
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
发展方向:与RS、GIS、GPS结合方向;智能化,实时化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