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与遥感-自学手册
(完整版)摄影测量与遥感习题集及答案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摄影测量与遥感习题库答案
39.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 又称遥感图像理解(Remote Sensing Imagery Understanding),它以计算机系 统为支撑环境,利用模式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根据遥感图像中目 标地物的各种影像特征(颜色、形状、纹理与空间位置),结合专家知识库中目 标地物的解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实现对遥感图像的理解, 完成对遥感图像的解译。
X Fx (x, y)
Y Fy (x, y) 式中, x, y 为原始影像上像元素坐标, X,Y 为纠正影像上相应像元坐标, Fx 、
Fy 为直接纠正变换函数。
28.间接法 从空白的纠正影像出发,按行列的顺序依次以每个像素点位反求其在原始影像 中的位置:
x y
Gx Gy
(X (X
,Y) ,Y )
相关 19.为了获得纠正影像格网的灰度值,有两种方案,分别称为直接法方案和间接
法方案。 19.遥感技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电磁波波段的工作区域,可分为可见光遥感、 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 20.遥感技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传感器的运载工具的不同,可分为航空遥感和 航天遥感两大系统。 21.按传感器记录方式的不同,把遥感技术分为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两大类。 22.遥感信息获取的关键是传感器。 23.按照天线结构的不同,侧视雷达分为真实孔径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 24.传感器按工作的波段可分为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
《摄影测量及遥感实习》实训指导书

《摄影测量及遥感实习》指导书课程名称:摄影测量及遥感实习课程代码:学分:3实训周数:3周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专升本)一、实习的目的与要求1、培养学习、研究与实践工作中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工作作风;2、锻炼工作中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3、巩固、深化和验证所学摄影测量与遥感理论知识;4、了解现今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发展方向、动态;5、了解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基本功能、一般作业流程以及主要产品的制作过程;6、重点掌握卫片的判读与调绘工作及ERDAS软件处理遥感影像;7、可用所学理论与技术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摄影测量与遥感问题。
二、主要实习任务1、了解模拟摄影测量仪器,解析摄影测量仪器以及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测量工作,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2、重点掌握卫片的判读与调绘工作,并生成卫片遥感解译图;3、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进行遥感影像的输入、校正、处理、分类及制图工作。
三、主要实习内容(一)、莲华校区环工楼航测实验室参观1、多倍投影测图仪德国制造的多倍投影测图仪(图1)是光学投影类直接交会的模拟测图仪,它装备有两个以上的投影器,有3个、6个、9个甚至更多。
本次参观的投影测图仪装备6个投影器,它是为了建立航带模型,进行模拟法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测图所需要的控制点。
在多倍投影测图仪上进行内定向主要是恢复像片相应的内方位元素;相对定向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与地物相似的立体模型;绝对定向是将完成立体像对相对定向后所建立起的立体模型纳入到地面测量坐标系中,并归化为图比例尺。
图1是多倍仪的全貌图,由仪器桌、座架、投影器、测绘台、观察用的红绿眼镜和附件组成。
图1. 多倍投影测图仪2、B8型立体测图仪瑞士威特厂生产的B8型立体测图仪属于机械投影类直接交会的模拟测图仪。
测图中由于用原始尺寸的摄影资料,因此精度比多倍投影仪大大提高,可用于测绘大、中比例尺地形图,成图比例尺可比摄影比例尺放大3~5倍。
整个仪器安装在稳固的木质桌面上,木桌中间嵌入一块大理石桌面,另有外接绘图桌及线性缩放仪,用于模型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之间的换算。
《摄影测量及遥感实习》实训指导书

《摄影测量及遥感实习》指导书课程名称:摄影测量及遥感实习课程代码:学分:3实训周数:3周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专升本)一、实习的目的与要求1、培养学习、研究与实践工作中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工作作风;2、锻炼工作中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3、巩固、深化和验证所学摄影测量与遥感理论知识;4、了解现今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发展方向、动态;5、了解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基本功能、一般作业流程以及主要产品的制作过程;6、重点掌握卫片的判读与调绘工作及ERDAS软件处理遥感影像;7、可用所学理论与技术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摄影测量与遥感问题。
二、主要实习任务1、了解模拟摄影测量仪器,解析摄影测量仪器以及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测量工作,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2、重点掌握卫片的判读与调绘工作,并生成卫片遥感解译图;3、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进行遥感影像的输入、校正、处理、分类及制图工作。
三、主要实习内容(一)、莲华校区环工楼航测实验室参观1、多倍投影测图仪德国制造的多倍投影测图仪(图1)是光学投影类直接交会的模拟测图仪,它装备有两个以上的投影器,有3个、6个、9个甚至更多。
本次参观的投影测图仪装备6个投影器,它是为了建立航带模型,进行模拟法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测图所需要的控制点。
在多倍投影测图仪上进行内定向主要是恢复像片相应的内方位元素;相对定向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与地物相似的立体模型;绝对定向是将完成立体像对相对定向后所建立起的立体模型纳入到地面测量坐标系中,并归化为图比例尺。
图1是多倍仪的全貌图,由仪器桌、座架、投影器、测绘台、观察用的红绿眼镜和附件组成。
图1. 多倍投影测图仪2、B8型立体测图仪瑞士威特厂生产的B8型立体测图仪属于机械投影类直接交会的模拟测图仪。
测图中由于用原始尺寸的摄影资料,因此精度比多倍投影仪大大提高,可用于测绘大、中比例尺地形图,成图比例尺可比摄影比例尺放大3~5倍。
整个仪器安装在稳固的木质桌面上,木桌中间嵌入一块大理石桌面,另有外接绘图桌及线性缩放仪,用于模型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之间的换算。
摄影测量与遥感 教材

单张影像的空间后交,一张影像需要4个外业控制点。通过相对定向、绝对定向,一个像对需要4个外业控制点。为了尽量减少野外测量工作,由单张影像拼接成航带,多条航带拼接成区域,在区域周边及内部,布设少量控制点,采用空中三角测量与区域平差,确定整个区域内所有影像的方位元素。
1.2
了解用户的需求及成果的用途,根据需求选择技术方法,确定成图比例尺,选择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成图目标明确后,根据有关的国家规范,确定分幅及编号,确定基本等高距,确定成图的平面和高程精度。下面是项目实施前必须明确的基本要素:
长半轴 a = 6 378 245m
扁率 f = 1/298.3
1.2.2
1956黄海高程系统
1956年9月4日,国务院批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测量法(草案)》,首次建立国家高程基准,称“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该原点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计算的高程为准(72.289 m)。
-
1.0
2.0
2.5
-
1.0
2.0
3.0
高程注记点
0.35
1.2
2.5
3.0
0.35
1.2
2.5
4.0
等高线
0.5
1.5
3.0
4.0
0.5
1.5
3.0
6.0
1.3
1.3.1
目前国内常用的航摄仪有:RC-20、RC-30;LMK-1000等。
航摄飞机:双水獭、运5、奖状(国内)等。
数字航摄摄影机有:LeicaADS40、ULTRACAM、DMC、SWDC-4等。
3、采用光束法求解地面点三维坐标。这种方法是把待求的地面点与已知地面点坐标,按照共线条件方程,用连结点条件和控制点条件同时列出误差方程式,统一进行平差计算,以求得地面点的三维坐标。此法理论上较为严密,它是把前两种方法的两个计算步骤合为一体同时解算。
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测绘2012级)指导书

一、遥感像片调绘1. 准备工作(第一天)①选刺像控点。
根据成图方法和技术设计书,持航片在野外实地选点。
②确定调绘范围:采用全野外布点时,调绘范围最好为像片四个角的像控点连线。
2. 地理要素的调绘(第二、三天)对于要调绘的地物地貌要素,通常采取“远看近判”的调绘方法,以便进行正确的综合取舍。
如地类界、梯田坎的取舍,线状地物的走向以及在近处不易看清总轮廓与地物间的相互关系的情况下,利用“远看”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近判”则便于确定那些影像较小或没有影像的地物的准确位置,另外还可检查“远看”的准确性及纠正“远看”中的错误。
(1)耕地技术规程中规定,耕地中要区分出水田、旱地和菜地。
耕地在地形图上最小的判读面积为6平方毫米。
平坦地区的农田有明显的几何形状影像,与居民点相连。
影像色调随着土质的种类、湿度、农作物种类及生长季节等不同而变化。
新翻耕的土地色调发暗,干燥的土壤色调较浅,在农作物生长的耕地色调较深。
影像随着作物逐渐成熟,色调逐渐变浅。
灌溉条件好的地区,土地水分含量高,影像色调比较灰暗。
(2)园地技术要求园地中要区分出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热带作物园与其他园地等。
要求图上最小的表示面积为6平方毫米。
果园的影像呈影粒状、排列整齐、如棋盘点格图形,茶园呈条带状。
(3)林地∙林地要求区分森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最小表示面积为25平方毫米。
∙森林地和疏林地是用树木郁闭度来区别。
树木郁闭度为0.1—0.3为疏林地,0.4以上为森林地。
∙疏林地的影像稀疏,林中空地明显可见,由灰色的影像与黑色的阴影组成。
疏林地的阴影完整,很容易判读。
采伐迹地为有规则的几何图形,色调较浅,呈灰白色。
(4)居民点居民点在图上表示的最小面积为4平方毫米。
居民点的影像在航片上与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所绘的轮廓符号很相似,只是增加了阴影部分。
农村居民点和农田联系在一起,有大路和小路相连。
(5)道路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要表示出公路、农村道路等。
第一章绪论一、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与任务1、摄影测量与遥感定义...

第一章 绪论一、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与任务1、摄影测量与遥感定义摄影测量与遥感乃是对非接触式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传统的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影的像片,研究和确定所摄物体的形状、大小、性质及其空间位置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内容包括 : 影像信息获取 影像信息处理影像信息表达 影像信息应用2、摄影测量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和专题图;建立地形数据库;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3、主要特点:1).影像记录目标信息客观、逼真、丰富;2).测绘作业无需接触目标本身,不受现场条件限制;3).可测绘动态目标和复杂形态目标;4).影像信息可永久保存、重复量测使用;二、摄影测量学的分类●分类原则与方法基本要素: 目标、图像、信息●按被测目标分(按用途分):地形摄影测量 (地形图)非地形摄影测量(其他用途)●按获取目标的距离分(按距离分):航天摄影测量(<160Km) ;航空摄影测量(2Km~30Km);地面摄影测量(100m~300m);近景摄影测量(<100m) ;显微摄影测量按图像类型分:光学图像;雷达摄影测量;双介质摄影测量;X射线摄影测量按图像处理方式分(按技术方法分):模拟摄影测量(1900~1960年);解析摄影测量(1950~1980年) ;数字摄影测量(1980年~~~)三、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史[参考资料]●1839年尼普斯和达盖尔发明摄影术。
●1851~1859年,法国陆军上校劳赛达特提出和进行交会摄影测量,这被称为摄影测量学的真正起点。
这一阶段主要用于建筑物的摄影测量。
●1858年,纳达通过气球获取了第一张地面的空中照片。
●二十世纪初,发明了立体观察方法。
1901年,立体坐标量测仪问世。
由于飞机尚未发明,主要用于地面摄影测量。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使航空摄影测量成为可能。
《摄影测量与遥感》知识点课件-14 双像摄影测量

2.立体像对
以相邻两张像片为基础
2.1立体像对的点、线、面
3.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方法
➢根单张像片的向和绝对定向方法求解地面点的三维坐标 ➢光束法求解地面点的三维坐标,也称一步定向法。
课程小结与思考题
总结 1、双像摄影测量的概念(重点) 2、立体像对的点、线、面 3、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方法(重点)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单张像片不能确定地面点的坐标? 2、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方法有哪些?
课程内容:双像摄影测量 主讲人:孙宝明
主讲人:孙宝明
课程导入
1、从共线方程来看,单张像片能否确定地面点的坐标?
1.双像摄影测量的概念
根据前述分析,以单张像片解析为基础的摄影测量不能解 决地面目标的三维坐标测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依靠立 体摄影测量。
立体摄影测量也称为双像摄影测量,是以立体像对为基础 ,通过对立体像对的观察和测量确定地面目标的形状、大 小、空间位置及性质的一门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件第3章第4节

误差方程式
vx
x X S
dX S
x YS
dYS
x ZS
dZS
x
d
x
d
x
d
x
x
vy
y X S
dX S
y YS
dYS
y ZS
dZS
y
d
y
d
y
d
y
y
vx a11dX S a12dYS a13dZS a14d a15d a16d lx vy a21dX S a22dYS a23dZS a24d a25d a26d ly
点坐标x,y。
课题4 立体像对解析
(3)确定未知数的初始值
S1
课题4 立体像对解析
竖直投影情况下,角元素的 初始值为0:
Z
1
4
Y
YS
D
XS
0 0 0 0
线元素的初始值:
2
3
X
1
XS0 4
Xi
YS 0
1 4
Yi
ZS0 m f H
课题4 立体像对解析 (4)计算旋转矩阵R:利用角元素的近似值计算
N2
AA
虽然这两个点是同名点,但它位于不同的像片上,所以他们的点投影系数也不一样
X A X S1 N1u1 X S 2 N2u2 YA YS1 N1v1 YS 2 N2v2 Z A ZS1 N1w1 ZS 2 N2w2
N1u1 N1v1
A(X,Y,Z) Y
z2
y2
S2 a2(x2,y2)
x2
同名光线对对相交
B • (S1a1 S2a2 ) 0
X
连续法解析相对定向原理
w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测量与遥感第一章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述第二章摄影测量基础第三章遥感基础第四章摄影测量与遥感处理系统第五章野外像片调绘与像片控制测量第六章基于摄影测量与遥感的4D产品生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有总体的认识。
了解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历史和趋势,掌握相关概念。
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原理,利用遥感和摄影测量的技术手段获得4D产品,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野外和室内处理流程和要点。
具体如下:第一章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述摄影测量的任务、分类和发展;遥感及其发展;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
第二章摄影测量基础单张航摄像片解析;像点坐标的量测;立体测图的原理与方法;摄影测量解析计算基础;数字摄影测量基础第三章遥感基础遥感的基础知识;遥感图像特征;常用卫星遥感简介;遥感图像的解译第四章摄影测量与遥感处理系统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机载LIDAR和车载移动测图系统第五章野外像片调绘与像片控制测量野外像片调绘;像片控制测量第六章基于摄影测量与遥感的4D产品生产4D产品生产的数据流;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地图;数字栅格地图本章重点:1、理解摄影测量的概念、特点和任务2、掌握摄影测量的类别和发展历程3、掌握遥感概念、类别和发展历程4、掌握摄影测量技术与遥感技术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和相互促进技术特点参考书:1、梅安新,彭望渌,秦其明.2005. 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张剑清,潘励,王树根. 2008.摄影测量学(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3、国家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2010.测绘综合能力[M]. 北京:测绘出版社.§1.1 摄影测量概述一、学习提要1、摄影测量的任务2、摄影测量的类型3、摄影测量的发展历程二、思考题1、什么是摄影测量?P1022、摄影测量的任务是什么?P1023、摄影测量有哪几种分类方式,分别可分为哪些类别?P1024、摄影测量经历了哪三个发展历程?其特点是什么?P1035、数字摄影测量与传统摄影测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P103(1)产品是数字化的;(2)以计算机视觉替代人眼的立体观测。
§1.2 遥感及其发展一、学习提要1、遥感的概念和系统组成2、遥感的类型3、遥感的发展历程二、思考题1、什么是遥感?P1032、遥感技术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遥感信息源;空间信息获取(传感器部分);遥感数据传输与接收;遥感图像处理;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
3、遥感的类型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具体的类别?P1034、遥感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不同的发展历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无记录地面遥感(望远镜);有记录地面遥感(相机);有记录低空遥感(气球和飞机);1957年后的航天遥感(卫星)。
5、中国遥感事业的成就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举例说明。
较早发射卫星;气象、环境和灾害卫星的成果应用;神舟飞船和嫦娥计划。
6、遥感与遥测、遥控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利用传感器记录、处理和应用;远距离测量;远距离控制。
7、遥感的特点有哪些?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及时和重复观测);一定的局限性(信息不丰富,结果一般);数据的综合性与可比性好;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1.3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一、学习提要1、摄影测量对遥感发展的推动技术2、遥感对摄影测量发展的意义3、摄影测量与遥感结合的技术二、思考题1、摄影测量对遥感的发展在技术方面有哪些基础和推动?请举例说明之高精度几何定位和几何纠正;影像匹配理论用来遥感图像的融合。
(匹配是图像中寻找与基准图像(模板)特征相似或相同的区域;配准是指两幅图像坐标位置对准。
)2、摄影测量与遥感结合的新技术有哪些?请举例介绍DEM、地形测量数据库和专题图数据库作提高分类精度;DEM和遥感影像的叠加,构成真实三维场景等。
3、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综合定义是什么?P104第二章摄影测量基础本章重点:1、掌握单张航摄像片的特点和解析原理2、掌握像点坐标的量测方法和误差改正3、掌握立体测图的原理和处理方法4、掌握摄影测量解析计算原理5、重点掌握数字摄影测量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参考书:1、张剑清,潘励,王树根. 2008.摄影测量学(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国家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2010.测绘综合能力[M]. 北京:测绘出版社.§2.1 单张航摄像片解析一、学习提要1、航摄像片与地图的区别2、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3、地面起伏引起的投影差4、航摄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5、中心投影的共线方程二、思考题1、简述航摄像片与地图的区别和联系?投影方式不同,航摄像片是中心投影;地图是正射投影。
2、什么是像点位移,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航摄像片有倾角或地面有高差时,像片产生变形的现象。
可采用像片纠正的方式进行处理。
3、什么是投影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地球表面起伏所引起的像点位移称谓像片上的投影差。
像片纠正,选择长焦距摄影机可有效减小其影响。
4、航摄像片的内方位元素有哪些?具体含义是什么?确定摄影机的镜头中心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
共有三个参数,分别是摄影中心到像片的垂距f、像主点在像片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
5、航摄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有哪些?如何确定?确定影像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共有六个参数,其中3个是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相对于物方空间坐标系的位置(Xs,Ys,Zs);三个角元素,用来描述影像面在摄影瞬间的空中姿态。
6、参考书1,P39的第3题。
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就是共线方程,即在摄影成像过程中,摄影中心、像点及其对应的地面点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
它是各种摄影测量处理方法的理论基础,如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双像空间前方交会以及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等。
§2.2 像点坐标的测量一、学习提要1、像平面坐标系的定义2、像点坐标的量测3、像点坐标系的系统误差改正二、思考题1、解释像平面坐标系的含义。
影像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用以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
常用的有两种,分别是像片框标坐标系和以像主点为原点的坐标系。
2、像点坐标的量测方法有哪些?(1)作业员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进行;(2)对于左右影像上的同名像点,通过立体影像匹配的方法进行自动量测。
3、像点坐标系的系统误差有哪些?一般如何改正?摄影材料的变形、摄影物镜畸变、大气折光以及地球曲率等因素引起,这些误差对每张像片的影响有相同的规律,是系统误差。
摄影材料的变形引起的误差可通过量测框标坐标或量测框标距来改正;其他因素造成的误差有相关改正公式进行处理。
§2.3 立体测图的原理与方法一、学习提要1、立体测图原理2、像对的立体观测方法3、像对的立体测图方法4、地物与地貌的测绘二、思考题1、什么是立体效应?立体观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利用相邻像片所组成的像对进行双眼观察时,得到的立体与实物相似。
要满足四个条件:(1)两张像片必须是在两个不同位置对同一景物摄取的立体像对;(2)每只眼睛必须只能观察像对中的一张像片;(3)两像片上相同景物(同名像点)的连线与眼基线大致平行;(4)两像片的比例尺应相近,否则需要进行调节。
2、像对的立体观测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其大体过程。
立体镜观测法(直接或调焦);叠映影像的立体观测法(影像叠映后分别观测);双目镜观测光路的立体观测法(分开观测光路,可处理的更方便调节)。
3、像对的立体测图方法有哪几种?目前常用的立体测图方法是什么?简述常用方法的过程。
模拟法立体测图;解析法立体测图;数字化立体测图。
目前基本都采用数字化立体测图。
大体过程如下:(1)资料准备,包括控制点、影像和处理软件;(2)模型定向,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3)立体测图,一般有测图范围、测量控制点、测绘地物、测绘地貌、检查和接边。
4、如何实现对地物和地貌的立体测图?数字化立体测图。
对地物来说,参照调绘片,根据立体模型判读采集,测标中心应始终切准地物外轮廓和定位点,依比例尺的地物应切准地物的外轮廓线,半依比例尺的地物应切准地物的中心线,沿着依比例尺的长度测绘,不依比例尺的应切准地物的中心位置采集,做到不变形,不移位、不遗漏。
地貌采集由等高线描绘配合地貌符号和高程注记点三个部分组成。
5、4G产品是指哪些?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栅格地图(DRG)§2.4 摄影测量解析计算基础一、学习提要1、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2、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3、相对定向与绝对定向二、思考题1、基于立体像对的解析摄影测量含义是什么?解析方法有哪些?利用解析计算的方法处理影像信息,从而获得地面的基础空间信息。
常用的方法有:(1)利用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与前方交会来求解地面目标的空间坐标;(2)利用立体像对的内在几何关系,通过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求得地面目标的空间坐标;(3)利用光束法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来整体求解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和地面目标的空间坐标。
2、参考书1,P39的第5题。
根据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和像片覆盖范围内若干个的已知地面坐标和相应点的像坐标量测值出发,利用共线方程,求得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的过程称为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需要3个以上的控制点。
4、什么是立体像对?从不同摄站摄取的具有重叠影像的一对像片。
5、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过程是如何实现的?(1)相邻摄站点对地面进行摄影,获得一个立体像对;(2)获得地面任意一点在两张像片上的像片坐标;(3)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获取;(4)利用共线方程解析计算出该点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的坐标。
7、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含义是什么?其相互关系是什么?确定两张影像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叫相对定向;确定相对定向获得的立体模型在地面测量坐标系中的正确位置过程叫绝对定向。
结合两个定向,可获得像片中地面目标的绝对空间坐标。
§2.5 数字摄影测量基础一、学习提要1、影像数字化和重采样2、影像的内定向3、基于灰度的影像匹配4、基于核线的一维影像匹配5、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二、思考题1、影像是如何实现数字化的?包括采样和量化。
每隔一个间隔读一个点的灰度值称为采样;用数值来表示图像的灰度称为量化。
2、为什么要对影像进行重采样?重采样的方法有哪些?在原样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采样称为重采样。
对图像进行几何处理时,由于像素位置变化需要重新进行采样,如旋转、纠正等。
3、影像的内定向流程是什么?从扫描坐标转换到像片坐标的过程称为影像的内定向。
4、影像匹配有什么意义?匹配方法有哪些?确定左右像片同名像点的过程叫影像匹配。
它是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的核心。
匹配方法有基于灰度的影像匹配、基于核线的影像匹配、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
6、介绍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的基本思想(1)用某种特征提取算子提取影像中的特征;(2)对所提取的特征进行参数描述;(3)以特征的参数值为依据进行同名特征的搜索,获得同名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