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案例用爱充实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工作案例用爱充实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工作案例用爱充实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工作案例用爱充实学生的心灵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用爱充实学生的心灵爱心是火种,能点燃心中的希望;爱心是清泉,能滋润即将枯萎的禾苗;爱心是绿荫,能撑起一片新的天地。爱心是桥梁,接起了师生间的心灵,爱给了我们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法国伟大的教育家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把这种爱扎根在人格的土壤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也渐渐地壮大着自己。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在乡村已从教9年,并且担任着班主任工作,我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只有采取不同的教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一、案例背景

我在乡村教学,学生全部是少数民族,尤其以回族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进城务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在我班日益增多。留守儿童在缺少爱的世界里,学习上的不上进和心灵发展不健康的特性逐渐展现出来,并有越来越加重的发展趋势。面对这些情况,我当面也教育过学生,但效果不太明显,由此我产生了沮丧于无奈的情绪,认为他们的天性就是如此。但静下心来细想,作为一名教书育人者,且又身为班主任,任由他们不健康的发展,是我的无能和失职,我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二、主题

用爱心充实学生心灵,使他在爱的世界里畅游,并用爱去回馈别人与社会。

三、事例描述

我班一名学生叫马强(化名),他的父母外出务工多年,一年中孩子能见到父母一次成了无比的一种奢望,更何谈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的在父母的陪伴下尽情撒娇的场景,久而久之,在没有父母的照看和关爱下,他的学习成绩也渐渐的呈现下滑趋势,他在学校时在我的监督下还能学习。一旦放学到家,不但没有对学业进行温故知新,甚者伙同伙伴在

村舍周边进行破坏活动,他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对学习及村里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平时马强在学校表现还好,在课堂中也能认真听课,而且还能积极帮助其他同学为老师分忧,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他在老师的心目中还算是一名懂事的乖孩子。然而打消这念头却是那么的突然,犹如晴天霹雳,让我猝不及防。一天中午,我在办公室批阅完作业,听着舒缓的歌声,此时的我沉醉在那甜甜的歌声中,突然间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和杂七杂八的报告声打破了这美妙的场景,未等我抬头一群人蜂拥而至的冲进了办公室,首先印入我眼帘的是马强和他的祖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马强莫不是闯了大祸,因为我对马强的一些“劣迹”也有所耳闻,但这也仅仅是耳听并非眼见。

这时的办公室异常吵杂,在几位家长和马强祖父的交谈中,我才知道了我眼中这位“乖孩子”的事:一、放学后当学生离开护送老师的眼际后,回家途中他经常欺负女同学和小同学,让别人给他背书包还好,像拳打脚踢看不惯的同学也时常发生,事后威胁他们如果告诉老师和家长,就将会“打死”他们,在他的威胁下,这些学生敢怒不敢言,他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名副其实的路霸。二、在周末伙同伙伴,到村里寻找偷窃的目标,一经发现无人在家,他们就翻墙而入进行偷窃,尤其像小卖部等成了他们光顾最多的地方。三、对村里的路灯进行打砸,对公用的水井投放垃圾和粪便,对公共设施进行破坏搞等,他们的行为使得村民们人心惶惶。今天马强在搞破坏时被抓个正着,大家商议后决定到学校告知老师,故而才发生了刚才那一幕。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压抑住自己心中的怒火,首先与家长进行深入的交谈,平息他们愤怒的心情,答应对孩子进行教育,保证不在发生类似的事情,家长在和我的交谈中心情慢慢平复,他们也希望马强通过教育,变成一个正真听话的好孩子,从中我感受到家长们对马强的宽容和极大的期望,这使我更加觉得教育好马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送走家长后,我没有马上教育马强,而是进行反思和寻找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

四、方法策略

如何教育马强成了我工作的一大重点,这关乎孩子的终身发展,我必须把马强教育好,下定决心后,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我通过家访,其间和马强的祖父母谈心,要让他们平时多关心孩子,尤其是心理上的关爱,我也打电话和马强外出务工的父母进行交谈,让他们可以通过打电话等方式经常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这样才会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其次我要转变思想,要主动接近他,拿出更多的时间与他交流,成为他的好朋友,在平时的交谈中要对他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要让他把我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我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我倾诉,平时也注重创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场合。再次我在课堂中多提问他,让他朗读课文,积极参与课堂,其目的在于培养马强的个人素质,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另外我积极开展团体活动,让马强担任活动的主要工作,目的是要要加强马强的自控能力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的能力。

五、分析思考

此事的发生,表面看似学生的品行的问题,但追根溯源,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从成因分析,表现在三方面:一、亲情缺失,家庭亲情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处于一种情感欠缺状态,该学到的东西没有学到,该建立的关系也没有建立。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比较,他们的学习机会受到了一些限制。二、学校教育缺失,据调查,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厌学的比较多,学业成绩差。由于长时间的亲子分离,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学校是负有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当然也是留守儿童的教养主体,理应全面承担起孩子教育与管理的责任。三、大多数村干部认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农民自己家的私事,家长外出务工,自然要先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由于村干部这种意识的存在,从县级和乡级政府部门来看,他们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并实施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但对留守儿童问题却了解甚少,更没有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应措施。

总之,要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的明天才会精彩纷呈。

六、个人小传

我叫雷延玥,男,汉族,1985年5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现从教于德恒隆乡中心学校。

2008年通过特岗考试,到德恒隆中心学校安措教学点教学6年,这是一所一人一校制学校,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不仅没有气馁,反而以高涨的激情投入到教学中,我始终坚信通过我的奋斗,定将会为孩子们打开一扇心灵之门。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我时时以一名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创新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教好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从教多年来,教学成绩一直优异,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好评。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的未来,是农村的希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将会一直坚守农村教育,为农村教育奉献自己的人生。

人生格言:用爱筑起教书育人的桥梁,用爱牵引学生发展的方向,不断地创新,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