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下列对《观沧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3.下面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景色图。
B.最后两句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悲凉氛围。
C.作者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D.这不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游子的悲哀。
4.根据语境,完成下面小题。
汉丰湖之冬,鲜yán明媚。
蓝汪汪的天映绿了清悠悠的湖;湖中彩林,如娉.婷仙子,把金黄、橘黄、绯红、黛紫掺.入绿水,浸染出一幅绚烂的水彩画。
汉丰湖之冬,热闹温馨。
白额雁贴着湖面掠过,轻盈地落在树梢;中华秋沙鸭一前一后,相互liáo逗;小孩儿xī闹着,笑声漾起层层涟漪;老人们在湖畔________,享受惬意的阳光。
候鸟没了离家的惘.然,湖有了生命的律动,人有了生命的灵动。
湖与鸟,相映成画;人与自然,________。
两处横线上,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游历相得益彰B.漫步相得益彰C.游历珠联璧合D.漫步珠联璧合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的妈妈不仅是我最爱的亲人,也是我最知心的好朋友。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jí)水何澹.澹(dàn)B.幸甚至哉.(zāi)山岛竦.峙.(sŏng chì)C.洪波涌.起(yŏng)子规啼.(tí)D.风正一帆悬.(xián)秋风萧.瑟.(xiāo sè)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临:(2)水何澹.澹.澹澹:(3)山岛竦.峙.竦峙:(4)海日生.残夜生:(5)乡书.何处达书:(6)断.肠.人在天涯断肠: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2022 山东滨州第一次月考)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两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3)《观沧海》中体现了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诗人对老友的挂念和关心的诗句是:,。
5.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物,在季节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B.杨花落尽子规啼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枯藤老树昏鸦6.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及其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幅作品是运用楷书字体书写的,字体方正,笔画分明。
B.这首宋词的内容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7.根据下面的材料,请对出上联。
(宽对即可)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 原创题阅读下面文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曹操东临碣.石观看沧海,看“水何dàn dàn,山岛sǒng zhì”,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在柳絮落尽、杜鹃啼.叫的季节,李白借月亮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遥寄给友人;王湾行舟于绿水之中,只见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顺风行船,船帆高高悬挂;夕阳西下,飘零天涯的游子面对着苍凉xiāo sè的深秋暮色内心凄楚悲怆,思乡之情令人肝肠寸断。
碣.石()dàn dàn()sǒng zhì()啼.叫()涨.满()xiāo s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 )(2)水何.澹澹( )(3)山岛竦峙..(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杨花..落尽子规啼( )(6)我寄愁心与.明月( )(7)次.北固山下( )(8)乡书.何处达( )(9)枯藤老树昏.鸦( )(10)断肠..人在天涯( )3.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
“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六句,皆为观海所见。
B.《次北固山下》题目中的“次”为“停宿”之意,这是一首典型的五言律诗。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五言绝句融写景、叙事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
D.《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5. 默写。
观沧海(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建安年间,曹操登临碣石山,饱览沧海壮景,用“水何澹澹,”的诗句描绘出水波荡漾、海岛屹立的画面。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基础积累+课内诗歌阅读+课外诗歌阅读(时间:30 分钟 分值:55分)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根据拼音写词语。
(3分) 碣.石( ) 澹.澹( ) 涌.起( ) 竦峙..( ) xiāosè( ) 枯藤.(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诗歌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长歌行》等。
B.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题目中的王昌龄也是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
C.“杨花”即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它们都是古诗词中含有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恨的意象。
D.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就是曲牌名。
3.默写。
(14分)(1)《观沧海》中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 , 。
(2)《次北固山下》中,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出来的一组对偶句是: ,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 。
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点明友人迁谪之远的句子是: , 。
(4)《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 , 。
(5)《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无依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 , 。
02 阅读理解课内精读(一)阅读《观沧海》,完成题目。
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以“观”字统领,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B.诗歌前八句写海上的景象,有动景,也有静景,动静结合。
C.第九至十二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及其可吞吐日月、包含群星的气象。
D.诗歌最后两句犹如一首歌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令人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5.任选角度,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进行赏析。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共6题;共28分)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A. 《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
诗歌特征:悲凉。
B.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pāo()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chà()那间僵直了,随既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扑撒________ 模________ 样(2)根据拼音写汉字。
pāo________ 举chà________ 那(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________ 改为________。
4.选词填空。
(1)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________ (A.攀附 B.依附 C.附着)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________ (A.举起 B.掀起 C.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uái shù________上的葡萄wàn________再也pān fù________不住了,才松了一下quán qū________的手脚。
(2)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liāo________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解析)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填空(1)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 ,,”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答案】(1)山岛竦峙(2)秋风萧瑟(3)随君直到夜郎西(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解析】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答案】A【解析】B.作者曹操,字孟德。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言绝句。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
3.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
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________天【答案】谈【解析】对仗的要求: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答案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jié)澹澹( dàn)..竦峙( sǒng zhì)萧瑟(s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东临碣石临:到达,登上.(2)水何澹澹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3)山岛竦峙竦峙:耸立..(4)幸甚至哉至:达到极点.(5)XXX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降职..(6)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柳絮..(7)次北固山下次:停宿.(8)客路青山外客路:旅人前行的路..(9)天净沙·秋思.(10)枯藤老树昏鸦昏鸦:傍晚时将要回巢的乌鸦..(11)断肠人在天涯断肠:形容悲戚到极点..3.文学知识填空。
(1)XXX,字XXX,东汉末(时代)政治家、军事家、墨客。
代表诗歌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2)XXX,字太白,号XXX居士,唐朝浪漫主义墨客,被先人誉为“XXX”。
其人爽朗风雅,爱饮酒作诗,喜结交。
我们学过他的诗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3)XXX,字少伯,唐朝有名边塞(诗派)墨客。
(4)XXX,号XXX,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思:思绪4.理解型默写。
(1)《观沧海》中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对景物做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无依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落日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毫无生气的风景,表现暮秋傍晚典范特点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_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卷一、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是组诗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章。
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
(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2. 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_______,后四句写________。
(3)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________,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________。
(4)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
3.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A.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人沧海。
D.日月的行踪,都好像与沧海有关。
4. 对《观沧海》简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代诗歌四首
【基础练】
1.直接默写
(1)水何澹澹,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
(3)_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
(4)杨花落尽子规啼, ________________。
(5)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__________。
(6)海日生残夜, ________________。
(7)夕阳西下,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岛竦峙(2)乡书何处达(3)枯藤老树昏鸦(4)闻道龙标过五溪(5)随君直到夜郎西(6)江春入旧年(7)断肠人在天涯
2.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 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明月千里寄相思。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
(3)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 表现新事物终将替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行舟江上, 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的汹涌气势, 而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的浩渺景象。
答案:(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能力练】
3.读下面这首元曲, 然后答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萧瑟(萧索)、荒凉。
(2)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
(答“思乡”或“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也可)
4.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完成(1)、(2)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杨花、子规、明月。
(两个即可)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 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 请任选一个角度, 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拟人修辞, 把明月当作使者, 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 把无知无情的明月, 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 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 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方法指导】
古诗词语言赏析答题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