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特点与危害
城市水土流失形成_特点与防治对策

城市环境城市水土流失形成、特点与防治对策姜爱林(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后,湖北武汉,430079)祝国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建学院博士,陕西宝鸡,721000) 摘 要 文本针对城市的特殊环境背景,首先将城市作为一个特别的生态系统分析了城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然后对城市水土流失的一般性特点作了扼要阐述并分析其严重的危害性,最后提出了治理建议。
关键词 城市 水土流失 生态系统 危害 防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势头迅猛,大都市急剧膨胀,小城镇也日益扩大。
在这个进程中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城市水土流失便是其中之一,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一、城市水土流失的形成城市水土流失的形成不是陆地表面土壤受到侵蚀,而是由于建筑、修路弃土,工矿企业的弃碴、固体废物以及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在外营力的作用下发生搬运、传输。
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城市的发展形成了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几乎完全失去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这里,我们可以对城市生态系统作这样的概括:凡拥有10万以上的人口,住房、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线网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居的区域就是城市生态系统。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在种类、数量及生物特性上总是存在一种适宜的比例,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对稳定,各生物群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即使因某种因素打破平衡,生态系统也能自动调节,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这种自动调节功能,使生物群落能够抵御一般自然因素的变化,在较长时段相对稳定地存在。
而且物种种类越丰富自我调节功能越强。
各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生生不息。
但是,由人类组建的城市生活系统则失去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修正功能,具有着特殊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物种是人,人类作为消费者(人类的工业生产等也被认为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消费)存在,而作为消费者的人类不仅需要提供食物的生产者亦需要满足其生产生活需求的各种消费物资。
2024年浅析水土流失的和影响及防治措施

2024年浅析水土流失的和影响及防治措施1. 水土流失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简言之,它涉及土壤被侵蚀和水资源流失的过程。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被风、水、冰或人为活动(如农业耕作)等过程从原地移除并沉积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而水资源流失则指的是降雨或灌溉水未能有效被土壤吸收或植物利用,而是通过径流、蒸发等方式离开地表。
2. 水土流失的成因水土流失的成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植被覆盖、土壤性质等。
例如,陡峭的山坡、多雨的气候、稀疏的植被和易侵蚀的土壤都容易引发水土流失。
而人为因素则主要包括农业活动(如过度耕作、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林业活动(如过度伐木)、城市化和工业发展(如基础设施建设、采矿活动)等。
这些活动往往破坏了地表的植被覆盖,加速了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流失。
3.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会导致土地资源的退化,降低土地的生产力,影响农业和林业的发展。
其次,水土流失会增加河流的含沙量,影响河流的水质,甚至可能引发河道淤积、洪涝灾害等问题。
此外,水土流失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对区域生态平衡造成威胁。
4. 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影响是深远的。
从局部地区来看,它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地质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来看,水土流失还会加剧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问题,影响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和环境。
同时,水土流失还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水源短缺、生态移民、灾害频发等。
5.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建设各种水土保持工程来防止水土流失。
例如,修建梯田、水平沟、鱼鳞坑等,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地面糙率,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径流冲刷力,提高土壤抗蚀能力。
结合密云县实际说明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一、结合密云县实际说明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为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
1、密云县水土流失现状
密云县总面积2229.4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771.75平方公里。
根据2000年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密云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957.87平方公里,其中轻度侵蚀661.19平方公里,中度侵蚀296.68平方公里。
自2000年以来,密云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水土流失成因
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其中
(1)自然因素是指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侵蚀营力。
这些营力造成的水土流失类型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混合侵蚀。
(2)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包括开矿、修路、工程建设以及滥砍、滥垦、滥牧、不合理耕作等造成的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危害
(1)冲毁土地,破坏耕地
(2)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3)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
(4)淤积水库,堵塞河道,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辽宁省宽甸县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辽宁省宽甸县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摘要:宽甸县位于辽宁东部,是辽宁中部工业区和商品粮基地的绿色屏障及主要水源地,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它起着调节气候和保护水源的作用。
辽宁省生态环境的好坏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近年来,粗放的农耕,广种薄收,导致商品粮质量和数量的下降,以至于群众加快了对山林植被的掠夺速度,使原本相对稳定的庞大的生物基因库生态开始脆弱起来,抗御自然灾害的功能较差,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后果甚忧。
本文分析了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关键词:水土流失成因危害1 水土流失成因水土流失成因主要有二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自然因素:山坡陡峻,地质古老破碎,降雨量多,降雨强度大,频率高,幼林多,疏林地多,郁闭度在0.3以下的山地面积很大。
人为因素:(1)落后的农耕方式。
项目区内没有一套科学耕作和管理措施,一直延续落后的农耕方式,种植方式单一,加上农民急功近利的思想,只种地,不养地,有机肥施用量大大减少,仅以化肥来维持当季作物的生长,目前,农村作物秸秆还田比例很低,仅占5%,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破坏了土壤的结构,致使在单一作物体系下土壤有机质的“收”与“支”严重失衡。
土地在使用过程中忽略了有效水土流失防护措施,使农田耕层变浅,保肥蓄水能力降低,土地越种越瘦。
(2)经济林的粗放经营板栗是项目区经济树种中的优势树种,在区内农业经济中日益凸现出来,成为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但是这些经济林的生产经营方式大部分还处于粗放管理阶段,忽略了生态的平衡,即在生产经营中的林下清场和作业路,致使林下林草覆盖度甚低,看来是有利于板栗树的生长,恰恰相反,如此低的覆盖度,不仅跑肥,而且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在影响板栗整体品质提高的同时,也威胁着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蚕场的过渡放养。
柞蚕生产在项目区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可谓一大经济支柱产业,只放蚕不治场,致使树势退化,三类蚕场增多,严重地出现沙化,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地类。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阅读材料
水土流失是由于土地表面的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沙石等物质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有关水土流失的材料:
1.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贫瘠、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同时,水土流失还会淤积河床、水库等水利设施,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 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气候变化、降雨量过多、植被覆盖率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3.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为了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修建水利工程等。
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从而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这些阅读材料,可以了解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如需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建议咨询环境领域专业人员或查阅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政策解读。
城市水土流失成因-特点与危害论文

浅析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特点与危害【摘要】城市水土流失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分析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解释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危害,提出防治城市中水土流失的措施,以求为我国的城市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土保持;成因;特点;危害;防治措施城市水土流失是一种典型的现代人为加速侵蚀,它的影响因素比农村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要复杂得多,可以理解为当建设规模或开发建设活动扰动土(岩)体超越城市的承载力和管理水平时,在自然外营力(降雨、重力、径流冲刷)的作用下,造成的水土资源的损失和生态景观的破坏1 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城市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都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或制约着城市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促进或制约着城市的建设。
1.1 城市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城市占有一定的地理区域,它必然要受到所在区域自然地理因素的支配和制约。
自然地理因素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表现出明显差异,如所在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都影响了城市的水土流失。
例如城市及周边城郊地形坡度大,地表植被覆盖率少,则土壤的抗蚀力就差,那么水土流失就会变大。
1.2 城市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对城市水土流失起着主导和控制制约作用,它既可以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也可以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由于人的活动,城市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城市水土流失。
城镇和工业中心的兴起,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聚集,促使城市不断开展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许多建设活动都要使用自然资源,影响生态环境,如劈山开道,破坏原地貌和植被,引起土壤侵蚀,从而会造成较严重的水土流失。
2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2.1 人为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修路、建厂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很可能要破坏原有地貌、植被或水土保持设施,加大了城市水土流失,表现出一定的人为性。
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作者:崔璇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06期摘要:通过对簸箕李引黄灌区水土保持现状的初步分析,认识到灌区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和成因,以及实行水土保持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并对所取的效益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灌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134-021 灌区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问题多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本灌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有力的促进了灌区风沙区的治理,截至2014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5.63hm2,治理率达48.44%,各项建设成果在风沙片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灌区水土保持工作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资金短缺,制约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大面积开展;(2)水土保持资金投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3)风沙片治理程度总体水平较差,流域内尚有485hm2的沙荒耕地亟待治理,另有部分林地由于造林标准低以及放松了抚育管理等原因,导致林地质量整体水平水不高,综合防护体系功能脆弱;(4)监督执法体系不健全,治理管护、水土保持宣传工作仍需加强,尤其是对近期难以治理开发的沙荒侵蚀劣地要加大封育治理力度,促进生态自然修复。
2 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2.1 成因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
自然因素主要有:土质松散有机质含量少,颗粒胶结能力差;雨量分布不均,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土地不平,植被少形成的地面径流大,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季风强度大,春冬季风时节,田野无植被。
人为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耕作方法;林木覆盖率低;毁林造田;破土面积不断扩大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2 危害(1)水土流失直接危害农业生产的基础,使土层浅薄,面积减少,结构涣散,肥力降低,作物产量下降;间接上使水利工程破坏,降低工程效益,加剧旱涝灾害的演变,造成劳力和经费投资的浪费,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营口市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营口市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摘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介绍了营口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并阐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
关键词水土流失;成因;危害;辽宁营口营口市地处辽东半岛西北部,大辽河入海口左岸。
其地理位置为北纬39°55′~40°56′,东经121°56′~123°2′。
总面积为5 365 km2。
境内有大、中、小河流150余条,大型河流大辽河,中型河流大清河、碧流河,按流域水资源分区为大辽河、大清河、碧流河、复州河—大清河、大清河—大辽河5个四级区。
营口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8亿m3,折合降水深693.6 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8亿m3,折合径流深184.4 mm,地下水资源量为3.07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量为2.42亿m3,水资源总量为10.55亿m3。
1 水土流失的成因营口市水土流失既受地形、地貌、岩性、植被及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又受人类社会生产的频繁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水土流失状况[1-4]。
1.1 自然因素(1)降水。
降水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
营口市年平均降水量在650~800 mm之间,东部山区为730~820 mm,其中50%以上集中在6—8月。
汛期降水多为暴雨,暴雨强度大,因此夏季多雨季节是土壤侵蚀最严重时期。
(2)大风。
营口市6级以上大风,3—5月最多,平均每年35次;9—11月,平均每年20次,春季大风剥蚀土壤,飞沙走石。
2003年8月5—6日,营口市曾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天气,瞬时风力达到11级,造成盖州市12个乡镇受灾。
(3)地势。
坡度越大,坡面越长,径流速度越大,汇集的流量也越大,冲刷侵蚀力越强。
营口市有山地丘陵面积16.67万hm2,丘陵区海拔100~200 m,平均坡度9~45°。
这种地形条件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4)土壤性质。
水土流失与土壤性质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土壤透水性和土壤的抗蚀抗冲性关系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特点与危害【摘要】城市水土流失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分析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解释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危害,提出防治城市中水土流失的措施,以求为我国的城市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土保持;成因;特点;危害;防治措施
城市水土流失是一种典型的现代人为加速侵蚀,它的影响因素比农村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要复杂得多,可以理解为当建设规模或开发建设活动扰动土(岩)体超越城市的承载力和管理水平时,在自然外营力(降雨、重力、径流冲刷)的作用下,造成的水土资源的损失和生态景观的破坏
1 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
城市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都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或制约着城市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促进或制约着城市的建设。
1.1 城市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城市占有一定的地理区域,它必然要受到所在区域自然地理因素的支配和制约。
自然地理因素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表现出明显差异,如所在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都影响了城市的水土流失。
例如城市及周边城郊地形坡度大,地表植被覆盖率少,则土壤的抗蚀力就差,那么水土流失就会变大。
1.2 城市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对城市水土流失起着主导和控制制约作用,它既可以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也可以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由于人的活动,城市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城市水土流失。
城镇和工业中心的兴起,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聚集,促使城市不断开展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许多建设活动都要使用自然资源,影响生态环境,如劈山开道,破坏原地貌和植被,引起土壤侵蚀,从而会造成较严重的水土流失。
2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
2.1 人为性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修路、建厂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很可能要破坏原有地貌、植被或水土保持设施,加大了城市水土流失,表现出一定的人为性。
如一些欧洲国家在城市建设中,尽量避免大挖大填,对开挖和填土边坡采用乔灌草结合绿化,很少有我国浆砌石护坡或用混凝土网格护坡的现象,建筑材料大量采用钢结构和玻璃墙,避免了大量水泥和沙石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水土流失。
2.2 复杂性
城市水土流失比较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同农村水土保持相比,其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很大扩展,不仅要考虑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要求,而且还要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和生态建设发展规划,使其符合城市的绿化和美化要求。
水土流失的组成,既包括
市郊的土壤侵蚀,又包括了市区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弃土弃渣的流失。
特别是人的活动,既可以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又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因此,城市的水土流失比较复杂。
2.3 潜在性和普遍性
城市水土流失的隐患是潜在的,一般情况下难易觉察到,只有在暴雨或大暴雨下才会爆发出来,所以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如我国深圳在1995 年爆发的水土流失之前就没有任何预兆迹象。
城市建筑物、工厂、水泥及沥青路等不透水层在我国的普遍存在,使雨水的地面阻力明显减少,导致暴雨径流产生的能量集中,加大了水流天然的侵蚀力量,从而使这种潜在的水土流失具有了普遍性。
2.4 破坏性
水土流失一旦随着暴雨或大暴雨产生,就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因而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水土流失所产生的大量泥沙淤塞河道和城市的排水系统,致使城市市政设施和工矿设备受到破坏,或突然造成停电停水,影响到城市的生产、生活,或危及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5 治理的艰巨性
过去,治理水土流失往往局限于农村,在措施上多采用田边加林加草的办法,按照小流域进行综合规划,而这些显然不符合城市水土流失的治理。
我国城市中的水土保持工作起步晚,而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又趋于多样化,所以治理难度大,特别是山丘城市,开发建设应绕道而行,并尽可能少破坏植被,一定要破坏的要尽可
能地恢复植被,如果破坏山体的要提前做好水土保持治理措施,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另外,人们的城市水土流失观念较为淡薄,这些都加大了城市水保工作的艰巨性。
3 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
3.1 影响城市市容、市貌和生态环境。
城市一旦发生了水土流失,道路等陆上交通运输线就会受阻,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就会随着雨水散布开来,就会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
城市的建筑大都是钢筋水泥,比较单一,已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其表现为城市土地的“石漠化”和“热岛效应”,再加上水土流失灾害的冲击,生态环境就会变得更加脆弱。
3.2 造成城市排水系统过水能力下降,降低防洪能力,导致城市被淹。
水土流失中出现的泥沙和废弃物,使排水管渠下水道过水能力下降,甚至造成管道堵塞。
大量泥沙淤塞河道,向河道乱倒城市建设的固体废弃物,都会减弱江河湖库抗洪能力,在暴雨季节,会出现洪水漫流出槽,工厂和居民区进水,公路被毁,导致城市被淹,形成小降雨,大水量的现象。
3.3 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城市水土流失灾害损失的形态复杂化,不仅造成原生灾害,而且造成复杂多样的次生和衍生灾害,一旦城市受灾就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灾害逐年扩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大量泥沙淤塞河道和堵塞城市下水道,疏通它们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水土流失
会致使城市市政设施和工矿设备受到破坏,或停电停水影响,从而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4 防治城市中水土流失的措施
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限制,气候条件变化,资源开发利用差异,都会加大水土流失的难度。
城市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工作的正常进行关键是加强人们的水保意识。
4.1 加强水土保持意识。
城市中的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特别是一些开发建设者,水保意识淡薄,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没有意识到开发建设中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广大群众的水保宣传工作,讲授水保知识,提高人们对城市水土保持的了解和认识。
4.2 开发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
我国一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限制,要在山地上进行开发建设,如挖山造地工程,包括房地产开发、新工业区建设、高尔夫球场、道路等,尽量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
建筑物施工工程要配套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建筑垃圾及运输工程中的散落物要及时处理。
4.3 加大植树种草工作,实行绿色覆盖。
植物可以缓解水对地面的压力,并且可以吸收大量水分,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我国城区多为钢筋水泥世界,到处是硬覆盖,水分下渗能力极差,对水的阻力就小,而且部分城市一些建筑劈山工程没有马上进行绿色植被恢复,这些都易造成水土流失。
为此,要加强各个城市的植被恢复工作,尽可能地利用可开发的空间,调动各
个层面上的积极性,连接分散绿地,对城市及郊区实行绿色覆盖。
5 结束语
城市中的水土流失主要是随着城市及城市周边城镇的建设而出现的。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化,也引起了城市中一系列水土流失相关的问题,并且造成的水土流失远比农村严重得多。
可见,减少城市化发展中带来的负面效应,在城市建设中注意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尤为重要。
水保工作与城市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城市建设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觉悟,会促进水保工作的开展,反过来,水保工作的有力开展,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间接地促进我国的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锐亮,何丙辉,罗雷. 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6(01)
[2] 黄添元. 现代化城市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蓝图探讨[j]. 水土保持研究. 2000(03)
[3] 杨光,丁国栋,屈志强. 中国水土保持发展综述[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