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蒲公英的梦》同步练习(II )卷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蒲公英的梦》同步练习(II )卷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蒲公英的梦》同步练习(II )卷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蒲公英的梦》同步练习(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2题;共73分)

1. (20分)查字典填空。

查划线的

音序读音部首字义

爱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轻轻地按;②安慰;③保护

稠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浓度大;②多而密

川流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呼吸;②休息;③停止

沉甸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甸子;②形容沉重;③古代指郊外的地方

焦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着急;②经高温使物体失去水分变成炭样,并有异味;

③酥脆易碎

2. (10分)照样子写词语。

写颜色:金灿灿、红彤彤、黄澄澄、________、________

写形状:圆溜溜、胖乎乎、矮墩墩、________、________

写味道:甜津津、甜丝丝、酸溜溜、________、________

写心情:乐哈哈、乐呵呵、乐滋滋、________、________

写场面:冷清清、闹哄哄、阴森森、________、________

3. (2分)《蒲公英的梦》这篇童话记叙和描写了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愿望。

4. (5分)读课文《蒲公英的梦》,把句子补充完整。

不料,一辆旧汽车,边________边喘气,从蒲公英的身旁驶过,喷出一股黑烟,________她直咳嗽,________的花瓣也被弄脏了。还有一辆汽车发出________的叫声,从她身旁________而过差点震落她的花瓣。

5. (4分)读拼音,写词语。

kǔnǎo yā pòyǐn liào cāo chǎ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5分)课文《蒲公英的梦》最后一段,通过蒲公英做梦的方式写出了她美好的愿望,如果要实现蒲公英美好的愿望,我们应该怎样做?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然后写下来。

7. (10分)句子训练。

(1)例: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2)例: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

8. (4分)形近字组词

呛________ 恬________

伦________ 甜________

9. (5分)抄写词语

咳嗽罐子水源

10. (2分)读课文《蒲公英的梦》,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震耳________ 不偏________

11. (3分)给加横线字注音

罐子________ 废弃________ 呼啸________

12. (3分)查字典

“遭”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4题;共29分)

13. (14分)我爱阅读,还会做后面的练习呢!

吃过晚饭,爸爸端着砂锅走出家门,他又去医院给唐叔叔送汤了。我站在阳台上,看着爸爸小心翼翼地把砂锅放进汽车里,然后钻了进去,关上车门,发动了汽车,缓缓地驶出了院门。

“爸爸,早点儿回来!”望着爸爸开车消失在夜色中,我在心里默默地呼唤。这几天,我从爸爸身上深深懂得了“朋友”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上个星期,爸爸的同学也是好朋友唐叔叔,到北京来看病,被确诊为肺癌,前几天刚刚在301医院做了手术。唐叔叔今年才38岁,就得了这样让人恐惧的病,他非常绝望。我们全家听说以后非常吃惊,也非常难受。唐叔叔到北京那天,爸爸亲自开车到机场去接他。晚上请他吃饭,还陪他住了一夜。爸爸不停地安慰他、鼓励他,让他放下思想包袱,振作精神,战胜病魔。手术那天,爸爸开会没能去医院,就让妈妈一直陪到手术结束。

手术前一天,爸爸陪唐叔叔聊天时,听他说起喝鸽子汤对伤口愈合有好处,而且鸽子一定要用水呛死,不能用刀杀死,这样才能保证炖出来的汤营养丰富。这可忙坏了爸爸和妈妈。每天妈妈负责买鸽子,爸爸回家后就抓紧时间用砂锅炖汤,每次要炖两个小时。炖好后,就赶紧开车送到医院,好让唐叔叔趁热喝。

爸爸白天工作非常忙,晚上还要干这些事,真是太辛苦了。我问爸爸:“你们北京不是有其他同学吗,为什么非要你做这些事呢?”爸爸只说了一句:“。”我懂了,在患难的时候,能见到朋友的真心。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难受——________ 恐惧——________

振作——________ 辛苦——________

(2)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4. (5分)读课文《蒲公英的梦》,仔细读课文,回答这里的恶劣的环境指的是什么?

15. (5分)仔细读课文《蒲公英的梦》,说说文中的蒲公英对人类提出了什么希望?

16. (5分)读课文《蒲公英的梦》说说蒲公英开花的第一天有什么样的遭遇?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12题;共7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7-2、

8-1、

9-1、

10-1、

11-1、

12-1、

二、阅读题 (共4题;共29分)

13-1、

13-2、

13-3、

14-1、

15-1、

16-1、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

用力地长。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梁容若,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知识点 生字组词: 棚:凉棚车棚顶棚工棚牲口棚 蔓:瓜蔓藤蔓爬蔓压蔓顺蔓摸瓜 苞:花苞苞蕾苞米苞谷含苞待放 蕾:花蕾蓓蕾蕾丝吐蕾护苗保蕾 苔:青苔苔藓苔原苔斑苔痕 藓:苔藓 坪:坪坝草坪花坪停机坪 蔗:甘蔗蔗糖蔗田蔗农 瀑:瀑布飞瀑瀑流飞瀑流泉 缝:墙缝裤缝缝隙裂缝见缝插针 谚:谚语民谚古谚农谚俗谚 多音字: 蔓:wàn瓜蔓màn蔓生 尽:jǐn尽管jìn尽头 形近字: 蕾(花蕾)雷(雷电) 蔗(甘蔗)遮(遮掩) 谚(谚语)颜(颜色) 词语解释: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 夏天里的成长)说课稿

《夏天里的成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夏天里的成长》是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课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 二、说学情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读这篇文章时,对于夏天里各种事物飞快地长,跳跃地长这些句子,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说课标 课标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通过学习理解和感悟,感受夏天里各种事物都在快速地生长。让学生体会“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含义,从而懂得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把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法。六、说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长规律,了解在夏天里生物生长的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出示文字图片等资料,以达到教学的直观化和最优化。 七、说教学过程 (一)首先语言导入、揭示课题上课开始,由于是第二课时所以教师几句简单平实的语言将学生的思绪带入课文。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质疑,为下面围绕“哪些事物成长,怎样成长”展开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5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15.《猫》教学设计 余家琪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一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的重点:理解作者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三、难点:学习作者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从描写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猫是农村的孩子们都很熟悉的小动物,几乎每个同学都见过猫,还有很多同学家里养过猫,所以开头就问孩子们:“你印象中的猫是怎么样儿的?” 2、整体感知,边读边悟。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给课文分段,锻炼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细读课文,体悟情感。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以后就接下来就是走进文本,细细咀嚼课文内容,学习第一部分:大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里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从哪里看出大猫实在有些古怪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学生说到哪里我们就学到哪里。 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老实,贪玩,尽职”这三个词来学习,从三个矛盾的性格统一在一只猫身上,可见实在是古怪,同时在学习的时候,要学生用“说它……的吧,的确是呀,可是……”来说话,意在让学生把握这段话的内容,更深刻体会古怪,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了语言文字的精妙,把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写猫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的不同的表现,主要把握这两句: (1)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2)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子,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脚印。 让学生明白小梅花表现了老舍先生对猫无比喜爱之情。 猫的长短不一的叫声可采用让学生学着叫各种腔调的声音,然后再让学生读。 第三自然段的主要是采用的对比手法,更显猫的勇猛。主要让学生说说看到蛇以后有什么感觉,猫看到蛇以后却很勇敢,让学生更佩服猫。这时候再读,就可以达到高潮了。 4、学习描写小猫的淘气第四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结果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改写。【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及知 识点 原文 女娲补天的故事,处处充满着神奇的想象。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求而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结果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

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知识点1 **【字词学习】** 字:塌(tā)、救、稠 词:幸福、挣(zhēng)扎、熄(xī)灭、冶(yě)炼(liàn)、窟窿、云霞、女娲补天 **【重点句子】** 1.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2.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 ī)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3.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4.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5课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深刻的部分。 3、体会作者“一咏三叹”的表达方法。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领会人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练习引课 1、填充合适的词语:()的土地 2、引课: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什么?下面我们来学习15课。 二、根据课题质疑。 “神圣”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时候对谁说的?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解决以上问题:

2、简介印第安人、写作背景和西雅图。 四、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五、小组读课文,理顺文章顺序。 六、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想这部分写了哪写内容? 2、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 3、理解:为什么说“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 4、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5、归纳小结: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七、作业:熟读第一部分,背诵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部分: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与大地的关系是那么密切,所以,西雅图对购买土地的白人提出那些要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小组学习,交流讨论:西雅图从哪几方面对白人提出要求?提出了哪些要求?为什么提出那些要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原文及教案 【原文】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梁容若,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苞蕾、丰满、谚语、尽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好处。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懂得人一定要珍惜时间,也要用力成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句,从动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长三方面来感受中心意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梁容若,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苞蕾、丰满、谚语、尽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好处。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懂得人一定要珍惜时间,也要用力成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句,从动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长三方面来感受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练习7复习要点 一、辨析组词 铸()虐()摧()诵()卓()毅()豪()涛()虏()催()颂()桌()屹()毫() 虹()蹄()跤()渲()韧()殖()姜()红()啼()交()喧()忍()值()美() 哺()沼()涉()沛()谅()赴()恳()捕()召()徙()配()凉()赵()肯() 讥()浆()勘()竣()鉴()括()辅()肌()桨()堪()峻()签()刮()铺() 熊()兆()懈()即()秘()览()漫()雄()北()解()既()密()贤()慢()二、多音字组词: 薄bó( ) 载 zǎi ( ) 择 zé( ) báo ( ) zài ( ) zhái ( ) 悄qiǎo ( ) 似 sì( ) 蒙 méng ( ) qiāo ( ) shì( ) měng ( ) 补充: 三、理解下列词语意思或词语中重点字的意思。 1.望而生畏:畏:害怕。看了就让人害怕。 2.翠色欲流:欲:将要。 3.疾驰:疾:快速地。 4.珍异动物:异:新奇的,特别的。 5.日新月异:异:不同。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6.销声匿迹:销:去掉,使不存在。匿:隐藏。不出声音,隐藏行踪,指隐藏起来不再公开露面。 7.颠沛流离:生活困苦艰难,到处流浪。 8.赞叹不已:已:停。 9.争夺:争相夺取。 10.争持:争论得相持不下。 11.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12.陶冶:比喻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等以积极的影响。 13.回肠荡气:使气息震荡,肝肠回旋。形容(音乐、诗文等)十分动人。 14息息相关:息息:指呼吸。形容关系极为密切。 四、每课要点(要求会背诵和默写)。 1《青海高原一株柳》(1)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用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边柳树的目的是:把青海高原的柳树和灞河的柳树进行对比,更加衬托出青海高原这株柳树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不仅仅是在写柳树,同时也是在写人,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2.《草原》(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是:夕阳西下,碧绿的大草原一望无际,汉族客人与热情好客的蒙古同胞依依惜别,久久不肯离去。话:话别。 (2)“……(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中的“回味”指的是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新体味。 3.《麋鹿》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文后句中词语的意思:“放养”的意思是:让动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自由生长。“饲养”的意思是:把动物关起来接收人工喂养。“陆续”指不断地。“相继”指一个跟着一个。 4.《给家乡孩子的信》 (1)这封信表达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他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情感。 (2)读了巴金爷爷的这封信,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要将自己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他人。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5课

语文第七册第15课《猫》阅读练习: (一)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 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古怪()的确()任凭()尽职() 2.为“和”字在下列词语中选择正确的读音,并连线: 暖和平和和面唱和 huó huo hèhé 3.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词语: 无忧无 虑: 请再写两个这样的词语:无()无()无()无() 4.这段话写猫的性格古怪,具体表现是既()又();既()又()。 5.请在文中用“”画出表现猫“尽职”的句子,再展开想象写一写猫捉老鼠的样 子: 6.给下面这个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二)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或是在写作的时候,(),在(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 ),()。再不交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的给自己()。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1. 按课文内容填空。 2. “端“在字典中的解释:(1)(东西的)头;(2)(事情的)开头);(3)原因;(4)方面。“变化多端”中的“端”字应选择第( )种解释。这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是: 3. 这段话说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作者举了三个事例来说明,分别是: (1) (2) (3) 4.“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小梅花”是指,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15课猫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5课猫 教 学 设 计 阜南县新村镇天棚小学:刘连英 2017年3月20日

四年级上册语文《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 2.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和可爱。 4、学习“可是”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二、过程和方法: 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摘录法”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看图片引入课文,很多同学都觉得猫实在很可爱,老舍的这篇《猫》就写得特别好,那他到底怎么写的呢?下面,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特点。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敢 高兴时温柔可亲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4、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5、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6、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教案

15.猫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从描写中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稿()要() 虚()搞()耍()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大时候(第1~3自然段)

小时候(第4自然段)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原文及教案 【原文】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结果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改写。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课件出示2)(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课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课件出示4)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课件出示5)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6)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7)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教案)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1.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夏天里的成长》作者通过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盼》写了“我”有了一件长有两个袖筒的新雨衣后就盼望下雨,盼望雨滴打在新雨衣上,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事,表达了作者渴望亲近大自然的心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了解“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者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好处;学会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练习:判断选择的材料是否能体现中心意思。《习作例文》教学《爸爸的计划》,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爱订计划的爸爸这一人物的,体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写文章的好处。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出示一组汉字,想象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习作。 2.单元重点: (1)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中心意思”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以及主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是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也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盼》一文,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作者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几件事,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形象。 (2)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中作者在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时,分三个方面描写夏季万物迅速生长的状态。因不同方面的事物夏季里表现出的状态也会不同,所以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抓住它们在夏季里的不同生长状态进行生动描写,体现生长迅速的中心意思。《盼》一文作者在描写盼望下雨时,成功的将不同的心理体验形象化,具体体现“盼”的心情。因为抓住把自己想的、感受的、着急的、担心的不同心情生动地写出来,凸显出中心意思。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学生接触比较多的还是记叙文,对于这类文章,学生好理解,但本单元的两篇文章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对于散文了解不多,本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猫》

第15课《猫》 教材简述: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又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1、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作者是 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 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一.揭题 1.直接揭题。(投影) 2.介绍作者。(投影)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接读课文。 2.指名读词语。(投影) 三.精读课文 1.课文是按大猫和小猫分成两大部分的。浏览课文,分好段,思考:大猫和小猫各有什么特点?交流分段大猫——古怪小猫——可爱(板书) 2.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关键词说说大猫的性格怎样古怪。 3.交流既老实又贪玩可又尽职(板书:老实——贪玩——尽职)有时温柔可亲有时一声不出(板书: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既胆小又勇猛(板书:胆小——勇猛) 4.老舍先生到底怎样具体地写猫的古怪性格的? 1.老实指名读句子齐读 2.贪玩指名读句子(投影)这里到底是谁在呼唤猫?怎么呼唤猫的?(指名说)它在玩什么?听了主人这么深情的呼唤,可猫就是不肯回来,这猫的确真——贪玩。给这句句子换种说法。指名读这两句齐读 3 尽职指名读句子(出示投影)“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看图,猫屏息凝视时的表情、动作、心里是怎样的?在语文书上写几句。(指名读)再来看这句句子,你能换种说法吗?注意这几个字的用法。指名读齐读4.温柔可亲指名读句子。“蹭”是怎样的动作?(摩擦)“蹭”改为“摩擦”好吗?(亲情)这句句子中还有体现人与猫亲情的地方吗?(小梅花)小梅花其实是什么?猫高兴时还会——(叫唤句)猫的叫声有时长,有时——短,有时粗,有时——细,有时——,有时——,这猫的叫声在老舍先生的耳朵里,简直就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真可亲呀。自由读 5.一声不出指名读句子“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找出这句句子中的一对关联词。(无论也)这对关联词表示不管出现什么情况,结果——一样。 6.胆小指名读句子它怕什么?句子说完整(胆小如鼠) 7.勇猛勇猛到了什么程度(指名读)齐读 5.小结:猫的性格既又,有时有时,既又,这么多相反的性格集中在猫的身上,怪不得说猫的性格是——古怪的。(投影)古怪的程度还相当深。——我这么说有根据吗?(实在)。 6从课文的第一部分,我们不仅读懂这只猫古怪的性格,也感受到了——猫与人的深情。人和猫的感情这么深,老舍就舍不得把猫说成是实在古怪——像老巫婆似的,于是在“实在”后面又加了两个字——“有些”。(投影)投影整句话。这句话表面上责怪猫古怪,实际上体现了对猫的——喜爱,用的手法是——名贬实褒。老舍先生的语言确实有艺术性。这句话还是——(中心句总起句 8.引读第一部分 机动:语言练习 老舍先生的语言非常有艺术性,我们用第一人称来介绍一下猫的性格,学学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第一句话是“我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当堂写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教案设计 15*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复述故事。 3.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复述故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一、谈话激趣,图画引入 1.(课件出示女娲补天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学生自由举手答)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女娲补好天后,天会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

危险补天。) 2.轮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纠正字音。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动脑想一想,动笔画一画描写在天塌地裂前后人类不同生活的语句。 2.小组讨论第一个问题:女娲为什么要修补天地? 3.汇报学习收获。指导学生拓展思维: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学生要了解人民的疾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种场面的心情。) (二)学习第3~5自然段 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女娲修补天地的经过。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来体会。“女娲创造了人”,所以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女娲修补天地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女娲怎样修补天地? 3.体会女娲的奉献精神。

六年级上册第15课讲解学习

六年级上册第15课《为了五美元的礼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币、攥、纫、揽”4个生字,读读记记“维持生计、硬币、攥着、缝纫、缝缝补补、揽入、生计、恳切、遗弃、虔诚、奢望、期盼、梦寐以求、日夜操劳”等词语。 (2)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复述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3)联系实际,与同学互相交流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2)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复述课文后,交流感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鲁本对母亲真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热爱父母、长辈的精神品质。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了解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2、难点: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复述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感悟鲁本对母亲诚挚的爱。 3、关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季节、时间的词语,理解课文脉络;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鲁本对母亲诚挚的爱。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教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为了五美元的礼物》这篇课文。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这五美元的礼物是什么?是谁献给谁的礼物?为什么要献这个礼物?)那么,请你赶快来阅读这篇课文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会认识的字,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课文中写鲁本为母亲准备礼物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并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 三、检查反馈,理清脉络 1、用查字典、找近义词或联系上下文等办法理解下列词语: 生计、恳切、遗弃、攥着、虔诚、奢望、期盼、使命、梦寐以求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十二岁的鲁本用将近一年的时间为母亲准备礼物的故事) 3、课文中写鲁本为母亲准备礼物这部分内容在第6至27自然段。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季节,时间的词语,使文章脉络显得更加清晰。如:“夏季来临,学校就要放假了”“整整一个夏季”“时间过得真快,学校开学了”“明媚的春天终于来了”等。 四、简要复述,感悟情感 1、按时间顺序简要说说:鲁本是怎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1)那天,他找回了两个麻袋,换回了两个五美分的硬币。 (2)每天放学,做完家务家后,鲁本就在小镇的建筑工地上搜寻麻袋。 (3)夏季来临,学校放假了,整整一个夏季,鲁本除了做家务,始终没有忘记他心中的那个秘密使命。 (4)明媚的春天终于来了,鲁本打开铁罐,倒出所有硬币,清点后发现还差二十美分。他毫不犹豫地方跑出家门,在天黑之前又找到了四个麻袋,换回了二十美分。 (5)他毫不犹豫地跑回了家,抱着钱罐向商店跑去,买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鲁本终于实现了心中的美好愿望。 2、小组合作,简要复述鲁本为母亲准备礼物的过程。 3、课件出示课文中两次写到鲁本想起父母为维持生计而辛苦操劳的内容,特别是母亲的家务事和对生活的期盼。这是为什么?(这是鲁本要给妈妈送礼物的感情基础。表现出了鲁本十分热爱这个家,更热爱为这个家日复一日操劳的爸爸、妈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五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五课 长丰小学唐艳 《猫》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猫》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主要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变化多端、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和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4、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 5、学习方法 (1)“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6、教学用时:二课时 二、说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作者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的方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应用“读—悟—说—议—读—写”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 2、欣赏猫的图片,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5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猫》集体备课教案 肖长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乖、凭、职、痒、淘、辟、勃7个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屏息凝视”及写猫叫声的几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感情。 3、学习作者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以猫为背景的课题猫),喜欢这种小动物吗?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好吗?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说一说喜欢猫的理由。) 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猫,他除了喜欢猫之外,还有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写文章。于是,他专门为猫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写得太好了,就被编入了我们的教材,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猫》。板书:猫(作者:老舍) 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过渡:之前老师布置大家用“五步读书法”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效果。 (一)检查字词 第一组:你会读吗?(屏幕出示): 的确暖和解闷没完没了枝折花落 (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的音,还要读好“暖和”的“和”的轻声。) 第二组:你理解吗?(屏幕分组出示): 乖任凭屏息凝视 (理解词义的方法:乖,在你家里谁最乖?“任凭”,换词法,用一个恰当的词把任凭换下来。屏息凝视,让学生做动作,并借助图片理解。)

第三组:写猫声音的四个词。 丰富多腔变化多端长短不同粗细各异 师:仅一个叫声,老舍就用了四个词,突出了猫叫的声音“多”“变”“异”。你能不能用上一个关联词,把猫声音的“多”和“变”说出来? (二)走近老舍 过渡:仅一个叫声,老舍先生就用了极富变化的四个词。常言:文如其人,也就是说文章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某些信息。透过对猫的叫声这一点的描写,你觉得老舍是一个怎样的人?(生答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老舍先生(大屏幕出示老舍先生的生平简介)。 师:看了这些资料,你又觉得老舍是一个怎样的人?(生答略) 三、梳理框架,重点学习1——3自然段。 过渡:老舍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凡大作家写文章最讲究的一点就是选取适合的材料。老舍先生写《猫》也是这样,他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了两种猫来写,一是成年的大猫,一是未满月的小猫。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哪里写的是成年大猫,哪里写的是未满月的小猫。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大猫(1—3);小猫(4) 师:下面,我们就重点通过1——3自然段的学习,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体会其蕴含于字里行间对猫的感情。 (一)学生分自然朗读课文。(教师借机点拨,指导投入感情读书。) (二)再读课文,划出中心句。 师:1——3自然段是围绕一句话展开写,同学再默读速想:1—3自然段围绕哪句话写的?(猫的性格的确有些古怪。)请同学们把这句话画下来吧。像这样根据了一段或几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叫什么句?(中心句) 过渡:1——3三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猫的性格的确有些古怪来写的。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三)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写出了猫哪些古怪的性格?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归纳并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1、指生读“老实”句。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关系?作者用了一种方法,让我们觉得这猫真的是太老实了?(学习作者用“事例”写猫的方法,真实可信。)请同学们用线画下举例子的句子。(师在大屏幕上涂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