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5《女娲补天》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5《女娲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女娲补天》故事的背景和内容。
•学习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情节发展。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女娲补天》故事的主要内容。
•分析女娲的形象和她的力量。
难点•理解并把握故事中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意义。
•运用传统文化故事解读现代生活中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2.教案、课件3.板书、多媒体设备4.角色扮演道具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片段,引入《女娲补天》故事主题,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2. 学习•带领学生朗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内容。
•分组合作,讨论女娲的形象和她的故事中的作用。
3. 拓展•由老师解读故事中女娲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小组竞赛游戏等形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学习•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意义。
3. 总结•收集学生对故事的感悟和体会,展示展示学生的分析成果。
五、教学反思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表现,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并改进。
六、作业布置•绘制女娲的形象图,简述自己对女娲的理解。
•思考故事中所述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的品质和道理,写一篇读后感。
以上是《女娲补天》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四年级上册语文《15女娲补天》教案

新2024秋季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5 女娲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及其所表达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体会女娲的勇敢、智慧和为民造福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体会女娲的勇敢、智慧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及其所表达的主题,体会女娲的勇敢、智慧和为民造福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女娲补天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她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含女娲补天的图片、动画视频等)。
2.生字新词卡片。
3.相关神话故事书籍或资料。
五、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古代神话故事的了解。
2.播放女娲补天的动画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知道女娲是谁吗?她为什么要补天?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吗?(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学生跟读、识记。
对于难读、难记的生字新词,教师可提供多种识记方法,如组词、造句等。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和意思。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女娲为什么要补天?2.女娲补天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3.女娲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并成功补天的?4.女娲补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天塌地陷、洪水泛滥的灾难情景。
2023最新-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教案(优秀6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女娲补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7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女娲补天的目的是从苦难中解救人类,体会母爱的伟大。
3、使学生们感受到:立下志向,不懈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教学建议这是一个神话故事。
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她看到自己的儿女遭到巨大的苦难,十分心痛,立志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
经过好她勇敢顽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把天补好的志向,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早期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渴望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理想,反映了人类在与严酷环境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
教学这篇课文时可由学生准备,讲述有关女娲的故事。
这篇课文许多同学都知道对于生字的教学是个重点,可以采用分段独立识字、读书,说一说每段大意。
分段学习生字。
学生之间互相查读书和识字的情况。
对于课后题的教学,对于前一个问题可以对照第二段读书,读好“她心痛极了,发誓要……”后一问对照第三、四段读书。
女娲是怎么做的“,不能只说明方法,应想想女娲所承担的使命多么艰巨,体会她遭受的磨难。
同时复习这两段的字词。
拓展练习一、把词语补充完整,读一读。
喷()而出日月()辰腰酸背()自告奋()环()四周若有()思昼夜燃()筋疲力()二、根据课文内容排列句子,把序号填在前面的()里。
()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决心修补残破的天空。
()她又用大龟的脚把天撑起来,天再也不塌了。
()遥远的古代,突然天塌地陷,到处是烈火洪水,人类面临灭亡的灾难。
()女娲熔炼五色石子,填补好了天上的缺口。
精品教案《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情景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听过哪些神话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板书:女娲补天)生齐读课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和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紧张、疲劳”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挖掘女娲的勇敢和智慧;运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课件、生字词卡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女娲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神话传说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传说中的女娲为了救治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历经千辛万苦寻找五彩石,炼石补天的故事。
这篇课文既有生动的神话传说,又有丰富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素材。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提高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神话传说类的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文言文的表述和生僻字词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女娲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认读。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发展。
3.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资料。
2.生僻字词的解释。
3.教学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女娲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神话传说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女娲补天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择几个重点生僻字词,让学生通过造句等方式巩固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优质教案15女娲补天课题女娲补天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教学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3.研究XXX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XXX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XXX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设计意图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设计意图:运用故事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1.课件逐一出示: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盘导入古(课件出示2)分(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XXX 钟课件出示3)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
——XXX课件出示4)4)她创造人类,忘我奉献。
——XXX课件出示5)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女娲补天)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师:XXX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XXX还有【设计意图:初读课哪些了解?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6)文,使学生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理性的认传说中的XXX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
她用黄泥捏成识,为学生进一步的自人,创造了人类。
XXX就是人类的母亲。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1.出示自学提要:(课件出示7)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新课讲授分钟2.学生自学。
三、搜检自学情形(反应)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出示生字“娲、隆、塌、扎、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5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5 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5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陷入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用五彩石补天,从而使天地恢复正常的故事。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女娲的智慧和勇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女娲补天的具体内容和寓意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结构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女娲的形象和故事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遗产的观念,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女娲的形象和故事寓意。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结构的理解与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天空出现大裂缝,让学生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引出课文《女娲补天》的内容。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5《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5《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本文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炼五彩石补天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女娲的勇敢和伟大。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字词和文中的想象描写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引导他们发挥想象,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娲的勇敢和伟大,培养热爱祖国神话传说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对课文中的想象描写的感悟。
3.体会女娲的勇敢和伟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朗读感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4.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呈现(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操练(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她是怎么补天的?”2.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
巩固(5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拓展(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思考:“如果你是女娲,你会怎么补天?”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五彩石,伏羲殿下平台上一块五彩斑斓的巨石,它也和一段美丽的传说联系在一起。
女娲造人后,人类慢慢地繁衍开来,他们采摘野果,追猎猛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忽然有一天,一道晴天霹雳闪过,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天空突然裂开一道大口子,大雨倾盆而下,淹没了田野和村庄,转眼间地上变成了一片汪洋。
女娲看到人们哭喊着四处逃命,就决心要把天空的裂缝补起来。
女娲
六、示例:喜马拉雅山顶,没有找到纯青石,阿尔卑斯山,没有找到纯青石的影子。
(答案不唯一)。